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单元九:戊戌变法
①没有涉改及旧实制行 君主立宪等政治 主张 ;④②精局简限机构在 社会上裁层汰,冗员没有 发动广⑤家大取供民消养旗特众人权。国
经 济
①人②设开有农厂利工,于商奖民总励族局创资,新本鼓;主励③义发设发展立展农铁工路商矿;务②总提局③建倡,土没私鼓地有所触动有到制封
励商办铁路矿业;④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
预算决算;⑤兴办邮局,
文 ①③改培革养科维举新;②人设才立、中有小利学堂于、先京进师科大学学文堂、化专的门传学播堂; 化 ③鼓励私人办学;④派遣留学生;⑤准许民间办报馆、学
会;⑥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刊
废八股
军 ①④建有立利新于式加军强队军、队装战备斗新力武,器抵抗外来侵略 事 ②按新法练兵,添造兵船,增强海军实力
②维新变法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思想进一步传播、民族危机空 前严重下兴起,他的基本要求是抵抗侵略、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其 性质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而光绪皇帝为了巩固清朝封建统治,接受维新变法图 强、挽救民族危亡主张
光绪皇帝虽然采纳了维新派的许多主张,但根本没有涉及行宪法、开国会、实 行君主立宪制核心问题,这说明光绪帝变法诏令绝不是实行一种资产阶级性质的 政治路线,他仍然是封建皇帝,他不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
结论:严重的统治危机表明清政府必须进行根本性变革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阅读以下材料:
中国的近代企业
时间
类别
厂
矿
数
甲午中日战 商办
53
争前
官督商办、官办 19
资本额 占总资本额 (千元) 的百分比
4707 22.4% 16208 77.6%
甲午中日战 商办
63
争后
戊戌变法 学习提纲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学习提纲一.历史背景1.政治上:①.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向中国进行打规模资本输出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②.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使得阶级矛盾更加激化,统治危机加剧2.经济上: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政治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挽救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3.思想上:维新思想产生和发展,启发了民智,组织了力量,制造了舆论,使变法革新局面逐渐形成。
4.直接原因:德国强占胶州湾面临被过分的形势,促进变法进入高潮二.变法的过程及内容1.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2.时间:1898年,611~921;史称“百日维新”3.内容4.特点:①.涉及领域比较广泛,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但未从根本上动摇改变政治文化制度(即系将君主专制制度变为君主立宪制度)②.从推广范围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广大民众当中,因而没有形成改革的重大力量③.从推广者来看:由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领导推行,显然改革力量很少④.从性质来看:即是救国图亡的爱国主义政治运动,又是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双重性⑤.从目的上看,变法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⑥.从推行过程来看,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措施失当⑦.从作用上看,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5.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强大(力量对比悬殊)具体原因:维新派采取的手段和手法的缺陷1.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2.脱离广大人民群众3.只是寄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和帝党官员4.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6.失败教训: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中国近代化进程是漫长的。
7.评价(作用,局限性)作用:①.政治上:允许一定的自由言论,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参政议政②.经济上:制定一些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农工商业等政策,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文化上:采取一些打击旧学,提倡新学的措施上有利于先进文化的传播总之:百日维新的政令基本上放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跌徐,具有一定进步意义局限性:没有行宪法,开国会,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是不彻底的,具有一定的落后性三.变法的历史意义1.是一场救国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背景)维新派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唤起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成中华民族觉醒2.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内容)维新派企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经济上提倡兴办近代工业,变通运输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3.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影响)资产阶级提倡新学,主张兴办民权,对封建主义进行猛烈评击,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蓬勃兴起开辟道路,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
戊戌变法
的皇帝,
具体 大刀阔斧,行之有效 措施 国际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 环境 重点侵略亚洲其它国家。
法令成为 一纸空文。
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高潮。
课堂练习
(A级)1.康有为系统阐发变法理论的著作 是 A.《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B.《中外纪闻》和《万国公报》
C.《公车上书》和《上清帝第六书》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
2、康有为为什么要请出2000多年前的孔子,以 孔子之口说出维新变法的要求? 特点: 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原因: 1、策略:借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理论的
合理性,减少阻力。
2、根本原因:反映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归纳总结:戊戌变法的背景
1、甲午战后签订《马关条约》,帝国主义掀起瓜 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2、阶级矛盾激化,清朝统治危机加剧 3、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 级登上历史舞台 4、康梁维新思想,奠定了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二、百日维新
开始标志: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 是”诏书 经过: 从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帝先后颁布了 一系列变法诏书,包括政治、经济、文 化、军事等方面。
结束标志: 1898年9月21日,戊戌政变
谭 嗣 同
我 自 横 刀 向 天 笑
林 旭
刘 光 第
杨 锐
杨 仁康 深 广 秀
变法的内容
有人说:”戊戌变法的失败是由于袁 世凯的告密.”但据历史考证,袁世凯 向荣禄透露维新派要政变的计划是 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以后.那么,你 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呢?
三、变法失败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 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 ②主观上: 脱离群众,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对列强抱 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③客观上: 封建势力强大,变法损害他们的利益,遭到强 烈反对
人教版历史选修1课件:第九单元第4课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答案】 C 【技巧点拨】 表述型选择题也称肯定型 选择题,其题干中常用“……是”“表现 在”“反映出”“标志是”“开始于”“内 容是”“性质是”“特点有”等提示语。主 要考查的是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及再认、再 现能力,这是选择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经典示例技法荟萃
典型例题
例 导致维新变法运动失去群众基础的主 要原因是( ) A.裁汰冗员,打击面过宽 B.废除科举,失去了知识分子的支持 C.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失去了 农民阶级的支持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D.变法诏令中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 宪法,失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支持 【命题分析】 解题的关键是要知道是什么 样的“群众基础”,这里的群众基础主要是 指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人民大众。维新变法 运动之所以没有得到农民阶级的支持,主要 是因为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A、 B、D三项说法不正确。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三、学习延伸(教材P138)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试陈述自己的理由。 提示:(1)同意,主要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阶 级本质方面分析。 (2)不同意,主要从封建势力的强大和中国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方面分析。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悬殊的力量对比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新势力在变法过程中没有发动群众,缺乏群 众基础;执行新政的地方官员阳奉阴违,新 政无法落实;变法采用“和平”“合法”的手段 和自上而下的方式;对帝国主义的幻想,等 等。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2.戊戌变法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变法图强、救亡图存是变法的直接目 的,体现了爱国性;进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的尝试,发展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进步潮 流和趋势;变法的思想基础是资本主义学 说,抨击封建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就是 促进近代思想的启蒙,就是第一次思想解放 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影响;戊戌 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中国历史《戊戌变法》
国际 环境
三、历史意义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性质)
爱国意义:爱国救亡运动(民族危机,变法图强, 1、爱国意义:爱国救亡运动(民族危机,变法图强, 激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激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2、进步意义:政治改革运动,政治上君主立宪, 进步意义:政治改革运动,政治上君主立宪, 符合历史潮流, 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 ,符合历史潮流,有利于中国 近代化; 近代化; 思想解放运动,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3、启蒙意义:思想解放运动,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开创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 开创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促进中国 人民的觉醒。 人民的觉醒。
上节内容回顾
二、维新变法的过程
序幕:1895年公车上书 (一)序幕:1895年公车上书 发展:建立组织、创办报刊、 (二)发展:建立组织、创办报刊、兴办学堂 (三)高潮:百日维新 高潮:
二、维新变法的过程
(三)高潮:百日维新 高潮: 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 1898年 月 日 1、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1898年1月29日)
(2)上述三种观点分别从什么角度分析变法失败的? )上述三种观点分别从什么角度分析变法失败的?
(五)结果:变法失败 结果:
2、失败原因: 、失败原因:
归纳:决定改革成败的要素: 归纳:决定改革成败的要素: ①历史潮流: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 历史潮流: 趋势); 流(趋势 ; 趋势 力量对比:进步的改革有时也会失败, ②力量对比:进步的改革有时也会失败,要看力量对比是否 有利于改革; 有利于改革; 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 (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 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措施策略: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 ③措施策略: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 不会一帆风顺, 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 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 治魄力,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治魄力,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改 策略方针是否得当 革者策略方针是否得当。 革者策略方针是否得当。 社会环境: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④社会环境: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学习小结
维新派
变者天下之公 理 实行君主立宪
提倡西学 科举取士,反 变法之本在育
对西学
人才
双方 维新派
封建顽固势力
要不要维新变法
论 内容 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战
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实质 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影响
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形成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评析:
• 论战不仅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而且是 中国近代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反映了资产阶级 的要求和愿望。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成立
C.创办《万国公报》 D.保国会的成立
3.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
A.《定国是诏》
B.《新学伪经考》
√ C.《孔子改制考》
D.《应诏统筹全局折》
4.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C.附和西方基督教义
D.依靠儒家思想,托古改制
7.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是
√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D.民主派与立宪派的论战
8.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在19世纪
√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9.将康有为的下列活动按时间顺序排列:
①组织保国会 ②创办《万国公报》
变法才是救亡图
存的唯一出路。
主张学西方, 废科举,兴学校, 育人才。
这是一张想像画。它生动地反映了康有为召集在京会试的举 人,在松筠庵集会,群情激愤,上万言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 的情景。这次上书即是拉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震惊中外的“公 车上书”。
戊戌变法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三课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高潮)导学案【学习目标】:百日维新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学习重点】:百日维新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学习难点】:对百日维新的评价。
【学习方法】:1问题探究法 2列表归纳法 3讲授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知识梳理】:见“创新设计”。
【知识导学】:一.诱因(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险。
A最先瓜分中国的列强:德国。
1时间:1897年11月。
2地点:胶州湾。
3借口:两名传教士被杀。
4影响:(1)其他列强群起效仿,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瓜分的情况:1法国强租广州湾。
2俄国强占旅顺和大连。
3英国强租九龙半岛、威海卫和“新界”。
4日本:向清政府申明:不得割让与台湾相近的福建省。
C瓜分的影响:1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
2:人民:展开了反侵略、反瓜分的斗争。
3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阶段。
(二)康有为再次上书。
A第五次上书:《上清帝第五书》1时间:1897年冬。
2内容:指出民族危机的严重性和维新变法的紧迫性。
3影响:(1)上书虽未送达光绪帝手中,但经过辗转传抄,并在天津、上海的报刊上发行,产生了重大影响。
(2)光绪帝深受感动,指示总理衙门传见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并令康有为提出具体变法办法。
B第六次上书:《上清帝第六书》即《应招统筹全局折》1时间:1898年1月。
2内容:(1)大集群臣,革就维新。
(2)设对策所,广征贤才。
(3)开制度局,重定章程。
即重申了国家面临的严重危机,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
3影响:其张引起光绪帝的强烈共鸣,当即下令有关部门详细讨论康有为的建议。
4实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原因: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基本政治要求。
C呈送著作:1著作:《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波兰分灭记》。
2目的:希望光绪帝以彼得大帝为榜样,以日本明治维新的变法为模式,以波兰的被瓜分亡国为教训,坚定变法决心。
人教版历史选修1课件:第九单元第3课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教材答疑名师指津
一、学思之窗(教材P134) 想一想,康有为在“百日维新”中究竟扮演了 什么角色,起到了何种作用? 提示:康有为在“百日维新”中充当了光绪帝 的顾问,是维新变法运动的策划者。以康、 梁为代表的维新派不仅承担了传统意义上的 “治国平天下”的责任,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3)文化教育上,提倡西学,废除八股,培养 人才等;(4)军事上,改革军制,精练陆海 军,添造兵船等。 2.为什么说“百日维新”基本上反映了资产阶级 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提示:从变法内容看,光绪帝政治上允许一 定的言论自由;经济上制定了一些有利于民 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2.经济基础:19世纪末,清政府为了扩大税 源,解决财政危机,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 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这 就为百日维新提供了经济基础。 3.阶级基础: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 展,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 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百日维新 的阶级基础。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规律总结】本题把百日维新和民族资产阶 级的两面性结合起来,考查对这两个问题的 理解能力,同时考查知识的灵活迁移能力。 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将思想史与经济 史、政治史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会贯通。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跟踪训练
下列对于百日维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面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B.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D.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作用
局限性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检测题--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1.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
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
”对这种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A.宣传立宪保皇思想B.启蒙了国民觉悟C.反对民主革命D.主张救亡图存2.戊戌变法法令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是( )A.设京师大学堂B.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C.废八股D.裁汰绿营3.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但它给后来的奋斗者提供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A.可以走日本明治维新之路B.可以走俄国农奴制改革之路C.丢掉改良幻想,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D.可以走法、美革命之路4.下列关于19世纪末清政府统治状况的表述,错误的是()A. 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B.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增强鸦片税的征收C.清政府采取的解决财政危机的措施挽救了其统治D.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到来5.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B.清政府放松限制,允许民间办厂C.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D. “实业救国”呼声的出现6.9世纪末,某组织的《章程》开宗明义地提出:“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
”该组织最有可能是( )A.兴中会B.保国会C.强学会D.同盟会7.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主要是因为()A.变法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B.变法采取的是改良的形式C.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D.维新派表现了勇于献身的精神8.近年来,许多史学家在研究戊戌变法时,认为康有为依靠光绪帝进行变法,反映出他具有高超的政治艺术。
所谓“高超”应是指这种方式有利于()①减少变法阻力①弥补资产阶级力量的不足①获得列强的支持①取得顽固派的支持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9.为变法而献身,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壮烈诗篇的戊戌志士是()A.梁启超B.谭嗣同C.刘光第D.杨深秀10.如图所示读物最初于1897年12月刊出,20世纪初,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铅印本,一共印刷了二十版,知识分子争相传阅。
高二历史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练习题(含答案)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考点阐讲】1、评述康有为的维新思想:19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一批志士仁人从封建地主士大夫的营垒中分化出来,从旧的科举道路上醒悟过来,开始追求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知识,并逐渐与封建主义的传统思想背离,奋起寻求救亡图存的新办法,形成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
康有为为实现其维新变法思想,一重视维新人才的培养;二重视维新变法的理论准备。
1891年在广州创办了一所政治教育的新型学馆—万木草堂。
康有为正是以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和陶冶学生,引导他们肩负“匹夫之责”,跟着他去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理,到1898年戊戌变法前后近十年间受康有为教诲的学生约有千人,形成了一个以康有为为首、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一个资产阶级维新的政治群体。
为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康有为从90年代初起和他的弟子梁启超等一起撰写了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的理论著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康有为在这两本书里把自己从西方学来的种种东西都挂到了孔子的名下,而实际宣传的是资产阶级维新变革的理论。
康有为说他自己是掺和中西哲理“会通中西”,即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这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2、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教训:戊戌变法是在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关头,为实现救亡图存、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由维新志士毅然发动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虽然它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改良运手段,但企图实现的却是两种不同社归会经济形态之间的变革。
它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民族资本近代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对于教育、文化和学术事业的发展,近代知识分子队伍的集结,以及社会习俗的变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势力,异常顽固强大,他们不仅控制着完整、严密的国家机器,而且还有传统的封建思想作为精神支柱;相比之下,新兴的中国资产阶级就显得自身力量十分弱小,又没有勇气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彻底决裂,向工农民众寻求力量,相反通过一个软弱且无实权的皇帝发布诏书实现“新政”。
戊戌变法知识结构及重点例题分析[教案5][新人教]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一、课标要求(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二、知识结构背景 时间:1898年6月11日(定国是诏)--------9月21日(农历戊戌年)主要内容(完成思考与讨论1)结果 标志:1898年9月21日,戊戌政变失败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①客观上:反动势力强大。
②主观上:A.维新派缺乏坚强领导核心;B.脱离群众,依靠的皇帝没有实权;C.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 D.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性质:是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是爱国救亡运动、思想解放潮流。
爱国性:维新变法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是爱国的进步性: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启蒙性: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局限性: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并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予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来进行变法,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归于失败三、思考与讨论1、完成下列表格 戊戌变法(1)政治因素:①民族危机: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直接原因)②统治危机:封建制度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清政府统治危机日益加深(2)社会基础(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根本原因)(3)思想基础:19世纪6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及90年代康梁维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4)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政治团体的形成百日 维新 意义3、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比较简表4、阅读下列材料:(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的策略,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 性,不敢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旗帜鲜明地宣传资 产阶级的维新思想。
2.影响: 为维新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思考:早期维新思想与康、梁维新思想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
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康、梁维 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谭嗣同:侧重抨击“君为臣纲”,具有民主革命的 思想色彩。
严复: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要 性,借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
2.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 ①原因: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表现:各种改革力量推动变法形势的高涨。
A.康有为呈《上清帝第五书》呼吁变法,产生重大影 响。
一系列宣传维新思想的报刊和学堂的创办。 A.《中外纪闻》﹙1895年﹚:康有为等人创办。 B.《时务报》 ﹙1896年﹚:梁启超任主笔,发表《变法 通议》。 C.《仁学》的发表﹙1897年﹚:谭嗣同 D.事务学堂的创办﹙1897年﹚:湖南巡抚陈宝箴创办。 E.《国闻报》的创办﹙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资金少、规模小、数量少、技术力量薄弱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中的主要阻力: 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影响:
使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有所壮大,开始登上政治舞 台,成为维新变法运动的阶级基础。
﹙五﹚维新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概况: ①早期改良思潮
A.产生的背景: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产生了早期 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他们向西方学习,寻求医治中 国的方案,以解救民族危难,缓和社会矛盾。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一、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一﹚国际环境: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世界潮流。
新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第3课 戊戌变法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第9讲
史论要旨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由 “ 器物 ” 到 “ 制度 ” 层
面的发展,它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民族危机、变法图 强的强烈愿望。但其失败的结果则证明资产阶级改良之路在中 国难以行得通,其所倡导的君主立宪政体的理想,也不适合中 国国情。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二 百日维新的特点
第9讲
1. 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下至经济基础, 上至上层建筑(政治、 军事、思想文化),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但未涉及政 治制度的根本变革即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 2.从推行范围来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 3.从推行者来看,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维新力 量的薄弱。 4.从性质上看,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从目的上看,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6.从作用上看,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7.从推行来看,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三、内容 1.政治方面:广开言路,精简机构等。 2.经济方面: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等。
第9讲
3.文化教育方面:提倡西学,废除八股,培养人才等。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4.军事方面:改革军制,精练陆海军,按新法练兵等。 误区提醒 变法措施的推行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和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 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一定的进步 意义,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变法未涉及“设议院、开 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又体现了变法不可避 免的历史局限性。
戊戌变法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一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戊戌变法兴起的历史背景)导学案【学习目标】: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学习重点】:1.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学习难点】: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
【学习方法】:1.问题探究法。
2.讲授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知识梳理】:见“导学案”。
【知识导学】:一.戊戌变法的含义:(一)广义:指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救亡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领导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二)狭义:指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企图通过一个无实权的光绪帝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运动。
二.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一)社会基础:民族危机的加深。
A民族危机加深的原因(1)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以后,日本的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
(2)欧美帝国主义列强也趁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
B《马关条约》时间:1895年4月,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
内容:(1)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3)开放口岸: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4)开设工厂: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影响:(1)割地: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引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赔款:巨额赔款迫使清政府举借外债,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同时也促使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
(3)开放口岸:新开放的通商口岸使外国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4)开设工厂: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其他列强“利益均沾”,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1经济上: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2政治上:瓜分中国。
D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1表现: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瓜分中国。
戊戌变法练习题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一、选择题1.戊戌变法失败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A.袁世凯出卖维新派B.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C.维新派的软弱妥协D.帝国主义的破坏2.戊戌政变发生后,百日维新的措施中仅保留了A.编练新军B.京师大学堂C.农工商总局D.官民上书3.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百日维新最根本的相同原因是A.民族危机严重B.国内阶级目睹尖锐C.资产阶级软弱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4.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D.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结合5.“公车上书”中提出当时救亡图存的上策是A.“迁都定天下之本” B.“下诏鼓天下之气”C “变法成天下之治”D “练兵强天下之势”6.我们之所以把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是因为A.论战最先打破了清朝君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的状态B.在论战中提出了学习西方科技和兴办近代工商业的要求C. 资产阶级在论战中首次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要求D.论战正面抨击了封建信条和阐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7.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治体制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的出路8.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产生了当时最进步的思想是A.洋务思想 B.早期维新思想 C.维新思想 D.马克思主义9.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是指①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②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③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④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10.下列著作与严复有关的是A.《盛世危言》 B.《变法通议》 C.《仁学》 D.《天演论)11.下列近代人物中,把西方进化论和自由平等的观念与中国传统今文经学相结合( ) A.魏源 B.曾国藩 C.康有为 D.张之洞12.“公车上书”中提出设“议郎”主要是模仿西方的( )A .经济模式 B.议会政治 C.教育制度 D.统治制度13.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的维新变法的根本措施是 ( )A.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 B.发展新式工矿交通业C.变科举、开学校 D.办报刊、立学会14.使维新思想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保国会成立 C.强学会的成立 D.创办(万国公报》15.谭嗣同、杨深秀为代表的“戊戌六君子”被杀害于此。
戊戌变法(学案)
戊戌变法(学案)第九单元戊戌变法【主⼲知识梳理】⼀、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1、《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与主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
2、侵华国家增加:⽇本、德国等。
3、侵略⽅式发⽣变化:(1)经济⽅⾯: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2)政治⽅⾯:掀起⽠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分享侵略权益;●影响:列强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原因:(1)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使中国⾃然经济进⼀步解体,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2)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的限制。
(3)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1、早期改良(维新)思潮(19世纪70年代)(1)原因:[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根本原因、经济基础);[2]民族资产阶级的产⽣(阶级基础); [3]西⽅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思想基础)。
(2)代表⼈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3)主张:[1]向西⽅学习,变法图强; [2]经济⽅⾯:振兴⼯商业,发展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商战”; [3]政治⽅⾯:设议院,实⾏君主⽴宪;(4)评价:●进步:[1]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阶级属性);[2]为后来的维新变法运动准备了条件。
●局限:[1]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不成熟); [2]没有付诸实践。
2、19世纪90年代维新派(1)维新思想发展的原因:[1]早期维新思想奠定了基础; [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根本原因);[3]民族资产阶级⼒量壮⼤并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 [4]民族危机的空前加剧。
(2)代表⼈物及维新思想的发展●康有为[5]1895年,成⽴强学会(北京):中国第⼀个资产阶级政治团体。
●梁启超[1]1895年与康有为共同领导“公车上书”;[2]1896年在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发表《变法通议》(上海)。
●谭嗣同[1]发表《仁学》,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宪; [2]协助创办并主持时务学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纪闻
强学 会
保国 会 国闻报 时务报
变法浪潮激荡全国
1897年底,全国出现 年底, 年底 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 治性学会33个 新式学 治性学会 个,新式学 报刊19种 到了 堂17所,报刊 种;到了 所 报刊 1898年,学会、学堂、 学会、 年 学会 学堂、 报馆合计达300多所。 多所。 报馆合计达 多所
——郑观应《盛世危言》 ——郑观应《盛世危言》 郑观应
日 本 马 关 春 帆 楼
经 过
㈠宣传维新思想 变法救亡 君主立宪 ㈡爱国救亡运动 开 始 ㈢百日维新高潮 内 容 结 束
借用着孔子权威宣传变法;把西方资本 借用着孔子权威宣传变法; 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 提出民权思想, 提出民权思想,动摇君主专制 借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解释维新变法 为安危大计,乞下明诏, 为安危大计,乞下明诏改革不 , 彻底, 拒和 维新思想发展 彻底, 行大赏罚,迁都练兵, 没有涉 行大赏罚,迁都练兵,变通 迁都 为政治运动 及君主 新法,以塞和款而拒外夷, 变法 新法,以塞和款而拒外夷, 立宪制 保疆土而延国命, 保疆土而延国命,呈请代奏 ,没 度 有触动 1898年6月光绪颁布《定国是诏》 月光绪颁布《 ……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 事年 月光绪颁布 定国是诏》 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 封建统 精简机构冗员 如果你是 官民上书言事 政治 时光隧道迁都定天下之本,练 民资参政 之气, 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 治基础 基本上反映了 基本上 提倡私人办厂 旗人自谋 经济 1898年的康有为,变法成天下 民资发展 兵强天下之势, 反映了 损害了封 兵强天下之势 、梁 年的康有为、 年的康有为 资产阶级维新 废除八股 文教 学堂兼习中西 传播西学 建顽固势 启超, 启超,你会在变法中 之治而已。 派的要求 军事 增强军事 新式军队 淘汰旧军。 淘汰旧军 力的利益 怎样维护自己利益? 怎样维护自己利益?
(2007宁夏文综) 2007宁夏文综) 宁夏文综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 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 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 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 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 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摘自《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工计发布变法诏令184 184条 包括政治、 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工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 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 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 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 “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 给它吃了。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 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 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 黄遵 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 因此, 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 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摘自《 。(摘自 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 系史等) 系史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 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摘自《 。(摘自 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摘自《梦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蕉亭杂记》 ( 蕉亭杂记》)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
康有为
梁启超
慈禧太后
光绪帝
阅读材料 华南师范附属中学高二历史 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
• 1、了解戊戌变法前民族危机加深、民主 、了解戊戌变法前民族危机加深、 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 史实产生的史实; 史实产生的史实;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 史根源;知道“公车上书” 史根源;知道“公车上书”。 •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 、简述康有为、 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 特点。 特点。 •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和历史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和历史 意义,认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 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 意义,认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
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 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兴办学校等主张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
时 间 1863—1894 1895—1898 企业数 119 274 资金额(万元) 资金额(万元) 680 1432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 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 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 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二 变法经过
四 败因启示
历史在这里沉思 世纪末的落日,王朝的落日, 世纪末的落日,王朝的落日, 文明的落日······ 文明的落日 不经意间, 不经意间,眼角里滑落一行浊 泪 悲哀?!抑或是感动?! 悲哀?!抑或是感动?! ?!抑或是感动 …… 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 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
谢谢指导! 谢谢指导!
第16课 戊戌变法
学习】 【学习】: 一 为什么变法 •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 、简述康有为、 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 三 积极作用 特点; 特点;
二 变法经过
四 败因启示 •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 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 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
积极作用
爱国: 爱国:
一次救亡图存运动
推动中国近代化
揭露了帝国主义 瓜分中国的阴谋 是资产阶级变革 制度的初步尝试 传播了西方的政治 学说和科学文化 促进了中华民 族的觉醒 也促进了资 产阶级革命 时代的到来 西学变革成 为时尚潮流
一次政治改革运动 民主: 民主:
启蒙: 启蒙:
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失败 原因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 四、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 明治维新——成功 明治维新——成功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充分 社会 教训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充分 背景
——年9月慈禧发动政变 1895年 公车上书》 1898年 1895年《公车上书》 月慈禧发动政变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 故不如与之先王, 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 惊人,自可避祸。 惊人,自可避祸。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 行宪法……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中国之治强, 行宪法 中国之治强 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 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 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法者天下之公器, 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 者天下之公理。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 者天下之公理。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 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 在变官制。 成,在变官制。 认为物竞天择的法则也适用于人类社会, 认为物竞天择的法则也适用于人类社会,不能 及时进步的民族会被别的民族灭绝。实行变法, 及时进步的民族会被别的民族灭绝。实行变法, 就会自强保种,符合天演和进化; 就会自强保种,符合天演和进化;否则就要亡国 灭种,为天演所淘汰。人民只要发愤图强, 灭种,为天演所淘汰。人民只要发愤图强,变法 自新,中国仍可以得救,中国还是大有可为的。 自新,中国仍可以得救,中国还是大有可为的。
背
根本原因
景
帝国主义侵略, ①帝国主义侵略,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 为扩大税源, 体;②为扩大税源, 清政府放宽设厂限 制;③实业救国思 想 推 动
民族资本主 经济: 经济: 义初步发展
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 台,要求政治变革 半殖民地化大大 加深, 加深,民族危机
《 政治: 马关条约》 政治: 马关条约》后,帝国主 义资本输出, 义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早期维新派王韬、 早期维新派王韬、郑观应提出 思想: 思想:
谭 嗣 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 自 横 刀 向 天 笑
林 旭
第 刘 光
杨 锐 秀 深
杨 仁
康 广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 风云激荡的世纪 多事之秋 世纪末的那个多事 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 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 几个读书人 读书人呼号 几个读书人呼号 “变亦变,不变亦变” ······ 变亦变 不变亦变” “改?!” 改?!” 一个苍老的声音,幽幽的, 一个苍老的声音,幽幽的, 却也带点犹豫······ 却也带点犹豫 “杀!!” ······ 杀!!” 匆匆来去的“现代化” 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 来去的 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幕府统治危机 幕府统治危机 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维新派力量薄弱 维新派力量薄弱 寄希望于无实权 无实权的皇帝 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
领导 倒幕派实力强大 倒幕派实力强大 进步意义 武装倒幕成功 力量 武装倒幕成功
历 政策 史 措施 意 国际 义 环境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措施激进,无法推行 激进, 措施激进 无法推行
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5分) 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5 。( (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 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 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10分 。(10 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10分)
第16课 戊戌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