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教学设计《在那遥远的地方》
七年级音乐教学设计《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建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演唱、聆听优秀音乐作品,建立正确音乐审美观,培养学生能够甄别日常生活中良莠不齐的音乐作品。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听唱、视唱、教师范唱相结合,引导学生解决歌唱中音准、节奏等问题,感受乐曲中的韵律。
(2)培养学生以积极心态去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1)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优美、连贯的旋律。
(2)掌握歌曲演唱特点和咬字吐字方法,做到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声乐技能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学生能开口唱,能演唱。
(3)了解王洛宾先生及其音乐作品。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演唱歌曲时气息控制、咬字、吐字的正确运用,演和唱相结合。
难点:歌曲音准、节奏、乐曲风格的结合与把握。
三、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音乐更是光彩夺目。
接下来视听三首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歌曲,播放歌曲片段:江苏民歌《茉莉花》、陕北民歌《信天游》、新疆民歌《青春舞曲》。
听完后,请同学们告诉我这三首乐段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二)讲授新课回答问题:请说一说你所了解的王洛宾,他有哪些著名的作品,你能唱上一两句吗?1、作者简介王洛宾(1913-1996),中国最负盛名民族音乐学家,被誉为我国“西部歌王”。
王洛宾老先生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搜集整理并创作了1000多首优美的西部民歌,将传奇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
主要代表作有《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半个月亮爬上来》、《掀起你的盖头来》、《阿拉木汉》、《在银色的月光下》等。
2、初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学生完整欣赏歌曲,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歌曲是一首青海民歌所改编,曲调委婉抒情,表达了真挚的爱情。
3、请同学们朗诵一遍歌词,想一想:这首歌曲描述了怎样一幅景象?4、介绍作者的写作动机和创作背景5、聆听录音范唱,回答问题:(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感情来演唱?(2)、这首歌曲分为几个乐句?2个乐句:a、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b、人们经过了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的张望6、学唱歌曲:(1)、根据简谱演唱歌曲旋律。
初中音乐_《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课件设计共20页文档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初中音乐_《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课 件设计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初中音乐_唱歌课《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一、导入:5分钟今天非常高兴和咱们(7.2)班的同学一起度过愉快的45分钟,听你们蔡老师说咱班同学音乐素养非常高,课堂气氛非常好,希望我们的这次音乐之旅能够合作愉快。
首先咱们来做个小小的音乐听辨赛,听一听这些歌曲是哪个地方的民歌?《凤阳花鼓》——安徽民歌《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青春舞曲》——新疆民歌在构成人类文明的各种元素中,民歌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今天我们将继续我们的“神州音韵”音乐之旅,这是我们中学阶段的第4站了,今天咱们去的是浩瀚的大西北,学唱一首唱遍世界、唱响宇宙的经典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二、了解学习目标。
2分钟三、赏一赏·说一说(听一遍音乐回答第一个问题,老师范唱后回答第二个问题)请同学们完整欣赏歌曲,并思考回答:5分钟1、歌曲的情绪、速度有什么特点?(优美、抒情的旋律,舒展的节奏、高亢自由的音调、缓慢的速度)播放第一遍音乐2、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听老师范唱回答第二个问题。
(这是一首青海民歌,前两段用形象的比喻赞美姑娘的美貌,后两段则表达出青年对姑娘真挚的爱情。
)四、学一学·唱一唱(哼唱一遍,讲解方法后大声唱一遍,找出不足教唱一遍,提示感情表达后再唱一遍。
视唱歌谱2遍)15分钟下面我们就来学唱这首优美的歌曲。
请同学们跟音乐小声哼唱,想想这首歌曲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方法来演唱?(圆润的嗓音,归韵的方法演唱。
托住气息,打开口腔,微笑着用舒展连贯的声音演唱。
第3.4段要逐步推向高潮)五、看一看·悟一悟(了解音乐家传奇的一生,成就、歌曲地位影响)10分钟这么优美的歌曲是谁创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王洛宾(1913-1996)中国民族音乐家,出生于北京,193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他一生搜集整理并创作了1000余首优美的西部民歌,是现代中国第一个用汉语编写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歌曲的汉族音乐家,被誉为中国“西部歌王”。
初中音乐《在那遥远的地方》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神州音韵》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了解混合拍子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歌唱,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2.在歌唱与聆听的过程中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新疆民族音乐中混合拍子的特点。
3.练习ft打八七拍子伴奏型,随乐合拍,感受这种特殊拍子所带来的音乐韵味。
教学重难点1.准确演唱歌曲,并表现出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2.了解“混合拍子”,并能随乐合拍。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青海相关图片与中国地图)师:同学们能在地图中找到图片中所显示的地区吗?生:……师:今天我们一同走进大西北,了解我国西北地区的民族音乐(设计意图:通过地图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地理方位概念,了解西北地区的民族、环境等,为分析歌曲的风格特点打下基础。
)二、学唱歌曲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生答。
师评并补充:这是一首青海民歌,前两段用形象的比喻赞美姑娘的美貌,后两段则表达出青年对姑娘真挚的爱情。
介绍歌曲改编者王洛宾。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强调需讲解声乐中简单的发声技巧。
这一学唱部分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熟悉乐谱,进而跟唱。
在学唱同时教师及时的调整与讲解有益于学生正确歌唱方式的养成。
)歌曲的速度、节拍、力度是如何表现的?(设计意图:整体感知音乐,从音乐要素上了解歌曲)2.老师范唱歌曲。
3.学生学唱歌曲第一段,注意歌曲音准。
4.请同学们看歌谱,曲调中出现了一个变音记号,大家知道这个变音记号的名称和意义吗?生答。
师:这个变音记号叫“升记号”,所标示的音符将升高半音演唱。
5.跟琴学唱旋律,适度乐谱。
用模仿的方法唱好变化音。
在此,教师需引导学生实用正确的发音技巧与咬字方式,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养成正确的演唱习惯。
6.分组表演三、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1.聆听音乐,思考:乐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哪些乐器演奏?乐曲可以分为几段?生答,教师补充。
《在那遥远的地方》学情分析方案

自评等级 优秀 ☑ 合格 □不合格
欣赏请回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了解“西部歌王”王洛宾的音乐历程。
欣赏分析《在那遥远的地方》的风格特征。
问卷星
通过班级微信群问卷星发布民歌的知识问卷调查,利用平台统计与分析数据。为课堂教 学做准备。
本课授课对象是航空班,共有 位学生, 名男生, 名女生。热衷听唱流行歌曲,对民 歌的了解仅限于“一面之缘”的听过,对具体民歌的风格特征及创作背景了解甚少。但 他们活泼热情,有较强的表现力,班级里有很好的音乐氛围,喜欢参与音乐课堂活动。 随着泉州晋江经济的腾飞,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飞机出行,在与晋江机场的校企合作 里,对空乘工作人员的素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且我校的软硬件设施比较完善,能满足 教学需求。 知识掌握现状:“准备阶段”:学习了解民歌的概念及产生过程。 “起飞阶段”:民歌的地域性特征。 “飞行阶段”:将开始西北航线的青海民歌学习。 2.利用信息技术扩大学情分析范围、丰富学情分析形式、提升学情分析效率。智慧学习环境音乐欣源自《在那遥远的地方》航空专业学生
1、欣赏青海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感知民歌风格特征。
2、了解“西部歌王”王洛宾的音乐历程,体验民歌的艺术感染力
3、通过相关音乐活动,提高学生民歌欣赏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4、通过欣赏、演唱和表现等活动,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积
极向上,协作创新的精神。
《在那遥远的地方》学情分析方案
基本信息 能力维度 所属环境 微能力点 教学环境 教学主题 教学对象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学习难点 分析工具 分析方法
学情分析 实践方案
县(市、区)
学校
姓名
学科 中职音乐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青海高原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2. 通过学习歌词,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3. 学会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2. 青海高原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了解青海高原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2. 教学难点:歌曲的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音乐设备3. 歌词打印稿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引导学生欣赏青海高原的图片,感受美丽的自然风光。
b. 提问:你们听说过青海高原吗?谁能描述一下它的特点?2. 学习歌词a. 发放歌词打印稿,让学生自主阅读并理解歌词内容。
b. 教师逐句讲解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c. 学生跟读歌词,注意音准和节奏。
3. 学唱歌曲a.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哼唱。
b. 针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难点,进行分组练习。
c. 全班学生一起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感。
4. 歌曲展示a. 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展示学习成果。
b.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 课堂小结a.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特点。
b. 强调青海高原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青海高原的其他特色文化,如青海湖、塔尔寺等。
2. 通过网络或图书资料,搜集更多关于青海高原的资料,增加学生的地域文化知识。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用文字或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青海高原的感悟。
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分享他们的感悟。
八、教学评价1.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参与程度、歌唱能力等。
2. 评价学生对青海高原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成功和不足之处。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音乐教案教法

初中音乐教案教法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在那遥远的地方》,引导学生了解正确的爱情观,了解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
过程与方法: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歌曲、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提升学生对音乐的能力感知。
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利用非音乐因素加深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气息支持的声音完整、连贯地演唱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教唱《在那遥远的地方》。
教学难点:较为准确的音高、节奏,自信地演唱歌曲。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播放幻灯片,欣赏有关青海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青海的美丽风光。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青海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的背景。
2. 新歌教学(15分钟)(1)教师播放《在那遥远的地方》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词,注意指导学生正确理解歌词中的情感。
(3)教师教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注意气息支持和音准。
3. 歌曲分析(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对歌曲的节奏、旋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2)教师讲解歌曲中的音乐术语,如速度、力度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4. 实践活动(15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如吉他、钢琴等,为歌曲编配伴奏。
(2)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其他同学担任评委,对演唱效果进行评价。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和音乐技巧。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听唱、分析、实践等环节,使学生全面了解了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同时,通过分组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音准、节奏的掌握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训练。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曲的背景及音乐特点;(2)培养学生对青海民歌的兴趣和热爱;(3)通过学习这首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聆听、学唱、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3)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青海民歌的魅力,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2)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体会到了解和尊重不同地域文化的意义;(3)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旋律和歌词;(2)了解青海民歌的特点及演唱技巧;(3)培养学生对青海民歌的兴趣和热爱。
2. 教学难点:(1)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调和节奏;(2)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1. 教师准备:(1)熟悉《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曲,了解其背景和音乐特点;(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多媒体课件;(3)安排合适的教学场地和音响设备。
2. 学生准备:(1)提前学习歌词,尽量掌握;(2)准备录音机、mp3等播放设备,以便学唱;(3)穿着轻松舒适的服装,以便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在那遥远的地方》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2)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美景和美好情感;(3)简介歌曲的背景和音乐特点。
2. 学唱歌曲:(1)教唱歌曲,注意讲解歌曲中的特殊音调和节奏;(2)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纠正和指导;(3)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3. 分析歌曲:(1)分析歌曲的结构和旋律走向;(2)探讨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3)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1. 学生演唱评价:(1)评价学生的歌唱技巧和表现力;(2)关注学生在合唱中的协作能力和默契程度;(3)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展现自己的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
茅坪回族镇初级中学黄娇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建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演唱、聆听优秀音乐作品,建立正确音乐审美观,培养学生能够甄别日常生活中良莠不齐的音乐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听唱、视唱、教师范唱相结合,引导学生解决歌唱中音准、节奏等问题,感受乐曲中的韵律。
(2)培养学生以积极心态去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
(1)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优美、连贯的旋律。
(2)掌握歌曲演唱特点和咬字吐字方法,做到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声乐技能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学生能开口唱,能演唱。
(3)了解王洛宾先生及其音乐作品。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演唱歌曲时气息控制、咬字、吐字的正确运用,演和唱相结合。
难点:歌曲音准、节奏、乐曲风格的结合与把握。
三、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音乐更是光彩夺目。
接下来视听三首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歌曲,播放歌曲片段:江苏民歌《茉莉花》、陕北民歌《信天游》、新疆民歌《青春舞曲》。
听完后,请同学们告诉我这三首乐段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二)讲授新课
回答问题:请说一说你所了解的王洛宾,他有哪些著名的作品,你能唱上一两句吗?
1、作者简介
王洛宾(1913-1996),中国最负盛名民族音乐学家,被誉为我国“西部歌王”。
王洛宾老先生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搜集整理并创作了1000多首优美的西部民歌,将传奇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
主要代表作有《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半个月亮爬上来》、《掀起你的盖头来》、《阿拉木汉》、《在银色的月光下》等。
2、
3、初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学生完整欣赏歌曲,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歌曲是一首青海民歌所改编,曲调委婉抒情,表达了真挚的爱情。
4、
5、请同学们朗诵一遍歌词,想一想:这首歌曲描述了怎样一幅景象?
6、介绍作者的写作动机和创作背景
7、聆听录音范唱,回答问题:
(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感情来演唱?(2)、这首歌曲分为几个乐句?
2个乐句:a、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b、人们经过了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的张望
6、学唱歌曲:
(1)、根据简谱演唱歌曲旋律。
(2)、跟随钢琴伴奏演唱简谱,注意变化音的音准。
(3)、试着填词演唱歌曲第一段。
(4)、欣赏王宏伟先生演唱视频,跟随王宏伟先生轻声哼唱歌曲。
(5)、讲解歌唱中咬字吐字问题
7、学生跟随伴奏演唱歌曲,注意演唱的基本姿势和高音处咬字吐字的处理。
8、提示学生唱出歌曲风格,把握乐曲浪漫、幽默的情趣。
随着伴奏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三)、分析王洛宾先生收集的歌曲的美学价值。
(四)
(五)、拓展与欣赏:欣赏台湾摇滚乐团马蹄帮演唱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和著名歌手王力宏演唱的《在那遥远的地方》。
谈谈你的感受。
(六)、课堂小结
(七)、王洛宾先生曾说过:我愿意透过音乐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那么请同学们有感情的齐唱歌曲,把美的享受带给更多的人。
四、
五、作业布置:搜集王洛宾先生的作品并进行简单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