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失血性休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失血性休克

【实验目的】

1.复制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

2.观察失血性休克时血流动力学和肠系膜微循环的变化。

3.比较缩血管药与扩血管药对抢救失血性休克的疗效。

【实验动物】

雄性家兔,体重1.5~2.5kg。

【实验原理】

采用颈动脉放血的方法,复制低血容量性休克。由于放血使循环血量不足,静脉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通过压力感受器反射,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外周血管收缩,组织灌流量急剧减少,导致休克。通过回输血液和输液,补充血容量,抢救休克,同时分别使用缩血管药和扩血管药,比较其疗效,分析它们在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作用。

【实验药品与器材】

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1%普鲁卡因,1%肝素生理盐水溶液,生理盐水,去甲肾上腺素,山莨菪碱,液体石蜡;兔台,1ml、5ml注射器,20ml量筒,小烧杯,手术器械,动脉插管,静脉插管,导尿管,静脉输液装置,恒温水浴灌流盒,动态微循环分析仪,压力传感器,血压、中心静脉压描记装置。

【观察指标】

动脉血压(BP)、脉压(PP)、中心静脉压(CVP)、肠系膜微循环、尿量、(如有条件可用心阻抗血流图等法测心输出量)。

【实验方法与步骤】

1.家兔称重,耳缘静脉注入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0.5~1g/kg)后仰卧固定于兔台,颈部剪毛。

2.颈部正中皮下注射1%普鲁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后,正中切口,分离左颈总动脉,右颈外静脉,分别穿线备用。

3.肝素化:作右颈外静脉插管,通过三通管连中心静脉压测定装置,按1ml/kg静脉输入肝素溶液并测定中心静脉压。

4.动脉插管肝素化后,作左颈总动脉插管,通过三通管,接血压描记装置,描记动脉血压。

5.用液体石蜡浸润导尿管后行尿道插管,导出膀胱内残留尿后,记录尿量(滴/分)。

6.肠系膜微循环观察

⑴侧腹部切口,选择一段游离度较大的小肠袢,拉出,放入加有37°C生理盐水的温灌流水浴槽内,使肠系膜均匀铺在有机玻璃凸形观察环上,调整液面,使之刚覆盖过肠系膜,用透射光源或侧光源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观察过程中注意不断地加预热的生理盐水,以免肠系膜干燥。

⑵镜下选择好视野,辨别肠系膜微动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网,观察血流速度、血管数目及毛细血管入口口径、出口口径,找出标记血管,以便固定视野作动态的前后比较。

7.动物安静5分钟,记录术后基础状态的各指标。

8.将颈总动脉插管上的三通接头的一端接储血瓶,降低瓶的高度,在15分钟内使动脉血压缓慢降至60mmHg(8kPa),记录各指标。调节瓶的高度,使血压维持于60mmHg(8kPa)。(或直接通过三通管放血使动脉血压缓慢降至60mmHg(8kPa)后,动态监测血压变化及其余指标。)

9.20分钟后,降低瓶的高度,使血压降至40mmHg(5.3kPa),并维持于40mmHg (5.3kPa)左右,记录各指标[或再次放血使血压降至40mmHg(5.3kPa),动态监测血压变化及其余指标]。

10.20分钟后,记录各指标,升高瓶的高度,回输全部血液,并通过静脉输液装置,经耳缘静脉按120ml/kg剂量滴注生理盐水快速补液,直至中心静脉压恢复正常。同一实验室四组实验中,两组在输液同时加入去甲肾上腺素(参考剂量0.66mg/kg),另两组加入山莨菪碱(参考剂量3.3mg/kg)。

【注意事项】

1.本实验手术较多,应尽量减少术中出血和休克。

2.麻醉深浅要适度,麻醉过浅,动物疼痛,可致神经源性休克。

3.颈总动脉插管须固定好,实验过程中防止其过度移动和滑脱。

4.牵拉肠袢要轻,并不断给肠系膜滴加预温生理盐水。

【实验结果与分析】

BP PP CVP 尿

量微循环

血管数管径(入口出口)流速流态

放血前

放血至60mmHg

放血至40mmHg

20分钟后

治疗后

分析:

1.两次放血所致血流动力学变化有何不同?

2.在不同时期各指标变化的机制是什么?

3.用何种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失血性休克更好,为什么?

4.分析本次实验成败的原因。

注:

若本实验选用大白鼠,需改用鼠台,麻醉剂量应改为0.5ml/100g,采用腹腔麻醉的方式,“实验方法与步骤”中第5步可改为膀胱插管,第5项可改为经右颈外静脉进行补液及药物治疗,参考剂量剂量如下:去甲肾上腺素1.25mg/kg,山莨菪碱6.25mg/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