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岛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最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套优秀教案第二学期全册精品教学设计
最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套优秀教案第二学期全册精品教学设计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册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正、负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方向与位置;复式统计图;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材重、难点: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3、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位置,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并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者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会找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结合现实素材理解约分的意义,会约分。
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4、结合具体情境,掌握通分的方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会正确地计算,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5、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6、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会求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7、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位置,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8、能根据实际问题设计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具体实例探索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在方向与位置的教学中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在长方体单元的教学中,经历观察、猜想、实验、证明的数学学习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3、学会倾听与质疑,养成独立思量的好习惯。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2.3《分数与除法》优课件
做一做
五年级同学参加植树活动,男同 学有36人,女同学有9人,男同学人 数是女同学的几倍? 女同学人数是男同学的几分之几?
在( )里填上分数。
9厘米=(9100 Nhomakorabea)米
59秒=(
59 60
)分
13分=(
13 60
)时
5时=( 5 )日
24
先填空,再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 系列出算式。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2月14日星期一2022/2/142022/2/142022/2/14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 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2月2022/2/142022/2/142022/2/142/14/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2/142022/2/14February 14, 2022 •4、享受阅读快乐,提高生活质量。2022/2/142022/2/142022/2/142022/2/14
9
9
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联系
区别
除 法
被 除 数
除 号
除 数
商
是一种运算
分 数
分 子
分
数 线
分 母
分 数 值
是一种数,
也可看作两 个数相除
1.(口答)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
3÷7
9÷14
42÷75
m÷n (n≠0)
2.口答填空。
2.2.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2.2.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我今天要为大家授课的内容是2.2.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是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的一节课。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通过教材第69页的内容来学习这个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个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如何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个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包括苹果、蛋糕等,以及一些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包括苹果、蛋糕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把这些物品平均分给几个人,每个人会得到多少?2. 例题讲解:我会给学生讲解一些例题,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此来巩固他们对分数与除法之间关系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通过板书来呈现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些关键的步骤和公式。
七、作业设计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人会得到多少个苹果?答案:每个人会得到3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已经理解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拓展延伸,我会鼓励学生在家里找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来解决,以此来加深他们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因为它们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至关重要。
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学生们熟悉的物品,如苹果和蛋糕,来帮助他们直观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这个环节的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现实情境联系起来。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3 分数与除法青岛版(3份打包)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即两整数相除的商能用分数来表示,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 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体会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3. 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从运算的角度进一步理解分数意义的同时,学生自主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60张作业纸,多媒体课件一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沟通联系,大胆猜测请孩子高举我课前发的练习纸,师问:“这张练习纸是每人发了一张吗?” 师:像老师这样分纸的活动,我们在数学上称为什么?师:说到“平均分”你都想到哪些知识?为什么?预设:能想到除法,因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求一份是多少,我们可以用除法解决。
能想到分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师:平均分既和除法有关又各分数有关,那你现在有没有一个大胆的猜测? 生:分数与除法应该有关系。
师:那我们怎样能知道这个猜测是否正确呢?师介绍数学研究问题的方法之一:猜测——验证——应用(板书)二、纵向联系,理解关系1. 推理1÷2师:在老师过生日的那天,朋友送来的一块蛋糕要平均分给我和儿子,我们每人吃多少呢?请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练习纸上。
预设: 阴影部分可以用21表示 蛋糕是1,要平均分2份,每份是多少?可以列算式:1÷2师:你们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出每个人吃的蛋糕,那“1÷2”和21又是什么关系呢? 如果有困难可以组织同桌两先讨论再引导学生思考,它们都表示了一个人吃的蛋糕,所以 1÷2=21。
2. 探索7÷3意义师:在一次聚会上老师又一次经历了分蛋糕,大家想参与吗?出示问题:现在有7块蛋糕,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能得到多少蛋糕? 组织小组合作解决。
合作要求:1.每人吃多少呢?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再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其中的一份。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青岛版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28页。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性质。
2.学会根据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有关分数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大家参与热情,培养主体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一、提供素材、激发兴趣。
出示:1/3 5/4 7/7 9/7 6/9 6/7……师谈话:看到这些分数你想到了哪些知识?大家回答,引导大家说出:分数的意义、分类、性质、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等)师谈话:还有不同的想法吗?(简单的材料,开放的提问,放手让大家发挥各自已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
从中教师可以把握大家的起点,有的放矢。
大家的思维是参差不齐的,开放的,想到什么就是什么,能解决什么就解决什么,教师必须敏感的捕捉信息,进行必要的修整。
大家不受教师思维的限制,思维的浪花被激起,每一位大家都获得情感的满足。
)二、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1.质疑师谈话:刚才,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有关分数的知识,如果把这些知识这样放在一起,有什么感觉?怎么办?(激发起大家整理的需要,从中感受到整理知识的重要性,帮助大家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2.整理师谈话:要想使这些知识有条理,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就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
同学们想怎样整理?(指名说一说整理的思路。
)3.小组合作师谈话: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根据知识要点和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整理,并记录。
我们来比一比,看哪组整理得既清楚,又完整,而且有特色。
(大家分组整理,教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4.展示交流师谈话:同学们,整理好了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整理的结果和过程。
在介绍之前,老师提一个小小的要求,请大家认真听,再想一想,请你给它们做个评价。
(大家展示,大家点评、教师有选择、有重点的板书)三、小结。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是根据什么来整理这些知识的?以什么为基本概念?分成哪几部分?(小组合作完成整理的过程,每一个成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个人的个性得到张扬,更从其他成员的讨论中完善知识的建构,取长补短。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除法》优质课课件
例2 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 分得多少块?
说一说:怎样列式? 折一折:结果是多少? 想一想: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哪种 分法最简单?
3÷4=?
每人分得不满1块,结 果可以用分数表示。
那我们可以用怎样的分数来表示
3÷4的商呢? 3÷4=( (
) )
3 块
4
1 3块的
4 所以:3÷4=
3
1块的
a
a÷b=
(b≠ 0)
b
b可以是0吗?
分数与除法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区别
分数
分数表示一个数或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数量关系
(不能为0)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不能为0)
除法是一种运算
1、用分数表示下列除法的商:
(1)3÷2
=
(
3 2
)
(2)2÷9
=
(
2 9
)
(3)7÷8
=
(
7 8
)
(4)5÷12
1、1米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总数的)几分之几?每份是 多少米?
2、4个苹果平均给5个人,每人分得(总数的)几分之几? 每人分得几个?
3、8吨煤,平均分给4辆车,平均每辆车装(这些煤的)几 分之几?每辆车装多少吨?
4、6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总根数的)几分之几 ?每份有多少根?3份是几分之几?有多少根?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7/252021/7/252021/7/252021/7/257/25/2021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7月25日星期日2021/7/252021/7/252021/7/25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3 分数与除法 ︳青岛版
分数与除法(例1例2)一、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过程与方法:1、经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探究过程。
2、通过讨论比较,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逻辑推理能力。
2、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难点:理解用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三、教法和学法教法:创设情景、引导操作、比较归纳。
学法:观察讨论、操作比较、理解运用。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准备三个大小相同的圆纸片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平均分用什么运算?学生回答后,出示:除法运算:被除数÷除数=商(除数不为0)2、提出问题:⑴把8颗糖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多少颗糖?如何例式?学生例式计算并汇报:8÷2=4(颗)3、提出问题:⑴把6颗糖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多少颗糖?如何例式?学生例式计算并汇报:6÷3=2(个)[设计意图]复习引入,为学生学习作了铺垫,进一步促进知识迁移;赋于教材以生活的气息,让学生切身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探究新知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例1 :如果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例式:1÷3=1/3(块)2、师: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例题,看谁能开动脑筋,自己来解答。
商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充分发言)指名让学生把思路告诉大家。
3、就是把1块饼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1/3来表示,这一份就是1/3 块。
4、老师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1 ÷ 3 =1/3 块)如果取了其中的两份,就是拿了多少块?(2/3 块)怎样看出来的?5.观察上面三道算式结果得出:两数相除,结果不仅可以用整数、小数来表示,还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2.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2.2.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难点- 分数与除法的转换- 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教学方法- 讲授法- 演示法- 练习法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概念和性质。
2. 提问:分数可以表示什么?分数有哪些性质?二、新课导入1. 讲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通过示例演示分数与除法的转换。
3. 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指导。
四、实际应用1. 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数解决。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总结与反思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 提问: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3. 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作业布置1.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
2. 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上还存在一些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同时,我也发现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数解决,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理解和实际应用。
这个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易于混淆的地方。
因此,我们需要详细解释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大量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是表示一个整体被等分的结果,其中分子表示选取的部分,分母表示整体被等分成的份数。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公开课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通过操作活动、运用数学结合的探究方法,渗透转化思想,来理解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知识,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创新能力,树立学数学、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能依据除法的知识进行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转化。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谈话引入:校园科技周里,同学们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大家快来欣赏下面两幅作品吧!课件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交流:做4幅粘贴画用了1米长的毛线;做4幅粘贴画用了3个圆片。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交流:⑴平均每幅画用多少米毛线?⑵平均每幅画用用多少个圆片?二、合作探索师谈话: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那我们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做4幅粘贴画用了1米毛线,平均每幅粘贴画用毛线多少米?活动要求:1.读一读,把信息与问题连起来读一读,完整的理解题意。
2.说一说,请列出算式,并说出这样列式的理由。
3.算一算,借助长条纸片代表毛线,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想法,并算出结果。
并把你们研究成果在小组内交流,准备全班分享。
教师参与学生探究的过程,倾听大家的想法,及时点拨,及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并给予帮助,积极搜集交流素材。
谈话:哪一组愿意把你们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一)除法与几分之一1.初步感知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学生列式:1÷4=质疑:为什么用除法列出算式?生1:因为把几米的毛线平均分做成粘贴画,求每幅粘贴画用多少米毛线。
生2:只要把东西平均分,就要用到除法……师概括:看来“除法”是由“平均分”产生的,以突出除法意义的本质。
思考:1÷4得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表示的结果:(1)1÷4=0.25(米)=25厘米。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14、15页的及其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既是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的需要,也是学习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以及学习分数与小数互化方法的基础。
【教学目标】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
2.学生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组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难点】3。
通过操作,让学生理解3÷4=4【教学过程】:一、以旧推新,层层理解。
(一)多媒体展示:把6个蛋糕平均分给3位小朋友,每人分得这些蛋糕的几分之几?1生:3还是那把这6个蛋糕平均分给3位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个?谈话:你能列式计算吗?板书算式:6÷3=2(个)【设计意图:学生容易混淆用分数表示部分大小和部分是整体的几分之几之间的区别,因此,带领学生回顾前节课的知识点事很有必要的。
本节课的内容是整数除法为基础的,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紧密联系,因此,在引入新课之前,带领学生复习整数除法的相关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二)出示情景图: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4位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让学生自主思考解决这个问题。
预设: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把纸平均分成4份。
大部分学生通过操作明白了每人分得不满1块,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
1(个)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板书算式:1÷4=4【设计意图:通过这次操作,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
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清晰地展示中分享他人的思维方法。
通过思考操作学生达成共识。
接着让学生列出算式,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同时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与除法
3 分数与除法⏹教学内容教材14-15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提示分数与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广泛意义及平均分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第一个内容单位“1”是一个物体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即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
学生可以根据整数除法的含义,列出除法算式;可根据分数的意义,直接说出结果。
这样就把除法计算与分数联系了起来。
第二个内容单位“1”是一些物体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即把许多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
学生容易理解用除法计算,但理解计算结果要困难一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并能解决实际问题,能依据除法的知识进行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互化。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收集他人信息,大胆创新,勇于发现,并从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难点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对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圆形纸片⏹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口算练习导入25÷5= 42÷2= 32÷8= 63÷7= 77÷11= 52÷4= 34÷4= 1÷6= 师:1除以6除不尽,结果除了用循环小数,还可以用什么表示? 生:…… 2.揭示课题。
我们知道,在计算整数除法是经常遇到除不尽或得不到整数商,有了分数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用分数来表示除法的商。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设计意图:通过一组口算,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即两个数相除的商有可能是整数)也有可能是小数。
进而提出当1÷6得不到一个准确的小数时,又该如何表示?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渗透了合情推理的思维方法。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3 《分数与除法》 ︳青岛六三版 (3份打包)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新授课)教学内容: 课标要求:1.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2. 会计算给定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程序性知识的理解和运用)2.,能从除法的角度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程序性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任务分析:(一)使能目标分析:(二)起点能力分析:1.学生已经认识了分数的意义;2.学生能理解21个饼的意义;3.学生能根据除法的含义,列出除法算式。
教学策略: (一)目标分类表:目标、教学活动和测评在分类表中的位置(二)学习结果类型分类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此项学习属于智慧技能中规则学习。
(三)学习过程与条件分析支持性条件:让学生经历归纳推理的过程,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将抽象的 “分数”转化为具体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具体体会每一个商的由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圆形纸片若干、剪刀若干。
教学过程:一、 复习与铺垫。
1.马老师把6个小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多少个? 2.如果把1个大蛋糕平均分给2人,每人又分得多少个?【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除法含义,列出除法算式,为“一个物体平均分几份”的题目做铺垫。
通过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 “半个”、“ 21个”,引导学生理解可用用分数表示除法运算的商,为例1、例2铺台阶。
】二、探究新知。
活动1:把1个小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多少个? (1)读题后,指导学生列出算式。
(2)教师摆出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一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可以用13来表示,也就是13个蛋糕。
(3)追问:把1个小蛋糕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多少个?(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剪一剪。
)【设计意图:结合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除法运算的商,“(3)追问”用于 “活动2”动手操作作铺垫,使学生体验通过折一折、剪一剪将 “饼”平均分给他人的过程。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能够运用分数与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
2.黑板、粉笔、书写板等教学工具。
3.集体课件。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方法:通过引入问题的方式,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步骤:1.引入问题。
假设小明每天要做1/2小时的数学作业,那么如果小明每天有2个小时的时间,他能做多少天的数学作业呢?2.解决问题。
通过计算,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2 ÷ 2 = 1/43.确认结论。
确认结论:分数的除法可以转化为分子除以分母的除法运算。
2. 运用分数与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运用分数与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1.引入案例。
假设10个糖果要平均给3个小朋友,那么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个糖果?2.解决问题。
通过计算,掌握分数与除法的知识:10 ÷ 3 = 3 余数1,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3个糖果,还剩下1个糖果。
3.总结方法。
总结方法:对于分母为整数的分数来说,将分子除以分母即可得到商和余数。
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上关于分数与除法的习题。
2.准备下一节课的内容,提前预习。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采用了引入问题及案例分析的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后续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究多种授课方法,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和实践,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分数与除法青岛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 分数与除法青岛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
因此,我认真准备了这份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希望能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五章第二节《分数与除法》的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性质,以及分数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
难点主要是分数的运算,特别是分数的乘除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分蛋糕为例,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讲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们理解分数是除法的一种表现形式,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
3. 讲解分数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三个,即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数的分子大于分母,分数的值大于1;分数的分子小于分母,分数的值小于1。
4. 分数的运算:讲解分数的加减乘除法,让学生们掌握分数运算的规则。
5. 例题讲解:以具体的例题为例,讲解分数的运算方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们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们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性质,以及分数的运算规则。
七、作业设计答案:(1)4/6;(2)1/4。
答案:(1)1/2;(2)5/3。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准备和教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分数与除法》这节课时,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和讲解的细节。
这些细节涉及到学生们可能难以理解的概念,或是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错的环节。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中的分蛋糕例子是一个关键点。
这个例子能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但它同时也要求学生们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 分数与除法 青岛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 分数与除法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转换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分数与除法之间的转换方法。
2. 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分数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例题演示分数与除法的转换方法,让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互化技巧。
3. 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 分数与除法2. 重点内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转换方法、应用实例。
3.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练习、小组讨论、课堂小结、课后作业。
作业设计1. 基础题:分数与除法的转换。
2. 提高题: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探索分数的更多应用。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学生是否掌握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是否积极发言、提问。
4.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下一节课的教学计划如何调整。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单元信息窗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二、பைடு நூலகம்情分析
五年级下册的学生在经过前期的数学学习后,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运算能力,掌握了整数、小数的概念及其运算规则。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分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分数与除法关系的深入理解及应用尚需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第二单元信息窗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表示除法商的方法,能正确地将除法算式转化为分数形式,以及将分数化简为最简形式。
2.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平均分配、比例计算等问题。
3.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熟练运用乘除法进行分数的乘除运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认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困难、克服挫折的精神,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如何让学生理解分数是除法的一种表达形式,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值相当于商。
2.分数化简:引导学生掌握将分数化简为最简形式的方法,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如约分、通分等。
信息窗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材内容本教案基于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中的信息窗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教学设计。
1.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学习目标:•了解分数与整数的关系;•能够将整数化为分数形式;•能够通过除法求出两个分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能够通过分数之间的倍数关系简便地比较大小。
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通过课堂小测验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上次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进一步培养其学习兴趣。
Step 2:呈现问题给学生提供两个不同的分数,让学生自行尝试分别使用加、减、乘、除的方式进行计算比较大小,并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Step 3:归纳总结根据学生在第二步中的尝试,结合课堂讨论,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进行简便的比较大小。
Step 4:练习巩固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同时教师也可适当在练习中加入一些拓展内容,鼓励学生不断深入思考。
Step 5:评价反馈采用课堂教学互评和个人总结等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方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分数与整数的关系;•能够将整数化为分数形式;•能够通过分数之间的倍数关系简便地比较大小。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与整数的关系;•能够通过除法求出两个分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课堂小测验、呈现问题、归纳总结、练习巩固、评价反馈等多种方法。
1. 课堂小测验以简单的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进行,检查学生个体以及整体的学习情况。
2. 呈现问题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 归纳总结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问题的规律和结论,并在总结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4. 练习巩固围绕当前所学知识设计练习题和拓展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适当的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5. 评价反馈评价学生的学习,同时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说课稿)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课,主要涉及分数和除法两个概念的关系。
分数是初中数学中较为基础的部分,而除法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之一。
本课将分数和除法结合起来讲解,探讨其关系,让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这两个概念。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分数表示的方法及其性质2.理解除法的概念和性质3.掌握分数和除法的关系,能够将分数化为小数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转化数学问题的能力2.展开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推理能力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意识三、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分数的表示方法及其性质2.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教学难点:1.能够运用分数和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能够进行适当的数学推理四、教学策略1.例题导入法:通过示例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2.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提问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1. 课前导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什么是分数•通过若干个例题让学生回忆除法的意义2. 新课讲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分数的加减乘除法;•除法的概念和性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3. 分组讨论根据老师的提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理解课堂内容,思考如何解决实验问题。
4.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实际应用。
例如:如果一个数除以五的结果是5/7,那这个数是多少?5. 总结与作业布置交流学生学习感想,巩固所学知识。
布置相应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1.学生掌握分数的正确率2.学生掌握除法的正确率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掌握能力七、教学反思教学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本次课堂中老师较好的是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问题思考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而需要改进的地方则是让学生更好的记住分数的公式,可以采用更为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快速的掌握所需知识点。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4-15页信息窗 2 红点1、2 第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通过操作活动、运用数学结合的探究方法,渗透转化思想,来理解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知识,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创新能力,树立学数学、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直尺、纸条、铅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引入:校园科技周里,同学们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大家快来欣赏下面两幅作品吧!课件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交流:做4幅粘贴画用了1米长的毛线;做4幅粘贴画用了3个圆片。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交流:⑴平均每幅画用多少米毛线?⑵平均每幅画用用多少个圆片?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谈话: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那我们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吧?课件出示问题:做4副粘贴画用了1米毛线,平均每副粘贴画用毛线多少米?活动要求:1.读一读,把信息与问题连起来读一读,完整的理解题意。
2.说一说,请列出算式,并说出这样列式的理由。
3.算一算,借助长条纸片代表毛线,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想法,并算出结果。
并把你们研究成果在小组内交流,准备全班分享。
教师参与学生探究的过程,倾听大家的想法,及时点拨,及时关注学困生的动态,并给予帮助,积极搜集交流素材。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谈话:哪一组愿意把你们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㈠除法与几分之一1.初步感知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学生列式:1÷4=质疑:为什么用除法列出算式?生1:因为把几米的毛线平均分做成粘贴画,求每幅粘贴画用多少米毛线。
生2:只要把东西平均分,就要用到除法……【师概括】:看来“除法”是由“平均分”产生的,以突出除法意义的本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与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运用直观模型、合作操作、自主探索等活动方式,发展学生归纳、概括、推理等数学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归纳推理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分数所表示的两种意义,分数与除法既相联系又有区别。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校园艺术节中,同学们做了很多粘贴画,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本14页的情境图,请你找找有用的数学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你想要探究的问题?
2.数学信息
4张粘贴画用了1米长的毛线4张粘贴画用了3个圆片
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能够探究的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出问题,教师主导性选择板书:
①平均每幅画用多少米毛线?
②平均每幅画用多少个圆片?
谈话:同学们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下面我们分别来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从生活情境入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来自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
二、新课学习
1、解决问题一:
谈话:平均每幅贴画用多少米毛线?怎么求?
学生列出算式:1÷4=
谈话: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要求平均幅贴画用多少米毛线?,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所以列式为1÷4。
谈话:1 ÷4得多少?
学生可能用小数表示。
还有可能说得四分之一。
谈话:可以,不过小数表示是是我们以前的做法,现在我们可不可以用1/4
表示,是怎样想的?谁能说一说。
下面我们用手中的毛线表示1米来研究一下。
学生操作后交流。
谈话:两数相除,除不尽时,商可以用分数表示,1÷4就等于。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目的是在已有的知识上学习新知识,让学生感知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为重点的落实,难点的突破铺路搭桥。
】
2.解决问题二:平均每幅画用多少个圆片?
列出算式:3÷4=
学生可能得出,
谈话: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借助手中的学具来研究。
实验后请几名学生交流各种分法,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
谈话:把3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占3个圆片的,每份是个圆片。
所以3÷4=。
随机练习:1÷6=2÷5=8÷6=
学生可能用小数表示,师点拨也可用分数表示。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目的是在学生已初步建立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将数学活动变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遵循学生认知的特点,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创造有现实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数学活动。
】
3.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观察我们列的这些算式,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教师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1÷4= 3÷4=
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完毕后,指几名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总结,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准确语言表述。
(2)学生举例验证。
(学生展示自己的例子。
)
(3)师明确:
用分数表示商时,除式里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
引导学生用算式表示:
被除数÷除数= (除数≠0)
用字母表示除法与分数的关系。
谈话:怎样用更简洁的方式表示除法与分数的关系呢?
学生会想到用字母表示,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肯定并表扬学生的创新精神。
接着以a÷b= 为表继续思考:
这里的a和b是否可以是任意自然数?为什么?
左侧b≠0,那么右侧的b是否可以是0?为什么?
通过讨论明确:除法算式的除数不能为0,分数的分母也不能为0。
教师用红色粉笔标上:b≠0
4.分数与除法的区别与联系。
“分数就是除法,除法就是分数”这句话对不对?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明确:分数是一种数,而除法是一种运算,当除法运算不能得到整数商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它的运算结果,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讨论、概括等自主发现规律的过
程,教师真正地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规律的揭示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尝试表达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明确两者之间的联系以及区别。
】
三、结论总结
分数与除法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四、课堂练习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用分数表示各题的商,能化成带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
2 ÷9 =
30 ÷19 =
8 ÷11 =
13 ÷ 8 =
4.填一填。
其他的非零自然数也能化成分母是1、2、3…… 的假分数吗?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分米,它的边长是( )分米。
(2)小华15分钟走2千米,他平均每分钟走( )千米。
(3)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7段,每段长( )米。
五、作业布置
在 7
a 中,a 是非0的自然数, 当a 时,分数的值小于1;
当a 时,分数的值等于1;
当a 时,分数的值大于1;
当a 时,分数能化为整数。
六、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4=
4
1(米) 3÷4=43(米)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分子)除数(分母)
(除号)
a(b≠0)
a÷b =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