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全归纳文科
文科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
文科何体题型与方法总结考点一证明空间线面平行与垂直1、如图, 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3,BC=4,AA1=4,点D是AB的中点,(I)求证:AC⊥BC1;(II)求证:AC 1//平面CDB1;2、如图所示,四棱锥P—ABCD中,AB⊥AD,CD⊥AD,PA⊥底面ABCD,PA=AD=CD=2AB=2,M为PC的中点。
(1)求证:BM∥平面PAD;(2)在侧面PAD内找一点N,使MN⊥平面PBD;3.【2012高考山东文19】 (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几何体E ABCD -是四棱锥,△ABD 为正三角形,,CB CD EC BD =⊥. (Ⅰ)求证:BE DE =;(Ⅱ)若∠120BCD =︒,M 为线段AE 的中点, 求证:DM ∥平面BEC .4、(2012年高考(江苏))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11A B AC =,D E ,分别是棱1BC CC ,上的点(点D 不同于点C ),且AD DE F ⊥,为11B C 的中点. 求证:(1)平面ADE ⊥平面11BCC B ;(2)直线1//A F 平面ADE .考点二 求空间图形中距离与体积5、(安徽理17)如图,ABCDEFG 为多面体,平面ABED 与平面AGFD 垂直,点O 在线段AD 上,1,2,OA OD ==△OAB ,,△OAC ,△ODE ,△ODF 都是正三角形。
(Ⅰ)证明直线BC ∥EF ;(II )求棱锥F —OBED 的体积。
6.(四川09)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 BAC=90°,AB=AC=AA1 =1.D 是棱CC1上的一P 是AD 的延长线与A1C1的延长线的交点,且PB1∥平面BDA . (I )求证:CD=C1D :(Ⅱ)求点C 到平面B1DP 的距离.7.【2012高考湖南文19】(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6,在四棱锥P-ABCD 中,PA ⊥平面ABCD ,底面ABCD 是等腰梯形,AD ∥BC ,AC ⊥BD. (Ⅰ)证明:BD ⊥PC ;(Ⅱ)若AD=4,BC=2,直线PD 与平面PAC 所成的角为30°,求四棱锥P-ABCD 的体积.8.【2012高考广东文18】本小题满分13分)如图5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平面PAD ,//AB CD ,PD AD =,E 是PB 的中点,F 是CD 上的点且12DF AB =,PH 为△PAD 中AD 边上的高. (1)证明:PH ⊥平面ABCD ;(2)若1PH =,AD =,1FC =,求三棱锥E BCF -的体积;(3)证明:EF ⊥平面PAB .9.【2012高考陕西文18】(本小题满分12分) 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A A 1 ,CAB ∠=2π(Ⅰ)证明11B A C B ⊥;(Ⅱ)已知AB=2,11C A AB - 的体积10.【2012高考辽宁文18】(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直三棱柱///ABC A B C -,90BAC ∠=,AB AC ==AA ′=1,点M ,N 分别为/A B 和//B C 的中点。
高中文科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大题)
高考立体几何中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知识点总结(文科)一.平行问题 (一) 线线平行:方法一:常用初中方法(1中位线定理;2平行四边形定理;3三角形中对应边成比例;4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方法二:1线面平行⇒线线平行m l m l l ////⇒⎪⎭⎪⎬⎫=⋂⊂βαβα方法三:2面面平行⇒线线平行m l m l ////⇒⎪⎭⎪⎬⎫=⋂=⋂βγαγβα方法四:3线面垂直 ⇒线线平行若αα⊥⊥m l ,,则m l //。
(二) 线面平行:方法一:4线线平行⇒线面平行ααα////l l m m l ⇒⎪⎭⎪⎬⎫⊄⊂方法二:5面面平行⇒线面平行 αββα////l l ⇒⎭⎬⎫⊂ (三) 面面平行:6方法一:线线平行⇒面面平行βααβ//',','//'//⇒⎪⎪⎭⎪⎪⎬⎫⊂⊂且相交且相交m l m l m m l l 方法二:7线面平行⇒面面平行βαβαα//,////⇒⎪⎭⎪⎬⎫=⊂A m l m l m l ,方法三:8线面垂直⇒面面平行 βαβα面面面面//⇒⎭⎬⎫⊥⊥l ll二.垂直问题:(一)线线垂直方法一:常用初中的方法(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三线合一 ;3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4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 方法二:9线面垂直⇒线线垂直 m l m l ⊥⇒⎭⎬⎫⊂⊥αα (二)线面垂直:10方法一:线线垂直⇒线面垂直αα⊥⇒⎪⎪⎭⎪⎪⎬⎫⊂=⋂⊥⊥l AB AC A AB AC AB l AC l , 方法二:11面面垂直⇒线面垂直αββαβα⊥⇒⎪⎭⎪⎬⎫⊂⊥=⋂⊥l l m l m ,(面) 面面垂直:方法一:12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βαβα⊥⇒⎭⎬⎫⊂⊥l l 三、夹角问题: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一) 范围:]90,0(︒︒(二)求法:方法一:定义法。
步骤1:平移,使它们相交,找到夹角。
步骤2:解三角形求出角。
(计算结果可能是其补角)线面角:直线PA 与平面α所成角为θ,如下图求法:就是放到三角形中解三角形四、距离问题:点到面的距离求法1、直接求,2、等体积法(换顶点)1、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 )A .B .C .D .2、设 a b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 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 ) A .若a α∥,b α∥,则a b ∥ B .若a α∥,αβ∥,则αβ∥C.若a b ∥,a α⊥,则b α⊥ D .若a α∥,αβ⊥,则a β⊥3、如图是一个正方体被切掉部分后所得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4、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5B .163C .7D .1735、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 .73B .83π-C .83D .73π- 6、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是7、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俯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该四棱锥的体积为A.223B.43C.2D.48、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A)23(B)43(C)2(D)831、(2017新课标Ⅰ文数)(12分)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AB//CD ,且90BAP CDP ∠=∠=(1)证明:平面PAB ⊥平面PAD ;(2)若PA =PD =AB =DC ,90APD ∠=,且四棱锥P-ABCD 的体积为83,求该四棱锥的侧面积.2、(2017新课标Ⅱ文)(12分)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AD 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 ,1,90.2AB BC AD BAD ABC ==∠=∠=︒(1)证明:直线BC ∥平面PAD ;(2)若△PCD 的面积为27,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3、(2017新课标Ⅲ文数)(12分)如图,四面体ABCD 中,△ABC 是正三角形,AD =CD .(1)证明:AC⊥BD;(2)已知△ACD是直角三角形,AB=BD.若E为棱BD上与D不重合的点,且AE⊥EC,求四面体ABCE与四面体ACDE的体积比.4、(2017北京文)(本小题14分)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AB,PA⊥BC,AB⊥BC,PA=AB=BC=2,D为线段AC的中点,E为线段PC上一点.(Ⅰ)求证:PA⊥BD;(Ⅱ)求证:平面BDE⊥平面PAC;(Ⅲ)当PA∥平面BD E时,求三棱锥E–BCD的体积.5、(2017山东文)(本小题满分12分)由四棱柱ABCD-A1B1C1D1截去三棱锥C1- B1CD1后得到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O为AC与BD的交点,E为AD的中点,A1E 平面ABCD.A O∥平面B1CD1;(Ⅰ)证明:1(Ⅱ)设M是OD的中点,证明:平面A1EM 平面B1CD1.6、(2017江苏)(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AB⊥AD,BC⊥BD,平面ABD⊥平面BCD,点E,F(E与A,D不重合)分别在棱AD,BD 上,且EF⊥AD.求证:(1)EF∥平面ABC;(2)AD⊥AC.。
北京文科高考立体几何大题题型总结
立体几何复习一、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关系 (一)、立体几何网络图:1.线线平行的判断:(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3)、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6)、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12)、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
【例题】(2016丰台一模17)已知在ABC ∆中,90=∠B ,D ,E 分别为边BC ,AC 的中点,将CDE ∆沿DE 翻折后,使之成为四棱锥ABDE C -'(如图) (Ⅱ)设l ABC DE C =''平面平面 ,求证:l AB //ABED C C'DEFBA(7)、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8)、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10)、若一直线垂直于一平面,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所有直线。
补充: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也必垂直平行线中的另一条。
【例题】(2016西城一模17)如图,在四棱柱1111D C B A ABCD -中,BC AD ABCD BB //,1底面⊥, BD AC BAD ⊥=∠,90(Ⅱ)求证:D B AC 1⊥;【例题】(2016延庆一模17)如图,已知四棱锥ABCD S -,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菱形,60=∠ABC ,侧面SAD 为正三角形,侧面ABCD SAD 底面⊥,M 为侧棱SB 的中点,E 为线段AD 的中点 (Ⅱ)求证:AC SE ⊥(2)、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5)、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判断或证明线面平行的方法⑴ 利用定义(反证法):=αl α=∅,则l ∥α (用于判断); ⑵ 利用判定定理: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用于证明); ⑶ 利用平面的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平行 (用于证明);⑷ 利用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直线和平面平行(用于判断)。
高考文科数学__立体几何大题-知识点、考点及解题方法
立体几何大题题型及解题方法立体几何大题一般考以下五个方面:一、平行位置关系的证明1、证明线面平行(重点)解题方法:(1)线面平行判定定理;(2)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2、证明面面平行解题方法:(1)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2)面面平行判定定理的推论;(3)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4)平行平面的传递性。
3、平行位置关系的探索(1)对命题条件的探索;(2)对命题结论的探索;(3)通过翻折来探索。
二、垂直位置关系的证明1、证明线线垂直解题方法:2、证明线面垂直(重点)解题方法:3、证明面面垂直4、垂直位置关系的探索(1)对命题条件的探索;(2)对命题结论的探索;(3)通过翻折来探索。
三、求空间距离1、点到平面的距离解题方法:2、空间线段长解题方法:(1)解三角形法;(2)列方程法。
四、求几何体体积五、求空间角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考点一:如何判断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排除法)考点二:平行位置关系的证明证明题一般的解题步骤:一、根据题目的问题,确定要证明什么;根据题目的条件,确定用什么证明方法,如果无法确定,则要通过逆向思维来分析题目;二、看题目是否需要作辅助线(创造条件),证明平行位置问题一般作的辅助线是连等分点,特别是中点;三、根据确定的证明方法,看该方法需要多少个条件,然后看题目给的条件通过什么方式给,如果是间接条件则需要推理证明得出,如果是直接条件或隐含条件则直接罗列;四、准备好条件后,再次检查条件是否都满足,是否都罗列了,最后得出结论;五、规范书写答案过程:一般过程为1、作辅助线;2、准备间接条件;3、罗列直接条件或隐含条件;4、得出结论。
1、证明线面平行(重点)解题方法:2、证明面面平行解题方法:(1)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最常用方法):(2)面面平行判定定理的推论:(3)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4)3、平行位置关系的探索考点三、垂直位置关系的证明证明垂直的解题步骤:一、根据题目的问题,确定要证明什么;根据题目的条件,确定用什么证明方法,如果无法确定,则要通过逆向思维来分析题目;二、要注意先确定谁垂直于谁,如1、证明线线垂直时常考虑其中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所在的平面,究竟选择哪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所在的平面,需要通过对条件及图形结构做深入细致分析、尝试、判断。
立体几何大题方法总结(文科)
高考大纲: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①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②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理解以下判定定理: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面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面面垂直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线面平行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面面平行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线面垂直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面面垂直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③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④能根据定义解决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简单计算问题线面平行的证法:1、在平面内找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2、通过面面平行来证明线面平行(如果两平面平行,那么一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面面平行的证法:在一个平面内找两条相交直线分别与另一个平面平行线面垂直的证法:1、在平面内找两条相交直线分别与已知直线垂直2、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与一个平面垂直,则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3、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如果面面垂直,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面面垂直的证法:1、利用判定定理:在一个平面内找一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2、证明两个平面所成二面角是直二面角线线垂直的证法:1、利用勾股定理2、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3、利用余弦定理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找法:把一条或两条直线平移到相交 *有时要证垂直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身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文科)
POAa高考数学专题复习 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文科)一、 考点回顾1.平面(1)平面的基本性质:掌握三个公理及推论,会说明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2)证明点共线的问题,一般转化为证明这些点是某两个平面的公共点(依据:由点在线上,线在面内 ,推出点在面内), 这样,可根据公理2证明这些点都在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直线上。
(3)证明共点问题,一般是先证明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明这点在第三条直线上,而这一点是两个平面的公共点,这第三条直线是这两个平面的交线。
(4)证共面问题一般用落入法或重合法。
(5)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面. 2. 空间直线.(1)空间直线位置分三种:相交、平行、异面. 相交直线—共面有反且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共面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一平面内。
(2)异面直线判定定理: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和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不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3)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4)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推论: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锐角(或直角)相等.(5)两异面直线的距离:公垂线的长度.空间两条直线垂直的情况:相交(共面)垂直和异面垂直.21,l l 是异面直线,则过21,l l 外一点P ,过点P 且与21,l l 都平行平面有一个或没有,但与21,l l 距离相等的点在同一平面内. (l 1或l 2在这个做出的平面内不能叫l 1与l 2平行的平面) 3. 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1)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分三种:相交、平行、在平面内.(2)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3)直线和平面平行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4)直线与平面垂直是指直线与平面任何一条直线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一条直线垂直. 若PA ⊥α,a ⊥AO ,得a ⊥PO (三垂线定理), 得不出α⊥PO . 因为a ⊥PO ,但PO 不垂直OA .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亦成立.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二:如果平行线中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推论: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5)a.垂线段和斜线段长定理: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中,①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较长;②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射影较长;③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短.[注]:垂线在平面的射影为一个点. [一条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是一条直线.(×)]b.射影定理推论:如果一个角所在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点在平面内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文科立体几何知识点方法总结高三复习
例1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PB⊥面ABCD.
(1)若面PAD与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为60°,求这个四棱锥的体积;
例2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0,AC=1,
C点到AB1的距离为CE= ,D为AB的中点.
方法二:计算所成二面角为直角。
3.线线垂直:
方法一:用线面垂直实现。
方法二: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方法三:用向量方法:
若向量 和向量 的数量积为0,则 。
三.夹角问题。
(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范围:
(2)求法:
方法一:定义法。
步骤1:平移,使它们相交,找到夹角。
步骤2:解三角形求出角。(常用到余弦定理)
P—ABC所成两部分的体积比.
例4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P、Q分别是线段AD1和BD上的点,且
D1P∶PA=DQ∶QB=5∶12.
(1)求证PQ∥平面CDD1C1;
(2)求证PQ⊥AD;
(3)求线段PQ的长.
余弦定理:
(计算结果可能是其补角)
方法二:向量法。转化为向量的夹角
(计算结果可能是其补角):
(二)线面角
(1)定义:直线l上任取一点P(交点除外),作PO 于O,连结AO,则AO为斜线PA在面 内的射影, (图中 )为直线l与面 所成的角。
(2)范围:
当 时, 或
当 时,
(3)求法:
方法一:定义法。
步骤1:作出线面角,并证明。
步骤2:解三角形,求出线面角。
(三)二面角及其平面角
(1)定义:在棱l上取一点P,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l的垂线(射线)m、n,则射线m和n的夹角 为二面角 —l— 的平面角。
高考文科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技巧
高考文科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技巧1.平行、垂直位置关系的论证的策略:1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即分析法与综合法相结合寻找证题思路。
2利用题设条件的性质适当添加辅助线或面是解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3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在高考题中使用的频率最高,在证明线线垂直时应优先考虑。
2.空间角的计算方法与技巧:主要步骤:一作、二证、三算;若用向量,那就是一证、二算。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①平移法:②补形法:③向量法: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①作出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作垂线,找射影转化到同一三角形中计算,或用向量计算。
②用公式计算.3二面角①平面角的作法:i定义法;ii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法;iii垂面法。
②平面角的计算法:i找到平面角,然后在三角形中计算解三角形或用向量计算;ii射影面积法;iii向量夹角公式.3.空间距离的计算方法与技巧:1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经常应用三垂线定理作出点到直线的垂线,然后在相关的三角形中求解,也可以借助于面积相等求出点到直线的距离。
2求两条异面直线间距离:一般先找出其公垂线,然后求其公垂线段的长。
在不能直接作出公垂线的情况下,可转化为线面距离求解这种情况高考不做要求。
3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一般找出或作出过此点与已知平面垂直的平面,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过该点作出平面的垂线,进而计算;也可以利用“三棱锥体积法”直接求距离;有时直接利用已知点求距离比较困难时,我们可以把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直线到平面的距离,从而“转移”到另一点上去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求直线与平面的距离及平面与平面的距离一般均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来求解。
4.熟记一些常用的小结论,诸如:正四面体的体积公式是;面积射影公式;“立平斜关系式”;最小角定理。
弄清楚棱锥的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的内心、外心、垂心的条件,这可能是快速解答某些问题的前提。
5.平面图形的翻折、立体图形的展开等一类问题,要注意翻折前、展开前后有关几何元素的“不变性”与“不变量”。
文科立体几何知识点、方法总结高三复习
立体几何知识点整理一.直线和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1. 线面平行l符号表示:2. 线面相交符号表示:3. 线在面内符号表示:二.平行关系:1.线线平行:方法一:用线面平行实现。
mlmll////⇒⎪⎭⎪⎬⎫=⋂⊂βαβα方法二:用面面平行实现。
mlml////⇒⎪⎭⎪⎬⎫=⋂=⋂βγαγβα方法三:用线面垂直实现。
若αα⊥⊥ml,,则ml//。
方法四:用向量方法:若向量和向量共线且l、m不重合,则ml//。
2.线面平行:方法一:用线线平行实现。
ααα////llmml⇒⎪⎭⎪⎬⎫⊄⊂方法二:用面面平行实现。
αββα////ll⇒⎭⎬⎫⊂方法三:用平面法向量实现。
若为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且α⊄l,则α//l。
3.面面平行:方法一:用线线平行实现。
βααβ//',','//'//⇒⎪⎪⎭⎪⎪⎬⎫⊂⊂且相交且相交mlmlmmll方法二:用线面平行实现。
βαβαα//,////⇒⎪⎭⎪⎬⎫⊂且相交mlml三.垂直关系:1. 线面垂直:方法一:用线线垂直实现。
αα⊥⇒⎪⎪⎭⎪⎪⎬⎫⊂=⋂⊥⊥lABACAABACABlACl,方法二:用面面垂直实现。
αββαβα⊥⇒⎪⎭⎪⎬⎫⊂⊥=⋂⊥llmlm,2. 面面垂直:方法一:用线面垂直实现。
βαβα⊥⇒⎭⎬⎫⊂⊥l l方法二:计算所成二面角为直角。
3. 线线垂直:方法一:用线面垂直实现。
m l m l ⊥⇒⎭⎬⎫⊂⊥αα方法二: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PO l OA l PA l αα⊥⎫⎪⊥⇒⊥⎬⎪⊂⎭方法三:用向量方法:若向量l 和向量m 的数量积为0,则m l ⊥。
三.夹角问题。
(一)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 范围:]90,0(︒︒ (2)求法: 方法一:定义法。
步骤1:平移,使它们相交,找到夹角。
步骤2:解三角形求出角。
(常用到余弦定理) 余弦定理:abc b a 2cos 222-+=θ(计算结果可能是其补角)方法二:向量法。
高考立体几何题型归纳
高考立体几何题型归纳一、空间几何的形状和结构1. 判断空间几何的形状和大小,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2. 确定空间几何的位置和关系,如相交、平行、垂直等。
二、立体图形的视图和投影1. 判断立体图形的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右视图、轴侧图等。
2. 判断立体图形的投影,如正投影、斜投影、中心投影等。
三、立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1. 计算立体图形的面积,如平面图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等。
2. 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如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1. 判断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如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求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等。
2. 判断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如判断两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大小关系。
五、立体图形的点和面的距离1. 判断立体图形的点和面的距离,如判断一个点在一个平面内的距离、判断一个点在一个立体图形内的距离等。
2. 计算立体图形的点和面的距离,如计算一个点在一个平面内的距离、计算一个点在一个立体图形内的距离等。
六、立体图形的截面和截线1. 判断立体图形的截面,如判断一个立体图形被一个平面截成的截面的形状和大小。
2. 判断立体图形的截线,如判断一个立体图形被一个直线截成的截线的形状和大小。
七、立体图形的折叠和展开1. 判断立体图形的折叠和展开,如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沿某条折痕折叠后的形状和大小。
2. 计算立体图形的折叠和展开,如计算一个立体图形沿某条折痕折叠后的形状和大小。
八、立体图形的对称和旋转1. 判断立体图形的对称,如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是否关于某条直线对称、是否关于某个点对称等。
2. 判断立体图形的旋转,如判断一个立体图形绕某条轴旋转后的形状和大小。
九、立体图形的运动和变化1. 判断立体图形的运动,如判断一个立体图形在某个平面上滑动后的形状和大小。
2. 判断立体图形的变化,如判断一个立体图形在某个平面上翻折后的形状和大小。
(文科)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教师
转化转化空间几何体题型与方法归纳(文科版)考点一 证明空间线面平行与垂直1、如图, 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AC =3,BC =4,AA 1=4,点D 是AB 的中点, (I )求证:AC ⊥BC 1;(II )求证:AC 1//平面CDB 1;解析:(1)证明线线垂直方法有两类:一是通过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证明,二是通过线面垂直来证明线线垂直;(2)证明线面平行也有两类:一是通过线线平行得到线面平行,二是通过面面平行得到线面平行.答案:解法一:(I )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底面三边长AC =3,BC =4AB =5,∴ AC ⊥BC ,且BC 1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为BC ,∴ AC ⊥BC 1;(II )设CB 1与C 1B 的交点为E ,连结DE ,∵ D 是AB 的中点,E 是BC 1的中点, ∴ DE//AC 1,∵ DE ⊂平面C D B 1,AC 1⊄平面C D B 1, ∴ AC 1//平面C D B 1;解法二:∵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底面三边长AC =3,BC =4,AB =5,∴AC 、BC 、C 1C 两两垂直,如图,以C 为坐标原点,直线CA 、CB 、C 1C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 (0,0,0),A (3,0,0),C 1(0,0,4),B (0,4,0),B 1(0,4,4),D (23,2,0)(1)∵AC =(-3,0,0),1BC =(0,-4,0),∴AC •1BC =0,∴AC ⊥BC 1.(2)设CB 1与C 1B 的交战为E ,则E (0,2,2).∵DE =(-23,0,2),1AC =(-3,0,4),∴121AC DE =,∴DE ∥AC 1.点评:2.平行问题的转化: 面面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主要依据是有关的定义及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2、如图所示,四棱锥P —ABCD 中,AB ⊥AD ,CD ⊥AD ,PA ⊥底面ABCD ,PA=AD=CD=2AB=2,M 为PC 的中点。
高考文科数学 立体几何小题-知识点、考法及解题方法
高考文科数学立体几何小题考点一:由实物图选三视图或由三视图选实物图
常见几何体的直观图与三视图
二、由三视图选实物图
考点二:求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
一、由三视图求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
1、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或确定几何体类型;
2、根据几何体计算公式找相关量的数值;
3、代入公式计算。
二、根据几何体的结构特征,求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注意先画示意图)
1、一般根据题意画出几何体的示意图;
2、规则几何体则直接根据公式进行计算,复杂几何体则进行适当的处理后再计算。
高中文科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大题)
高考立体几何中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知识点总结(文科)一.平行问题 (一) 线线平行:方法一:常用初中方法(1中位线定理;2平行四边形定理; 3三角形中对应边成比例;4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方法二:1线面平行⇒线线平行m l m l l ////⇒⎪⎭⎪⎬⎫=⋂⊂βαβα方法三:2面面平行⇒m l m l ////⇒⎪⎭⎪⎬⎫=⋂=⋂βγαγβα 方法四:3线面垂直 ⇒线线平行 若αα⊥⊥m l,,则m l //。
方法五:用向量方法:若向量和向量共线且l 、m 不重合,则m l //。
(二) 线面平行: 方法一:4线线平行⇒线面平行ααα////l l m m l ⇒⎪⎭⎪⎬⎫⊄⊂ 方法二:5面面平行⇒αββα////l l ⇒⎭⎬⎫⊂ 方法三:法向量若n 为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且α⊄l ,则α//l 。
(三) 面面平行:6方法一:线线平行⇒面面平行 βααβ//',','//'//⇒⎪⎪⎭⎪⎪⎬⎫⊂⊂且相交且相交m l m l m m l l 方法二:7线面平行⇒面面平行βαβαα//,////⇒⎪⎭⎪⎬⎫=⊂A m l m l m l , 方法三:8线面垂直⇒面面平行βαβα面面面面//⇒⎭⎬⎫⊥⊥l l方法三:用向量实现。
平面βα、的法向量分别是n m、βα面面////⇒n m二.垂直问题:(一)线线垂直方法一:常用初中的方法(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三线合一 ;3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4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方法二:9线面垂直⇒线线垂直m l m l ⊥⇒⎭⎬⎫⊂⊥αα方法三: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PO l OA l PA l αα⊥⎫⎪⊥⇒⊥⎬⎪⊂⎭ml m ll m l ⊥⇒⊥、上的向量分别是、方法四:直线(二)线面垂直:10方法一:线线垂直⇒线面垂直 αα⊥⇒⎪⎪⎭⎪⎪⎬⎫⊂=⋂⊥⊥l AB AC A AB AC AB l ACl , 方法二:11面面垂直⇒线面垂直lαββαβα⊥⇒⎪⎭⎪⎬⎫⊂⊥=⋂⊥l l m l m , ll //n n⊥⇒αα平面的法向量是方法三:平面(面) 面面垂直:方法一:12线面垂直⇒面面垂直βαβα⊥⇒⎭⎬⎫⊂⊥l lβαβα面面、的法向量分别是、方法二:平面⊥⇒⊥m n nm三、夹角问题: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一) 范围:]90,0(︒︒ (二)求法:方法一:定义法。
(完整)高中文科数学立体几何部分整理.doc
(完整)高中文科数学立体几何部分整理.doc立体几何高中文科数学立体几何部分整理第一章空间几何体(一)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1.投影:区分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平行投影分为正投影和斜投影。
2.三视图——是观察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侧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注:(1)俯视图画在正视图的下方,“长度”与正视图相等;侧视图画在正视图的右边,“高度”与正视图相等,“宽度”与俯视图。
(简记为“正、侧一样高,正、俯一样长,俯、侧一样宽” .( 2)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都是平面图形,而不是直观图。
3.直观图:3.1 直观图——是观察着站在某一点观察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
直观图通常是在平行投影下画出的空间图形。
3.2 斜二测法:step1: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轴 Ox 、 Oy ,(即取 xoy 90 );step2:画直观图时,把它画成对应的轴 o ' x ',o ' y' ,取 x ' o ' y' 45 (or 135 ) ,它们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平面;step3:在坐标系 x ' o ' y ' 中画直观图时,已知图形中平行于数轴的线段保持平行性不变,平行于 x 轴(或在 x 轴上)的线段保持长度不变,平行于y 轴(或在 y 轴上)的线段长度减半。
结论:一般地,采用斜二测法作出的直观图面积是原平面图形面积的2倍 .4解决两种常见的题型时应注意:(1)由几何体的三视图画直观图时,一般先考虑“俯视图”.(2)由几何体的直观图画三视图时,能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画成实线,不能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画成虚线。
【例题点击】将正三棱柱截去三个角(如图1 所示 A ,B , C 分别是△GHI 三边的中点)得到几何体如图2,则该几何体按图2 所示方向的侧视图(或称左视图)为()HA G ABBB侧视BBBCCIEDEDEEEEA .B .C .D .立体几何解:在图 2 的右边放扇墙 (心中有墙 ), 可得答案 A(二)立体几何1.棱柱1.1 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全归纳文科
配套练习
1、四棱锥中,⊥底面,,,
.
(Ⅰ)求证:⊥平面;
(Ⅱ)若侧棱上的点满足,求三棱锥的体积。
【答案】
(Ⅰ)证明:因为BC=CD ,即BCD ∆为等腰三角形,又ACD ACB ∠=∠,故AC BD ⊥.
因为⊥PA 底面ABCD ,所以BD PA ⊥,从而BD 与平面PAC 内两条相交直线AC PA ,都垂直, 故⊥平面。
(Ⅱ)解:33
2sin 2221sin 21=⨯⨯=∠••=∆πBCD CD BC S BCD . 由⊥PA 底面ABCD 知23233
131=⨯⨯=⨯⨯=∆-PA S V BCD BDC P . 由,7FC PF =得三棱锥BDC F -的高为PA 8
1, 故:4
132813318131=⨯⨯⨯=⨯⨯=∆-PA S V BCD BDC F 4
7412=-=-=---BCD F BCD P BDF P V V V 2、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四边形ABCD 为矩形,PAD ∆为等腰三角形,90APD ︒∠=,平面PAD ⊥
平面ABCD ,且1,2AB AD ==,,E F 分别为PC 和BD 的中点.
(Ⅰ)证明:EF P 平面PAD ;
(Ⅱ)证明:平面PDC ⊥平面PAD ;
(Ⅲ)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
【答案】
(Ⅰ)证明:如图,连结AC .
∵四边形ABCD 为矩形且F 是BD 的中点.∴F 也是AC 的中点.
又E 是PC 的中点,EF AP P
∵EF ⊄平面PAD ,PA ⊂平面PAD ,所以EF P 平面PAD ;
(Ⅱ)证明:∵平面PAD ⊥ 平面ABCD ,CD AD ⊥,平面PAD I 平面ABCD AD =,
所以平面CD ⊥ 平面PAD ,又PA ⊂平面PAD ,所以PA CD ⊥
又PA PD ⊥,,PD CD 是相交直线,所以PA ⊥面PCD
又PA ⊂平面PAD ,平面PDC ⊥平面PAD ;
(Ⅲ)取AD 中点为O .连结PO ,PA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PO AD ⊥,
因为面PAD ⊥面ABCD 且面PAD I 面ABCD AD =,
所以,PO ⊥面ABCD ,
即PO 为四棱锥P ABCD -的高.
由2AD =得1PO =.又1AB =.
∴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1233
V PO AB AD =⋅⋅= 考点:空间中线面的位置关系、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3、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D ABCD ⊥平面,CD PA ⊥, DB ADC ∠平分,E PC 为的中点,45DAC ∠=o
,AC =
O
(Ⅰ)证明:PA ∥BDE 平面; (Ⅱ)若,22,2==BD PD 求四棱锥ABCD E -的体积
【答案】(Ⅰ)设F BD AC =⋂,连接EF ,
CD PD ABCD CD ABCD PD ⊥∴⊂⊥,平面,平面Θ
PAD PA PD P PA PD PA CD 平面,,,又⊂=⋂⊥Θ
AD CD PAD AD PAD CD ⊥∴⊂⊥∴平面,平面Θ
∵,45︒=∠DAC ∴,DC DA =
∵DB 平分,ADC ∠F 为AC 中点,E 为PC 中点,
∴EF 为CPA ∆的中位线.
∵EF ∥,PA EF BDE ⊂平面,PA BDE ⊄平面
∴PA ∥BDE 平面.
(Ⅱ)底面四边形ABCD 的面积记为S ;
ABC ADC S S S ∆∆+=222322122221=⨯⨯+⨯⨯=
. 的中点,为线段点PC E Θ
111122232323
E ABCD V S PD -∴=⋅=⨯⨯⨯=. 考点:1.线面平行的证明;2.空间几何体的体积计算.
4、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为菱形,其中,,为的中点.
(1) 求证:AD PQB ⊥平面;
(2) 若平面平面ABCD ,且M 为PC 的中点,求四棱锥M ABCD -的体积.
【答案】
(1)PA PD =Q ,Q 为中点,AD PQ ∴⊥
连DB ,在ADB ∆中,AD AB =,,
ABD ∴∆为等边三角形,为的中点,
AD BQ ∴⊥,
PQ BQ Q ⋂=,PQ ⊂平面PQB ,BQ ⊂平面PQB ,
∴AD ⊥平面PQB .
(2)连接QC ,作MH QC ⊥于H .
Q PQ AD ⊥,PQ ⊂平面PAD ,平面PAD ⋂平面ABCD AD =,平面平面ABCD ,
PQ ABCD ∴⊥平面 , QC ⊂ABCD 平面 ,
PQ QC ∴⊥
//PQ MH ∴.
∴MH ABCD ⊥平面,
又12PM PC =,1122222
MH PQ ∴==⨯=. 在菱形ABCD 中,2BD =,
01sin 602
ABD S AB AD Λ=⨯⨯⨯1=2222⨯⨯⨯
∴2ABD ABCD S S ∆==菱形
M ABCD V -13ABCD S MH =⨯⨯菱形13233=⨯⨯1=. 5、如图,是矩形中边上的点,为边的中点,,现将沿边折至位置,且平面平面.
⑴ 求证:平面平面;
⑵ 求四棱锥的体积.
【答案】(1) 证明:由题可知,
(2) ,则
.
6、已知四棱锥中,是正方形,E 是的中点,
(1)若PD AD =,求 PC 与面AC 所成的角
(2) 求证:平面
(3) 求证:平面PBC ⊥平面PCD
【答案】平面,是直线在平面ABCD 上的射影,是直线PC 和平面ABCD 所成的角。
又,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直线PC 和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
(2)连接AC 交BD 与O,连接EO, ∵E 、O 分别为PA 、AC 的中点
∴EO ∥PC ∵PC 平面EBD,EO 平面EBD ∴PC ∥平面EBD
(3)∵PD 平面ABCD, BC 平面ABCD ,∴PD BC ,
E
D C
B
A P
∵ABCD 为正方形 ∴ BC CD ,
∵PD ∩CD=D, PD ,CD 平面PCD
∴BC 平面PCD
又∵ BC 平面PBC
∴平面PBC 平面PCD
7、在边长为的正方形中,分别为的中点,分别为的中点,现沿折叠,使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构成一个三棱锥.
(1)请判断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
(2)证明平面;
(3)求四棱锥的体积.
【答案】(1)平行平面
证明:由题意可知点在折叠前后都分别是的中点(折叠后两点重合)
所以平行
因为,所以平行平面.
(2)证明:由题意可知的关系在折叠前后都没有改变.
因为在折叠前,由于折叠后,点,所以
因为,所以平面.
(3)
.
8、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MA ⊥平面ABCD ,PD ∥MA ,E 、G 、F 分别为MB 、PB 、PC 的中点,且2AD PD MA ==.
(1)求证:平面EFG ⊥平面PDC ;
(2)求三棱锥P MAB -与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之比.
【答案】(1)证明:∵MA 平面ABCD ,PD ∥MA ,
∴PD ⊥平面ABCD ,
又BC ⊂平面ABCD ,∴PD ⊥BC ,
∵ABCD 为正方形,∴BC ⊥DC.
∵PD DC D I =,∴BC ⊥平面PDC .
在PBC ∆中,因为G F 、分别为PB 、PC 的中点,
∴GF ∥BC ,∴GF ⊥平面PDC .
又GF ⊂平面EFG ,∴平面EFG ⊥平面PDC .
(2)不妨设=1MA ,∵ABCD 为正方形,∴2PD AD ==,
又∵PD ⊥平面ABCD ,
所以P ABCD V -=13
ABCD S PD ⋅正方形=83. 由于DA ⊥平面MAB ,且PD ∥MA ,
所以DA 即为点P 到平面MAB 的距离,
三棱锥P MAB V -=13×1122⎛⎫⨯⨯ ⎪⎝⎭
×2=23. 所以1
4P MAB P ABCD V V --:=:. 9、如图,在底面是直角梯形的四棱锥S-ABCD 中,
.2
1,1,90====⊥=∠AD BC AB SA ABCD SA ABC ,面ο
(1)求四棱锥S-ABCD 的体积;(2)求证:;SBC SAB 面面⊥(3)求SC 与底面ABCD 所成角的正切值。
S
C
A D B
【答案】(1)解:
111111()(1)11332624
v Sh AD BC AB SA ==⨯⨯+⨯⨯=⨯+⨯⨯= (2)证明:
BC SA ABCD BC ABCD SA ⊥∴⊂⊥,
面,面Θ又,A AB SA BC AB =⊥I Θ,SAB BC 面⊥∴
SAB BC 面⊂ΘSBC SAB 面面⊥∴
(3)解:连结AC,则SCA ∠就是SC 与底面ABCD 所成的角。
在三角形SCA 中,SA=1,AC=21122=+,222
1tan ===∠AC SA SCA 10、如图,平面,,,,分别为的中点.(I )证明:平面;(II )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答案】(Ⅰ)证明:连接, 在中,分别是的中点,所以, 又,所以,又平面ACD ,DC 平面ACD , 所以平面ACD
(Ⅱ)在中,,所以
而DC 平面ABC ,,所以平面ABC
而平面ABE , 所以平面ABE 平面ABC , 所以平面ABE
由(Ⅰ)知四边形DCQP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所以平面ABE , 所以直线AD 在平面ABE 内的射影是AP ,
所以直线AD与平面ABE所成角是在中,,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