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综合检测新人教选修314
学年高中历史戊戌变法单元检测新人教版选修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检测新人教版选修1(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de)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de))1日本一位外务大臣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我们(de)全部收入只有8 000万日元,现在一想到有2亿3 000万两白银滚滚而来,无论是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无比(de)富裕.”日本人(de)富裕源于哪次战争(de)赔款(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1894—1895年(de)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后来又加上赎辽费白银3 000万两,总计白银2亿3 000万两.答案C2下图是19世纪末法国发行(de)一张明信片,它形象地反映出当时( )A.国际局势(de)日趋紧张B.列强对中国(de)瓜分和争夺C.中国清政府腐朽无能D.清政府(de)财政被列强控制解析明信片中图画(de)内容是列强将一张写有“CHINA”字样(de)地图扯烂,这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de)真实写照.答案B3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对民间设厂(de)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de)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马关条约(de)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清政府允许外国在华开设工厂,也不得不相应放宽对中国民间设厂(de)限制;与此同时,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了增加政府收入,支付战争赔款,也被迫放宽对民间设厂(de)限制.答案C4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写道:“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该楹联所反映(de)主张,最早提出(de)是( )A.洋务派B.早期维新派C.康梁维新派D.民主革命派解析根据材料中(de)“兴商战”“力挽利权”,可知符合早期维新派(de)主张,故答案选B项.洋务派(de)主张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项;康梁维新派(de)主张未涉及商战和挽回利权,排除C项;民主革命派主张民族独立,比商战和挽回利权更进步,不符合最早提出(de)限制条件,排除D项.答案B5康有为在1888年(de)上清帝第一书中说:“日本崎岖小岛,近者君臣变法兴治,十余年间,百废俱举……北辟虾夷,欧洲大国,睨而莫敢伺.”康有为如此说(de)目(de)在于( )A.模仿日本,变法强国B.标榜日本变法(de)成功C.提醒皇帝防止日本侵略D.模仿日本,对外扩张解析从材料(de)出处来看,这是康有为上书皇帝时所说(de)话,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康有为(de)主要目(de)是上书皇帝向日本学习,实现变法强国(de)愿望.故选A项.答案A6万木草堂是19世纪末康有为开办(de)新式学堂,它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创办(de)新式学堂(de)共同点是( )A.都讲授西方(de)政治思想B.都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de)C.都弘扬中国(de)传统伦理D.都引导学生研究新式制度解析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de)目(de)是培养洋务企业所需要(de)人才;康有为开办万木草堂(de)目(de)是传播维新思想,培养变法人才.因此,双方都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de).答案B7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 )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C.损害了孔子(de)威信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解析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de)主要着作,它们以孔子为旗号,利用孔子(de)权威论证资产阶级维新理论(de)合理性,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答案D8晚清一位人士曾断言: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由此可见其政治上(de)倾向是( )A.中体西用,维护专制统治B.君主立宪,实行资产阶级改革C.暴力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全盘西化,科学与人权并重解析由“效英之存虚君”“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可知,该人士主张实行改革,确立君主立宪制,故选B项.答案B9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de)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但是之后(de)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我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造成这一变化(de)主要原因是( )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C.日本(de)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D.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解析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de)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先进(de)知识分子主张向日本学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他们大量翻译日本书籍,掀起了向日本学习(de)高潮.答案D强学会旧址10观察右图,下列相关(de)解释不正确(de)是( )A.强学会旧址位于今天(de)北京市B.强学会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建立(de)团体C.强学会推动了维新运动(de)发展D.“保国、保种、保教”是该会(de)宗旨解析“保国、保种、保教”是保国会(de)宗旨,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de)正确答案.答案D11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de)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解析“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否定了中国是天下之中(de)传统观念,强调地球是圆(de),中西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一种平等(de)关系,这实际是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D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直接提到维新变法、向西方学习和科学救国(de)相关信息,排除A、B、C三项.答案D12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de)两字最可能是( ) A.君主 B.科学 C.西学 D.民权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梁启超所说(de)“民贼政体”(de)含义.梁启超是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de)着名代表人物,他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因此,他所说(de)“民贼政体”指(de)是君主专制政体.在这一政体下,君主权力极度膨胀,人民毫无民主权利可言.因此,题干中省略(de)两字可能是与之相对应(de)“民权”.答案D13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de)不幸.假如康氏(de)谨慎能像他(de)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de)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de)中国”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de)重要影响C.康有为性格中(de)弱点与优点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de)性格解析材料说明,维新变法运动中,康有为急躁冒进(de)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维新变法运动(de)失败,故B项为最佳选项.答案B14新政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了商务局,承办山西(de)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de)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以上材料反映出戊戌变法( )A.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de)发展B.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de)方向C.彻底扭转了中国社会经济(de)落后状态D.冲破了封建思想观念(de)束缚解析引进西方机器,发展工业,这仅能表明戊戌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de)发展,但其作用不可高估.答案A15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一成一败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de)结果,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de)内部条件而言,说法正确(de)是( )A.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de)稳定性,社会变革(de)阻力比日本小B.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C.中国(de)维新变法缺乏系统理论指导D.中国(de)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而进行(de),未发生权力中心(de)转移解析当时中国社会改革面临(de)阻力比日本大,A项错误.当时以光绪帝为首(de)帝党支持变法,只不过力量不如日本(de)改革力量强大,B项错误;C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4分,第17题16分,第18题15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泰西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自台事后(指1895年台湾人民(de)反割台斗争),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大借洋款,以举庶政.——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四使戊戌变法不被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胡适留学日记(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de)什么政治主张(4分)(2)指出材料二、材料三所反映(de)维新派对待农民起义和帝国主义(de)态度.(6分)(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维新变法运动(de)局限性.(6分)(4)材料四(de)观点是否正确请简述你(de)理由.(8分)参考答案(1)君主立宪,三权分立.(2)利用变法来抵制农民起义;幻想得到帝国主义(de)支持.(3)不敢触动封建统治(de)基础,不敢发动农民阶级,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de)主张.(4)不正确.理由:民族资产阶级(de)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改良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de).戊戌变法(de)失败是必然(de).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着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匡、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de)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据清德宗实录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de)共同之处.(6分)(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de)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de)实质.(10分)参考答案(1)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de)改革;侧重制度改革.(2)原因: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de)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国内外情势不同.实质:维护专制统治,抵制革命.181868年日本(de)明治维新和1898年在中国发生(de)戊戌变法,是中日两国近代史上(de)重大事件,两国都是以挽救民族危亡(de)运动出现(de),但两个事件(de)结果却大相径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日本明治维新是以暴力夺取政权作为维新(de)前提.日本(de)改革派是利用人民(de)力量,向资产阶级转化(de)中、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de)重要领导,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通过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de)统治,使天皇掌握实权,实现了民族国家(de)统一,保证了改革大业顺利进行.中国(de)情况则不然,中国(de)保守势力仍占据绝对统治地位,中国(de)维新派始终没有军政实权,他们轻视群众,脱离群众,没有广大人民做后盾.维新骨干基本上是一批缺乏政治斗争经验(de)封建知识分子,缺乏运筹帷幄(de)雄才大略,力量比较薄弱,不经过武装斗争,始终没有真正取得政权,而只是依靠一个并无实权(de)光绪帝,虽然也颁布一系列措施,但终因守旧势力过于强大,根本无法实施.因而改革不能成功.(1)根据材料,日本明治维新得以成功(de)前提条件是什么(5分)(2)根据材料,中国戊戌变法难以成功(de)原因是什么(4分)(3)从中日两国改革(de)一败一成中,可以得出哪些重要(de)启示(6分)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强大,通过倒幕运动,夺取了国家实权.(2)中国保守势力强大,维新派不能掌握实权,改革无法实现成功.(3)改革能否成功,既取决于改革者本身力量(de)大小,也取决于是否得到人民群众(de)支持.。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检测)
1.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
”这段话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 维新派要求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B. 维新派要求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控制C. 要求让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D. 维新派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2.维新变法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A、康有为开办万木草堂B、强学会的成立C、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D、康有为组织保国会3.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典型,主要指康有为()A. 主张维新变法B. 宣传变法的目的是挽救清朝统治危机C. 以“托古改制”方式宣传变法D. 依靠清朝官员支持组织强学会4.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是诸多因素造成的,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主要是由于()①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③中国的维新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重心的转移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③D. ②③5.有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模式主要存在三种()①“早期启蒙”模式②“冲击——反应”模式③“侵略——革命”模式。
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A.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明中后期B. 明中后期、鸦片战争、太平天国C. 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D. 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运动6.推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 中国人民展开了反侵略、反瓜分的斗争D. 光绪帝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7.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A、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B、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C、不敢触动封建制度D、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8.梁启超在介绍某部作品时,说该作品的要点是“西汉经学,并无所谓古文者,凡古文皆刘歆伪作……因欲佐莽篡汉,先谋湮乱孔子之微言大义”。
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九) 戊戌变法 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二选修1历史试题
单元检测·大通关演练(九)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
”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2.下面为李文冶引用清末1888年5个地区的实地调查计算出的雇工经营与土地出租的收益比较表。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 )A.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C.农业经营的资本主义化加剧D.南方的土地比北方更加市场化3.19世纪60年代,王韬认为:“形而上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西人也,以器胜。
”1883年,又说:“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
”材料体现的王韬的思想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B.中体西用君主立宪C.师夷长技以制夷某某某某D.君主立宪某某某某4.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
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
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B.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D.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5.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
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6.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这表明他( )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7.1898年9月,在国内形势日趋紧X之际,维新派决定求助在华列强,分别由容闳联络美国使馆,梁启超联络日本使馆,康有为联络英国使馆,但无一成功。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检测(九)一、选择题1.“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
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答案 D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可知是甲午战争后。
《南京条约》是在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故A项错误;《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均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故B、C两项错误;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严重,很多人思想观念转变,积极向西方学习,故D项正确。
2.康梁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是指( )①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②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③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④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 D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
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属于两个思想的共同点,排除含有②的A、C;康梁思想并未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排除含有④的B。
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相比,有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最终也发展为政治运动,故①③说法正确,答案选D。
3.《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
”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答案 C解析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的解放。
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联系“成功之处”的说法,本题应选C。
其他各项不符合史实。
4.“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金耀基教授在《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中指出:“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
”中国“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的主要表现是()A. 学习西方的器物B. 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C. 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D.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甲午一战”、“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知识精英”是指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他们宣传维新变法,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这说明其学习的着眼点,由器物层次进步到制度层次,故C项正确。
AB两项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应排除。
D项是191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
故选C。
2.1898年,落第举人王某见京师大学堂有生活津贴,于是报名参加。
不料,有人写对联嘲讽他,“孝悌忠信礼义廉,一二三四五六七”,意为“无耻”、“忘(王)八”。
王某懊悔“失节”,竟在京师大学堂开学前夜悬梁自尽。
王某的悲剧从侧面反映了()A. 传统文化良莠并存B. “中体西用”思想盛行C. 维新变法阻力较大D. 民主革命即将到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有人写对联嘲讽他,‘孝悌忠信礼义廉,一二三四五六七’,意为‘无耻’、‘忘(王)八’。
王某懊悔‘失节’,竟在京师大学堂开学前夜悬梁自尽”可知,当时重义轻利等传统观念仍旧存在,进而说明维新变法阻力较大,故C选项符合题意。
传统文化良莠共存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故A选项排除。
“中体西用”强调是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故B选项排除。
题干中未提及民主革命,故D选项排除。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单元检测:第9单元-戊戌变法(含答案)
第九单元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有了新的变化。
发生这种变化的内因是( )①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②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③中国无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④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②④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二:一是抓住时间,③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与甲午战后的时间不符。
二是抓住“内因”进行回答,①是外因,排除。
故选D项。
答案:D2.1896年签订的“英德借款”合同第七款规定:“此次借款未还时,中国总理海关事务应照现今办理之法办理。
”这反映出( )A.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有一定的进步作用B.清政府的借款建立在出卖主权基础上C.列强通过借款控制了清政府的内政外交D.清政府向列强大举借款完全是被迫的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人一直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一职,合同中把借款同海关管理结合起来,是列强借款具有政治奴役性的表现,也反映了清王朝对国家主权的出卖。
答案:C3.马克思曾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他们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这一评价适用于( )A.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B.康有为倡导的维新变法运动C.孙中山指导的辛亥革命D.陈独秀发起的新文化运动解析: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突出特点是把西方先进的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变法,即打着“孔子”的旗号进行宣传变法,故选B项。
答案:B4.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
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
杨高中历史选修一第9单元测试卷《戊戌变法》及参考答案.doc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测试卷《戊戌变法》班级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所说的“大梦Z唤醒”的表现是()。
A.挽救民族危广的维新运动兴起B.认识到洋务运动不能使屮国富强C.广大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D.日本的先进,大批知识分子赴日留学2.《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条款是()。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辟新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3.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的含义是()。
A.清政府向西方国家“开放门户”B.清政府与各国之间相互“开放门户”C.西方国家在华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门户”D.歹I」强在华势力范围相互“开放门户”4.维新变法期间,促使光绪帝支持变法的根木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B.封建统治面临全面危机C.维新派的影响D.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5.清末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指出:“要而论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阀制,变亦变,不变亦变。
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已,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Z权让诸人,束缚Z,驰骤Z。
” (《论不变法Z害》1896年8月19日)这位思想家最冇可能是()。
A.林则徐B.左宗棠C.梁启超D.孙屮山6.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有了新的变化。
内因是()。
①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屮国的狂潮②屮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③屮国无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④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②④7.中国是一个文章的国家,文章之国,所以你写书也好,你研究学术也好,传达范围是非常有限的。
但是假如你能写出一篇,一个准确地反映一个吋代问题的大文章,那确实是会风行天厂洛阳纸贵。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单元综合卷: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一、选择题1.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A. 开设银行和争当中国的债主B. 在中国投资筑路和开办工厂C. 大量倾销工业品和资本输出D. 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答案】C2.面对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下列哪一项不是清政府采取节支增收的措施A. 增加税收额度B. 降低官员薪俸C. 裁减军队D. 将沉重的负担转嫁到人民身上【答案】D3.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提出了政治变革的要求,其目的是A. 推翻清政府统治B. 抵制洋商洋厂C. 摆脱封建势力的压迫D. 挽救民族危机,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答案】D4.《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
这主要体现在A. 列强在华开设银行B. 列强在华投资修路C. 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D. 列强控制中国海关【答案】C5.下图是19世纪末法国发行的一张明信片,它形象地反映出当时A. 国际局势的日趋紧张B. 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争夺C. 清政府的腐朽无能D. 清政府的财政被列强控制【答案】B6.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
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A. 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B. 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C. 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D. 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答案】A7.近代中国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
要求政治现代化的主张最早出现于A. 林则徐、魏源等人的主张B. 早期维新派主张C. 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主张D. 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答案】B8.维新派以西学为核心,糅合中国的经世致用之学,形成了“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这就是“新学”的兴起。
下列作品能够体现“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特点的是①《新学伪经考》②《孔子改制考》③《变法通议》④《天演论》A. ①②③D. ①③④【答案】A9.促使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开展的主要动因是A.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 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世界潮流C.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妥协退让D. 康、梁具有强烈的爱国救亡思想【答案】A10.中新网2009年6月1日电来自北约及其伙伴国家的士兵5月31日结束了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郊外一处军事基地的演习训练。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单元测试-最新学习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新政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了××局,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
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
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
以上材料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A. 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B. 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C. 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D. 戊戌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
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 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 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 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3.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A. 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B. 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C. 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D. 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4.公车上书是维新派的一次重要活动,关于公车上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起因于《马关条约》的签订B. 是康有为联合各省应试举人发动的C. 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和变法等主张D. 光绪帝看后非常感动,接受了其主张5.从促进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 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B. 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C. 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D. 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6.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
导致慈禧太后这样做的最主要原因是()A. 戊戌变法挑战了慈禧太后的权威B. 戊戌变法触动了慈禧太后统治的基础C. 戊戌变法提拔了一些维新人士D. 戊戌变法使资产阶级获取了政权7.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颁布此诏”,“百日维新”从此开始。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甲午中日战争后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关键是()A. 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B. 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相结合C. 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D. 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答案】B【解析】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是由于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2.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多篇文章重点围绕“公德”、“自尊”、“爱国心”、“独立性”、“自由观念”等进行了探讨梁启超发表这些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A. 批判封建伦理旧道德B. 强调维新变法的重要性C. 增强国民的公民素养D. 为建立民国作思想准备【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重点围绕‘公德’、‘自尊’、‘爱国心’、‘独立性’、‘自由观念’等进行了探讨”表明梁启超发表这些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国民的公民素养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C3.以下表格内容是某同学的历史研究论文提纲由此判断该论文的主题应该是()A. 工业革命对亚洲的影响B. 反对殖民侵略的变革C. 富国强兵的革命浪潮D. 现代化改革是救国之道【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未体现工业革命故A排除克里米亚战争不是殖民侵略战争故B排除通过改革巩固自身统治不是“革命” 故C排除根据所学可知克里米亚战败俄国开始废除农奴制的改革“黑船事件”导致日本国门被打开不得不面向世界学习西方才有明治维新的改革运动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出现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材料表明三个国家都是试图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实现现代化来挽救国家于危亡故D正确故选D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戊戌变法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作用与此说法吻合的是()A. 倡导变法开始向西方学习强国御侮之道B. 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揭开了经济近代化的序幕C. 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D. 创办报刊发表文章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答案】C【解析】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封建的旧体制没有得到改造民族危机依旧严重但要变法、要革新的思想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深受启迪具有思想启蒙作用故C项正确A项错在“开始” 故排除B项洋务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故排除D项所反映的是辛亥革命故排除故选C5.19世纪末的中国又出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次思想运动的主要内容有()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民主共和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③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④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A. 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19世纪末的中国又出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维新变法其内容包括②③④实行民主共和制度是资产解决革命派的主张所以①错误6.1895年谭嗣同等人联名察请湖南学政江标希望将浏阳南台书院改为浏阳算学馆这一建议虽得到江标的批准但浏阳知县在当地很多士子的要求下借故拖延拒不执行使这一计划未能成为现实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 开算学馆断送地方官政治前途B. 新学改制缺乏足够的社会基础C. 政府官员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 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解析】A.开办算学馆和地方官员的政治前途没有关系B.从材料可以看出建立算学馆得到了地方官的抵制还有很多地方学也反对所以说明这一制度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材料是反映了政府官员对算学馆现象的抵制不能充分说明其政治上的保守D.算学馆并不能完全代表新学地方也并不一定代表旧学7.谭嗣同认为“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他的这一主张最类似于()A. 主权在民B. 人生而自由C. 开明专制D. 三权分立【答案】A【解析】“共举一民为君”“则且必可共废之”体现了主权在民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故错误故选A8.晚清中国思想界呈现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动局面但剖析各种思潮不难发现民族主义贯穿其中这说明()A. 民族主义是中国近代的主流思想B. 民族主义对中国思想界影响深远C. 晚清中国思想界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D. 晚清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晚清”可知其指的是清朝在1840年之后的历史是时中国遭受列强入侵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于此前提下中国的各种思潮都以“救亡图存”为主旨故民族主义贯穿其中故B项符合题意A项救亡图存是中国近代的主流思想排除C项百家争鸣不是材料叙述的主旨排除D项万马齐喑与材料说法相反排除故选B9.《纽约时报》1908年在专电中提到中国一位刚刚去世的皇帝时说 1898年这位皇帝“表现出了鼓励改革运动的愿望” “如果这些法令真正实行的话将意味着大清国全盘西化” 下列与这个皇帝的改革运动无关的是()A.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传播C.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 有利于社会风俗的改变【答案】C【解析】依据“1898年”“鼓励改革运动”“全盘西化”可判断是戊戌变法运动结合所学知AB是戊戌变法的背景 D是戊戌变法的影响均与戊戌变法有关 C是辛亥革命的影响10.有学者这样评价近代中国某一事件这是国家危亡之际的一次群众性爱国运动它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不准士子干政的禁令标志着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已经崛起并登上历史舞台这一事件是()B. 公车上书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答案】B【解析】“这是国家危亡之际的一次群众性爱国运动它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不准士子干政的禁令标志着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已经崛起并登上历史舞台”表明是公车上书是1895年康有为率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事件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已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和震动很大康有为从此取得了维新运动的领袖地位故B正确A是农民运动排除C缺乏群众基础排除D与“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不准士子干政的禁令”不符排除故选B11.面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下列关于康有为变法活动的表述错误的是()A. 著有《劝学篇》全面维护封建纲常名教B. 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变革C. 进呈《日本变政考》帮助光绪帝坚定变法决心D. 成立保国会等团体促使变法浪潮激荡全国【答案】A【解析】著有《劝学篇》的是张之洞但他是洋务派不属于维新派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实行君主立宪不可能维护封建纲常名教故A表述错误为本题答案B、C、D均是康有为的变法活动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12.《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A.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 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 宣传了民主共和的思想【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政治改良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虽然变法最终失败却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C项正确戊戌变法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错误因为变法最终失败中国仍为君主专制制度故B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共和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C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答案】示例一观点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又难逃时代局限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士”阶层崛起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意图改造社会孔子主张恢复周礼以缓和社会矛盾重建社会等级秩序但“克己复礼”思想不符合时代潮流清末西方列强入侵使得民族危机加深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 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 魏源据此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启迪人们思想但未受重视影响有限总结在历史的变革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勇立潮头引领时代发展但也难免有时代局限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过去的知识分子示例二观点时代巨变促成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礼乐崩坏矛盾丛生孔孟以天下为己任周游列国为求天下安定之道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德治、仁政等践行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精神晚清时期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以康有为代表的维新派把救亡图存和维新变法结合起来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们的觉醒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总结时代巨变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率先觉醒他们心忧天下为家国命运奔走呼号显示了强烈的担当精神【解析】第一小问的论题依据表格内容可以得出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又难逃时代局限以及时代巨变促成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等论题第二小问的阐述论题一可从百家争鸣背景和新思想萌发的内容分析论题二可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内容、维新思想的作用分析即可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4.(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14.(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大钊的大同思想的特点和成因14.(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世界的主要价值【答案】(1)特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各得其所各尽其用社会安定【解析】(1)大同社会是中国人思想传统中最后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同社会是全民公有的社会制度包括权力公有和财物公有而首先是权力的公有权力公有的口号是“天下为公” 具体措施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本题根据材料概括即可【答案】(2)特点将传统思想与唯物史观相结合将中国现实与人类目标相联系提出了具体的实践途径成因近代各种救亡方案的失败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入传统大同思想的影响【解析】(2)李大钊把中国传统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大同”思想依据“李大钊把中国传统大同思想建立在唯物史观的科学基础之上”可以看出李大钊把传统思想和唯物史观相结合依据“他把对‘中国向何处去’的现实思考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联系起来”可以看出李大钊将中国现实与人类目标相联系依据“并且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具体探讨了实现这一社会理想的具体途径”可以得出提出了具体的实践途径成因主要考虑近代时代背景的影响以及儒家“大同”社会思想的传承【答案】(3)为人类和平发展、当代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解析】(3)中国优秀文化是智慧的、包容的能够在中国优秀文化中找到解决世界问题的方案15.(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15.(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15.(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15.(4)综合以上材料俄、中、日三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答案】(1)“西方的脚步” 近代资本主义文明“旧制度” 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解析】(1)要结合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时俄国与西方的政治制度分析【答案】(2)依据政治上提倡君主立宪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是政治民主化的有益尝试思想上宣扬民权、平等、进化论起到启蒙作用影响近代民主革命【解析】(2)要结合维新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分析可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归纳政治上提倡君主立宪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是政治民主化的有益尝试思想上宣扬民权、平等、进化论起到启蒙作用影响近代民主革命【答案】(3)主要表现政治宪法赋予天皇拥有绝对权力形成近代天皇制文化宣扬忠君思想、武士道精神形成对天皇的神道崇拜【解析】(3)要结合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找出能体现本土化的方面政治宪法赋予天皇拥有绝对权力形成近代天皇制文化宣扬忠君思想、武士道精神形成对天皇的神道崇拜【答案】(4)启示既要顺应历史趋势即时改革又要与本国国情结合【解析】(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16.(1)根据材料分析古代政府实施均输平准措施的原因16.(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采取了哪些“信贷”的办法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何借鉴意义?【答案】(1)原因增加了政府收入节省了运输费用加强了各地间经济联系稳定市场抑制物价打击了富商大贾势力.【解析】(1)本小问的原因依据三则材料的描述结合均输平准措施的作用从反面分析其原因是增加了政府收入节省了运输费用加强了各地间经济联系稳定市场抑制物价打击了富商大贾势力.【答案】(2)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意义兼顾各方利益缓解贫富差距维护公平公正.【解析】(2)第一小问的办法结合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可知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第二小问的意义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目的、特点以及意义可知兼顾各方利益缓解贫富差距维护公平公正.17.(1)与传统的“华夷观”相比材料一的作者是如何认识西方的?17.(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有何具体体现?17.(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17.(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四中近代中国新思潮不断涌现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答案】(1)认识从鄙视西方到认识西方先进【解析】(1)从材料中的“至于军旅之事船坚炮利不如夷有进无退不如夷”可以看出与传统的“华夷观”相比作者认识到西方比我们的先进之处【答案】(2)基本特点借助封建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具体体现主张废除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解析】(2)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根据材料中的“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等信息可以概括得出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的具体体现联系所学可知表现在主张废除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答案】(3)理解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思想领域里的反封建不彻底而陈独秀领导的启蒙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析】(3)理解“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 应当联系所学从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来回答【答案】(4)动力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解析】(4)近代中国新思潮不断涌现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 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可知是救亡图存。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 1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测试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新政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了××局,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
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
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
以上材料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A. 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B. 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C. 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D.戊戌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
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 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 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A. 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B. 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C. 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 D. 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6.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
导致慈禧太后这样做的最主要原因是()A. 戊戌变法挑战了慈禧太后的权威B. 戊戌变法触动了慈禧太后统治的基础C. 戊戌变法提拔了一些维新人士D. 戊戌变法使资产阶级获取了政权7.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颁布此诏”,“百日维新”从此开始。
下列事件不可能出现在诏书上的是( )A. 设立京师大学堂 B. 设立译书局 C. 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D. 废除科举制度8.1903年10月,梁启超自新大陆回国后绝口不再倡言革命,因为“共和国民应有之资格,我同胞虽一不具”;如欲强制推行共和政体,其结果将不堪设想乃将不得幸福而得乱亡,不得自由而得专制”。
同时,在政治上则不遗余力的提倡缓进。
这主要反映了梁启超()A. 认识到欲“兴民权”必须先培养“新民” B. 政治目标模糊学说反复善变C. 认为维新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D. 从主张排满革命转向保守妥协9.(2019·惠州调研)“儒教之所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新政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了商务局,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
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
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
以上材料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A. 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B. 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C. 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D. 戊戌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
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 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 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 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3.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A. 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B. 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C. 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D. 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4.公车上书是维新派的一次重要活动,关于公车上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起因于《马关条约》的签订B. 是康有为联合各省应试举人发动的C. 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和变法等主张D. 光绪帝看后非常感动,接受了其主张5.从促进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 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B. 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C. 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D. 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6.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
导致慈禧太后这样做的最主要原因是()A. 戊戌变法挑战了慈禧太后的权威B. 戊戌变法触动了慈禧太后统治的基础C. 戊戌变法提拔了一些维新人士D. 戊戌变法使资产阶级获取了政权7.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颁布此诏”,“百日维新”从此开始。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9世纪末康有为在其论著中提出“人道进化各有定位……盖自据乱世进而为升平升平进而为太平进化有渐因革有由验之万国莫不同风……虽默想太平世犹未升乱犹未拔不能不盈科乃进循序而行”这实际上阐明了()A. 维新变法方向只能是实行君主立宪制B. 封建思想正统地位受到猛烈冲击C. 维新变法迈出近代化历程第一步D. 革命“突变”是现实社会的必然选择【答案】A【解析】“盖自据乱世进而为升平升平进而为太平进化有渐因革有由验之万国莫不同风……虽默想太平世犹未升乱犹未拔不能不盈科乃进循序而行”表明维新变法方向只能是实行君主立宪制故A正确BD材料未体现排除C错在“第一步” 排除2.士大夫们对康有为富于煽动性解释的学说感到烦恼儒家的本来面目和特征何在?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个问题的出现必然是一大震动它冲击着士大夫的精神世界这表明士大夫()A. 冲破牢笼开始睁眼看世界B. 普遍接受西方民主政治学说C. 精神家园被毀后群体震怒D. 对康有为学说存在不同思考【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了康有为的思想冲击了士大夫的思想观念对其思想产生了不同的思考故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想的萌发就已经开始睁眼看世界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士大夫对康有为思想的不同看法不能说明他们普遍接受西方民主政治学说故B项错误C项明显是对材料的误解排除3.“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这场“现代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A. 林则徐、魏源B. 康有为、梁启超C. 孙中山、章太炎D. 陈独秀、胡适【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可以理解到一历史史实叙述的是康有为联合在京的举人发起的“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使维新变法从思想宣传演变成为政治行动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4.严复译著的《天演论》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引入中国目的在于()A. 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合理性辩护B. 为维新派变法努力提供理论依据C. 为中国近代革命派提供思想武器D. 为西方学说在中国传播扫清道路【答案】B【解析】联系所学可知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他翻译的《天演论》阐释了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将进化论从自然界引入社会领域为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奋起抗争、挽救民族危亡起了积极作用成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著作所以ACD错误 B正确5.1895—1898年中国约有76个学会组织只要一群知识分子有意就可以成立当时知识分子集会、讲学、论政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些学会()A. 普遍反对清政府的统治B. 属于资产阶级政党C. 推动了维新思想的传播D. 宣传二民主义思想【答案】C【解析】6.康有为上书光绪帝指出“汽机所成倍人力者三十故其国(英国)富强之力亦倍三十……吾国土地人民十倍于彼而富强力三十倍则亦三倍于我故吾幸未灭而为彼所弱可比较而得之矣”据此可知康有为()A. 认为器物不如人是中国衰败的根源B. 对西方认识并未超越洋务派的水平C. 极力鼓动光绪帝效法西人变法图强D. 科学解释了中国积弱而未亡的原因【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属于维新变法派这一派别已经超越了洋务派的认识水平突破了“器物”的限制主张维新变法因此康有为并未把中国之衰的根本原因归结于器物题干大意为蒸汽机的生产水平是人力生产的三十倍所以英国的富强程度是我们的三十倍…我国人口是英国的十倍但是由于英国富强程度是我们的三十倍折合下来英国只是我们的三倍所以我们才能幸存但英国对我们的削弱是可以通过比较看出来的这些只表现了康有为以此劝说光绪帝正视中西方之差别勇于改革故A、B项错误 C项正确D项夸大了康有为此论断的意义中国积弱的原因不仅是器物不如人还包括制度和社会思想方面康有为代表改良派所持的维新思想仍有其局限性故D项错误7.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这说明()A. 中国下层人民对光绪皇帝不尊敬B. 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C. 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参政热情D. 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答案】C【解析】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多次颁布诏令鼓励士民上书言事这大大激起了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的参政热情他们纷纷对新政提出建议故C正确A项说法明显错误下层民众上书并非对皇帝的不尊敬而是不懂得相关书写规矩故排除B项说法断章取义本段材料中心不在于人民受教育的问题故排除D项材料也能体现但是并非最优选项故排除故选C8.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缪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A. 侧重提倡务实之风B. 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C. 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D. 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答案】C【解析】“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说明戊戌变法为了变革坚持“圣贤义理之学”为其根本这就减少了变革的阻力故C项正确A项“务实之风”与材料信息无关故A项排除B项戊戌变法是改良而非革命故B项错误D项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宗旨有根本不同戊戌变法的宗旨是通过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洋务运动根本上是为了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故D项错误故选C9.晚清官员陈夔龙在《梦蕉亭杂记》中写道“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对这段材料认识正确的是()A. 披露了百日维新失败的根本原因B. 变法触动了广大中下层市民的利益C. 变法阻力主要来自清廷冗滥官员D. 一些变法措施客观上阻碍变法推进【答案】D【解析】百日维新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故A错误戊戌变法主要触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故B错误材料只是表明戊戌变法裁汰冗官冗员的措施增加了维新变法的阻力不能体现变法阻力主要来自冗官故C错误材料“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反映的是戊戌变法裁汰冗官冗员的措施增加了维新变法的阻力阻碍了变法的推进故D符合题意故选D10.19世纪末某组织的《章程》开宗明义地提出“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该组织最有可能是()A. 兴中会B. 保国会C. 强学会D. 同盟会【答案】B【解析】“19世纪末”“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表明该组织是保国会 1898年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保国会其宗旨是保国、保种、保教故B正确AD是革命派的革命团体或政党排除C是清末资产阶级创立的第一个维新派政治团体不符合题意排除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要求改革科举制的背景11.(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戊戌变法时期的科举制改革【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派要求变法科举制存在弊端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需要(社会需要新式人才)【解析】(1)据材料一中“要解决旧的科举考试不求实际、摧残人才、于世无补的弊病”可归纳出科举制存在弊端据“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知识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归纳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派要求变法等【答案】(2)简评打击了旧学传播了新学有利于思想解放对推行新式教育有积极影响改革不彻底(仍存在科举程式化的弊病)【解析】(2)据材料一中“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设立各种实学考试……对考试内容作本质的变更摒弃过去八股取士的做法”可归纳出打击了旧学传播了新学对推行新式教育有积极影响据材料二中“乡试以历代掌故为主”“会试亦如之”可归纳出改革不彻底1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士的思想出现“独立发展空间”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12.(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在先秦、唐宋、民国初年中国知识分子在处理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时呈现的阶段性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2.(3)“知识分子是时代和社会的脊梁应担负起时代的使命”任举一中国历史人物论证这一观点的合理性【答案】(1)影响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百家争鸣文化局面的出现构筑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志的理论武器道家学说奠定了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解析】(1)影响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一中“战国时期则相当多的‘士’就十分风光……常常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于是‘思想’便出现了独立的发展空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思想解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法家思想和道家学说的影响等角度展开分析作答【答案】(2)春秋战国时期特点知识分子直接参与政治活动为诸侯国出谋划策脱离现实政治追求精神自由原因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诸侯争霸笼络人才封建社会时期特点知识分子形成依附人格热衷仕途、委身皇权原因儒家思想及科举选官制度以及宗法纲常观念的影响民国初年特点知识分子重视议政或专门从事学术研究不直接参政原因混乱的政治局面挫伤了知识分子参政的积极性新文化运动的高涨提高知识分子从事学术硏究的积极性【解析】(2)春秋战国时期特点根据材料一中“战国时期则相当多的‘士’就十分风光……常常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于是‘思想’便出现了独立的发展空间”可得出知识分子直接参与政治活动为诸侯国出谋划策根据材料一中“春秋末到战国时期下层平民中大量受过教育的‘士’或进入诸侯大夫的机构或独立于社会形成一个不拥有政治权力却拥有文化权力的知识人阶层”可得出脱离现实政治追求精神自由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诸侯争霸和笼络人才等角度分析作答封建社会时期特点根据材料二中“唐宋时期独立人格在传统知识分子身上极为匮乏相反地倒表现出另一种人格形象依附人格即在思想上依傍古人、拘泥经典在政治上热衷仕途、委身皇权”可得出知识分子形成依附人格热衷仕途、委身皇权原因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二中“在宗法一体化的社会结构中儒家学说、科举制度和宗法纲常这三张大网将知识分子的身心紧紧笼罩起来使之成为黏附于官僚政治的人格化的工具”可从儒家思想、科举选官制度和宗法纲常角度分析作答民国初年特点根据材料三中“他们必须既议政又参政民初知识分子大体上认同于士这一社会角色也力图继承士的社会责任但他们相对要超然一些多数是像胡适一样倾向于‘讲学复议政’ 即停止在议政阶段作‘社会改良’ 把直接参政置于第二位”可得出知识分子重视议政或专门从事学术研究不直接参政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当时的政治局面、新文化运动等角度分析作答【答案】(3)示例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理学占统治地位八股取士和文字狱束缚了人们思想面对时代变化生活于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敢于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和限制君权的主张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提出工商皆本这些主张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变化在思想领域的反映更是明清之际知识分子担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的表现【解析】(3)根据题干中“任举一中国历史人物”可举例为黄宗羲然后再结合所学黄宗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即可要观点鲜明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13.(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公车上书进行评价13.(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政府经济政策调整的历史影响13.(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门户开放”政策提出的背景及其特征【答案】(1)评价标志着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与爱国救亡运动的有机联系康有为确立了维新变法领袖的地位“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或者落空或者失败了【解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车上书标志着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与爱国救亡运动的有机联系康有为确立了维新变法领袖的地位“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或者落空或者失败了【答案】(2)影响突破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调动民间投资的热情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有利于挽回权力抵御列强的经济侵略【解析】(2)根据材料“恤商惠工”“农工商总局”“保护回国侨商”等可从积极性方面分析【答案】(3)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美西战争后美国致力于向远东太平洋地区扩张特征维护各国在华利益各国在华“机会均等” 声称保持中国的领土与行政完整【解析】(3)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可知背景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美西战争后美国致力于向远东太平洋地区扩张特征是维护各国在华利益各国在华“机会均等” 声称保持中国的领土与行政完整14.(1)据材料一概括晚清时期中国文化的走向请结合洋务思想加以说明14.(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有何具体体现?14.(3)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西方文化如何在中国有了进一步的传播据材料三归纳《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14.(4)据材料四归纳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运用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答案】(1)走向从一元走向多元说明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 强调以封建伦理纲常为安身立命的根本采用先进西方科技来维护统治【解析】(1)第一小问走向根据“学术界由一枝独秀(汉学)转向多派并存”概括得出从一元走向多元第二小问说明根据“晚清士人的学术视野也较以前宽广得多打破了传统的界限而开始了对西学的研究”并结合所学洋务思想分析得出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 强调以封建伦理纲常为安身立命的根本采用先进西方科技来维护统治【答案】(2)基本特点借助儒家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具体体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主张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资本主义【解析】(2)第一小问基本特点根据“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借助儒家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理论第二小问具体体现结合所学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分析得出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主张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资本主义【答案】(3)文化传播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重大贡献推动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进程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析】(3)第一小问文化传播根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二小问的贡献根据“《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重大贡献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概括得出【答案】(4)观点应该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新的革命理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解析】(4)第一小问的观点根据“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归纳得出应该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第二小问新的革命理论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人教版选修一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测试
人教版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一、选择题1.维新变法是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摸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一次爱国运动。
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运动表现在( )A.变法维新运动和救亡运动相结合B.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C.维新变法与传播新式文化相结合D.维新变法运动与思想启蒙运动相结合2.有学者认为:“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于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
”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眼点是( )A.经济的现代化B.器物的现代化C.制度的现代化D.精神的现代化3.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准各省广开民厂”的主要目的是()A.洋务运动的刺激B.民族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C.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D.抵制列强经济侵略4.“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困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
……保吾家政权土地,保人民种类之自立,保圣教之不失。
”材料描述的是()A.强学会B.保国会C.兴中会D.保川会5.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形成是在( )A.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后B.洋务运动开始之时C.洋务运动开展过程中D.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6.在戊戌变法运动中,顽固势力破坏百日维新的手段有()①对变法诏令阳奉阴违、托词抗命②控制京津地区的军队③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讨好列强④慈禧太后直接控制人事任免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变法过程急于求成B.变法内容贪大求全C.变法不符合中国社会需要D.这是民族危机严重的反映8.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它们(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9.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1小题,每题3分,共计63分)1.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
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 都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B. 都提倡民权和西学C. 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D. 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答案】C【解析】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大力提倡民权、西学,都不同程度的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故ABD正确,不符合题意;袁世凯的执政时间是1912年3月至1916年6月,而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与此不符,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只适合新文化运动而不适合戊戌变法,故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2.如图为19世纪法国《小巴黎人》杂志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的历史状况促使中国()A. 开启了学习西方先河B. 近代化在艰难中起步C. 维新思想应运而生D. 戊戌变法运动开始【答案】D【解析】法国《小巴黎人》杂志的彩色画片,题为“中国蛋糕”,以漫画的形式,把中国比喻成一个大蛋糕,将列强瓜分中国的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这是在19世纪末的情况,画面反映的历史状况就促使维新变法开始,故D项正确;开启了学习西方先河的是魏源、林则徐等人,故A错误;B项说的是洋务运动,排除;C项维新思想早已产生,排除。
3.有学者认为:借助传统文化外衣宣传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思想不失为一种高明的手段。
以下能作为该观点论据的是()A.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B.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C. 洋务运动和国民大革命D. 戊戌变法和文艺复兴【答案】D【解析】戊戌变法托古改制,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来宣传资本主义,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中国近代有某一历史人物结合传统儒家思想和西方立宪主义来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此人是()A. 洪仁玕B. 曾国藩C. 章炳麟D. 康有为【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康有为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旗号为号召巧妙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2.近代时期李鸿章发出“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的慨叹康有为把孔子塑造成改革新偶像陈独秀认为孔子所主张的封建道德礼教“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 这些认识共同反映了A. 孔子权威已经丧失B. 封建帝制失去士人支持C. 国民意识开始勃兴D. 传统儒学难以应对时局【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李鸿章认为儒学理论不能抵御外敌入侵康有为对传统儒学加以改造宣传变法理论陈独秀批判抨击封建道德礼教由此可见近代各派别均认为传统儒家文化不能挽救民族危亡需要改变故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孔子权威受到挑战和冲击的过程而不是已经丧失故排除A 材料未涉及到士人对封建帝制的态度故排除B 材料反映的李鸿章、康有为和陈独秀等三人的主张不能代表国民意识故排除C.3.金耀基在《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一书中指出“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于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当时“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指的是()A. 经济近代化B. 政治民主化C. 军事科技化D. 文化大众化【答案】B【解析】材料中指出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指的是戊戌变法结合所学知识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提出君主立宪因此答案为政治民主化结合选项A、经济近代化、C、军事科技化、D文化大众化与材料论述的重点信息无关4.有学者指出“戊戌政变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新学家们带来的最深远的“解放作用”是()A. 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B. 传播西方政治学说的启蒙意义C. 指导维新变法的实践经验D. 启示知识分子继承改良道路【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维新派宣传的资产阶级思想引起了思想文化界的极大反响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更多有识之士开始思索救国救民之路维新派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其主张君主立宪提高了民众的参政热情故答案为B项A项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从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已经开始排除C项该项属于“实践” 不属于“解放作用” 排除D项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在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救国必须另寻他路而且接下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不是“继承改良道路” 排除故选B5.维新变法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有()①王韬②严复③薛福成④郑观应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D【解析】6.晚清官员陈夔龙在《梦蕉亭杂记》中写道“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对这段材料认识正确的是()A. 披露了百日维新失败的根本原因B. 变法触动了广大中下层市民的利益C. 变法阻力主要来自清廷冗滥官员D. 一些变法措施客观上阻碍变法推进【答案】D【解析】百日维新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故A错误戊戌变法主要触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故B错误材料只是表明戊戌变法裁汰冗官冗员的措施增加了维新变法的阻力不能体现变法阻力主要来自冗官故C错误材料“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反映的是戊戌变法裁汰冗官冗员的措施增加了维新变法的阻力阻碍了变法的推进故D符合题意故选D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戊戌变法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作用与此说法吻合的是()A. 倡导变法开始向西方学习强国御侮之道B. 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揭开了经济近代化的序幕C. 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D. 创办报刊发表文章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答案】C【解析】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封建的旧体制没有得到改造民族危机依旧严重但要变法、要革新的思想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深受启迪具有思想启蒙作用故C项正确A项错在“开始” 故排除B项洋务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故排除D项所反映的是辛亥革命故排除故选C8.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 这三个派别依次是()A. 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B. 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C. 保皇派革命派维新派D. 洋务派革命派保皇派【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主保中国次保大清”的是为救亡图存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保大清次保中国”的是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地主阶级顽固派“只保中国不保大清”的是主张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B9.在戊戌变法的诏令中致使“举国守旧迂腐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的内容是()①改订律例裁撤冗员②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④裁汰旧军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D【解析】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的措施对于守旧勢力来说并没有触动他们的利益而①③④均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反对故选D10.康有为、梁启超曾向光绪帝提出的主张在“百日维新”中没有被采纳的是()A.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B. 设立农工商总局C.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D. 在京师办大学堂【答案】A【解析】立行宪法大开国会遭到了大臣的反对在“百日维新”中没有被采纳符合题意BCD均被采纳不符合题意11.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缪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A. 侧重提倡务实之风B. 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C. 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D. 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答案】C【解析】“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说明戊戌变法为了变革坚持“圣贤义理之学”为其根本这就减少了变革的阻力故C项正确A项“务实之风”与材料信息无关故A项排除B项戊戌变法是改良而非革命故B项错误D项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宗旨有根本不同戊戌变法的宗旨是通过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洋务运动根本上是为了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故D项错误故选C12.下表为《晚清中国学生留日人数表(大约数)》(据《日本留学中国学生题名录》整理)以下对1896—1905年留日学生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①明治维新对知识分子的吸引②甲午战争失败对国人的刺激③清末新政大力提倡留学④兴中会在日本东京成立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留学日本的状况材料显示1896—1905年留日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显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日本明治维新成果的兴趣故①正确1895年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民族危机加深为了挽救民族于危亡之际知识分子继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故②正确清末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1901年到1911年清政府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新政”上谕.涉及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等问题清政府选派学生出洋学习讲求专门学业故③正确根据所学知识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故④错误故选D13.19世纪60﹣70年代王韬、薛福成和郑观应等都看到“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的优越性但王韬、薛福成等人只是进行启蒙式的宣传而郑观应则是以一项政治改革主张来提出主张中国“下仿泰西之良法”设立议院郑观应的这一主张()A. 推动了否定封建专制制度思想的发展B. 表明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时机已成熟C. 体现了独尊外邦而轻视传统的观念D. 说明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答案】A【解析】王韬等人宣扬西方资产阶级议会制度“进行启蒙式的宣传” 而郑观应则进一步主张设立议院这一主张有利于冲击封建专制制度推动了否定封建专制制度思想的发展但不能体现独尊外邦而轻视传统的观念故A正确 C错误郑观应等人没有将理论付诸实践且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刚刚产生缺乏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必要的经济基础故B错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 反对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D错误14.1898年9月在国内形势日趋紧张之际维新派决定求助在华列强分别由容闳联络美国使馆梁启超联络日本使馆康有为联络英国使馆但无一成功这反映出①维新派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②维新派对帝国主义具有一定的依赖性③列强和清政府之间的关系难以撼动④列强不希望中国走上富强和革新的道路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898年9月在国内形势日趋紧张之际维新派决定求助在华列强“可知维新派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对帝国主义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希望帝国主义帮助中国变法所以○②正确根据材料”容闳联络美国使馆梁启超联络日本使馆康有为联络英国使馆但无一成功”可知说明列强不希望中国走上富强和革新的道路所以④正确列强与清政府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列强不愿支持维新派是因为害怕引起顽固派的反感不利于维护在华的利益列强对华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和扩大在华的侵略权益因此③说法不准确综上所述①②④说法正确所以选D项③说法错误所以排除ABC项15.在百日维新中除湖南巡抚外各省官员大多抵制新政这充分说明()A. 光绪帝没有实权B. 绝大多数官员都是顽固派C. 封建保守势力强大D. 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答案】C【解析】百日维新期间各省官员或是顽固派的代表人物或因担心顽固派的反对而损害自身利益因而大都反对变法维新反映了封建保守势力的强大故选C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6.1902年梁启超在《国之旧史》中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的记忆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梁启超观点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答案】示例历史是一个国家的记忆忘记历史等于背叛梁启超先生认为历史学习与治史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凝聚力和爱国主义情感可以弘扬民族传统铸魂立德梁启超所言发生的背景正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中华民族面临深重的危机当时摆在国民面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救亡图存求得民族独立与自强为此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努力在进行抗争与探索自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作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外来侵略与自身面临曲折时以国家大义为重不计个人荣辱显示了民族气节与爱国情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尽管有认识的局限但无畏地反抗侵略者的爱国斗争使当时的官员亦采取赞同认可态度让西方人认识到自身的非正义性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民族意识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则走上用革命手段救亡图存探索国家发展之路显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感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与自强正是在中国人的努力中不断迈进当今在中华民族复兴路上作为青年学子更要学习了解历史对历史充满温情与敬意更需要民族认同与自豪感更需要以国家、民族为重【解析】本题根据材料中相关人物的记载可以从四个角度来分析①认识治史、学史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历史功能②结合时代背景对梁启超的认识进行论述、从中华民族危机严重和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的角度论述、从社会各阶层为挽救危局所作努力的角度论述③结合材料中各阶层挽救危局的努力活动及其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意义进行论述、结合林则徐的主要成就从睁眼看世界等角度论述、结合义和团运动反抗外来侵略的影响、从激发民族情感的角度论述结合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从对推动中国社会进程的角度论述④联系现实谈自己的责任和担当阐述时要做到条理清晰有理有据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7.(1)据材料概括变法的主要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的意图17.(2)据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教训17.(3)史学界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不同的观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影响这些不同观点形成的因素【答案】措施改革科举制度以策论取代八股文调整行政机构裁汰冗员成立农工商总局意图选拔人才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财政支出发展民族工业【解析】第一小问“以后政府的考试不用八股文都用政治、经济的策论”“调整行政机构康有为裁汰了许多无用的衙门和官职……同时他添了一个农工商总局”改革科举制度以策论取代八股文调整行政机构裁汰冗员成立农工商总局第二小问选拔人才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财政支出发展民族工业【答案】教训改革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尽量拓宽利益面减少变法阻力警惕改革中的投机者防止党派之争【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尽量拓宽利益面减少变法阻力警惕改革中的投机者防止党派之争【答案】因素时代变迁史学理论发展史料占有与挖掘研究者自身素养【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代变迁史学理论发展史料占有与挖掘研究者自身素养18.(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18.(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答案】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解析】题主要从所学知识入手解答但是千万不能脱离材料特别是要抓住材料的第一句话第【答案】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解析】题首先看清要求“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也就是说要严格按材料回答不可脱离材料这就要求学生有较高的阅读能力仔细阅读材料可知材料一一方面说明了康有为要求变法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急于求成的心态材料二赫德、唐才常等人的态度可以说明变法内容贪大求全变法理论有失偏颇变法阵营内部意见分歧严重材料三从变法给人的利益造成严重冲击的角度来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19.(1)阅读材料一二概括古希腊集市广场和中国传统礼制广场在布局上的不同特点结合所学从政治和思想观念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19.(2)阅读材料三据图1指出其广场的布局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的两侧柱廊有何宗教寓意?【答案】不同特点古希腊集市广场开放、随意中国传统礼制广场封闭规整原因在政治上古希腊实行城邦制度公民政治盛行中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思想文化上古希腊孕育了人文精神中国古代严格的等级尊卑纲常伦理【解析】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它们共同构成城市以及城市生活的中心广场往往呈不规则形状也不存在明确的控制胜建筑物”得出古希腊集市广场开放、随意根据材料二“传统广场尤其是礼制性广场(如天安门广场、太和殿广场)往往具有严格纵直的中轴线广场与宫殿、坛庙构成井井有条、重重叠叠的空间序列”得出中国传统礼制广场封闭、规整第二小问原因从政治和思想两个角度分析政治上古希腊是西方民主的源头实行公民政治中国古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思想是古希腊是人文精神的滥觞中国古代重视等级纲常的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答案】图拉真广场的布局特点层次分明功能丰富宗教寓意犹如教皇张开的双臂时刻准备拥抱来自各地的朝圣者【解析】第一小问从图中可知层次分明功能丰富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犹如教皇张开的双臂时刻准备拥抱来自各地的朝圣者。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甲午中日战争后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关键是()A. 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B. 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相结合C. 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D. 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答案】B【解析】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是由于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2.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多篇文章重点围绕“公德”、“自尊”、“爱国心”、“独立性”、“自由观念”等进行了探讨梁启超发表这些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A. 批判封建伦理旧道德B. 强调维新变法的重要性C. 增强国民的公民素养D. 为建立民国作思想准备【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重点围绕‘公德’、‘自尊’、‘爱国心’、‘独立性’、‘自由观念’等进行了探讨”表明梁启超发表这些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国民的公民素养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C3.以下表格内容是某同学的历史研究论文提纲由此判断该论文的主题应该是()A. 工业革命对亚洲的影响B. 反对殖民侵略的变革C. 富国强兵的革命浪潮D. 现代化改革是救国之道【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未体现工业革命故A排除克里米亚战争不是殖民侵略战争故B排除通过改革巩固自身统治不是“革命” 故C排除根据所学可知克里米亚战败俄国开始废除农奴制的改革“黑船事件”导致日本国门被打开不得不面向世界学习西方才有明治维新的改革运动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出现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材料表明三个国家都是试图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实现现代化来挽救国家于危亡故D正确故选D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戊戌变法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作用与此说法吻合的是()A. 倡导变法开始向西方学习强国御侮之道B. 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揭开了经济近代化的序幕C. 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D. 创办报刊发表文章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答案】C【解析】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封建的旧体制没有得到改造民族危机依旧严重但要变法、要革新的思想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深受启迪具有思想启蒙作用故C项正确A项错在“开始” 故排除B项洋务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故排除D项所反映的是辛亥革命故排除故选C5.19世纪末的中国又出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次思想运动的主要内容有()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民主共和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③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④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A. 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19世纪末的中国又出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维新变法其内容包括②③④实行民主共和制度是资产解决革命派的主张所以①错误6.1895年谭嗣同等人联名察请湖南学政江标希望将浏阳南台书院改为浏阳算学馆这一建议虽得到江标的批准但浏阳知县在当地很多士子的要求下借故拖延拒不执行使这一计划未能成为现实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 开算学馆断送地方官政治前途B. 新学改制缺乏足够的社会基础C. 政府官员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 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解析】A.开办算学馆和地方官员的政治前途没有关系B.从材料可以看出建立算学馆得到了地方官的抵制还有很多地方学也反对所以说明这一制度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材料是反映了政府官员对算学馆现象的抵制不能充分说明其政治上的保守D.算学馆并不能完全代表新学地方也并不一定代表旧学7.谭嗣同认为“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他的这一主张最类似于()A. 主权在民B. 人生而自由C. 开明专制D. 三权分立【答案】A【解析】“共举一民为君”“则且必可共废之”体现了主权在民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故错误故选A8.晚清中国思想界呈现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动局面但剖析各种思潮不难发现民族主义贯穿其中这说明()A. 民族主义是中国近代的主流思想B. 民族主义对中国思想界影响深远C. 晚清中国思想界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D. 晚清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晚清”可知其指的是清朝在1840年之后的历史是时中国遭受列强入侵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于此前提下中国的各种思潮都以“救亡图存”为主旨故民族主义贯穿其中故B项符合题意A项救亡图存是中国近代的主流思想排除C项百家争鸣不是材料叙述的主旨排除D项万马齐喑与材料说法相反排除故选B9.《纽约时报》1908年在专电中提到中国一位刚刚去世的皇帝时说 1898年这位皇帝“表现出了鼓励改革运动的愿望” “如果这些法令真正实行的话将意味着大清国全盘西化” 下列与这个皇帝的改革运动无关的是()A.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传播C.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 有利于社会风俗的改变【答案】C【解析】依据“1898年”“鼓励改革运动”“全盘西化”可判断是戊戌变法运动结合所学知AB是戊戌变法的背景 D是戊戌变法的影响均与戊戌变法有关 C是辛亥革命的影响10.有学者这样评价近代中国某一事件这是国家危亡之际的一次群众性爱国运动它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不准士子干政的禁令标志着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已经崛起并登上历史舞台这一事件是()B. 公车上书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答案】B【解析】“这是国家危亡之际的一次群众性爱国运动它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不准士子干政的禁令标志着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已经崛起并登上历史舞台”表明是公车上书是1895年康有为率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事件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已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和震动很大康有为从此取得了维新运动的领袖地位故B正确A是农民运动排除C缺乏群众基础排除D与“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不准士子干政的禁令”不符排除故选B11.面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下列关于康有为变法活动的表述错误的是()A. 著有《劝学篇》全面维护封建纲常名教B. 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变革C. 进呈《日本变政考》帮助光绪帝坚定变法决心D. 成立保国会等团体促使变法浪潮激荡全国【答案】A【解析】著有《劝学篇》的是张之洞但他是洋务派不属于维新派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实行君主立宪不可能维护封建纲常名教故A表述错误为本题答案B、C、D均是康有为的变法活动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12.《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A.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 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 宣传了民主共和的思想【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政治改良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虽然变法最终失败却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C项正确戊戌变法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错误因为变法最终失败中国仍为君主专制制度故B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共和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C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答案】示例一观点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又难逃时代局限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士”阶层崛起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意图改造社会孔子主张恢复周礼以缓和社会矛盾重建社会等级秩序但“克己复礼”思想不符合时代潮流清末西方列强入侵使得民族危机加深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 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 魏源据此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启迪人们思想但未受重视影响有限总结在历史的变革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勇立潮头引领时代发展但也难免有时代局限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过去的知识分子示例二观点时代巨变促成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礼乐崩坏矛盾丛生孔孟以天下为己任周游列国为求天下安定之道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德治、仁政等践行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精神晚清时期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以康有为代表的维新派把救亡图存和维新变法结合起来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们的觉醒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总结时代巨变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率先觉醒他们心忧天下为家国命运奔走呼号显示了强烈的担当精神【解析】第一小问的论题依据表格内容可以得出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又难逃时代局限以及时代巨变促成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等论题第二小问的阐述论题一可从百家争鸣背景和新思想萌发的内容分析论题二可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内容、维新思想的作用分析即可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4.(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14.(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大钊的大同思想的特点和成因14.(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世界的主要价值【答案】(1)特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各得其所各尽其用社会安定【解析】(1)大同社会是中国人思想传统中最后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同社会是全民公有的社会制度包括权力公有和财物公有而首先是权力的公有权力公有的口号是“天下为公” 具体措施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本题根据材料概括即可【答案】(2)特点将传统思想与唯物史观相结合将中国现实与人类目标相联系提出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综合检测新人教选修314
单元综合检测(九)
(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19世纪末,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着深重的民族危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19世纪中期相比侵华的主要角色发生重大变化
B.资本输出取代商品输出
C.19世纪末中国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D.参加侵华的国家空前增多
解析:选B。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
19世纪后半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列强侵华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但这一时期商品输出仍然是列强对外侵略的重要方式,B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为本题正确选项。
2.资产阶级维新派人士指出“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入纳王命……”其主张实际上要求建立( )
A.总统共和政体
B.君主专制政体
C.议会共和政体
D.君主立宪政体
解析:选D。
由题干中“三权分立”“皇上则为元首”等信息并
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