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小动物找妈妈
小班健康小动物找妈妈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动物找妈妈的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2. 学习小动物们的特征,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
3.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爱心。
二、教学内容1. 小动物找妈妈的故事情节。
2. 小猫、小狗、小兔子、小鸟、小鸭子等小动物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1. 小动物找妈妈的故事课件。
2. 小猫、小狗、小兔子、小鸟、小鸭子的图片或实物。
3. 白板或黑板,用于画小动物的特征。
4. 彩笔、贴纸等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讲述小动物找妈妈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小动物们的特征。
2. 讲解:展示小猫、小狗、小兔子、小鸟、小鸭子的图片或实物,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3. 实践:分组进行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标出它们的特征。
4. 展示: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讨论,评选出最具特色的小动物。
5. 总结:通过活动,让幼儿认识到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让幼儿向家人讲述小动物找妈妈的故事。
2. 观察家里或周围的小动物,画出它们的特点,并与家人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
2. 通过讨论和分享,了解幼儿对小动物特点的掌握程度。
3. 关注幼儿在团队协作中的行为,评价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爱心。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让家长和幼儿一起进行小动物特点的观察和讨论。
2.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带领幼儿去动物园或宠物店观察不同种类的小动物。
3. 开展小动物主题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绘画活动中,注意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绘画工具,保证画面整洁。
2. 在讨论和分享环节,鼓励每个幼儿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关注幼儿在团队协作中的情感体验,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九、教学反馈1. 课后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
《小动物找妈妈》作业设计方案
《小动物找妈妈》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小动物找妈妈》是一本适合学前幼儿阅读的绘本,内容简单生动,画面可爱温馨,适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书主要讲述了一只小动物迷路了,它在丛林里找到了很多的动物妈妈,但最终只有一个动物是它的真正妈妈。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概念,培养他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二、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小动物找妈妈》这本绘本的内容和主题。
(2)认识不同的动物妈妈,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3)学习家庭的概念,明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关爱家人,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和友爱精神。
(2)启发学生热爱动物,培养他们的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导入环节(15分钟)教师先向学生介绍绘本《小动物找妈妈》的内容和主题,引导学生猜测故事情节。
然后播放动画片《小动物找妈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这本书产生好奇心。
2.教学过程(40分钟)(1)阅读绘本《小动物找妈妈》,教师为学生朗读,鼓励学生跟读,理解并感受其中的情节和人物。
(2)讨论分组,让学生分组讨论小动物如何找到它的妈妈,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3)角色扮演,学生根据绘本内容扮演角色,学生们可以互相扮演动物和小动物,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活动设计(30分钟)(1)制作小动物面具,为了增强学生对绘本中不同动物的认识,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动物的面具,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2)家庭游戏,让学生和家长一起玩家庭游戏,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增强亲子关系。
4.课堂总结及延伸(15分钟)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进行梳理总结,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然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画出自己幻想中的理想家庭。
四、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的表现,包括课堂参与程度、角色扮演表现、讨论贡献等。
2023年小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通用6篇)
2023年小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通用6篇)小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活动目标:1.会听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能理解故事情节。
2.宝宝回忆小蝌蚪找妈妈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知道请别人帮忙时可以使用礼貌用语。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添画小蝌蚪的快乐。
活动准备:图片、青蛙、虾、乌龟、螃蟹,小蝌蚪找妈妈添画的纸、黑色墨汁,黑色彩笔等。
活动重点(或难点):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要学会帮助别人,并能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过程:一、引导语:1、现在是春天了,动物们都要出来活动了,小朋友们都见过小蝌蚪吧,现在小蝌蚪长大了,它们要去寻找自己的妈妈。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妈妈的`。
2、青蛙妈妈的宝宝是谁呢?(小蝌蚪、青蛙)3、小蝌蚪长的怎样,大大的脑袋,黑黑的身体,细小的尾巴扭一扭。
教师又指着小蝌蚪说,小蝌蚪正在找妈妈。
二、展示图片,故事小蝌蚪找妈妈1教师展示图片一,引导幼儿谈谈想想小蝌蚪遇到谁?他们会说些什么龙虾公公是怎么回答它们的?2图二,小蝌蚪又游啊游啊,遇到了谁?大螃蟹又是怎么回答它们的呢?3图三,之后小蝌蚪继续找妈妈,它们是不是找到妈妈了呢?原来是大乌龟,大乌龟又是怎么说的呢?4图四,最后,小蝌蚪们找没找到妈妈?它们的妈妈到底是谁?三、完故事后教师提问教师设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2、小蝌蚪看到龙虾公公、大螃蟹、大乌龟是怎么询问?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妈妈们的对话时都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这有什么好处?3、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心情是怎么样的?你如果找不到妈妈会怎么做?4、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本领。
5、完整的再听一遍故事。
四、让我们一起动手画画小蝌蚪1、在老师画好的图片上,添画一些小蝌蚪,使画面更完整。
2、评价幼儿作品,鼓励添画添的好的宝宝。
3、最后,青蛙妈妈来了,带着蝌蚪宝宝们一起去田里捉害虫去了。
小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2活动名称小蝌蚪找妈妈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画成6幅连环画,表现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和主要情节。
小班健康《小动物找妈妈》教案反思
小班健康《小动物找妈妈》教案反思《小动物找妈妈》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 认识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 小动物图片。
2. 教学挂图。
3. 教具:彩色笔、纸、气球、木棒等。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小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演示:教师通过演示,向学生展示小动物找妈妈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小动物的特点和它们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
3. 互动:教师引导学生用彩笔或纸画出小动物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和动作,并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行为。
4.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动物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5. 总结:教师通过总结故事情节和小动物的行为,让学生了解小动物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点和品质。
教学效果:
1. 学生对小动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它们的特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了小动物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行为和品质,培养了他们的情感认知。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通过故事情节和小动物的行为,让学生感受到它们的品质,从而加深对小动物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小班健康《小动物找妈妈》教案附反思
小班健康《小动物找妈妈》教案附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几种小动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幼儿体验亲情,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小动物,学会关爱他人。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小动物玩偶、图片、卡片等。
2.环境准备:布置教室,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小动物玩偶,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老师提问:“你们知道小动物们最想找谁吗?”引导幼儿说出“找妈妈”。
(二)基本环节1.老师讲述故事《小动物找妈妈》(1)讲述故事,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幼儿说出小动物们的特征,如:小兔子耳朵长,小鸭子嘴巴扁等。
(3)讨论:小动物们为什么找不到妈妈?我们应该怎么帮助它们?2.游戏环节(1)游戏一:小动物找家老师出示小动物图片,幼儿将图片粘贴在相对应的“家”上。
(2)游戏二:小动物找妈妈老师将小动物卡片和妈妈卡片打乱,幼儿找出每只小动物对应的妈妈。
3.歌谣环节(1)老师教唱《小动物找妈妈》歌谣。
(2)幼儿跟唱,体验亲情。
(三)结束环节2.幼儿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幼儿在本次活动中,认识了几种小动物,学会了关爱他人。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通过故事、游戏和歌谣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教学不足:在游戏环节,部分幼儿对图片的识别能力较弱,需要老师在旁边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提前让幼儿熟悉图片,提高他们的识别能力。
4.教学改进:针对不足之处,今后可以增加幼儿的实践环节,如:让幼儿自己讲述小动物找妈妈的故事,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在讲述故事《小动物找妈妈》时,我设计了一些互动问题来引导幼儿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小动物们的情感。
小班健康活动--小动物找妈妈(2篇)
小班健康活动--小动物找妈妈小班健康活动:小动物找妈妈彩香小学附属幼儿园王蕾活动目标:1.练习走、爬、钻、等各种动作,并能有所创新。
2.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兴趣和勇敢大胆的精神。
3.愿意和同伴交流协商,提高社交能力。
活动准备:1.晨间体锻活动中让幼儿自由玩钻圈、平衡木和爬垫。
2.ji、猫、乌龟头饰各为幼儿人数的三分之一。
3.三位佩带ji妈妈、猫妈妈、乌龟妈妈头饰的老师站在场地周围。
4.ji妈妈前设置一个平衡木,猫妈妈前设置一个铁圈,乌龟妈妈前设置爬垫,垫子上用皱纹纸装饰成草地。
5.录音机、磁带。
6.各种糖果若干斤。
过程一.激发兴趣1.教师带领小动物们来到场地上,亲切的说:“小动物们,我们要做早操了!”在音乐伴奏下,幼儿做伸臂、弯腰、踢腿的动作走到场地中央。
2.“小动物们,你们的妈妈今天都来和你们做游戏了,谁能不怕困难,钻过圈、走过小桥、爬过垫子,找到妈妈,妈妈就会给你一个最好的礼物,你们愿意吗?”二.游戏“小动物找妈妈”1.教师:“小动物们,你们要去找你们的妈妈了,小鸡宝宝找ji 妈妈,但是前面有一座桥。
小猫宝宝找猫妈妈,但是前面有一个山洞。
小乌龟宝宝找乌龟妈妈,但是前面有一大片草地。
小动物们,你们怎么办呢?”(幼儿自由回答)“对了,我们要走过小桥,钻过山洞,爬过草地,不怕困难找到妈妈,妈妈会给你一个最好的礼物,拿到了礼物就回到老师这里,好吗?”2.第一次游戏。
教师细心观察鼓励幼儿大胆走、爬、钻,游戏结束后请动作多样的幼儿上来个别示范,进行表扬。
教师提出第二次游戏的要求:请小朋友用各种方法走、爬、钻。
3.请幼儿找一个好朋友相互交换头饰进行第二次游戏。
教师观察幼儿是否有新的动作。
即时表扬。
4.教师提出第三次游戏要求:想想看还能怎样走、爬、钻,看谁最动脑筋。
请幼儿想想还有什么宝宝没做过,去和相应的小朋友交换头饰,进行第三次游戏。
三.放松身体,学会分享,增进友谊1.幼儿听音乐做健康操。
2.请幼儿坐在场地上和同伴一起交换糖果品尝糖果。
小班小动物找妈妈教案与反思
小班小动物找妈妈教案与反思教案标题:小班小动物找妈妈教案与反思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不同动物及它们的妈妈。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通过游戏和互动,促进幼儿的语言交流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的动物及它们的妈妈。
2. 玩具动物和妈妈动物模型。
3. 绘本或故事书,讲述与动物妈妈相关的故事。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师生互动:老师问幼儿们是否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引导幼儿回答。
2. 展示图片或卡片,让幼儿猜测动物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动物。
主体活动:1. 游戏1:找妈妈- 老师将玩具动物和妈妈动物模型混合放在一起,让幼儿根据外观特征,将动物和它们的妈妈配对。
- 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特征,例如毛色、体型等,帮助他们辨认和归类。
- 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动物和妈妈的特征。
2. 故事时间:- 选择一本与动物妈妈相关的绘本或故事书,向幼儿们讲述故事。
- 引导幼儿参与故事情节,提问他们关于动物妈妈的问题,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制作手工:- 准备一些纸、颜色纸、剪刀、胶水等材料。
- 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妈妈,用纸和颜色纸剪出动物和它的妈妈形状,然后拼贴在一起。
- 鼓励幼儿在手工制作过程中,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所制作的动物和妈妈。
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 幼儿对不同动物及其妈妈的认识程度如何?3. 幼儿在游戏、故事和手工制作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如何?4.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以上教案,幼儿将有机会通过游戏、故事和手工制作等多种活动形式,认识不同的动物及它们的妈妈。
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的过程中,可以适时提供帮助和指导,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互动和合作,促进幼儿的社交能力的发展。
最后,教师应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以提高教学效果。
小班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教案4篇
小班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教案4篇《小班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教案4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小班健康教案《小蝌蚪找妈妈》含反思活动目标:1、教幼儿练习向指定的方向跑,并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
2、培养幼儿观察力,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并努力与同伴间保持距离。
3、激发幼儿热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告诉幼儿今天学做小蝌蚪,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戴上头饰,教师也戴上小蝌蚪的头饰)2、启发幼儿一起学习小蝌蚪游。
3、告诉幼儿带他们到有趣的地方玩,幼儿随音乐学做小蝌蚪游,做不同的游水动作。
二、基本部分1、请幼儿围坐在草地上,提问:知不知道妈妈是谁?想不想找妈妈?想一想妈妈在什么地方?2、教师示范怎样找,对幼儿说明向指定方向怎样跑。
3、提问:我是怎样找妈妈的?4、幼儿分组练习。
5、集体练习向指定方向跑,到处找妈妈。
6、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利用幼儿园的大型设备和设施,从场地的不同地方找寻妈妈3-4次,增加运动量。
"屈;老师.教,案网出处"7、最后老师换头饰变成小青蛙,告诉小蝌蚪:"妈妈在这儿。
"三、结束部分1、和幼儿交流心情,与幼儿亲一亲,抱一抱。
2、让幼儿找同伴乐一乐。
3、带小蝌蚪随音乐回家。
活动反思:在体育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有辨别声音的方向,朝着指定方向跑的教学目标,原来的活动方法是先念一段儿歌然后向指定方向跑,教学中幼儿常出现机械应付的现象,易失去活动的耐心和兴趣,为此本次活动我用《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贯穿活动的始终,把故事作为一种隐蔽性的环境,掩盖教学目标,这样增加了幼儿活动的乐趣,调动了幼儿活动的兴趣,满足了幼儿表演的欲望,使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样既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满足了一定的活动量。
而且教师以角色身份带领着幼儿不受限制的自由活动,让幼儿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
(2)小班体育游戏教案《小蝌蚪找妈妈》含反思一、设计意图:春天来了,池塘里游涞游去的小蝌蚪成了幼儿的最爱,他们关注着小蝌蚪的变化,伴随着小蝌蚪的变化我给孩子们讲述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正如《纲要》中所说的,“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小蝌蚪找妈妈》小班教案(精选9篇)
《小蝌蚪找妈妈》小班教案〔精选9篇〕《小蝌蚪找妈妈》小班教案1活动目标1.在熟悉音乐的根底上,能动作协调的进行完整游戏。
2.按故事情节创编并自主分角色进行游戏,初步知道寻找空地方游,不能碰撞。
3.在游戏中,体验与同伴、老师分角色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熟悉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幼儿玩过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2.材料准备:音乐《小蝌蚪找妈妈》、各种有特征的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1.出示图片,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
教师: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叫《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分别遇到了谁?小蝌蚪说了些什么?小动物分别说了些什么呢?〔幼儿练习对话:你好,你好,你是我的妈妈吗?我不是,我不是,你的妈妈宽嘴巴……〕小蝌蚪最后找到妈妈了吗?找到了妈妈,心情怎样?小蝌蚪和妈妈会干什么?〔跳舞〕2.迁移已有游戏经验,随乐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
〔1〕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各个小动物。
教师:孩子们你们想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吗?那小鸭子会在池塘里干什么?〔游泳、说说话〕鱼妈妈、乌龟妈妈呢?下面一起跟着我到池塘边去玩一玩,好吗?〔2〕介绍各个场景,幼儿随乐玩游戏。
评价:鸭妈妈你觉得表演的怎样?鸭妈妈呢?乌龟妈妈呢?〔有些小动物跟小蝌蚪说话很响亮,而且也会听音乐,做的动作也特别好看〕〔3〕交换角色,幼儿随乐玩游戏。
教师:这次谁来做小蝌蚪,交换角色玩一玩,好吗?小蝌蚪,你们一起去到池塘里去找妈妈吧!〔重点评价小蝌蚪游的空间〕〔4〕幼儿自选角色随乐玩游戏。
教师:谁想做小蝌蚪,谁想做某某妈妈、某某妈妈等小动物?你们一起来试试看。
教师组织幼儿玩音乐游戏,并根据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3.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多遍。
《小蝌蚪找妈妈》小班教案21、初步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2、在游戏的过程中练习翻滚、双脚跳和手脚爬。
3、体验游戏的快乐并能够大胆的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重点:通过游戏使幼儿在翻滚、双脚跳、手脚爬等能方面得到开展。
小班体育游戏教案《小袋鼠找妈妈》3篇
小班体育游戏教案《小袋鼠找妈妈》小班体育游戏教案《小袋鼠找妈妈》精选3篇(一)教案概述:本教案设计的游戏是小班体育活动中的一种,名为《小袋鼠找妈妈》。
通过这个游戏,旨在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体育运动技巧,同时锻炼幼儿的敏捷性和对空间的判断能力。
游戏材料:1.一个大空地或室内场所2.四个球3.带有小袋鼠图案的纸牌(大约20张)游戏规则:1.将四个球放在场地的四个不同位置上。
2.在场地的一侧放置纸牌,上面分别写有不同的动物图案。
3.幼儿们均匀分为团队A和团队B。
4.教师宣布游戏开始后,每个团队的幼儿必须开始找到与纸牌相对应的球,并尽快将球放入袋鼠妈妈的袋子里。
5.如果某个幼儿拿到了与纸牌相对应的球,他/她必须将球交给队友,因为只有队友可以把球放进袋子里。
6.游戏结束后,计算每个团队成功放入袋子的球的数量,并宣布获胜的团队。
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2.提高幼儿的敏捷性和空间判断能力。
3.锻炼幼儿的体育运动技巧。
教学步骤:1.教师向幼儿们介绍游戏规则和目的,并展示纸牌和球。
2.教师帮助幼儿们分成两个团队,每个团队站在场地的一侧。
3.教师放置球在场地的四个不同位置上,并将纸牌放在场地另一侧。
4.教师宣布游戏开始,并指导幼儿们开始找到与纸牌相对应的球,并将球放入袋鼠妈妈的袋子中。
5.教师鼓励幼儿们积极参与游戏,互相帮助和配合。
6.游戏结束后,教师统计每个团队成功放入袋子的球的数量,并宣布获胜的团队。
7.教师与幼儿们一起总结游戏的经验和教训。
扩展活动:1.可尝试增加团队数量或球的数量,增加游戏的难度。
2.可尝试增加一些特殊的挑战,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3.可尝试让幼儿们自己设计游戏规则,并带领其他团队进行游戏。
4.可将游戏与相关的动物故事或歌曲结合,提供更多的乐趣和教育内容。
注意事项:1.确保场地安全,避免幼儿相互碰撞或撞到场地的物品。
2.教师应提前做好游戏准备工作,并对幼儿们进行安全提示和规则讲解。
小动物找妈妈小班科学教案
小动物找妈妈小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了解小动物与妈妈的关系,培养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2. 培养孩子观察和发现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孩子对小动物的保护意识,促进环境保护教育。
二、教学准备1. 彩色图片:兔子、小鸟、小猫、小狗等各种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
2. 实物制作:可以用棉花或纸制作兔子、小鸟等小动物的模型,每个模型上都贴上动物妈妈的图片。
3. 给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小动物的图片,可以是小鸟、小狗等。
4. 图片和图书:相关的动物书籍,如《小猫找妈妈》、《小鸟找妈妈》等。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老师可以为孩子们播放一段有关母爱的视频,或者讲述一些有关母爱的小故事,引起孩子们对母爱的关注和思考。
2. 导入主题老师可以出示几张小动物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并描述这些小动物。
引导他们思考:小动物们有没有妈妈?妈妈在哪里?3. 学习小动物与妈妈的关系通过观察图片和绘本,引导孩子们发现小动物与妈妈之间的关系。
可以问孩子们以下问题:- 这是什么小动物?他们的妈妈在哪里?- 妈妈是如何照顾小动物的?- 小动物们有没有感激妈妈的爱?4. 游戏环节:小动物找妈妈老师给每个孩子发放一个小动物的图片,并将其他小动物的图片藏起来。
让孩子们互相寻找自己的妈妈,找到后站到一起。
通过这个游戏,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小动物和妈妈之间的亲密关系。
5. 制作小动物的模型通过纸制模型的制作,让孩子们能够动手参与,并将制作好的小动物模型带回家,与家长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6. 小结和讨论老师请孩子们坐在一起,回顾整个教学过程。
引导他们思考以下问题:- 你们制作的小动物模型有没有妈妈?- 你们觉得小动物们会对妈妈的爱心和关怀感激吗?-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小动物们和它们的家园?7. 扩展活动带领孩子们到户外接触大自然,观察小动物和它们的家园。
可以进行一次小型观察活动,让孩子们记录所见到的小动物和它们的行为特征。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孩子在寻找妈妈的游戏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小动物与妈妈关系的理解。
幼儿小班亲子活动方案小鸭找妈妈
幼儿小班亲子活动方案小鸭找妈妈一、活动名称小鸭找妈妈二、适用年龄3-4岁幼儿三、活动目的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
2.锻炼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活动准备1.准备一只大母鸭和一些小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大小适中的鸭子),并在鸭子上扣上红色,黄色等不同颜色的小纸花。
2.准备一些深色卡纸,用剪刀剪成鸭子的形状,标上“妈妈”、“爸爸”的字样。
3.准备一个室外场地,加以装饰,摆放好障碍等物品。
4.通知家长带孩子参加活动并准备好家长代表。
五、活动过程1.讲故事老师给孩子们先讲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小鸭子迷路了,它在一个有许多鸭子的小河边走,它找来找去都找不到妈妈,就着急了。
直到找到自己的爸爸,才带着它在水面上游来游去。
最后,它看到了一只母鸭,就在母鸭的翅膀下找到了妈妈。
2.分组活动老师让孩子们分成若干组,每组由一个家长代表带领孩子去寻找“妈妈”。
每个家长代表手中持有一张“妈妈”卡纸,根据老师的指示,带领着孩子们沿小路寻找。
3.找“妈妈”老师事先将散发在小区的鸭子藏在几个地方,每个地方将分别放置一个标有颜色和数字的小纸花,家长代表们将把找到的小纸花带回来到活动区域交给老师。
当家长代表们依次找到不同颜色的花,并回到活动区域交给老师后,老师将把鸭子的数量逐渐增加,最终将所有的鸭子放出来,让孩子们好好地玩一玩。
六、活动效果1.通过活动,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保护能力。
2.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锻炼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让幼儿感受到父母的陪伴和关心,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七、注意事项。
小班心理健康活动找妈妈教案反思
小班心理健康活动找妈妈教案反思小班心理健康活动找妈妈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明白小动物和小好友们一样都有自己的妈妈,增进幼儿与妈妈的情感,英勇的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合适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健康活动课,快来看看找妈妈教案吧。
活动目标:1.明白小动物和小好友们一样都有自己的妈妈,增进幼儿与妈妈的情感。
2.英勇的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3.主动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学会保持快乐的心情,培育幼儿热爱生活,欢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5.培育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1.各种动物玩具大小各一个到两个。
(如没有可用塑封过的动物图片代替)2.每个小好友妈妈的单人照片一张;开火车、摇篮曲音乐磁带,小孩哭声的录音带。
活动过程:一、轻松活动(营造轻松的心理气氛)1.游戏开火车进活动室。
2.让幼儿自由选择一个喜爱的动物玩具玩。
3.播放摇篮曲,让幼儿抱着玩具休息一会儿。
二、熟悉妈妈和宝宝。
(音乐中断,传出一阵哭声)师、咦?谁在哭啊?(找一找)哦,是猴宝宝在哭(老师从录音机后面拿出猴宝宝)。
猴宝宝你为什么哭呀?哦!你找不到妈妈了,你的妈妈是谁呀?哦,是大猴,猴妈妈在哪里呢?小好友帮找一找好吗?(大家一起找)找到了,猴宝宝的妈妈是大猴,猴宝宝是小猴,小好友,你看看你抱的是什么动物?是妈妈还是宝宝呢?你怎么明白的?(幼儿自己观看、比拟)小结:妈妈大,宝宝小。
三、游戏找妈妈。
1.引导幼儿帮动物宝宝找到自己的妈妈。
2.展现幼儿妈妈的相片,让幼儿去找自己的妈妈。
3.共同欢呼找到妈妈了。
小结:每个宝宝都有妈妈。
(妈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幼儿)4.让幼儿对着相片跟妈妈说一句话,如妈妈,我爱你、妈妈,我想你等。
四、延长活动。
让幼儿拿妈妈的相片向在座老师介绍妈妈。
活动反思:整个活动以情境化的游戏来串联,给幼儿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给幼儿创设了一个在集风光前大胆表述的时机,激发了幼儿关怀和敬爱妈妈的情感。
《小动物找妈妈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小动物找妈妈》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与妈妈之间的亲情关系。
2. 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爱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小动物找妈妈》绘本故事欣赏。
2. 小动物与妈妈之间的关系探讨。
3. 小动物与其它亲属的关系分析。
4. 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及生存技能了解。
三、教学重点:1. 了解小动物与妈妈之间的亲情关系。
2. 探讨小动物与其它亲属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分析小动物生活习性及生存技能。
2. 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爱护意识。
五、教学方法:1. 故事讲述法。
2. 观察法。
3. 课堂讨论法。
4. 小组合作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1. 热身活动:播放小动物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
2. 教师引入:简要介绍《小动物找妈妈》绘本故事的内容。
3. 故事讲述:教师朗读故事,并引导学生跟读。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小动物与妈妈之间的关系,了解亲情之间的联系。
5. 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制作小动物与妈妈的关系图,展示在教室墙壁上。
6. 观察实验:安排学生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及行为,记录并分享观察结果。
7.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小动物与其它亲属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亲情不仅存在于妈妈之间。
8. 情感教育:通过讨论小动物的爱护意识,引导学生关爱小动物,培养爱心。
9. 总结提高:教师总结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动物保护活动。
七、教学反思:通过《小动物找妈妈》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学生在故事中深刻感受到小动物与妈妈之间的亲情,激发了他们对小动物的爱护意识,提高了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技能,培养了他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小动物找妈妈》作业设计方案旨在通过故事讲述、观察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爱护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班心理健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找妈妈》
小班心理健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找妈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构建符合幼儿认知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2.培养幼儿的情感理解和交流技能,提高幼儿的情感表达和探究能力。
3.引导幼儿培养良好的情感卫生和快乐的情感体验,增强幼儿的自信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材料:《找妈妈》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四、教学流程:1、热身环节教师与幼儿进行简单的互动交流,让幼儿放松心情,进入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2、新课讲解1) 大声读出《找妈妈》这个故事名字。
2) 请图书管理员将《找妈妈》图本拿来,分享给幼儿看,一起观察图中的人物、动物、环境,通过简单的发问引导幼儿了解幼儿园和家庭存在的“伙伴”,建立亲密友好的关系。
3、情景表演1) 幼儿搭配课本中的表情,在教师的引导下模拟故事情境中的角色,包括小老鼠、小鸟、小猫等。
2) 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在家或者幼儿园中遇到的困难或者烦恼,让幼儿尝试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4、教师引导1) 老师让小朋友想一想,在故事中,小老鼠为什么要找妈妈呢?如果小老鼠不能找到妈妈,自己又该如何做呢?2) 教师以组间比赛的方式,让幼儿分组进行表演,通过动作、语言、表情等方式模拟幼儿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情境,围绕“自信、乐观”两个关键词进行展示,以强化幼儿的自我情感管理能力。
5、反思总结1) 小老鼠在遇到困难后积极寻找自己妈妈的例子告诉我们,面对情绪困扰,我们更应该自觉开放自己的心扉,尽早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 通过今天的教学,幼儿们学会了不同情境下的情感管理和探究方式,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对日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交往能力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教学反思:1、善用情景教学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利用情境创设幼儿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幼儿从学习中获得乐趣。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情景教学法的优势,通过真实多样的情境体验,满足幼儿的活跃好奇心,提高教育质量。
2、高效评估教学效果在评估教学效果时需要注重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相结合。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9篇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小蝌蚪找妈妈9篇小蝌蚪找妈妈 1教材简析: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
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
教材图文结合,适宜儿童阅读。
课文中生字不注音,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学会生字。
学生分析: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生字都有自己的方法,教师应当相信他们的识字能力。
做为农村的孩子,他们对蝌蚪与青蛙都很熟悉,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学本课,以朗读为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能受他们的欢迎。
设计理念: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予以适时的点拨和引导。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的重要手段。
调动学生朗读积极性,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朗读。
教学目标:1、认识“灰、迎”等8个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老师这儿有一条谜语,想猜吗?“河边有个歌唱家,一天到晚呱呱呱。
身上披着绿大衣,伸出舌头把虫抓。
”(青蛙)你知道青蛙的孩子叫什么吗?(蝌蚪)谁见过蝌蚪?愿意给大家讲讲它长得什么样吗?(贴出青蛙与蝌蚪图片,板书课题)[兴趣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最好的老师。
所学知识越贴近学和生活,越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二、自主识字,感知课文。
1、这是一篇不注音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想怎么办?(学生各自交流自己的方法。
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
有的可以猜测读,有的可以问同学、老师,有的可以做记号,等老师读时认真听。
)2、学生试读,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范读。
4、再次读文,自查朗读情况。
5、出示词语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a 你会读哪个词语就大声的读出来。
b 谁愿意当小老师你认识的字词教给同学们?6、识记生字学生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
教师可适时引导用实物或动作来识记。
小班健康小动物找妈妈教案
小班健康小动物找妈妈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几种小动物的外形特征,知道它们各自的妈妈。
2. 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小动物找到了妈妈。
3. 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知道几种小动物的外形特征,知道它们各自的妈妈。
2. 教学难点: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小动物找到了妈妈。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小鸟、小鸭、小鸡、小猪、小狗等动物头饰。
2.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见过这些小动物。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教师出示小动物头饰,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小动物,并引出活动主题。
(二)基本部分:1.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了解故事内容。
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知道小动物要找到各自的妈妈。
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帮助小动物找妈妈。
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小动物头饰。
每组幼儿要互相合作,将相同的小动物头饰送到对应的妈妈身边。
3.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帮助他人的快乐。
教师提问:帮助小动物找到妈妈,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出帮助他人的快乐。
五、作业设计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今天帮助小动物找妈妈的故事,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小动物特征的认知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倾听幼儿在活动中提出的疑问和建议,评价他们的思考和参与度。
3. 收集幼儿在课后作业中的反馈,评价他们的家庭参与和情感体验。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能够安全、愉快地参与活动。
2. 在讲述故事时,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3. 在活动过程中,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共同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和情感体验。
2. 组织类似的帮助他人为主题的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同理心。
3. 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书或观看动画片,进一步扩展幼儿对小动物的认识。
幼儿园小班亲子活动《小鸭找妈妈》教案
幼儿园小班亲子活动《小鸭找妈妈》教案小鸭找妈妈教育作用: 1、培养宝宝听故事的兴趣。
2、培养幼儿学说礼貌用语“谢谢” 材料与场地:背景图和小鸭、鸭妈妈、山羊、小鸡、鸡妈妈头饰。
活动过程:一、问候时光: 1、接待。
a、教师热情的接待每一位宝宝:教师与宝宝及他们的爸爸妈妈交流问候。
b、唱歌曲:《找朋友》,稳定孩子情绪。
爸爸妈妈握着宝宝手跟着音乐节奏学着拍手,跟着教师一起学唱歌曲。
2、点名游戏。
a、教师主动向幼儿介绍自己的姓名,并向他们问好。
b、教师走到被点到名的幼儿面前,用铃鼓轻轻拍一拍宝宝的手并热情的问好。
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回答。
二、运动时光:小动物模仿操1、宝宝欣赏教师做操。
2、宝宝(爸爸妈妈)和教师一起学说操里地儿歌。
三、快乐时光: 1、教师出示图片,吸引宝宝的注意。
2、故事:《小鸭找妈妈》 a、教师讲故事。
b、教师边操作材料边再讲故事。
爸爸妈妈帮助宝宝感受故事的内容,练习故事中人物对话。
c、教师提问帮助宝宝理解故事。
爸爸妈妈协助宝宝回答教师的提问。
“故事里有谁?小鸭向山羊哥哥说了什么?山羊哥哥是怎样说的?爸爸妈妈帮助宝宝戴上头饰与教师一起表演故事。
四、温馨时光:亲子游戏“走圈圈” 1、请妈妈拉着宝宝的手,面向圆圈站好,准备游戏。
2、妈妈跟着教师随着音乐向逆时针的方向走。
3、走圆圈可与走方框相结合。
4、走时可尝试变化其他方法:踮起脚尖走,爬着走。
附:故事小鸭找妈妈小鸡和小鸭在河边玩,但是,小鸭出门时,没有告诉妈妈。
太阳快落山了,鸡妈妈接走了小鸡,小鸭的妈妈没有来接小鸭,小鸭急得哭了起来。
山羊哥哥看见了,说“小鸭你别哭,我帮你找妈妈”。
山羊哥哥把小鸭送回了家,看见鸭妈妈正着急得找小鸭。
小鸭找到了妈妈说“谢谢山羊哥哥”“不用谢!下次你出门去玩,要告诉妈妈一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小动物找妈
妈
活动目标:
1.练习走、爬、钻、等各种动作,并能有所创新。
2.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兴趣和勇敢大胆的精神。
3.愿意和同伴交流协商,提高社交能力。
活动准备:
1.晨间体锻活动中让幼儿自由玩钻圈、平衡木和爬垫。
2.鸡、猫、乌龟头饰各为幼儿人数的三分之一。
3.三位佩带鸡妈妈、猫妈妈、乌龟妈妈头饰的老师站在场地周围。
4.鸡妈妈前设置一个平衡木,猫妈妈前设置一个铁圈,乌龟妈妈前设置爬垫,垫子上用皱纹纸装饰成草地。
5.录音机、磁带。
6.各种糖果若干斤。
过程
一.激发兴趣
1.教师带领小动物们来到场地上,亲切的说:“小动物们,我们要做早操了!”在音乐伴奏下,幼儿做伸臂、弯腰、踢腿的动作走到场地中央。
2.“小动物们,你们的妈妈今天都来和你们做游戏了,谁能不怕困难,钻过圈、走过小桥、爬过垫子,找到妈妈,妈妈就会给你一个最好的礼物,你们愿意吗?”
二.游戏“小动物找妈妈”
1.教师:“小动物们,你们要去找你们的妈妈了,小鸡宝宝找鸡妈妈,但是前面有一座桥。
小猫宝宝找猫妈妈,但是前面有一个山洞。
小乌龟宝宝找乌龟妈妈,但是前面有一大片草地。
小动物们,你们怎么办呢?”(幼儿自由回答)“对了,我们要走过小桥,钻过山洞,爬过草地,不怕困难找到妈妈,妈妈会给你一个最好的礼物,拿到了礼物就回到老师这里,好吗?”
2.第一次游戏。
教师细心观察鼓励幼儿大胆走、爬、钻,游戏结束后请动作多样的幼儿上来个别示范,进行表扬。
教师提出第二次游戏的要求:请小朋友用各种方法走、爬、钻。
3.请幼儿找一个好朋友相互交换头饰进行第二次游戏。
教师观察幼儿是否有新的动作。
即时表扬。
4.教师提出第三次游戏要求:想想看还能怎样走、爬、钻,看谁最动脑筋。
请幼儿想想还有什么宝宝没做过,去和相应的小朋友交换头饰,进行第三次游戏。
三.放松身体,学会分享,增进友谊
1.幼儿听音乐做健康操。
2.请幼儿坐在场地上和同伴一起交换糖果品尝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