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的文化语境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反思_1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反思“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反思1小学五年级语文《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课文是冰心写的一篇散文,课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的花儿。
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令人感到十分快乐。
__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花儿和儿童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的。
教学难点是理解“为什么作者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为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我细细研读了教材、教学参考书、备课手册、《新补充阅读》上的课文助读,还上网了解了冰心,阅读了一些冰心老人的作品。
教学完本课后,静心反思,觉得有几点教学是成功的。
一、抓住主线,理清思路,掌握内容。
刚上课就先抛出一个问题: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通读课文,学生读完课文稍做思考就能说出是按游览顺序来写的。
接着追问: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默读课文,画出表示作者行踪的词语。
然后交流板书:颐和园门口、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
接着让学生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及板书提示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教学反思:以作者的游览路线引导学生分段,便于学生很好地理清__思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为全文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住突破口,落实重点,分散难点。
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后,我就紧抓课文的题目展开深入的教学——“找找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儿童多”。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重点学习第1自然段,通过圈画一些关键词体会颐和园门口的儿童多。
再理解这个比喻句中的“大魔术匣子”指什么?“小天使”又比喻什么?在此基础上,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突出了孩子的活泼可爱、朝气蓬勃。
最后进行赏读品味。
2、出示自学要求,按照同样的学习方法自学第2—4自然段,可同桌交流补充。
3、集体交流。
围绕“你找到了哪些描写儿童多的句子?课文中的‘儿童’是一群怎样的儿童呢?”两个问题展开。
逐一出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理解、品悟、朗读。
4、重点学习第5、6自然段,引导学生欣赏海棠花的美,理解“喷花的飞泉”比喻“密密层层的海棠花”的妙。
3.《只捡儿童多处行》教学反思
3.《只捡儿童多处行》教学反思《只捡儿童多处行》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十册的第一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
本课是冰心写的一篇散文,课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的花儿。
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令人感到十分快乐。
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花儿和儿童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的。
难点是理解“为什么作者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下效果:1.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后,我就紧抓课文的题目展开教学——“找找文中描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
然后交流板书:颐和园门口、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
这正是作者的游览路线。
以作者的游览路线为抓手引导学生分段,便于学生很好地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只有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感受语言的色彩,体验文本的情感,尽情地读,自由地想,不断感悟实践,才能充分感悟文本。
我让学生找一找并画出描写儿童多的句子,围绕这些句子进行赏读品味,从中体会课文中的“儿童”是一群怎样的儿童。
这样既落实了教学重点,又为下文攻克难点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教学收获教学完本课后,觉得有几点教学是成功的。
1、抓住主线,理清思路,掌握内容。
在学生读通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待学生说出是按游览顺序来写的之后,就追问: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默读课文,画出表示作者行踪的词语。
然后交流板书:颐和园门口、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
接着让学生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及板书提示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这样就可以用作者的游览路线为抓手引导学生分段,便于学生很好地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为全文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通过找出关键的词语或者句子让学生感悟,学生在交流的过程就能有根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特别是“课文中的儿童是一群怎样的儿童?”这个问题能引导学生在文字的背后挖掘文本的深刻内涵。
最新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赏析
《只拣儿童多处行》赏析逐渐随着作者在脑海中出现了作者笔下描绘的动态画面:春日的一个下午,一大群孩子从颐和园门口往外“飞涌”,知春亭畔,到处是来游玩的孩子,他们在说着笑着跑着闹着;玉澜堂院内大片海棠花在盛开着;我和孩子们聊天,讨论海棠花因为开得旺盛而美丽。
这动态的画面被“作者看到颐和园游玩的孩子而产生的心绪变化”连接起来:看到门口的孩子挤出来,“我”想到了“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便从门口挤进去到了知春亭;在知春亭仍然看到了很多孩子,已经是坐无隙地,于是走向玉澜堂,在那里看到了满院的海旺盛棠花,感慨之下拉住孩子们聊海棠的美;从孩子们的话,想到了春天的花儿和儿童一样欢畅、活泼、生命旺盛,想到了春天里,儿童和花朵自己快乐也给别人带来快乐。
读着冰心的文字,内心涌动着一些什么,又表达不很清晰。
于是,再次走进作者的文字,进行了细细的咀嚼、品味,最后被感动。
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有很多孩子们从颐和园的门口跑出来。
这一自然段中的如下几个词引发了我的注意:成百盈千、闹嚷嚷、挤、大魔术匣子、飞涌、小天使。
孩子多,说“成百上千”不就可以了么?为什么还要说“盈”?汉语词典内,盈解释为“满、往外溢”,作者在这里用“盈”想强调什么呢?联系下面的飞涌,我想到了一个动态。
整篇文章,作者是在赞颂春天里无限的生命力。
“盈”,使得这个概写的数字也成了动态的,与下面的“闹嚷嚷、飞涌”联系在一起,为我们介绍了一个动态的画面,联系下面的文字,我想,这是在为表达“春天的欢畅、生命力旺盛”作铺垫,或者想说明:这个时候,作者已经被孩子们的热情所打动了。
不是吗,作者多么喜欢这些孩子们呢,说他们是“从大魔术匣子里飞出的小天使”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把颐和园比作“大魔术匣子”,把孩子们比作“小天使”——颐和园的大门一打开,变幻出了无数让作者喜欢的惊喜——漂亮的可爱的充满活力的儿童!看到了孩子们,想到了我们这些成人倒是有些愚钝了。
第二自然段,作者改换诗句,“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这自嘲意味的改换,表达了对儿童聪明活力的爱意——于是,我们“笑”、“迎”、“挤”,这都是因为作者对儿童的喜欢,希望融入他们中间。
最新的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教案教学反思.doc
最新的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教案教学反思- 语文网
核心提示:《只拣儿童多处行》冰心老人的一篇优美的散文。
课文通过春游颐和园见到活泼可爱的儿童这一事件,赞美了美丽的春光,赞美了充满活力的儿童,全文洋溢着老人对孩子浓浓的爱意。
教学时我引导孩子明确这篇文章相当于我们...
《只拣儿童多处行》冰心老人的一篇优美的散文。
课文通过春游颐和园见到活泼可爱的儿童这一事件,赞美了美丽的春光,赞美了充满活力的儿童,全文洋溢着老人对孩子浓浓的爱意。
教学时我引导孩子明确这篇文章相当于我们经常了解的春游游记。
引导学生比较感知作者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却并没有写各处的美景,而是写了孩子。
这样在比较中学生感悟到文章的特别之处,进而引发深思:冰心为什么要这样写孩子?引导学生接触课文就抓住主旨。
接着,再精读中围绕课文中的地点的转换,分别引导学生抓住颐和园门口、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等儿童的多的语句,带领学生诵读,、交流,品味,感悟到儿童就像明媚的春光,生机勃,感受到冰心老人那满腔的爱意,这时推荐学生阅读冰心的其他作品,感悟其文笔特色,学生很有兴趣。
返回查字典首页
购买相关教材。
《只拣儿童多处行》赏析
《只拣儿童多处行》赏析
摘要:
1.《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概述
2.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4.诗歌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正文: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我国著名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儿童为主题,通过对儿童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纯真、善良、快乐的生活的向往。
诗歌的主题和情感非常明确,即对儿童的关爱和喜爱。
诗人通过对儿童的描述,展现了儿童的纯真、善良和快乐,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诗歌中的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深情。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采用了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诗中用“只拣儿童多处行”的句子,形象地描绘了儿童多的地方的欢乐景象。
同时,诗中还用到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描绘,如“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儿童形象,以及“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邻女史”的生活场景等,都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的世界。
在艺术特点上,这首诗采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以及生动形象的描绘,使得诗歌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同时,诗中还融入了诗人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使得诗歌更具有真实感和感染力。
这首诗的社会价值和影响也非常深远。
它不仅表达了人们对儿童的关爱和喜爱,同时也传递了对纯真、善良、快乐的生活的向往。
这种情感和价值观,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首主题鲜明、情感真挚、表现手法独特、艺术价值高、社会影响深的优秀诗歌。
只拣儿童多处行
《只拣儿童多处行》说课稿一、简析《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苏教版五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这是冰心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给世界爱和美”,这是冰心老人为“冰心奖”所作的题词,其实这正生的真实写照。
《只拣儿童多处行》全文字饱含了她对真爱和美的追求。
这篇文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花儿,流露出作者童的喜爱来的美好希望宛如一首诗,一首吟诵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的诗歌;宛如一幅画,泼洒生机和快乐的油彩画;宛如一首歌,歌唱着鲜花与少年,歌唱着爱的主旋律,全文读来令人十分欢畅!这一单元的三篇文章,都绕感受童心、感受儿童的世界、感受儿童的智慧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一定的情感熏陶,这应该是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苏教版这一类文章的特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具体认知水平,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基础性的:1、学会本课字,6个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第五至第九自然段。
创新目标:1、通过朗读、揣摩论,联系具体体会文中一些重句的含法的精妙。
2、在朗读、品味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感受儿童的朝气与活力,产生愉快的阅读体验,发现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中的美。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朗读,联系具体内容去感悟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的爱与美难点:引导的能及时、到位的点拨、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的生成,让学成个性化的阅读感受。
四、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将文中部分精彩段落制作成课件,以便在教学时及时地呈现。
五、教法与学法“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根据本课特点及本班学生的特点,遵循“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在具体实施时,我想主要抓这样几个词语:1、疑人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让学生逐步懂得在阅读中怎么思考,怎么发问,寻找作者的思路。
2、研读。
《只拣儿童多处行》赏析
《只拣儿童多处行》赏析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唐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
该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山川历程中对那些孩童命运和现实问题的关注与担忧。
全诗共五句,透过诗人的视角,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儿童境况的关切。
首句“只拣儿童多处行”意味着诗人特别注意观察儿童,传达出他对儿童命运的关注。
其次两句“画树窗前人事静,谁家小儿啼未休”描绘的是一个平静的景象,却暗示出如今社会上许多儿童缺乏关怀,生活令人忧虑。
接下来两句“谑云农父经三刺,笑指仙公度万秋”从农父和仙公角度出发,讽刺了社会上对待儿童的冷漠态度。
最后一句“胡然乘此行天外”,则以直接的反问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无奈和沉痛的情绪。
整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色和人物描写,通过对儿童命运的关注与呼唤,诗人传递出他对社会众生命运、人情冷淡的不满,以及对儿童未来的担忧。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弱者的同情和忧虑,提醒人们关注并呵护儿童的成长和幸福。
同时,诗中所抨击的社会冷漠和对儿童的虐待,仍然在当下也存在着,因此,这首诗依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只拣儿童多处行》说课稿
《只拣儿童多处行》说课稿一、教材简析《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这是冰心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只拣儿童多处行》全文字里行间饱含了她对真爱和美的追求。
这篇文章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花儿,流露出作者对儿童的喜爱,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全文读来令人十分欢畅!这一单元的三篇文章,都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即:感受童心、感受儿童的世界、感受儿童的智慧。
联系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一定的情感熏陶,这应该是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苏教版这一类文章的特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具体认知水平,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基础性的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第五至第九自然段。
创新性的目标:1、通过朗读、揣摩、讨论,联系具体内容体会文中一些重点语句的含义及写法的精妙。
2、在朗读、品味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感受儿童的朝气与活力,产生愉快的阅读体验,发现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中的美。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朗读,联系具体内容去感悟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的爱与美难点:引导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及时、到位的点拨、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的生成,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感受。
四、教法与学法根据本课特点及本班学生的特点,遵循“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在具体实施时,我想主要抓这样几个词语:1、疑问。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让学生逐步懂得在阅读中怎么思考,怎么发问,寻找作者的思路。
2、研读。
阅读过程是学生在阅读时对课文相关信息的提取、加工、分析和处理,是对与课文相关的生活经历、认知经验的联想与沟通。
本节课的设计着重让学生经历这种阅读的过程,让学生在扎扎实实的自主研读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在研读过程中,感悟真情,回味真情,体验真情。
只拣儿童多处行读后感
只拣儿童多处行读后感《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部由著名作家鲁迅创作的小说,小说以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为主题,以及对于儿童的保护和关爱。
小说通过对儿童的生活和遭遇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对儿童的剥削和虐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反思。
这部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对于儿童的保护和关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轻的孤儿,他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艰难地生活着。
他没有家庭,没有依靠,只能靠自己去谋生。
在这个封建社会中,儿童是最无助的群体,他们没有权利,没有保护,只能任人宰割。
小说中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封建社会中受尽了苦难和折磨,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这让我深深地感到了对儿童的保护和关爱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儿童的保护和关爱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家庭问题。
尤其是在城市中,儿童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环境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比如,一些儿童可能会受到家庭暴力的伤害,一些儿童可能会受到欺凌和歧视,一些儿童可能会受到虐待和剥削。
这些问题都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关注和关爱,才能够有效地解决。
在我看来,只有通过加强对儿童的保护和关爱,才能够让他们健康成长,走上幸福的人生之路。
首先,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道防线,家长应该给予儿童足够的关爱和关注,让他们在温暖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其次,社会应该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保护儿童的权益,杜绝一切对儿童的伤害和侵害。
最后,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儿童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和积极心态,让他们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总之,《只拣儿童多处行》这部小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感悟,使我对于儿童的保护和关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只有通过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才能够让每一个儿童都能够健康成长,走上幸福的人生之路。
愿我们的社会能够给予每一个儿童足够的关爱和关注,让他们在温暖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浅析《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的文化语境
一
有 人 曾说 : “ 冰 心 看 到这 些 平 凡 的 自然 之 物 ,就 像 处 行 ”一诗 在 全文 中 出现 了3 次 ,可是 每 一次 的 出现 却作 般 人 看 到 的一 样 ,但 是她 又 看 到 了一 般 人 看不 到 的 东
【 关键 词 】语 用 文 化 语 境
王 建华 在 《 语 用 学和语 文教 学》一 书 中认为 : “ 把 语 境分 为外显 性和 内隐 性的两 类更 有用 处 。从 功能 上看 , 内 隐性语 境 的作用 比较直 接 ,但其对 理解 的影 响程度 比外 显 性语 境要大 。其 中 , 内隐性 语境 就包 括作 品 内部 的文 化环
观察力 ,勾 勒 出一幅春 日童真 图。这些平 常之 词 ,在作者 的手 中 ,化 腐朽 为神奇 ,恰 到好处 地表现 出儿 童 的天真 、 可爱 ,充满 活力 。在描 写海棠 花 时 ,作 者写道 : “ 那几棵 大海棠 树 ,开满 了密密 层层 的淡红 的花 ,这繁 花从 树枝 到 树梢 ,不 留一 点空 隙,阳光 下就像 几座 喷花 的飞泉 … …”
往往 能够更好地把握 文章的主 旨,起 到 “ 挈领而顿 ,百 毛皆 西 一堆 ,叽 叽呱呱 地… …小小 的身躯 上喷 发着太 阳的香气 顺”的 良 好效果。 《 只拣儿童多处行 》这篇散 文对童真的真诚 息 。”这是动 的描 写 ,再 看静 的 , “ 也有 些孩 子… …背倚 赞美 ,对生命活力的细致描写 ,整篇 丈章充满 陛 的光辉,形 着 树根 坐在 小 山坡 上 ,聚精会 神地 看着 小人书 。 ”~ 静一 成 了课文独特 的内在文化 氛围。 作者运用 自己浓厚 的古典文学 动 ,有 张有 弛 。也 有衬托 ,看 , “ 一面一 面的 队旗 ,在东 的底蕴,使得整篇文章有 了一种活泼泼的感 染力。 风 里哗 哗地 响着 。 ”未 见一人 ,却 仿佛 已经看 到 了孩 子们
《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内容详解
《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内容详解《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内容详解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述了一群像春天般充满活力的儿童,表现了儿童活泼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喜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课文先讲“我”看见许多孩子从颐和园出来。
“成百盈千”“挤”“一群接着一群”写出了孩子的多。
“闹嚷嚷”“挤了出来”“飞涌出”写出了孩子的兴奋劲儿,表现了儿童活泼可爱的特点。
作者把儿童比作“小天使”,表达了对儿童的喜爱。
看到这样活泼可爱的孩子,作者觉得“实在有趣”,想到了两句古诗,并反其意,说成“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这就告诉人们,哪里有春天,哪里就有儿童;哪里有儿童,哪里就充满了盎然的春意。
于是,“我们”一行“只拣儿童多处行”,下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接着,课文第3至第8自然段讲“我”在颐和园内看到了许多像春天般充满活力的儿童。
知春亭畔“座无隙地”,孩子特别多。
从孩子的外貌、动作、神态,可以看出他们多么可爱!兴奋地说着、笑着的孩子,“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玩累了的'孩子,“聚精会神地看小人书”;有的孩子坐小船在湖面游玩,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面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我”随处所见,都是活泼可爱的孩子。
在“我”去玉澜堂的路上,“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
从“他们匆匆地说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可以看出孩子活泼可爱。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我”看到了灿烂的海棠花。
“开满了”“密密层层”“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儿空隙”说明了花多,开得很旺盛。
“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形象地说明了海棠花开得灿烂。
在赏花时,“我”感受到了春光的“饱满”与“灿烂”,并尽情赞美。
孩子们也认为海棠花“好看”“开得旺”,从他们的动作、语言、神态,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可爱。
在春天里,花儿和儿童一样,生机勃勃,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让“别人看着也快乐”。
作者借赞美春天的花朵,来赞美生机勃勃的儿童。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只拣儿童多处行》反思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只拣儿童多处行》反思组内教研课,我选了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
平时对冰心总是心存敬意,冰心文章的语言清丽、典雅,作品以歌颂母爱、儿童、大自然为主。
字里行间总是透着浓浓的情意,让人心向往之。
因此,这篇文章成为首选。
由于偏爱的缘故,觉得教学这篇文章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只学习这篇文章上,而是通过这篇带动其他冰心的作品,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走近冰心。
设计的成功之处:1、夯实字词的设计字词是基础,高年级同样要重视字词的教学。
只不过,在高年级,字词教学不是重点而已。
要求也与低中年级不同。
这篇课文,我一揭入题目就引导学生理解拣的意思,并让学生注意与捡的区别。
在反馈写了几处地方时,我还让学生注意颐和园的颐的写法,注意左边不要写成臣字,并让他们书写一次;澜字笔画多,让他们书空,数清笔画。
2、夯实文本理解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课文很多地方写了孩子的多,第一和第三自然还通过联想的方法写出了多。
于是引导孩子反复读这段话,找出写孩子多的地方。
在此基础上,让孩子说了,冰心奶奶看到这么多的孩子而感到厌烦?那么这些句子,除了写孩子的多,你还能品味出什么来?学生再深入细读,从而得出,在冰心奶奶的眼中,儿童是活泼可爱的,是充满阳光的,是美丽的小天使。
在冰心奶奶的眼中,儿童还不仅是天使,他们还是春花呢?从而引出对5.6自然段写海棠花的句子的理解。
而学习这两个自然段时,也只抓住一个旺字,围绕它而展开句子的学习。
反复读描写海棠花旺的句子,领会联想方法的妙处。
3、夯实整体感悟的设计纵观整篇文章,作者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以孩子和花为变化中的两个点,抓住两个点相似的地方,揉合成一篇非常有温馨气息的爱的篇章。
怎么让孩子整体感悟到?我设计了仿写的环节。
仿写的内容也从冰心的诗中得来: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那么儿童在冰心奶奶的眼中,又将是什么呢?儿童呵,是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从冰心奶奶的诗中选仿写的内容,意图有二:一是形成整个教案设计的整体感;二是通过这种看起来比较简单,表达却很真切的方式,从整体上体会冰心奶奶的爱儿童之心。
践行“语用型”,让学生学语文——《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谈
践行“语用型”,让学生学语文——《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谈《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篇清代作家林则徐的散文,该篇文言文描写了笔者在九年间经历了多场水荒、饥荒、洪涝等自然灾害,以及官员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招贤纳士、选拔有德有才之人,帮助百姓渡过难关的事迹。
这篇散文是一篇重要的语文教材,也是一篇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文本。
将《只拣儿童多处行》作为课文来教学,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对词汇的教学。
文中出现了不少生僻的字词,比如“雪崩”、“善茶”等,针对这些词汇可以进行词语注释和概念解释,增强学生对语言表达的理解能力。
二、对篇章组织结构的教学。
该篇散文为记叙文,通过事实描述和叙述手法,展示了林则徐的治理成果和他的为民情怀。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篇章中的逻辑关系、时间顺序和段落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对语言运用的教学。
该篇散文词藻华丽,语言优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文末的结语:“以民为本,以德为先”,并对其中的词语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个道理。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叙述手法、修辞手法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对情感态度的教学。
该篇散文的主旨是“用德治民,以民为本”,其中蕴含着林则徐的为民情怀。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和体会这种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总之,通过《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语言风格和特点,增强学生对汉语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通过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
四年级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反思篇一:四年级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反思《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课文是冰心写的一篇文质兼美散文,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碰到春游的儿童,表现了儿童的生机勃勃、活泼欢快的情态,表达了冰心奶奶对我们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
文章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的花儿。
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和快乐。
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花儿和儿童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难点是理解“为什么作者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因为这是一篇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借花喻人的写法是个难点。
怎么突破难点的呢?课上我主要引导学生找到描写“儿童多”的句子,让学生感悟到儿童是小天使,是太阳,是花朵,是春天。
再引导学生揣摩儿童、花儿的特点,发现在春光里儿童和花儿一样都是充满勃勃生机,给人带来快乐的。
从而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儿童是花儿,引导学生感悟两者相通的之处。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冰心奶奶热爱儿童、关心儿童的思想感情,我引导学生课余阅读冰心及她的散文集,感受冰心奶奶冰心奶奶对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从而更深更好地理解课文,超越文本。
篇二:四年级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反思《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体现了冰心对春天、对儿童的赞美之情,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一种感情,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紧扣一个问题进行自主学习。
一、在引出课文中心句: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后质疑“为什么说只拣儿童儿处行是一定不会找不到春天的”?二、在读悟中体会作者用词的特点,联想的作用和作者表达的感情。
通过读悟,让学生放飞心灵,充分想象,体验课文语言之美,领悟课文所表达的人与自然合一的意境美。
《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的教学中,我抓住儿童和花儿两个重点,引导学生品味有关文句。
只拣儿童多处行读后感
只拣儿童多处行读后感《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著名作家鲁迅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生动的语言,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这部作品以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描绘了中国农村的贫困与艰辛,以及儿童的天真与坚强。
在阅读这部作品后,我深受感动,对作品中的一些情节和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作品中对农村贫困的描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农村的生活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进行了生动的描写,使读者对农村的贫困和艰辛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
特别是对于儿童的生活状况,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们的贫困和无助,让人对他们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关怀之情。
其次,作品中对儿童天真与坚强的描绘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儿童的性格和行为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天真无邪、乐观坚强的一面。
尤其是主人公小六子,他在贫困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乐观和坚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勇气,这种精神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启示。
最后,作品中对于人性的探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的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善良与丑恶。
特别是对于那些剥削儿童的人物形象,作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使人们对于这种丑恶的行为产生了深深的反感和厌恶。
同时,作者也通过对儿童的关爱和保护,表达了对人性善良的向往和呼唤。
通过阅读《只拣儿童多处行》,我对农村儿童的生活状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儿童的天真与坚强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作品中对人性的探讨也使我对社会的现状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对人性的向往和呼唤也更加坚定。
希望通过这部作品的阅读,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农村儿童的关注和关爱,让更多的儿童能够享受到幸福的生活。
《只拣儿童多处行》说课稿
《只拣儿童多处行》说课稿《只拣儿童多处行》说课稿一、教材简析《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的其次篇文章,这是冰心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给世界爱和美”,这是冰心老人为“冰心奖”所作的题词,其实这正是冰心老人一生的真实写照。
《只拣儿童多处行》全文字里行间饱含了她对真爱和美的追求。
这篇文章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气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布满旺盛生命力的花儿,流露出对儿童的宠爱,对将来的美而好盼望,这篇散文犹如一首诗,一首吟诵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的诗歌;犹如一幅画,泼洒生气和欢乐的油彩画;犹如一首歌,唱歌着鲜花与少年,唱歌着爱的主旋律,全文读来令人非常欢畅!这一单元的三篇文章,都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即:感受童心、感受儿童的世界、感受儿童的才智。
联系详细的语言文字让同学在主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受到肯定的情感熏陶,这应当是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
二、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苏教版这一类文章的特点,结合我班同学的详细认知水平,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基础性的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6个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第五至第九自然段。
创新性的目标:1、通过朗读、揣摩、争论,联系详细内容体会文中一些重点语句的含义及写法的精妙。
2、在朗读、品尝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气勃勃,感受儿童的朝气与活力,产生开心的阅读体验,发觉生活中的美,喜爱生活中的美。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朗读,联系详细内容去感悟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的爱与美难点:引导同学自主的阅读,能准时、到位的点拨、引导同学在与文本对话中的生成,让同学形成共性化的阅读感受。
四、教学预备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将文中部分精彩段落制作成课件,以便在教学时准时地呈现。
五、教法与学法“最有价值的学问是关于方法的学问”,依据本课特点及本班同学的特点,遵循“主动率先提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在详细实施时,我想主要抓这样几个词语:1、疑问。
《只拣儿童多处行》课内短文分析2及答案-精选文档
《只拣儿童多处行》课内短文分析2及答案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颐和园门口,就像散戏似的,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门内挤了出来。
这几扇大红门,就像一只大魔术匣子,盖子敞开着,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关不住的小天使。
这情景实在有趣!我想起两句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反过来也可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
只拣儿童多处行”。
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1.节选部分选自课文___,它是现代著名作家____写的。
2.用“”划出写孩子多的词。
用“
”划出作者的联想。
3.作者想像极为丰富,比喻很奇特。
用____比喻_____,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
4.“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段中的双引号表示________。
①表示直接引用②表示着重指出③具有特殊含义
1.《只拣儿童多处行》冰心
2.成千盈百这几扇大红门,就像……小天使。
3.小天使孩子对孩子的喜爱
4.略
5.①
第 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的文化语境
【摘要】由于自上而下的理解方式对意义的理解具有很强的导向性、预测性和选择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厘清作品内部的文化语境,充分发挥语境在理解意义方面的“三性”作用,往往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起到“挈领而顿,百毛皆顺”的良好效果。
《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散文对童真的真诚赞美,对生命活力的细致描写,整篇文章充满人性的光辉,形成了课文独特的内在文化氛围。
作者运用自己浓厚的古典文学的底蕴,使得整篇文章有了一种活泼泼的感染力。
【关键词】语用文化语境
王建华在《语用学和语文教学》一书中认为:“把语境分为外显性和内隐性的两类更有用处。
从功能上看,内隐性语境的作用比较直接,但其对理解的影响程度比外显性语境要大。
其中,内隐性语境就包括作品内部的文化环境。
而对话语的语用意义理解,经常是采用自上而下的理解方式。
”由于自上而下的理解方式对意义的理解具有很强的导向性、预测性和选择性,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厘清作品内部的文化语境,充分发挥语境在理解意义方面的“三性”作用,往往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起到“挈领而顿,百毛皆顺”的良好效果。
下面,就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为例,谈如何把握作品的内部文化语境。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所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她曾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这不仅是她的一句名言,也是她一生坚持的信念。
“永远的爱心”融入了她一生的文学创作。
读过她的《寄小读者》《小桔灯》等,我们往往能够对她的“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这句话深有所触。
《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散文中,同样流淌着她对儿童发自心底的“爱”,文章通过“我”在颐和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从不同角度写出少年儿童的天真浪漫、生机勃勃,整篇文章对童真的真诚赞美,对生命活力的细致描写,整篇文章充满人性的光辉,形成了课文独特的内在文化氛围。
有人曾说:“冰心看到这些平凡的自然之物,就像一般人看到的一样,但是她又看到了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
”文中所写的确是平凡的,她写闹嚷嚷地挤着出门的孩子,写知春亭畔坐了满地的姿态各异的孩子,写湖面上荡舟嬉戏的孩子,写一群一群与我撞满怀的孩子,写在大海棠树下一起观花的孩子,这些场景,我们看到文字时头脑中自然就会浮现出相应的情景,每年的春天,相类似的情景都会在我们的身边上演。
它的确是平凡的。
可是,在冰心的眼中,这些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却又变得与平常不太一样,她看到了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文章多处写“人多”,却角度不同,写孩子多,在写出门时,她说“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挤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吵吵闹闹的孩子,在爱的眼光下都是可爱的,连挤着出门的样儿都成了飞涌而出的小天使。
在知春亭畔,她用自己细腻的笔触
写出了孩子们充满生命的活力,她说:“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呱呱地……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这是动的描写,再看静的,“也有些孩子……背倚着树根坐在小山坡上,聚精会神地看着小人书。
”一静一动,有张有弛。
也有衬托,看,“一面一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未见一人,却仿佛已经看到了孩子们划船嬉戏的快乐情景。
再看细节描写,作者也是匠心独运,把平常的词诗化。
如平常最为常见的“一”字,在冰心的笔下竟也是千姿百态,个性各异,具有了一种活泼泼的如孩童一般的诗意美。
全文中,作者一共用了17个“一”字,其中,表示量词的有“一群、一堆、一面、一点、一个、一关”,写孩子的多,作者用“一群接着一群”“东一堆,西一堆”“一面一面”这几个叠词,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勾勒出一幅春日童真图。
这些平常之词,在作者的手中,化腐朽为神奇,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儿童的天真、可爱,充满活力。
在描写海棠花时,作者写道:“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作者把“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比作“喷花的飞泉……”由静转动,不仅写出了花儿开得繁盛,开得灿烂,像“喷花的飞泉”的奇特想象更让人听到了从树枝到树梢的密密层层的花一起绽放的声音,如诗如画……鲜花、笑脸在阳光下竞相辉映,自然地过渡到了“‘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样的主旨!
在突出文章的主旨时,作者运用自己浓厚的古典文学的底蕴,把一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进行巧妙的变换。
在她的心目中,孩子永远是最美的,他们才是真正的春天,正是怀着这样的想法,看到孩子,自然就“游人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了。
“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诗在全文中出现了3次,可是每一次的出现却作用各异,第一次是触景生情,第二次出现在文章的结尾,对文章的主旨进行升华,使得整篇文章有了一种活泼泼的感染力。
这两处与文题的“只拣儿童多处行”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回环,一唱三咏,回味无穷。
作者一贯的作品风格构成了《只拣儿童多处行》的细腻鲜活,充满生活张力的内在文化语境,其每一处的描写也均紧紧围绕这一主题,两者相辅相成,抓住作品这一独特的文化语境,使得对文章意义的理解由上至下,水到渠成。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