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积累运用6

合集下载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综合与实践 花边设计比赛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综合与实践    花边设计比赛

6、综合与实践花边设计比赛◆教学内容教材43页“综合与实践”的相关内容。

◆教材提示《花边设计比赛》是一节综合与实践课,本节课内容安排在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这个单元的最后,其目的是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设计出美丽的花边。

本节课的知识点有:知识点一:理解花边的特点是将一个图形向两边延伸或重复。

知识点二:能利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的方法设计花边。

本节内容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设计花边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图形变换知识的认识,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所以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激发每个学生都自觉参加这个活动的兴趣。

2.在教学之前,可与美术老师协商,让美术老师给学生讲一讲单独图样和连续图案的知识。

3.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想象设计花边,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4.为了保证学生设计的连续图案中的每个图案完全一样,可以让学生先设计一个单独的图案,然后剪下来,“印”着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能够理解“花边”是将一个图形向两边延伸、重复后的图形。

2. 会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的方法设计花边,进一步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在设计花边的过程中感受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设计花边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设计花边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

◆重点、难点重点能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与基本技能,设计简单的花边。

难点怎样设计出即简单又美观的花边图案。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白纸、彩纸、剪刀、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上次我们班举行手抄报比赛,大家设计出了很多美丽的作品,大家请看:课件出示手抄报。

2.你们觉得这些手抄报美吗?为什么?学生观察后回答:版面清晰,还有美丽的花边。

3.说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一场花边设计比赛。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积累与运用(七)共53页文档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积累与运用(七)共53页文档

9.安之若素:对困窘的遭遇毫不在意,心情平静得 跟往常一样。现在也指对错误的言论和行为不闻不问, 听之任之。(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 样对待,毫不在意。往往误解为“像平常一样安然或 安心对待”。
10.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遵循和仿效的做法。往往 误解为“不值得作为教训”。
11.惨淡经营:形容费尽心思于谋划和从事某项事情。 常常被错误地理解为经营状况不好。
3、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 档次不如进口饮料。【“下里巴人”指古代楚国的一种较通俗的 歌曲,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这里错解为普通的乡下人。】
4、小李得了冠军,尾巴翘到天上,对朋友竟然也侧目而视。 【“侧目而视” 意为敢怒不敢言,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这里 错解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
1、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三人成虎”原指“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 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这里错解为“很多人在一起就像老虎一样力量强大”。】
2、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 为深恶痛绝。【“不赞一词”原指“写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 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这里错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 话”。】
7、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 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江河日 下”比喻事物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句中误将“日 下”理解为“水流一天天在减少”。】
8、有人对歪风邪气深恶痛绝,可是轮到自己身处其中,也便随 风而走。他们忘了,曾几何时,自己对这些现象又是何等咬牙 切齿。【“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句中错误地 理解为“在很久以前”或“过了很长时间”。】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整理与复习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整理与复习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已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巩固和加深对数学概念、性质、公式、定理等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对已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包括数的认识、四则运算、方程、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

2. 对已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包括数的运算、方程的解法、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计量单位的应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对已学的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巩固和加深对数学概念、性质、公式、定理等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教学难点:学生对已学的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加深,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复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进行整理和复习。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问题,互相帮助和解决问题。

4. 课堂分享:教师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经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5.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阅读数学书籍或上网查找数学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数学素养。

3. 与家长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心得,激发家长对数学学习的关注和支持。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一 小数乘法第6课时 积的近似值(2)西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一 小数乘法第6课时 积的近似值(2)西师大版
75×2.7=202.5≈ 203(千米) 答:甲、乙两地大约相距203千米。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联系生活实际求积的近似值时,先弄清要保 留的小数位数,再根据“四舍五入”法来保留 相应的位数。 2.取近似值时,末尾的“0”起到占位的作用, 是不能去掉的。
课后作业
01 练习三第3~5题。 02 相关练习。
李叔叔驾车以每分0.809 km的速度行驶,通过南京 长江大桥用了5.7分。
(2)议一议:得数应该保留几位小数?
0.809×5.7=4.6113(km)
≈4.611(km) 保留三位小数
≈4.61(km) 保留两位小数
≈4.6(km) 保留一位)
课堂练习
(教材第13页例2)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是先求出积,再根据要求一 般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的位数。
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根据实际需要或题目的要求 取积的近似值。
较大数的计算,可以用计算器来计算。
李叔叔驾车以每分0.809 km的速度行驶,通过南京 长江大桥用了5.7分。 (1)算一算:南京长江大桥全 长大约多少千米?
1 小数乘法
第6课时 积的近似值(2)
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上)
学习目标
1.理解求积的近似值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四舍 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2.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发现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 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内涵,提高合 作探究的能力。
(2)议一议:得数应该保留几位小数?
(教材第13页“课堂活动”)
李叔叔驾车以每分0.809 km的速度行驶,通过南京 长江大桥用了5.7分。 (1)算一算:南京长江大桥全长大约多少千米?

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课件)第6课时 练习课

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课件)第6课时 练习课
义务教育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第6课时
小数除法
练习课
知识回顾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 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 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 “0”来补足。
巩固练习
1.计算。
6.82÷0.31 =22
(教材第54页“练习十二”第7题)
5.4÷0.45 =12 10.5÷0.75 =14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 你有什么收获?
(教材第54页“练习十二”第12题)
每箱牛奶6升,这箱 装有多少盒牛奶?
6÷0.25=24(盒) 答:这箱装有24盒牛奶。
(教材第54页“练习十二”思考题)
在一个除法算式里,除数与商的乘积再 加上被除数,得数是18.8。这个算式里 的被除数是多少?
除数×商=被除数 除数×商+被除数=18.8 被除数=18.8÷2 = 9.4
76 15 2 15 2
0
2 00 0.13 2 6 0 0
26 0
4. 2
0.18 0 . 7 5 .6 72
36 36
0
2.数学医院。
(教材第54第54页“练习十二”第9题)
3.三峡库区胡大爷家原来年收入0.55万元。库区新农 村建设以来,他家收入有了很大提高,去年收入达到 2.31万元。去年胡大爷家的收入是原来的多少倍?
22 0.31 6 . 8 2
62
62 62
0
12
0.45 5 . 4 0 45
90 90
0
14
0.75 1 0 . 5 0 75
300 300
0
1.计算。
(教材第54页“练习十二”第7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积累运用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积累运用

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重点词汇。

-学习使用课文中的词汇进行句子构造。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输出。

2.教学重点-课文的基本内容和重点词汇的掌握。

-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输出。

3.教学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语言输出中。

4.教学准备-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

-多媒体设备。

5.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步骤二:讲解课文内容和重点词汇通过课文的朗读和讲解,向学生介绍整个故事情节,并重点讲解一些关键词汇的意思和用法。

步骤三:课文理解与连线活动将幻灯片上的课文内容分成若干部分,让学生根据理解课文的内容与重点词汇,连线将正确的内容与词语配对。

教师可以收集答案,并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步骤四:小组合作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对话或故事,并使用课堂上学到的重点词汇。

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时间限制,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输出能力。

然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整个班级进行评价和讨论。

步骤五:巩固和拓展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自己完成。

这些练习题可以包括填空题、选择题或者补全句子。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习题的难易程度。

步骤六: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鼓励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并对下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6.教学延伸可以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进行口语练习。

比如,让学生两个人一组,在课间时间里进行对话练习,最后选择一组进行演示,给予评价和建议。

7.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及时纠正他们在语言输出中的错误。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和合作能力。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引导他们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应用题专题训练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应用题专题训练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应用题专题训练1.某地居民天然气收费标准如下。

①每月用量不超过50立方米,按照每立方米2.25元收费。

②每月用量如果超过50立方米,超过部分按照每立方米2.95元收费。

成成家11月份用了天然气52立方米,他家应缴纳天然气费多少元?2.一块梯形稻田面积是250平方米,上底长22米,高是10米,下底长多少米?3.一工程队3天修路6.9千米,照这样的速度15天能修路多少千米?4.天天带了60元钱去文具店买了2支钢笔,剩下的钱还能买20支圆珠笔吗?(可以估算)5.小明每分钟步行51m,妈妈每分钟步行的路程是小明的1.1倍,爸爸每分钟步行的路程是妈妈的1.3倍,爸爸每分钟可步行多少米?6.张红买笔记本和笔共花了19元,笔记本买了4本,若笔记本2.5元/本,笔1.5元/支,笔买了几支?7.一修路队修一条路,原计划每天修6.5m,14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0.5m,实际几天修完?8.某县城出租车起步价为5元,2千米后按每千米1.6元计费,李成家距学校1.8千米,王海家距学校3.5千米,两人坐出租车从家去学校各需多少元钱?9.养鱼场每个鱼塘每天要投放鱼饲料9.5千克,4个这样的鱼塘一个星期要投放鱼饲料多少千克?10.一桶油连桶的质量是25.6千克,倒出一半油后,连桶的质量是14.3千克。

油的质量是多少千克?桶的质量是多少千克?11.果园要将710kg苹果装进筐里运往市场,每个筐最多可以装25kg,需要多少个这样的筐?12.王叔叔用32米长的篱笆靠墙围了一个梯形菜地(如图),这块菜地面积多大?13.服装厂做儿童校服,上衣要用0.5米布,裤子要用1.3米,现有800米的布料最多可做校服多少套?14.张叔叔买了25箱牛奶,每箱有8盒,每盒2.8元。

张叔叔买牛奶花了多少钱?15.修路队计划每天修路1.2千米,15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0.3千米。

修完这条路实际用了多少天?16.每千克稻谷可碾米0.71千克,王红的爸爸用64.5千克稻谷可碾米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数。

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知识精解(1)

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知识精解(1)

小学-数学-打印版
第6节解决问题
知识精解1 计算有规律堆放圆木的总根数
问题:这堆圆木有多少根?
讲解:(方法一)一根一根地数,然后一层一层地加。

3+4+5+6+7+8=33(根)
(方法二)可以上下分组向中间加。

(3+8)+(4+7)+(5+6)-11×3=33(根)
(方法三)这堆圆木的横截面像梯形,把顶层的根数看作梯形的上底,底层的根数看作梯形下底,层数看作梯形的高。

根据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算出梯形的面积就是圆木的根数。

(3+8)×6÷2=33(根)
答:这堆圆木有33根。

总结:计算堆放成梯形形状的圆木、钢管总根数的方法:(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总根数。

辅导要领
★掌握求有规律堆放圆木根数的解决方法。

★辅导时,应该引导学生理解这是一堆有规律堆放的圆木,横截面是梯形。

★学生掌握此种类型题目的解决方法后,可进行适当拓展。

(1)已知圆木或钢管堆的层数和底层数,顶层数该怎样求?用底层数一相邻两层之间相差的根数×(层数-1)=顶层数。

(2)已知圆木或钢管堆的顶层数和层数,底层数该怎样求?用顶层数+相邻两层之间相差的根数×(层数-1)=底层数。

小学-数学-打印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可能性西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可能性西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可能性西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可能性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了可能性这一章节。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学会用概率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可能性的基本概念,知道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

2. 学会用概率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3. 能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掌握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以及概率的基本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PPT课件: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案例。

2. 红色和蓝色的小球:用于概率实验。

3. 可能性的相关题目:用于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抛硬币的游戏,引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并通过PPT课件展示相关案例。

3. 概率实验:让学生进行红色和蓝色小球的概率实验,引导学生理解概率的基本计算方法。

4.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可能性的题目,让学生跟随步骤进行解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给出几个可能性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可能性必然事件特点:一定会发生不可能事件特点:一定不会发生随机事件特点:可能发生,可能不发生概率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事件属于哪种类型?(1)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

()(2)太阳从西方升起。

()(3)明天会下雨。

()答案:(1)随机事件(2)不可能事件(3)可能事件2. 题目:计算下列事件的概率。

(1)抛一枚硬币,正反面各有一半的概率,求正面朝上的概率。

西师大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六》教案

西师大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六》教案

积累与运用(六)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学会续写。

2.丰富词语积累,培养语感。

3.善于发现、归纳,乐于交流,了解插叙的写作方法。

4.体会景物描写给人带来的嗅觉、视觉、听觉的感受。

5.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6.培养个性化阅读和快速浏览的能力,从不同角度有所获,有所得。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插叙的写作方法。

难点:锻炼学生快速浏览的能力。

教具准备收集辩论的有关知识;生字新词卡片。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迁移运用1.学生自由读句。

同桌相互读。

2.小组讨论带点词给自己的感受。

3.指名读,注意指导带点词分别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4.在实践中去运用、感悟。

试着从其他的文章中找出这样的句子。

二、词语拾趣,语言积累1.抽生读,发现规律,明确词语接龙的要求。

2.同桌互助,选择一组词语进行接龙。

3.小组间互相比赛,发挥小组的智慧。

4.全班交流赛出接得最多的小组,评为“龙王”。

三、互动平台,了解插叙1.回忆《阳光很活泼》一课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2.读读对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①什么叫插叙?(在叙述某一件事的过程中,暂时中断线索,插入有关的另一件事的叙述方式。

)②插叙的作用:可以使文章的来龙去脉更清楚,人物的特点更有根据等。

③运用插叙要注意:插叙完后仍要回到原来叙述的事情上来。

3.快速默读课文《网上呼救》,想一想课文中哪一部分是插叙的内容。

四、自主阅读,培养能力1.自由轻声读短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了解大意。

2.小组讨论交流,反馈信息。

3.勾画最喜欢的句子,与同桌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反复朗读。

4.交流读后收获,鼓励学生积累文中好词佳句。

5.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位老师。

五、课堂小结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积累了不少成语,了解了插叙以及插叙的作用,还认识了一位热爱学生的、风趣的大仓老师。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了解当前的购物方式。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不确定现象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不确定现象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不确定现象︳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理解不确定事件的概念,并能举出不确定事件的例子;2.学习处理抛硬币、掷骰子等不确定事件的方法;3.反思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了解数学知识在不确定事件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不确定事件的概念;2.处理抛硬币、掷骰子等不确定事件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和应用不确定事件的概念。

【教学内容】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不确定事件的概念并举出相关例子;2.学生观察掷骰子、抛硬币等活动,认识不确定事件;3.学生学习处理不确定事件的方法;4.联系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不确定事件的概念。

例如:请学生说出生活中的一些不确定事件,如明天的天气、掷骰子的大小等。

2.学习不确定事件的概念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不确定事件,如讲解、多媒体展示、生动的场景模拟等。

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不确定事件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3.实际操作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抛硬币、掷骰子等活动。

学生猜测硬币/骰子的正反面或大小,并记录下来。

老师提供正确的做法,并带领学生理解其中的数学知识。

老师需要特别提醒学生在记录过程中要写清“事件”、“样本空间”和“概率分布”。

4.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以下练习:(1)抛两次硬币,求正面和反面的可能出现情况。

(2)掷一个骰子,求掷出偶数的可能性。

(3)抛一枚硬币,掷一颗骰子,求正面且点数为3的可能性。

(4)你和同桌各掷一颗骰子,同时丢出一枚硬币。

确定以下事件的概率:你的点数大于同桌的点数,同时硬币正面向上。

5.总结在课堂结束时,让学生反思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掷骰子、抛硬币等都是非常基本的不确定事件,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不确定性,如气温变化、风险管理等。

这时,数学知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预测和处理这些不确定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着重讲解了不确定事件这一内容,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了不确定事件的概念。

五年级上册语文词句段运用

五年级上册语文词句段运用

五年级上册语文词句段运用
五年级上册语文的词句段运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词语:掌握并理解本册中出现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词语。

2. 理解句子:掌握本册中出现的各种句型,理解句子的意思,并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句子。

3. 理解段落:理解本册中出现的段落,理解段落的主题和内容,并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段落。

4. 理解文章:理解本册中的文章,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并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文章。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语文的词句段运用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图形的平移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图形的平移  ︳西师大版

《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能画出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教学难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将图形平移。

教学用具:三角板、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纸片、方格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教师:先看这样一些现象。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知道这是一些什么现象吗?这个物体在做什么运动?2、物体从一个位置沿着直线运动到另一个位置,这种现象叫做平移。

3、观察生活中的平移现象4、看了这么多的平移现象,你能用手做一做平移吗?师:很好,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平移现象,这节课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来继续研究图形的平移。

(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二、新知传授1、教学例1(1)研究长方形的平移教师:我们以长方形为例,(课件出示长方形和方格图)仔细看看长方形是怎样平移的?(课件演示长方形从位置①平移到位置②)看清楚了吗?再看一遍。

(课件放慢速度再演示一遍)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从左边平移到了右边。

教师:长方形平移了多少格呢?请先用学具在方格纸上移一移。

学生操作学具后讨论。

估计有的学生会说移动了6格,有的会说10格。

教师:说一说你是怎样观察长方形移动格数的?请持两种意见的学生各一个到讲台上边展示边介绍,说6格的是两个长方形间相隔6格,说10格的是从左边的某个点到右边相应点相隔10格。

教师:你们觉得谁的意见对呢?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并上台展示。

如果学生能说出平移是点到点的移动,则加以肯定;如果学生思考有困难,则可以再演示一遍。

演示时先在左边的长方形上找一个点A,让学生直观地观察这个点到A’平移了多少格,通过演示统一学生的意见。

教师:你们觉得是平移了6格还是平移了10格呢?(10格)教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说长方形是怎样从左边平移到右边的?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从左向右平移10格。

新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6可能性 教学建议

新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6可能性 教学建议

(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建议可能性 1 教学建议
1.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和体验不确定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把握好教学要求.
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时,只要让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学生使用有关术语进行解释,也不必要求学生求出可能性的具体大小.
3.这部分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
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可能性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可能性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可能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含义,能够根据事件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和推理。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事件的可能性,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事件的可能性:介绍可能性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事件的可能性是指事件发生的机会大小。

2. 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让学生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够判断事件是确定性事件还是不确定性事件。

3. 可能性的计算:介绍可能性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概率的知识进行计算。

4. 可能性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可能性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可能性的含义,能够根据事件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和推理。

2. 教学难点:可能性的计算和应用,特别是概率的计算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可能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可能性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可能性的含义。

2. 新课导入:介绍可能性的含义,让学生理解事件的可能性是指事件发生的机会大小。

3. 活动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让学生深入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够判断事件是确定性事件还是不确定性事件。

4. 讲解计算方法:介绍可能性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概率的知识进行计算。

5. 应用练习: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可能性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可能性的含义和计算方法,提醒学生注意概率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本次课程的内容。

2. 预习作业:布置下一次课程的预习内容,让学生提前了解下一次课程的内容。

20秋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案)6、问题解决

20秋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案)6、问题解决

20秋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6、问题解决◆教学内容教材92-94页例1、例2、例3的“问题解决”,课堂活动和“练习二十四”的相关内容。

◆教材提示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认识了平方千米和公顷这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知识点有如下几点:知识点一:利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知识点二:利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知识点三: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根据本节内容的编排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就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学例1时,可适当复习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感受到题中原林的横截面与梯形的关系。

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第二:在有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情况下,要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的解题思路,在主要解题思路的指导下,分析解题步骤。

第三:教学中要注意收放结合,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可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得出解题步骤。

在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多角度地观察问题,自主地获取、理解数学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借助所学的梯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过程的严谨性。

2.应用已学过的梯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知识来更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掌握应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估算能力及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同伴交流等方法,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运用梯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时6 小数乘法估算解决问题 课件(共21张PPT)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时6 小数乘法估算解决问题 课件(共21张PPT)

延伸
仔细观察我们刚才改变的数据,你发现它 们有什么相同点?
阅读与理解
妈妈带100元去超市购 物。她买了2袋大米,每袋 30.6元;还买了0.8 kg肉,每 千克26.4元。剩下的钱还够 买一盒20元的鸡蛋吗?
80元够买2袋大米和0.8kg的肉吗?
分析与解答
商品 单价/元
全部往大估
(不合适)
大米 30.6<31
三、巩固提升
练习提升
1.辨一辨(能用估算解决的画√,只能用精确计算的画×)
(1)五什(2么)班类有型4的0人题,目冰更淇适淋合用2.估5元算/解个决,问每题人?一个,一共要 带多少钱? (×) (2)五(4)班有30人,冰淇淋2.5元/个,每人一个,带了100 元要找多估少算钱时?,(怎×么)确定结果够还是不够? (3)五年级有298人,冰淇淋2.98元/个,每人一个,带900 元够吗? (√) (4)五年级有102人,冰淇淋3.28元/个,每人一个,带300 元够吗? (√)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小数乘法估算 问题解决
一、复习引入
复习旧知
1.不计算,看谁连的快。
5.2×3.2
1.7×6.2
10.54
14.94
16.64
二、探究新知
阅读与理解
妈妈带100元去超市购 物。她买了2袋大米,每袋 30.6元;还买了0.8 kg肉,每 千克26.4元。剩下的钱还够 买一盒10元的鸡蛋吗?
练习提升
我们国家规定,每个小学生在教室里面需要的面积是1.15平 方米。请你估测一下,我们的教室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教 室 地 面 被 分 割 成 1.05 米 ×1.05 米 的 正 方 形 , 靠 墙还有宽0.25米的外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2) 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3) 使文章脉络清晰。


(4) 推动情节发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
(5) 突出主题。 (6) 为下文作铺垫。 (7) 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 (8)补充说明了有关文章的具体内容。
(9) 让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历历在目成语接龙:

历历在目-目瞪口呆—呆若木鸡—鸡犬不宁-宁死不屈-屈打成招-招兵买马马到成功-功不可没 历历在目 目中无人 人山人海 海阔天空 空穴来风 风和日丽 目空一切、切齿腐心、心如古井、井蛙之见、见钱眼开、开疆辟土、土崩 鱼烂、烂若披掌、掌上明珠、珠围翠绕、绕梁三日、日渐月染、染神乱志、 志骄意满、 目无三尺、尺山寸水、水到渠成、成败得失、失魂荡魄、魄散魂飞、飞眼 传情、情深友于、于家为国、国将不国、国将不国、国富兵强、强兵富国、 国之干城、城下之盟、盟山誓海、海水群飞、飞流短长、长傲饰非、非此 即彼、彼此彼此、此伏彼起、起早贪黑、黑家白日、日进斗金

描写。描写是记叙文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用来表现人物、交代 背景、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突出中心;说明文中的描写是为了把 事物说得更准确、更易懂、更形象。
意味深长

长生不死、长生不老、长袖善舞、长歌当哭、长吁短叹、


长途跋涉、长江后浪推前浪、长此以往、长篇累牍、
长命百岁、长年累月、长安居大不易、长嘘短叹

历历在目:

目无全牛、目酣神醉、目不暇接、目不见睫、


目不窥园、目不暇给、目瞪口呆、目空一切、
目光如炬、目不转睛、目中无人、目光炯炯、
目不交睫、目不忍视、目不斜视、目光如豆、
目眦尽裂、目不邪视、目无余子、目无下尘、 目击道存、目指气使、目无尊长、目眩头晕、 目光如鼠、目牛无全、目不忍睹、目成心许、 目断魂销、目染耳濡
(10) 使结构紧凑。
插叙和倒叙的区别:

插叙是叙述中常用的一种方式 .作者在叙述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发 展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既不依时间顺序而插入有关的另一故 事片断或事件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 说明,使情节更完整 ,结构更严密 ,内容更充实 .插叙结束后,再继续 原来的叙述. 而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 ,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 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 ,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 进行叙述的方法.

听觉:清风半夜鸣蝉。听取蛙声一片。重点是“鸣”和“听”体现 出了听觉。 视觉:明月别枝惊鹊。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 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听觉和视觉的结合: “明月别枝惊鹊”。“惊鹊”飞起时必然有声音,作者才可以看见。



感觉互通,感觉转移常常是通过联想的思维活动去实现。在生活 中,人们通过联想去评价色彩,并以自己的心灵去观察色彩,欣赏 色彩。由于各种色彩的视觉一定会与生活经验积累的其它的听觉、 味觉、嗅觉、触觉等感觉形象相联系,并在大脑中留下综合性的印 象,因此某种色彩视觉形象的出现,往往会勾起其它感觉形象的共 鸣,可见,色彩视觉与其他感觉联通,实际上是形象思维的反映。ຫໍສະໝຸດ 插叙的写着方法:

(1)作者直接插进来进行叙述、介绍、说明,或通过作品中的人物 所见所闻所感和亲身经历来进行插叙。 (2)通过人物的回忆、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进行插叙。

插叙的作用: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 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长夜漫漫、长治久安、长幼有序、长篇大论、
长话短说、长生久视、长材茂学、长亭短亭、 长颈鸟喙、长命富贵、长江天堑、长林丰草、 长安棋局、长揖不拜、长夜难明、长枕大被、
意味深长成语接龙:

意味深长,长治久安,安步当车,车水马龙,龙腾虎跃,跃然纸上,上行 下效 意味深长 长命百岁 岁岁平安 安然自得 得意洋洋 洋洋得意 意味深长->长驱直入->入木三分->分文不取->取信于民->民怨沸腾 ->腾蛟 起凤->凤毛济美->美女簪花->花说柳说->说黄道黑 ->黑灯瞎火->火光烛天 ->天壤悬隔->隔年皇历->历历可数 ->数白论黄->黄袍加身->身外之物->物 换星移->移樽就教 ->教学相长->长年累月->月晕而风->风流倜傥->傥来之 物 ->物是人非->非池中物->物及必反->反经行权->权宜之计 ->计出万全>全无心肝->肝肠寸断->断梗飘蓬->蓬户瓮牖 ->牖中窥日->日积月累->累 瓦结绳->绳锯木断->断发文身
触觉描写:皮肤表面神经反射的感受; 听觉描写:耳牛接受到的信息;
视觉描写:眼睛感到的事物;
嗅觉描写:鼻子闻到的气味感受。
嗅觉:

1.冰天雪地,阵阵梅花清香迎面扑来。 2. 他嘴里吐出的每一个字仿佛一股垃圾的味道。 3.她的歌声似散发着阵阵的荷香。 4.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5. 稻花香里说丰年。 “稻花香”是要用嗅觉去感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