《题都城南庄》
忆学校诗词 回忆学校的时光的诗歌

忆学校诗词回忆学校的时光的诗歌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忆学校诗词,以及回忆学校的时光的诗歌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对于学校美好回忆的古诗对于学校美好回忆的古诗1、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出自:唐代·崔护《题都城南庄》释义:去年春天,在这户人家里,我看见那美丽的脸庞和桃花互相衬托,显得分外红润。
诗句:此情可待成追忆,copy只是当时已惘然。
2、“池塘四五尺深水,篱落两三般样花。
”——描绘了书斋(学校)池四五尺深的小池塘,篱笆中种着多种多样花的花。
《书斋谩兴二首》唐代:翁承赞池塘四五尺深水,篱落两三般样花。
过客不须频问姓,读书声里是吾家。
3、回忆学生时代经典诗词如下: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4、整首诗词:《浪淘沙·把酒祝东风》欧阳修把酒祝东风。
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
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5、《秋怀诗十一首》——唐代韩愈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
译文:在学校每天都无所事事,所以策马奔驰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酬郑州权舍人见寄二十韵》——唐代刘禹锡学堂青玉案,彩服紫罗囊。
6、回忆同学情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学校的一草一木深深印在你的心里,可以用什么样的诗句来表达对母校的思念...学校的一草一木深深印在你的心里,可以用什么样的诗句来表达对母校的思念...1、可以用一些表达思念的诗句来表达对母校的思念。
2、沐雨皮肤白且润忆学校诗词,经霜躯干挺而刚。
伴随学子舒思绪,相与健儿成栋梁。
上谷钟灵毓秀地,风云文武脉何长。
3、出版有散文随笔集《遇上忆学校诗词你是我的缘》、诗集《生命在这里栖息》。
校园的书香教室门外的书香,飘摇着,走在一条长长的走廊上,闻着这些书味,似是从酒坛中逃出的香气,时不知已被我深深闻醉。
重温经典——《题都城南庄》

重温经典——《题都城南庄》
恋上阅读,爱上写作,关注我们德胜小学五年(2)班王嘉琪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听经典,让耳朵浸染古韵古诗词有很多诵读的技巧。
谱成曲唱出来,按古韵吟出来,都别有一番滋味。
点开下面的音频,先让我们的耳朵浸染古韵。
德胜小学五年(1)班谢知诺天籁童声:题都城南庄来自顺德德胜小学嘉荷文学社
00:00 01:28 德胜小学三年(1)班詹子运赏经典,让眼睛润泽墨香古诗词与书法如同双生花。
它们共同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
古诗词因书法源远流长,书法因古诗词更具神韵与意境。
德胜小学王素凡老师德胜小学四年(9)班吴淼游
德胜小学四年(9)班黄定俊德胜小学四年(10)班高佩妍德胜小学四年(2)班李凯伦赏经典,悟传统文化魅力德胜小学五年(2)班陈秋羽1.注释
1.都:国都,指唐时的国都长安。
2.人面:一个姑娘的脸。
第三联中“人面”指代姑娘。
3.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2.赏析德胜小学五年(2)班龚钰涵
崔护,唐代诗人,其诗诗风精练婉丽。
《全唐诗》存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脍炙人口。
尤其以“人面不
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二句流传甚广。
后来人们用“人面桃花”形容女子的面容与桃花相辉映,后用于泛指所爱慕而不能再见的女子,也形容由此而产生的怅惘心情。
全诗自然浑成,犹如从心底一涌而出的清泉,清澈醇美,令人回味不尽。
(绘画指导:黄显玉老师)。
《题都城南庄》教案共3篇

《题都城南庄》教案共3篇《题都城南庄》教案1《题都城南庄》教案《题都城南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篇,以描写京城的宅第、自然风光及人物为主要内容,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篇诗歌,我设计了一份《题都城南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掌握《题都城南庄》的基本题材、词藻和精神内涵。
2. 了解唐代社会背景、文化环境及相关历史事件,提高历史文化素养。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对诗歌的审美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材:《题都城南庄》原文和注释。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等。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诗歌及欣赏诗歌的体验。
第二步:讲解1. 唐代社会背景及文学特点。
2. 白居易生平及其家庭背景。
3. 《题都城南庄》的题材、词藻、语言特点和精神内涵。
4. 诗歌结构和语言韵律。
第三步:欣赏1. 教师诵读原文并解释生僻字、语言习惯等。
2. 提醒学生多注意描述京城和庄园的描写。
3. 文学评论家对诗歌的评价。
4. 分组欣赏,并让学生在小组内依次朗读对方分享的欣赏感悟。
第四步:分析1. 语言分析:细读、尝试模仿诗歌的韵律和格律。
2. 内容分析:分析诗歌中的相关历史事件和文化手法。
3. 文学评析:分析诗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
第五步:活动1. 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欣赏体验和分析,评价《题都城南庄》的优点和不足。
2. 诗歌创作:通过对白居易诗歌的欣赏和分析,让学生产生灵感和创造力,写出自己的诗歌作品。
第六步:作业1. 每组选择一篇唐代诗歌进行欣赏,并撰写诗歌鉴赏报告。
2. 布置课外阅读《唐会要》等史书,扩大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面。
四、教学效果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了唐代的文化特点、文艺风格,并加深了对《题都城南庄》的理解和欣赏。
文章指出,通过阅读古代文学经典,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崔护诗词《题都城南庄》原文译文赏析

崔护诗词《题都城南庄》原文译文赏析《题都城南庄》唐代·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译文】去年春天,在这户人家里,我看见那美丽的脸庞和桃花互相衬托,显得分外红润。
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注释】都:国都,指唐朝京城长安。
人面:指姑娘的脸。
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不知:一作“秖(zhǐ)今”。
去:一作“在”。
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赏析】全诗四句,这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
诗的开头两句是追忆。
“去年今日此门中”,点出时间和地点,写得非常具体,足见这个时间和地点,在诗人心中留下了多么深刻难忘的记忆。
第二句是写人,诗人拈出一个人们犹知的形象——桃花,春风中的桃花人人都知道是何等的艳丽,而“人面”竟能“映”得桃花分外红艳,则“人面”之美可以想见;再者,本来已经很美的“人面”,在红艳艳的桃花映照之下定是显得更加青春美貌,风韵袭人。
一个耀眼的“红”字,正是强烈地渲染出这种相映生色的景象和气氛。
面对着这一幅色彩浓丽、青春焕发、两美相辉的人面桃花图,不用说姑娘的神采美貌如在目前,就是她的情态,诗人的心事,彼此藏在心中的欢爱和兴奋,也都是可以“思而得之”的。
下片则是说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树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
桃花在春风中含笑的联想,本从“人面桃花相映红”得来。
去年今日,伫立桃树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旧含笑的桃花只能引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了。
“依旧”二字,正含有无限怅惘。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奏响美的三步曲——崔护《题都城南庄》赏析

奏响美的三步曲——崔护《题都城南庄》赏析一直以来,中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都博得各界认可,其中,崔护《题都城南庄》便是其中之一,该作品可以说是崔护创作生涯中最优秀的诗作之一,有着丰富的情感表达和主题,其深刻又朴素的文字令人耳目一新。
《题都城南庄》共分为三个部分,它以三步曲的形式分别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思路和文字的流动,将诗人对城南庄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
其中,第一部分,以“晴霁、萧墙”为序,娓娓道来了城南庄传统的秀美。
它描述了城中繁复的秋季地貌,将景物描述得惟妙惟肖,让人仿佛置身其中,尽情享受秀美的秋意。
在第一部分,作者用鲜明的情绪叙述了他的一副旷世的景象,为读者绘制了一幅极具仪式感的画面。
第二部分,以“落叶荡漾”为开头,以哀痛的心情表达了作者的痛苦之情。
作者将痛苦的心情写出来,以明净的语言勾画出苦的心境,表达了他对挥之不去的痛苦的绝望之情。
同时,他用讽刺的语言抨击了当下社会风气,表达了他对社会不平等的反抗之情。
作者在这一部分,以流淌的文字将他的心声一一表达出来,叙述了他因痛苦而酸楚的心绪。
第三部分,以“蓝烟满平陌”为开头,以平实的语言展现了逐渐平抚的心情,作者从沉重的心情逐渐走向了被安抚的境界,用婉转的文字展示了凄凉的情绪转折。
在这部分中,诗人对城南庄的迷恋变得渐行渐远,执著的心情变成了感慨的思索。
他抬起头,看到的是离开的故乡,最后的文字将此时的愁绪写得淋漓尽致,令人捧腹。
通过《题都城南庄》这首诗,崔护强烈地表达了他对城南庄的怀念、离别、安抚和思忖,他将这三种情感层层分割,以三步曲的方式将自己的情感完整地呈现出来,以至于引发人们的共鸣。
全诗以“明月几时有”的变奏曲为结尾,使诗的完整性变得更加完美,在诗的最后,崔护用抒情的语言和清新的诗句,将自己对这座曾经家园的思念和思忖写了出来,彰显出他对家园、友谊和社会的深厚感情。
《题都城南庄》“泣城南庄”的三步曲在形式上又独特又丰富,而其中深沉的情感表达更是吸引了许多读者。
崔护最有名的10首唐诗

崔护最有名的10首唐诗
崔护(772年—846年),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省定州市)人。
他于公元796年(贞元十二年)登第(进士及第)。
他的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
以下是崔护十首最为人知的诗:
1. 《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 《五月水边柳》:结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浅。
睡脸寒未开,懒腰晴更软。
摇空条已重,拂水带方展。
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
3. 《晚鸡》:黯黯严城罢鼓鼙,数声相续出寒栖。
不嫌惊破纱窗梦,却恐为奴半夜啼。
4. 《山鸡舞石镜》:庐峰开石镜,人说舞山鸡。
物象纤无隐,禽情只自迷。
景当烟雾歇,心喜锦翎齐。
宛转乌呈彩,婆娑凤欲栖。
5. 《郡斋三月下旬作》:春事日已歇,池塘旷幽寻。
残红披独坠,嫩绿间浅深。
偃仰卷芳褥,顾步爱新阴。
6. 《塞下曲二首·其二》:汉将归来虏塞空,旌旗初下玉关东。
高蹄战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
7. 《塞下曲二首·其一》: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8. 《五月水边柳》:结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浅。
睡脸寒未开,
懒腰晴更软。
摇空条已重,拂水带方展。
9. 《山鸡舞石镜》:庐峰开石镜,人说舞山鸡。
物象纤无隐,禽情只自迷。
景当烟雾歇,心喜锦翎齐。
10. 《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唐诗赏析-崔护《题都城南庄》原文译文鉴赏

崔护《题都城南庄》原文|译文|鉴赏'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长安南郊偶遇一美丽少女,次年清明节重访此女不遇,于是题写了这首《题都城南庄》。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译文去年春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
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注释⑴都:国都,指唐朝京城长安。
⑵人面:指姑娘的脸。
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⑶不知:一作“秖(zhǐ)今”。
去:一作“在”。
⑷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全诗四句,这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
第一个场面:寻春遇艳——“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诗人抓住了“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美丽动人的一幕。
“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
第二个场面:重寻不遇。
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树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
桃花在春风中含笑的联想,本从“人面桃花相映红”得来。
去年今日,伫立桃树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旧含笑的桃花只能引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了。
“依旧”二字,正含有无限怅惘。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年又要过去了诗句

时光飞逝,转瞬间一年又将过去。
古往今来,诗人们以各种形式吟唱着时光的流逝,留下了许多动人心弦的诗句。
时光的飞逝,常常让人感慨万千,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关于时光流逝的诗句吧。
一、《望岳》-- 杜甫洞庭秋浪滔天,白帝城边一望前。
江水如织,先看了君子行。
寂寂沙洲轻寒,摇羽扬虹,舞风雪,绛帐床前摘一枝。
菊花蒙胧秋正浓,三楚路,天涯险,一来马作忠臣。
长歌时舞弄风尘。
二、《题都城南庄》-- 高启歲久情深,曾约非昔。
多少今宵风雨里,相看也相迷。
佳期何许,门前楚柳绕腰低。
苏幕遮香起,琴心暗起。
何处霏霏,散入天涯。
却把罗衣裁,天际挥泪夔。
三、《送鲍济之广陵》-- 李白自君之出矣,李白也将为吴越之间王。
一年之后,君来往,李白以陈金印。
拜此之间,不意江水之西,江水之东,有不同之容:四、《将进酒》-- 李白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五、《赠别》-- 王维曾遣淮南人,家接楚江头。
生涯且住此,会面不忍愁。
边郭皆秋草,江边别浦愁。
惆怅永伤酒,独夜欲曙钟。
以上诗句,以不同的形式和情感表达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在欣赏这些诗句的也不禁让人深思: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们又在这一年中经历了多少欢乐和辛酸?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又能把握多少岁月,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迎接时光的流逝呢?或许,正如诗人们所描述的那样,在风雨飘摇之时,我们需要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活在当下,珍惜每一个瞬间。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足迹,让生命在时光的风雨中绽放出最绚烂的光芒。
未来的日子里,或许我们可以用行动来书写属于自己的诗篇,迎接时光的每一个转瞬。
让我们心存感恩,珍惜眼前,与时光共舞,让每一个瞬间都成为人生的绚丽注脚。
时光飞逝,但让我们一起活在最精彩的当下,将爱与感恩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时光飞逝,又一个年末将至。
每年这个时候,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回顾过去的一年,总结得失,展望未来。
形容已不是当年的自己的诗句

形容已不是当年的自己的诗句:
参考示例:
1.《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
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黄鹤楼/ 登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5.《江楼感旧》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人世几回伤往,,山形依旧枕寒流。
6.《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人面桃花相映紅——崔护诗《题都城南庄》赏析

人面桃花相映紅——崔护诗《题都城南庄》赏析
齐昌人
【期刊名称】《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卷),期】1992(000)008
【摘要】崔护,字殷功,博陵(今河北省定县)人,生卒年不详,唐德宗贞元十二年(七九六年)进士,官至岭南节度使。
他早年所作《题都城南庄》一时,脍炙人口,他亦因此而跻身于诗人行列。
全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记此诗本事云:崔护赴都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应进士试,未中。
清明那天,他独自去都城南郊游览。
到了一所花木丛萃的村居,见大门紧闭,便上前敲门。
过了一会儿,一位姑娘
【总页数】2页(P54-55)
【作者】齐昌人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
【相关文献】
1.中日文学中爱情母题研究初探——以崔护的诗《题都城南庄》和《伊势物语》第四段为例 [J], 刘九令
2.汉诗中人称代词的英译问题——以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为例 [J], 李委清;陈彩芬
3.古典的诗和浪漫的诗--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和拉马丁的《湖》 [J], 王淑华
4.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崔护《题都城南庄》赏析 [J], 黄亚婷;
5.奏响美的三步曲——崔护《题都城南庄》赏析 [J], 康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题都城南庄》唐. 崔护北京的春天,终于到了。
昨天气温一下子蹿升到了二十多度,地面的草色虽然还没有铺云,但枝头已经是桃花红杏花白了。
周末去郊外踏青的车塞满了道路,每个人心中啊,都绽放着十里桃花。
其实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情景也是一样的。
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首唐朝最著名的桃花诗,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其实好多人都知道,这首诗背后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据说呢,当时出生于高门大族柏陵崔氏的英俊小生崔户进京赶考,结果名落孙山。
崔户号称青年才俊,面对这样的结局,当然是难以接受,未曾易锦,岂敢还乡啊?崔户干脆在长安城租了个房子住了下来,准备明年再考,这也是当时考生的常态。
可是一个人旅居异乡,难免寂寞,正好外面春光如醉,崔户就到都城南门之外,也就是往终南山的方向去踏青,排遣乡愁。
那走着走着不觉口渴了,想找个人家讨水喝,这时候就看见一所庄园,园内是花木葱茏啊,但是非常安静,好像没有人一样,崔护就走过去敲门,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年轻姑娘就出来了,隔着门问她做什么。
崔户赶紧把自己春游口渴的事儿说了一遍,姑娘就打开门给他倒了一杯水,自己就站在桃树之下,望着娇艳妩媚,堪比一树桃花,崔护是风流才子啊,自然心动,赶紧就找话搭讪,但是姑娘只是默默的注视他,并不回答。
那崔护就慢慢的喝水,可是再慢,这水总有喝完的时候啊,最后无奈之下,还是起身告辞,姑娘送他到门口,若不生情啊,崔护也是不住的顾盼,最后怅然而归。
那然后呢,然后生活就回到了常态,崔护天天努力读书,逐渐已经忘掉了这件事儿。
直到第二年的春天,桃花又开了,崔护忽然就想起了这个姑娘,思念之情有如春草疯长啊。
于是直奔城南,再去寻访家人,很快又到了那户庄园了,依然是花木葱茏,春光入醉。
但是这一次呢,大门却上了锁,家人也是不知所踪,那崔护久等无人,只能转身离去。
但是才子毕竟是才子嘛,在离去之前,他提起笔来,在左边的门扇上提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读到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题都城南庄》乐乐课堂思泉语文

《题都城南庄》乐乐课堂思泉语文去年今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
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全诗四句,这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
第一个场面:寻春遇艳“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诗人抓住了“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美丽动人的一幕。
“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
第二个场面:重寻不遇。
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树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
桃花在春风中含笑.。
《题都城南庄》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题都城南庄唐代:崔护原文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赏析全诗四句,这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
诗的开头两句是追忆。
“去年今日此门中”,点出时间和地点,写得非常具体,足见这个时间和地点,在诗人心中留下了多么深刻难忘的记忆。
第二句是写人,诗人拈出一个人们犹知的形象——桃花,春风中的桃花人人都知道是何等的艳丽,而“人面”竟能“映”得桃花分外红艳,则“人面”之美可以想见;再者,本来已经很美的“人面”,在红艳艳的桃花映照之下定是显得更加青春美貌,风韵袭人。
一个耀眼的“红”字,正是强烈地渲染出这种相映生色的景象和气氛。
面对着这一幅色彩浓丽、青春焕发、两美相辉的人面桃花图,不用说姑娘的神采美貌如在目前,就是她的情态,诗人的心事,彼此藏在心中的欢爱和兴奋,也都是可以“思而得之”的。
下片则是说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树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
桃花在春风中含笑的联想,本从“人面桃花相映红”得来。
去年今日,伫立桃树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旧含笑的桃花只能引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了。
“依旧”二字,正含有无限怅惘。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从故事情节来看,这是一首即兴的诗,它给人看到的似乎只是两个简单的画面——桃花相映着的人面,人面去后的桃花。
酒后思佳人的诗句

酒后思佳人的诗句1、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都城南庄》2、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思》3、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幕遮·怀旧》资料拓展1、唐代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无人知晓何处回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译文:去年冬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
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2、唐代王维《春草》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自然化,此物最春草。
译文:红豆生长在南国的土地上,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
希望你能尽情的采集它们,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3、北宋范仲淹《苏幕遮·复古》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冲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觉。
明月楼低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译文: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接着江中水波,波上弥漫着苍翠寒烟。
群山映着斜阳蓝天连着江水。
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的天边。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
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4、北宋李之仪《卜算子·我居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中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的定无愧于春草意。
译文:我住在长江源头,君住在长江之尾。
天天想念你却总是见不到你,却共同饮着长江之水。
这条江水何时不再这般流动?这份离恨什么时候才能停息?只是希望你你的心如同我的心,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相思意。
5、北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仔细观察》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将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疲惫。
译文: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