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六上《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5

合集下载

冀教版六上《放大与缩小》教案

冀教版六上《放大与缩小》教案

冀教版六上《放大与缩小》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56——58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方格纸两张、彩笔、尺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体验。

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老师这有一张非常有纪念意义的照片,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照片很小,学生看不清楚。

〕教师逐步将照片放大两次,使学生看清照片。

师:为什么刚才我们看不清照片,现在却看清了呢?2、联系生活实际。

〔1〕观看主题图。

师:看来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物体放大,其实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把物体缩小。

〔多媒体课件〕来看看这些生活中的现象,你们知道他们反映的是哪种情况吗?可以联系人物的活动来谈。

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举例。

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其他放大缩小的现象吗?指名说一说。

师:放大缩小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图形的放大。

〔多媒体出示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1、初步感知画在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平面图形。

老师把正方形、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分别画在了方格纸上。

大家看一看画在方格纸上的三个图,我们能获得哪些相关的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谈。

2、理解要求。

〔多媒体出例如4的要求〕师:你怎么理解这个要求?学生自由发言。

3、通过画正方形了解画法。

师:按2:1画出放大后的图形,其实就是要把原图形的各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谁能以这个正方形为例来具体说一说怎样画出它按2:1放大后的图形。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冀教版篇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冀教版篇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冀教版5篇篇一: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冀教版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六年级曹辉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 56 至 58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学问技能目标: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肯定的比例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像。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看、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把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胜利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难点:会把图形按肯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教具预备:方格练习纸预备以下方格练习纸。

(正反两面)教学过程:一、提醒课题 1、设情境,导新课。

(3 分钟)(1)放大和缩小现象。

同学们看教师手里的这张照片,照片中有位帅哥你们熟悉他吗?他是谁?师:照片中的人物与我比拟,我怎么了?生:缩小了。

(板书:缩小)师:(找一位戴眼镜的同学)程家宝假如把你的眼镜拿掉你还能看清晰这张照片中的人物吗?戴上眼镜后呢?生:看不清晰。

(戴上后)可以。

师:谁知道为什么吗?生:眼镜把照片中的人物放大了。

(板书: 放大)师:对,在生活中有很多物体很小,需要把它放大才能看清;而有些物体确实很大,需要把它缩小才能很好地表示出来。

师:(边说边出示书本 56 页的主题图。

)下面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呢?生:略师:对像照像、用放大镜看书、投影仪放大图表、人和影子都是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现象。

今日我们就来讨论这些图形是怎样放大或缩小的。

(把板书补充完整: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一)教学例 4。

1、查找放大的规律。

(10 分钟)(1)出示图形。

按 2∶ 1 画出上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①审题②小组争论:按 2∶ 1 放大是什么意思?(由于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是 2∶ 1, 21=2,所以就是要把图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 2 倍。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精品】《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精品】《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议一议:继续观察,练习用语言描述图形放大和缩小。
任务二:方格纸上按要求,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
第一关:放大到原来的2倍,组织学生开始画图。
第二关:缩小到原来的2分之1,组织学生开始画图。
三、巩固练习
1、看图区分简单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2、教材练一练:第1题,小组内动手操作。
3、练一练:2、3题,独立思考,完成画图。
(出示课件:放大与缩小,你发现了吗?)
学生举例
(出示图片:放大镜、显微镜、电影荧幕,介绍放大;复印机、望远镜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
评价学生:看来在生活中,同学们观察都很仔细,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师:刚才我们发现了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现象,大家把图形变化前后对比下,图形的相同,不同?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按比例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自主探究中获得成功体验,体会图形的相似,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观察、操作、思考、交流活动中,能按要求放大或缩小简单图形。
教学难点
理解“把图形放大到原来的几倍”和“把图形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的实际意义
四、本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张美丽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课件:风景图片
动作⑴老师用鼠标拖动图片,问:原来的图片发生了什么变化?(被放大了)
动作⑵继续拖动图片,问:现在图片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图片缩小了)
师:刚才电脑里的图片可以放大或缩小,那你们说一说,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放大与缩小的现象呢?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课件出示并板书:缩小为原来的2分之1)
师:你叙述的非常准确!
师:接下来老师希望你们可以在小组内观察比较,讨论下①号三角形和③号三角形是如何放大和缩小的?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6单元 比例尺(放大与缩小)教案 冀教版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6单元 比例尺(放大与缩小)教案 冀教版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比例尺(放大与缩小)教案冀教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以及把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

2、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按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图形的相似,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建议:◆放大与缩小1、教师拿一个放大镜,让学生说一说它的作用,并实际放大一下报纸上的字,介绍“放大”。

2、拿一张照片,让学生说一说照片和实物比较有什么变化,介绍“缩小”。

3、提出“说一说”的问题,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

除教材上的事物外,还可以举出其他事例。

如:学校实验室里的显微镜有放大功能;医生利用医学影像设备做微创手术时把病体放大;正确使用望远镜看远方,望远镜有放大功能;反着看远方,望远镜有缩小功能等。

◆图形放大与缩小1、师生按例l的要求摆出三个三角形。

然后,让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使学生了解,三个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它们的大小不一样,形状一样。

2、让学生观察①和②两个三角形,说一说两个三角形的边有什么关系。

形成共识:第二个三角形的边长是第一个的2倍,第一个三角形的边长是第二个的。

3、教师讲解:第二个三角形的边长是第一个的2倍,我们可以说第一个三角形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后得到第二个三角形;第一个三角形的边长是第二个三角形的,也可以说第二个三角形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后得到第一个三角形。

4、提出“议一议”的问题,鼓励学生仿照老师的介绍描述。

◆放大缩小图形1、提出例2 (1)的要求。

先让学生说一说方格纸上的长方形放大到原来的2倍后,长和宽各是几个格长,再自己画图,然后交流学生面的方法和结果。

2、提出(2)的要求。

先让学生说出把长方形的各边缩小到原来的,长和宽分别是几个格长,再画图,然后交流学生面的方法和结果。

◆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原来每个图形的各边用了几根小棒,把图形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后要用几根小棒,然后再用小棒摆出缩小后的各图形。

新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比例尺 放大与缩小 在方格纸上放大、缩小图形》研讨课教案_5

新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比例尺  放大与缩小  在方格纸上放大、缩小图形》研讨课教案_5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教科书p71-72。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

2.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并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3.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动手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四、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五、教学用具:方格纸、计数棒、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引出课题。

(二)观察生活中的数学(1)观看主题图。

师: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物体放大,有时我们也需要把物体缩小。

(多媒体课件)来看看这些生活中的现象,你们知道他们反映的是哪种情况吗?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举例。

看来放大缩小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应用还是十分普遍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三)探究新知:1.学生动手操作:分别用同样长的3根、6根和9根小棒摆成三个等边三角形。

思考:观察所摆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1)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2)汇报展示2、出示用3根、6根小棒所摆的等边三角形。

思考:观察这两个三角形,说一说两个三角形的边有什么关系。

﹙1﹚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2)汇报交流(3)师生共同小结:第二个三角形的边长是第一个的2倍;第一个三角形的边长是第二个21 。

第一个三角形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后得到第二个三角形;第二个三角形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21后得到第一个三角形。

3、按2:1画出方格纸所出示的图形。

思考: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如何按2:1放大图形?观察原图和放大后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1﹚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动手画一画。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精品】《放大与缩小》名师教案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精品】《放大与缩小》名师教案

放大与缩小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和摆三角形,经历认识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

2.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按要求摆放大和缩小的图形。

3.对生活中的放大或缩小现象有好奇心,体会图形的相似。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一个放大镜,不同尺寸的同一内容照片,用小木棒摆的三角形画在小黑板上;学生准备18根同样长的小棒。

教学方案:通用教案教学环节教学预设一、问题情境1.教师出示放大镜,让学生说一说放大镜的作用并实际把文字放大,引出“放大”的概念。

师(出示放大镜):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拿的是什么?生:是放大镜。

师:对!谁能说一说它有什么作用?学生可能会说:(1)它有放大作用,可以将字放大,我爷爷在读书看报的时候经常用它。

(2)它还有聚焦作用,用它可以把太阳的光聚焦到一点,将纸点燃。

第(2)种说法没有,不必介绍。

师:大家说得很正确。

现在我把放大镜放在课本的文字上面,(教师边说边做)你们看,这些文字和原来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呢?学生可能会说:●字还是原来的文字,但文字变大了。

●文字的形状没有变,只是文字被放大了。

……学生还会有其它的不同说法,只要说的意思正确即可。

师:放大镜可以把字放大,这种现象叫做放大。

教师板书:放大2.拿出同一内容大小不同的两张照师:(拿出大小不同的两张照片)同学们,请大家观察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片,让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引出“缩小”的概念。

生1:这两张照片是一样的,只是大小不一样。

生2:大照片是把小照片放大了。

师:说得对,大照片是把小照片放大了。

还可以说小照片是把大照片缩小了。

教师边说边板书:缩小3.出示《教师用书》,让学生观察书上与课本同页的内容,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说法的机会。

师:在我们身边就有放大和缩小的现象。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3页,再看老师手中《教师用书》的第43页,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1):《教师用书》线框中的内容和我们的课本是一样的,但是字比我们的小了。

第六单元 第1课时 放大与缩小(教案)-2022-2023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冀教版)

第六单元 第1课时 放大与缩小(教案)-2022-2023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冀教版)

第六单元第1课时放大与缩小(Word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总结体验对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变化规律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二、教学目标•理解放大和缩小的概念,了解它们在生活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用不同的比例因子对平面图形进行放大和缩小,并且合理地表示出新旧图形的关系;•能够观察对比新旧图形的性质和特点,总结出放大和缩小时图形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总结体验对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变化规律的认识;•难点:如何合理地表示出新旧图形的关系,并且观察对比新旧图形的性质和特点,总结出放大和缩小时图形的变化规律。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老师出示一张图形,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想要让这个图形变大,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如果我们想要让这个图形变小,我们应该怎么做呢?”2.老师提出问题:“这张图形放大了还是缩小了?”让学生判断。

第二步:示范与操作1.老师出示多个图形模型,通过PPT演示或者实物操作,展示如何用不同的比例因子对平面图形进行放大和缩小。

可以在黑板上写出比例因子的公式,详细讲解每个比例因子的作用和规律。

2.引导学生自己操作,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比例因子对图形进行放大和缩小的操作。

第三步:总结1.让学生观察对比新旧图形的性质和特点,总结出放大和缩小时图形的变化规律。

2.引导学生讨论图形的对称性、面积变化、周长变化等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放大和缩小的认识。

第四步:练习1.让学生练习在纸上用对应的比例因子完成放大和缩小图形训练;2.让学生完成一些应用题,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把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五、课堂讨论1.你觉得放大和缩小有哪些实际应用呢?2.什么情况下会用到放大和缩小?3.如果一张图片放大了3倍,那么它的面积和周长分别是原来的多少倍?六、作业1.预习:预习第6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2.课后作业:完成课堂作业和应用题,及时复习课堂内容。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放大与缩小 冀教版 (5)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放大与缩小 冀教版 (5)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放大与缩小冀教版 (5)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将图形在网格纸上放大和缩小的方法;2.理解从原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3.学会绘制原图形和放大或缩小到的图形;4.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图、观察特征来感知放大与缩小的内涵;2.由实例入手,逐步引入网格纸和比例的概念,学习用比例尺画放大或缩小的图形;3.归纳总结表达放大与缩小的一般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强化学生对数学的好奇、探究和欣赏,为学生搭建探寻真理的平台;2.积极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的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3.培养学生从美学的角度欣赏、感受、体验数学,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美的情感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网格纸放大与缩小法;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规律总结;3.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学习能力。

2.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深刻认识如何用网格纸绘制放大或缩小的图形;2.学生自主总结推广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规律。

三、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策略通过合理的引导,教师将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的答案和方法。

2.情境化教学策略通过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生活环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3.探究式教学策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究、发现与实践中来,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过程1.提高兴趣,组织预学在盒子中放入一些火柴棒,让学生猜猜有多少个火柴棒,根据学生估计的数量,通过网格纸把这些火柴棒放大一倍与缩小一半的结果,让学生欣赏到网格纸的重要性。

2.复述、讲解老师用讲解的方式向学生讲解网络纸的作用与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展示画布将这个概念形象化。

然后向学生讲解放大和缩小的概念。

3.探究、实践在布置任务之前,老师先要引导学生思考,通过问题来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

之后,老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去自行计算并画出相应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图形。

【教学设计】冀教版六年级上 第六单元《放大与缩小》(冀教)

【教学设计】冀教版六年级上 第六单元《放大与缩小》(冀教)

《放大和缩小》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比和比例,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操作、观察、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借助直观理解三角形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3倍的实际意义,体会图形的相似,为在方格纸上把图形放大或缩小做准备。

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按要求摆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认识放大、缩小现象的过程,通过摆三角形等认识图形放大或缩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现象有好奇心,体会图形的相似,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放大与缩小的含义,能按要求摆放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教学难点】理解“把图形放大到原来的几倍”和“把图形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的实际意义。

(一) 课题导入师:说一说,大屏幕上的物品是什么?(课件先出示放大镜)生:是放大镜。

师:对!谁能说一说它有什么作用?学生可能会说:(1)它有放大作用,可以将字放大,我爷爷在读书看报的时候经常用它。

(2)它还有聚焦作用,用它可以把太阳的光聚焦到一点,将纸点燃。

第(2)种说法没有,不必介绍。

师:大家说得很正确。

现在我把放大镜放在课本的文字上面,(教师边说边做)你们看,这些文字和原来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呢?学生可能会说:●字还是原来的文字,但文字变大了。

●文字的形状没有变,只是文字被放大了。

……学生还会有其它的不同说法,只要说的意思正确即可。

师:放大镜可以把字放大,这种现象叫做放大。

教师板书:放大师:(课件出示第二张图片)同学们,请大家观察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生1:这两张照片是一样的,只是大小不一样。

生2:大照片是把小照片放大了。

师:说得对,大照片是把小照片放大了,还可以说小照片是把大照片缩小了。

教师边说边板书:缩小。

师:在我们身边就有放大和缩小的现象。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放大与缩小的现象?学生可能会说:●复印机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

这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字体、图片的大小。

最新整理六年级数学教案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放大与缩小》教案.docx

最新整理六年级数学教案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放大与缩小》教案.docx

最新整理六年级数学教案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放大与缩小》教案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放大与缩小》教案教学目标:1、经历认识放大、缩小现象的过程,通过摆三角形等认识图形放大或缩小。

2、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按要求摆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3、对生活中的放大或缩小现象有好奇心,体会图形的相似,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按要求摆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教学准备:放大镜,火柴棍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演示孙悟空的金箍棒放大与缩小的课件。

引入《放大与缩小》的课题。

二、探求新知1、揭示放大和缩小的概念(1)同学们,看老师发给你们的放大镜,谁能说说它的作用?(2)现在我们把放大镜放在课本上,你想文字会有什么变化?验证小游戏:用放大镜看书中文字的变化。

(师相机提问:那同学们观察放大镜里的文字和课本上的文字比较,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3)交流课本中的文字和老师教参书中的文字,你又有什么发现?2、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放大和缩小的现象?你能举例吗?3、动手小游戏:摆三角形,初步感知放大与缩小。

(1)同学们,请拿出同样长的3根、6根、和9根小棒分别摆成三个等边三角形。

(2)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摆得图形。

同学们都摆好了,那请你们仔细观察摆成的三个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表达不同意见:有第二个三角形的每条边长都是第一个三角形的2倍,得出:第一个图形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后得到第二个图形。

(4)讨论::第一个图形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几倍后得到第三个图形?交流:放大到原来的3倍后得到第三个图形。

4、进一步感知放大与缩小。

(1)教师出示四个长方形:一个是长12厘米,宽是8厘米;一个是长24厘米,宽8厘米;一个是长12厘米,宽16厘米;另一个是长24厘米,宽16厘米。

(2)小组内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能用放大与缩小的知识表达清楚吗?(3)全班交流三、应用提高1、练一练:用小棒摆出下面图形,使边长缩小为原来的1/2讨论:每个图形的各边用了几根小棒?缩小为原来的的1/2是几根小棒?用小棒摆一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放大与缩小|冀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放大与缩小|冀教版

放大与缩小图形【教学内容】冀教版2011课标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 71-73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扩大或缩小的过程;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学情分析】在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对于比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等内容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而且学生对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不陌生,对生活中应用放大与缩小的实例也有一定的了解,如:洗照片、放大镜等等。

但是对于图形基本形状不变的基础上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具体方法不明确。

【教学重难点】1.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2.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研究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观察体验谈话引入,出示新校区的鸟瞰效果图教师在课件上拉动图片。

教师:刚才这张图片经历了什么?(放大和缩小)过渡: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放大与缩小的现象。

2.联系生活(1)下面这些现象,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课件出示)(2)问: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现象吗?3.揭示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出示课题)二、联系生活,理解概念(一)探究图形放大和缩小的规律1.分类辨析教师:(课件出示)你能按照一定的标准给这些图片分分类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分类:形状变了和形状不变像1、3图这样虽然也把原图放大或缩小了,但不是数学意义上的放大和缩小,我们要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2.聚焦不变形的一类,提出猜想提问: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存在着怎样的规律呢?你能大胆的提出猜想吗?板帖:提出猜想(预设①把原图的长和宽同时扩大同样的倍数,②放大后与放大前长的比与宽的比相同……)3.验证猜想教师:提出了猜想,接下来要做什么?(板帖:验证猜想)怎样验证猜想?你需要什么信息?(学生讨论)出示表格,请大家拿出学习材料。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放大与缩小 冀教版 (6)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放大与缩小 冀教版 (6)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放大与缩小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通过具体的例子感受放大和缩小的概念•能够通过使用长度比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应用放大和缩小的概念,比例尺的概念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2.技能目标•能够利用比例尺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能够应用放大和缩小的概念,比例尺的概念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够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计算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二、教学内容本课讲授内容为《放大与缩小》1. 感受放大与缩小的概念•用试管放大和缩小硬币、水滴等,并理解“放大”和“缩小”的概念2. 比例尺愈小,图形就愈大;比例尺愈大,图形就愈小•引导学生通过制作比例尺模型,理解比例尺与图形之间的关系,并培养实际计算的能力3. 用长度比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巩固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4. 应用放大和缩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实践并应用放大和缩小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三、教学重点1.理解比例尺与图形之间的关系2.应用放大和缩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难点1.通过制作比例尺模型,理解比例尺与图形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2.应用放大和缩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学方法本课将采用课堂讲授、情境创设、案例分析、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力求使学生在享受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本课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过程用户可参考教材,自行创作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放大和缩小的概念,并理解比例尺与图形之间的关系,掌握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中制作比例尺模型与实际问题的应用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情境创设和情景引导等策略将抽象的知识和技能转换成为具体的感知经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配合,提高教学效果。

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鼓励其进行思考和探究,参加竞赛活动,发挥个人能力;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则在教学中特别关注这部分学生的理解与操作过程,帮助他们逐步深入掌握知识和技能。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放大和缩小》教学设计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放大和缩小》教学设计

《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1~73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并能说出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现象。

2. 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变化规律,体会图形的相似性,发展空间观念。

3.能按要求摆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会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变化规律,能按要求摆放大或缩小的图形,会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难点:会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放大或缩小的图形,特别是含有斜边的图形。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任务单。

学生准备:直尺,铅笔,橡皮擦,棉签棒,黑笔,书本。

教学过程课前放松运动:师:同学们,让跟着音乐节奏放松一下。

师:带着你们愉快的心情进入课堂吧。

一、情景引题1.课件出示爷爷看报图片。

师:同学们,请看照片,仔细听听小萝莉是怎么说的。

(爷爷喜欢看报纸,可报纸上的字太小了,看不清,谁能帮爷爷想个好办法呢?)(预设:用放大镜看)师:你的办法真好!用放大镜看报纸属于什么现象?(预设:放大现象)板书:放大2.课件出示城楼图片。

师:继续听,小萝莉还说了些什么?(爸爸出差北京,说那里的城楼很美观,我也想见识见识,谁能帮我出个好主意呢?)(预设:叫爸爸拍照片)师:这主意真不错!给城楼拍照片属于什么现象呢?(预设:缩小现象)板书:缩小3.引题:放大能使我们看到更微妙世界,缩小能把更宏观的世界尽收眼底。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放大与缩小。

4.请同学们看到书本71页,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读学习目标)二、探究新知(一)感受放大与缩小现象。

1.说出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现象。

师:放大与缩小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那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放大与缩小的现象?谁来说一说?(学生说放大与缩小现象)2.欣赏深圳“世界之窗”的缩小现象。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放大与缩小现象。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短片,一起来欣赏深圳的“世界之窗”。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1课时 放大与缩小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1课时  放大与缩小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1课时放大与缩小第1课时放大与缩小教学目标:1、经历认识放大、缩小现象的过程,通过三角形等认识图形放大或缩小。

2、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按要求摆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3、对生活中的放大或缩小现象有好奇心,体会图形的相似,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按要求接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教学难点: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按要求摆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教学准备:放大镜、小棒。

教学过程:(用放大镜来让学生理解放大的概念,非常形象,便于学生理解。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一个圆和一个放大的圆还有一个缩小的圆。

师:你们看看第一个圆和第二个圆有什么区别?生:第二个比第一个大。

师:那第一个和第三个圆又什么区别呢?生:第三个比第一个小。

师总结:第二个圆是第一个经过放大得来的,第三个圆是第一个圆经过缩小得到的。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放大和缩小。

(出示课时:放大和缩小)二、讲授新课(通过小组比赛的方法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放大与缩小教室手里拿着放大镜。

师:我手里的东西是什么啊?生:放大镜。

师:谁能说说它的作用呢?生:放大镜可以把字放大。

教师用放大镜把书本上的字放大从而引出放大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课本和教师用书上相同的内容。

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生:教室书本上的字缩小了。

引出“缩小”的概念。

师:你在生活中还見过哪些放大和缩小的现象?(小组交流)师:以小组为単位进行比赛,说的多的一组获胜。

(给获胜的小组一点精神上的奖励)生:用复印机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

出示一些放大和缩小的现象。

(二)接三角形1、出示例题。

师:等边三角形有什么样的特征?生:三条边相等。

师:那用3根、6根、9根同样长的小棒揺等边三角形应该怎样接?同学自己动手摆一下,看谁接的又好又快。

2、交流自己是怎样做的。

师:观察自己摆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3、交流学生观察、思考的结果。

师:第一个图形的边长是几根小棒?生:一根。

师:第二个呢?生:西根。

精品2019-2020年最新冀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放大与缩小图形教学设计

精品2019-2020年最新冀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放大与缩小图形教学设计

放大与缩小图形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8、49页。

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尝试在方格纸上把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

2.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3.积极参加画图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方案:达不同说法的机会。

●就是使长方形长边的长度是原来的2倍,宽边的长度也是原来的2倍。

●把长方形的各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长画6个格,宽画4个格。

学生出现第三种意见,给予表扬,不出现,不予介绍。

2.提出画图的要求,给学生充分的画图时间。

师:现在请同学们按要求试着把放大后图形画在方格纸上。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图。

给学生一定的画图时间,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画图情况。

3.交流学生画图的过程和结果。

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画法的机会。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画的结果是什么?学生可能说:●原来长方形的长是3个格,宽是2个格,都放大2倍,长边是:3×2=6(个)格长,宽边是2×2=4(个)格长。

我在方格纸上重新画了一个长方形。

●以原来的长方形为基础放大。

原来长方形长边是3个格,放大2倍,把长边延长3个格;原来长方形的宽是2个格,放大2倍,把宽边延长2个格。

画出一个长是6,宽是4的长方形。

●先将宽边扩大2倍,把原来图形的宽边向上画了1个格长,再向下1个格长;再将长边扩大2倍,把原来图形的长边继续向右画了3个格长;就画成了1个长边6格长,宽边4格长的长方形。

学生可能还会有其它的画法,只要正确就要给予肯定。

教师可用课件进行演示。

4.提出(2)的要求。

先让学生讨论一下:把长方形的各边缩小到原来的是什么意思?然后再自己画图。

师:在方格纸上放大图形,大家做的特别好。

如果按要求在方格纸上把图形缩小,你会吗?下面请看第(2)题。

学生看书。

师:谁来说一说把长方形的各边缩小到原来的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说:●把长方形的各条边缩小到原来的就是把长方形的长边缩小2倍,宽边也缩小2倍。

●就是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度除以2,宽边的长度也除以2。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放大与缩小图形1-优质教案word版本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放大与缩小图形1-优质教案word版本
师:下面我们一起看“练一练”的第1题。在方格纸上画出下面的图形。按要求自己画一画。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关注稍差的学生完成情况。
师:再看第2题,自己读题,并按要求完成画图。
板书课题:放大与缩小图形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8页,看按要求画图形的第(1)小题。谁来说一说把长方形的各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是什么意思?
师:现在请同学们按要求试着把放大后图形画在方格纸上。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图。给学生一定的画图时间,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画图情况。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画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可能还会有其它的画法,只要正确就要给予肯定。
师:在方格纸上放大图形,大家都能做的好。如果按要求在方格纸上把图形缩小,你会吗?下面请看第(2)题。
师:谁来说一说把长方形的各边缩小到原来的 是什么意思?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图。给学生一定的画图时间,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画图情况。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画的结果是什么?
5.交流学生画的过程和结果。重点关注学生是如何画出来的。
6.让学生观察画出后的图形,说一说,画出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尝试练习
1.让学生先讨论“把平行四边形的各边都放大到原来的3倍”是什么意思,再自己试画。
2.交流学生画图的过程和结果。重点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用小棒摆图形,认识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怎样在方格纸上按比例把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师谈话提出本节课的活动内容,并板书课题。
二、画图形
1.让学生看书,讨论第(1)题是什么意思。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说法的机会。
2流学生画图的过程和结果。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画法的机会。
4.提出(2)的要求。先让学生讨论一下:把长方形的各边缩小到原来的 是什么意思?然后再自己画图。

(新)冀教版数学六上《放大与缩小》教案(推荐)

(新)冀教版数学六上《放大与缩小》教案(推荐)

第1课时放大与缩小◆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1~73页。

◆教学提示本课时教学内容中应明确:保持图形原来的形状而使图形变大,叫做图形的放大;保持图形原来的形状而使图形变小,叫做图形的缩小。

在生活中,用放大镜看书,投影仪放映图表、复印机扩印属于放大现象;而照片,复印机缩印等属于缩小的现象。

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所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分为三步:一看原图每边各占几条格线;二计算按给定的比例将图形的各边放大或缩小后得到的新图形的每边各占几条格线;三按计算出的边长画出原图的放大图或缩小图。

在方格纸上画图形的放大图或缩小图时,对于横纵格线上的斜线,可以把它的两个端点作顶点连接长方形(或正方形),使此斜线成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对角线,先将外面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再确定对角线的长度。

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形状相同,但是大小不同。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对生活中的放大或缩小现象有好奇心,体会图形的相似,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体会图形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研究图形放缩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图形的相似。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放大镜,小棒,方格纸。

学生准备:小棒,直尺,圆规,铅笔。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一、创设,隋境,激趣引入课件出示下面的图片:教师用鼠标拖动图片得到下图:师:原来的图片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原来的图片被放大了。

师:继续用鼠标拖动图片:师:现在图片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图片缩小了。

师:电脑中的图片可以放大或缩小,那你们说一说,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放大与缩小的现象?生1:我爷爷是老花眼,读报时,他用放大镜把字放大后来读。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放大与缩小》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放大与缩小》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放大与缩小》教案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放大与缩小》教案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放大与缩小》教案1教学目标:1.经历认识放大、缩小现象的过程,通过摆三角形等认识图形放大或缩小。

2.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按要求摆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3.对生活中的放大或缩小现象有好奇心,体会图形的相似,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按要求摆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教学准备:放大镜教学过程:一、放大与缩小1.师拿出放大镜,让学生说一说它的作用,并用放大镜把课本上的文字放大,引出“放大”概念。

接着,让学生观察《教师用书》上的课本同页内容,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引出“缩小”的概念。

2.提出“说一说”的要求,师生举出生活中放大或缩小的事例。

(设计意图: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学放大和缩小的概念,让学生更清楚明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摆三角1.提出“分别用3根、6根和9根小棒摆成三个等边三角形”的要求。

让学生独立操作,然后全班交流。

2.提出“观察用3根、6根小棒摆成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的问题,给学生观察和思考的时间。

3.交流学生观察、思考的结果。

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

由第二个三角形的每条边都是第一个三角形的2倍,得出:第一个图形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后得到第二个图形。

4.提出“议一议”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并交流。

得出:第一个图形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3倍后能得到第三个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摆小棒的方法来学习放大或缩小,不仅让学生清楚明白,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效果好。

)三、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讨论:每个图形的各边缩小为原来的1/2实际根小棒?然后再用小棒摆出个图形。

第2小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提高学习的效率,深刻理解两个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概念。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放大与缩小》教案2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把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

2016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比例尺放大与缩小教

2016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比例尺放大与缩小教

《放大与缩小》教学建议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熟悉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和把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进程。

2、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按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3、踊跃参加数学活动,取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图形的相似,进展空间观念。

教学建议:◆放大与缩小1、教师拿一个放大镜,让学生说一说它的作用,并实际放大一下报纸上的字,介绍“放大”。

2、拿一张照片,让学生说一说照片和实物比较有什么转变,介绍“缩小”。

3、提出“说一说”的问题,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缘。

除教材上的事物外,还能够举出其他事例。

如:学校实验室里的显微镜有放大功能;医生利用医学影像设备做微创手术时把病体放大;正确利用望远镜看远方,望远镜有放大功能;反着看远方,望远镜有缩小功能等。

◆图形放大与缩小1、师生照例l的要求摆出三个三角形。

然后,让学生观察,说一说发觉了什么。

使学生了解,三个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它们的大小不一样,形状一样。

2、让学生观察①和②两个三角形,说一说两个三角形的边有什么关系。

形成共识:第二个三角形的边长是第一个的2倍,第一个三角形的边长是第二个的12。

3、教师讲解:第二个三角形的边长是第一个的2倍,咱们能够说第一个三角形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后取得第二个三角形;第一个三角形的边长是第二个三角形的12,也能够说第二个三角形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12后取得第一个三角形。

4、提出“议一议”的问题,鼓励学生仿照老师的介绍描述。

◆放大缩小图形1、提出例 2 (1)的要求。

先让学生说一说方格纸上的长方形放大到原来的2倍后,长和宽各是几个格长,再自己画图,然后交流学生面的方式和结果。

2、提出(2)的要求。

先让学生说出把长方形的各边缩小到原来的12,长和宽别离是几个格长,再画图,然后交流学生面的方式和结果。

◆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原来每一个图形的各边用了几根小棒,把图形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12后要用几根小棒,然后再用小棒摆出缩小后的各图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大与缩小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放大、缩小现象的过程,通过摆三角形等认识图形放大或缩小。

2.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按要求摆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3.对生活中的放大或缩小现象有好奇心,体会图形的相似,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按要求摆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教学具准备:放大镜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放大与缩小
1.师拿出放大镜,让学生说一说它的作用,并用放大镜把课本上的文字放大,引出“放大”概念。

接着,让学生观察《教师用书》上的课本同页内容,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引出“缩小”的概念。

2.提出“说一说”的要求,师生举出生活中放大或缩小的事例。

(设计意图: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学放大和缩小的概念,让学生更清楚明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摆三角
1.提出“分别用3根、6根和9根小棒摆成三个等边三角形”的要求。

让学生独立操作,然后全班交流。

2.提出“观察用3根、6根小棒摆成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的问题,给学生观察和思考的时间。

3.交流学生观察、思考的结果。

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

由第二个三角形的每条边都是第一个三角形的2倍,得出:第一个图形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后得到第二个图形。

4.提出“议一议”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并交流。

得出:第一个图形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3倍后能得到第三个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摆小棒的方法来学习放大或缩小,不仅让学生清楚明白,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效果好。


练一练
第1题,先让学生讨论:每个图形的各边缩小为原来的1/2实际根小棒?然后再用小棒摆出个图形。

第2小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提高学习的效率,深刻理解两个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概念。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