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路:科学发展观与当前农民问题
新形势下加快“三农”工作的新思路
新形势下加快“三农”工作的新思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新时期“三农”工作也面临着新挑战和新机遇。
农业农村工作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全局的重要工作,而“三农”工作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基石。
加快推进“三农”工作,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
我们需要思考和实践出新的思路和举措,以适应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要求和挑战。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树立农业为主体的发展理念发展农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三农”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始终坚持农业为主体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要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竞争力。
还要加强农产品市场开拓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途径。
二、构建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活品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
在新形势下,“三农”工作需要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要加强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的交通和生活便利度。
要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完善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要推动农村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农民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条件。
三、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打造现代农村经济体系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在新形势下,“三农”工作需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激发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增强农村经济的发展动力。
要坚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不动摇,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增加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还要深化农村土地经营权制度改革,扩大农民土地流转权利,鼓励农民参与农村土地经营主体的多元化,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农村经济的综合效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
予 、 、 活” 少取 放 政策 。三是 “ 六大制度 、 三个 机制 ” 。六
( 新农村建 设的标 准要 求新 一)
侯 远 长
(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科社教研部 , 河南 郑 州 400 ) 50 2
[ 摘 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是党 的十六届 五 中全 会提 出的重大历史 任务 , 一历 史任务 的提 出, 志着解 这 标
决“ 三农” 问题新思路的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涉及农 村经济 、 政治 、 文化 和社会发展 各个 方面, 必须 以科学发 展观为指 导, 统领新农村建设 的全局。
农民就业渠道狭窄, 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低 于其他产业 就业人员 , 形成了城乡收入的巨大反差。( ) 4 自然村的 屯居方式落后。分散的 自然村屯居方式严重制约着农 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 的发展, 也影 响着农
【 稿 日 ]05— 2— 0 收 期 20 1 2
总之, 当前农业基础设施脆弱 ,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滞后, 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的矛盾依然突出, 解决好
Hale Waihona Puke [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 统领 新农村建设 [ 中圈分类号】)1 [ I 6 6 文献标识码 ] A
一
[ 章编号】O3— 6820 )3— 06— 3 文 lO 70 (060 04 0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标志着解决“ 三农” 问题
民社会交往方式和观念的转变。
新思路的确 立
社会 主义新农 村 打下 坚 实基 础 的重 要 时期 , 地 区 各 各
十六届五 中全 会 通 过 的《 中共 中央关 于 制定 国民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 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惠。
自201X年以来,中央连续四年制定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这是党中央全面分析农业农村形势,科学把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央的4个一号文件各有其主题和侧重点,既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支农政策体系,又有效地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
当前我市农业农村确实出现了多年期盼、十分难得的好局面,但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农业基础不牢、农业装备落后、农民增收困难、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拉大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农业农村仍然处于艰难爬坡阶段。
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认识,把思想统一到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上来,坚定不移地按照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来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滤布要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丝毫不能动摇,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任务丝毫不能放松,支农惠农的政策力度丝毫不能减弱,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丝毫不能松懈。
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和扎实工作,切实解决“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民稳定增收依然困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的突出问题。
二、全面把握农业农村深刻变化,以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科学指导农业农村工作在中央加强“三农”工作新举措的推动、经济社会宏观环境新变化的带动和长期积蓄的内在力量的驱动下,农业农村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就总体而言,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突出。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业功能不断拓展,效用不断延伸,内涵更加丰富,显示出崭新的面貌、巨大的潜力、广阔的前景。
农业不仅具有食物保障、原料供给和就业增效等经济功能,而且具有生态保护、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等社会功能,农业对社会的影响更加深刻。
农村经济结构深入调整,传统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农村以农业为主的格局正在改变,经济作物和养殖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农村二三产业等非农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重不断上升,城乡工农互动融合不断加深,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更加广泛、更加重要的影响。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指导解决“三农”问题
De 06 e .2 0
贯彻 落 实科学 发 展 观 指 导解 决 “ 三农 " 问题
叶 雪梅
( 门理工学院人文科学部 ,福建 厦 门 3 10 ) 厦 6 0 5 [ 摘 要]科 学发展 观是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 导思想的新发展 。“ 难题 。以科 学发展观为指导使我们对解决 “ 三农” 问题有 了更 为深刻的认识 。认真贯彻落 实
我们党一直在探索解决 “ 三农 ”问题 的基本思路 ,从限于 “ 三农”解决 “ 三农” ,到跳出 “ 三 农”解决 “ 三农” ,解决 “ 三农 ”问题的基本思路越来越清晰。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 发展的新思路 。在党 的十六届三 中全会上 ,党 中央 以邓小平理论 和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导 , 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 ,从战略高度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新的科学发展观 ,即以人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三农” 问题是 目前我国最大的发展难题 ,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 ,指导解决 “ 三农” 问题 ,其意义十分重大。
“ 三农 ”问题由来已久 ,既有历史因素 的累积,又有现实因素使然。过去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 下 ,为了尽快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 ,我国采取 了赶超型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在城市 ,实行
的是农业支持工业 、农村服务城市的政策 。同时实行城乡分割体制,把城市与农村两大系统人为地分 割开来 ,二者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赶超型发展战略与城乡分割体制的共同作用 ,使二元经济结构得 到 了进一步巩 固和加强。这一方面为快速提升我国工业化水平提供 了保证 ;另一方面却导致了农业生 产的长期低速增长 ,也极大地阻滞 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为此 , 民为我国的工业化 、城市化 农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城郊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城郊社会主义新农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城郊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任务。
科学发展观与城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相比于过去追求高速增长和短期效益,它强调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强调民生、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这与城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不谋而合。
践行科学发展观,可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建设城郊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解决诸如土地流转、农村劳动力转移、生态环保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
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城郊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应该得到重视。
农村公路、水利工程、电网和通信设施的建设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农业生产、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发展的基础。
在城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注重农村能源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业现代化和能源优化配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落实农村社区治理、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农业产业升级农业产业是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农村产业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
在城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产业升级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中之重。
进行农村产业升级,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推进:农业科技农业科技是农业生产的核心。
新式种植技术、加工流程和营销渠道等都需要在农村产业升级中重点考虑。
农业科技的提升是农业品质提高的关键,提高农产品质量也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农业转型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农业经济,还包括农村工业、农村服务业等。
为了培育出更多的新型农民,需要进行农业产业转型,加大对做特色农产品和生态农业的产业支持和引导,发展现代农村产业。
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是农村产业升级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产品流通。
保障农业产品品质和成为现代农业之一的农产品加工业能更好地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探析农业发展的新思路
探析农业发展的新思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农业发展的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满足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并解决农民的生计问题,我们需要寻找并探索农业发展的新思路。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探析农业发展的新思路。
1. 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农业科技的发展对于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农作物的损失率,改善农业生产的效益。
同时,农业科技也可以帮助农民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
2. 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通过推广有机农业,可以保护土壤的生态环境,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增加农产品的销售价值,提高农民的收入。
3. 发展多元经营农业的多元经营是指在一个农户或农场内,通过发展多种农产品或农业相关业务,提高经济效益的农业经营模式。
通过发展多元经营,可以降低农业经营风险,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4. 加强农业合作社建设农业合作社是农民自愿组织起来,根据共同需求进行经济合作和社会服务的组织形式。
通过加强农业合作社建设,可以帮助农民提高谈判和协商能力,降低农产品采购、生产和销售的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 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农业人才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可以提高农民的专业技术水平,推动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农业企业家,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6. 加强农业金融支持农业金融是指为农业和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金融活动。
加强农业金融支持,可以为农民提供贷款、保险、支付等金融服务,促进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7. 引导农业转型升级农业转型升级是指通过技术、管理、市场等手段,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
通过引导农业转型升级,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增加农民的收入。
8.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农村发展规划的新思路
农村发展规划的新思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农村发展规划也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十个方面展开回答,介绍农村发展规划的新思路。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
新思路应注重改善农村公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和生活水平。
2. 促进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动力。
新思路应鼓励农民采用科技手段进行农业生产和农村工业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3. 完善金融支持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的繁荣至关重要。
新思路应加大金融对农村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促进农村金融的创新发展。
4.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
新思路应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农村产业,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5. 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对于农村发展至关重要。
新思路应加大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农业科技专业人才。
6. 提升农民素质教育水平农民素质教育的提升是农村发展的基础。
新思路应加大对农民的素质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推动农民从事更高附加值的工作。
7.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农村环境保护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
新思路应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为农村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8. 注重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
新思路应注重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9. 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农民就业问题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挑战。
新思路应拓宽农民就业渠道,鼓励农民从事农村工业、农村旅游等就业领域,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水平。
10. 加强农村发展规划的执行力度农村发展规划的执行力度是农村发展的关键。
新思路应加强对农村发展规划的组织管理和执行监督,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推动农村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新时代的农民应该树立怎样的发展观、质量观、人才观
新时代的农民应该树立怎样的发展观、质
量观、人才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农民在新时代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农民应该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质量观和
人才观,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首先,农民应该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
过去,农民的发展主要
关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但如今,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民
的角色发生了转变。
农民应该意识到不仅仅要发展自己的农业生产,还要关注农村综合发展和社会进步。
他们应该主动参与农村基础设
施建设、教育医疗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为农村社会的进步做出
贡献。
其次,农民应该树立质量导向的观念。
在新时代,质量是企业
竞争的核心,农民所生产的农产品也不例外。
农民应该注重农产品
的质量和安全,提高生产的技术水平,采用科学的种植和养殖方式,严格遵守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要求。
只有通过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农民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农民应该树立人才培养的观念。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农业
现代化的进程,农民需要具备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现代农业
的要求。
农民应该注重自身的研究和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
质和专业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青年农民的培养和引导,为农村注
入新的活力和创新力。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农民应该树立全面发展、质量导向和人才
培养的观念。
只有树立这样的观念,农民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农村的进步。
农村发展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农村发展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引言农村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经济、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等方面,探讨农村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经济问题1.农民收入不稳定农民的收入主要依赖于农作物的产量和价格,这导致农民的收入较为不稳定。
此外,农民的经济来源单一,缺乏多样化的收入渠道,也限制了他们的收入增长。
2.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村地区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冲击,导致农村经济的不稳定。
3.农村金融服务不健全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相对较少,金融服务不够便利,这给农民的资金流动和融资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农民难以获得低利率的贷款,限制了他们的经济发展。
教育问题1.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相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
这导致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较低,限制了农村学生的发展和未来就业的机会。
2.学校设施简陋农村学校的设施条件相对较差,教室狭小、缺乏实验室和图书馆等资源设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效果。
3.教育资源不均衡分配优质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之间的教育差距进一步加大。
医疗问题1.乡村医生匮乏乡村地区的医生数量相对不足,医疗资源短缺。
农民往往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金钱才能获得医疗服务,影响了他们的健康状况。
2.医疗设施滞后乡村地区的医疗设施相对滞后,医院的设备和技术较为简陋。
这使得一些复杂的疾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农民的健康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3.健康知识普及不足农村地区健康知识普及程度较低,农民对于预防和健康保健的意识相对较弱。
这导致了健康问题的频发,增加了医疗负担。
基础设施问题1.交通不便农村地区交通条件较差,道路状况不佳,公共交通不发达。
这给农民的出行和物资流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水电供应不稳定农村地区的水电供应相对不稳定,这限制了农村地区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思路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
科学 发展观 以全 新的思路来 思考 “ 三农 ” 问题 , 现出 体
我党对这一问题认识 的深度 ,也反映 出我党解决现实问题
业、 城市要 支持 农村 , 做到 以城 带乡 , 以工促农 , 乡互动 , 城
协调发展 , 从而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的新格局 。这 无疑是解决 “ 三农 ” 问题 在思路上 的创新。 21 农村经济 、 .. 2 政治 、 文化、 社会全面、 协调发展 “ 三农 ” 问题不 仅要结合 城市、 工业 因素来全面解决 , 而 且要在外部环境影 响之下 , 更注重 自身的全 面 、 调发展 。 协 这包括 了经济 、 政治 、 文化 以及社会 四个 方面 的共 同推进 。 在上述 四个方面 中 , 经济是基础 , 因此 , 的十七大 报告 明 党
益和长远利益, 是解决 “ 三农 ” 问题 的思路创新和理论创新 。
则未做更多 的考虑 , 由此形成了资金 、 物资大量流 向城市的
局面。如果 从推进整个社会发展 的全局来看 , 资金 、 物资 的 流向应该是双 向的, 既有从乡村向城市 的流动 , 也有城市向 乡村的 回流 , 只有这样 的发展 才是 健康 的 、 良性的。在新 时 期, 中央审 时度 势 , 时改变思 路 , 及 明确提 出工业要反 哺农
路来解决 “ ” 三农 问题 , 突破了 以往只关注经济、 政治 、 文化 、
社会发展 的思路 , 意识到农村并 不能做到无限制的发展 , 其 发展还受到环境 、 资源的因素的影 响 , 如果 不重视环境 和资 源的保护 , 么农村 的发展 就会缺乏后劲 , 那 甚至遭遇瓶颈 。
另一方面 , 这一思路突破 了乡村与城市 的单边关 系 , 认
层 建筑。这种解决 问题 的思路将 “ 三农” 工作 的重 心从 发展
科学技术支持农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及对策建议
科学技术支持农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及对策建议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支持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科学技术支持农业发展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农业科技创新不足1. 困难: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科研机构和农民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导致科技创新成果无法及时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对策建议: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建立科研机构与农民合作的桥梁,鼓励科研人员深入农田了解实际需求,提供切实可行的科技支持。
二、科技资源分配不均衡2. 困难:农村地区科技资源相对匮乏,科技人才流失严重,科技支持农业发展的力量有限。
对策建议:加强农村地区科技资源的配置,提高农村地区科技人才的保障和待遇,吸引更多的科技人员投身农业领域。
三、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难3. 困难: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面临着缺乏有效的推广渠道、农民对新技术接受度低、技术难以适应不同地区的问题。
对策建议:建立科技成果推广的有效机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推动科技成果适应不同地区的需求,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
四、农业科技与市场需求脱节4. 困难:农业科技研究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科技成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影响了科技支持农业发展的效果。
对策建议:加强科技研究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建立科技研究和市场需求的反馈机制,确保科技成果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五、农民科技意识薄弱5. 困难:部分农民对科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科技应用意识薄弱,对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存在障碍。
对策建议:加强农民科技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增强农民的科技应用能力,培养农民科技创新能力。
六、农业科技标准缺失6. 困难:农业科技标准缺失,科技成果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影响了科技支持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对策建议:加强农业科技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建立科技成果的质量评估体系,确保科技成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七、农业科技投资回报周期长7. 困难:农业科技投资回报周期长,科技支持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无法立竿见影,影响了农民对科技的积极性。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也逐渐成为了重要的发展领域。
而对于农村地区的发展,要想实现有效的改善,科学发展观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探讨农村地区的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在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之际,农村地区也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必须充分发挥科学发展观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关注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此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首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这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不会只是以破坏环境和资源的代价来换取暂时的经济利益,而是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农村地区需要进行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变革。
这就需要政府引导农村科技人才,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和转化,特别是在推广适合本地区的农业特色和品种、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等方面。
第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重视协调发展,促进城乡的互动融合。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解决农民的问题、扶持土地流转,使农村的经济水平、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同时也应该注重城市和县镇间的宜居化、交通约束,以此推动城乡发展平衡。
第四,政府在实施发展战略时,必须严格控制新增用地。
在农民土地流转过程中,必须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让农民享受更多的经济红利。
第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农村和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农村的劳动力、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
二、优秀案例下面是笔者对于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5个案例。
1. 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在种植过程中,该镇大力推行创新型耕作技术,通过高效节能的改革,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耕地污染,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该镇发挥地域特点和资源优势,积极打造地方特色的农业品牌,扶持经济适度规模发展,提高了农民的创收和经济水平。
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
业 面污 染和防治 , 实现农 业生产 , 经济发展 和生态环境 治理
的有机 结合 , 促进农业农 村经济可持续 发展 。
转化 。 四要加 快构建 以公 共服务机构 为依托 , 合作经济 组织 为基 础 , 龙头 企业 为骨干 , 它社会 力量 为补充 , 益性 服 其 公
切 工作 的 出发 点和 落脚 点 , 牢 坚持 发展 为农 民 , 牢 发展
依 靠农 民 , 发展 成果 惠及广 大农 民 , 实保 障广 大农 民 的 切 合 法权 益 , 不断提 高农 民素质 , 实律性 问题 , 把握 新 特点 新要 求 , 划 谋
新 思路 新举 措 , 才能 有效 破 解“ 三农 ” 题 , 动农 村 经济 难 推 全面, 调、 协 和谐 、 可持续 发展 。
化农产 品区域布局 , 加快 构建现代化农 业产业体 系。 是要 二
加强农 业标准化和农 产品质量安 全工作 , 严格产 地环境 , 投 入 品使用 , 产过程 , 生 产品质 量全程 监控 , 实落 实农产 品 切 生产, 购, 收 运输 , 工 , 加 销售 等各 环 节 的质 量安 全 监管 责
发展
关键词 : 学发展观 ; 科 新农 村建设 ; 业经济 农
中 图分 类 号 F 0 32 文 献标识码A 文 章 编 号 1 0 — 7 1( 0 )0— 1- 2 7 7 2 9 4 0 0 0 3 0 2
新形 势下 如何 破解 农村 改革 发展 难题 , 快实 现农 村 加
途经 , 大力发 展资源节 约型和环境友好 型农业 , 积极发 展循 环 经济 , 推广 节能减 排技 术 , 加强农 村工 业 , 生活 污染 和农
替, 真正 做 到 围绕农 民需 求 谋划 发 展 , 据农 民意愿 推进 根 发 展 , 靠农 民力量 搞好 发 展 。 依 四是要 促 进农 民群 众 的科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农村和农业发展呈现了积极态势,但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局面尚未改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完整而明确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它强调“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首先,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建设,同时遵循自然规律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人口、环境相协调。
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需要新思路
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需要新思路城市化的推进表现为在城市规模扩张的基础上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完善,而城市规模扩张离不开大量城郊结合部的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
对于失地农民来讲,城市化的内涵必然体现为农民的就业城市化、户口城市化和生活城市化,这是惠及他们的利益所在。
但我国城市化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失地农民失去了土地后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用完仅有的失地补偿费后便生活困难,只能伸手向政府求援。
这不仅制约着城市化的推进,更严重地危及社会的安定。
因此,在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失地农民问题是城市化发展的核心所在。
一、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如果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生活有保征,就业有门道,保障有依靠,失地农民问题就不会产生,也不会引起理论界、决策层的高度重视。
正是这一群体在被动失去土地的基础上,他们的生存权受到挑战,发展权得不到保护,失地农民问题才被引起广泛关注。
1.失地农民“失地”是一种非自愿失地。
基于我国城乡二元户籍的特点,农民失地进城是我国亿万农民追求的目标。
但普遍中有特殊,城郊结合部的农民就是这群特殊的人。
城郊结合部的农民不愿意失去土地有以下几个理由:一是他们是农村的富裕阶层。
城郊结合部的农村常常是城市的蔬菜供应地,是外来人口的居住地,且这些地方常常发展以休闲、娱乐为主的第三产业使这些农民能增加不少收入。
此外,他们在没有失去土地情况下,还可以利用区位优势进城打短工,挣一部分钱作为农业收入的补充,可以说这部分人生活是富裕的。
二是土地情结严重。
“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据笔者调查,尽管有不少郊区的农民因这样那样的理由而让田地荒芜,但他们存在的普遍心理是不能失去土地,他们认为,将来的预期难以把握,拥有土地至少还可以拥有生存的基础,这也是他们生活的底线。
2.农民“失地”等于农民“失权”。
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土地,一旦他们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去土地,政府又没有相应的强力政策和措施,失地农民未来的生活和发展将受到严峻的威胁。
坚持科学发展观 切实解决“三农”问题
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和矛盾,如果不认真加以解决,势必影响国家经济全面、协调和健康地发展。
本文运用科学发展观的观点,针对我国目前的“三农”问题进行研究。
笔者分析了农民问题的主要表现及产生的原因,讨论了运用科学的发展观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并探讨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原则。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实践应用;三农问题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但是实际生活中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矛盾,很多方面不平衡的现象比较突出,特别是我国长期以来所存在的“三农”问题,如果不认真加以解决,势必影响国家的经济更加全面、协调和健康地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常治久安。
现在,农业问题基本解决了,但农民问题、农村问题还没有解决。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1 农民问题的主要表现现在的农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民人口众多。
至今还有9亿多农民。
一个工业化现代化国家,不应是一个农民占到了75%的国家。
如何减少农民这是我们今后要完成的重大任务之一。
2)农民较穷。
农民穷是比较城市居民而言的,是比较我们的经济成就而言的。
十六大报告说我们要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全面的小康社会。
从1978年到2001年,我国的gdp翻了三番多,年递增9.35%,但农民的收入却没有得到很大的增加。
这几年略有增加,主要是靠打工和非农经营收入。
事实上中国现在还有62%的农民单靠农业收入,而这部分农民的收入,这些年是在减少的。
以科学发展观解决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难题
以科学发展观解决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难题【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难题,从科学发展观角度出发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经济难题一、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难题1、“三农”问题。
温总理在其上任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就明确提出:“农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制约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因素。
”可见解决农民问题是目前我国的头等大事。
然而,我国农民进一步增收的困难却很大。
虽然近两年来在中央政府各项促进农民增收政策的作用下,农村居民收入有了明显增加;但是,2005年下半年以来,农民进一步增加收入的难度越来越大。
其原因有二:一是以粮食为龙头的农产品价格持续小幅下降,使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收入下降;二是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明显上涨。
粮食价格的下降和农业生产资料的上升不仅影响了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而且对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造成负面影响。
虽然,减免农业税、发放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性增收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收入的提高,但总体上看,支撑农民持续性增收的亮点不多。
此外,农村市场价格涨幅比城市市场要高,不利于农村消费的扩大。
2、收入差距、社会公平问题。
我国目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社会不公平造成许多矛盾激化与社会不和谐现象,潜伏隐患,不时爆发。
我国政府现今的主要任务不仅是创造财富,还要关注财富的分配,这也是我国政府最大的挑战。
按国际公认分配公平指标,我国基尼系数已达0.45以上,超过国际警戒线:超过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法国(基尼系数0.3-0.4)和资本福利国家如挪威、瑞士(基尼系数0.2-0.3),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仅远大于资本主义国家,而且是我国历史上贫富差距空前大的时期。
由此可见,如果说在前几年,我国的首要任务是创造财富的话,那么时至今日,财富的分配则变得同等重要了。
3、失业问题。
我国失业问题目前主要表现为劳动力总量过剩。
我国劳动力有7.4亿,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下岗和失业人口大约1400万,进城打工的农民1.2~1.5亿。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村干部应该深刻理解的基本问题
的现象; 的地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 中不能全面筹划, 留下 了 有 遗
一
些 不 利 于 今 后 发 展 的“ 伤 ” 有 些 地 方 热 心 于 建 新 房 , 刷 硬 ; 粉
墙, 写标语, 办橱 窗, 比美观 : 有的地方无视财力物力的局 限, 盲
目攀 比, 味“ 干 快上 ”甚 至 不惜 负债 上 项 目等 等 。这 些 做 法 一 大 ,
我国 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人口多 , 底子薄, 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是我国的基本 国情 。全面建设小
康 社 会 , 现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 艰 巨 、 繁重 的任 务在 农 村 。 实 最 最 这 在 客 观 上 决 定 了 解 决“ 农 ” 三 问题 、 设 新 农 村 的 长 期 性 、 杂 建 复 性 、 巨性 。我 们 要 正 确 处理 可 能 性 与现 实性 的关 系 , 艰 既尽 力 而 为 , 量 力 而 行 , 能 使 新 农 村 建 设 不 断 取 得 新 的进 展 , 广 大 又 才 给 农 民群 众 带 来 实实 在 在 的利 益 。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 的历史任务。从本世纪头 2 O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 目标 , 到本世纪 中叶我 国基本实 现现代化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 把
新 农 村 建 设 简 单 地 等 同于 村 庄 建 设 、 房 建 设 , 于 求 成 , 离 新 急 脱
进 程 中 , 村 干 部应 更 进 一 步透 彻 理 解 以下 基本 问题 。 乡
一
的政策的主要宣传者 、 织者和执行者 , 组 在新农村建设 中具有 不 可替代 的作用,因而对党在新 时期 的政策的透彻理 解显得非 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洪 曼丽
( 阳职业技 术学院 思政部 , 揭 广东 揭阳 520 ) 20 0
摘 要 : 上世 纪 9 进入 0年代 以来 , 随着改革 的深化和 市场经济体 制的建立 , 伴 种种 制度 的不公 正使 我 国城 乡之 间的差距
越 来越 大 , 国民经济发展 长期 积 累的结构性和体 制性矛盾 日益 突 出, 民作为社会 发展 的主体 力量却 被边缘 , 民真正 农 农 成为 问题 。当前 , 国的改革 开放 进入 关键 阶段 , 我 种种原 因造成 的农 民问题 已成 为 实现 小康社会 、 和谐 社会 的障碍。要 真正贯彻 落实科 学发展 观 , 中之重的 工作就是 解决农民 问题 。 重 关键 词 : 学发展 观 ; 民问题 ; 现 ; 因; 科 农 表 成 对策
构性和体制性矛盾 日益突出 , 民作为社会发展的主 农 体力量却被边缘 , 农民真正成为问题 。农 民的贫困、 农
村的落后和农业的不发达严重制约着 中国社会的协调 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 如何 以科 学发展观 的理论 为指导 解决农 民问题已成为新的历史 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 当前农 民 问题 的具体 表 现
的生存 、 发展、 教育和就业给农业和农村、 国家和社会、
给政治、 经济、 教育文化带来 了沉重 的压力 , 国许多 我 问题都与人 口问题有关 , 口问题 已经成为制约我 国 人
政治、 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关键因素 。
( ) 二 我国农 民传统观 念强 , 会化程度较低 , 社 小 农 意识 浓厚 。我 国社会 正处 于 转型 时期 , 开拓 意识 、 进
真正落实 ; 民生活得不到持续改善 , 农 农村不稳定因素
就会增加 , 从而产生大量“ 民” 危及社会安定 ; 流 , 农民 不能富裕起来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现代化的 目 标 就不 可 能最 终实 现 。
( ) 五 就业机会不平等 , 就业极不充分。“ 二元 ” 户
收 稿 日期 :0 9— 1— 0 20 1 2
中图分类号 : 6 D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43 4 2 1 ) - 7 -3 17 -4 x(0 O 1 0 10 O 作者简介 : 洪曼丽( 9 1一) 女 , 东揭 阳人 , 17 , 广 副教授 , 士, 硕 研究方向为马克 思主义理论与 思想政 治教 育。
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 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 伴 多 , 而且文化素质较低 。19 年 , 98 中国农 村人 口文盲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贯彻落实和农村经济工作 和半文盲人 数 2 1 .9亿 , 占世 界文盲 和半文盲 总数 的
・
多, 而且每年农村新增 人 口 10 00多万。农 村人 口过
取意识、 竞争意识、 市场意识、 险意识 和协作意识及 风
团队精神等等都逐渐成为时代意识主流。由于农 民社 会化程度较低 , 受传统影 响较大 , 他们的意识和观念还 很难跟上时代 的步伐 , 显示出相对的滞后性 。
( ) 民文化素质低 , 民受教育水平较低 。我 三 农 农 国是世界上人 口最多 的国家 ,3亿人 口, 亿农 民, 1 9 占 全 国总人 口的 7 % 以上 , 0 占全世 界农 村人 口的 14 /
一
上看 , 有知识 、 有文化 、 掌握现代农业技术 和市场流程 的新型农 民数量有 限, 极为稀缺 。更为可怕的是 , 这种
状况还在进一步恶化 。
( 农 民增收 困难 , 四) 依靠 农业增 收效果 微乎其 微。改革开放初期 , 土地承包制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 , 农村经济开始走 向繁荣 , 民收入显 农 著增长 , 告别 了粮食严重 短缺 的局面 。然而 ,0世纪 2 8 O年代 以后 , 农业 生产出现徘徊 , 民收入增长速度 农 明显放慢 , 一些 地区纯农户 的收入甚 至出现负增 长。 城乡居 民之间本来开始缩小 的收入差距重新拉大 , 城 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更为突出。农民增收问题已成 举 国关注的热点 , 它的严重性在于, 农民穷困既是农村 经济面临的突出矛盾 , 也是事关 全局的重大问题 。农 业长期不增收 , 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影响, 农产品供求形 势就可能发生逆转 ; 民收入和农村购买力上不去 , 农 不 仅工业品的市场需求受到制约 , 也会影响农 民对农产
21 年 1 00 月
第2 7卷第 1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Ju  ̄ o b i l e8t fE u a o om fHu e i Ii o d c t n UIv y i
Jn 2 1 a .0 0
V0. 7 No 1 12 .
新 思 路 : 学 发展 观 与 当前 农 民 问题 科
品的消费支 出, 加剧农产品卖难 , 令扩大 内需方针难 以
、
( 农业人 口过 多 , 一) 大量 剩余劳动 力滞 留农村。 表现在 : 中国 1 3亿人 口, 亿农 民。20 9 00年 中国劳动 人 口为 744万人 , 中农 村劳动年龄人 口 509万 84 其 51 人, 农村劳动力 占 种种制度 的不公正使我国城 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 国民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结
专文化程度 占 14 % , .6 大专文化程度 占 0 3 %, .7 平均 文化程度为 4年 , 还不及 日本 10 97年的水平( 本在 日 那时己普及 6年制小 学教育 ) …从农村 劳动力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