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1戊戌变法
选修1:戊戌变法
展农工商业
(3)在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在
各地成立中小学
(4)在军事方面,建立新式军队,装备新式武器
3、对变法法令内容的评价 ①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②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 传播, ③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 ④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康有为
2、“公车上书” ——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康南海自编年谱》描述:4 下诏鼓天下之气, 月15日“电到北京,吾先知 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 迁都定天下之本, 动各省,并先鼓动粤中公车, 练兵强天下之势, 上折拒和议,湖南人和 之,……各直省莫不发愤, 变法成天下之治。 连日并递,章满(都)察 院。……时以士气可用,乃 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 与名者千二百余人,以一昼 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 都、变法三者,……遍传都 下,士气愤涌。”
官督商办、官办
商办 官督商办、官办
19
63 18
16208
12465 5345
77.6%
70% 30%
资料 :变革太多,打破许多人的饭碗,断了
许多人的生路。三个月进行两百多件任务,
消化不良。康广仁说: “规模太广、志气太
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措太大‧ ‧ ‧而
上又无权” 。
例3、戊戌变法在历史上所起到的最重要作用是 A.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有利于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C.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
D.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必 修 三
从19世纪40年代—90年代先进的中国 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历程
阶段 代表人物
林则徐、魏源等
曾国藩、李鸿章、 张之洞等
【平说历史·2014届】选修1 戊戌变法
②从直接割地到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合力绞死中国龙
时局全图
③门户开放: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
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
美国国务卿海约翰(John Milt败
列强资本 输出掀起 瓜分狂潮 封建自然 经济进一 步的瓦解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社会基础)
一 人 有 庆
万 寿 无 疆
劫难中的抗争
——1898戊戌变法
(1)政治: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 脚踏朝鲜,剑指满清
①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政治性贷款 修筑铁路 开采矿山 开设工厂 开设银行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梁启超
思想核心是倡 民权;用进化 论阐述君主立 宪取代君主专 制的必然性;
严复
用进化论原 理阐明维新 变法的必要 性;系统介 绍西方近代 文化第一人
谭嗣同
冲决纲常礼 教网罗的维 新勇士。
著 作 《孔子改制考》 《变法通议》 译《天演论》 《仁学》
主 张
共同 ①变法维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②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 主张 治制度,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③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
1898年9月19日
农历戊戌年八月初四 戊戌变法第 101 天
这一天,康有为找到伊藤博文寻 求帮助,已经做好了逃跑的准备,果 断舍弃了光绪帝。
1898年9月20日
农历戊戌年八月初五 戊戌变法第 102 天
凌晨,康有为逃到天津,登上了英 国的轮船。光绪的日子可以想象,这 是他亲政的最后一天了,而此时的他 又陷入了无奈与惆怅……
1898年9月15日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戊戌变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戊戌变法考点解读考点提示戊戌变法知识经纬知识清单戊戌变法的背景1、民族危机的加深(1)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和《__①__》的签订,列强趁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
它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2)列强还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分享其他列强在华侵略权益。
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
2、清政府的统治危机财政赤字越来越大;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经济基础(1)原因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些爱国工商人士提出“实业救国”的呼声,并提出自办铁路、自设工厂,抵制洋商羊厂的主张;清政府放宽了__②__对的限制。
(2)表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出现了一些颇具规模的厂矿企业;但力量相当薄弱,数量少、规模小,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又遇到重重阻力和困难。
4、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19世纪末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政治改革,改善社会环境,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戊戌变法的准备【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之戊戌变法 369777 戊戌变法的准备】1、理论准备(1)早期改良思潮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
主张:振兴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政治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从政治上保障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
(2)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理论著作:《新学伪经考》、《___③___》、《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特点:“托古改制”和“仿洋改制”(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3)梁启超与《时务报》1896年8月,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其主张为: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
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设计第15课戊戌变法岳麓版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份关于戊戌变法的专题报告,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写作能力。
4.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成果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案例分析:挑选典型事件和人物,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思考。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戊戌变法意义、影响等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3.作业设计:
-布置课后阅读材料,要求学生撰写阅读笔记,加深对戊戌变法的理解。
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设计第15课戊戌变法岳麓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掌握变法的主要内容,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2.认识到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3.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戊戌变法,提高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发学生对戊戌变法的思考。首先,我会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戊戌变法吗?它发生在哪个时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接着,我会简要介绍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如民族危机、国内外形势等,为学生学习新课内容做好铺垫。
-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
-分析戊戌变法中的典型事件和人物,探讨其成败得失。
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导学案
选修一专题九 《戊戌变法》导学案【课标要求】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知识梳理】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1、社会根源: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加剧。
2、经济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 发展。
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条件:维新思想的传播。
(1)产生: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以后) ①经济上发展 。
②教育上兴办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③政治上建立 的政治制度。
(2)进一步发展:康有为的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 ①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②思想特点:托古改制③作用:奠定了变法的思想基础。
(3)声势日大:(甲午战后) ①主张:维新派提出了旗帜鲜明的 口号,明确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 。
②代表人物及主张:梁启超:思想核心是 。
谭嗣同:大声疾呼“冲决网罗”。
严复:宣传西学的方式是创办报刊、翻译西书。
影响最大的是 ,宣扬的社会进化论观点。
是“精通西学的第一人”。
二、目的:一方面是挽救民族危亡,一方面是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三、戊戌变法的过程(1895----1898) 1、兴起——公车上书(1895)⑴直接原因:《马关条约》草案电传回北京。
⑵主要内容:②富国、养民、教民和改革内政——长久之计。
③模仿西方议会政治,提出设 一职。
由各府、县民选产生,对皇权进行牵制和限制。
⑶结果:由于保守派阻挠,“公车上书”未能递交到光绪帝手中。
⑷影响:①以康有为为首的士人通过向统治者请愿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激情和参政愿望。
②他们冲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显示了知识分子的群体力量。
③“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此后,维新运动开始从 理论宣传走向 。
2、发展——建立组织、创办报刊 (1)表现:①创办报刊宣传维新思想:如《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九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包括民族危机、康有为的“公车上书”等事件,理解戊戌变法发生的必然性。
2.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过程,包括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戊戌政变等重大事件,分析戊戌变法的改革措施及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3.认识到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其失败的原因,从而培养对历史事件的辩证分析能力。
4.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互动性。
针对以上学情,本章节教学设计将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认识到改革与发展的艰难曲折,培养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4.告诉学生,历史的发展充满曲折,我们要从中汲取教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戊戌变法的理解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教材内容,整理戊戌变法的时间线,标注出关键事件,并简要说明每个事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3.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人物的决策过程和心态,提高对历史事件的感悟。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戊戌变法的相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历史图片、纪录片等,增强学生对戊戌变法的直观感受,提高教学效果。
要求:不少于500字,结合教材内容,对史料进行解读。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_课文注释: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课文注释: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维新运动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兴起,具有强烈的时代紧迫感和感染力,引起社会的巨大震动。
尚未成熟的民族资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充当历史的主角,导演了一场生气勃勃的政治改革和社会启蒙运动,从而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
这次改革虽然很快失败了,但并不意味着社会变革的停顿和历史潮流的逆转,而是预示着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维新运动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制制度,批判其理论体系,揭露君主专制政体的黑暗、腐朽,猛烈冲击封建统治,使封建地主阶级不能照旧下去。
事隔几年,镇压这场改革的封建顽固派也不得不仿效维新派,宣布实行所谓新政和预备立宪,以对抗革命,这也是戊戌维新运动使统治者不能照旧统治下去的一个侧证。
例如,新政改革废八股、兴学堂的措施,曾引起社会的极大反响。
当时京师大学堂仍然保存,各地私立学堂也“纷纷见”,已经纳入资本主义轨道的教育改革,不可能再回复到科举八股时代那种窒息、沉寂的状况了。
因此,仅仅三年,统治者便不得不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于1901年再度变革科举,废除八股。
至1906年,连科举制也正式废除了。
中国奉行千年的科举制的废除,资产阶级新式教育制度的确立,不能不归功于戊戌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再如,百日维新时期设立农工商总局的措施,是对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专制主义上层建筑的重大突破,对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戊戌政变后也将这项改革废除了。
然而,资本主义经济的增长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是行政手段所能扼制的。
因此,统治者不得不在1903年重新设立商部,并制定《奖励公司章程》,1906年又将商部改为农工商部,对民族资本主义作出了让步。
这项措施也确实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方便条件。
在民族工业的兴起、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情况下,统治者不得不在政治上作出让步,这就是“预备立宪”的原由之一。
维新运动作为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和辛亥革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教案
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教案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本史实过程。
2、水平目标:(1)通过对戊戌变法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水平。
(2)通过引导学生对戊戌变法成败得失的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水平,逐步形成用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在了解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救亡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而不懈努力的史实基础上,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心祖国前途命运,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品质。
4、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体验学习、分组讨论、列表分析等方式,组织学生阅读分析、交流探讨。
教学重难点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百日维新。
维新变法作为一次大规模的政治活动是从“公车上书”开始的,本课的又一个重点是“百日维新”,它是维新运动的*,变法法令的内容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即使这些改革措施带有很多局限性,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教育四个层面对变法内容逐项分析,加深资产阶级改革性质的理解,全面把握变法在社会上所起到的思想启蒙作用和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深刻影响。
教学工具幻灯片。
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在《走向共和》主题曲的背景音乐中导入课)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侵略日益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救亡图存,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实行了不同方式的探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戊戌变法。
(通过介绍当时中国社会背景实行导入,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当时社会背景的情况下,更好地理解内容,便于解决重点和难点。
)教师出示:第7课戊戌变法设计情境模拟题目——“献计献策”:(二)自主学习(出示幻灯片,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1酝酿中的改革
材料1: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 不惊人,自可避祸。——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2: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 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 ——谭嗣同《仁学》 材料3:天演者,西国格物家言也……以为天不可独 任,要贵以人持天……使人治日即乎新,而后其国 永存,而种族赖以不坠,是之谓与天争胜。而人之 争天而胜天者,又皆天事之所苞,是故天行人治, 同归天演。 ——吴汝纶《天演论•序》 请回答:(1)据材料1,概括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有何 特点?(2)据材料2、3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谭嗣同、 严复的维新变法主张有何异同?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 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 维新变法的思想 相同点: 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和封建思想,主张维新变法。不同 点:谭嗣同侧重抨击“君为臣纲” ,具有民主革命的思想色彩;严复 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维新变 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4、创办学会、报纸、学堂;
(1)创办报纸:《中外纪闻》《国闻报》 《时务报》——推动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3、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的维新思想活动所起 的作用包括 ①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 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 ②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 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③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 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4.晚清有御史上奏折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 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闻风 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
思考3:其地位如何? 孔子是托古改制的“素王”,为变法活 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导人 动制造了历史根据
思考1:梁启超宣传维新变法思 想的特点是什么?
倡导民权思想。
思考2:他的思想起到了怎样 的影响?
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3篇
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3篇一、内容标准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二、问题探究1.分别从戊戌变法前中国社会、经济、思想领域来分析变法的历史背景?2.列表简述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特点?3.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列表整理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从百日维新的内容与维新派的主张的比较以及百日维新的结果等方面去分析百日维新的特点?4.从政治改革、救亡图存、思想解放等角度,归纳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5.从社会背景、领导力量、政策措施和国际环境等方面,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史论共享1.康、梁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及其特点:康有为一方面借用孔子的来宣传自己的变法主张,另一方面又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并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变法思想。
梁启超明确提出了民权思想,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
严复借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百日维新的主要特点: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其政令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加政治的可能性。
百日维新显示了光绪帝和维新派除旧布新的决心,损害了顽固守旧势力的利益,但又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是不彻底的。
3.戊戌变法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维新派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它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努力追求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科学文化,促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优质课件:第4课 戊戌政变
3.戊戌变法的意义 (1)爱国性:从时代背景分析,变法运动是在甲午战争失败于邻国日本 后,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的情况下开始的,所以救亡图存是变法的 直接目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爱国的,是进步的。 (2)进步性:从变法的内容看,政治上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 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这些要求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3)启蒙性:从变法运动的过程看,上书、演讲、办团体、宣传变祖宗 之法,乃至掀起百日维新,这些使民众接触到了资产阶级思想,认识 到封建思想的弊端,从而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4课 戊戌政变
目标导航
1.了解百日维新期间新旧势力交锋的表现。(重点) 2.理解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3.认识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近代道路的曲折性。(难点)
内容索引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 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一、新旧势力的交锋
(2)官吏产生的途径:官吏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在克利斯提尼改革后,官吏选拔 也可通过抽签方式进行,任职资格无财产的限制,一切职位个人不得连任,任期短。 (3)监督官吏制度:陶片放逐法是全体雅典公民对高级官吏进行控制和监督的重要手段。 3.主要特征 (1)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 (2)体现小国寡民的特色。 (3)否定血缘关系,以财产和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作为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 (4)真正享有民主的只有少数人。 4.缺陷 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妇女无政治权利可言,广大奴隶受到压迫,公民权对于 居住在雅典的外邦人来说遥不可及。此外,下层公民为生活奔波劳碌,常常无暇顾 及城邦的政治生活,其政治权利也形同虚设。 5.实质 雅典城邦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专政,因此雅典民主实际上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不 是全社会所有人的民主。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第15课《戊戌变法》ppt课件
——谭嗣同《仁学》
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严复以创办报刊,翻译西
书的方式,宣扬维新思想。其
中影响最大的是《天演论》。
《天演论》所宣传的 “ 物竞天
择,适者
生存 ” 的
社会进化
严复
论观点,几乎影响了19世纪
末 20 世纪初的一代知识分
随着变法的深
入,新旧势力冲突日
益尖
锐。
维新
派想
争取
光绪帝接见外国使节
列强
的支持,但未成功;于是寄希望
于在天津小站练兵的袁世凯。
袁世凯
一、甲午的震撼
二、维新思潮的兴起
三、百日新政 四、强学会与《时务报》
五、百日新政 六、无力回天
1、危机四伏的改革 2、戊戌政变
戊戌政变
1898年9月21日,慈 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 光绪帝,重新 “ 训政 ”, 继而大肆搜捕维新派。 谭嗣同、杨锐、刘光第、
③他们依靠的是没有实权的君主,变法缺乏 群众基础。
一、甲午的震撼
二、维新思潮的兴起
三、百日新政 四、强学会与《时务报》
五、百日新政 六、无力回天 七、维新时期的遗产
维新时期的遗产
奏 定大学 堂章程
(1903)
京师大学堂牌匾
京师大学堂旧址
维新时期的遗产
北 京 大 学
京师大学堂的藏书阁
时务学堂教习(右二谭嗣同)
在上海创刊的 变法,成为宣
《时务报》
扬维新思想的
重要阵地,受到全国范围内很多
知识分子的欢迎。 梁启超发表的
《变法通议》。
创办报刊
“公车上书”后,维新派开始 积极在北京、上海等地创办报 刊、组织学会。除北京办的《中 外纪闻》外,还有上海的《时务 报》,天津的《国闻报》等。许
岳麓版历史选修1《戊戌变法》课件
《时务报》的主笔
梁启超曾担任《时务报》的主 笔, 通过报纸宣传维新思想, 推 动社会变革。
文学创作
梁启超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他的作品以清新、流畅、富有 感染力而著称。
光绪皇帝
改革推动者
遭遇政变
光绪皇帝是戊戌变法的支持者和推动 者,他渴望通过改革来挽救清朝的危 局。
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和干预,戊戌变 法最终失败,光绪皇帝也被软禁在瀛 台,失去了政治自由。
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戊戌变法期间,许多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积极参与改革运动,激发 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
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意义
提供了现代化的蓝图
01
戊戌变法提出了现代化的目标和方案, 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
蓝图和方向。
培养了一批现代化人才
02
戊戌变法期间, 许多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积极参与改革运动, 培
人才, 推动国家进步。
结果
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得到了部分开 明官僚和知识分子的支持, 但遭 到守旧势力的强烈反对, 最终未
能实现。
戊戌变法的失败
原因
戊戌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强烈反对, 加上改革措 施过于急进, 触动了既得利益者, 最终导致了变法的失败。
经过
光绪皇帝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被废止, 维新派领袖人物被捕或逃 亡海外, 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
03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在未来的政治改革中, 应注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缩小贫富差距, 实现共
同富裕。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养了一批具有现代化思想的人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
03
戊戌变法期间, 中西文化交流频繁, 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和
高二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人民版)
D.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未付诸 实践
38
巩固:康有为改造儒学思想为变法 活动服务,主要是因为 A.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B.与封建思想斗争的策略
C.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D.自幼接受正统的儒学教育
39
巩固:19世纪末,维新变法 从一 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种政治运动, 关键是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 历史趋势 B.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 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 结合起来 D.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影响……
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
主张: 经济——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同外 商进行“商战”; 政治——学习西方先进制度,设立议院,实 行君主立宪; 文教——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知识。
局限性: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没有付诸实践。
维新变法运动
序 幕 酝酿和开展 高 潮
失败
公车上书 创办政治团体、 报刊、学堂
戊戌 变法
戊戌
政变
一、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1、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社会背景) 2、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社会背景) 3、19世纪末民族 资本主义有了初步 发展(经济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 登上历史舞台 (阶级基础)
4、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思想、理论基础)
Ó ¢ ¹ ú ¶ í ¹ ú 720 650 2800
共计 控制铁路沿线的土地资源, 6420英里 经济势力和军事势力渗透。
420 300
1530
(截至1898年11月)
µ Â ¹ ú
± È À û Ê ±
· ¨¹ ú
à À ¹ ú
1895-1913年列强在华开办的企业(10万以上)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第3课 百日维新》45人教PPT课件
学 思之 窗
想一想,康有为在“百日维 新”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起 到了何种作用?
康有为在“百日维新” 中充当了光绪帝的顾问, 是维新变法运动的策划者。
光绪帝为什么 支持变法呢?
光绪帝(1871-1908) 名爱新觉罗·载湉,同治帝之弟。 4岁即位,由慈禧太后“垂帘听 政”。1889年19岁 “大婚典礼” 后“亲政”,慈禧太后,退居颐 和园,但她仍掌握着内外大权。 光绪帝作了34年的傀儡皇帝,经 历了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的 失败,目睹了帝国主义掀起的割 地狂潮。1898年6月,为了从慈 禧手中夺回统治权,振作图强, 毅然支持和任用维新派人士康、 梁等实行变法。
【探究讨论】戊戌变法的特点 材料 在“百日维新”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帝发布各种谕旨 100多条。
光绪帝谕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将现在各局所中冗员一 律裁撤净尽……限一月办竣”。由于裁撤面较宽,在裁撤中又采 取了一些强行封查的办法,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难以度 日。
光绪帝下令裁撤绿营,同时让旗人自谋生计。这些人多达 100万,被突然中止生计后没能妥善安置,以致他们对新政怨声 载道。
新情境·激趣引航
对于变法的核心人物光绪皇帝的评价,长 期以来史学界意见不一。“爱国开明皇帝说” 和“维新皇帝说”,是内涵一致的不同表述, 是近年来的新说法,得到了史学界的赞同。史 学家李时岳先生说:“从百日维新中他已经做 到的和正在做的、想要做的来看,确实是力图 做一个资产阶级的维新皇帝。”“严峻的形势 迫使载湉抉择,他选择了改革的道路。这个选 择是明智的,因为他投靠了具有前途和希望的 新兴的资产阶级势力。”
9月5日,康有为连上两折,提出剪发辫,改穿西装,改元迁 都,许多人认为这是改朝换代之举,难以接受。
百日维新的特点 (1)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即变封 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 (2)从推行范围来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 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 (3)从推行者来看,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维新力量的 薄弱。 (4)从性质上看,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从目的上看,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6)从作用上看,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 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7)从过程来看,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9.4课文注释: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课文注释: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维新派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厄运,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是,尽管他们作出了种种努力,最终还是失败了。
戊戌维新之所以失败,从主张改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方面考察,显然政治上不成熟,并且十分软弱。
这首先表现在他们提不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
在对待帝国主义的问题上,维新派在造成民族危机的原因和怎样才能挽救这个危机的问题上陷入了困境。
他们虽然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的严重性,却以为这是中国积弱的结果,甚至认为贫弱的国势不足以抵抗侵略,只有等中国富强起来才可以自然地“消除外患”。
他们认为帝国主义之所以侵略中国,关键在于中国不能自强。
如何解决民族危机呢?不在于反帝,而在于变法图存。
这说明他们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认识并没有发展成为反帝的思想,而是导致要变法自强的结论,这是他们不敢向帝国主义作斗争的软弱性的表现。
这种在不反帝的前提下进行改革的主张,只能是不现实的幻想。
维新派的软弱和政治上的不成熟也表现在新政改革中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措置失当。
一百零三天的新政,所颁发的上谕竟有一百多道,改革的内容从政治、经济到军事、文化教育各个方面。
问题在于究竟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应该有轻重缓急。
新政上谕纷至沓来,却缺乏强有力的行政组织措施。
官僚机构的臃肿庞杂是君主专制政治的一大特点,变革这些机构当然是新政的内容之一,至于怎么变,却必须稳步地进行。
康有为曾主张不必裁减旧衙门,只需添置新衙门;又主张官爵分离,给予耆耄冗员以爵位,使之享有荣誉和优厚的物质待遇。
这种措置是比较稳妥的。
可惜年轻的光绪皇帝缺乏政治经验,他一次就下令裁撤了詹事府等十多个衙门,引起很大震动。
由于某些新政改革操之过急,触犯了大批官员的特权和利益地位,他们便群起攻击变法,使矛盾骤然激化。
再如,光绪皇帝因礼部堂官阻挠部员上书,便一次罢免了全堂的六名尚书、侍郎。
有的侍郎并未参与其事,也被革了职。
这种不问青红皂白的处置,不仅给守旧派提供了攻击的口实,也引起局外人的不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高潮——百日维新 、高潮 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
(1)施政纲领:《应诏统筹全局折》 )施政纲领: 应诏统筹全局折》 (2)开始标志: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 )开始标志: 年 月 日 定国是诏》宣布变法。 《定国是诏》宣布变法。 (3)内容: )内容:
类别 政治方面
颁布新法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1.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 1.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 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 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2.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2.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举办商会 3.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3.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1.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 1.普遍设立中小学堂, 普遍设立中小学堂 大学堂。 大学堂。 2.设立译书局 翻译外国书籍。 设立译书局, 2.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 3.准许设立报馆 学会。 准许设立报馆、 3.准许设立报馆、学会。 4.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4.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1.精炼陆军,改习洋操。 1.精炼陆军,改习洋操。 精炼陆军 2.添置船舰 扩建海军。 添置船舰, 2.添置船舰,扩建海军。
民族危机加深
甲午战争前商办企业在总资本额上仅是官督商 官办企业资本额的三分之一不到, 办、官办企业资本额的三分之一不到,仅占中国产 业资本总数的22.4%; 业资本总数的22.4%;而甲午战争后商办企业在总 资本额上占中国产业资本总数70%,而官督商办、 资本额上占中国产业资本总数70%,而官督商办、 官办企业仅占30%。 官办企业仅占30%。
维 新 思 潮
照 片
姓名 著作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 》
梁启超
《变法通议》 变法通议》
严复 译《天演论》 天演论》
宣扬“物竞天择, 宣扬“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适者生存”的社会 进化论思想。 进化论思想。“系 统介绍西方文化的 第一人” 第一人”、“精通 西学第一人” 西学第一人”。
谭嗣同 《仁学》 仁学》
2、发展——维新实践 、发展 维新实践
戊戌变法
【知识回顾】维新派同顽固派的论战 知识回顾】
论战的内容: 论战的内容: 【1】要不要维新变法 】 【2】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 】要不要兴民权, 【3】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要不要提倡西学、 历史地位: 历史地位: 这场维新与守旧的论战,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 这场维新与守旧的论战, 义思想的正面交锋(性质)。 )。它使一些知识分子开 义思想的正面交锋(性质)。它使一些知识分子开 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 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潮。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1、序幕——公车上书 、序幕 公车上书
戊戌变法
(1)时间:1895年春 )时间: 年春 (2)内容: )内容: A、下诏、迁都、练兵 权宜之计; 、下诏、迁都、练兵——权宜之计; 权宜之计 B、变法 引进西方的议会政治制度。 、变法——引进西方的议会政治制度。 引进西方的议会政治制度 (3)意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折点) )意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折点) 冲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 冲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显示了知识 分子的群体力量;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分子的群体力量;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加重中国人民负担; 加重中国人民负担;清政府举借外债 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 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 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使日本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割领土 开口岸 设工厂
政治: 政治: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经济: 经济:以资本输出为主
以资产阶级 自由平等思 想,批判封 建纲常礼教 和专制君权 。
主 张
托古改制 ,打着孔 子的旗号 ,宣传资 产阶级改 良思想
思想核心是 倡民权; 倡民权;用 进化论阐述 君主立宪取 代君主专制 的必然性; 的必然性;
共同 ①变法维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②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设 变法维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 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 主张 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
戊 戌 变 法
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启超等维新派人物 简述康有、 简述康有 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分析其特点。 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 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想一想: 想一想:
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1.甲午中日战争后 帝国主义列强掀起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 甲午中日战争后 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矛盾的加深 民族矛盾的加深; 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族矛盾的加深; 2.清朝统治出现危机;(还款 、赈灾) 清朝统治出现危机;(还款 赈灾)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戊戌变法
【回顾】维新思想何时产生?主要代表及其主张? 回顾】维新思想何时产生?主要代表及其主张? 必修三) (必修三) 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 年代 早期维新思想: 世纪 世纪60年代 早期维新思想
①代表:王韬、郑观应(从洋务 代表:王韬、郑观应( 派中分化出来) 派中分化出来) 主张: 经 发展民族工商业 发展民族工商业; ②主张:(经)发展民族工商业; 与外国进行商战; 与外国进行商战; (政)建立君主立宪制; 建立君主立宪制; 政 建立君主立宪制 (文)提倡西学、兴办学校。 提倡西学、 文 提倡西学 兴办学校。 ③认识:认识到单纯依靠引进西 认识: 方先进技术不能让国家富强, 方先进技术不能让国家富强,主 张变革体制; 张变革体制;但没有形成完整的 理论,并且没有付诸于实践。 理论,并且没有付诸于实践。 王韬 郑观应
签订《 马关条约》 签订 《 马关条约 》 的 春帆楼原址
戊戌变法
一、背景条件
【回顾】《马关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危害?(必修一) 回顾】《马关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危害?(必修一) 】《马关条约 ?(必修一
1895年《马关条约》主要条款 年 马关条约》 危害
赔巨款
白银2亿两 清 年 日 年收 白银 亿两(清3年/日4年收 亿两 入) 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列岛 辽东半岛 台湾,澎湖列岛 台湾 重庆,沙市 苏州 重庆 沙市,苏州 杭州 沙市 苏州,杭州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谭嗣同 《仁学》 仁学》
以资产阶级 自由平等思 想,批判封 建纲常礼教 和专制君权 。
主 张
托古改制 ,打着孔 子的旗号 ,宣传资 产阶级改 良思想
思想核心是 倡民权; 倡民权;用 进化论阐述 君主立宪取 代君主专制 的必然性; 的必然性;
共同 ①变法维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②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设 变法维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 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 主张 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
戊戌变法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戊戌变法的背景 戊戌变法的过程
观看以下几幅图片和材料, 观看以下几幅图片和材料,分析 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 年 章为议和全权大臣, 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同日 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 关谈判, 关谈判,被迫签订了中日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 中日《马关条约》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各省旅京维新志士 爱国官吏和知识分子、外国传教士, 爱国官吏和知识分子、外国传教士, 得到翁同龢、 得到翁同龢、张之洞等官员支持 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 宗旨: 保国、保种、 保教” 宗旨:“保国、保种、 保教”
变法浪潮激荡全国
强学会 保国会 中外纪闻 国闻报
时务报 南学会
时务学堂
万木草堂
2、发展——维新实践 、发展 维新实践
戊戌变法
二、过程
1、序幕——公车上书(理论宣传)1895.4 、序幕 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 理论宣传) 2、发展——维新实践 (报纸、政治团体,办学堂) 、发展 维新实践 报纸、政治团体, 3、高潮——百日维新 (政治实践 、高潮 政治实践)1898.6 百日维新 政治实践 4、结局——戊戌政变 1898.9 、结局 戊戌政变
戊戌变法
【归纳】背景: 归纳】背景:
社会背景: 马关条约》的签订加深了民族矛盾, 社会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加深了民族矛盾, 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经济基础(根本) 世纪末, 经济基础(根本):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得 世纪末 到初步发展。 到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新兴力量 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新兴力量, 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新兴力量,登上历史 舞台。 舞台。 思想基础:西学传播和维新思潮的兴起。 思想基础:西学传播和维新思潮的兴起。
戊戌变法
2. 维新思想:19世纪 年代 维新思想: 世纪 世纪90年代
照 片 姓 著 名 作 制 制 化 化 制 制
维 新 思 潮
照 片
姓名 著作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 》
梁启超《变法通议》 变源自通议》严复 译《天演论》 天演论》
宣扬“物竞天择, 宣扬“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适者生存”的社会 进化论思想。 进化论思想。“系 统介绍西方文化的 第一人” 第一人”、“精通 西学第一人” 西学第一人”。
2、发展——维新实践 、发展 维新实践
戊戌变法
三份报纸
名称 创办人 中外纪闻》 《中外纪闻》 康有为 《强学报》 强学报》 时务报》 《时务报》 地点 1895年、北京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