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 戊戌变法
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2百日维新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
①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②西方集中侵略中国的 (有利的国际环境)
①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 ②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 的狂潮
切入措施——中日维新内容比较
日 本
加强中央集权;颁布1889 年宪法,确保天皇权力。
中 国
新政人才;裁减冗员及特权
政治上 废藩置县、废除等级制度、 鼓励图新、上书言事;重视 1 经济上 改革币制;土地私有;殖产 设立机构,鼓励发展近代资
5、下列各项属戊戌变法内容的是①筹划海 防,成立海军衙门②设议院、开国会、定宪 法,实行君主立宪③开办京师大学堂④废除 八股取士⑤学校不读四书五经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⑤
6、对维新变法运动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政治 改革运动 B、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救亡图存 运动 C、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D、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 运动
1、1898年6曰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 “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勿革旧 大臣,而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 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准其专折 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维新派在变法 中的态度是 A.要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争夺 B.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 C.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 D.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
奖 励 训 练 学 文 校 废除 教 学
4、百日维新的评价
⑴进步性:
①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政治、经济、文化的措施) ②这些变法措施的推行,有爱国性和进步 性(有利于),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
序。 ⑵局限性:政治、经济、文化
能 力 提 升
★百日维新的特点P81世
①涉及领域: 较广泛,有除旧布新的气象 ,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 ②推行范围:仅上层,未深入民众。 ③推行者: 无实权,力量薄弱 ④方法: 过急躁 。 ⑤目的: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⑥性质: ⑦作用:
戊戌变法
A.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B.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
C
C.取消重叠机构,裁汰冗员
D.裁撤绿营,编练新式陆军
9.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
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
D
A.君主专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10.戊戌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在于
A、促进思想启蒙
B、发展资本主义 A
⑴经济上:欧美列强先后开始第 二 次工业革命,进入电气 时代。
⑵政治上:英国议会改革民众获得 选举权和 参政权;英美建 立文官制度,完善资运行机制
2. 民族危机: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空前危机,中
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3.政治: 清政府为偿还借款,加紧搜刮,使社会矛盾和阶级
矛盾更加激化,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标志着变法正式开
始。从这天起,到9月21日止,光绪帝相继颁布了几十道新政
诏书,新政推行了103天,历史上称为“百日维新”。
1.内容: ①政治:准许 上书言事,允许创办报纸; 闲散衙门和 冗员。
②经济: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开垦荒地,修筑铁路,开 采矿产。 ③文教:开办京师大学堂,普设中小学堂;废 ;准许设立 报馆、学会; ④军事:裁汰 ,军队改用西法训练;
⑵时间、人物:1895年4月,康有为、梁启超
⑶内容:拒和、迁都、练兵、 Nhomakorabea。
⑷影响: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揭
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2.创办学会、报纸、学堂:
⑴报纸:康梁等在北京创办《
》;梁启超曾任上海《时务报》主笔,
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⑵学会:1895年北京成立强学会(康梁),后南学会成立。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专题九戊戌变法》评课稿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专题九戊戌变法》评课稿一、课程背景介绍本文档是对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专题九戊戌变法》课程的评课稿。
该课程是高中历史选修课程中的一部分,涵盖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戊戌变法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晚清时期的政治改革尝试与失败,并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演变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课程设计评价1. 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本课程通过研究戊戌变法,旨在帮助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教学目标:•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与导致变法发生的原因;•掌握戊戌变法期间的主要事件和改革措施;•分析戊戌变法的局限性与失败原因;•了解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与意义。
这些教学目标既符合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要求,也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戊戌变法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
2. 教学内容的组织性和连贯性本课程将戊戌变法的学习内容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通过讲述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的内外压力,以及康有为、梁启超等改革派人物的思想影响,帮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其对历史问题的思考能力。
(2)戊戌变法的主要措施与实施通过讲述戊戌变法期间的主要措施,如“公车上书”、创办新报刊、改革京官制度等,帮助学生了解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过程。
同时,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或小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变法期间的社会变革。
(3)戊戌变法的局限性与失败原因通过讲述戊戌变法的局限性,如变法措施受到反对势力的限制、清朝官僚体制的难以彻底改变等,帮助学生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同时,课堂讨论或小组活动可以让学生探讨变法失败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戊戌变法的影响与意义通过讲述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如为中国的后续革命提供经验教训、推动了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进程等,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变法的意义。
同时,通过课堂活动,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展示对变法意义的理解与分析。
3.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设计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改革措施。
人民版历史选修1课件:专题九专题优化总结
专题九
戊戌变法
项目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发展 程度பைடு நூலகம்不同
(1)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中国民族资 (2)日本商人、资本家和 本主义仅得 新兴地主逐渐成为一种 到初步发展 政治力量
栏目 导引
专题九
戊戌变法
项目
明治维新 (1)维新前,农民和 城市贫民起义接连 不断;幕府统治已 摇摇欲坠 (2)以中下级武士、 商人、资本家和新 兴地主为主体的改 革力量也积极倒幕
栏目 导引
专题九
戊戌变法
4.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使资产阶级 力量进一步壮大,出现了以康有为为代表的
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发展资本主义
和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栏目 导引
专题九
戊戌变法
造成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结果 不同的原因
戊戌变法仅是昙花一现,而明治维新则具有里 程碑意义。二者结果不同的原因有:
栏目 导引
专题九
戊戌变法
2.清政府要偿还的借款逐年增加,又遇天灾, 造成财政危机日甚,为解决财政问题又大力搜刮 百姓,加剧了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3.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造成自然经济进一步解 体,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扩大促进了资本主义
发展,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放宽了对民间办
厂的限制,这使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创办合法 化,从而,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
栏目 导引
专题九
戊戌变法
项目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1)资本主义已进 入垄断阶段,迫 切需要扩大海外 市场和殖民地 (2)西方列强已形 成宰割中国的同 盟
(1)资本主义处于自 由资本主义阶段,力 时代 量相对不足 背景 (2)西方大国正在加 不同 紧侵略中国,给明治 维新提供了一个有利 的国际环境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了解戊戌变法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及其思想,包括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改革主张。
3.分析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以及它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4.认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近代中国的局限性,理解改革与革命的关系。
本章节教学策略旨在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同时,通过反思与评价,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性化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营造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播放相关历史纪录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2.利用多媒体展示戊戌变法期间的重要事件、人物画像、文献资料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创设虚拟历史场景,如角色扮演、模拟辩论等,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戊戌变法的历史情境中。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本章节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深入分析戊戌变法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及其思想,引导学生认识改革与革命的关系,理解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近代中国的局限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问题,培养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事物的态度。
2019届高三(新课标历史选修一)专题卷:专题9 戊戌变法
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选修一)二轮专题卷(含解析):专题九戊戌变法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戊戌变法运动的背景是①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③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④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2012年湖南省怀化市高三第三次模拟42题)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A.昊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3.(2011年12月晋中四校联考18题)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同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B.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C.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4.(2011年东北尔雅高考信息卷31题)有人说,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
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这里的“要义”是指( )A.全面学习西方,全盘西化B.政府的重视和参与C.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D.封建统治腐朽5.(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二质检19题)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A.强学会的成立 B.《中外纪闻》创办 C.“公车上书” D.保国会成立6.戊戌变法的首要目标是A.革新政治B.救亡图存C.夺取政权D.学习西方7.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从洋务派中分化出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其代表人物不包括。
戊戌变法知识结构
发展壮大,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对戊戌维新变法起到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
,也没有
二、维新变法的经过; (一)宣传维新思想;——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1、著书立说: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康有为 代表 作 《 》 《孔子改制考》 《 梁启超 》 严复 翻译赫胥黎《天演论》 亚当·斯密《原富》
1) 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 思想 特点 2)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 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 维新思想。
反对封建官僚的 因循守旧,主张 道理; 主张 把 学说和资产阶级
, 经济学说系统介绍到中国, 用西方思想来解释维新变法。
核心是“以群术治 群” 。 动摇了君主专制 的神圣性推动维新 运动的发展。
比较明治维新成功和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明治维新成功 国内环境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 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①自由资义时期; ②西方侵略中国的(有利的国际环境) 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的拥护,部分大 名支持,建立倒幕基地。 戊戌变法失败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封建统治势力强大; ①向帝义过渡阶段; ②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不敢发动 群众,维新派力量小。 依靠无实权的光绪皇帝实行 自上而下的改革, 顽固保守势力强大。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
②要不要改封建专制制度为 ③要不要改革封建的
(2)性质:是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地主阶级在思想上的首次交锋。 (3)作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思想,为下一步政治斗争作了舆论准备和思想先导 3、上书皇帝: 。
(1)背景:丧权辱国《马关条约》的签订。 (2)时间、人物:1895 年 4 月,康有为、梁启超 (3)内容:拒和、迁都、练兵、变法。 (4)影响: ①以康有为为首的士人通过向统治者请愿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激情和参政愿望。 ②他们冲破了几百年来 士人不得干政 的禁令,显示了知识分子的群体力量 ③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4、创办学会,报纸,学堂; (1)报纸:康梁等在北京创办《 《 》 (康梁),后南学会成立。 ,提出“保国、保种、保教” ,预示着维新高潮的即将来临。 》 ;梁启超曾任上海《 》主笔,严复在天津创办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优秀课件(27张)(共27张PPT)-PPT文档资料
“商战”(郑观应) 兴办学校、
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④ 思想特点:
王韬
郑观应
体现了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的维新思想 奠定理论基础,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并且没有付诸 于实践。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1、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经济基础 3、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阶级基础
除 旧 、
军事方面: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裁汰旧军。
布
有利于传播西学
新
文化教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兼习中西科;废除
八股文,开设经济特科等。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取士。
思考:与维新派原先的主张相比,有哪些没有实现?
慈禧 太后 召荣 禄来 京的 电报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 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 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 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康有为的变法理论,不是直接移植外国资本主义 的政治学说,而是借发挥孔子的政治思想,利用传 统的儒学权威来宣传变法道理。
其原因何在,有何看法?
原因:减少阻力,有利于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
看法:反映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 们不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1、兴起---公车上书(1895年)
康有为联络1300多名举人给光绪帝 上书的重大行动——“公车上书”
——梁启超《戊戌变法记》
① 战前中国人自视甚高和固有的文化优越感; ② 国人对洋务运动抱有希望; ③ 《马关条约》危害太大;
天四 涯万 何万 处人 是齐 神下 州泪
熊—— 俄国 (东北)
虎—— 英国 (长江流域)
蛤蟆—— 法国 (两广 、云南)
肠—— 德国 (山东)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晚清时期的历史背景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戊戌变法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1.学生对历史事件充满好奇,戊戌变法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完成后,我将及时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强调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同时,通过对比分析戊戌变法与当前改革开放的相似之处,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激发学生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4.改革措施及影响:讲解戊戌变法期间推出的各项改革措施,如设立新式学堂、废除科举、兴办实业等,并分析这些措施对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积极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原因。
2.维新派与守旧派在戊戌变法中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2.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但有时可能过于片面,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
3.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表现出较强的交流协作能力,但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可能存在一定的胆怯心理,需要教师关注并给予鼓励。
4.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戊戌变法中的改革措施,能够较快地理解并加以分析。
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戊戌变法的改革措施及其历史意义。
3.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辩论赛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维新派与守旧派的思想碰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戊戌变法(上课)
5.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激进派)
1.早期维新思想产生(19C60~70年代)的原 因是什么?主张有哪些?评价?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康、梁、谭、严
• 第三组: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维新思 想各有哪些基本内容(特点),对维新变 康: 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儒家思想相 法运动各有何影响? 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托古改制)。 (why?) 梁:民权思想 严: 用进化论等思想解释维新变法
6、习俗:摒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 方式,引领时代新风。
32
思考: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怎样的严重危机? 对此中国各政治力量做出了怎样的反应?
(1)资产阶级维新派 (2)农民阶级 (3)资产阶级革命派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4)地主阶级(清政府)
新政 “预备立宪”
具体解读
民族危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1894年的中国 一 人 有 庆 庆 有 万 寿 无 疆 疆 无
1894年,清朝慈禧太后要过60岁生日。当时有一 副对联为慈禧太后所欣赏,那就是“一人有庆,万寿 无疆”。于是这对联就在宫中和北京城里到处张挂。 章太炎想起慈禧把台湾、澎湖割让给日寇就非常 生气,把词序稍作改变,变成了“一人庆有,万寿疆 无”。
第四组:维新派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采取了哪些 手段?具体表现?作用?
著书立说,寻找变法依据
持续上书,争取皇帝支持
论战权贵,减少变法阻力
办报立会,宣传变法思想
第四组:维新派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采取了哪些 手段?具体表现?作用?
⑴ 著书立说;
⑵ 进行论战;(内容、影响)
⑶ 上书皇帝; ⑷ 创办报纸、学堂、学会。
不愿做亡国之君的光绪和 支持他的珍妃
专题九:戊戌变法
变革旧的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1)经济:欧美列强先后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 期,开始向电气时代过渡。
(2)政治: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
①英国议会改革使更多民众获得选举权和参政 权。 ②19世纪中期开始,英美等国建立文官制度
国内形势:
1、民族危机: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1)《马关条约》加速了中国社会半 殖民地的进程。
中国岌岌可危,变法呼之欲出……
(写于1896年)
有感一首
谭嗣同
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思考:
这两幅图反映了19世纪 末的中国面临什么问题?
2、经济基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的 原因? 1、 反帝爱国运动不断深入和“实业救国” 热情高涨 2、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3、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1897年
称儒家尊奉的“六经”均为孔子假托古圣 的言行所作,将孔子塑造成为托古改制的 “素王”,为变法活动制造历史根据。
思考:康有为的变法思想具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他的思想起到了怎样的影 响???
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 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思想(托古改制)
启发明智
组织力量
时务报
强学报
制造舆论
万木草堂
开堂讲学,聚集改革力量
著书立说,寻找变法依据
办报立会,宣传变法思想
持续上书,争取皇帝支持
巩固:维新派宣传变法理论的主
要方式有( ) ①兴办学堂 ②成立学会
③办报纸 ④著书立说 A.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B. ①②③
专题九 戊戌变法
专题九戊戌变法一、内容标准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二、构建体系三、知识疏理(一)历史背景(1)民族危机: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经济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基础: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影响.(二)经过1、宣传维新思想:维新变法的兴起⑴著书立说: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作用:论战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思想,也为下一步政治斗争作了舆论准备和思想先导。
⑶上书皇帝:公车上书(了解)影响: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⑷创办报纸、学会、学堂(了解)作用: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维新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
2、百日新政:维新变法的高潮⑴施政纲领:康有为1898年上书《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具体变法措施,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施政纲领。
(了解)⑵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①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
②其政令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加政治的可能性。
③百日维新显示了光绪帝和维新派除旧布新的决心,损害了顽固守旧势力的利益,但又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是不彻底的3、戊戌政变:维新变法失败⑴失败标志:1898年9月的戊戌政变。
⑵失败原因:①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②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③寄希望于没有任何实权的皇帝身上;④对袁世凯和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⑤变法策略比较激进,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某些措施也缺乏可操作性。
⑶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1酝酿中的改革
材料1: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 不惊人,自可避祸。——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2: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 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 ——谭嗣同《仁学》 材料3:天演者,西国格物家言也……以为天不可独 任,要贵以人持天……使人治日即乎新,而后其国 永存,而种族赖以不坠,是之谓与天争胜。而人之 争天而胜天者,又皆天事之所苞,是故天行人治, 同归天演。 ——吴汝纶《天演论•序》 请回答:(1)据材料1,概括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有何 特点?(2)据材料2、3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谭嗣同、 严复的维新变法主张有何异同?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 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 维新变法的思想 相同点: 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和封建思想,主张维新变法。不同 点:谭嗣同侧重抨击“君为臣纲” ,具有民主革命的思想色彩;严复 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维新变 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4、创办学会、报纸、学堂;
(1)创办报纸:《中外纪闻》《国闻报》 《时务报》——推动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3、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的维新思想活动所起 的作用包括 ①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 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 ②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 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③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 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4.晚清有御史上奏折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 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闻风 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
思考3:其地位如何? 孔子是托古改制的“素王”,为变法活 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导人 动制造了历史根据
思考1:梁启超宣传维新变法思 想的特点是什么?
倡导民权思想。
思考2:他的思想起到了怎样 的影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九 戊戌变法
专题九戊戌变法[考纲]戊戌变法。
[课标]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一、酝酿中的变革1.国际背景19世纪下半叶起,世界历史发展经历着两大变局。
在经济上,欧美列强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始向电气时代过渡。
在政治上,英美等国开始建立文官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变革旧的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
2.国内背景(1)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甲午战争的惨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西方列强掀起了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末,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下,许多有识之士把发展资本主义、抵制洋商洋厂看做是挽救民族危亡的手段之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阶级基础。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发展①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有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
②康梁的维新思想主张内容:呼吁变法图存,提倡兴民权,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宣传方式: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公车上书”,成立强学会和保国会等组织,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
(4)直接原因: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激起举国愤慨。
二、百日维新1.施政纲领:1898年1月,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变法的具体办法,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开始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3.主要内容(1)政治: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办报,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2)经济: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开垦荒地,修筑铁路,开采矿产。
(3)军事:裁汰绿营,用西法训练军队。
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专题学习总结课件人民版选修1
专题九 戊戌变法
专题学习总结
内容索引
知识导图 整体架构
线索归纳 思维整 合 学会解题 体验高考
本课结束
3.从戊戌变法运动的过程来看:维新派通过报刊、学会和论战等方式和 途径,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大力提倡西学,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 传播,因此,戊戌变法又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从各种政治力量的斗争来看:戊戌变法还是一次争夺政权的斗争,既 有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权力斗争,又有“帝党”与“后党” 的宫廷斗争。
3.走出四个误区:一是不能分辨史料信息的正误、真伪。注意记录材料 的阶级立场、时代局限,剔除或批判虚伪、错误的信息,保存或阐发 正确、真实的历史和观点。二是不能从纷繁复杂的史料中甄别有效或 无效信息。三是不能深入理解史料信息的本质。要注意系统地、从深 层次对其加以认识和理解,否则难以认清历史现象的本质。四是不能 将史料信息加以迁移、灵活运用。需要运用扎实的历史知识,将所获 取的信息做“题内迁移”,对比分析。
知识导图 整体架构
线索归纳 思维整合
一、全面认识戊戌变法 1.从变法背景来看:戊戌变法是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 前严重的情况下发生的,其首要目标是救亡图存,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 救亡的政治运动。 2.从变法内容来看:变法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对旧制度进行的改革,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 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戊戌变法又是一次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这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也 是其最本质的意义。
戊戌变法知识结构
比较明治维新成功和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明治维新成功 国内环境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 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①自由资义时期; ②西方侵略中国的(有利的国际环境) 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的拥护,部分大 名支持,建立倒幕基地。 戊戌变法失败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封建统治势力强大; ①向帝义过渡阶段; ②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不敢发动 群众,维新派力量小。 依靠无实权的光绪皇帝实行 自上而下的改革, 顽固保守势力强大。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
影响
在晚清思想界产生巨大影响,梁 启超称之为“火山大喷火” 。 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为维新变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康有为称他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
维新 思想
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维新变法。
1
保定三中高二历史选修一改革课堂导学案
【延伸拓展】 ①康梁思想最根本主张——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 ②康梁思想最根本目的——发展资本主义; ③维新派的两大目标——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2、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 (1)内容: ①要不要 。 。 。
国际环境
领导力量
改革途径
先有自下而上的倒幕运动,成立了明治新政 府,再有自上而下的改革,阻力较小。 大刀阔斧,全面推行
具体措施
4
1、失败标志:1898 年 9 月的戊戌政变。 2、概况: (1)将光绪帝囚禁于瀛台,逮捕并杀害了谭嗣同等六人,史称“戊戌六君子”。 (2)新政中除 等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 3、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主观原因: 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妥协性。 ⑴没有彻底反封建的纲领(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求助袁世凯) ⑵对外国侵略者抱有幻想 ⑶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高三一轮复习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
高三一轮复习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 2010-2-11★阅读第一个课文第一个子目分析戊戌变法掀起的背景;阅读137页材料阅读与思考㈠国际局势:变革旧制度,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大势所趋㈡国内:(注意方法:经济是根源,还要分析政治、思想方面)1、政治危机:战后中华民族空前危机。
——“瓜分豆剖,揭竿斩木”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阶级基础: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思考:早期维新思想出现的背景、时间、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主张和评价⒈背景:(1)经济基础:十九世纪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政治危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始的洋务运动并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2、时间: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3. 代表:、、等。
4、主张:⑴政治上:主张改革实行制度。
⑵经济上:发展业,与西方国家进行“商战”⑶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⑷军事上:加强国防,抵抗列强入侵,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
5、评价:积极: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戊戌维新变法起到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
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思考康有为“托古改制”的原因:①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也是目的);③从小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③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反映出其妥协软弱性。
二、维新变法经过㈠维新变法的兴起:1、思考: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方式有哪些?方式:①著书立说如康有为著《》、《》②维新派与派进行论战争论焦点是:要不要,要不要,要不要。
性质:是中国与在思想上的首次交锋作用:进一步开阔了,解放了,为戊戌变法奠定了基础。
③公车上书:年,要求、、、,提出了维新变法主张。
影响:维新运动从理论上的宣传(思想)转变为实际的。
④创办学会如、、等;报纸如《》;学堂如;㈡维新变法的高涨:百日新政⑴标志:年6月11日, 帝颁布《》(也是变法的宣言书);(2)资产阶级维新派施政纲领:《应诏统筹全局折》⑵时间: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共103天,史称“”。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仍然产生了重...
湖南省双峰县花门镇第一中学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专题九戊戌变法专题教学总体设计思路本专题主要叙述了19世纪末中国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而掀起的戊戌变法运动。
本专题分2课时讲授。
1 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面对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先进的中国人不再相信洋务运动可以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他们开始寻找新的救国道路。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开始四处奔走,呼吁通过维新变法来挽救民族危亡,谋求国家富强。
他们联合统治阶级中的开明人士,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运动。
变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较为深刻地触及了中国传统的社会制度,显示了光绪帝和维新派除旧布新的决心。
但是变法也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的既得利益,招致镇压,变法以失败告终。
尽管如此,这次变法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
■一酝酿中的变革■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及其特点。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掌握维新思想的发展情况;理解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了解“公车上书”、强学会成立等事件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各种课外补充材料,可以让学生结合已有的历史知识,通过分析19世纪末中国的国际国内形势,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认识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其进步性和局限性。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与本课知识点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加深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戊戌变法背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19世纪末期中国所面临的严重的民族危机,增强历史责任感与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对维新思想内容和特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这一思想的先进性和局限性。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讲述的是戊戌变法酝酿阶段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九戊戌变法
狭义: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广义:十九世纪下半叶,由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一场旨在救亡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它经历了从兴起(公车上书)到走向发展
高潮(百日维新)历程(1895-1898年)
新思想的演进: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是: 师夷-器物-制度-思想
提出向西方学习(林则徐)——学习西方的技术(林、魏、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冯、王、郑、康、梁)——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陈独秀、李大钊)
地主阶级抵抗派:魏源、林则徐、地主阶级洋务派:李鸿章、曾国藩
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王韬、资产阶级维新派:梁启超、康有为
资产阶级革命派:黄兴、孙中山、资产阶级激进派:陈独秀、李大钊
1.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
2.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1、国际形势:1)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电气时代进发
2)政治上:议会改革,文官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
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世界潮流。
2、国内形势:
⑴、政治基础: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⑵、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⑶、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⑷、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二、戊戌变法的目的:
1、直接目的: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
2、根本目的:发展资本主义
三、戊戌变法的经过:
1、兴起:公车上书
——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
2、发展:高潮——百日维新
1)宣传维新思想:创办了《中外纪闻》、《强学报》等报刊,建立时务学堂等2)建立了强学会、保国会
3)提出施政纲领:《应诏统筹全局折》
高潮:百日维新(6月11日—9月21日)
1)开始标志:《定国是诏》
2)变法法令:P127
3)评价变法法令
3、失败:戊戌政变
1)原因:戊戌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袁世凯告密,出卖维新派
2)概况:1)将光绪帝囚禁于瀛台,逮捕并杀害了谭嗣同等六人,
史称“戊戌六君子”
2)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等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
四、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教训
1.历史意义:1)进步意义: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2)爱国意义: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3)启蒙意义: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2.失败原因: 1)主观原因:民族资产阶级软弱妥协
A、没有彻底反封(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
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求助袁世凯)
B、对外国侵略者抱有幻想
C、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2、客观原因: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
3.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延伸拓展:日本明治维新(19C60、70年代)成功
中国戊戌变法(19末期)失败
项目明治维新(19中)成功戊戌变法(19末)失败
社会背景资义发展水平较高
封建统治相对薄弱;资义发展不充分
封建统治势力强大;
领导力量倒幕派实力
强大掌握了政权资阶弱小,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
具体措施大刀阔斧,全面推行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
国际环境1)自由资义时期
2)西方侵略中国
(有利的国际环境)1)向帝义阶段过渡
2)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马关条约》的签定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1.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经济,进而控制政治
2.直接割地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
破坏中国主权,使中国半殖民化加深——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原因(19世纪末):
1.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3. 爱国志士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影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作
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
派形成,他们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早期的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
1.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冯桂芬
2.内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兴办学校,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3.局限性: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并且没有付诸于实践
4.作用:为康、梁的维新变法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
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末)
1.康有为的活动:1)兴办万木草堂,培养维新人才;
2)创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特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解疑〗康有为的变法理论,不是直接移植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而是借发挥孔子的政治思想,利用传统的儒学权威来宣传变法道理。
其原因何在?
一、儒学传统思想对中国影响深刻,为减少改革阻力
二、由康有为出身经历、文化底蕴决定,特别由于其所处时代决定
三、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保守性,不可能打出鲜明的旗帜
2.梁启超的活动:1)担任《时务报》主笔、发表《变法通议》
2)主张:阐述变法图存道理,宣扬“民权论”
特点:明确提出了民权思想,动摇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
3.严复的活动:1)创办《国闻报》,翻译《天演论》《原富》
2)主张:用进化论思想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要性特点:借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1.内容:要不要维新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改革封建的教育制度
2.实质:资本主义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作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维新思想传播,推动维新
变法运动的高涨
类别作用局限性
政治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精简机构,提高效率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
经济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没有触动到封建土地所有制
军事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
力,抵抗外来侵略
文教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有利于培养维新人才
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分类:
1、奴隶社会的改革:梭伦改革
2、封建性质的改革:
(1)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
(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王安石变法、阿里改革
(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
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 北魏孝文帝改革
3、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
(2)确立资本主义: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