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华东师大版高二上册第六单元十八宋词四首《苏幕遮》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苏幕遮》公开课优秀ppt课件
课件•课程介绍与背景•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拓展:相关文化与历史•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探讨目录•跨文化对比:东西方遮幕艺术•课堂互动环节01课程介绍与背景《苏幕遮》简介《苏幕遮》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词调,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意境而广受喜爱。
该词调起源于唐代,发展至宋代达到高峰,成为文人墨客抒发情感、寄托怀抱的重要载体。
《苏幕遮》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及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精通音律,创制慢词,对后世影响深远。
时代背景北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空前,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此时达到高峰。
文学地位与影响《苏幕遮》作为周邦彦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该词作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苏幕遮》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和研究者的关注和研究,对于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
02文本解读与赏析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注重细节描写,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将读者带入到作品所描绘的世界中。
篇章结构清晰,以时间为线索,通过描写不同时节的景色和人物活动,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通过丰富的意象描绘,如“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等,营造出浓郁的秋意和凄美的氛围。
运用色彩和画面的对比,如“山映斜阳天接水”与“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的对比,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抒发,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作品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动人。
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和细腻描写,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具有普遍性和共鸣性,能够引发读者对生命、时光、亲情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苏幕遮》,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幕遮》教学设计丹凤县商镇中学周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从诵读中体会本词景与情的关系。
②深入分析本词是如何把羁旅愁思与所咏之物巧妙地融为一体。
③赏析本词写景抒情的表现手法2.过程与方法:能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等方法体验并赏析作品内容和表现形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周邦彦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
感受作者久居京华的羁旅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深入品味此词的丰富感情和优美意境。
【教学难点】分析本词如何把羁旅愁思与所咏之物巧妙地融为一体,感受到作者的感情色彩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法】诵读、点拨设疑导读【学法】诵读探究讨论归纳拓展延伸【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荷花,是夏日诗卷中最想收藏的清梦。
雨后初晴,微风中的荷花嫣然欲语,尽情摇曳着清雅的风姿。
水天相映的地方,荷花娉婷而立,翠盖红裳,点染了夏季长卷中的池塘。
让我们走进宋朝的沧海桑田,品味周邦彦笔下的荷香诗韵。
(板书课题)(二)知人论世,走近作者学生参看P50注释①了解词人的基本知识。
了解词人的写作主题、风格,影响等情况,积累相关文学常识。
(三)初读感知1、自由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要读出感情点拨:诗歌美读大有讲究a、要注意句内节拍,联末韵脚;b、词大多是参差不齐的长短句组成,缓急要处理好;c、揣摩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在缓急、曲直的语调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以情带声,因声求气,声情并茂2、学生展示自读成果并加以点评3、播放范读视频。
通过名家的朗诵进一步感知词人情感。
学会吟咏词句。
4、从词的结构宏观把握。
词的上下片侧重写什么内容?(四)细读探究、理解内容仔细研读课文探究:1、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感官上来讲,词人是从哪三个角度来描写这幅画的?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2、思考:词的下片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哪些句子能够看出作者是表达这种情感的?3、上下片之间界限分明,上片写景,下片直接写思乡,你觉得突兀吗?结合课后习题第二题,想想联系上下两片感情纽带的是哪个意象?作者是怎样将之联系在一起的?(五)美读、语言品味——小组讨论交流1、找出你认为这首词写得最好的句子,细细品味它妙在何处。
高中语文《苏幕遮》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苏幕遮》优秀教案高中语文古诗《苏幕遮》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代表作,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苏幕遮》优秀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苏幕遮》教案【学习目标】1、因声求气,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通过探究,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景和情的关系,品味诗歌的情感美3、以“荷”为例,探究我国古代诗歌中意象的多元性及其蕴含的民族文化意蕴。
【教学过程】一、导入荷花,君子之花。
李白曾经“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陆龟蒙说“ 此花瑞合在瑶池”。
北宋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尽荷花品格。
自周敦颐颂莲之后,历代文人咏荷之作迭出,在那田田荷叶之上抒发情怀,托物言志。
依旧是在宋代,这个文人自由而自觉,尽情挥洒自己才情的年代,北宋周邦彦以“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得荷之神理。
”我们今天且来看,在他笔下的荷花是何等的风姿绰约!让我们以一颗滚烫的心,去慢慢泡开周邦彦的《苏幕遮》,去品味其无穷的荷韵吧。
二、了解作者(打出幻灯)周邦彦(1056—1121),钱塘人,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
他是“婉约派”之集大成者,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王国维评之为“词中老杜”。
著有词集《片玉词》。
三、反复诵读,整体感知古人云,“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和音韵。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让我们在大声的吟诵之中去感悟、体味诗歌的韵味和情感吧。
1、学生大声诵读,读出词的韵味和情感。
刚才大家读得十分热烈,也很投入。
我们要读出这首词的韵味和情感,首先还得熟悉词的内容,那么请一位同学口述这首词的内容。
2、学生口述这首词的内容。
小结:词人客居他乡,远离故土,身沉宦海,俗物缠身,深切地感受到漂泊之苦,于是羁旅愁思成为词人挥之不去的情结。
何事吟余忽惆怅,夏日荷塘似吾乡。
3、个性吟诵,同时点明这样诵读的理由。
轻重、缓急、高低4、学生指出词中上下阕的感情变化。
《苏幕遮(碧云天)》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苏幕遮(碧云天)》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苏幕遮(碧云天)》的诗意,把握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小组合作、情感体验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热爱与思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词背景介绍介绍《苏幕遮(碧云天)》的作者、时代背景及诗词创作的背景。
2.2 诗词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2.3 诗词翻译对照现代汉语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义。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诵读、讲解、小组合作、情感体验等方法进行教学。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苏幕遮(碧云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学习。
5.2 诗词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4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5 课堂小结5.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苏幕遮(碧云天)》,并写一篇关于诗歌感悟的短文。
第六章:教学反思6.1 教学效果评价评价学生对《苏幕遮(碧云天)》的理解程度,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收获。
6.2 教学改进措施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第七章:教学评价7.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7.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共同进步。
7.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改进建议。
《苏幕遮》汇报课公开课教学导案
那么作者是借助什么来表达思乡之情的呢?——景
(一)那大家先来看上片(齐读),上片重在写景,景中出现了哪些主要意象?
——沉香、鸟雀、风荷(提示:学生可能会答到“初阳”等,教师在肯定他的同时,强调那是次要意象。)
(二)诗歌的魅力在于简约的语言往往能激发我们无穷的想象。根据三个主要意象概括一下描绘了哪三幅图画?
“窥”:窥看、窥探,写出了鸟儿们在屋檐下探头探脑、东张西望的有一点点怕人的神态。
3、感官炼字鉴赏完了,那老师还想从意境给同学们鉴赏一下
王国维说:“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为什么说能得荷之神理者?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清圆可见雨后荷花清新饱满之态,一一表现荷花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有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风写出了荷的动态美,就如徐志摩《沙扬娜拉》中有这样一句话:“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一个风字就把荷在风中妩媚娇羞的神态展现出来。举,挺拔修长、亭亭玉立之感,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荷的阳刚健康向上的美。那么“风荷举”风举相结合更让我们看到了妩媚中透着风骨的荷之美。所以王国维说:“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真能得
听雀语——听觉
观荷举——视觉
调动了这样几种感官,让我们更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不但能嗅到沉香,能听到鸟欢快的叫声,还能看到荷随风摇曳的风姿。这图美不?
那除了感官描写还有哪些方面?比如练字。
2、炼字
“呼”:呼唤,写出小鸟叽叽喳喳的欢快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同时,古诗词中鸟雀呼唤还暗示着雨过天晴,所以这一句暗示昨夜有雨,今朝即将放晴。
可是,如此美的景致为什么会勾起作者浓厚的思乡之情呢?我们来看下片(齐读)
(三)下片抒发了思乡之情,那我们看看这种情感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你认为前四句哪个字能较好地体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苏幕遮》公开课教案
《苏幕遮》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触景生情,理解词人羁旅思乡之情。
2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诗歌鉴赏的初步感知能力,也掌握了一些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鉴赏方法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词的意境和情感。
由于本班学生是农村普通高中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存在不好意思诵读的问题,而本单元的重点即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于是就尝试用配音乐诵读的形式,为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大胆张口,效果比较理想。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反复诵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对写手法,体会触景生情,理解词人羁旅思乡之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讨论探究法。
3、点拨法。
4、写作训练。
4教学过程4.1 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回忆经典,进入诗境回忆与荷有关的古典诗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汉乐府屈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荷,又叫莲,芙蓉,芙蕖,菡萏,代表着高洁淡雅,清新脱俗,坚贞美好。
不仅如此,有时候,荷,也是某些人记忆中美丽的乡愁。
今天,就让我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周邦彦的苏幕遮。
活动2【讲授】知人论世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
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几度奔波于地方州县,深切感受到漂泊的滋味,于是羁旅愁思成为他词作的重要题材。
活动3【活动】诵读感知”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配乐诵读,体会意境和情感。
高二语文(苏幕遮)教案
教
学
二次备课
三、品读上片
1、找出词的一二两句中所写的意象,说出意象所显示的特点。
云----碧
叶----黄特点:鲜艳浓烈烟雾迷蒙
波----绿
烟----翠
2、三四两句中的意象及其画面又是什么?它能让人想起什么来?
•山
• 水画面:夕阳西垂
•斜阳芳草萋萋
•芳草
九、品读下片,试讨论回答
1、本片中第一句和第二句分别是以谁的口吻来写的?理解这两句的含义。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明确: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二、请同学们说出刚才所填曲子的前两句引用的原文及该词的词牌名。
明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二、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皇祐四年)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吴(今属江苏)人,汉族。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
2024年度-《苏幕遮》公开课优秀课件解析
作者及创作背景
简要介绍周邦彦的生平及《苏幕遮》 的创作背景。
作品内容与主题
概述词作内容,突出其写景、抒情、 思乡的主题。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了解《苏幕遮》的词牌特点、作者生 平和创作背景;掌握词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背诵、鉴赏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 体会词作的情感和意境。
26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27
25
对未来《苏幕遮》研究方向展望
进一步挖掘作品内涵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挖掘《苏幕遮》等作品的内涵,探 讨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独特艺术魅力。
拓展相关研究领域
可以将研究视野拓展到与《苏幕遮》相关的其他领域,如文学史、 文化史等,以更全面地理解作品的价值和影响。
创新研究方法和手段
可以尝试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如数字化技术、大数据分析等, 为《苏幕遮》研究带来新的突破和发现。
13
相关文化现象探讨
1
词与音乐的关系
阐述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与音乐之间的密切关系, 以及《苏幕遮》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词与绘画的互文性
探讨词与绘画之间的互文性关系,以《苏幕遮》 为例分析词作中如何通过文字描绘出具有画面感 的场景。
词与社会文化的互动
3
分析《苏幕遮》所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如时代 精神、民俗风情等,并探讨这些文化现象对词作 创作和接受的影响。
23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01
《苏幕遮》背景介绍及作者简介
详细阐述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为学生理解词意奠定基础。
02
诗词赏析与意境解读
通过对词中描绘的景象、表达的情感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体会作品
《踏莎行》《苏幕遮》公开课教案
《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苏幕遮》周邦彦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词的学习,进一步学会如何读懂诗词,基本知道诗词鉴赏的方向。
2、能结合具体的语句,理解分析两首词表达的情感。
3、在理解的基础上,了解词表达情感的方法,鉴赏词的艺术手法。
4、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的兴趣,背诵两词。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结合具体的语句,理解并体会两首词表达的情感。
2、在理解的基础上,了解词表达情感的方法,鉴赏词的艺术手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对比法、讨论法、诵读法
【教学步骤】:
【练习举隅】
1、两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有什么异同之处?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
2、两首词表达情感的方法有什么异同之处,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3、从《宋词四首》中选一首自己最喜欢的,从情与景(虚与实、动与静)等角度分析其情感的表达。
《苏幕遮》公开课优秀教案优质
《苏幕遮》公开课优秀教案优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苏幕遮》。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对词的背景介绍、词的翻译、词意的理解、词的欣赏和词的背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苏幕遮》的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通过对词的翻译和理解,使学生掌握词的基本意思。
3.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苏幕遮》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苏幕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夏天的图画引入,让学生描述图画中的景象,引出《苏幕遮》的主题。
2. 介绍作者:介绍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翻译词句:逐句翻译《苏幕遮》,让学生理解词的基本意思。
4. 理解意境:分析《苏幕遮》的意境,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5. 欣赏词作:让学生欣赏《苏幕遮》的韵律美,体会词的魅力。
6. 背诵练习:引导学生熟读并背诵《苏幕遮》。
7. 实践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幅夏天的图画,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苏幕遮》2. 王之涣3. 夏天的景象4. 意境美5. 韵律美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自己的话描述一幅夏天的图画。
答案:夏天的图画:炎炎烈日下,一片绿油油的稻田,农民们辛勤地劳作,远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夏日画卷。
2. 题目:背诵《苏幕遮》。
答案:《苏幕遮》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苏幕遮》的理解和背诵情况良好,但在表达自己感受方面还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将继续学习《登鹳雀楼》,让学生体会另一种意境美。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苏幕遮》2. 详细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苏幕遮》的背景介绍、词的翻译、词意的理解、词的欣赏和词的背诵。
高二《苏幕遮》教学教案(精选10篇)
高二《苏幕遮》教学教案(精选10篇)《苏幕遮》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的一首诗,本单元的重点为“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因此诵读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
学生可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词的内容,把握词人的情感。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精彩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高二《苏幕遮》教学教案篇1【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家相关情况,理解本词内容,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合作探究,赏析本词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词人的思乡之情。
【学习重难点】赏析本词的表现手法。
【学习课时】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荷花的图片配乐将学生带入情境之后,与学生对话交流,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检测。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词人。
周词讲究音律、句法、章法,在艺术表现上精雕细琢、追求精巧含蓄的词境。
周邦彦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几度奔波于地方州县,深切地感受到漂泊的滋味,于是羁旅愁思成为他词作的重要主题。
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新月、春雨、梨花、杨柳等都是他吟咏的对象。
周词能够将羁旅愁思和所咏之物巧妙地融为一体。
其作品善铺叙而含蓄,富丽精细,格律精严。
著有《片玉集》,也称《清真集》。
三、初读感知(在诵读中感知诗歌的美,生读,教师范读。
)诵读全词,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感情。
四、概括这首词上下片的内容。
(学生完成)上片写夏日早晨清新明丽充满生机的美景。
下片抒发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感。
五、合作探究鉴赏手法(学生展示点评,教师点拨提升)1、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
此句运用了触景生情的表现手法。
(1分)词人在室外见到了摇曳生姿的“风荷”,引发了词人的思乡感情。
(2分)感情抒发得自然真切,不漏痕迹。
(1分)【教师拓展】触景生情《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苏幕遮》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将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反 馈,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06
相关资源推荐
相关书籍推荐
《宋词鉴赏辞典》 《唐宋词选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03
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思考、
讨论、实践等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使用PPT课件,整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易 于理解。
示范教学
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示范两种方式,让学生了解诗词创作的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 技能的掌握。
总结与反思
总结案例分析的成果,反思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05
课程评估与反馈
评估方式
课堂观察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专注力和互动情况 。
小组讨论
组织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及对课堂活动的参与情况。
问卷调查
在课程结束时发放问卷,收集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和建议。
学生反馈及建议
《苏幕遮》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xx年xx月xx日
c方法与手段 • 课堂互动与讨论 • 课程评估与反馈 • 相关资源推荐
01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公开课是面向全校或全国的示范性课程,旨在提高教学质量 和推广优秀教学方法。
《苏幕遮》是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和审美意义,适合作为公开课的教学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
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
苏幕遮(范仲淹)教案
苏幕遮(范仲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苏幕遮》。
(2)理解《苏幕遮》的创作背景及作者范仲淹的生平和思想。
(3)分析《苏幕遮》的词牌特点和词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苏幕遮》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好,珍惜当下。
二、教学重点:1. 《苏幕遮》的字词解释和词牌特点。
2. 理解《苏幕遮》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苏幕遮》的词牌特点和词风。
2. 深入解读《苏幕遮》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苏幕遮》的文本和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苏幕遮》的文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范仲淹的生平和思想。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诗词,为学习《苏幕遮》做好铺垫。
2. 文本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苏幕遮》。
(2)解释生僻字词,解析词牌特点。
(3)分析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解读《苏幕遮》的意境和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4. 欣赏与借鉴:(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苏幕遮》的优美词句。
(2)学生举例说明《苏幕遮》在现代生活中的借鉴意义。
5. 课堂小结:6. 作业布置:(1)背诵《苏幕遮》。
(2)写一篇关于《苏幕遮》心得体会的文章。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苏幕遮》与其他宋词的风格异同。
(2)学生分析不同词人的创作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2. 创作练习:(1)教师提出创作主题,要求学生仿写一首《苏幕遮》风格的词。
(2)学生提交创作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七、综合实践活动1. 组织一场以“苏幕遮”为主题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如朗诵、舞蹈、书画等。
【高二】《苏幕遮》教学设计
【高二】《苏幕遮》教学设计一、三维目标1.通过阅读技巧的引导,让学生深刻理解作品的情感2.通过揣摩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二、要点1.朗读指导2.理解语言,体验意境,培养想象力三、教学难点体验作者的情感变化四、教学设想1.这部分是诗歌的选修部分。
本部分独立鉴赏四部作品,包括两首诗和两个词。
这本教科书给出了诗歌鉴赏的例子,但没有文字鉴赏的例子。
因此,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欣赏单词的范例。
诗歌鉴赏历来强调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即深入诵读,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掌握阅读,让学生体验诗歌的节奏,欣赏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的目的和意义2.在比较中学习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扩大知识面因此,教学中选择了同样写乡思的范仲淹的《苏幕遮》进行比较,加深对本词情感的把握3.至于周邦彦,学生们以前从未与他接触过,在讲解过程中将简要补充有关文体的一般知识五、过程与方法1.合作学习,掌握单词内容,猜测单词中的图像,体验意境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赏析词的语言,探究词是如何做到内容与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3、背诵“情感在中间移动,以文字形式”。
什么样的感情,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和音韵。
通过背诵“进入角色”,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单词中的情感六、课时安排1学时【教学过程】一、导言设计余光中的《乡愁》自古以来,乡愁一直是诗歌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在交通和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
一旦你离开家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什么时候是回归年;山峦叠嶂,谁来送农村的书?因此,远离家乡的诗人常常情不自禁地感到悲伤,美丽而悲伤的诗歌汩汩而出,这已成为数千年来流行的诗歌。
今天,让我们走进继刘涌之后的“雅派”大师周邦彦的乡愁,看看他是如何表达乡愁的(板书话题)二、合作探究(一)阅读的初步感知请学生结合课下注解自由朗读5分钟,尽量能背诵下来(老师提示朗读要求)说明:诗歌是“直觉”的艺术,“朗读”是诗歌美学的首要意义。
朗读不是机械的阅读,而是优美的阅读,即体验诗人的情感,阅读情感,阅读重点,以节奏和生动的方式阅读a、注意句内节拍,联末韵脚;b、词多由长短不一的句子组成,要处理好;c、揣摩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在缓急、曲直的语调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以情带声,因声求气,声情并茂(二)仔细阅读并理解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下面问题:词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成了几幅图画?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好?你喜欢哪些词句?然后让学生自由回答,老师会再拨一点意象:沉香、鸟雀、荷、初阳图片:烧香消暑,鸟儿呼唤阳光,风和荷花摇曳(鸟儿们一大早就已在屋檐下探头探脑,互相交谈;叽叽喳喳,清脆的鸟叫声相互转告着天气转晴的消息雨后的早晨,明亮的阳光照在绿色的荷叶上,昨夜的雨点在荷叶上滚来滚去,晶莹剔透。
苏幕遮沪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
苏幕遮沪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苏幕遮沪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苏幕遮》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词作。
高中语文教案:《苏幕遮》教学设计苏幕遮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教案:《苏幕遮》教学设计苏幕遮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教案:《苏幕遮》教学设计诗词的学习,起点是诵读。
《苏幕遮》是一首羁旅思乡之作,它情感深婉、音韵和谐,很容易引发学生感伤的情感共鸣,适宜诵读。
另外,这首词为婉约词,抒写了词人对家乡故土的思恋,但身为戍边将领,词人将开阔的胸襟和硬朗的军戎之风融于景中,此时,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是复杂多元而微妙的。
教材单元解读中指出,诗歌鉴赏的重点就是意象和情感。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力争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捕捉重点意象,品味语言,触发对古典诗词语言的敏感,在细致的品读中,进行一次极具审美品位的语言与心灵的锻炼。
【目标定位】1.以读带讲,理解“芳草”“斜阳”“更”“翠”等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品读分析,本词“柔而有骨”的风格皆因情而起,丰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品味语言之美,理解作品的主题及呈现方式。
2.把握文体特征,体会本词“柔而有骨”的风格。
【教学环节】一、导入调查学情,熟悉学生。
二、品析文本(一)诵读感知通过诵读活动,整体感知作品。
1.齐读,学生尽量感情饱满,要求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醉其音。
2.吟诵,请对本词特别有感觉的学生为大家吟诵。
3.自由朗读,词人是在座学生的老乡,江苏人。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当他离开自己的故土江南,远赴西北,会用怎样的语言、语气、情感来吟诵这首词?学生自由朗读,感受一下。
(二)语言与情感以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起点,于细微处生发问题。
1.引导学生比较词作的两个题目,依据词句进行分析。
苏教版教材选用的题目是《怀旧》,出自《全宋词》,这首词还有一个题目为《秋词》。
依据文本讨论:“哪一个题目更符合你的心意?你有其他的想法吗?”明确:以《秋词》为题,侧重品读词中的秋景;以《怀旧》为题,侧重分析词人的情感。
二者又是相辅相成、相依相融的。
2.选择《秋词》为题的学生,分析“芳草”“斜阳”“翠”等字词的表达效果。
“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如果想抓住神韵,一定要先抓住语言文字,西北的秋天,寒意来袭,作者选取了许多意象,这些意象前都有修饰性词语,为什么要用这些词呢?明确:(1)芳草,这个意象常暗喻离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华东师大版高二上册第六单元十八宋词四首《苏幕遮》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字词鉴赏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借分析关键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还原画面,体会词人抒发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苏幕遮》这首词的含蓄美、凝练美,提高审美情趣,。
2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采取让学生回顾旧有知识——由学生归纳鉴赏字词的方法——回答新问题的教学策略,这一教学环节的调整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正所谓“温故而知新”,以旧知带新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语文知识的储备更全面和系统。
3重点难点
重点:“窥”、“语”、“举”三字的鉴赏、分析
难点:“举”字的鉴赏、分析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读词。
有人说诗词是浓缩的艺术,艺术的创作是离不开想象的,而我们后人去拜读前人的诗词,也要用到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的确,要欣赏词,光是了解字句、章法等项是不够的,还得要有想象力,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从而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今天就让我们乘着想象的翅膀,一起走进周邦彦的《苏幕遮》。
2【讲授】复习、回顾
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诗词中用得好的字词。
举例并分析好在哪里。
从回答中由学生自己概括字词鉴赏的思路。
如:
1)陶潜“悠然见南山”。
“见”
2)秦观的“砌成此恨无重数”。
“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