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秋天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热门12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热门12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热门12篇)在教学工作中,制定合理的教学工作计划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初一语文《秋天》精品教学设计三篇
初一语文《秋天》精品教学设计三篇秋天,会使人联想到漫山遍野的红叶,想到麦浪滚滚的农田,想到硕果累累的山野,也会让人想到落叶飘落的悲凉,断肠人在天际的惆怅。
不同人眼中的秋天有着不同的意境,今日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来体会秋天中的喜怒哀乐。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初一语文《秋天》精品教学设计三篇,盼望能关心到大家!初一语文《秋天》精品教学设计一一、教学目的:1、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品尝诗意,激发同学喜爱生活、喜爱自然的愿望和热忱。
3、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
二、教学重点:(教学目的1)三、教学难点:(教学目的2)四、教学设想:以多媒体画面切入,充分调动同学的朗读乐观性;充分发挥同学的能动性,激发他们自己感悟诗意。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引秋:导入新课,激发爱好(由秋天的景色或秋天的诗引入)。
(二)诵秋:1、请一个同学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精确;2、生评;3、师读生听(听节奏、听感情)(出示多媒体配乐画面);4、生评,师随机点拨;5、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6、向同桌大声朗读自己喜爱的诗句;7、向全班同学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景的诗文。
(三)品秋:1、以4人为一组,探究全诗。
可以讨论老师揭示的问题,也可互问互答(出示问题);2、汇报探究结果;3、认真倾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由同学朗读);4、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头脑中出现的画面。
(四)写秋:1、请同学们依据自己对秋天的熟悉,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者画一幅画(出示音乐);2、请同学们读出自己的诗或展现自己的画;3、请同学们伴着音乐一起唱歌秋天(出示配乐画面、生齐背诵)。
初一语文《秋天》精品教学设计二一、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目标: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的感情。
②理解、积累“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反复朗读、描绘画面来把握的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
七年级《秋天》教案设计
七年级《秋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分析并欣赏课文中描绘秋天的句子和段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课文朗读和句子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秋天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分析并欣赏课文中描绘秋天的句子和段落。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秋天》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秋天的认识和感受。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小组讨论,共同回答问题。
3. 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记忆。
(2)小组内互相测试,巩固记忆。
4. 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生举例并欣赏课文中描绘秋天的句子和段落。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秋天的短文,表达对秋天的感受和认识。
7. 板书设计:《秋天》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2. 教学重点3. 教学难点4. 教学准备5. 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课堂氛围等。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等,为每个学生给出适当的评价。
七年级《秋天》教学设计13篇
七年级《秋天》教学设计七年级《秋天》教学设计13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秋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秋天》教学设计1教学预设:1、在秋天的回忆中,理解母爱的内涵。
(母之爱)2、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思绪。
(儿之思)3、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自己的思考。
(我之悟)层次目标: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思考。
一、导入同学们,上周六,我到深圳参加一个课改研修班,晚上,到书城闲逛,突然,一本书吸引了我,那是史铁生的《灵魂的事》。
史铁生,是一位苦难的作家,他是北京人,1951年生,今年54岁了。
16岁毕业于清华附中,当他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18岁去延安地区插队;21岁时,当他活到最狂妄的年龄时,却因一场大病,双腿忽然残疾了,一个本是活蹦乱跳的男孩子,突然间不能走路了,只有靠两手摇着轮椅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后来又受到尿毒症、肾衰竭等病症的残酷折磨。
有谁能经受住这种苦难呢?我沿着文学翻动书页,我的泪水也悄悄地涌满了眼睛。
史铁生的母亲也是一位活得最苦的母亲。
每次儿子摇着轮椅动身前,她便无言地帮他上轮椅,看着他摇车拐出小路,每一次她都是伫立在门前默默地看着儿子走远。
后来,她猝然去世了。
她匆匆离开儿子时只有49岁。
请看史铁生在《合欢树》中的一个片断:课件出示:(请轻声读)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的召母亲回去了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
”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你读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史铁生的很多文章都渗透了对母亲的深厚情感,今天,就让我们循着他的笔迹,走进秋天,走进秋天的怀念吧。
打开书第51页,第10课《秋天的怀念》。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拿起笔来,读一读,划一划,也可以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
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秋天》。
(2)理解诗歌《秋天》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阅读兴趣。
(3)培养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秋天》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秋天》的主题和情感的分析。
3.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的解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秋天》的朗读和背诵。
(2)诗歌《秋天》的主题和情感的分析。
(3)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的解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意象的捕捉和描述。
四、教学方法1. 朗读和背诵:通过让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提高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分析解析:通过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向学生介绍诗歌《秋天》的作者和背景。
2. 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朗读诗歌《秋天》,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引导学生背诵诗歌《秋天》,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3. 分析主题和情感:(1)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秋天》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2)引导学生通过诗歌中的关键词和句子进行分析。
4. 解析修辞手法和意象:(1)引导学生识别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让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对诗歌意境的作用。
(3)引导学生捕捉诗歌中的意象,并进行描述。
5.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
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秋天》。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课文解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秋天的感知和欣赏,增强对自然美的感受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秋天》。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
(3)通过课文解析,理解作者对秋天的描绘和表达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和运用。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运用到写作中。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生字词和修辞手法。
2. 互动法:小组讨论,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
3. 实践法:朗读、背诵课文,写作练习。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秋天》文本。
2. 生字词和修辞手法的资料。
3. 写作练习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秋天的印象,如天气、景色、活动等。
(2)提问学生对秋天的感受和喜好。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秋天》。
(2)分小组进行课文背诵比赛。
3. 课文解析:(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示例运用。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描绘和表达的情感。
(2)分享讨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
5. 写作练习:(1)布置写作题目,如以“秋天的景色”为主题写一段话。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6. 总结与作业:(1)总结课文内容和教学重点。
(2)布置作业:复习课文,巩固生字词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初一语文《秋天》教案范文(精选14篇)
初一语文《秋天》教案范文(精选14篇)初一语文《秋天》范文篇1一、导入新课。
1、师:我国女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写道“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在《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在我国文人墨客的眼里,秋天往往是忧伤的,凄婉的,令人惆怅的。
但是在诗人何其芳的眼里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喜悦。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2、板书课题,作者。
3、简介作者。
二、检查字词。
三、朗读诗歌。
整体把握。
1、师:相信大家已经都预习过了,那现在老师给大家范读一下呢?大家认真听听,注意从语气、语速、停顿等方面揣摩。
2谁愿意来给老师点评一下呢?3、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你觉得一共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试试看能不能用比较优美精练的语言把它归纳出来。
明确:1、农家丰收图,2、霜晨归渔图,3、少女思恋图。
4、师:第三幅图画要归纳稍微难了点,老师提醒一下,这一节的主人公是谁呀?生:牧羊女,是秋天牧羊女图。
5、师:预习提示上说这首诗歌写的是“乡村秋景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生:有“镰刀”,“瓜果” ,“稻香”,“渔船”,还有“牧羊女”“牛”“草野”“蟋蟀等。
师:嗯,作者抓住了最能体现乡村秋天景色的事物来刻画秋天,所有这些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生:对秋天的喜爱。
生:赞美秋天。
四、重点研讨。
1、师:看来大家对文章整体的感知和把握都还不错,那么现在我们来讨论解决一下文章中几个重点问题。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只“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似的影子”,到底收起的是青鳊鱼还是乌桕叶?这个问题特别有意思,大家就近讨论一下,究竟捞起来的是什么?先就近讨论一下。
(生讨论)生:我认为收起是乌桕叶,因为前面加了一个“似的”,所以说乌桕叶只是很像青鳊鱼。
师:这里用的是比喻句是吧?生:都收起来了,因为它们十分相象。
你们看注释上说乌桕的叶子形状略呈菱形,还有秋天会变成红色,在水里看应该很像鱼。
师:有道理。
生:我认为渔夫什么都没有打起来,但是却被秋天那种淘气喜悦的心情所感染。
初一语文《秋天》教案
初一语文《秋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秋天的特点和景象,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性。
2.借助课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
3.开展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秋天的天气、景象等特点,感受詩歌的韻律与美。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语和表达能力,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秋天的景象。
三、教学内容1.课文朗读:《秋天》2.课文学习1.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秋天的句子。
2.理解课文,理解秋天的特点和景象。
3.分享各自的理解,分享彼此的看法和感受。
3.教学活动1.学生分组,自行设计海报、手抄报或者宣传广告,展示和描述秋天的特点和景象。
2.模拟课堂讨论,讨论秋天对生活的影响。
让学生发言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3.学生分组进行秋天的口述表达,组员之间互相聆听,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和评价。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是否积极主动,积极发言。
2.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活动成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之间分享和评价,共同学习和进步。
五、教学案例示例一:秋天的口述表达学生在组内进行了秋天的口述表达,互相评价和交流,以下为赵同学的口述表达:大课间,我们在操场上玩耍,我看见了满地的枯叶,那是棕色的,很有特点。
天气很凉爽,我看见了秋千上的面容,脸上的红晕感觉特别可爱。
假期我们更是玩得不亦乐乎,和家人走在街道上可以看见很多卖糖葫芦和爆米花的小贩,糖果、零食、餐具,更是应有尽有,给人一种很欢快的感觉。
示例二:海报设计学生小李设计了一张海报,以下为海报的文字内容:秋天是一季风景优美的季节,天气凉爽,到处充满着布满金色的落叶。
走在路上,能清晰的看到一片片棕黄色的落叶随风飘荡,枫叶有如火焰般燃起,红色的芥菜花给人以春天的感觉。
秋天,天空的颜色变得特别蓝,阳光也变得晶莹剔透,微风拂过面庞,感觉十分舒适,让人心旷神怡,不禁深呼吸一口清爽的空气。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秋天.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秋天.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秋天.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秋天》学案(20)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强化训练一、基础知识考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肥硕( ) 栖息( ) 归泊( ) 清冽( )寥廓( ) 枯涸( ) 梦寐( ) 船桨( )2.《秋天》作者,是现代,家;著有诗集和,散文集。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停留、休息)B、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廓了。
(高远空旷)C、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清凉,寒冷)D、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睡梦)二、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 )也佩戴一枚胸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秋颂英国济慈雾气洋溢、果实圆熟的秋,你和成熟的太阳成为友伴; 你们密谋用累累的珠球,缀满茅屋檐下的葡萄藤蔓; 使屋前的老树背负着苹果,让熟味透进果实的心中,使葫芦胀大,鼓起了榛子壳,好塞进甜核;又为了蜜蜂一次一次开放过迟的花朵,使它们以为日子将永远暖和,因为夏季早填满它们的粘巢。
谁不经常看见你伴着谷仓? 在田野里也可以把你找到,弥有时随意坐在打麦场上,让发丝随着簸谷的风轻飘; 有时候,为罂粟花香所沉迷,你倒卧在收割一半的田垄,让镰刀歇在下一畦的花旁;或者像拾穗人越过小溪,你昂首背着谷袋,投下倒影,或者就在榨果架下坐几点钟,你耐心地瞧着徐徐滴下的酒浆。
啊!春日的歌哪里去了?但不要想这些吧,你也有你的音乐——当波状的云把将逝的一天映照,以胭红抹上残梗散碎的田野,这时啊,河柳下的一群小飞虫就同奏哀音,它们忽而飞高忽而下落,随着微风的起灭;篱下的蟋蟀在歌唱,在园中红胸的知更鸟就群起呼哨;而群羊在山圈里高声默默咩叫;丛飞的燕子在天空呢喃不歇。
读后分析本诗与课文在意象选择及主旨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读了几首写秋的诗歌,你是不是也有创造的冲动,写写你眼里心中的秋天:《秋天》答案一、3、C 二、1、拟人 2、拟人 3、比喻三、1、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了农家特色;有秋树低鸣,蟋蟀声是更寥阔;溪水枯涸、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秋天》教案15篇
《秋天》教案《秋天》教案15篇《秋天》教案1【教材分析】《秋天》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是何其芳的一首明朗纯净的诗篇。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
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
画面清静,悠远,朦胧。
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来诵读诗歌,体会作者的审美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神游优美淡远的诗化意境,培养审美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比较、鉴赏、评价诗歌。
【指导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素质”,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首先从感知诗歌美的情感入手,进而引导学生欣赏美的语言,想象美的图景,体验美的意境,表达美的感受,最终达到培养美的情趣的目的。
【设计思路】一、诗情导入秋天,是一个富于诗意的季节。
多少诗人因秋的到来而获得了灵感。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是豪迈的秋;“秋风秋雨愁煞人”是忧伤的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是寂廖的秋。
秋天还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有清淡的神韵,深情的怀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何其芳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
(板书课题)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验美的情感1、学生试读,体验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3、学生在小组内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并谈谈自己读的方式。
4、诗中描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漂亮的名字。
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学生命名只要符合大致意思即可。
5、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总结:伐木丁丁,稻谷流香,瓜果肥硕,雾冷、露清、霜白,有秋虫低鸣,有蟋蟀弹琴,有溪水清冽,这样的秋天谁人不爱,这样的秋天谁不赞美。
《秋天》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秋天》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4.《秋天》学案 (第一课时)班级:主备教师:秦金平备课组长:刘亚荣领导批阅:上课时间:2013年月日教师寄语: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
学习目标:1.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重(难)点预见: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学习流程:一、情境导入二、目标展示三、自学检测1.给加点字注章:丁丁()肥硕()栖息()乌桕()青鳊鱼()寥阔()枯涸()清洌()梦寐()满载()背篓()()2.解释下列词语:肥硕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四、自学指导1.听课文录音,注意体会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和朗读时的感情。
整体感知:①诗人选取了哪些景物来描写秋天?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景物?②诗歌被分为了三节,这三节分别写了哪里的场景?2.研读第一节诗,思考:①划出第一节诗的节奏、重音,诵读并点评。
②出示改动后的诗句:震落了()露珠,伐木声()飘出幽谷。
放下()镰刀,用背篓来装()瓜果。
秋天()在农家里。
比较:这些词语能不能删去?③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品味第一节诗。
3.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节和第三节诗。
五、合作释疑1.诗中刻画了三幅生动鲜明的秋景图,试为它们各拟一个小标题。
① ② ③2.学习这首诗歌,对你以后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和收获?3.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六、拓展延伸搜寻你记忆中的秋天的印象,展开想像,用一两句诗句或一首诗来赞美秋天。
七、当堂训练1.《秋天》选自《》,作者,现代、。
2.第一节在描述农家的秋天时,诗人为我们展示了、、三个场景。
八、背诵诗歌。
教学反思:二次备课秦金平。
初中语文《秋天》教案
初中语文《秋天》教案初中语文《秋天》教案(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秋天》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秋天》教案1一、说教材从内容来看,《秋天来了》是一首现代诗,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把秋天满怀希望、满载收获的“形象”充分表现出来;从课文所处位置来看,本篇课文是三年级(上)的领篇课文,课文的教法与学法,对于学生第二学段的学习应该具有引领性作用。
这首诗歌写得富有童趣,语言活泼、生动,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二、说教学目标结合学生逐步由以识字为主到阅读中解词析句过渡的实际情况,因此把目标确定为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正确认读“凉爽、洁白、神奇”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阅读,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秋天的情感体验。
感受秋天给人们带来的欢乐,体会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4、初步学习一边读一边想象的阅读方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秋天。
三、说教学重点进入第二学段,阅读教学要求在感受语言优美的同时,使学生乐于交流阅读感受,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积累语言材料。
结合这一理念,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感受到诗歌语言的韵律美,还要让学生结合课内外,积累关于秋天的语言材料。
因此把引导读懂课文,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作为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四、说教学难点新课程理念还强调,诗歌的教学更提倡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感受美好的情趣,使其对秋天的感悟更加的深刻全面。
所以我把初步学习一边读一边想象的阅读方法。
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内容并不难理解。
但由于诗歌体裁和课文所处的重要位置决定,教学在学生读文品析的同时,还要注重低中过度阶段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及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这一理念把教学方法确定为,“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积累”。
六、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出示一系列词语,问学生:你想到了什么?(一丛金黄、一丛火红、秋意深浓、秋兰飘香、秋雨绵绵、春花秋月、丹枫迎秋、枫林如火、金风送爽、秋色宜人、天朗气清、落叶纷飞、秋高气爽、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月春花)2、炎热的夏天过去了,凉爽的秋天来了,随即板书。
初一上册语文《秋天》教学设计(通用4篇)
初一上册语文《秋天》教学设计(通用4篇)初一上册语文《秋天》教学设计(通用4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上册语文《秋天》教学设计(通用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秋天》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3、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
【教学重点】教学目的1。
【教学难点】教学目的2。
【教学设想】以多媒体画面切入,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他们自己感悟诗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秋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由秋天的景色或秋天的诗引入)。
二、诵秋1、请一个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
2、生评。
3、师读生听(听节奏、听感情)。
(出示多媒体配乐画面。
)4、生评,师随机点拨。
5、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
6、向同桌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7、向全班同学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景的诗文。
三、品秋1、以4人为一组,探究全诗。
可以研究老师揭示的问题,也可互问互答(出示问题)。
2、汇报探究结果。
3、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由学生朗读)。
4、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
四、写秋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者画一幅画(出示音乐)。
2、请同学们读出自己的诗或展示自己的画。
3、请同学们伴着音乐一起歌唱秋天(出示配乐画面、生齐背诵)。
【点评】这篇教案经过执教者的实践,在全区召开的七年级语文课改培训会上面对二百多位初中语文教师上了一堂成功的观摩课,获得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它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1、诗歌教学突出了有感情地反复朗读直至背诵的特色,让学生初步完成了对诗歌美的欣赏。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学案内容预览:14.《秋天》学案教师寄语:语文学习需要联想和想象,就象飞鸟需要翅膀。
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3、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或一段优美的文字。
学习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学习难点: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1、肥硕()2、栖息()3、寥阔()4、枯涸()5、清洌()6、梦寐()(二)填空、简答。
1、本诗作者,四川万县人。
现代、,代表诗集等。
2、为什么说诗歌所描绘的是一幅乡村秋景图?答:3、诗中刻画了哪几幅生动鲜明的画面?试为它们各拟一个小标题。
答:⑴⑵⑶4、诗歌写出了秋天什么样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二、自主探究1、找出你喜欢的诗句或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写出你的理解和大家分享。
2、“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提出你的疑惑,有疑问大家帮。
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有价值。
(1)、(2)、(3)、3、帮老师解疑惑⑴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⑵诗中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诗中描绘了几幅画面?发挥想象,给你最喜爱一幅画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说明这样命名的理由。
每幅画至少拟三个名字。
⑶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4、朗读,加深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并展开想象,在脑中描绘出那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让自己置身于其中。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1、第一个环节。
选取三幅图景中你最喜欢的画面,结合自己的感受,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2、第二个环节。
请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优美的文字:四、拓展延伸(走进来,一起收获成功的喜悦!)1、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
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秋天》。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秋天的美,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秋天》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和运用。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秋天》的朗读和背诵。
(2)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和运用。
(3)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2)学生对秋天的美的感受和表达。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
2.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3. 写作指导法: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1)播放秋天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
(2)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秋天的特点。
2. 朗读和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秋天》。
(2)分段落进行背诵练习,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课文内容。
3. 生词和短语学习:(1)列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
(2)通过例句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和运用能力。
4.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讨论课文中的表达技巧,如描写、抒情等。
5. 写作练习:(1)给出一个与秋天相关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提供写作指导,帮助学生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想象。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小组活动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初一语文《秋天》学案
初一语文《秋天》学案【目标定向】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3、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背诵全诗。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
热爱生活的感情。
【限时预习】1、走进作者,了解作品,整理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标记生字,整理字词。
3、朗读诗歌,仔细体会。
朗读指导:《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氛围和神韵,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在诵读中把握、表现诗歌的这种情感,诗歌的朗读节奏有两种划分标准:按节拍划分和按意义划分。
《秋天》可按意义标准划分朗读节奏。
如: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4、秋天这首诗虽然不长,仅三节,但是很精粹,容量大,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第一幅图,创造了一种清静、清远的氛围;第二幅图,蕴涵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第三幅,写出了牧羊女似恋非恋的特殊眼神和微妙心理,表达出一种清甜的氛围。
5、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找出相关词句。
6、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7、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好在哪儿?8、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小组展示】1、分配小组展示任务,组长组织检查讨论。
2、小组展示,教师点拨讲解3、组长检查组员掌握情况【当堂检测】一、基础知识1.本文作者,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现代诗人、评论家、散文家,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
主要作品:散文集《》,诗集《》,文艺论文集《关于现实主义》,小说戏剧集《刻意集》,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
著名诗作有《生活是多么广阔》、《》等。
2、字音字形背篓()鳊鱼()芦蓬()乌桕()肥shuo()清lie()枯he()归bo()3、选出下列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秋天栖息(停留,休息)在农家里。
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
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储备点: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尝本文美丽的语言,体会诗歌美丽的意境。
实力培育点:赏析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学习描绘秋天的手法,背诵咏秋的名句。
情感体验点:培育学生酷爱大自然、酷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美丽的意境。
2.揣摩、品尝本文美丽的语言。
课前打算: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诞生字并正确注音。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人新课闻名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悲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气节)。
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调、丰收的喜悦的。
今日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板书课题)二、生自由朗读课文。
出示问题组: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美丽的名字)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爱这首诗吗?为什么?朗读之后,学生分组探讨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宽阔;溪水干枯、更清冽,示意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天的宠爱、赞美的感情。
三、研读赏析: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美丽的语言描绘你喜爱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爱这幅图。
农家丰收图:早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共享……霜晨归渔图:早晨的江面还充满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秋天【目标导航】学习目标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难点:①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②.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点石成金】1. 作者介绍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
幼年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读了大量新诗。
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
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
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大学毕业后,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任教。
2. 主题《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
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
它写的是繁忙夏天之后的农闲景象,所以具有清静的氛围;它写的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见农家些许的艰难苦恨,所以具有清远的氛围;它写的是少男少女朦胧而纯真的爱情,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围;它像何其芳其他诗作一样专用轻柔之词写清丽意象,避开喧嚣的景境,避开拙重之词,所以具有清柔的氛围。
诗中各幅画面,以及画面里的各个意象,无不和谐统一;因而这种氛围所赖以形成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等多方面特点也无一不达于极致。
3、文脉课文中刻画了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
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
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
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
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
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语文常识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韵律。
现代诗的发现可以追源到清末,当时,一些从西方引进的诗作已开始用白话进行翻译,但是这些作品量不是很大,所以鲜为人知。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
现代诗主要流派为新月派、九叶派、朦胧派。
特点: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
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小试身手】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1)丁丁()(2)肥硕()(3)鳊鱼()(4)乌桕()(5)栖息()(6)寥阔()(7)枯涸()(8)清洌()(9)芦篷()(10)梦寐()2.解释加粗的字(1)栖息()(2)肥硕()(3)枯涸()(4)寥阔()3.填空(1)本诗作者________,四川万县人。
现代________、________,代表诗集________等。
(2)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秋天的________的感情。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一句含有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青鳊鱼”。
()②“秋天游戏在渔船上”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③《秋天》一诗在体裁上属于近体诗。
()④诗歌通过三幅画面营造了一种清丽、柔和而又略带忧郁、哀婉的氛围。
()5.诗歌总体的写景顺序是由________及________。
【实战演练】阅读语段,回答问题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1.这节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描写秋景。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一句是从________角度,写出了幽谷________的特点。
“稻香”从________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2.“秋天栖息在农家里”一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如果把“栖息”字换成“停留”或其他的动词,好不好?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节诗歌所描写的画面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它由哪两个场景组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迁移】秋天戴望舒再过几日秋天是要来了,默坐着,抽着陶制的烟斗,我已隐隐听见它的歌吹从江水的船帆上。
它是在奏着管弦乐;这个使我想起做过的好梦;我从前认它为好友是错了,因为它带了烦忧来给我。
林间的猎角声是好听的,在死叶上的漫步也是乐事,但是,独身汉的心地我是很清楚的,今天,我没有这闲雅的兴致。
我对它没有爱也没有恐惧,你知道它所带来的东西的重量,我是微笑着,安坐在我的窗前,当飘风带点恐吓的口气来说:秋天来了,望舒先生!1.为下列加粗字注音。
管弦________ 闲雅________ 恐吓________2.全诗使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
3.本诗所营造的氛围和何其芳的《秋天》有何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链接】描写秋天的成语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一叶知秋、一丛金黄、一丛火红、秋意深浓、秋兰飘香、秋雨绵绵、春花秋月、秋风过耳、《秋天》仿写盼望着,盼望着,秋风来了,秋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要入睡的样子,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山开始光秃了,水退下去了,太阳也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小草渐渐的枯萎了,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金黄的.树儿也开始脱下已穿旧了的衣服,一片片金黄的叶子随风像蝴蝶般的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往下飘落,一会儿,大地就铺上了一条金地毯.人走在上面”咔嚓”直响,又清脆又悦耳.原来争相开放的花儿此时也慵懒下来,一个个无精打采的垂着头,微微闭上了眼睛.还有些脆弱的花儿经过一个春夏的劳累后,此时已投入了大地的怀抱,将柔弱的躯体藏入了你如中,带着微笑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这时,只有那些不畏风寒的花儿还在竞相开放,在秋风中传播着淡淡的清香.“秋风送爽”,不错的,经秋风一吹,天气就开始凉爽起来,一阵阵沁人肺腑的秋风吹过你的脸,像母亲的手轻轻地拂过.秋风中还夹着一些清香,有些鸟儿已展开翅膀匆匆地飞向南方过冬去了,青蛙\蛇此时也忙着挖洞,准备冬天一到,就钻进去舒服地睡一个长觉,等待明年春天的到来.而松鼠们则像人一样,忙着采集过冬用的食物,贮藏在洞中.雨也常常淅淅沥沥的下着.可别恼.瞧,像珍珠,像断线,如蜘蛛网般斜织着,打在身上凉丝丝的.枯黄的小草野花被打得折了腰,路上,车辆行人匆匆忙忙地赶路,一个个心急如焚.偶尔也有没带雨具的”倒霉鬼”在雨帘中飞快地奔跑,往往一闪而过,留下的只是他那匆忙的身影.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果子和水稻都已成熟了,一个个摇摆着枝头,仿佛在提醒农民赶快收割.于是,农民开始忙碌起来了,田野里,果园里,山上,到处都出现了他们忙碌的身影.只要看看他们脸上满意\\愉悦的笑容,就明白今年又有一个好收成.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同学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并定下了更高的学习目标,为了自己美好的未来努力着.秋天像魔术师,把大地变成一片金色.秋天像大舞台,上演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秋天像一首欢乐颂,演奏着一曲曲喜庆的乐章.【参考答案】小试身手1.(1)zhēng zhēng(2)shuò(3)biān(4)jiǜ(5)qī(6)liáo(7)hé(8)liè(9)péng(10)mèi2.(1)休息(2)大(3)水干(4)高远3.(1)何其芳诗人,评论家《预言》(2)热爱与赞美4.①×②√③×④×5.远近实战演练:(一)1.听觉幽深、宁静嗅觉 2.拟人 3.不好。
“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在诗歌中概括农家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形象化、具体化,创造出闲静的氛围 4.农家丰收图包含“山谷伐木”和“篱间背瓜果”两个场景拓展迁移:(二)1.Xián yǎ hè 2.拟人 3.何其芳《秋天》的氛围松弛、悠闲、宁静;本诗则略显抑郁、萧条【提示】“基础训练”第3题:③近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的概念,都属于古诗的范畴。
④诗歌的氛围是乐观、闲静的,因而“忧郁、哀婉”的说法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