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训练卷中国古代史专题3《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附解析
2020高考历史二轮对对练:专题三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及科技文艺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三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及科技文艺高考命题规律本部分内容在中国科技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课标高考命题中也多有涉及。
从历年来看,选择题大多集中在“先秦诸子百家思想”“汉代儒学”和“古代中国科技文艺”方面。
本部分选择题的难度较大,试题的选拔性功能较强。
综合性非选择题出现的几率较高,大多是从纵向与横向两个视角考查儒学本身的发展以及儒学与西方人文精神的异同。
从命题特色和立意上来看,选择题题干提供的大多是关于古代主流思想的历史观点或历史结论,2020年高考必备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Ⅰ卷Ⅱ卷Ⅰ卷Ⅱ卷Ⅲ卷Ⅰ卷Ⅱ卷Ⅲ卷Ⅰ卷Ⅱ卷Ⅲ卷Ⅰ卷Ⅱ卷Ⅲ卷命题角度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42424命题角度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242525命题角度3宋明理学26命题角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命题角度5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2426242726、27命题角度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1.(2018全国Ⅰ·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墨子》中的古代科技成就。
材料强调了《墨子》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其共同特点是均与日常生活劳作有密切关系,联系墨子所代表的是平民阶层,可知C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科技成果,未涉及思想内容,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科技重视实践经验的总结,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
2.(2018全国Ⅱ·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此情景体现了商汤对生命的关爱,这是仁爱思想的体现,故A项说法体现了题干情景的主旨;夏商时期的主要经济活动是原始农业,并非捕猎,故B项说法错误;从题干情景来看,突出了商汤的行为在争取人心方面的作用,故C项说法与题意不符;夏商更替的主要原因在于夏桀的残暴统治,并非是资源争夺,故D项错误。
2020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辅导与测试押题:板块1专题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含解析)
►板块一中国古代史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河北唐山二模)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人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
其全盛时期容纳了当时几乎各个学派贤士近千人,如孟子、申不害、淳于髡、荀子等。
稷下学宫()A.为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平台B.繁荣了春秋时期的文化教育C.成为当时战乱动荡的一个缩影D.成为荀子法家思想的发源地解析:选A根据材料“其全盛时期容纳了当时几乎各个学派贤士近千人,如孟子、申不害、淳于髡、荀子等”可知稷下学宫为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平台,故选A项;稷下学宫繁荣了战国时期的文化教育,排除B项;根据材料“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人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可知其成为当时文化繁荣的一个缩影,是百家争鸣的平台,排除C、D两项。
2.(2019·河南郑州二模)《韩非子》一方面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另一方面又主张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
这反映出,《韩非子》()A.深受荀子人性论的影响B.主张统治阶级实施“仁政”C.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意在加强和维护君主权力解析:选D据材料“以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可知韩非子主张恩威并施以加强对民众的统治,故选D项;材料“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并不等同于荀子的“人之性恶”,排除A项;材料主张“以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而非“仁政”,排除B项;材料“以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是加强统治之术,与小农经济发展无关,另外据材料“主张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可知,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但不能得出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
3.(2019·四川双流中学月考)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对此恰当的评价是二者都是进步思想。
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历史评价都是主观评说B.二者思想主张作用相同C.二者都是地主阶级士人D.评价置于具体历史时期解析:选D历史评价是建立在史实基础上的,并不全是主观评说,故A 项错误;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是为了建立新的社会统治,维护中央统治,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是封建社会后期社会发展的产物,因此作用并不相同,故B 项错误;不能因为二人的阶级属性相同而说明其思想都是进步的,故C项错误;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适应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顺应了明清时期封建统治日益衰落的趋势,因此应该将其放在具体的历史时期内进行评价,故D项正确。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3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习题名师课件
9.中国先哲们对天文学的要求只是“观乎天文,以 察时变”和“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至于宇宙的性 质怎样,日月星辰为何东升西落,则以“天道渊微,非人 力所能窥测,故但言其所然,而不复求其所以然”。由此 可知,古代中国的天文学( )
A.进行了理性的深入思考 B.缺乏长期系统的天象观测 C.有着较明显的功利色彩 D.整合算学为统一研究领域
答案 (1)程朱理学日益僵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和欲 望;市民工商业者力量崛起,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君主 专制加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清政 府统治日益腐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西方民主思 想和维新思想的传播;借用王阳明思想批判封建传统思 想。
(2)相同之处:批判权威;树立独立意识,主张平等; 强调人心中有信仰;解放人们思想。(任答两点)
8.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 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 《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这种变化反映出( )
A.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B.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 C.儒家思想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 D.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
解析 宋代儒学家以《大学》《中庸》《孟子》《周 易》注释《论语》,结束了魏晋学者以《老子》《庄子》 诠释《论语》的学术风尚,从而回归到先秦儒学体系,故 选D项。材料不能得出A、B、C三项结论。
解析 据题干材料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 完备”可以看出唐代“尚法”的审美追求,从“‘狂草’ 纵放恣肆、奇宕瑰玮”可以看出唐代“尚情”的审美追 求,故选C项。根据唐代楷书、草书共存的局面可以排除A 项;B项表述过于绝对,可以排除;三教合一与楷书、草 书共存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
6.下面是宋代绘画作品的有关记述。据此可认定的 历史事实是( )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必考专题03:中国古代传统文化_主流思想及演变(精讲)
专题三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与主流思想的演变精讲【考纲解读】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本专题主要讲述了儒家思想的形成、地位确立、成熟以及明清时期的批判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的形成时期,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是考查的重点;汉代儒学确立了正统地位;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思辨化、理论化阶段,标志着儒学的成熟;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儒学在批判中继承发展。
学习时,一是要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基本线索。
二是注意把古代思想家的主张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分析评价。
三是注意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观点来指导复习在高考命题中,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与主流思想演变仍是命题的重点,而且需要注意和政治制度、经济体制联合命题,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尤其关注新情境、新材料,非选择题多集中在古代思想演变方面【吃透教材】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关键词:仁仁政无为而治法治兼爱尚贤1.儒家(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克己复礼”。
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3)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认为“人之性恶”。
2.道家(1)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主张“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状态。
(2)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3.法家:韩非子: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主张以法治国,实行君主专制,倡导及时变法革新。
4.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关键词: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三纲五常1.形成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并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2.内容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宣扬“君权神授”;一些主张就是后来的“三纲五常”。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上篇板块一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学案人民版
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一、百家争鸣
1.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1)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
(2)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提出了“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还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
(3)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特别是发挥了孔子的“礼”的思想,强调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3.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
(1)“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
(2)在“百家争鸣”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汉代儒学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
①社会原因:汉武帝时代,“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②个人原因:董仲舒改造的儒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2)新儒学体系。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1中国古代史专题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练习
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河北唐山二模)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人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
其全盛时期容纳了当时几乎各个学派贤士近千人,如孟子、申不害、淳于髡、荀子等。
稷下学宫( )A.为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平台B.繁荣了春秋时期的文化教育C.成为当时战乱动荡的一个缩影D.成为荀子法家思想的发源地解析:选A 根据材料“其全盛时期容纳了当时几乎各个学派贤士近千人,如孟子、申不害、淳于髡、荀子等”可知稷下学宫为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平台,故选A项;稷下学宫繁荣了战国时期的文化教育,排除B项;根据材料“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人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可知其成为当时文化繁荣的一个缩影,是百家争鸣的平台,排除C、D两项。
2.(2019·河南郑州二模)《韩非子》一方面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另一方面又主张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
这反映出,《韩非子》( )A.深受荀子人性论的影响B.主张统治阶级实施“仁政”C.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意在加强和维护君主权力解析:选D 据材料“以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可知韩非子主张恩威并施以加强对民众的统治,故选D项;材料“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并不等同于荀子的“人之性恶”,排除A项;材料主张“以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而非“仁政”,排除B项;材料“以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是加强统治之术,与小农经济发展无关,另外据材料“主张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可知,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但不能得出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
3.(2019·四川双流中学月考)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对此恰当的评价是二者都是进步思想。
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历史评价都是主观评说B.二者思想主张作用相同C.二者都是地主阶级士人D.评价置于具体历史时期解析:选D 历史评价是建立在史实基础上的,并不全是主观评说,故A项错误;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是为了建立新的社会统治,维护中央统治,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是封建社会后期社会发展的产物,因此作用并不相同,故B项错误;不能因为二人的阶级属性相同而说明其思想都是进步的,故C项错误;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适应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顺应了明清时期封建统治日益衰落的趋势,因此应该将其放在具体的历史时期内进行评价,故D项正确。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后期,自由讲学蓬勃兴起。
在齐国,国君还筑有宏大的稷下学宫,容纳数千人,专供各派学者到此“不治而议论”。
当时的自由讲学( )A.均主张社会转型B.得到了各诸侯国的支持C.否定了传统观念D.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2、儒家在哲学的深度上不及道家,在法理的明确上不如法家,在人类平等相爱的理想上不如墨家,但它却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文化的主流。
这主要是因为儒家( )A.以“仁”与“礼”为核心推动了国家的统一B.以私人讲学的方式培养了众多信徒C.主张以德治国始终受到统治者重视D.不断发展完善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材料中“改造了儒家思想”主要指汉代学者( )A.宣扬“君权神授”,否定王位世袭B.融合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C.神化君权并约束君主作为D.从根本上否定了仁政思想4、“这一派别对宇宙论、认识论或者个人伦理道德不感兴趣,这些谋略家只专注于对无序的状态提出政治解决的办法,推荐积累权力的技巧。
”以下观点中与该派别的思想主张一致的是( )A.仁者爱人尊君爱民B.崇尚贤能厉行节俭C.奖励耕战与民休息D.厉行赏罚崇尚法治5、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
’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
”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 )A.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图式B.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C.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6、在汉代儒者看来,春秋战国以来的社会政治变迁严重破坏了三代以来延续已久的“天命有德”的政权合法性理论,汉武帝继承了儒家“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理念,确立了基本的礼制。
这种“礼制”( )A.突出天命的神圣性和绝对性B.以道德教化来稳定统治秩序C.为专制集权提供了理论依据D.儒家天命思想学说开始确立7、唐朝前期,担任国子祭酒(中央官学最高长官)一职的官员总共有48人,基本上都是大儒。
2020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文档:专题3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传统文化(规范练) Word版含解析
测能·提速·规范练(三)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传统文化(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7·嘉兴测试)下图反映了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
有学生从图中孔子使用“纸张”“线装书”等细节,对该图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学生的下列推论中,合理的是()《圣迹图·孔子退修诗书》A.该图绘制于西汉时期B.该图为后人伪造,没有史料价值C.该图的真伪须有考古学支持才能判断D.绘画者以其生活经验附会了孔子时代的生活解析: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造纸术产生于西汉,但不能推断出该图绘制于西汉时期,故A项错误;该图有不符合史实的部分,但不能说完全没有史料价值,故B项错误;该图的真伪依据现有史实结论即可判断,故C项错误;该图主要是为了歌颂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故D项正确。
答案:D2.春秋时期,有人强调“日困而还,月盈而匡”。
这一说法体现了()A.人定胜天的唯物思想B.阴阳消长的辩证思想C.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D.天人感应的儒家思想解析:“日困而还,月盈而匡”的意思是太阳落了又升,月亮圆了又缺。
不能体现人定胜天的唯物思想,故A项错误;太阳落了又升,月亮圆了又缺,体现出辩证的思想,故B 项正确;无为而治要求顺其自然,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天和人之间有所感应,故D项错误。
答案:B3.(2017·郴州二模)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又认为“是故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治薄,则国家之治寡。
故大人之务,将在众贤而已。
”该思想属于()A.墨家B.儒家C.法家D.道家解析:材料中学派观点出自于墨子,体现强调身体力行与尚贤观,属于墨家观点,故A 项正确。
答案:A4.孟子认为“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而这一权利属于天,否定了由天子个人的意志决定帝位传承方式的观点。
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限时集训: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专题限时集训(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对应学生用书第153页)(时间:40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7·苏锡常镇四市二模)荀子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起他的政治思想,他认为只有通过改造人性,才可使人人皆为尧舜,而人性的改造则在于强化礼法。
这说明()A.荀子在儒家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儒家学派吸收了其他学派的主张C.统治者已施行儒法并用的治国思想D.儒家与法家事实上已经融为一体B[荀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不是法家学派的开创者,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而人性的改造则在于强化礼法”说明儒家学派吸收了其他学派的思想,故B项正确;当时儒家思想并未受到重视,儒法并用是汉代形成的,故C项错误;荀子的思想仍是以儒家为主,二者并未融合为一体,故D项错误。
]2.《礼记》中写道: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先秦思想家中最符合这一思想的是()【导学号:40034018】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B[材料中“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最能反映战国墨家“兼爱”的思想,故B项符合题意;儒家主张仁爱(爱有等差),强调等级差别,故A 项错误;道家主张顺应自然、知足寡欲、无为而治,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法家主张依法治国、加强君主专制,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 3.(2017·无锡一模)“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以上言论应该出自() A.《论语》B.《道德经》C.《孟子》D.《韩非子》D[由材料“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得知,作者主张严刑峻法,反对实行“仁政”。
《论语》记载的是孔子的言论,其核心思想是“仁”,故A项错误;《道德经》是道家老子的著作,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故B项错误;《孟子》是孟子的著作,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仁政”,故C项错误;《韩非子》是韩非子的著作,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与材料观点相符,故D项正确。
部编版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 模块一 中国古代篇 专题三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科技精练
专题三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科技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会意法是我国古代一种造字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
“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
与材料观点相符的学派是( )A.墨家B.道家C.儒家D.法家2.成语“当仁不让”的典故出自《论语》。
孔子在给学生讲学时提出“当仁,不让于师”,意在( )A.倡导学生自主学习B.督促学生以仁为任C.鼓励学生超越老师D.提倡学生独立思考3.(2018河南郑州一模)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引用《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
这说明( )A.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B.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C.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D.儒家经典保证了司法的公正性4.(2018山东枣庄期末)“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
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
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
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
”汉代出现的这一思想( ) A.维护了君主统治 B.解决了王国问题C.背离了儒家思想D.完善了监察制度5.(2018重庆期末)在王阳明看来,“人人皆可以为圣”,儒者“须做个愚夫愚妇,方可与人讲学”。
这一主张( )A.促进了儒学的平民化B.肯定了人的自然欲求C否定了儒学的伦理意义D.瓦解了传统社会的等级秩序6.(2018广东华附、广雅、省实、深中四校期末联考)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这说明( )A.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的主流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7.(2018 广东清远期末)明末清初,有学者认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新课标天津专用)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专题提升训练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一、选择题1.(2019课标全国Ⅱ,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汉朝学术思想发展的原因。
汉初,道家杂采各派思想精华,形成黄老之学,满足了统治阶级休养生息的需要,而西汉中期,董仲舒杂采各派思想精华,形成新儒学,满足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其共同点都是为满足现实统治需要而主动兼容各种思想,故C项正确;西汉中期,王国问题已得到解决,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强调了各派思想的融合,故B项错误;学术上的兼收并蓄不能表明统治者实行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故D项错误。
2.(2019课标全国Ⅲ,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影响。
西汉时期儒学确立了正统地位,汉朝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就面临着一个处理好与儒家思想关系的问题。
题干材料反映了佛教在中国传播早期的造像,明显带有异域风格;洛阳龙门石窟主要开凿于北魏迁都以后,其造像更符合当时社会主流阶层的审美观念,这种观念主要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故D项正确;本题材料主旨是佛教造像的外部表现,与经济发展、绘画技术、政治权力没有直接的关系,故可排除A、B、C三项。
3.(2019天津新华中学期末)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有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
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
”先秦儒家讲求“礼义”是为了( )A.调解诸侯纷争B.构建平等社会C.规范社会秩序D.恢复西周礼制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和科技文艺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李贽在容与堂本《水浒传》回评中有“各有家数、各有身份”和“同而不同处有辨”等说法,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指出:“只是贪他三十六个人,便有三十六样出身,三十六样面子,三十六样性格。
”“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价( )A.继承和发展了李贽的观点B.完全背离了李贽的思路C.推动了小说创作蓬勃发展D.为小说创作提供了素材2.(2019·南京盐城一模)罗仲辉《印刷史话》中记述:“各地书坊按照朝廷颁布钦定历书的月份朔晦和节令变化翻刻印刷,往往还有对全年的旱涝灾情、农事丰歉、瘟疫饥馁的预测,很受农民和市井工商业者的欢迎。
书坊往往在朝廷历书未颁之前争相编印,导致日期有误差,甚至发生争执而对簿公堂。
”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材料中“翻刻印刷”指活字印刷B.印刷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C.印刷行业有商业化、市场化趋向D.书坊实为朝廷控制的官营手工业3.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日益兴盛,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以此为生的“说话人”。
“说话”分为四家:小说、说经、讲史、合声(演出者随兴“指物题咏”)。
这反映出宋代( )A.说书艺术开始在民间出现B.世俗文学成为文化主流C.传统礼教受到了较大冲击D.城市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4.(2019·泰州一模)阅读学者杨庆红制作的两宋小说家籍贯统计表,此表反映了( )B.小说起源于宋代的河南C.政治、经济状况影响文学发展D.地理环境决定小说发展5.乾隆南巡时,徽商曾在扬州将自己所养的戏班供乾隆欣赏。
其时徽班在长江与大运河码头,已有接触其他剧种的机会。
乾隆六十大寿,徽班开始进京演出,逐渐形成一个新剧种。
该新剧种的形成( ) A.是官方、民间共同影响的结果B.促使徽派艺术成为通俗文化的主流C.是乾隆皇帝大力提倡的产物D.得到徽商重金扶持而使其闻名全国6.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从一种纯朴的道德观念出发,希望把仁爱精神推广到整个社会,号召人们互相帮助,同时他主张不分亲疏贵贱,把“尊贤”“举贤”普遍化。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考点专题03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考点精解)(解析版)
专题03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
2.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 各代表人物思想的内涵、特点、影响。
4.孔子思想的在中国和世界的地位和影响,与时俱进的现实生命力。
5. 西方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与明清批判思想家思想的比较,理解东西方文化。
6.儒家思想在近现代的发展演变。
【网络构建】知识点一、时期“百家争鸣”局面与孔子、孟子、荀子及诸子百家的基本思想(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
“百家争鸣”的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派涌现及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意为数量多,有儒、墨、道、法、阴阳、杂、纵横、兵家、等。
所谓“争鸣”指各家各派从本阶级的利益、要求出发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宇宙和社会的看法。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深刻的社会原因:第一,在经济上,由于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封建经济兴起,井田制崩溃,为“百家争鸣”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改革图强,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士大夫崛起。
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孔子、孟子、荀子的基本思想。
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
他的哲学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但他主张的“礼”是“周礼”,奴隶社会等级之礼。
北京四中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3 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3 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本专题考试大纲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的考查以选择题与问答题为主要形式,难度上以中等难度为主,内容上相对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儒学方面:先秦儒学、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文学方面:主要以文学作品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本专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民本思想,复习时要多加注意。
材料题多考查儒家思想演变与同时期的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继承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传统,植根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生产关系中资本主义的新因素,在明清之际“天崩地解”的形势下,开创了新思潮、新学风。
这股新思潮出现的时代背景、主要表现以及对明清和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将是复习备考的重点内容。
【知识框架】本专题分为三条主线:主线一古代中国思想上讫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
春秋战国与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相对活跃,中间时期思想发展日趋僵化,具体历程如下:创立(孔子:仁、礼)→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完善独尊(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独尊儒术)→改造、成就(儒道合一,理学、心学)→批判、新生(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专制)。
主线二科学技术:内容上强调实用性,研究方法上侧重于传统经验总结、缺乏实验,应用上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大型工程,成就上以四大发明为典型代表,水平上领先于世界,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主线三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趋势和原因:趋势:日趋平民化、世俗化、反封建意识增强。
原因:封建专制统治加强;商品经济发展。
考点一儒家思想由形成到独尊1.百家争鸣派别代表人物与主X儒家代表人物:孔子主X:“仁”“礼”学说;“德治”思想;创办私学;编订“六经”代表人物:孟子主X:“仁政”学说;“民贵君轻”思想;“性本善”伦理观代表人物:荀子主X:“仁义”“王道”学说;“君舟民水”思想;“性本恶”伦理观(1)思想来源:以儒家思想为骨干,融合阴阳五行家、道家及法家思想。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有人提出:“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险而百姓不一。
”他主X()A.无为而治 B.礼法并施C.严刑少恩 D.以民为本2.文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描述了四家思想流派的起源状况如下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儒家产生环境特殊,流传时间最为久远B.墨家受儒家影响巨大,同样拥护宗法伦理C.法家异地而同心,与当时社会现实最适应D.商朝旧贵族被封楚地,道家有殷商遗民背景3.与下表中数字序号①②③对应的地域搭配正确的是()表中国古代思想家地域分布统计表(单位:人)——(据《中国思想零评传丛书》)A.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岭南地区B.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岭南地区C.黄河流域、岭南地区、长江流域D.岭南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4.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
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
……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
”上述材料体现的是()A.老子的“自然生成”说 B.荀子的“止争息乱”说C.墨子的“除乱尚同”说 D.孟子的“与民教化”说5.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指当权者),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意:如同水往低处流),沛然谁能御之?”由此推断,该思想家主X()A.清净无为 B.以法治国 C.仁政治国 D.以德治民6.王八蛋是“忘八端”的谐音。
古时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忘记了这八端即忘了做人的根本。
后来,“忘八端”被讹传为“王八蛋”。
从这材料中能得出的结论是()A.儒家思想的法制化B.儒家思想的某某化C.儒家思想的道德化D.儒家思想的哲学化7.吕思勉先生说:“某某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训练卷中国古代史专题3《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一、选择题1.儒家将“喻于义”的人称为君子,墨家将能够扶危济困作为“兼士”的标准。
这表明儒墨两家都()A.忽视了个人利益B.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C.追求个性的自由D.具有平等的社会观念2.(2018·山东日照模拟)春秋晚期,孔子(前551~前479年)的弟子们因政治主张分歧而分化成两个阵营:以颜回等为代表的德治派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在道德而不在政治,主张以周礼为手段重建社会秩序;以冉求等为代表的事功派认为政治应高于道德,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这表明()A.不同政见的争论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容B.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影响了儒学的发展C.儒家与法家的争鸣导致了儒家学派分化D.儒家学派开始主动借鉴其他学派的思想3.(2018·广东深圳调研)“云梦秦简”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文字)。
其中,《为吏之道》说:“以此为人君则鬼(读为怀,和柔的意思),为人臣则忠;为人父则兹(慈),为人子则孝……君鬼臣忠,父兹(慈)子孝,政之本(也)”材料可以证明秦朝()A.“以吏为师,以法为教”B.并没有完全排斥儒家思想C.官吏注重修身养性D.主要是竹简与毛笔书写文字4.(2018·辽宁五校联考)董仲舒在其文章《高庙园灾对》中,用灾异观念解释辽东高庙和长陵高庙殿火灾的原因,遭到主父偃的告发,董仲舒差点被杀。
据此可知,董仲舒的灾异观念意在()A.借助天来限制君权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C.阐述君权神授思想D.巩固儒家正统地位5.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人叹为观止,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玮,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
这反映了()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B.唐代书法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C.唐代书法“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6.下面是宋代绘画作品的有关记述。
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名人绘画作品已具有品牌化B.社会风俗已成绘画主流题材C.宋代绘画创作的世俗性增强D.宋代画家以出售作品来谋生7.在民间传说中,春秋时期的介子推奉母至孝,且淡泊名利、施恩不图回报。
汉代民间开始兴起纪念介子推的寒食节。
唐宋时,寒食节作为民间习俗得到了官方认可,甚至用法令维护寒食礼制。
据此可知()A.民间习俗都来源于民间传说B.儒学的社会影响力日趋扩大C.民众好恶决定官府统治政策D.统治者创设民俗以强化专制8.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
这种变化反映出()A.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B.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C.儒家思想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D.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9.中国先哲们对天文学的要求只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和“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至于宇宙的性质怎样,日月星辰为何东升西落,则以“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故但言其所然,而不复求其所以然”。
由此可知,古代中国的天文学()A.进行了理性的深入思考B.缺乏长期系统的天象观测C.有着较明显的功利色彩D.整合算学为统一研究领域10.清人李渔《闲情偶寄》载:“(元杂剧)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采街谈巷议。
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
”这反映了元杂剧()A.缺少精练的艺术特色B.具有非常鲜明的生活化特征C.实现了诗书的平民化D.较好地发挥了社会教化功能11.(2018·全国卷Ⅲ)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12.(2018·衡水一中模拟)黄宗羲在《原臣》中说:“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
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
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
”材料中的主张()A.有利于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是对君主强化统治弊端的反思C.为规范君臣关系提供思想基础D.深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梁启超先生曾说:“王阳明是一位豪杰之士,他的学术像打药针一般,令人兴奋,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学结束,吐很大光芒。
”在这里,我最赞成梁启超先生的话,因为阳明学说正好像给一个已失去思维能力的人注射了一针健脑滋补剂,使凝固的思想活跃起来。
……我认为“阳明学说”是对当时的正统思想——程朱理学的反动。
这个反动,正是当时时代的需要。
……王阳明不仅提出不以朱熹之是非为是非,还进一步提出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这在以孔子为至圣的当时,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行动。
他实际上是否定了圣人和众人之间的差别,树立起众人的自信心和人格的独立意识,大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王阳明认为:“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你看满街都是圣人。
”——摘自诸焕灿《王阳明心学的思想解放作用》材料二从表面上看,路德是典型的“离经叛道者”,以致1520年6月,教皇利奥十世发布训令宣布路德的思想为“异端”。
但实际上,路德的学说中有相当大一部分继承了传统基督教教义。
……他摒弃天主教烦琐的圣礼和教阶制度,主张信徒凭着“信”就能与上帝沟通,得到拯救。
他斥责罗马教会道德沦丧,玷污了宗教生活的纯洁性。
“经商、来往、吃喝、睡觉和其他一切于身体……有益的事,都是善功。
”“所有基督徒……在他们之间除了职务不同以外,没有其他差别。
……我们有同一个洗礼,同一个福音,同一个信仰……凡经过施洗的人,都可以自豪地说,他已是一个被授予圣职的神甫、主教和教皇。
”——摘编自胡玉娟《拯救信仰——评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阳明学说”“正是当时时代的需要”和梁启超肯定王阳明学术的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学说和马丁·路德学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14.(2018·广西梧州、柳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解析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训练卷中国古代史专题3《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一、选择题1.儒家将“喻于义”的人称为君子,墨家将能够扶危济困作为“兼士”的标准。
这表明儒墨两家都()A.忽视了个人利益B.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C.追求个性的自由D.具有平等的社会观念答案B解析无论是君子还是“兼士”,都是儒墨两家对有修养的人的一种称呼,“喻于义”“扶危济困”都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要求,故选B项。
A、C、D三项材料均未涉及,故排除。
2.(2018·山东日照模拟)春秋晚期,孔子(前551~前479年)的弟子们因政治主张分歧而分化成两个阵营:以颜回等为代表的德治派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在道德而不在政治,主张以周礼为手段重建社会秩序;以冉求等为代表的事功派认为政治应高于道德,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这表明()A.不同政见的争论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容B.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影响了儒学的发展C.儒家与法家的争鸣导致了儒家学派分化D.儒家学派开始主动借鉴其他学派的思想答案B解析材料中是儒家的两大派别的争论,并不是不同的政见的争论,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家内部分化成两大派别,一派主张维护周礼,一派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说明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春秋战国政治形势影响着儒学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仅仅是儒家内部因为政治形势的发展所导致的分化,不是借鉴其他学派思想,故D项错误。
3.(2018·广东深圳调研)“云梦秦简”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文字)。
其中,《为吏之道》说:“以此为人君则鬼(读为怀,和柔的意思),为人臣则忠;为人父则兹(慈),为人子则孝……君鬼臣忠,父兹(慈)子孝,政之本(也)”材料可以证明秦朝()A.“以吏为师,以法为教”B.并没有完全排斥儒家思想C.官吏注重修身养性D.主要是竹简与毛笔书写文字答案B解析材料关键信息“忠”“孝”体现出儒家的思想主张,A项体现的是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与材料主旨无关,故错误;材料中竹简内容反映出秦朝为吏之道仍然强调儒家的伦理关系,并没有完全排斥儒家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忠”“孝”处理的是人际关系,而非个人的修身养性,故C项错误;材料只能推断出用竹简书写文字,与毛笔书写无关,故D项错误。
4.(2018·辽宁五校联考)董仲舒在其文章《高庙园灾对》中,用灾异观念解释辽东高庙和长陵高庙殿火灾的原因,遭到主父偃的告发,董仲舒差点被杀。
据此可知,董仲舒的灾异观念意在()A.借助天来限制君权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C.阐述君权神授思想D.巩固儒家正统地位答案A解析董仲舒认为发生灾异是由于天子无道,天子要反省,意在借助天来限制君权,故A 项正确;董仲舒并不反对君主专制,相反他的君权神授等思想有助于加强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董仲舒的灾异观念意在用天来限制君权,并未强调君权神授,故C项错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才获得正统地位,故D项错误。
5.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人叹为观止,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玮,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
这反映了()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B.唐代书法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C.唐代书法“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答案C解析据题干材料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可以看出唐代“尚法”的审美追求,从“‘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玮”可以看出唐代“尚情”的审美追求,故选C项。
根据唐代楷书、草书共存的局面可以排除A项;B项表述过于绝对,可以排除;三教合一与楷书、草书共存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
6.下面是宋代绘画作品的有关记述。
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名人绘画作品已具有品牌化B.社会风俗已成绘画主流题材C.宋代绘画创作的世俗性增强D.宋代画家以出售作品来谋生答案C解析材料中熟食店张挂名画、绘画作品在市场出售和“工画村田乐”“往画院前易也”,说明宋代绘画作品无论从内容还是欣赏者来看都具有大众化倾向,这是绘画作品世俗化的体现,C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