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 · 大学

合集下载

大学原文翻译及感悟

大学原文翻译及感悟

大学原文翻译及感悟导语:《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原文翻译及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文:【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原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译文】上自国家君王,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大学》原文和译文

《大学》原文和译文

《大学》原文和译文大学简介《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

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人门读物。

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朱熹又认为收在礼记中的《大学》本子有错乱,便把它重新编排了一番,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

其中“经”一章,是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传”十章,是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记录。

这样一编排,便有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大学》版本。

原文: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礼记·大学》全文译文朗诵

《礼记·大学》全文译文朗诵

《礼记·大学》全文译文朗诵《礼记·大学》是我国传统经典著作之一,是《礼记》中的一篇。

其内容主要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和方法。

下面是《礼记·大学》的全文译文朗诵,一起来感受吧!百度智能写作为大家呈现: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从小事做起,崇尚正道,张扬诚信,表达真情,热心为他人着想,学习尊重和理解他人。

这是树立德行的必要因素。

2.在亲民,治天下。

为人民服务,站在底层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解决人民所需,方能获得民心,全国才会更加和谐稳定。

3.天下之治在于齐家。

治国之道必须从自己做起,树立高尚的品德,对待家庭成员和睦相处,范围可以扩大到整个社会,这样,国家才能得到成功和稳定。

4.齐家之道,必先治身。

做好自身的身体、心灵和思想认识,才能做出尊重人性,充满爱和责任感的新时代人。

5.修身之法,在关其要而目诸次。

除了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注重个人品德、心境和智慧的培养,这种品质可以长期持续,并应在积极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中体现出来。

6.故夫子有言,礼之用,和为贵。

在构建人际关系时,注重离合同构,与人和谐相处,表现出友好和彼此尊重的态度,方可得人心,凭着本身力量发挥更大的作用。

7.忠恕之间,民生在焉。

做到忠于品德和对事物的认识,同时懂得宽容,有同情心,对别人有感性认识、对自己有原则认识,才能协调个人的社会和睦与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

8.言过其实,行不及之,不可以为人师。

说话可以为基点,而其中所包含的真诚和恰当,是施育成人的关键。

爱手,所言所行表达出来的至真至善的素质,是行为的基础,而它们同时可以为社会公共的游戏规则带来冲击和变化。

9.天下者,国家之至大者,是以事天下者必先安其内。

正义和道德的灵魂,是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而服务。

除了关心自身的事业和家庭,还应关注整个国家和全球的安宁和教育改革,努力使整个世界更为和谐,更为美好。

10.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领袖所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真正技能。

《大学》原文和译文

《大学》原文和译文

《大学》原文和译文大学简介《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

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人门读物。

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朱熹又认为收在礼记中的《大学》本子有错乱,便把它重新编排了一番,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

其中“经”一章,是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传”十章,是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记录。

这样一编排,便有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大学》版本。

原文: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大学》全文及翻译

《大学》全文及翻译

《大学》全文及翻译《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是儒家思想中的经典之作。

它成文于战国时期,作者是孔子弟子之一的曾参。

全文共有22章,讲述了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的道路和方法。

本文将简要介绍《大学》各章内容,并附上相应的翻译。

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一章提出了人类修身的重要性。

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和素养,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这也是孔子强调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即个人要先从自身做起,才能影响家庭、社会、国家和世界。

翻译:The Way of the Great Learning lies in manifesting one’s bright virtue.第二章:“苟不至德,至学无用”这一章进一步强调了德行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没有正确的处事原则和高尚的品德,再多的学问也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从自身的行为和德行入手,以达到真正的学习效果。

翻译:If one is lacking in virtue, his learning will be of no use.第三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章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思考”的概念。

学习不仅仅是盲目地吸收知识,还要有质疑、深入思考的过程。

如果只是死记硬背,而没有深入的思考,那么学习所得也将毫无用处。

翻译:If you learn without thinking deeply, you will be lost. If you think deeply without learning, you will face danger.第四章:“三才者天地人”这一章介绍了“三才”的概念,即“天、地、人”三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处世立身要顺应天时、地利和人和的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全方位的人格发展,才能达到协调的境界。

翻译:The Three Fundamental Elements are the Heavens, the Earth, and Man.第五章:“今天下以一事而论者,可以吾君之政”这一章论述了个人的行为与国家政治的关系。

礼记·大学

礼记·大学

• •
• • • • • • • •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南京大学: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 厦门大学: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东南大学: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知 中山大学: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 南京工业大学:明德厚学 沉毅笃行
• 西安理工: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 西南交大:精勤求学 敦笃励志 果毅力行 忠 恕任事 • 云南大学:立一等品格 求一等学识 成一等 事业 • 苏州大学: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 • 山西大学:登崇俊良 求真至善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贯中西 明德尚行 • 湖南大学:博学睿思,勤勉致知 • 南华大学:明德博学、求是致远 • 早稻田大学:学问独立,培养模范国民
《礼记· 大学》 与先秦儒家的人格修养学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习要点
• • • • • • • • 文本阅读 一、《大学》和《四书》 二、《大学》的作者及成书年代 三、《大学》的艺术特色 四、《大学》的思想渊源 五、内圣外王的儒家理想 六、《大学》对后世的影响 七、思考与讨论
礼记·大学(第一章第一节)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 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 道矣。
六、《大学》对后世的影响
• 经典化,南宋至清,传注85种 • 科举依据 • 蒙书 • “德”与“善”,“家”、“国”和 “天下”,有着特定的社会与历史的 内涵 • 积极影响 • 消极影响
七、思考与讨论
• • 1.解释儒家关于教育的“三纲领”、“八条 目”,你认为它们在逻辑上是否真的很严密? 有没有可以置疑的地方? 2.儒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道德高尚的人, “格物”以“修身”为本,你认为道德的修 养与知识的探求是什么关系?二者能否统一 起来? 3、“内圣外王”是先秦儒家人格修养的宗旨, 从孔子到《大学》都把治理天下国家归结于 修身,谈谈你对这一思想的认识。 4、联系《礼记· 大学》及各大学校校训,分 析异同,谈谈你对古今中外大学教育的看法。 (期中作业)

《礼记》大学原文及翻译

《礼记》大学原文及翻译

《礼记》大学原文及翻译
所谓治理好国家首先要管理好家庭,是因为自己的家人都不能管好而能管好别人的事是没有的。

所以,如果每个君子都管好了自己的家人,那就等于管好了全体国民。

家庭中的“孝”,可以移来服侍君主;家庭中的“悌”,可以移来服侍官长;家庭中的“慈”,可以移来爱护百娃。

《康诰》上说:“如同爱护婴儿那样。

”只要诚心诚意去追求,虽然不能完全做到,但也差不多。

没有先学会了养儿育女然后才出嫁的。

君王一家讲究仁爱,整个国家就会讲究仁爱;君王一家讲究谦让,整个国家就会讲究谦让;君王一人贪暴,全国百姓就会作乱。

事情的关键就是这样。

这就叫作:一句话能让事情败坏,一个人能让国家安定。

尧舜给天下做出仁爱的表率,天下的百姓也就跟着仁爱;桀纣给天下做出残暴的表率,天下的百姓也就跟着残暴。

如果君主说的是一套,而做的是又一套,百姓们就不会听从。

所以,君子自己能做到才能要求别人做到,自己没有这种缺点才能批评别人。

在自己身上看不出有什么仁爱的影子,却要教训别人做到仁爱,这是从来没有的事。

所以说,治理好国家的前提是管理好家庭。

《诗经》上说:“桃花多么好看,枝叶多么茂盛。

这个姑娘出嫁,定会使全家和顺。

”能够使全家和顺,然后才能教育国人。

《诗经》上说:“兄弟和睦相
处。

”兄弟能够和睦相处,然后才能教育国人。

《诗经》上说:“自己的言行如一不走样,才是四方各国的好榜样。

”君王自己是个好的父亲、好的儿子、好的哥哥、好的弟弟,做出了榜样,然后百姓们才会效法他。

这就叫作治理好国家首先要管理好家庭。

详细翻译。

四书大学原文

四书大学原文

大学《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约为秦汉之际儒家作品。

一说曾子作。

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

宋代程颢、程颐兄弟从《礼记》中把它抽出,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

至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朱熹撰《四书集注》,将它和《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第二章《康诰》曰:“克明德。

”《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第三章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第四章《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喧兮。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瑟兮僴兮”者,恂栗也。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礼记大学原文]礼记大学

[礼记大学原文]礼记大学

[礼记大学原文]礼记大学第一篇礼记大学:礼记大学翻译及原文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着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第二篇礼记大学:礼记大学读后感范文礼记大学读后感范文一自从从象某塔进入五彩缤纷的社会之后,我才发现社会真的很大,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事情、不一样的思想,世间万象进入了我的世界。

我看到的“世间万象”大多是富有的家庭、别墅、豪车、美女、奢侈品,好像每个人都在追求这些,而我自己什么都没有,我总是不停地努力,甚至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最后自己还是一无所有,于是我不停地工作再工作,结果努力的成果与欲望的比例趋近无穷小。

我开始困惑,开始纠结,开始愤懑,开始讨厌这个世界、讨厌父母、讨厌朋友、最后讨厌自己,甚至觉得自己是一个虚无的存在。

也曾回忆起自己在少年时的快乐时光,父母从来不管我,但是邻居家的奶奶每天都夸我能干,说我成绩好,会做家务,懂事,孝顺,会照顾弟弟。

有时候看到可怜的乞讨者,还会把自己好不容易做小工攒下的零花钱都赠给了他。

大学全文及解释《大学》全文、注释及译文【国学经典】

大学全文及解释《大学》全文、注释及译文【国学经典】

大学全文及解释《大学》全文、注释及译文【国学经典】大学全文及解释《大学》全文、注释及译文【国学经典】《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

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大学全文及解释,欢迎阅读!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第二章《康诰》曰:“克明德。

”《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第三章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第四章《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喧兮。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瑟兮僴兮”者,恂栗也。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第五章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礼记》大学原文及译文

《礼记》大学原文及译文

《礼记》大学原文及译文《礼记》大学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着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喧兮。

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諠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

」《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

《大学》全文及注释

《大学》全文及注释

大学《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约为秦汉之际儒家作品。

一说曾子作。

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

宋代程颢、程颐兄弟从《礼记》中把它抽出,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

至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朱熹撰《四书集注》,将它和《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第一章作者:曾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作者:佚名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大学》原文以及翻译

《大学》原文以及翻译

《大学》原文以及翻译《大学》原文以及翻译《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

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

以下是《大学》原文以及翻译,欢迎阅读。

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

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

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大学》的版本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经朱熹编排整理,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句》本;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

以朱熹《大学章句》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本篇就是采用的《大学章句》本。

《大学》全文-注释(1)【原文】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

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12)。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注释】(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

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礼记中的大学

礼记中的大学

一、《礼记》中的《大学》《大学》概述《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

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

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

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

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大学》的版本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经朱熹编排整理,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句》本;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

以朱熹《大学章句》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本篇就是采用的《大学章句》本。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

“大学”是大人之学。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

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

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

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十章分别解释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明明德是指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新民是指让人们革旧图新。

止于至善是指要达到最好的境界。

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

格物致知是指穷究事物的原理来获得知识。

诚意就是“勿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

修身就是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齐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

治国平天下是谈治理国家的事。

怎样治理国家呢?首先要作表率;自己讨厌的,不加给别人;要得众、慎得、生财、举贤。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见贤能举,举而能先。

礼记-大学及英文翻译

礼记-大学及英文翻译

Things have their root and their branches. Affairs have their end and their beginning. To know what is first and what is last will lead near to what is taught in the Great Learning.
From the Son of Heaven down to the mass of the people, all must consider the cultivation of the person the root of everything besides.
It cannot be, when the root is neglected, that what should spring from it will be well ordered. It never has been the case that what was of great importance has been slightly cared for, and, at the same time, that what was of slight importance has been greatly cared for.
大学 THE GREAT LEARNING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4』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奇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礼记大学节选原文及翻译

礼记大学节选原文及翻译

礼记大学节选原文及翻译
礼记大学节选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设计
明明德
大 亲民 学 止于至善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修身的方法
是根本 修身的目的
内 圣 外 王 的 人 格 理 想
“五达道”就是天下通行的五种人际关系。 通过正确处理这五种人际关系,达到太平 和合的理想境界。 “三达德”即指“智”、“仁”、“勇” 此三大品行。“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 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 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 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 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 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 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 “太平和合” 境界。
《大学》赏析
1、阅读文本,理解大意。 2、理清文章思路,阐述文章主旨。 3、联系实际,谈谈学习的意义。
《大学》认为,人生来就具有高尚的“明 德”,入世以后,“明德”被掩,需要经 过“大学之道”的教育,重新发扬明德, 革新民心,达到道德完美尽善的境界。 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八目”:“格 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 八目中,“修身”是根本,也是关键。 前四目是“修身”的方法,后三目是“修 身”的目的。
4、《大学》 相传为孔子门生曾参所作。曾参,又称 曾子,字子舆。春秋末战国初鲁国南武城 (今山东费县)人。 《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是 我国儒家经典的组成部分,指有关政治、 哲理的高深而广博的学问。
据传,在周代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学习 基础文化及武艺。十五岁入大学,又称太 学,学习治理政事的理论。 宋代朱熹说:“大学者,大人之学也。”
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学中的中庸之道, 它的主要内容并非现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 立、平庸,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其中包 括学习的方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明辨之,笃行之。也包括儒家做人的规范 如“五达道”(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 兄弟也,朋友之交也)和“三达德”(智、 仁、勇)等。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 界是至诚或称至德。
一、先秦及其文学 1、先秦:指由上古至秦王朝统一中国(公 元前221年)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 2、先秦文学:指秦朝统一之前的全部文学, 其保存至今的主要部分即春秋战国时期的 文学。这时期的文学处于我国古代文学发 生发展的最初时期。
二、先秦文学的主要样式 1、歌谣与神话:专门记载神话的古代典籍中, 主要的五部作品有:《山海经》、《庄 子》、《楚辞》、《淮南子》、《穆天子 传》 2、诗歌:《诗经》、《楚辞》 3、历史散文:《春秋》、《尚书》、《左 传》、《国语》、《战国策》 4、诸子散文:儒家的《论语》《孟子》,道 家《老子》《庄子》,法家 《韩非子》, 墨家《墨子》等
三、四书概说
1、《论语》 它是我国先秦时期最早的一部语录体散 文集,是先秦儒家的重要典籍。全书共有 20篇,主要记录了孔子的言行、日常的生 活动、琐事、态度及孔子弟子的言论。其 核心思想是体现孔子的“仁”。
《论语》在语言上的突出特点: A、语言的个性化 B、语言哲理意味深长 C、语言的口语化
孔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卒 于公元前479年,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 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 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世称孔子。
孔子先祖是宋国贵族。他早年丧父,依靠 替人办理婚丧嫁娶等事务维持生活。后作 官因为触犯权贵的利益而被迫辞官,于是 他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最 终没被采纳回到鲁国。
于是,他就专心从事教育和古籍整理工 作,在孔子之前,文化教育被奴隶主贵族 所垄断,只有贵族弟子才有受教育的权力 和机会,孔子则不问出身门第,广招弟子, 他先后培养教育出了三千学生,其中有七 十二人对当时社会有所作为,而被称为 “贤人”。
2、《孟子》 孟子(前372——289),姓孟,名轲, 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邹(山东邹县)人。 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家学派 的大师,在封建社会被称为“亚圣”。地 位仅次于孔子。其思想核心是提倡“仁 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民本思想,主张“忧民之忧,乐民之 乐”,“与民同乐”。
礼记 ·大学
儒?
在南宋时,大哲学家朱熹把《大学》 《中庸》从《礼记》中独立出来,与《论 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因为它们分别出自于早期儒家四位代表 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之手,所 以称为“四子书”,后简称“四书”。
先秦文学概述
《孟子》是记载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 由孟子及门人万章等人写成,共七篇。其 中记载的“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 长”“鱼我所欲也”都非常精彩。
3、《中庸》 子思(前483——402),字子思,孔 子的孙子,孔鲤的儿子,后代尊称为“述 圣”。是战国初年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 他继承并阐发了孔子的中庸之道,并著书 《中庸》。他是儒家学派里承前启后的人 物,前承孔子,后传孟子,与孟子并称 “思孟学派”。 著名的语句:“博学之, 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过犹不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