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1戊戌变法

合集下载

选修1:戊戌变法

选修1:戊戌变法

展农工商业
(3)在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在
各地成立中小学
(4)在军事方面,建立新式军队,装备新式武器
3、对变法法令内容的评价 ①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②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 传播, ③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 ④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康有为
2、“公车上书” ——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康南海自编年谱》描述:4 下诏鼓天下之气, 月15日“电到北京,吾先知 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 迁都定天下之本, 动各省,并先鼓动粤中公车, 练兵强天下之势, 上折拒和议,湖南人和 之,……各直省莫不发愤, 变法成天下之治。 连日并递,章满(都)察 院。……时以士气可用,乃 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 与名者千二百余人,以一昼 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 都、变法三者,……遍传都 下,士气愤涌。”
官督商办、官办
商办 官督商办、官办
19
63 18
16208
12465 5345
77.6%
70% 30%
资料 :变革太多,打破许多人的饭碗,断了
许多人的生路。三个月进行两百多件任务,
消化不良。康广仁说: “规模太广、志气太
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措太大‧ ‧ ‧而
上又无权” 。
例3、戊戌变法在历史上所起到的最重要作用是 A.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有利于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C.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
D.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必 修 三
从19世纪40年代—90年代先进的中国 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历程
阶段 代表人物
林则徐、魏源等
曾国藩、李鸿章、 张之洞等

【平说历史·2014届】选修1 戊戌变法

【平说历史·2014届】选修1  戊戌变法

②从直接割地到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合力绞死中国龙
时局全图
③门户开放: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
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
美国国务卿海约翰(John Milt败
列强资本 输出掀起 瓜分狂潮 封建自然 经济进一 步的瓦解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社会基础)
一 人 有 庆
万 寿 无 疆
劫难中的抗争
——1898戊戌变法
(1)政治: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 脚踏朝鲜,剑指满清
①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政治性贷款 修筑铁路 开采矿山 开设工厂 开设银行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梁启超
思想核心是倡 民权;用进化 论阐述君主立 宪取代君主专 制的必然性;
严复
用进化论原 理阐明维新 变法的必要 性;系统介 绍西方近代 文化第一人
谭嗣同
冲决纲常礼 教网罗的维 新勇士。
著 作 《孔子改制考》 《变法通议》 译《天演论》 《仁学》
主 张
共同 ①变法维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②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 主张 治制度,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③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
1898年9月19日
农历戊戌年八月初四 戊戌变法第 101 天
这一天,康有为找到伊藤博文寻 求帮助,已经做好了逃跑的准备,果 断舍弃了光绪帝。
1898年9月20日
农历戊戌年八月初五 戊戌变法第 102 天
凌晨,康有为逃到天津,登上了英 国的轮船。光绪的日子可以想象,这 是他亲政的最后一天了,而此时的他 又陷入了无奈与惆怅……
1898年9月15日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专题九戊戌变法》评课稿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专题九戊戌变法》评课稿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专题九戊戌变法》评课稿一、课程背景介绍本文档是对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专题九戊戌变法》课程的评课稿。

该课程是高中历史选修课程中的一部分,涵盖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戊戌变法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晚清时期的政治改革尝试与失败,并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演变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课程设计评价1. 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本课程通过研究戊戌变法,旨在帮助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教学目标:•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与导致变法发生的原因;•掌握戊戌变法期间的主要事件和改革措施;•分析戊戌变法的局限性与失败原因;•了解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与意义。

这些教学目标既符合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要求,也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戊戌变法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

2. 教学内容的组织性和连贯性本课程将戊戌变法的学习内容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通过讲述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的内外压力,以及康有为、梁启超等改革派人物的思想影响,帮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其对历史问题的思考能力。

(2)戊戌变法的主要措施与实施通过讲述戊戌变法期间的主要措施,如“公车上书”、创办新报刊、改革京官制度等,帮助学生了解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过程。

同时,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或小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变法期间的社会变革。

(3)戊戌变法的局限性与失败原因通过讲述戊戌变法的局限性,如变法措施受到反对势力的限制、清朝官僚体制的难以彻底改变等,帮助学生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同时,课堂讨论或小组活动可以让学生探讨变法失败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戊戌变法的影响与意义通过讲述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如为中国的后续革命提供经验教训、推动了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进程等,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变法的意义。

同时,通过课堂活动,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展示对变法意义的理解与分析。

3.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设计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改革措施。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九 戊戌变法(共26张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九 戊戌变法(共26张PPT)

2、国内形势
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 全权大臣,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 本马关谈判,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 条约》。 列强瓜分中国简表(1897-1899年) 国别 租借地或割 势力范围 占地 德国 胶州湾 山东 俄国 旅顺和大连 长城北和新疆
法国
(1)政治:甲午战败,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 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郑观应(塑像)
主张: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商战”; 政治: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文教: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知识; 局限性: 没能形成系统的理论 没有付诸实践
意义: 为康梁维新思想作了理论准备
②维新思想的发展与传播(19世纪末)
姓 名 著 作 主 张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谭嗣同
慈禧太后废除新法
四、变法的结果——失败 1、失败标志:戊戌政变 2、失败原因:
(1)封建顽固派势力强大 (2)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维新派势力弱小,具有软弱性和 妥协性, (3)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和政治斗争经验,仅依靠没有实权 的皇帝,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4)措施过于急进,缺乏全盘考虑;脱离群众
经济: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文化: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有利于西方科技的 传播,推动了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发展。
习俗:
摒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行宪法,大开国 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 2)没有涉及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3)没有深入广大民众与广大民众运动相结合
政治方面:准许官民上书言事 (2)措施过于猛进,导致新旧矛盾迅速激化 ;(从减小 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变法的阻力看,措施不宜过快,过急) 举荐人才,取消旗人特 打击封建官僚制度 权,裁汰冗员精简机构 经济方面:保护农工商业发展等 废除八股,设立学堂, 文教方面: 出国留学,翻译书籍 军事方面: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实行征兵制等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西 学的传播 有利于增强军事和国防力量

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设计第15课戊戌变法岳麓版

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设计第15课戊戌变法岳麓版
-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份关于戊戌变法的专题报告,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写作能力。
4.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成果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案例分析:挑选典型事件和人物,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思考。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戊戌变法意义、影响等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3.作业设计:
-布置课后阅读材料,要求学生撰写阅读笔记,加深对戊戌变法的理解。
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设计第15课戊戌变法岳麓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掌握变法的主要内容,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2.认识到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3.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戊戌变法,提高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发学生对戊戌变法的思考。首先,我会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戊戌变法吗?它发生在哪个时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接着,我会简要介绍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如民族危机、国内外形势等,为学生学习新课内容做好铺垫。
-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
-分析戊戌变法中的典型事件和人物,探讨其成败得失。

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导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导学案

选修一专题九 《戊戌变法》导学案【课标要求】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知识梳理】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1、社会根源: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加剧。

2、经济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 发展。

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条件:维新思想的传播。

(1)产生: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以后) ①经济上发展 。

②教育上兴办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③政治上建立 的政治制度。

(2)进一步发展:康有为的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 ①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②思想特点:托古改制③作用:奠定了变法的思想基础。

(3)声势日大:(甲午战后) ①主张:维新派提出了旗帜鲜明的 口号,明确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 。

②代表人物及主张:梁启超:思想核心是 。

谭嗣同:大声疾呼“冲决网罗”。

严复:宣传西学的方式是创办报刊、翻译西书。

影响最大的是 ,宣扬的社会进化论观点。

是“精通西学的第一人”。

二、目的:一方面是挽救民族危亡,一方面是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三、戊戌变法的过程(1895----1898) 1、兴起——公车上书(1895)⑴直接原因:《马关条约》草案电传回北京。

⑵主要内容:②富国、养民、教民和改革内政——长久之计。

③模仿西方议会政治,提出设 一职。

由各府、县民选产生,对皇权进行牵制和限制。

⑶结果:由于保守派阻挠,“公车上书”未能递交到光绪帝手中。

⑷影响:①以康有为为首的士人通过向统治者请愿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激情和参政愿望。

②他们冲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显示了知识分子的群体力量。

③“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此后,维新运动开始从 理论宣传走向 。

2、发展——建立组织、创办报刊 (1)表现:①创办报刊宣传维新思想:如《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岳麓版历史选修1《戊戌变法》ppt课件

岳麓版历史选修1《戊戌变法》ppt课件

文学才华
谭嗣同也是一位才华横溢 的文学家,他的诗歌和散 文作品情感真挚,语言优 美。
光绪皇帝
变法的支持者
光绪皇帝是戊戌变法的支持者和推动者,他采纳了康有为等人的 改革方案,并颁布了一系列新政。
软禁生涯
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慈禧太后软禁,直到去世。
历史地位
虽然光绪皇帝在位期间没有实现全面的政治改革,但他的支持和 推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济结构变革
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资 本主义的渗透,中国经济 结构开始发生变革,民族 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
思想文化冲突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西方 文化发生冲突,一些有识 之士开始寻求救国之道。
甲午战争失败的影响
国家危机的加深
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面临着空前的 民族危机,国家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民族意识的觉醒
推动了清政府的政治改革
戊戌变法期间,清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如裁汰 冗员、改革官制等,为中国政治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借鉴。
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宣传民主思想,为中国政治制度的 民主化奠定了思想基础。
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01
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
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文化,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
教育改革思想
梁启超提出了教育改革的主张,强调培养新式人才,推动国家现代 化。
文学成就
除了政治思想,梁启超在文学领域也有很高的成就,他的散文、随 笔、小说都有深远的影响。
谭嗣同
激进的维新派
谭嗣同是戊戌变法中的激 进派代表,他主张迅速变 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 宪。
英勇就义
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 选择以身殉国,他的英勇 事迹激励了无数后来的革 命者。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九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九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九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包括民族危机、康有为的“公车上书”等事件,理解戊戌变法发生的必然性。
2.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过程,包括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戊戌政变等重大事件,分析戊戌变法的改革措施及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3.认识到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其失败的原因,从而培养对历史事件的辩证分析能力。
4.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互动性。
针对以上学情,本章节教学设计将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认识到改革与发展的艰难曲折,培养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4.告诉学生,历史的发展充满曲折,我们要从中汲取教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戊戌变法的理解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教材内容,整理戊戌变法的时间线,标注出关键事件,并简要说明每个事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3.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人物的决策过程和心态,提高对历史事件的感悟。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戊戌变法的相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历史图片、纪录片等,增强学生对戊戌变法的直观感受,提高教学效果。
要求:不少于500字,结合教材内容,对史料进行解读。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_课文注释: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_课文注释: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课文注释: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维新运动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兴起,具有强烈的时代紧迫感和感染力,引起社会的巨大震动。

尚未成熟的民族资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充当历史的主角,导演了一场生气勃勃的政治改革和社会启蒙运动,从而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

这次改革虽然很快失败了,但并不意味着社会变革的停顿和历史潮流的逆转,而是预示着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维新运动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制制度,批判其理论体系,揭露君主专制政体的黑暗、腐朽,猛烈冲击封建统治,使封建地主阶级不能照旧下去。

事隔几年,镇压这场改革的封建顽固派也不得不仿效维新派,宣布实行所谓新政和预备立宪,以对抗革命,这也是戊戌维新运动使统治者不能照旧统治下去的一个侧证。

例如,新政改革废八股、兴学堂的措施,曾引起社会的极大反响。

当时京师大学堂仍然保存,各地私立学堂也“纷纷见”,已经纳入资本主义轨道的教育改革,不可能再回复到科举八股时代那种窒息、沉寂的状况了。

因此,仅仅三年,统治者便不得不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于1901年再度变革科举,废除八股。

至1906年,连科举制也正式废除了。

中国奉行千年的科举制的废除,资产阶级新式教育制度的确立,不能不归功于戊戌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再如,百日维新时期设立农工商总局的措施,是对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专制主义上层建筑的重大突破,对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戊戌政变后也将这项改革废除了。

然而,资本主义经济的增长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是行政手段所能扼制的。

因此,统治者不得不在1903年重新设立商部,并制定《奖励公司章程》,1906年又将商部改为农工商部,对民族资本主义作出了让步。

这项措施也确实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方便条件。

在民族工业的兴起、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情况下,统治者不得不在政治上作出让步,这就是“预备立宪”的原由之一。

维新运动作为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和辛亥革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精品教案
第一课
【课标要求】: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

3、分析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4、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特点。

5、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事实。

6、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知识梳理】
1、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比较简表
2、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
相同点:①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②都是以清政府为主体而进行的
重大政策调整;③都涉及军事、经济、文化方面的改革;④都主张向西方学习;⑤都是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内容;⑥虽然都失败了,但对历史发展的进程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不同点:①国际环境不同,前者发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后者发生在第二次工业
革命后。

②阶级属性不同,前者代表地主阶级,后者代表资产阶级。

③目的不同,前者是要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后者是要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④性质不同,前者是地主阶级改革,后者是资产阶级改革。

⑤内容不尽相同,前者只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后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

⑥影响不同,戊戌变法比洋务运动影响大。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第15课《戊戌变法》ppt课件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第15课《戊戌变法》ppt课件
——梁启超《变法通议》 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 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
——谭嗣同《仁学》
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严复以创办报刊,翻译西
书的方式,宣扬维新思想。其
中影响最大的是《天演论》。
《天演论》所宣传的 “ 物竞天
择,适者
生存 ” 的
社会进化
严复
论观点,几乎影响了19世纪
末 20 世纪初的一代知识分
随着变法的深
入,新旧势力冲突日
益尖
锐。
维新
派想
争取
光绪帝接见外国使节
列强
的支持,但未成功;于是寄希望
于在天津小站练兵的袁世凯。
袁世凯
一、甲午的震撼
二、维新思潮的兴起
三、百日新政 四、强学会与《时务报》
五、百日新政 六、无力回天
1、危机四伏的改革 2、戊戌政变
戊戌政变
1898年9月21日,慈 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 光绪帝,重新 “ 训政 ”, 继而大肆搜捕维新派。 谭嗣同、杨锐、刘光第、
③他们依靠的是没有实权的君主,变法缺乏 群众基础。
一、甲午的震撼
二、维新思潮的兴起
三、百日新政 四、强学会与《时务报》
五、百日新政 六、无力回天 七、维新时期的遗产
维新时期的遗产
奏 定大学 堂章程
(1903)
京师大学堂牌匾
京师大学堂旧址
维新时期的遗产
北 京 大 学
京师大学堂的藏书阁
时务学堂教习(右二谭嗣同)
在上海创刊的 变法,成为宣
《时务报》
扬维新思想的
重要阵地,受到全国范围内很多
知识分子的欢迎。 梁启超发表的
《变法通议》。
创办报刊
“公车上书”后,维新派开始 积极在北京、上海等地创办报 刊、组织学会。除北京办的《中 外纪闻》外,还有上海的《时务 报》,天津的《国闻报》等。许

人教版选修一 第9单元 戊戌变法课件 (共18张PPT)

人教版选修一 第9单元  戊戌变法课件 (共18张PPT)
阅读4:关于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租借地是列强先用武力占领,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 式,将他国领土的一部分借去使用,借去的地区称做租借地,租借期限长短 不一,最长不得超过100年,期满归还。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军事、政治、 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宣称它享有独占 的权利,不许它国家染指,列强在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都享有绝对的行政、 司法、立法权。
阅读3: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大增,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危害。 (1)借款: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2)设厂: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原料和劳动力,占领中国市场,严重阻碍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修路:控制中国交通大动脉,掠夺土地和资源; (4)开矿:直接掠夺中国资源,使中国重工业无从发展 开银行:成为列强资本输出的主要工具,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 总之,列强通过资本输出加强了对中国经济、政治的控制,使民族危机加深; 掠夺资源、争夺市场与劳动力,严重阻碍和破坏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戊戌变法的背景(第1课和第2课) (1)《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①经济掠夺: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控制经济命脉,扩大政治势力。 如,争夺路矿权、开设工厂、设银行。 ②政治侵略:割地;附加政治条件的贷款;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瓜 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破坏中国主权,半殖民化程度 大大加深。
(2)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①甲午战后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 A.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B.偿还借款加重财政负担; C.各地自然灾害引发财政危机; ②清政府应对措施:节支增收。增加税收额度;降低官员薪俸;裁减军队; 加强鸦片税征收;增加商税、扩大纳官。 ③结果:遭官员抵制,成效甚微;许多官吏转嫁负担;阶级矛盾与社会矛盾 更加激化,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高三一轮复习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

高三一轮复习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

高三一轮复习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 2010-2-11★阅读第一个课文第一个子目分析戊戌变法掀起的背景;阅读137页材料阅读与思考㈠国际局势:变革旧制度,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大势所趋㈡国内:(注意方法:经济是根源,还要分析政治、思想方面)1、政治危机:战后中华民族空前危机。

——“瓜分豆剖,揭竿斩木”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阶级基础: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思考:早期维新思想出现的背景、时间、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主张和评价⒈背景:(1)经济基础:十九世纪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政治危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始的洋务运动并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2、时间: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3. 代表:、、等。

4、主张:⑴政治上:主张改革实行制度。

⑵经济上:发展业,与西方国家进行“商战”⑶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⑷军事上:加强国防,抵抗列强入侵,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

5、评价:积极: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戊戌维新变法起到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

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思考康有为“托古改制”的原因:①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也是目的);③从小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③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反映出其妥协软弱性。

二、维新变法经过㈠维新变法的兴起:1、思考: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方式有哪些?方式:①著书立说如康有为著《》、《》②维新派与派进行论战争论焦点是:要不要,要不要,要不要。

性质:是中国与在思想上的首次交锋作用:进一步开阔了,解放了,为戊戌变法奠定了基础。

③公车上书:年,要求、、、,提出了维新变法主张。

影响:维新运动从理论上的宣传(思想)转变为实际的。

④创办学会如、、等;报纸如《》;学堂如;㈡维新变法的高涨:百日新政⑴标志:年6月11日, 帝颁布《》(也是变法的宣言书);(2)资产阶级维新派施政纲领:《应诏统筹全局折》⑵时间: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共103天,史称“”。

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PPT课件

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PPT课件

维新代 表及其 主张
4、思想基础: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共维同新主代张表:
主要主张
①变法维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 ②国③康 梁有启学会发为超习,展西定资方宪本民把 托资法主权古西本义实思改方主行经想制资义君济;产政与主变阶治文立科级举思制化宪想度教;同,育儒设家议思院想,相结开合,
谭嗣同
以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君主专制;倡 导
三、戊戌变法的内容
类别
颁布新有与法利政于治知识分子参
改革旧制
1.改订律例。
政治民主化 政治有 本方利主于义面民的族发1资展.中央设允立许矿官务民铁上路书总言局事、精高农简行工机政构效,率思的提考主张:23相与..裁澄撤清比维冗吏,新治员打官有派。。击僚哪原了制封度些先建
经济工业化 经济方面
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2.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男女平等
严复
翻译《天演论》等著作,借“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原理主张变法;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1、社会原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基础: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国际环境: 工业文明的冲击 资本主义的世界发展潮流
△上书皇帝:请求变法 1895年公车上书
△组织学会或学堂、创办报刊:推动变法 万木草堂、强学会、时务学堂、南学会
《中外纪闻》、《国闻报》、《时务报》 △与顽固派论战:捍卫变法
通过这些活动,启发了民智、组织了力量、制 造了舆论,使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发动“公车上书” 办《中外纪闻》 成立“强学会” 与顽固派论战 办《时务报》 《应诏统筹全局折》 组织“保国会”
课标要求: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梁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 3、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4、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

岳麓版历史选修1《戊戌变法》课件

岳麓版历史选修1《戊戌变法》课件

《时务报》的主笔
梁启超曾担任《时务报》的主 笔, 通过报纸宣传维新思想, 推 动社会变革。
文学创作
梁启超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他的作品以清新、流畅、富有 感染力而著称。
光绪皇帝
改革推动者
遭遇政变
光绪皇帝是戊戌变法的支持者和推动 者,他渴望通过改革来挽救清朝的危 局。
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和干预,戊戌变 法最终失败,光绪皇帝也被软禁在瀛 台,失去了政治自由。
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戊戌变法期间,许多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积极参与改革运动,激发 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
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意义
提供了现代化的蓝图
01
戊戌变法提出了现代化的目标和方案, 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
蓝图和方向。
培养了一批现代化人才
02
戊戌变法期间, 许多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积极参与改革运动, 培
人才, 推动国家进步。
结果
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得到了部分开 明官僚和知识分子的支持, 但遭 到守旧势力的强烈反对, 最终未
能实现。
戊戌变法的失败
原因
戊戌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强烈反对, 加上改革措 施过于急进, 触动了既得利益者, 最终导致了变法的失败。
经过
光绪皇帝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被废止, 维新派领袖人物被捕或逃 亡海外, 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
03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在未来的政治改革中, 应注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缩小贫富差距, 实现共
同富裕。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养了一批具有现代化思想的人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
03
戊戌变法期间, 中西文化交流频繁, 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和

新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第3课 戊戌变法

新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第3课 戊戌变法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第9讲
史论要旨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由 “ 器物 ” 到 “ 制度 ” 层
面的发展,它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民族危机、变法图 强的强烈愿望。但其失败的结果则证明资产阶级改良之路在中 国难以行得通,其所倡导的君主立宪政体的理想,也不适合中 国国情。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二 百日维新的特点
第9讲
1. 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下至经济基础, 上至上层建筑(政治、 军事、思想文化),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但未涉及政 治制度的根本变革即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 2.从推行范围来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 3.从推行者来看,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维新力 量的薄弱。 4.从性质上看,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从目的上看,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6.从作用上看,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7.从推行来看,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三、内容 1.政治方面:广开言路,精简机构等。 2.经济方面: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等。
第9讲
3.文化教育方面:提倡西学,废除八股,培养人才等。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4.军事方面:改革军制,精练陆海军,按新法练兵等。 误区提醒 变法措施的推行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和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 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一定的进步 意义,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变法未涉及“设议院、开 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又体现了变法不可避 免的历史局限性。

高二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人民版)

高二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人民版)

D.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未付诸 实践
38
巩固:康有为改造儒学思想为变法 活动服务,主要是因为 A.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B.与封建思想斗争的策略
C.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D.自幼接受正统的儒学教育
39
巩固:19世纪末,维新变法 从一 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种政治运动, 关键是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 历史趋势 B.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 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 结合起来 D.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影响……
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
主张: 经济——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同外 商进行“商战”; 政治——学习西方先进制度,设立议院,实 行君主立宪; 文教——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知识。
局限性: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没有付诸实践。
维新变法运动
序 幕 酝酿和开展 高 潮
失败
公车上书 创办政治团体、 报刊、学堂
戊戌 变法
戊戌
政变
一、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1、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社会背景) 2、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社会背景) 3、19世纪末民族 资本主义有了初步 发展(经济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 登上历史舞台 (阶级基础)
4、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思想、理论基础)
Ó ¢ ¹ ú ¶ í ¹ ú 720 650 2800
共计 控制铁路沿线的土地资源, 6420英里 经济势力和军事势力渗透。
420 300
1530
(截至1898年11月)
µ Â ¹ ú
± È À û Ê ±
· ¨¹ ú
à À ¹ ú
1895-1913年列强在华开办的企业(10万以上)

历史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一第九单元第四课《戊戌变法》PPT课件

历史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一第九单元第四课《戊戌变法》PPT课件
雷颐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视角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他的观点。
传统文化的影响
《新学伪经考》在维 护孔子的名义下,把历代 封建统治者认为神圣不可 侵犯的古文经斥为伪经, 主张应予抛弃,这就动摇 了守旧势力恪守祖训、反 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为变 法制造舆论。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人教版选修一)
戊戌变法
110多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兴起的戊 戌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发展路程中 的一座丰碑。它有两个鲜明的特征:既 是伟大的爱国救亡运动,又是伟大的民 主启蒙运动。这次运动在提高民族觉醒 和民主意识方面产生的那种震撼人心的 力量,是中国人以前从来没有见到过的。 同时,它为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以至日 后中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作了必 不可少的准备。
——《康有为墨迹》(一) 转引自张鸣《梦醒与嬗变》
戊戌悲歌
——再探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 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 颐
人物简介:雷颐:(1956—— )吉林大学历史学 硕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戊戌变法时期维 新派的报刊和著述
旧式私塾
维新时期的遗产
“天足会”奖章 梁启超等创办的“经正女学堂”
缠足


嗣 同
广 仁
杨 锐
林 旭






1922年,康有为在杭州忽见剧场上演 《光绪皇帝痛史》,急购票入观。观后唏 嘘良久,赋诗道:
电灯楼阁闹梨园, 笳鼓喧天万众繁。 谁识当年场上客, 今宵在座痛无言。
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堂巩固: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 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其决定性因素为: A.康有为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受过严格的封建教育 B.传统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 C.孔子在中国民众中享有崇高威望 D.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D
戊戌变法
二、过程
1、序幕——公车上书(理论宣传)1895.4 2、发展——维新实践 (报纸、政治团体,办学堂) 3、高潮——百日维新 (政治实践)1898.6 4、结局——戊戌政变 1898.9
戊 戌 变 法
课标要求: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启超等维新派人物 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 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观看以下几幅图片和材料,分析 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 为议和全权大臣,同日本首相 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谈判,被 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主 张
托古改制 ,打着孔 子的旗号 ,宣传资 产阶级改 良思想
思想核心是 倡民权;用 进化论阐述 君主立宪取 代君主专制 的必然性;
共同 ①变法维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②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设 主张 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
戊戌变法
【归纳】背景:
社会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加深了民族矛盾, 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经济基础(根本):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得 到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新兴力量,登上历史 舞台。 思想基础:西学传播和维新思潮的兴起。
共同 ①倡变法; ②兴民权、行立宪; ③废“八股”、倡西学、改 主张 教育;
维 新 思 潮
照 片
姓名 著作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 》
梁启超
《变法通议》
严复 译《天演论》
宣扬“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社会 进化论思想。“系 统介绍西方文化的 第一人”、“精通 西学第一人”。
谭嗣同 《仁学》
以资产阶级 自由平等思 想,批判封 建纲常礼教 和专制君权 。
割领土 开口岸 设工厂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政治: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经济:以资本输出为主
民族危机加深
甲午战争前商办企业在总资本额上仅是官督商 办、官办企业资本额的三分之一不到,仅占中国产 业资本总数的22.4%;而甲午战争后商办企业在总 资本额上占中国产业资本总数70%,而官督商办、 官办企业仅占30%。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签订《马关条约》的 春帆楼原址
戊戌变法
一、背景条件
【回顾】《马关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危害?(必修一)
1895年《马关条约》主要条款 危害
赔巨款
白银2亿两(清3年/日4年收 入) 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加重中国人民负担;清政府举借外债 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 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 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使日本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增强军事实力挽救 民族危亡 有利于民族 资本主义的 发展
军事方面: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
有利于西 学的传播
文化教育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兼习中西科; 废除八股文,开设经济特科等。
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 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甲午战 争前,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的工厂有80多家, 1895-1900年间,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增加到约 1000家。
想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 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矛盾的加深; 2.清朝统治出现危机;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维新思想的发展——康梁维新思想
戊戌变法
【回顾】维新思想何时产生?主要代表及其主张? (必修三) 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
①代表:王韬、郑观应(从洋务 派中分化出来) ②主张:(经)发展民族工商业; 与外国进行商战; (政)建立君主立宪制; (文)提倡西学、兴办学校。 ③认识:认识到单纯依靠引进西 方先进技术不能让国家富强,主 张变革体制;但没有形成完整的 理论,并且没有付诸于实践。 王韬 郑观应
戊戌变法
2. 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
照 片
姓名 康有为 托古改制,打着 孔子的旗号,宣 传资产阶级改良 思想 梁启超 思想核心是倡 民权;用进化 论阐述君主立 宪取代君主专 制的必然性; 严复 谭嗣同
著 作 《孔子改制考》 《变法通议》 主 张
译《天演论》 《仁学》 宣扬“物竞天 以资产阶级自 择,适者生存”由平等思想, 的社会进化论 批判封建纲常 思想 礼教和专制君 权。
戊戌变法
【回顾】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时间及原因? (必修二)
产生 ①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 ②原因: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刺激和影响。
维新思想的产生——早期维新思想
初步发展 ①时间:甲午战争后 ②原因: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社会上兴起实业救国热潮; 民间掀起收回利权运动。
戊戌变法
3、高潮——百日维新
(1)施政纲领:《应诏统筹全局折》 (2)开始标志: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 《定国是诏》宣布变法。 (3)内容:
戊戌变法的内容
有利于具 维新思想 的人参与 政治
打击了封建 官僚制度
政治方面: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经济方面: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
名称 创办人 地点
《中外纪闻》 康有为
《强学报》 《时务报》
1895年、北京
康有为 1896年、上海 梁启超主笔 1896年、上海
两个组织
名称 强学会 保国会
地点
创办人 成员组成 备注
1895年、北京
文廷式
1898年4月、北京
康有为
各省旅京维新志士 爱国官吏和知识分子、外国传教士, 得到翁同龢、张之洞等官员支持 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 宗旨:“保国、保种、 保教”
戊戌变法
1、序幕——公车上书
(1)时间:1895年春 (2)内容: A、下诏、迁都、练兵——权宜之计; B、变法——引进西方的议会政治制度。 (3)意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折点) 冲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显示了知识 分子的群体力量;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2、发展——维新实践
戊戌变法
三份报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