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2百日维新

合集下载

人民版选修一 专题九 戊戌变法 第二节 百日维新课件

人民版选修一 专题九 戊戌变法  第二节  百日维新课件
运动是在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的情况下开始的,尤其在甲午战争 失败于邻国日本后,帝国主义掀起对中国的瓜分狂潮所以变法图强 救亡图存是变法的直接目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爱国的)
②启蒙性: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 想启蒙的作用,猛烈地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开创了新的 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从变法运动的过程看,
法的内容看,政治上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要求 发展资本主义,既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又顺应当时世界发 展的大趋势。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进步的)
②爱国性: 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 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奔走呼号,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 是救亡图存,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变法
延伸:光绪帝为什么会支持 维新变法?
11
戊戌变法的内容 思考题:百日维新新政措施中哪些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哪些触动了封建顽
有利于知识分子参 固势力利益?光绪帝是一位封建皇帝还是一位维新皇帝? 类别 颁布新法 与政治
改革旧制
1.改订律例。 2.裁撤冗员。 3.澄清吏治。 打击了封建
官僚制度
政治方面
二、百日维新
二、过程: ㈠阶段:宣传维新思潮→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开始的标 志:1895年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失败 ㈡维新派人物政治主张和特点 康有为 编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作为维 新变法理论根据。 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 思想相结合。 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强调实行君主立宪 特点:明确提出民权思想,动摇君主专制神圣 性和永恒性。 翻译《天演论》 特点:借用达尔文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重要 性和必然性。

人民版选修一专题9-2百日维新

人民版选修一专题9-2百日维新
维新派在改革过程中对封建势力进行了妥协,未 能彻底推翻封建制度。
未能实现救亡图存
百日维新未能改变中国被列强瓜分的命运,未能 实现救亡图存的初衷。
对当今的启示
改革需要勇气和决心
01
百日维新表明,改革需要坚定的勇气和决心,要敢于突破旧体
制、旧观念的束缚。
改革需符合国情
02
百日维新在改革措施上未能充分考虑国情,导致改革难以实施。
推广军事教育
创办军事学校,培养现代 化的军事人才,提高军队 的整体素质。
实行征兵制
实行征兵制,扩大军队规 模,增强国家的国防实力。
03 百日维新的实施与影响
实施过程
01
02
03
04
背景
1898年,甲午战争战败后, 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内容
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 宣布变法,涉及政治、经济、
公车上书
康有为联合1300多名举人,向清政府上 书请求变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 知识分子发起的集体请愿活动,对推动 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梁启超与强学会
梁启超
清朝末期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 他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百日维新运动 ,并创办了强学会,推动改革思想的 传播。
强学会
梁启超等人创办的政治团体,旨在宣 传维新思想,推动改革,是百日维新 期间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
人民版选修一专题9-2百日维新
contents
目录
• 百日维新的背景 •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 百日维新的实施与影响 • 百日维新的评价与反思 • 百日维新的人物与事件
01 百日维新的背景
甲午战争的失败
甲午战争
1894-1895年中日之间的一场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 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辽东半岛,并支付巨额战争 赔款。这一失败引发了国内深重的民族危机和政治危机。

人民版历史选修1课件:专题九二

人民版历史选修1课件:专题九二

除旧布新的新气象,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
变革(即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
栏目 导引
专题九
戊戌变法
2.从推行范围来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 入到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 量。 3.从推行者来看: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 显示出维新力量的薄弱。
4.从性质上看: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栏目 导引
专题九
戊戌变法
经典示例•技法荟萃
典型例题
例 (2012· 烟台一中月考)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 ) 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织答案,文字应利用材料信息,逻辑严密,
文字精炼。 【答案提示】 应包含以下要点:
(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维新思想传播,民族
危机严重,“公车上书”将思想宣传与救亡 图存相结合。
栏目 导引
专题九
戊戌变法
(2)变法派将变法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身 上,同时又急于求成,短期内颁布众多不切
实际的法令。君主立宪主张有利于中国政治
栏目 导引
专题九
戊戌变法
解析:选B。“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 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说明戊
戌变法的措施被废除,维新变法运动归于失败, 与此直接相关的是戊戌政变,故B项正确。
栏目 导引
专题九
戊戌变法
图文探究
史料:《又一次的幻灭——昙花一现的“现 代化”》
栏目 导引
专题九

高中历史 专题九、二百日维新课件 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九、二百日维新课件 人民版选修1

链 接
③结果:最终引起光绪帝重视。
(2)康有为1898年上书:《________________》 ①原因:光绪帝诏令康有为拟出应(n诏ǐ c统hū筹)变(t法ǒn的gc具hó体u)办全法局。折
②意义:是康有为第一次受皇帝之命提出的具体变法措施,成为 资产阶级维新派________。
施政纲领
第三页,共16页。
例1戊戌变法政令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fāzhǎn)的是( )
A.设京师大学堂
B.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
C.改革科举制度


D.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


解析: A、C两项是文化教育措施;D项是政治措施,打击了守
旧势力;B项是经济措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fāzhǎn)。
答案:B
第十五页,共16页。
例2 百日维新发展经济的政策(zhèngcè),在某些地区得
到落实,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山西省商务局成立后,承
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
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
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山西的近代工业开始起
步。以上材料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

6.习俗上:摒弃(bìnɡ qì)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目 链
引领时代新风。

第九页,共16页。
栏 目 链 接
第十页,共16页。
1.百日维新的特点
从维新变法的内容、性质、目的、作用等多个角度来把握 (bǎwò),具体表现如下:
(1)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下至经济基础,上至上层建筑(政 栏
1.性质上: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是一次资产阶

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二百日维新习题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二百日维新习题人民版选修1

专题九戊戌变法二百日维新1.19世纪末中日战争的结果,激起了国内几年间的一系列反应。

下列事件按照发生顺序排序准确的是( )①十五日,命各省督抚整饬吏治……士有上书言事者,赴都察院呈递②廿一日,电到北京,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③廿三日,下定国是之诏,以宣示天下。

上谕曰:……④廿四日,复八股取士之制,罢经济特科,废农工商总局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解析:“①十五日,命各省督抚整饬吏治……士有上书言事者,赴都察院呈递”指的是1898年8月光绪帝鼓励上书言事;“②廿一日,电到北京,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指的是1895年的公车上书;“③廿三日,下定国是之诏,以宣示天下。

上谕曰…”指的是1898年6月颁布《定国是诏》;“④廿四日,复八股取士之制,罢经济特科,废农工商总局”指的是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2.在百日维新期间,山东烟台的学子张子昭得知变法的消息后痛哭流涕,当即手写血书,痛骂康、梁。

在维新的措施中,最令他反感的应是( )A.设立京师大学堂 B.废除八股C.派留学生出国留学 D.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材料中的“学子”。

当时的读书人,均期望通过八股取士取得功名,以光宗耀祖。

戊戌变法的法令中,明确规定废除八股,这就断了其当官之路。

答案:B3.1898年光绪帝颁布的《明定国是诏》有如下内容:“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车上书直接推动诏书的颁布B.“共济时艰”指八国联军侵华C.诏书指示立即筹办京师大学堂D.筹办京师大学堂已成社会共识解析:题干中并未提到公车上书,故A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于1900年,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可知诏书的意思是立即筹办京师大学堂,故C项正确;题干中只提到光绪帝颁布诏书决定筹办,但并不能代表此举已成为社会共识,故D项错误。

历史人民版选修1 专题九二百日维新 课件

历史人民版选修1 专题九二百日维新 课件
2 .从推行范围来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大民 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
3.从推行者来看: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维新力
量的薄弱。
4.从性质上看: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从目的上看: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6.从作用上看: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7.从推行方式来看: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
(3)主观原因:维新派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脱离群众,依靠 没有实权的皇帝;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对帝国主义抱
有幻想。
2.启示: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3.措施 (1) 政治方面: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创办报纸,裁撤闲散
衙门和冗员。
投资设厂 (2)经济方面:提倡和奖励士民 _____________ ,开垦荒地,修 筑铁路,开采矿产。
西法 训练。 (3)军事方面:裁汰绿营,军队改用________
(4) 文教方面:废八股,将各省大小书院、祠庙改为兼习中学 和西学的学校,创办各种专业学堂以及派人赴日本留学等。
二、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1.失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资产阶
级维新势力过于弱小。
(2)客观原因:反动势力强大,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 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19世纪末,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
不希望中国改革成功,这就使改革面临着不利的国际环境。
资产阶级 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也促进了__________
革命时代的迅速到来。
史料:又一次的幻灭——昙花一现的“现代化” (图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 ),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9戊戌变法二百日维新课件人民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9戊戌变法二百日维新课件人民版选修1
——光绪帝《宣示诸臣实力讲求西学》
材料二 近者设立海军、使馆、招商局、同文馆、制造局、水师堂洋操、 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
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 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康有为《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 (1)在改革问题上,光绪帝和康有为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中两人对改革的不同理解,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在当时 不能实现的原因。
B.涉及体制改革
C.增强海军实力
D.开办近代教育
【解析】 在学习先进科技、增强海军实力、开办近代教育等方面戊戌变 法与洋务运动的主张是相同的,故排除 A、C、D 三项;戊戌变法要求建立资本 主义君主立宪政体,涉及体制改革,符合题干中“超越”的意思,故 B 项正确。
【答案】 B
4.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4.猛进政策 (1)屡颁_严__旨___,限期执行。 (2)训诫各省_督__抚___不得掩饰支吾。 (3)裁撤_冗__官___,革职阻挠变法的官员。 (4)委派__维__新__派__人__物__参与新政事宜。
[课中思考] (1)阅读教材 P126“学习思考”,光绪帝在戊戌变法的三个月中, 政令频出,反映了他的什么心情?
【解析】 从材料中“大小官僚”“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可以做出判断 是撤并闲散机构和裁汰冗员,故选 B 项。
【答案】 B
2.“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
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为实现上述思想,百日维新中维新派采取的主要
措施有( )
①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②普遍设立中小学
史料 在“百日维新”短短的 103 天内,光绪帝发布各种谕旨 100 多条。 光绪帝谕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将现在各局所中冗员一律裁撤净尽…… 限一月办竣”。由于裁撤面较宽,在裁撤中又采取了一些强行封查的办法,使 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难以度日。

人民版选修一专题9--2 百日维新

人民版选修一专题9--2 百日维新

顷果有德人强据胶州之事,要索条款, 外廷虽不得其详,职以海上来,阅外国报, 有革李秉衡索山东铁路矿务。传闻章高元 及知县,已为所虏,德人修造炮台兵房, 进据即墨,……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 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 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 芽,恐惧回惶,……敌机遍伏,即无强敌 之副,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6.判断下列论述属于哪一派的主张? A.洋务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 ) 祖宗之法不可变。 ( ) 扫除数千年种之专制政体, 脱去数千年种种之奴隶性质。 ( ) 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 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 矣。
7.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历史功绩是 什么? 提示: 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华 民族的觉醒。
图三: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 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 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综合探究】 试结合图片材料信息,以《又一次的 幻灭——昙花一现的“现代化”》为主 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提示】 应包含以下要点: (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维新思想传播, 民族危机严重,“公车上书”将思想 宣传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2)变法派将变法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 皇帝身上,同时又急于求成,短期内 颁布众多不切实际的法令。君主立宪 主张有利于中国政治现代化,但变法 法令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而遭到废除。
劫难中的抗争
——1898年戊戌变法
课程标准
1.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 析其特点。 2.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 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一、百日新政:维新变法的高涨 1.康有为两次上书 ⑴康有为1897年上书: ①背景: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中国面临被 列强瓜分的危险。 ②内容: 历陈民族危机的严重性和维新变法的紧 迫性。 ③影响: 最终引起光绪帝重视。

高中历史专题9戊戌变法二百日维新课件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专题9戊戌变法二百日维新课件人民版选修1
【提示】 体现了光绪帝积极推行变法、除旧布新的坚定决心;体现了光 绪帝推行变法的急切心情和政治斗争经验的不足。
(2)阅读教材 P127“学习思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在军事改革 方面有哪些差异?
【提示】 重点不同:中国着力改革军队,不是要从根本上建立一支新的 近代化军队,日本旨在建立近代化的军队,日本在兵制方面有较大进展,另外 还大力宣扬武士道。结果不同:中国的军事改革基本上失败,日本却建立起一 支战斗力很强的近代化常备军。范围不同:中国军事改革局限于军队人员、地 方部队等方面;日本从军事机构、人才培养、军队装备、思想动员等方面进行 大规模的改革。
知识网络
史论要旨 1.《应诏统筹全局折》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定国是诏》的颁布 标志着百日维新的开始。 2.百日新政的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触及了中国 传统的社会制度,因此遭到顽固势力的疯狂镇压。 3.戊戌变法虽以失败告终,但它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国人 民的觉醒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3)推行者: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维新力量的薄弱。 (4)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目的: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6)作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 播。 (7)推行: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




1
3
二 百日维新

阶 段 2
业 分 层 测

学习目标: 1.重点:戊戌变法的内容、影响。
1.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2.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评
2.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 价。
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教材整理 1 百日新政 1.背景 (1)1897 年 11 月,德国出兵强占__胶__州_湾___,民族危机严重。 (2)康有为再次上书,引起光绪帝的重视。 (3)1898 年 1 月,康有为呈上《__应_诏__统_筹__全_局__折_____》,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 施政纲领。 2.标志 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颁布_定__国_是__诏___》,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二百日维新》26人民版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优质课评比

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二百日维新》26人民版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优质课评比

课后探究: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成败原因比较
项目
社会 背景
领导 力量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具体 措施
国际 环境
军事 裁汰绿营,军队改 方面 用西法训练
增强军事和国防实力。
文教 废八股;建立新式 方面 学校;派留学生
有利于西学传播,培养维新人才。
1.“百日维新”的措施是否完全反映资产阶级维 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类别
内容
作用
政治 方面
准许臣民上书言事, 允许创办报纸,裁 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允许一定的言论自由,有利于资产阶 级参政;精简机构,打击封建官僚制 度,提高行政效率。
不甘作亡国之君,挽救民族危机; 借变法摆脱慈禧的束缚,掌握政府实权。
类别
内容
作用
政治 方面
准许臣民上书言事, 允许创办报纸,裁 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允许一定的言论自由,有利于资产阶 级参政;精简机构,打击封建官僚制 度,提高行政效率。
经济 方面
鼓励士民投资设厂, 开垦荒地,修筑铁 路,开采矿产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解财政 困难。
经济 方面
鼓励士民投资设厂, 开垦荒地,修筑铁 路,开采矿产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解财政 困难。
军事 裁汰绿营,军队改 方面 用西法训练
增强军事和国防实力。
文教 废八股;建立新式 方面 学校;派留学生
有利于西学传播,培养维新人才。
1.“百日维新”的措施是否完全反映资产阶级维 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1875年初,同治皇帝死,立年幼的载湉为帝,光绪帝即 位时才4岁,入宫时还在熟睡之中。 1884年,从恩师翁同龢得知现在并非天下太平,天朝受 他国欺辱,且危机四伏,遂立志中兴。

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2百日维新共33页PPT

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2百日维新共33页PPT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2百日维新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2百日维新PPT33页

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2百日维新PPT33页
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2百日 维新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而不学则殆。——孔子

2019秋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二百日维新课件人民版选修1

2019秋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二百日维新课件人民版选修1

3.概况: (1)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重新“训政”,囚禁光 绪帝。 (2)康有为逃往香港,梁启超逃亡日本。谭嗣同等六 人慷慨赴义。 (3)新政措施中唯有京师大学堂等得以保留。
[思维点拨] 戊戌政变与戊戌变法完全不是一回 事,戊戌政变是镇压戊戌变法的反动的事变,违背历史 潮流,应该否定。戊戌变法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资产阶级 性质的改革,应该肯定。
(2)措施:精简机构、裁减冗员;裁撤绿营;剪发辫 等。弊端:改革操之过急,分不清轻重缓急.措施失 当,未能稳步进行。积极作用:打击了封建守旧势力, 动摇了封建统治。
要点二 戊戌变法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意义: (1)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以变法图 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2)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他们试图 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3)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 民的觉醒。 (4)留下的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 富。
4.从性质上看,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从目的上看,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6.从作用上看,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 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7.从过程来看,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 急。
[探究问题] 材料一 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 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 “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 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 分立,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
1.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上至经济基础,下至上层 建筑(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 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即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 立宪制)。
2.从推行范围来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 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
①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②西方集中侵略中国的 (有利的国际环境)
①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 ②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 的狂潮
切入措施——中日维新内容比较
日 本
加强中央集权;颁布1889 年宪法,确保天皇权力。
中 国
新政人才;裁减冗员及特权
政治上 废藩置县、废除等级制度、 鼓励图新、上书言事;重视 1 经济上 改革币制;土地私有;殖产 设立机构,鼓励发展近代资
5、下列各项属戊戌变法内容的是①筹划海 防,成立海军衙门②设议院、开国会、定宪 法,实行君主立宪③开办京师大学堂④废除 八股取士⑤学校不读四书五经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⑤
6、对维新变法运动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政治 改革运动 B、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救亡图存 运动 C、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D、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 运动
1、1898年6曰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 “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勿革旧 大臣,而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 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准其专折 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维新派在变法 中的态度是 A.要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争夺 B.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 C.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 D.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
奖 励 训 练 学 文 校 废除 教 学
4、百日维新的评价
⑴进步性:
①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政治、经济、文化的措施) ②这些变法措施的推行,有爱国性和进步 性(有利于),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
序。 ⑵局限性:政治、经济、文化
能 力 提 升
★百日维新的特点P81世
①涉及领域: 较广泛,有除旧布新的气象 ,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 ②推行范围:仅上层,未深入民众。 ③推行者: 无实权,力量薄弱 ④方法: 过急躁 。 ⑤目的: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⑥性质: ⑦作用:
3、戊戌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开办京师大学堂 B.废除八股 C.设立译书局 D.废除科学考试 4、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人人封 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书,民间疾苦, 悉达天听”。反映的内容是 A.命各省保荐,引进人才 B.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C.裁汰冗员,澄清吏治 D.设邮政局’
思考:光绪帝在戊戌变法的三个月中, 政令频出,反映了他的什么心情? ①不甘作亡国君(康有为多次上 (1)积极推行变法、除旧布 书,坚定了决心); 新的坚定决心。 ②亲政后无实权,借变法巩固自 (2)推行变法的急切心情和政 治斗争经验的不足。 己的统治。
延伸:光绪帝为什么会支持维新变法

3、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除旧
政 裁撤 治 经 裁撤 济 驿站 军 裁汰 事
容 布 新 准 许
进步性和局限性 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治,在一定 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 进步: 未涉及实行君主立宪等主张。 局限: 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进步:未触动到封建土地所有制 局限:利于增强军事力 进步:加强对人民的统 量 局限:治 利于西学的传播和教育发展 未深入民众与民众运动相结合 进步: 局限:
九2 百日维新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严重 社会原因: 经济基础: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思想基础: 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及引导 组织基础: 强学会、保国会等政治团体的成立 重要条件: 光绪帝支持;康、梁个人努力 国际环境: 资本主义发展是当时潮流
-----未上达,但传抄影响甚大,引进光绪重视。
②康有为1898年上书----引起光绪帝共鸣 ③进呈《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
-----坚定光绪帝决心
(施政纲领)
④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保国会 -----奠定组织基础
危亡险境“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 则亡”;“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 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折誓戒, 除旧布新,与民更始。„„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 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 „„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 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略如圣祖设南书房,世宗设军 机处例。重定章程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 折》1898.1.29第六书 康有为在奏折中提出了有关变法的哪三项预备性措施?
2、百日维新 (1)标志:1898年6月, 光绪帝颁布 《定国是 诏》。
(2)概况:1898年6月11 日-9月21日, 共103天, 史称“百日维新”。
军机四卿
谭嗣同 刘光第 杨锐 林旭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骨干中坚,实际上为光绪帝 周围的翁同龢、杨深秀(1849—1898)等“帝党”; 而具体执行者为“军机四卿”或“四章京”。皆由光 绪帝授予四品卿衔,参预新政,当时有关新政的诏书 全由四章京代皇上草拟。四章京掌握实权,按照梁启 超的说法是“名为章京,实为宰相”。
兴业,大力发展资本主义。 本主义农工商业及交通运输、 采矿业。
学习西方,育科技实用人才。 建立新式军队,更新武器装 备,增强海军实力
文化上 文明开化,学习西方;建立近 改科举,废八股;设近代学校, 代教育体制;生活习惯实现强兵
目标,开始对外扩张。
经比较,中国维新内容较日本有哪些局限?
7、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近代化内容出 现新的变化,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体 制创新”。导致这种转变的内在因素是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传播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戊戌变法的背景
维新变法过程 (1)兴起: 公车上书 揭开了维新变法 的改革的序幕 (2)发展:兴办 学堂 、成立 团体、创办 报刊 (3)高潮: 戊戌变法 (又称百日维新)
一、戊戌变法高潮:百日维新
1、直接推动原因
• 具体表现: ①康有为1897年上书 《应诏统筹全局折》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国人呼声再起
大集群臣,诏定国是; 许天下士民上书;设立制度局
这个奏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守旧势力:慈禧太后(后党)
维新力量:光绪帝(帝党)
光绪帝老师:翁同和 直隶总督:荣禄 新军统领:袁世凯 (一品大臣1830—1904 )
荣禄训康有为:“你老是变法呀,变法,你可知道祖 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回答说:“祖宗之法是 用来治理祖宗的领土的。今天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 祖宗的那套法还有什么用呢,就拿总理衙门来说,祖 宗的法里并没有,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
二、戊戌政变(维新变法的失败) 1、标志:戊戌政变。(1898) 2、概况:
林 旭
谭 嗣 同
刘 光 第
杨 锐
杨 深 秀
康 广 仁
我 自 横 刀 向 天 笑
去 留 肝 胆 两 昆 仑
探究活动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①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 (1)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破坏。 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②对外国侵略者抱有幻想。 (2)袁世凯的出卖。 ③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3)根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 协——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 (4)客观环境:列强掀起瓜分中 ——教训: 国的狂潮。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三、戊戌余音:维新变法的影响 P80世合3
1、性质: 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性。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符 合历史发展趋势。) 2、政治: 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具有启蒙 3、思想: 性。(维新思想使国人心态变,学习西方成时尚,变 革成为一股潮流,清末新政沿用维新方案是例证。) 4、经济:
5、文化:
项目
明治维新(19 戊戌变法(19末) 中) 失败 成功
社会背景 领导力量 具体措施 国际环境
项目 社会 背景 领导 力量 具体 措施 国际 环境
明治维新(19中) 成功
戊戌变法(19末) 失败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封建统治势力强大;
倒幕派实力强大 掌握了政权、武装 大刀阔斧,全面推行 资产阶级弱小,寄希望 于无实权的皇帝
2、新政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了商务局, 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 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 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 厂附近分设轧花、柞油两厂。以上材料反映 的信息正确的是 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 的发展 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 C.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 D.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