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
教师化学研究性学习计划
教师化学研究性学习计划一、引言化学是一门充满奥秘和探索的学科,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我们计划开展一项化学研究性学习活动。
本计划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学习内容与课程安排1. 基础化学知识:涵盖物质结构、化学反应、能量转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 实验技能培训:学习实验操作规程,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如称量、测量、加热、搅拌等。
3. 实验探究活动: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食物中的化学反应、环境保护中的化学问题等。
4. 学习时间安排:课程共16周,前4周学习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后12周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化学基础知识。
2. 实验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3. 课题研究:学生分组进行课题研究,从选题、设计实验方案到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全程自主完成。
4. 交流与分享: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与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教学软件、网络资源等多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五、评价与反馈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实验操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
2. 成果评价:评价学生的课题研究成果,包括实验报告、研究论文等方面。
3. 反馈指导: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价,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谈化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谈化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地进行学习,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搞好基础教育的需要,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是建设现代化国家宏伟基业的需要。
老师必须认真对待,全力以赴,开展好研究性学习工作。
1.研究性学习教学目标1.1 使学生体验化学和探索化学问题,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初步接触科学研究的模式。
1.2 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发现化学问题的能力。
1.3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种化学信息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1.4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会合作与分享。
2.研究性学习教学中应注意2.1 培养主动实验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实验,在实践活动中找到研究问题的乐趣,找到自信,激发学生不断探索,不断提出新问题能力。
如通过学习NO分子对人体的影响,进行NO分子对植物体影响的调查,经过查资料、访问专家学者、实践操作、记录、总结的过程,写出完整的调查报告,使学生具备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2.2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化学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鼓励学生科学实验,得出正确结论。
如硝酸与铜反应只生成NO的最大浓度是多少?怎样才能制出N2O?N2O助燃吗?怎样验证?为什么NANO2会致癌?白磷为什么会有毒?等。
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数不清的问题在激励他们,都需要老师的支持和鼓励,没有任何理由去制止、扼杀、伤害学生的探究积极性!2.3 拓展学习研究空间:为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适当地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为学生提供研究的空间,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尽一切为学生提供研究的便利条件,促使学生们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学习成绩。
2.4 教学注意区别对待: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他们提出的研究性课题也不一样。
老师要一视同仁,要满腔热忱地帮助,不要以学习成绩的好坏为理由剥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权利。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1. 问题导向的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
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化学实验现象,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得出结论。
通过问题导向的学习,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验,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创新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立一些创新性的实验项目或者化学探究课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项目,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方向,进行独立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3. 实践探究的学习活动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科学项目设计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观测、分析、总结,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实验技能,而且可以深入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实践探究的学习活动也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二、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性学习能够深入学生的兴趣点和需求,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和探究项目,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到知识的乐趣和探索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探究的学习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亲自动手进行操作、观察和分析,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研究能力,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提出和实验探究,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2024年化学研究性学习学习心得体会(二篇)
2024年化学研究性学习学习心得体会在当今社会,化学与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新的化学课程以创新的教学目标引领教学活动,以前瞻的教育理念指导每位教育工作者。
教师被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新的教育思想,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实现从单纯传授知识到培养学习能力的教育转型。
在____年____月____日获取新教材后,经过深入比较,得出以下观察结果。
一、新旧教材的差异1. 传统教材:(1)过于强调化学的学术严谨性、系统性和独立性;(2)内容更新滞后,未能及时反映科技的最新进展,与现实生活、社会实践及个体需求存在距离;(3)侧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对交往、合作、主动参与和探究等自主学习方式的培养,导致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不足;(4)实验教学刻板,仅要求记忆固定实验,对实验设计和探索的培养不足;(5)对知识掌握的期望过高,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成长阶段,缺乏逐步深化的学习过程。
2. 新教材:(1)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以适应学生不同的发展路径;(2)精选基础和实用知识,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社会实际和科学前沿,增强化学的吸引力;(3)凸显化学实验核心地位,强调实验对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增加实验设计内容,培养环保意识;(4)重视探究性学习,鼓励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设置大量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讨论,提升探究实践能力,享受化学学习的乐趣;(5)知识深度适中,拓宽知识广度,难点分布更分散,知识点更集中,强调知识学习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从必修到选修,实现从知识积累到深化、从能力培养到生成的转变。
二、新教材对教师教学的期望(1)从以精英为导向的教学转向面向全体学生:传统教材的高难度和深度导致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多数学生过早失去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
新教材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权利,促进全面发展,实现从精英教学向大众教学的转变。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法的研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法的研究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人们对学习方式的不断探索,研究性学习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逐渐受到重视。
研究性学习方法是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着重探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应用研究性学习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研究方向,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在讲解化学实验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提出有关反应机制、实验条件等问题,并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通过自主设计实验的过程,学生能够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精神,同时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原理。
研究性学习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操作是化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可以通过实验室实践、模拟实验和科学调研等形式进行。
教师应当合理安排实验课程,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
在实验中,教师可以设置实验任务,要求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学生可以从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并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研究性学习方法要重视团队合作和交流。
在科学研究中,团队合作和交流是提高研究效果的重要途径,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进行实验、讨论和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互相帮助,分享思路和发现,整合各自的观点和意见,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能力。
教师要合理评价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教师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还要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评价方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通过报告和答辩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实验记录和思维导图的方式。
研究性学习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研究性学习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研究性学习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参与科学实验、设计实践等活动,主动构建知识、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的学习过程。
在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思维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以下是研究性学习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的几个方面。
1. 提供实验课程: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验课程,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和发现。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归纳,从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2. 开展项目研究:化学课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型的项目研究,例如研究某种材料的合成方法、催化剂的活性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课题的实际情况,进行文献检索、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结果分析等工作。
3. 引导科学探究:化学课堂可以通过给出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实验或观察任务,让学生自行思考并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并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从实践中感受化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4. 引入科学研究工具:现代化学科研中有许多科学研究工具可以辅助实验和分析,如光谱仪、色谱柱等。
教师可以在化学课堂上引入一些教学设备和科研工具,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科技的应用。
5. 探索真实问题:化学课堂可以引导学生探索真实的问题或现实中的化学现象。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成分,或者研究环境污染对水质的影响等。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化学知识,还能培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和辅导的作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开展实验、总结和分享研究结果。
同时,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科学伦理意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构建分析
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构建分析一、构建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设计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因此在课程设计中需要注意选择具有一定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主题和问题。
针对九年级化学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选择一些与生活和实际问题相关的化学主题,如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化学能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程设计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学习和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构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模式上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导入、实验探究、案例分析、课外拓展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师还要利用多媒体、实验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教师应以引导和促进为主,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探索和实践。
三、构建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机制研究性学习突破了传统的笔试评价模式,因此在评价机制上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可以利用综合评价、实验报告、课堂讨论、作品展示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尤其是要注重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不仅注重学习成绩,更注重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过程。
在评价过程中,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挖掘和发展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四、构建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平台研究性学习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来支撑和保障。
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可以建立化学实验室、科技创新实验室、研究型学习室等多功能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探究的场所和条件。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共享也是构建实践平台的关键,可以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网络资源、科研资源等多种渠道和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
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近十年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明确提出的教学方针和政策,许多教育工作者也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
本人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做了一些探索。
一、课堂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性学习观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基本观点与传统消极学习观相对立。
研究性过程是积极的有意义学习过程。
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看,学生有探究和创造的潜能,研究性学习本身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和求知欲。
由于研究性学习过程依赖于学生主体的信息加工,因而研究性学习重视用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策略,尊重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
研究性学习是积极主动的知觉过程,因而研究性学习关注知识表征,认知结构的发展及问题解决。
研究性学习不仅在于获得问题解决的结果,更注重学习创造性与主体性人格培养,并以此为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
具体详细的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还可参见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等。
二、课堂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操作1.整合教材等多种学习资料。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向学生提供要学习的领域知识的教学材料通常只有课本,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主的“启发式”,我们很难仅仅通过单一的教材在课堂上实施研究性学习着以全新的教学方式的活动。
为了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启发他们的发散思维,培养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在创设研究性学环境时,从多角度、多渠道来郑和学习材料。
该材料包括教材、实物、增设实验、有关问题的背景知识和模拟微观世界的动画等。
2.创设尽可能真实的问题情境。
学习总是离不开一定的情景,知识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才有意义,只有让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情景中,甚至尽可能在实际任务重获取经验和建构知识,才能使学习者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
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应尽可能与知识被应用的实际情境接近。
我们的做法是:教师尽可能在课堂上展示与现实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究过程,提供问题的原型,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模式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研究性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逐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得到了应用。
研究性学习模式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初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和效果。
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探索和实践促进学生知识建构的学习方式。
与传统的教师讲授和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二、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1. 制定任务与目标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下,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任务与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课题研究。
例如,在学习化学元素周期表时,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探索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规律,并提出相关的研究问题。
2. 提供资源与指导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扮演着导师的角色,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数据分析。
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时,教师可以提供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帮助学生进行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3. 学生合作与交流研究性学习模式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思想碰撞。
学生可以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课题研究,并通过交流讨论,分享彼此的发现和思考。
4. 总结与展示成果研究性学习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成果展示,学生需要通过总结和展示的方式来呈现他们的研究成果。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展示能力,并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效果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性学习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通过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和实践操作,学生更加关注化学的实际应用和实验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研究性学习模式注重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通过实际操作、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
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方法。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摘要:“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学习”而不是“研究”,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所以,“研究性学习”应立足于课堂: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发课堂教学的研究性,使其成为质疑、启思、解惑的殿堂,从而达到培养科学素养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贵在“研究性”,贵在创新。
它是一种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学生可从感兴趣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从而掌握基本的研究学习方法,养成适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的实施应该是一种带有初步科学研究色彩的学习过程,虽然说有时仍是以"传授"为主,但所传授的知识不是“鱼”而是“渔”也就是"传授方法";并且在传授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断体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完全形成了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过程流畅的模式,并且学生也能在教学过程中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泼。
但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互动做一分析,不难看出,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往往是教师用几点已有基础知识遮住,待学生答出一点,拉开一点来进行。
这就象大人与小孩在玩猜谜语的游戏一样,尤其是讲授到一些定量分析时,往往就是出一些练习题,由学生去做,达到使其理解的目的,学生完全依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去学习,分析与归纳,很难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正是为了改革课堂教学中不适应新形势的弊端,让学生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从选择方案和研究过程,开发利用已学知识,探索研究结论,都由学生自主操作,教师虽然也是活动的参与者但更多的是合作者。
研究性学习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化 学 教 师 要 充 分 利 用 化 学 实 验 来 创 体 内微粒 间的作用力越大 , 熔沸 点越高。
设 问题情境 , 要想方设法让全体学生在上 课之初就处于积 极、 活跃 的思维之 中。教
弱。一般来说原子 的半径越小 , 共价键 的
师创设的问题 , 要有一定 的难度 、 度、 梯 趣 键 能越大 , 键长越短 , 越牢固 , 晶体 的熔沸
A . ①②③ B ①③ . ② C . ①③② D . ③②①
( 案 选 C) 答
() 4 金属 晶体 : 一般 来说 , 金属 的目由
电子 越 多 , 径 越 小 , 属键 越 强 , 成 的 半 金 形
例 4 下列有 关 晶体 的说法 中正 确 的是 :
晶体熔沸点越高, 硬度也越大, 反之则低而 小。 同周期从左一右( N、 g A ) 如 a H 、 1 熔沸点 升高 , 硬度增 大 , 同主族金属单质( 如碱金 属) 从上一下 , 熔沸点下降, 硬度渐小。 例 7 :下列关于晶体 的说 法正确 的一
项 是
A晶体 中分 子 间作 用力越大 , . 分子越 B原子 晶体 中共价键越强 , . 熔点越高 。
以上 三个 问题 不仅 紧密结合 生活实 稳 定 。 际, 而且 覆盖的知识面 大 , 涉及本 节的大
部分 内容。这些富有启发性、 诱惑 力的情
境 问题 , 能够使学 生产 生比较 浓厚 的学 习 兴趣 ,能够被 引入 到探 求问题 的情境之 中 , 而进入 了研 究者的 角色 , 从 为学生学 好本节 内容提供 了前提条件 , 也培养 了学
现 问题 、探 究问题并 获得结论 的学 习过
( ) 子 晶体 : 3分 组成 和结构 相似 的物
化学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
化学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1.时代的要求与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主要场所。
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按照自己长期积累形成的教学经验,较多地关注学生对教师自身教法的适应,而很少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去适应学生的学法。
而学生完全依照教师的思路去学习、分析与归纳,难以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是为了改革课堂教学中不适应新形势的弊端,让学生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从选择方案和研究过程、开发利用资源到探索研究结论,都由学生自主操作,教师更多的是活动的共同行动者和合作者。
2.研究性学习促进基础性学习基础性学习以课本为基础,可以把握教学的深广度,构建学生完整而合理的知识体系。
研究性学习则进一步挖掘教育内容的各种教育功能,尝试以社会课题组织教学,关注与人类生存、重视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我们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并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特长,选择了一些适宜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如:2.1调查市场保健钙的种类、价格,分析钙以什么形式易于人体吸收,提出补钙的理想方案。
2.2组织学生到氯碱厂参加调查,了解电解食盐水的原理,并以经济、环保等角度分析氯碱产品的用途。
2.3调查常用电池的种类、性能、价格、使用范围,分析各种电池的利弊,寻找新能源以及回收废电池的意义。
2.4广泛收集有关化肥资料,了解不同化肥的使用范围并设计若干实验来设想人工固态的途径。
2.5剖析化学烟雾的原理,设计减少汽车尾气中废气的各种方案。
2.6通过查找资料,了解饮用水的成分对健康的影响,并以学校饮用水状况为课题,通过采集小样、分析指标、实验对比、判断达标等方法,对学校饮用水状况向校方提出建议。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学会主动探索和获取新知,即提高了实践体验能力和增强了创新意识,又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改变了知识接受、贮存、转换和应用的方式,从而促进基础性学习。
3.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3.1教学策略。
激发,可以以教学目标的方式呈现,也可以设置问题情境或活动情景呈现。
在化学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化学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一、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化学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学科的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科学素养。
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法1.问题引导法:老师提出一个与化学学科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研究和实验来探索问题的答案。
例如,老师可以提出“为什么水在冰冻时会膨胀?”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和研究,探索冰的晶体结构和水的物理性质。
2.项目驱动法:老师通过给学生一个项目任务,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和实践。
例如,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方法或者研究其中一种食品中添加剂的检测方法,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调研来完成项目任务。
3.组织实验:在化学实验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鼓励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数据推断出化学原理。
4.科学论文写作: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撰写科学论文,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阐述能力。
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研究一个化学问题时,撰写一篇科学论文,包括问题阐述、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和结论等。
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1.问题引入:老师在引入新的教学内容时,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和实际问题相关的化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研究设计: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独立设计实验或项目,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假设。
3.实验实施:学生根据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
4.数据分析: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规律和规定,并推断可能的化学原理。
5.实验结果展示:学生通过展示海报、口头报告、科学论文等方式,将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和推理过程进行展示。
6.结果讨论和改进:学生进行结果讨论,自我评价和改进实验设计,进一步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质量。
四、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1.学生自评:学生自己对完成的实验或项目进行评价,包括实验设计的合理性、数据分析的准确性、研究成果的创新性等。
研究性学习初中化学教案
研究性学习初中化学教案主题:化学中的物质与分子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分子组成,能够运用相关概念解释化学现象。
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基本性质,了解分子的概念,学习化学式的表示和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分子的微观结构,掌握化学式的使用。
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实验观察。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物质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物质的思考,了解物质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2. 研究性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常见的物质,进行探究其性质和成分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分享讨论:每组学生向全班介绍他们选择的物质的实验结果,讨论物质的性质和组成。
4. 引导学习:引导学生发现物质是由基本颗粒——分子组成的,并介绍分子的概念和结构。
5. 实验观察:设计实验验证分子的存在,并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6. 拓展应用: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运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化学方程式解释化学现象。
7.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分子结构对化学变化的影响。
8.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研究化学中的物质与分子的相关知识,可进行相关实验或调查。
教学资源:化学实验器材、物质图片或实物、学习资料。
教学反馈: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讨论,了解学生对物质与分子的理解程度,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教学评价:综合考察学生对物质与分子理解的程度,包括实验报告、讨论表现、课堂参与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学延伸: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化学知识,拓展应用化学概念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期望效果: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分子组成,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构建分析
研究性学习(Inquiry-based Learning,IBL)是一种基于问题和探究的学习模式,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并通过合作与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构建和实践研究性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
本文将从研究性学习的原则和构建过程两个方面对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进行分析。
一、研究性学习的原则1.学生主导: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要求学生参与问题选择、假设提出、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2.内容整合:研究性学习将不同知识点和学科领域进行整合,通过真实问题的探究来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3.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实验实践和项目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反思和评价: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者的反思和评价,通过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价等方式,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和进步,促进学习策略的调整和知识的巩固。
二、研究性学习的构建过程1.问题选择:教师可以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和有足够深度的问题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起点,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例如,化学中常见的问题如何洗去植物叶片上的灰尘?如何可以从混合物中分离出纯净的盐?2.实验设计:学生可以通过查找文献、设计实验方案等方式,制定实验目的、步骤和所需材料。
教师可以提供实验前的指导和讨论,帮助学生了解实验的方法和技术,并引导学生制定实验假设和预测结果。
3.实验操作: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安全提示,同时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观察记录,鼓励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并进行及时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4.结果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提出解释和结论,并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不确定性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在此阶段引导学生利用化学原理和理论知识进行解释和推理,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研究背景:
高中化学是学生接触化学知识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的未来学习和
就业都有很大的影响。
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只是简单地讲
解知识点,缺乏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都很低。
为此,研究性学习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注重
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发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
术素质,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路径,促进
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化学知识和理解化学原理,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
综合素质,增强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学生和教师
的调查、教学观察和学生学习成果的考察,分析研究性学习的实际效果。
研究内容:
1.探究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分析其实际效果和影
响因素。
2.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教学在学生能力上的差异。
3.探究高中化学课程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具体实践方式和方法。
预期成果:
通过本研究,可提供一份研究性学习应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借鉴和实践方案,为今后优化化学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提供支持和参考。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随着教育理念的变化,高中化学教育也在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研究性学习逐渐成为化学教学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在实践中形成知识和认知,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在化学课堂中,研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亲身操作,体验化学反应过程,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概念。
例如,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验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使用哪种酸碱指示剂,并观察不同指示剂颜色变化的原理和作用。
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其次,研究性学习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资源和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和综合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
例如,在教授化学反应中的动力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等因素的关系,以及反应速率的表达式等内容。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反应动力学的本质,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也需要充分的交流和合作。
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课题或任务,通过小组合作或把控主持的形式,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发现。
例如,在学习有机化合物时,可以设计一些小组任务,让学生比较不同有机化合物与其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或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和应用价值等,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
最后,教师应该意识到研究性学习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成功地实现,教师也应该为那些在研究性学习中表现欠佳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帮助和支持。
例如,在学生报告发现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发现报告和实验报告,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主导、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发现。
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研究性学习可以通过实验、课题研究、讨论等形式展开。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化学现象,探究化学规律,从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课题研究是一种较为深入的研究性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化学方面的课题进行研究,了解相关知识,开展调查,撰写论文,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激发思维,加深理解。
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性学习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能够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4. 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学生不够主动参与。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可能由于种种原因,缺乏主动性,导致研究性学习效果不佳。
解决对策:教师可以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可以通过设立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讲解、展示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实验技能不足。
由于学生在中学阶段接触实验的机会并不多,可能存在实验技能不足的问题。
解决对策:教师可以通过系统的实验操作指导和实验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水平。
可以加强实验课的练习,增加学生实验操作的机会。
3. 学生理论基础薄弱。
在进行课题研究和讨论时,学生可能由于理论基础薄弱,无法深入探究问题。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高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是学生学习的必修课程之一。
学生通过学习化学知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技能。
而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实验设计在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中,实验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课题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和方法,设计自己的研究方案。
例如,可以设计探究酸碱中和反应速率的实验,通过改变浓度、温度、压力等条件,研究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通过实验设计,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科学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文献调研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学生还可以进行相关文献调研,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
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查阅相关的论文、期刊和专著,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通过文献调研,学生可以了解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方法,开阔自己的学术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三、实验数据处理在完成实验后,学生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和结论。
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和数据处理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图表分析和统计比较,找出规律性和趋势性。
通过实验数据处理,学生可以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科学的分析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四、报告撰写最后,学生需要撰写研究性学习的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报告要求清晰明了,结构合理,数据准确可靠,论据充分有力。
学生可以借鉴学术报告的写作格式和要求,对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进行系统总结和展示,培养站在学术的高度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学习活动,需要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
学生通过实验设计、文献调研、实验数据处理和报告撰写等环节,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化学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已确定为中学生的必修课。
这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台重头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可操作的具体要求。
它的意义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研究问题的习惯与能力;它将改变学生以往对教师教学的一味接受、依赖的习惯,让学生充分思考、参与实践、学会批判、大胆质疑,发表意见,进而有所创造……但我们如若能将研究性学习从课外迁移到课内,让每一位学生每一天都在接受这种教学氛围的熏陶,让“研究”式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基本学习方式,岂不更好! 笔者在这方面作了点初探,赘述几点体会,恳请商榷。
一、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内重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有广泛的参与性,使学生处于主动的一种学习。
因为学生是自己选择的课题,有兴趣、有求知欲,所以都乐于参加。
那么在课内,本节课全班只有一个课题,又怎样才能激发全体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也主动参与?这就要看我们老师是怎样创设教学的“情境”了?
1.创设“热门话题”情境,使提出的问题有较强的趣味性与诱导性。
上一节新课,如何“导入”是至关重要的。
“问题导入法”也是老师们常用的方法。
然而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引入课堂,提出
的问题不但要有思考性、趣味性,要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更重要的应该能引入研究的契机,引入知识的生长点。
例如讲“氯气”这节课时,笔者就先播放、讲述中央电视台新闻记录片一段:xx省制“黑心棉”窝点,用氯气通入水池中来漂白“黑棉絮”,使“黑心棉”更具欺骗性……以此引入课题“氯气”。
因为学生们都想知道氯气为什么具有如此强的漂白性?氯气又是如何制得的?氯气为什么可以装在钢瓶中……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所以都较主动参与本节课的学习活动——阅读、观察实验、讨论,教学效果颇佳。
2、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究实验中奥秘的欲望。
研究化学性质,多数都要通过实验来完成的,但必须避免“验证性”实验,因为那样还是将课本知识、结论强加给学生,而不能通过探究、思考、讨论使学生自己建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例如笔者讲授“钠的化合物”一节时,不是按教材顺序先做过氧化钠的实验,而是先加热学生熟悉的小苏打,并用石灰水检验分解产生的气体co2,然后再将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装有过氧化钠的燃烧管,用火柴余烬检验其尾气。
这样使学生产生了很大的震撼与悬念:小苏打易分解,苏打呢?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过氧化钠为什么能产生o2?……学生产生了一种跃跃欲试的内心驱动力,所以接下来的阅读活动、学生实验、老师演示,他们都非常积极地投入,圆满地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当然,我们还可以应用高科技成就、社会生产与生活等学生关心的问题来导入新课。
实践证明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广泛兴趣与求知欲,他们就会主动参与课堂内的“研究性”学习的。
二、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内旨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调查、查阅资料、实验、表达等,从中获得成功与失败的感受和体验。
那么,在课内如何能达到这种目的?
笔者认为可充分利用教材内的注析、阅读材料以及形象插图,引导学生如何查阅资料、获取信息、演绎推理、作出结论。
可以通过布置课外小制作、小实验作业,来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也可以从改进、优化一些演示实验入手,既提高实验的效果,又能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
如上面讲的“钠的化合物”一节,我们就将“苏打、小苏打同时跟盐酸反应”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操作,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给他们探究的机会。
本节课作“苏打与小苏打的热稳定性比较”的演示实验时,我们进行改进:用了套管装置,让两种盐同时加热。
实验结果使每位学生都坚信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
总之,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克服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主导、为真理代言人,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授课方式,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师生互动、互相作用”共同建构知识。
做到能应用实验的,就让实验告诉学生性质;不能用上的,也应该引导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入手,
步步深入探究,从而获得本节课的结论。
三、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内要选好课型,把握分寸
我们应该认识到搞研究性学习,不是让学生都像科学家和研究者那样去进行未知领域的艰苦探索,而是让学生用自己已学的知识和智慧进行学习,让他们学会学习。
对学生来说,不仅是研究,更是学习。
所以,研究性学习中的“研究”与“学习”应该定位清楚、目标明确。
尤其是在课内,时间有限,内容明确。
如何做到让学生在主动思考探究中学习,既学习知识,又发展了智能?笔者认为如果能改进分组实验内容,会使研究性学习更有发展的空间。
分组实验内容多是重复老师的演示实验,旨在验证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同学之间互助合作精神等。
我们若能改进一些分组实验内容,使其具有探究的内容,效果会更好的。
例如,做高中第一册实验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实验时,按要求是用自制的氧化铜作为氯酸钾分解制备o2的催化剂。
由于本实验内容多,cu(oh)2又难过滤,一节课时间学生难以完成。
我们将实验进行优化:先给cu(oh)2悬浊液加热,使其分解成cuo后再过滤。
实验内容分两节课完成,第一节课只要求制得cuo;第二节才继续作氯酸钾分解制备o2。
当学生做完实验,得出结论:不但mno2可以作为氯酸钾分解制备o2的催化剂,cuo 也可以。
我们就问学生:想不想知道其它金属氧化物是否也可以作为氯酸钾分解制备o2的催化剂?学生“群情激昂”,都想继续做。
于是,接着我们就让学生自己再作两个实验:一个用红砖粉(含
fe2o3)作催化剂,一个用生石灰作催化剂,继续做氯酸钾分解制备o2的实验。
做好实验,他们都很惊讶。
“生石灰不行,红砖粉也可以。
为什么”?我们暂不予回答,告诉他们说:“等到学习第五章元素周期表后,大家自然知道的”。
到了学习第五章时,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已经提前自学了。
这让我们更坚信了“研究性学习”的魅力与意义。
如果教材内容已经具备足够的资源,可以大胆地全面放开,让学生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完成本节课学习内容。
诸如高中第一册第四章第2节卤族元素、第五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第二册第三章第3节盐类的水解等,教材编写得很详细,实验也很容易操作,只要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操作即可。
学生通过阅读、实验、讨论,再加上教师作一定引导,教学目标都能达到,效果也很好。
如果教材内的资源还不足提供“研究”,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或预先让学生自己课前查找资料,或只突破某个重要知识点进行研究。
总之,研究性学习之“研究”是属于创造的前奏,是凸显个性,是强调自我,它的前提就是“思考”。
它应该是没有模板可以复制的,有待于我们不断地去探索。
只要我们本着改变过去的观念,本着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合作,本着不断创新的意识,我们相信: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的改革就一定会越来越
完善,越来越受学生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