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天下宜茶之水(续)
续茶经八之出【清】陆廷灿
八之出【导读】这一部分讲到茶叶的出处,与《茶经》卷下的八之出基本类似。
《茶经》中介绍的主要是唐代茶叶的产地,比如说有产茶的八个道、四十三个州郡、四十四个县等等。
《续茶经》中的这一部分讲得则不仅仅是唐代,二十为我们叙述了各个清朝以前尽可能多的产茶地方,评说了各地所产茶叶的优劣。
从各个郡县的地方志中收集整理出大量关于茶叶产地的事情。
不仅简单陈述了一个事实,而且还涉及到茶叶在不同产区的分布,以及产业出产地的一种动态变化,比如说,某一地方从前出产哪种很珍奇的茶,之后因为种种原因等,逐渐成为没有茶叶出产的地方,乃至茶事在此地竟湮灭无闻等等。
【原文】《国史补》:风俗贵茶,其名品益众。
南剑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散芽,号为第一。
湖州有顾渚之紫笋,东川有神泉小团、绿昌明、兽目,峡州有小江园、碧涧寮、明月房、茱萸寮,福州有柏岩、方山露芽,婺州有东白、举岩、碧貌,建安有青凤髓,夔州有香山,江陵有楠木,湖南有衡山,睦州有鸠坑,洪州有西山之白露,寿州有霍山之黄芽;绵州之松岭,雅州之露芽,南康之云居,彭州之仙崖、石花,渠江之薄片,邛州之火井、思安,黔阳之都濡、高株、沪州之纳溪、梅岭,义兴之阳羡、春池、阳凤岭,皆品第之最著者也。
《文献通考》[1]:片茶之出于建州者有龙、凤、石乳、的乳、白乳、头金、蜡面、头骨、次骨、末骨、精骨、山挺十二等,以充岁贡及邦国之用,洎本路食茶。
余州片茶,有进宝双胜、宝山两府出兴国军;仙芝、嫩蕊、福合、禄合、运合、脂合出饶、池州;泥片出虔州;绿英金片出袁州;玉津出临江军;灵川出福州;先春、早春、华英、来泉、胜金出歙州;独行灵草、绿芽片金、金茗出潭州;大拓枕出江陵、大小巴陵;开胜、开棬、小棬、生黄翎毛出岳州;双上绿牙、大小方出岳、辰澧州;东首、浅山薄侧出光州。
总二十六名。
其两浙及宣、江、鼎州止以上中下或第一至第王为号。
其散茶,则有太湖、龙溪、次号、末号出淮南;岳麓、草子、杨树、雨前、雨后出荆湖;清口出归州;茗子出江南。
经典的茶叶广告语
经典的茶叶广告语经典的茶叶广告语经典的茶叶广告语1一、茗香天下,安徽茶城。
二、安徽茶城,鼎鼎有茗。
三、安徽茶城,茶叶之城。
四、走一遭安徽茶城,带一盒上等佳茗。
五、康国民安,濮香徽醇。
六、安徽茶城,扫径以待四海宾朋。
七、江淮一叶深情,安微茶城飘香。
八、安徽茶城,品出精茶。
九、来安徽茶城,品天下名茶。
十、安徽茶城,馨香倾城。
十一、名冠天下,安徽茶城。
十二、安徽茶城,茶诚人更诚。
十三、士承弘毅,茶承(城)安徽。
十四、徽商有义,茶城有道。
十五、安徽茶城,誉满全球。
十六、徽城清茶,飘香国际。
十七、安徵茶城,茶香天下。
十八、买安徽好茶,上安徽茶城。
十九、安徽茶城,品茗人生。
二十、安全于杯,诚信于心。
二十一、安徽茶城,香逸寰宇。
二十二、绿色,清新,怡人,安徽茶城。
二十三、心诚事成业成,品茗安徽茶城。
二十四、天下名茶,尽在安徽茶城。
二十五、品的`是意境,卖的是诚信。
二十六、安徽茶城,茶香几许。
二十七、安徽茶城好,批发价格优。
二十八、品茗荟精诚,来安徽茶城。
二十九、安徽茶城,茶润天下。
三十、不到安徽不识山,不到茶城留遗憾。
三十一、黄山松柏甲天下,安徽茶城冠神州。
三十二、安徽茶城,味领天下。
三十三、安徽茶城香自飘,八方好客闻欲到。
三十四、安徽茶城,安心品茗。
三十五、庐州黄山,安徽茶城。
三十六、客迎四方,茶香万里。
三十七、品味茶中名品,尽在安徽茶城。
三十八、安徽茶城香天下,茶香笑迎天下客。
三十九、品(煮)茶煮(品)天下安徽茶城信天下,人合茶肥润四方。
四十、安徽茶城,传承茶祖文化。
四十一、绿色,天然,健康,人情味观人生百态,品天下茗茶。
四十二、自古安徽长文化,今日茶城雅士达。
四十三、安徽茶城,茗品万家。
四十四、纵览天下好茶,惟有安徽茶城。
四十五、安徽茶城,香茗神韵。
四十六、天下茗品,安徽茶城。
四十七、安徽茶城,“饮”誉天下。
四十八、安徽茶城,帝皇都来。
四十九、喝天下好茶,品百态人生。
五十、安盛万物徽,茶杯载古今。
五十一、内茶外调,安徽茶城无所不在。
考点01 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实词含义-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通用)
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通用)考点01理解实词含义【考点分析】《中考说明》对实词含义理解的要求是能够“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语境中的用法及意义”。
对这一考点主要考查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含义,以及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常见文言实词”,这是考查范围。
所谓“常见实词”,主要是浅易文言出现频率高的实词。
二是“在语境中的用法及含义”。
“在语境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条件。
综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求,既考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况,又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巧点拨】一、技巧概述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是一种能力。
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
具体讲,就是要掌握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成语。
(一)通假字。
辨识通假字,重要的是识记积累,要弄懂本字、借字的意思。
通假字一般都会在文后的注释里进行标示,学习时,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积累,这点非常必要。
(二)一词多义。
如“道”在不同语境中可解释为:“道路”(不得志,独行其道)、“道理”(以咨诹善道)、“方法”(策之不以其道)、“学说”(益慕圣贤之道)、“说”(不足为外人道也)等;“故”在不同语境中可解释为:“所以、因此”(故不为苟得也)、“原因、缘故”(公问其故)、“学过的知识、旧知识”(温故知新)。
(三)古今异义。
如“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学习时应注重比较辨别。
(四)词类活用。
如“一狼洞其中”中的“洞”是名词用作动词,应译为“挖洞”。
另外还有名词用作状语:“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为名词,表行为特征,作状语,应译为“像狗那样”;动词用作名词:“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的“奔”动词用作宾语,应译为“飞奔的马”;形容词用作动词:“非淡泊无明志”中的“明”是形容词用作谓语,应译为“明确,坚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必先苦其心志”中的“苦”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应译为“使……痛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中“美”译为“以……为美”。
唐宋文人茶的文化意蕴及其形成过程
2007年第6期(第22卷)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62007(Vol.22)唐宋文人茶的文化意蕴及其形成过程陈 瑜 杜晓勤① “文人茶”是近年来茶文化研究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赖功欧在《论中国文人茶与儒释道合一之内在关联》(《农业考古》2000年第2期)一文中又称之为“文人茶道”,它“既不同于寺庙的饮茶,也不同于道观或醇儒们的饮茶,而是集三者之大成具有新的创造性的茶道”。
我们在文中之所以取“文人茶”而舍“文人茶道”,主要是因为本文的关注点并不在文人茶事茶艺本身,而是在于唐宋文人赋予茶事的生命精神和文化意蕴。
② 陆羽:《茶经》卷上《茶之源》,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作者简介:陈瑜,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讲师(北京 100080);杜晓勤,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北京 100871)。
摘 要:唐宋文人通过对茶之自然美学形态的赞美,寄予了对山水自然的向往热爱。
他们汲泉品茗尽享山林之乐,超越功名羁绊。
茶是唐宋文人心灵的故乡、精神的家园。
相对于唐人而言,宋代文人更喜闲饮品茗,表现了其静赏生命快乐的人生观。
宋代茶诗中呈现出儒家安贫乐道、道家“乐天知命”和佛禅“至静无求”的三种生命快乐境界饮茶活动也是唐宋文人思考天地人生之理的行为方式。
在宋代茶诗中,理性的色彩更为突出。
他们从泉茶之中体悟出人生穷通之理;又将茶性与人性相比,藉以明道励志,表现出清高脱俗的精神品格。
对唐宋文人来说,饮茶是一种极其高雅的精神活动。
唐宋文人茶的深厚内涵,构成了中国茶文化十分重要的内核。
关键词:文化意蕴; 文人茶; 理学; 唐宋诗歌中国茶文化兴起于唐,昌盛于宋。
在茶文化兴盛过程中,文人雅士推波助澜,功不可没。
对于唐宋文人的茶文化建设之功,现有研究成果大多从中晚唐以后文人著述茶书、别泉品茗、创制茶具、精研茶艺等茶事本身加以探讨,充分肯定了唐宋文人在茶文化的精致化、高雅化等方面所起的历史作用。
在对唐宋时期茶文化史料尤其是茶文学作品进行全面深入考察之后,我们发现唐宋文人对中国茶文化最重要的贡献,是他们将日常茶事与自己的审美活动、精神追求、人格理想紧密结合起来,使饮茶品茗具有高妙的审美价值和玄远的生命意味,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茶文化———文人茶。
宜红茶略考
宜红茶略考李平;叶厚全【期刊名称】《中国茶叶》【年(卷),期】2017(039)010【总页数】3页(P46-48)【作者】李平;叶厚全【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清朝和民国时期,渔洋关是湘鄂西最大的茶叶集散地,素有小汉口之称。
作为一个山区小镇,形成宜红茶最大的集散地和加工中心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特殊的历史条件。
虽说经历两三个世纪的变迁,渔洋关集镇上的古街、古茶庄、古码头许多已不复存在,但得到保护和利用的那些遗址遗迹,仍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和探寻这里生产的宜红茶的历史足迹。
据《湖北贸易志》和《中国茶讯》1950年第10~11期记载,“在前清道光年间(1824)有广东茶帮携大批江西制茶技工,到五峰渔洋关设号精致红茶,也为宜红区红茶精致出口之始。
该区第一个设厂精致红茶的是钧大福,次为林志成(子臣、紫宸)、泰和合,皆为广帮。
后湖北汉阳籍茶商亦前往设厂精致,计有义成生、仁华、志成(子臣、紫宸)等六家。
到民国初年,又有源泰、源泰恒、忠信昌、兴泰、恒记等十三家,总计前后设厂者二十二家。
”渔洋关于是成为湘鄂西最大的茶叶市场,“驰名海内”,与鄂南的羊楼洞齐名,是汉口茶市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其中的泰和合、义成生、仁华、志成等茶庄都是汉阳人开设的,有英、俄洋行的背景。
光绪年间,俄罗斯源泰洋行与长乐县(后改称五峰)商人宫福泰在渔洋关一起开设源泰茶庄,开启了俄罗斯洋行直接在鄂西地区开设茶庄、收购精制红茶的先河。
之后,又有俄罗斯新泰洋行在渔洋关开设新泰茶庄,专门生产砖茶出口。
1911年,渔洋关最重要的中码头正式启用,茶叶贸易也进入鼎盛时期。
五峰县志这样记载民国初年的渔洋关茶叶贸易:“鼎盛时,茶工万计,骡马千匹,木船百只。
街市热闹,通宵达旦,素有‘小汉口’之称。
”明清时期,五峰大部属于容美土司管辖。
1735年改土归流,容美土司属地始建鹤峰州、长乐县。
原属于长阳县的渔洋关并入长乐县后,如鱼得水,逐渐从过去的蛮荒之地成为交通要道和商业贸易中心。
寻访陆羽品茶的名泉
寻访陆羽品茶的名泉作者:樊哲理来源:《百科知识》2013年第10期“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
”陆羽,唐朝人,精于茶道,是茶文化的传播者。
他的《茶经》一书在国内外有极大影响。
因此,他被后人奉为“茶祖”“茶圣”。
“烹雪应凭陶学士,辨泉好待陆仙人。
”谈到茶,自然会令人想到水,好茶配甘泉,香茗自淳美。
那么,陆羽推崇的名泉在何处呢?陆羽在《茶经》中向品茶人推荐天下二十名泉:庐山康王谷谷帘泉,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泉第二;蕲州兰陵石下水,第三;峡州扇子山蛤蟆泉,第四;苏州虎丘寺石泉,第五;庐山观音寺招隐泉,第六;扬子江南零水,第七;南昌洪州西山瀑布水,第八;唐州柏岩县淮水源,第九;庐州龙池山岭水,第十;丹阳县观音寺玉乳泉,第十一;扬州大明寺井水(严山堂西园蜀井水),第十二;汉江金州上游中零水,第十三;秭归玉虚洞下香溪水,第十四;商州武关西洛水,第十五;吴江县东南甘泉桥下江水,第十六;天台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郴县圆泉水,第十八;桐庐严子陵滩水,第十九;雪山水,第二十。
二十泉水实在太多,我们就选择几个著名的地方,去寻名泉,品香茗吧。
庐山康王谷谷帘泉第一谷帘泉位于庐山大汉阳峰的康王谷中。
第一泉水以“甘腴清冷,具备诸美”而著称,古人烹茶时把它称为“绝品”之水。
宋代王禹偁在《谷帘泉序》里说:该泉水“其味不败,取茶煮之,浮云散雪之状,与井泉绝殊”。
历代名人对品尝谷帘泉水饶感兴趣,仅宋代就有王安石、朱熹等人游览谷帘泉并品尝过谷帘泉水,留下了绚丽的诗篇。
康王谷,即庐山垄。
据《星子县志》:“昔始皇并六国,楚康王昭为泰将王翦所窘,逃于此,故名。
”进入康王谷中,长溪蜿蜒向前,两侧高峰入云,一道清流见底。
极狭窄处,重峦叠嶂,遮天蔽日,人称“一线天”。
深山有水如帘,宋朱熹题“谷帘泉”三字刻于石上。
其水被陆羽品茶视为“天下第一泉”。
陆羽还在康王谷留下了两句诗:“泻从千仞石,寄还九江船。
”后人根据他的这两句诗写成“谷帘泉”诗一首,以示对陆翁的怀念。
斗茶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斗茶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斗茶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政和二年三月壬戍,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
予为取龙塘水烹之而第其品,以某为上,某次之。
某闽入,其所赍宜尤高,而又次之。
然大较皆精绝。
盖尝以为天下之物有宜得而不得,不宜得而得之者。
富贵有力之人,或有所不能致,而贫贱穷厄、流离迁徙之中,或偶然获焉。
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良不虚也。
唐相李卫公好饮惠山泉,置驿传送,不远数千里。
而近世欧阳少师作《龙茶录》,序称嘉褚七年亲飨明堂,致斋之夕,始以小团分赐二府,人给一饼,不敢碾试,至今藏之。
时熙宁元年也。
吾闻茶不问团铤,要之贵新;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
千里致水,真伪固不可知,就令识真,已非活水。
自嘉祜七年壬寅至熙宁元年戊申,首尾七年,更阅三朝而赐茶犹在,此岂复有茶也哉!今吾提瓶走龙塘,无数十步,此水宜茶,昔人以为不减清远峡。
而海道趋建安,不数日可至,故每岁新茶不过三月至矣。
罪戾之余,上宽不诛,得与诸公从容谈笑于此。
汲泉煮茗,取一时之适,虽在田野,孰与烹数千里之泉、浇七年之赐茗也哉?翻译:政和二年三月的一天,(我)和两三个友人一起在寄傲斋品评茶叶。
我为大家取龙塘的水煮荼并评定茶的高低,以某荼为上品,某茶位列第二。
某个福建人,他所携带的茶应该最好,却被排在了第三。
然而大体上都属绝妙上乘之品。
(我)曾以为天下的东西有应该得到却得不到的,不应该得到却得到的。
富贵而有能力的,有时却不一定能得到,但在贫贱困顿、流离漂泊之中,有时却能在偶然间得到。
世人所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确实不假啊。
唐代宰相李卫公喜欢喝惠山表水,设置驿站传送惠山泉水,不以几千里之远送到。
而近代欧阳修写《龙茶录》,序中称嘉祜七年,仁宗皇帝在明堂祭杷,行斋戒之礼的晚上,把小团茶分别赐给了枢密院、政事堂二府,每人分得了一小团茶饼。
欧阳修不舍把茶饼碾碎了饮用,至今还珍藏着。
这时已是熙宁元年了。
我听说茶不管是小团茶还是(压成长方形的)铤荼,总之是贵在其新;煮茶的水不管江水还是井水,总之最重要的是要活水。
浙江茶文化的基本介绍
浙江茶文化的基本介绍浙江地区名茶迭出,许多名茶有着优美的传说、典故和趣谈,如龙井茶、鸠坑毛锋、九曲红梅等都有着优美传说,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浙江茶文化的基本介绍,一起来看看。
浙江茶文化的基本介绍茶和茶文化重要发祥地步入孙忠焕的办公室,桌上呈放着阅读过半的《话说中国茶》、《陆羽与余杭》等书籍,他热情介绍:“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100万年前的茶籽在贵州发现,云南镇沅县有着距今2700年的野生茶树王,它是研究茶文化、茶树的起源,也是活标本……”浙江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有着上千个茶叶品种。
“茶是大众饮品,白茶、黄茶、绿茶、青茶、黑茶、红茶等六大种类。
”浙江有安吉白茶、西湖龙井、九曲红梅、平阳黄汤、天目青顶、花茶等名茶。
然而浙江没有黑茶,它属于发酵茶,主要产于云南、贵州和湖南。
而中国茶叶的主产地在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福建、安徽等地。
中国唯一茶院士此时的交谈犹如聆听一次茶讲座。
身为浙江人,既骄傲又惊讶,原来中国唯一的茶院士也在浙江。
“你可能不认识陈宗懋院士,”孙忠焕从书架上拿起一本杂志介绍。
图片上的院士精神奕奕,不像八十高寿的长者。
据悉,陈宗懋先生从事茶叶科学研究50多年,主持创建了茶叶中农药残留控制和茶园昆虫化学生态学两个新兴茶学领域。
他负责的院士实验室被欧盟确认为中国茶叶出口惟一的认可检验机构。
孙忠焕解释,现代人注重养生、保健,但在认识茶叶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偏差。
每种茶叶都有它独特的性质,喝茶也要根据季节性,春秋季喝花茶,性温而芬芳;夏季喝绿茶,或再添加杭白菊、金银花、柠檬汁、薄荷叶增加消暑清凉作用;冬季红茶或黑茶,可和胃暖身。
现代科学发现,茶叶能分离的化合物有500余种,其中有机化合物有450余种,无机营养素数十种。
茶中含有生物碱,可以消除疲劳、解酒等八个作用,茶多酚可以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硬化。
中国是茶的根,经历上下五千年。
茶为国饮,以茶惠民,茶和天下,是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任重而道远的奋斗目标。
天下第二泉——精选推荐
天下第二泉天下第二泉即惠山泉,又称陆子泉。
此泉开凿于唐大历元年至十二年(766~777年)。
水质甘香重滑。
中国古代著名的茶道专家,唐朝人陆羽在他的《茶经》中,称天下水品二十等,惠山泉为天下第二泉。
宋徽宗时,此水成为贡品。
唐宋以后,一些著名的诗人常来此游历,留下了许多盛赞此泉的诗句,从此,天下第二泉闻名大下,此泉共分上、中、下三他。
泉上有天下第二泉石刻。
是清代吏部员外郎王澍所书。
上池八角形,水质最好,斟过杯口数毫米而茶水不溢。
水色透明,甘洌可口。
中池方形,筑有泉亭。
下池长方形,凿于宋代。
此处有二泉亭、漪澜堂、景徽堂及明代的观音石,螭首等。
坐在景徽堂的茶座中,品尝用二泉水泡的香茗,欣赏二泉附近景色,石刻螭首中,泉水从螭口中潺潺流出,叮咚有声。
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华彦钧),曾在此作《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曲调悠扬,如泣如诉,更使二泉美名远播天下。
从二泉亭北上,还有清代竹炉山房、秋雨堂、云起楼等。
秋雨堂结构精巧,陈设古雅,电影《家》曾取景于此。
听松亭也在二泉附近。
亭内一方古铜色巨石,平坦光滑,可横卧一人,称石床。
一端镌有听松二字,是唐代书法家李阳冰所书。
唐诗人皮日休曾常来此听松涛之声,留下殿前日暮高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的名句。
杜鹃园是锡惠公园的园中园。
构筑精巧,布局得体,幽径桥边,轩榭堂前,遍植天下名鹃。
每逢花期,姹紫嫣红的杜鹃,竟相开放,成了一片花的海洋。
另外,锡山顶上的龙光塔、龙光寺,山底的龙光洞、愚公谷、九龙壁、动物园以及映山湖畔的阿炳墓,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在这座露天的历史博物馆中,人们看到了江南文化的灿烂异彩。
二泉是江苏无锡市锡惠园林文物名胜区内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
开凿于唐大历年间(公元766年),原名惠泉。
该泉经万千松根蓄存和砂岩涤滤,水质清纯甘冽,被唐代茶圣陆羽评为天下第二。
唐代诗人李绅称其为人间灵液。
宋徽宗钦令建亭护泉,御题源头活水,且誉为贡品,月进百坛。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慕名多次来品泉,有独携天上小锡惠公园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诗句。
茶诗词与对联
茶诗词与对联《咏茶十二韵》(唐•齐已•五言排律)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
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
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
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诗•茶》(唐•元稹)-------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对茶》(唐•孙淑)小阁烹香茗,疏帘下玉沟;灯光翻出鼎,钗影倒沉瓯;婢捧消春困,亲尝散暮愁;吟诗因坐久,月转晚妆楼。
《夏日闲居》(唐•张籍)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
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
草长睛来地,虫飞晚后天。
此时幽梦远,不觉到山边。
和韦开州盛山茶岭(唐•张籍)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
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
《尚书惠蜡面茶》(唐•徐寅)《峡中尝茶》(唐•郑谷)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家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尝茶》(唐•刘禹锡)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唐•皎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唐•皎然)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
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己,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喜园中茶生(唐•韦应物)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2020年职业资格中级茶艺师模拟考试题库试卷一
2020年职业资格中级茶艺师模拟考试题库试卷一1、(判断题)御史李季卿要求陆羽根据人们所说,自己的实地考察与调研,提出天下宜茶水品,陆羽评点名泉为二十等。
参考答案:正确2、(判断题)天下第一泉有些纷争,而天下第二泉却仅无锡惠山泉一家享此殊荣。
参考答案:正确3、(判断题)在广东,服务员倒茶时,客人一般以食指轻扣桌面表示谢意。
参考答案:错误4、(判断题)“滇红”因采制季节不同,其品质有所变化,春茶比夏茶好,秋茶比夏茶好。
参考答案:错误5、(判断题)斗茶是比汤花紧贴盏壁“咬盏时间的长短”,以短者为上。
参考答案:错误6、(判断题)如遇雨天,茶艺服务人员要主动为客人套上伞套或寄存雨伞。
参考答案:正确7、(判断题)信阳毛尖内质汤色碧绿、滋味甘醇鲜爽。
参考答案:错误8、(判断题)孟臣罐是明末清初时的制壶大师惠孟臣,其制作的小壶非常闻名,后人把精美的紫砂壶称为孟臣罐。
参考答案:正确9、(判断题)普洱茶若保存方法不正确,储存的年份不一定越久越好。
参考答案:正确10、(判断题)乌龙茶紫砂壶茶艺中“祥龙行雨”是指分茶,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
参考答案:正确11、(判断题)品饮花茶中的口品,即品味。
品饮时,让茶汤在口中稍停留,感受齿颊留香,精神愉悦。
参考答案:正确12、(判断题)小种红茶产于福建省,有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之分。
参考答案:正确13、(判断题)日本人大都喜欢饮食茶,喝绿茶或红茶的人不多。
参考答案:错误14、(判断题)宋代的煎茶方法在唐代的基础上又迈进了一步。
参考答案:错误15、(判断题)在美国,茶消耗量占第一位,咖啡次之。
参考答案:错误16、(判断题)品茶要求在“品”字上下功夫,慢饮细啜,并从茶叶的外形、内质逐一鉴赏,融艺术欣赏与精神享受为一体。
参考答案:正确17、(判断题)为顾客拿递物品时,得体的做法是要反应敏捷,—气呵成。
若简单好取,可以由顾客自取。
18、(判断题)君山银针形似雀舌,匀齐壮实,锋显毫露,色如象牙,鱼叶金黄。
中国茶道那里最出名
中国茶道那里最出名中国茶道最出名的地方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茶道传统和精湛的茶艺技巧。
在中国各地可以找到众多著名的茶道地方,这些地方以其独特的茶文化和茶产业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中国茶道最出名的地方,并探讨它们的独特之处。
1. 武夷山位于中国福建省的武夷山是中国最出名的茶道地方之一。
武夷山以其优质的岩茶而闻名于世,这是一种生长在高山上的茶叶。
茶农们将这些茶叶精心制作成形状独特、色泽乌润的茶叶。
参观武夷山,你可以欣赏到优美的自然风光,学习茶叶采摘和制作的技巧,并品尝到正宗的武夷岩茶。
2. 西湖杭州西湖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湖泊之一,也是中国茶道最重要的产地之一。
西湖龙井茶是中国著名的绿茶之一,以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而受到追捧。
在西湖,你可以参观当地的茶园,了解龙井茶的种植、采摘和加工过程,并学习到品茶的技巧。
3. 宜兴江苏宜兴是中国陶瓷艺术的发源地,也是中国茶道重要的地方之一。
宜兴紫砂壶是中国茶道的重要器具,以其独特的材质和造型而闻名。
在宜兴,你可以参观紫砂壶的制作工坊,了解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和历史,并欣赏到各种精美的紫砂作品。
4. 安溪福建安溪以其茶叶产业和茶文化而闻名,被誉为中国茶都。
铁观音是安溪最著名的茶叶之一,以其特殊的烘焙工艺和独特的风味而受到追捧。
在安溪,你可以参观铁观音的种植和制作过程,品尝到正宗的铁观音茶,并了解茶叶的品质评判标准。
5. 四川四川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产区,以其丰富的茶叶资源而闻名。
四川名副其实的川茶是中国六大茶系之一。
四川的茶叶品种繁多,包括了著名的都江堰茶、峨眉山茶等。
在四川,你可以参观茶叶种植园,学习到川茶的采摘和制作工艺,并品尝到一系列独特的川茶。
总结起来,中国茶道最出名的地方包括福建武夷山的岩茶、杭州西湖的龙井茶、江苏宜兴的紫砂壶、福建安溪的铁观音茶以及四川川茶。
这些地方以其独特的茶文化和茶产业而成为茶道爱好者和游客们的热门目的地。
参观这些地方,你可以体验到中国古老而精致的茶道艺术,品尝到正宗的中国茶叶,了解到茶叶的制作过程和文化背后的故事。
青山绿水丫丫的故事
青山绿水丫丫的故事
“绿水丫丫”品牌故事起源于公元760年。
是年,茶圣陆羽己基本完成《茶经》中——茶的起源、历史记载、釆摘、加工、煮烹、品饮、茶器、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文化习俗等内容初稿,唯独对‘五之煮’中的择水之法,天下名泉数典,表述内容依据欠充实,遂下决心赴天台考察品饮石梁泉水之优劣。
回途夜宿大盘,时逢新茶开园,陆羽问老农:大盘山贡茶产地何处?老农将陆羽带至一青山绿水的小村庄,据传说该村现为大盘镇茶坑村,美丽的山村不仅山好、水好、茶好,还有一个漂亮的釆茶姑娘叫丫丫,陆羽有心授以茶艺,丫丫心灵手巧,便很快学会釆制茶叶技艺,此后,丫丫釆制的茶叶自然成为首选贡茶。
为避安史之乱,陆羽不知不觉在大盘逗留半年有余,大盘陆姓人氏与陆羽是否有着某种关联不得而知,却给人间留下美丽的传说……。
春去秋来,为早日完成《茶经》写作,下半年,陆羽回乌程苕溪(今湖州),与湖州刺史李季卿说:“天下之水,楚水第一,晋水最下,详而论之,则有二十等”,李季卿遂命人记录下来:其中,“天台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列第十七”。
陆羽对大盘山贡茶情有独钟,时未正式命名,就主动向婺州刺史夏侯孜提议大盘山贡茶应正式赐名,并提交二个侯选名号,一为“婺州东白”、二为“绿水丫丫”,夏侯孜为考虑扩大婺州知名度,命名为“婺州东白”。
从此,“绿水丫丫”这个名号便被埋名一千多年;人们为纪念这一美好传说,2004年,千年等一回的“绿水丫丫”品
牌重新注册启用,并获得浙江省著名商标认定,这与大盘山茶叶固有的独特优异的品质外,也与茶圣陆羽在天之灵的护佑分不开的。
《续茶经》(明)张谦德撰
《续茶经》(明)张谦德撰《续茶经》(明)张谦德撰古今论茶事者,无虑数十家。
要皆大因闇小明,近鬯(音ㄔㄤ、)远泥;若鸿渐之经,君谟之录,可谓尽善尽美矣。
第其时法,用熟碾细罗,为丸为挺;今世不尔,故烹试之法不能尽与时合。
乃于暇日,折衷诸书,附益新意,勒成三篇,借名《茶经》,授诸枣而就正博雅之士。
---万历丙申春孟哉生魄曰莲觉生张谦德言◎上篇论茶茶产茶之产于天下多矣。
若姑胥(音ㄒㄩ)之虎丘、天池;常之阳羡,湖州之顾渚紫笋,峡州之碧涧、明月,南剑之蒙顶石花,建州之北院、先春、龙焙,洪州之西山白露、鹤岭、穆州之鸠坑,东川之兽目,绵州之松岭,福州之相岩,雅州之露芽,南康之云居,婺州之举岩、碧乳,宣城之阳坡、横纹,饶池之僊芝、福合、禄合、连合、庆合。
寿州之霍山黄芽,邛州之大井、思安,渠江之薄片,巴东之真香,蜀州之雀舌、鸟嘴、片甲、蝉翼,潭州之独行、灵草,彭州之仙岩、石仓,临江之玉津。
袁州之金片、绿英,龙安之骑火,涪州之宾七[上人下匕],黔阳之都濡、高枝,炉州之纳溪、梅岭,建安之青凤髓、石岩臼,冈州之黄翎毛、金膏冷之数者,其名皆着;品第之则虎丘最上,阳羡、真[山界]、蒙顶石花次之,又其吹则姑胥天池、顾渚紫笋、碧涧、明月之类是也,余惜不可放耳。
采茶几茶须在谷雨前采者为佳,其约;不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矣。
又必晨起,承日末出时摘之。
若日高露晞,为阳所薄,则芽之膏腴,立耗于内,后日受水亦不鲜明,故以早为贵。
又采芽必以甲不以指,以甲则速断不柔,以指则多温易损。
须择之必精,濯之必洁,蒸之必香,火之必皂,力气味俱佳,一失其度便为茶病。
(茶贵早,尤贵味全。
故品茶者有一旗二鎗之号,言一叶二芽也。
采摘者亦须识得。
)造茶唐宋时茶,皆碾罗为丸为锭。
南唐有研膏,有蜡面,又其佳者曰京铤。
宋初有龙凤模,号石乳、的乳、白乳、而蜡面始下矣。
丁晋公进龙凤团,蔡君谟进小龙团,而石乳等下矣。
神宗时复造密云龙,哲宗改为瑞云翔龙,则益精而小龙团下矣。
天目湖寻茶之旅 初中作文【1000字】
天目湖寻茶之旅初中作文【1000字】
风拂过,已带来了这个季节的一丝丝暖意,或许还掺杂着些令人久久无法忘怀
的沁着茶香。
心中那仅有的期待还是忍不住溢上心头,翘首盼望的天目湖之寻茶之
旅已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启程……
树丛,在风儿的打趣下,笑得泛起了阵阵涟漪,放眼观望,已成为一片绿色的海洋,茶叶尖闪着光泽,不正像碧波在阳光下的模样吗?一棵棵茶树是天然的调色盘,墨
绿色的,绿色的,嫩绿色的,交相依偎,使人觉得另有一番情趣。
茶香熏陶着鼻腔。
山坡上,微微俯身的采茶姑娘融进了画面,她们头戴头巾,背着新竹背篓,身穿印
花长布裙,灵巧的双手摘下一片片叶芽。
新竹背篓采茶女,俏影丽容赛繁花。
不觉间,那清香似乎又浓了不少。
含着深深的不舍,走远了。
令人兴奋的是,一场功夫茶正在上演,身穿蓝色长袍的男子提着金色长嘴壶,时而压肩,时而转身,时而下腰,一曲终,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同学们上台跃跃欲试,探寻了一番功夫茶的门道,真是大快人心!
话说了解茶之道,当然要去茶文化馆吮吸知识的甘霖。
茶叶的制作过程十分复
所谓“茶之珍贵”。
“恒心”。
中国茶道起源地点
中国茶道起源地点中国茶道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中国的茶文化当中,起源地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下面将介绍几个被广泛认可的中国茶道起源地点。
1. 四川雅安四川雅安是茶道的发源地之一。
相传在汉朝时期,著名医药学家神农尝百草,发现了茶树的神奇功效。
他将茶叶用作药物,并将其传授给了雅安地区的居民。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欣赏和采用这种茶叶,茶道也逐渐诞生于此。
2. 福建武夷山福建武夷山被认为是另一个重要的茶道起源地点。
武夷山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茶叶产区,自古以来就以产茶著称。
武夷山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所产的武夷岩茶和大红袍茶被誉为中国最佳的茶叶之一。
茶道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的弘扬和发展。
3. 安徽黄山安徽黄山也是中国茶道的起源地之一。
黄山地区孕育了一种名叫黄山毛峰的独特茶叶,其特点是茶汤清澈,滋味鲜爽。
黄山毛峰茶的独特风味和高品质使得茶道在这一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4. 江苏苏州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江苏苏州也是中国茶道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苏州地区素有“鱼米之乡”和“丝绸之府”的美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也使茶叶的生长和茶道的发展得到了有利的条件。
通过以上几个茶道起源地点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茶道的发展是与地域紧密相连的。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茶叶品种和茶道文化,它们相互以地域为纽带,共同构成了中国茶道丰富多样的面貌。
除了以上几个起源地点,中国茶道还与其他地区紧密相关,比如浙江、云南、台湾等。
这些地区各自拥有不同的茶叶类别和独特的茶道文化,使得中国的茶道更加丰富多样,让更多的人爱上这一独特的文化。
总结起来,中国茶道起源地点众多,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茶叶品种和茶道文化。
不同地区的茶叶和茶道文化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中国茶道的丰富多样性。
无论是四川雅安、福建武夷山、安徽黄山还是江苏苏州,它们都承载了中国茶道历史的重要意义,为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茶道的起源地点是我们了解茶文化的一个重要入口,也是我们深入体验茶道的首选之地。
七碗清风自六安--晨饮天下国茶
七碗清风⾃六安--晨饮天下国茶《咏六安茶》七碗清风⾃⾥边,每随佳兴⼊诗坛。
纤芽出⼟春雷动,活⽕当炉夜雪残。
陆⽻旧经遗上品,⾼阳醉客避清欢。
何时⼀酌中霖⽔?重试君漠⼩风团!最早知道六安茶,应是从《红楼梦》中“妙⽟品茶(六安茶)”⼀段,虽读来令⼈荡⽓回肠,但那时年轻,对茶倒没有现在的体会。
再后来则是读张爱玲的《半⽣缘》,不知怎么就牢记住了豫瑾为世钧沏六安茶的场景, 于是乎对六安茶有些好奇,也知道了六安是产好茶的地⽅。
⽽初遇六安⽠⽚则是在去年,徜徉于上海茶博会,⽆意间被⼀阵飘来的茶⾹吸引,那沁⼈的⾹硬⽣⽣把路过的我们拉了过去,原来是天下国茶的六安⽠⽚。
现在回想起来,颇有⼀见钟情的感觉。
饮名茶,品其韵味,知其典故,究其做⼯,探其特征,真的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今天天⽓很好,没有诗中的“夜雪活⽕”,可冬⽇的阳光其实也是明媚的,暖暖地从窗外照进来,让⼈⼼情⼤好。
烧⽔备器,⽤⼼泡上⼀泡六安⽠⽚。
于冬之晨,浅尝慢品,在泡茶的过程中,享受茶给予的悠闲、淡然和宁静。
“六安⽠⽚”是历史名茶、中国⼗⼤经典名茶之⼀。
此茶主产地是⾰命⽼区⾦寨县,地处⼤别⼭北麓,齐⼭云雾缭绕,⽓候温和,⽣态植被良好,是真正⼤⾃然中孕育成的绿⾊饮品。
因常泡此茶,故不⽤称重,直接取茶约三克⼊茶荷。
茶叶单⽚不带梗芽,形似⽠⼦,⾊泽宝绿,叶被⽩霜。
⽤茶则将⼲茶轻轻拨⼊盖碗,⽠⽚与⽩瓷相碰,声⾳轻脆,合盖,轻摇,再揭盖,那熟悉的有如烧板栗的⾹⽓悠悠飘散开来,是了,这是我喜爱的味道。
待⽔稍凉,⾼冲⼊杯,茶的清⾹⽴刻就随着⽔的热⽓四散飘逸,清芬⼊⿐,汤⾊明黄、透亮,慢喝两⼝茶汤后,再⼩呷细细品味,微苦、清凉,然后便是丝丝的甜味。
习惯性的⽤碗盖轻轻扶动茶叶,茶汤清清爽爽,没有⼀点的浑浊, ⼼也随着这茶汤澄澈明净起来。
最近越发觉得⾃⼰沉醉于这泡茶的过程了,与茶⾯对,眼中⼼中便只有这茶,俗世的烦忧尽皆远去。
茶⽔的清⾹与氤氲不停地弥漫着,茶韵随着饮⼊的清茶渗透全⾝。
中国茶道之乡是哪里
中国茶道之乡是哪里茶,作为中国人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代表之一,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有许多著名的茶道之乡,这些地方都以其独特的茶文化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最著名的几个茶道之乡。
一、浙江东阳浙江东阳是中国茶道之乡的代表之一。
作为浙江省典型的山水田园城市,东阳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茶文化而闻名。
这里的气候适宜,土壤肥沃,特别适合茶叶的生长。
东阳以其种植和加工绿茶而享誉全国,尤以其产量最大的云雾茶而闻名,云雾茶的香气独特,口感鲜爽,是茶叶爱好者们的最爱。
二、福建安溪福建安溪是中国最著名的茶道之乡之一。
以其独特的乌龙茶而闻名于世。
安溪乌龙茶以其独特的清香和独特的制作工艺而闻名,是中国茶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安溪茶园遍布山间,清新的环境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为乌龙茶的生长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安溪乌龙茶的制作工艺独特,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制成,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经验丰富的茶艺师傅的精心操作。
三、四川峨眉山四川峨眉山,作为中国著名的佛教胜地,也是中国茶道之乡之一。
峨眉山不仅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而闻名,还以其丰富的茶文化而著称。
峨眉山的茶叶主要以绿茶和黄茶为主,其中最有名的是峨眉雪芽茶和峨眉毛峰茶。
这里的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适宜茶叶的生长。
与此同时,峨眉山的独特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气候条件也是茶叶生产的优势所在。
四、江苏扬州江苏扬州,作为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中国茶道之乡的代表之一。
扬州以其独特的名茶和丰富的茶文化而闻名。
扬州名茶有瘦西湖龙井、扬州碧螺春等,这些茶叶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鲜爽的口感而受到茶叶爱好者们的喜爱。
扬州的茶文化深厚,人们喜欢在闲暇时光品茗,茶艺表演也成为这座城市的特色之一。
总结而言,中国茶道之乡众多,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茶文化和特色茶叶。
浙江东阳的云雾茶、福建安溪的乌龙茶、四川峨眉山的峨眉雪芽茶和江苏扬州的名茶等等,都是中国茶道之乡的代表。
无论是各自的自然环境,还是传统的制作工艺,都使这些地方成为了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万里茶路——精选推荐
《走遍中国—武夷山茶文化》解说词第二集:万里茶路清乾隆二十年的春天,福建武夷山脚下一个叫下梅的村子迎来了几个操着山西口音的奇怪客人,和以往来这里的客人不同,这些山西人似乎对武夷山的奇峰秀水并不感兴趣,而是每天都在附近的茶山上走走看看,这一看就是两个多月。
终于有一天,他们向当地人提出一个请求,要购买下梅村附近所有的荒山。
莫名其妙的当地人以为是笑谈,便随口开了一个高得离谱的天价,本以为对方会知难而退,谁料想这些山西人竟然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并且当即从身上掏出了早已准备好的银票签字画押。
几年之后,这些山西人以下梅村作为起点,奇迹般地开辟了一条伟大的茶叶贸易之路,这条路不仅成就了武夷山的茶叶在全世界的声誉,也使得一批山西家族迅速崛起。
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商帮晋商开始走上了历史舞台。
那么,这些山西人为什么不远千里选择了武夷山,而武夷山的茶叶又是怎样成就了晋商呢?在千里之外的俄罗斯,有这样一句谚语:“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
”这种用来煮茶的茶炊是每一个俄罗斯家庭中必不可少的器具。
追溯到三百多年前,俄国人喝茶的习俗要从中国的武夷茶说起。
1638年,一位俄国贵族从蒙古商人手中换得两大桶武夷山的茶叶,作为礼物送给了沙皇。
沙皇品尝之后如获至宝,于是,武夷茶的大名在俄国上流社会中迅速传播开来。
然而,当时的俄国的贵族们决不会想到,这种令他们热情追捧的武夷茶,在中国的诞生却经历了一个阴差阳错的过程。
明洪武二十四年,一道特殊的诏令从紫禁城中发出。
诏令规定,从此之后,各地向皇宫进贡的茶一律由团茶改为散茶。
在明朝之前,地方向皇宫进贡的是一种工艺极其复杂,外形无比奢华的龙团凤饼,这种贡茶的制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民力和财力。
明朝建国之后,开国皇帝朱元璋实行了一系列减轻民间负担的政策,罢除龙团凤饼就是其中的一项。
但是,出乎朱元璋的预料,他的这一政策在武夷山催生了一项重大的茶叶制作工艺的诞生。
后来,这种工艺改写了茶叶史。
黄贤庚(武夷山圣东茶文化研究所所长):“这个茶生产的量也大了,而且逐步走向了市场,进入寻常百姓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 院侍读学士 白华居士南 汇吴省饮冲之甫 。 ”
西山 , 古称樊 山, 因在鄂县之西 , 故名 , 山中七峰矗立 , 九曲蜿蜒 , 幽壑 留云; 崇峦映 日, 溪洞 泉池, 镶嵌 于幽 崖深谷 ; 台楼阁 , 缀于树杪花丛 ; 亭 点 曲桥水 榭倒映于清流寒碧 之 中, 移步 皆成胜 景。西 山以其独具有 自然风 光 , 久的人文历史誉满华 夏 , 悠 蜚声海外 。是观 泉品水 的好去处 。
口口。 ( 不 清之字 ) ”口 菩萨泉水甘 甜清冽 , 表面涨力较 大 , 水 泉水高 出水杯数毫米而不外溢 , 水上面放二分硬 币而不 沉。此水是 宜茶好水。
东晋建开元年 ( 1 ) 87年 慧远 主持寒溪寺 后 , 大兴土木 , 扩建庙 宇寺观 , 并在寺 前择地掘 井引泉 , 成一井 凿 泉。几年后东晋名人陶侃调任武 昌太守 , 携来一尊文殊菩萨的金像赠予寒 溪寺 。后来慧远 前往庐 山创建东林 寺时 , 将这尊文殊菩 萨金像带走 , 令寒 溪寺 僧侣万分遗憾 。但有一 天一 个和 尚在寺前那 口井泉打水时 , 意外 地 发现 泉中文殊菩萨 的灵 光圣 影 , 还看到 了慧远 的身影。这件事一经传 出 , 顿时轰动 了寺宇 内外 , 都说是菩萨显 灵, 于是经众人商 议 , 将此井 定名为菩 萨泉 。寒溪寺也随之命 名为灵泉寺 。菩萨泉附近还修建有拥翠亭 , 掬泉 亭, 挹江楼、 澈玉楼等建筑 。历代名人李 白 、 禹锡 、 刘 杜牧 、 轼、 苏 苏辙 、 黄庭 坚等游憩 于西 山, 留下了不少 的诗
赋名篇。
作者于 2 0 年 1 O 0 2月 1日到菩萨泉考察 时 , 灵泉寺正 在大兴 土木 , 古 重修 庙宇 。在庙 宇 内后 院还有两 处
清泉 , 滴滴泉和涵息泉 , 滴滴 泉水清澈见底 , 上面有一临时搭建 的顶棚 , 泉水从 石罅 中流 出 , 内有一储水 池 , 洞
池旁有供奉的佛像一尊 , 水池旁还有一个 舀水 的碗 , 供附近 干活的人员 喝水之用 。寺庙 的人称之 为神水。涵 息泉井泉 口用一圆石盖盖住 , 泉旁立一石碑 , 上书“ 涵息泉 : 昌西 山之寺 , 武 有泉穴石 出尔雅 所云 { 九 也康熙初上
嵌的井 台, 边长为 O7 米 , 0 4 米 , 口直径为 0 4 米 , .8 高 .1 井 .2 井深 15米左 右 , 下看不 到泉水 , . 井 有一水 泵抽 泉
水于地上供附近居 民和寺 庙人 员饮 用。井泉之侧竖一石碑上 书“ 萨泉” 菩 三个 大字。石碑下 部有碑文 :菩 萨 “ 泉宋 苏轼 旧游处并有 泉出石窦间口自而甘口莫口历朝题泳口口汲 以沏新茗 为广 大游人所口 口庚 申年秋周 华
20 05年 3月于 古 彭
13 7
维普资讯
古 灵泉 寺
菩 萨泉碑
鄂 州菩 萨泉及 泉 亭
三十九
江苏姑 苏虎丘第三泉
唐代张又薪和刘伯刍游虎丘 时评定虎丘石泉水 为第 三 泉。上元二 年(6 年 ) 71 当陆羽 2 岁时 与皎然 同往 9
苏州拜会刘长卿游苏州虎丘 , 品尝此泉后定为天下第五泉, 后人又称陆羽井。古时称大石井, 公祠旁原有石观
第三泉在致爽阁南下方 , 从千人石 向西仰望有一 圆洞门, 上题“ 第三 泉” 。入 门, 只见一狭池深涵 于丈余绝
壁间, 藤萝垂绿 , 一亭窈然其上。亭下, 泉水从石缝中喷出, 顿觉泉石幽深, 古意盎然。
第三泉为一狭长形 水池 , 约一 丈见方 , 深丈余 , 池周 石壁呈赭褐色 , 纹理天然 , 秀如铁花 。苏东坡 当年在此
建州东凤凰山厥植宜茶惟北苑太平兴国初始为御焙岁贡龙凤上东东宫西幽湖南新会北溪属三十二焙有署暨亭榭中曰御茶堂后坎泉甘宗之曰御泉前引二泉曰龙凤池庆历戊子仲春朔柯适记正文左侧还有隶书刻文20个字每字尺寸为1510厘米无法辨认
维普资讯
寻访 天 下 宜 茶 之 水 ( 续)
音殿 , 建于宋熙宁七年(04 , 1 年)原殿 中 似虎丘山石雕刻 的石观音 一尊 , 7 有 并刻有宋代 大乘妙法莲 花观音经 ,
共1 , 5块 为宋代僧人公亮手笔 。所 以该 泉又称 观音 泉。 三泉水流 终年不 断, 泉水清亮透明 , 略有 甜味 , 用该泉 水冲泡太湖名 茶碧螺春 , 香郁沁人 , 味醇 色鲜 , 口 一 饮毕 , 余香无穷 。
江苏 紫云 茶庄 杨 连 正 徐州 轩
三 十八
湖北鄂州菩萨泉
菩 萨泉位于鄂州 市西 山公 园内的古灵寺前 , 山门进入至九 曲亭沿右边 山路 向前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从 0 米处左 下方 有一石
径可达 , 方园形储水池旁有 一宋 式小 亭 , 竹节状石柱顶立 , 四根 古朴别 致 。亭 中有 泉 , 口上方用 整块 方石镶 泉
兵部左 、 右侍郎 , 尚书。现存方形小亭 为民国十四年( 拜 公元 12 年 ) 95 申振 刚重建 。
15 95年苏州园林 管理 部门在整修虎丘 时对第 三泉又加疏浚 , 抽干池水 , 除淤泥 , 清 发现池底 有砖砌 的井 ,
井深 2米 , 砖形 狭长, 与六 朝砖相似 。由此可见 , 早在隋唐 以前 即有此井泉 , 井旁有一个高约 2米 , 阔约 1 的 米 人工开 凿的石通 道。通道 口中叠满乱石 , 水从石道 中流出 , 通过石堆 , 注入剑池 , 是虎丘 剑池的源头。 第 三泉 , 时埋时现千余年 , 今俯视幽壑深泉 , 禁与古人产生共鸣 , 不 明代王 鳌曾赋诗云 :翠壑无声涌碧鲜 , “ 品题 谁许惠山先?沉埋 断础颓垣里 , 搜剔 松根 石罅 边 , 云乳一林分沆瀣 , 天光千丈 落虚 园。闲来 弃置行 多恻 ,
宴坐啜茗 , 上? 写 铁华秀岩壁” 的诗句 , 后人取此诗意 , 名此间岩壁为 “ 铁华岩” 。清人范 承勋手书 “ 铁华岩” 三字
1 4 7
维普资讯
镌于池北石壁上 , 其侧镌有 “ 第三泉 ” 三字 , 为芝南 书。
宋绍熙年问 , 守沈揆 在泉上跨水建立泉亭 , 郡 后毁。 申用懋 是大学士 申时行 的长子 , 敬业举进 士 , 字 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