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职业技术教育变革的理念
社会转型期的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研究
变 。二 是指 社会结 构变动 ,是 指一种 整体的 和全
面 的结 构状 态过渡 ,而不 仅仅是 某些单 项发展 指
提 高 ,正在 向全 面小康社 会迈进 。专 家学者关 于 “ 会转 型”含 义 的论述 ,对 于正确 把握社 会转 社
一
个 中国社会不 论是 乡村还 是城市 ,都 经历 了全面
、
我国社会转型的几个方面
而深刻 的变革 。这 种变革 集 中表现为 社会体 制转
轨 、政 治体 制改革 、社会 阶层 分化重 构 、社会 发 展 阶段 转变 以及城 乡文化 变迁五个 方 面。我 国的 社会转 型大致 可 以划分 为转型初 期 、中期及后 期 三个 阶段 ,将 由计划 经济 向市场 经济转 变 ;从农
关于 “ 社会 转型 ”的含 义 ,在我 国社会 学学
阶段 ;城 市步入 快速发 展 时期 ,城 市化水 平显著 提 高 ,城 市发展 战略急需 调整 充实 ;产业结 构正 处 于调整 与升级 阶段 ;人 民生 活水平 有 了大幅度
者 的论 述 中 ,主要 有三方 面 的理 解 :一 是指体 制
业 就业 人 口所 占 比重 由 1.%上升 至3 . 22 2 %,上升 4
了2 .个百分点 。那么 ,职业教育应该根据就业结 0 2
和内部结构 所具 有 的重要影 响 ,其 中产业 结构 和 就业结构的影响尤为突出。
( ) 业 结 构 1 产
构 的需求 ,调 整专业 设置 和教 学 内容 ,从 而提高
识 、实用 知识和 技能技 巧人才 的教育 。职业 教育
面 临着种 种社会 转型 的冲击 ,必须考 虑如何 适应
转型期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理念下“资助育人”的实践与思考--以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为例
大学University 2021年第18期总第512期基金项目:机械职教政研会2020年度课题“转型期职业院校思政工作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搭建研究”(课题编号:SZ20B044)。
作者简介:罗亚萍(1992—),女,学士,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科员,助教,研究方向:社会科学;杨丽芳(1968—),女,硕士,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党的建设;黄家应(1989—),男,学士,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科员,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
转型期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理念下“资助育人”的实践与思考———以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为例罗亚萍,杨丽芳,黄家应(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贵州贵阳550001)摘要:资助育人是教育扶贫的重要方式,本文以转型期的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为例,分析从中职升为高职的高职院校资助工作的成效与现状,思考和探究转型期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路径。
关键词:三全育人;资助育人;转型期;高职院校中图分类号:G40-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8-0108-04贵州是贫困人口较多的省份,贫穷阻滞着全民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提升。
资助育人可以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圆教育梦、成才梦,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1]我国对于思政工作的重视程度近年来推动了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样也推动了资助育人工作的不断深化。
中职升格高职转型期的高职院校处在一个历史交融的新阶段,要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在资助育人工作上探索实践,并走上正轨。
关于社会转型中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路径
会 都 把 追 求 经 济 效率 放 在 首位 . 以追 求 经 济 效 益 的 最 大 化 为 终 极 目标 。随 着科 学 技 术 的 发展 . 业 社 会 实 现 了 工 业 化 大 机 器 工 生 产 . 在 此 基 础 上 建 立 了精 密 的 劳 动 分 工 体 系 。 科 学 技 术 不 并 仅 能使 分 工 协作 体 系 的建 立 成 为可 能 . 而 提 高人 们 的 工 作 效 从 率 . 使 人 们 实 现 经 济 效 益 最 大 化 的 目标 成 为 可 能 。 因 为 技 术 也 在 其 运 用 中 的理 性 化 目标 就是 获得 效 益 最 大 化 。于 是 . 们 把 人
求 。实 际 上 , 职 教育 是 以促 进 人 高 的 和 谐 发 展 和 促 进 人 的 总 体 价 值
u v - ,
的 总体 特征 和发 展 的现 实 路 径 . 响 和 限 制 了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的 影
进 一步 蓬 勃 发 展
人 的 内在 价 值 为宗 旨的 . 以 培养 出 能适 应 环 境变 化 和经 济 发 展 是 的创造 性 人 才 为推 动 力 的 。它 不 仅要 着 眼 于人 的职业 发 展 . 而且 “ 帮 助 学 生在 掌 握 专业 理 论 知识 和 操作 技 能 上具 有 时代 性 和前 要 瞻 性 ; 为 实现 人 的 全面 发 展 , 断展 现 自我价 值 创造 条 件 。” 要 不 ③ 忽 视 人 的 内在 价 值 的培 养 必 然 导 致 人 的 创 业 精 神 与 合 作 精 神 的缺 失 在 完成 变 化 的 工 作 任 务 的过 程 中 . 只有 在 能力 结 构 和价 值 结 构 相 互 融 合 与 相 互 关 照 的 条 件 下 . 可 以创 新 性 地 才 解 决 常 规 任 务 之 外 的 突 发 任 务 和 及 时 处 理 常 规 问题 之 外 的 突 发 问题 。 拥 有 对 行 动 后 果 负 责 的责 任 心 和 使 命 感 。 而 责任 心 并 和 使 命 感 正 是 人 内在 价值 结 构 运 行 的 核 心 和 关 键 . 人 的创 业 是 能 力 与 合 作 能力 运 用 并 充 分 发 挥 的 基 石 和 保 障 在 教 育 实 践 中 . 职 教 育 片 面 化 的技 术 发 展 路 径 阻滞 了 人 内在 价 值 和道 德 高 自觉 的 唤醒 . 塞 了人 在 工 作 行 动 中 所 必 需 的 道 德 价 值 判 断 和 堵
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建议
现代职业教育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职业发展需求,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及科研创新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提供参考。
1.重视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与实用性随着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变革,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必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面向就业需求开发专业技能和实用型知识。
建议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及时了解各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调整课程设置;加强跨学科课程的开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加强实训环节,提供更多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为学生培养实用技能和丰富经验。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管理现代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应具备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
建议设立更加灵活的职称评聘机制,鼓励业界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质量。
加强教学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估和反馈机制,引导教师持续改进教学效果,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3.拓展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
建议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鼓励企业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和岗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
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推动教育教学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4.促进科研创新,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科研创新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动力。
建议加强对教师的科研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围绕行业需求和学科特点开展应用性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推动职业教育不断创新发展。
在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我们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将不断完善,为培养更多具备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做出新的贡献。
社会转型视域下的职业教育价值观分析
足社会 “ 人力 资源 ” 的 一 种狭 隘 的教 育 , 忽视 人 的 内
在 价值 , 在 某种 程度 上背 离 了教育 的本质 。
三、 完 善职 业教 育价值 取 向
有之 义 。现代 心理 学理论 , 尤 其是 以 马斯 洛 为代表 的
人本 主义 研究 表 明 : 人有 五 种基 本需 要 , 按 照从 低 到
Z H E N G Z H l S H E H U l J I A N S H E
.
金 誊 曾
社会转型视域下的职业教育价值观分析
王海燕 ( 山西 国际商 务职业 学 院 , 山西
[ 摘 要]
太原
0 3 0 0 2 1 )
社会转型 时期 , 职业教育在 为谁教 育、 教 育什 么、 怎样教 育等 问题上 陷入 了价值 困境。 突破价值 困
个人本位 价值观强调 为 自己学习 ,教育 的 目的是满 足 个人 的生存 和发展 。职业教育要关注个体的生存需要 , 关心个 体的身 心健 康和关 照个体 的 自我实现 。而社 会
多重 、 文化思想纷繁 , 为价值转 向提供 了时代前提。 传
统社 会 的价 值 观念 、 计划 经 济 时期 的价值 观 念 、 西 方 传 人 的价 值观 念 以及 改 革 开放 实 践 中萌 生 的 价值 观
职业教育与个人 主体和社会主体 的特定关系 的根本
认识 ,包括职业教育对个体主体 和社会主体需要的 满足 程 度 ,对 主体 存 在 和发 展 所具 有 的意 义 界 定 和
德素质 、 职业素质 、 人文 素质和身心素质 , 归结起来
就 是教 育 的知 识 要 求科 学 教育 与 人文 教 育兼 备 。但
什么是职业教育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内涵的新探索
具体来说,“1”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项目: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一个具有实际意义 的项目或任务。
2、制定计划:学生根据项目或任务的要求,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 3、实施计划:学生按照计划,分工合作,完成项目或任务。
4、总结评价:完成后,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汇报,教师根据完成情况和实 际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最后,职业教育需要与行业和企业紧密合作。为了更好地培养具备竞争力的 职业人才,职业教育需要与行业和企业紧密合作。通过合作,学校可以了解市场 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企业也可以为学校提供实 践机会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际工作技能。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方式,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职业所需的 知识、技能和能力。为了更好地发展职业教育,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其定义和内涵, 行业变化和发展、注重实践教学并与行业和企业紧密合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 培养出具备竞争力的职业人才,为未来的社会和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首先,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技能培训。许多人将职业教育等同于技能培训, 认为其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某种职业技能而存在的。然而,职业教育并不仅仅是 技能培训,它更是一种全面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 能力。这种教育方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以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 涯中取得成功。
同时,教育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使教学活 动更加灵活、便捷。此外,学习方式也变得更加个性化和自主化,学生可以根据 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以某职业学校为例,该校引入了智能化教学平台,实现了个性化定制的教学 方式。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能够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人特点,为他们 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资源和辅导。同时,学生还可以自主选择线上或线下的学习方 式,更好地协调工作与学习的时间。这种智能化职业教育的实践案例,展示了新 探索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价值。
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与新模式
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新理念 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
职业教育模式转型的特点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
2018/12/8 1
第一部分
职业教育发展的 战略机遇期
2018/12/8 2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基本实现工业化,
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 的战略任务; 社会发展的新阶段:社会转型过程要求 社会建制变化;我国经历着更复杂 的社会大转变;
的主题材料,为进一 步学习打基础;
满足经济界和学生 发展的需要;就业 是重要动力;
专业教师 强调知识理论型, 强调教师的脚手 专家型功能; 架功能;双师结 构;双师素质; 决策管理 教育行政部门 重视用户的意见
2018/12/8 17
第五部分
职业教育改革 发展的重点展望
2018/12/8 18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展望
大力发展,扩大规模 招生达到800万
目 标
模式转型,提高质量, 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重 点
→
2018/12/8
19
1、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重 点
2、就业导向,服务宗旨,重视 育人与成才; 3、以工学结合为教学模式改 革的切入点; 4、专业改革与建设:以服务 为重(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
成 效
→
要、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 利于当前缓解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紧缺的矛盾 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扩大社会 就业。
2018/12/8 10
要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把 职业教育同职业资格认定、职业等级评 定及就业准入紧密结合起来; 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吸 引力。 要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充分调动行 业、企业、学校兴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社会转型时期的农村职业教育
要 求 发 展 面 向农 村 的职 业 教 育 ; 代 农 业 和 新 农 村 建设 要 求振 兴 农 业 职 业 教 育 。 现 关键词 社 会 转 型 ; 村 职 业 教 育 ;三 农 ” 农 “ 问题 G 1.1 文 献 标识 码 7 92 A 文 章 编 号 10 — 29 2 1 3 — 0 4 0 0 8 3 1(0 0) 0 6 — 5 4
( ) 划 经济 向 市场 经济转 变 一 计
市场作为资 17 9 8年党 的十一 届 三 中全 会拉 开 了中 国农 村 所 。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 由于 市场 经济 只强调效 率 经济 改革 开放 的序 幕 , 实行计 划 经济 与商 品经济 并 源 配置 的手段 不 断增 强 ,
所 ( 中职业 高 中 5 1 )在校 生数 264万人 。 其 49所 , 2. 19 年 我 国提 出建 立社会 主 义市场经 济体 制 , 92
90年 的 3 . 01 %下 降 到 在 市场作 为 资源 配置 基础 的作 用 下 , 村 职业 学校 中 ,农 业 产 值 的 比重 从 18 农 08年 1 3 社会 从业 人员 中第 一产 业 的 比重 进 行 了 布局 结 构 调 整 ,学 校 数 量 虽 有 所 下 降 , 从 2 0 的 1.%, 19 的 64 所 缩减 到 19 的 6 0 所 。但 由 9 3年 95 98年 21
“三教”改革视域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三教”改革视域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一、教材改革:教材内容的开发与更新当前职业院校教材改革的首要工作就是对新教材的开发,应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采取多主体协同工作的形式开发新的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开发的主体是企业的技术熟练工、教育领域尤其是数字化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高职院校的资深教师等,集合多方的知识经验,打造出一套完整的符合产业数字化岗位需求的教材体系。
因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育要和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对接,所以教材中学科理论体系的占比应当进行缩减,适当增加与企业工作相关的内容,这与促进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一一“产教融合”有交叉之处。
所谓“产教融合”,就是职业院校根据自身所设专业联系企业,把产业与教学紧密结合,实现学校和企业协同发展。
国家对规划教材做出了“产教融合”的顶层设计,专业课程教材要充分反映产业发展的最新进展,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突出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特征,强调实践性和创新性。
新教材的开发对于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产教融合”的推进都有促进作用。
数字化时代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产业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数字技术的应用使企业各个岗位变得更加复杂、多元,因此单纯依靠纸质教材的开发与应用来实现多元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
教育部办公厅在XX年印发了《“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其中特别指出加快建设新形态教材,结合专业教学改革实际,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新形态教材,推动教材配套资源和数字教材建设。
具体来说,就是教材应当与现代数字技术结合,依托社会上已经存在的众多教育数字化资源以及信息化资源,组织专业研究人员开发数字化智慧教学平台,开发新型教材,例如大学生慕课、电子课本等,使教材呈现出更多形态,与数字化技术更好地结合。
在教材更新方面,教材内容的编排也要紧跟时代。
而相对于纸质教材,电子教材的更新速度与频率比传统教材更快。
面对产业的数字化变革,当产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流程等发生变化时,教材内容也应做出相应的增减,以更快地适应最新的产业环境。
社会转型与大学生职业生涯技术教育
[ 中图分类号 ]G 6 4
白上世 纪 8 O年 代 以来 , 在改革 开放浪潮 的推 动下 , 我 国 社会逐步进入 “ 转型期 ” 。在这一过程 当中 , 我 国社 会正从 农 业的 、 封闭半 封 闭的传 统社会 , 向工业 的 、 城镇 的 、 开放 的现
代社会转变 。与此同时 , 党 的第十八次 代表大会 再次 明确 了 “ 社会 转型” 时期 的各项 方针 、 政策, 吹响 了中 国政 治经 济社 会全面转 型的伟大号 角。在这样 的社会变革 中 , 政治、 经济、
从整 体来 看 , 我 国大学 生 职业 技 术 教 育招 生 呈 下 降趋 势。各大 职业 技术院校普遍 面I l 缶 报考人 数不 足、 开学 后新生 报到率低 、 生源质量低 下等情况 。在 中国传统 的思 维方式 和
了职业技术类 院校普遍教 学质量不高 。此外 , 一些职业技 术
2 0 1 3年第 6期
辽 宁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J o ur na l o f L i a o n i n g A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C o l l e g e
No . 6, 2 01 3
(第 1 5 卷第 6 期 )
( V 0 1 . 1 5 . N o . 6 )
学生职业技术 教育在 社会 转型 时期 的发 展 和完善 问题 日益 受到人们 的关 注。大 学生 的职 业技术 教 育 比普通 教育 更加 贴近社会经济 生活。这是 由于 , 社会经 济结构 的变化往 往 会
虽然 , 为了解决 职业技 术 院校经 费不 足的 问题 , 我 国对 于职业技术院校采用了高收费政策 , 但职业 技术 院校仍 感到
( 一) 招 生 困难 , 生 源 质 量低 下
职业教育__任重道远100514(范亮)
职业教育任重道远——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指导有一说一北京实美职业学校北址范红亮一.中国职业教育到了一个关键时刻,举足轻重;就业指导,举重若轻。
现在的职高生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职高生,他们注定要承受转型的代价。
他们面临的教育和即将接受的职业选择的挑战必将是空前的。
这无疑对就业指导提出了更为鲜活的课题。
2006年7月至11月,温家宝在北京中南海先后主持召开四次座谈会,他说,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国家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
这样做,既有利于当前缓解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紧缺的矛盾,也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扩大社会就业。
要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把职业教育同职业资格认定、职业等级评定及就业准入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相对缓慢,是整个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2004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820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55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中的比例仅占40%,有些地方不足30%。
一些地方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把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片面理解为就是发展普通高中,在经费投入、资源配置等方面忽视乃至削弱中等职业教育。
必须看到,在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条件下,如果不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将影响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制约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和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
再来看就业指导的状况又如何呢?1907年,英国学者费齐来在苏格兰首都爱丁堡建立了本地劳动局,开展就业指导,并开设职业教育和训练的夜校班,到1909年英国商务部建立了雇佣交流所,专门设立了青少年职业服务部,提供职业训练和就业指导服务。
一些社会工作者也组织起来给青年人进行就业指导服务。
“三教”改革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基于产业数字化转型背景共3篇
“三教”改革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基于产业数字化转型背景共3篇“三教”改革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基于产业数字化转型背景1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升级以及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急剧加速,职业教育在适应新形势、适应新要求上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实现一流的职业教育,我们需要推行“三教”改革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职业教育的现状与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如今,工业化时代被数字化时代所取代,传统行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正在迎来巨变,智能制造,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产业与职业教育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在这个背景下,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式、教育资源、教学体系与职业能力等核心内容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职业教育在数字化时代的挑战主要有:1. 产教融合的程度不足,职业能力培训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现象十分普遍;2. 传统职业教育模式缺乏新思维新方法,适应性弱,难以满足现代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3. 职业教育教师素质与教学质量问题,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较低,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等存在较大差距,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三教”改革的诞生背景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加速职业教育的改革,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推动“三教”改革,即贯穿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教学体系、治理体系和服务体系改革。
这三个方面需要相互协调,互相促进,才能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三、“三教”改革路径的探索与思考1. 产教融合,建立合作机制、打造优质的产业资源池职业教育的改革需要更好地将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结合起来,建立合作机制,实现产教融合,打造优质的产业资源池。
同时,职业教育还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产业提供学生,也就是未来的一线员工和骨干人才,并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实际情况,使其能够更好地胜任工作。
2. 建立符合当代经济发展趋势的教学体系职业教育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建立符合当代经济发展趋势的教学体系。
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在当今社会,职业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未来,职业教育将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
一、与产业深度融合未来的职业教育将与产业的联系更加紧密,实现深度融合。
这意味着职业院校将与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体系和实训项目。
企业将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提供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岗位和兼职教师,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同时,职业教育将更加注重产业需求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例如,随着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崛起,职业院校将增设相关专业,培养具备这些领域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二、强调实践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将成为未来职业教育的核心关注点。
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将逐渐被打破,实践教学的比重将大幅增加。
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项目、实验和实习,通过亲身体验来掌握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职业院校将加大对实训设施的投入,建设现代化的实训基地和实验室。
同时,学校将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根据企业的特定需求为其培养专门的人才,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
三、个性化与终身化未来的职业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学习风格,职业教育将根据这些差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通过智能化的教育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和需求选择课程、安排学习时间,实现自主学习。
此外,职业教育将不再局限于学生的在校期间,而是贯穿人的一生,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职业的不断变迁,人们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职业教育将为在职人员提供各种培训和进修的机会,帮助他们实现职业晋升和转型。
四、国际化与跨文化交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职业教育也将走向国际化。
如何看待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
如何看待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一、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中国的职业教育实践形式最早被称为“实业教育”。
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开始重视发展以工艺来治世的人才,众多实业学堂随着这种思想而成立。
随着机器的买进,对技艺人才的依赖逐渐凸显,人们认为不应该只培养简单的技艺人才,还应该早就具有一定理论功底的高级技艺人才以适应机器操作和制造维修的需求。
自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职业教育实践得到迅速发展;1922年壬戌职业教育制度的确立,极大地促进了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以1923年高等实业学堂改成“专门学校”为起点,1925-1926年期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空前发展,不论是教育理论还是教育实践都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
但自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由于受到经济危机、抗日战争和国内战争等各因素的影响,中国职业教育一直处于低潮。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迫切需要各级各类人才和一大批有技能的人才。
1964年,在刘少奇同志“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思想的指导下,再次推动了各类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而到了1966年后,受到文化大革命内乱的影响,中国职业教育几乎停滞。
在同一计划经济体制和中专、技校的“统招”、“统分”政策下,已无“职业”观念可言。
此时对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的系统延几近空白。
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提出培养“较高级的应用性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目标。
1980年国家教委批准成立了13所高等职业学校,1985年全国职业大学最多时达到128所。
199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出“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体系”。
“十五”期间,中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
二、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职业教育的完整性包括体系自身的完整,与企业、社会契合的完整,以及与国际接轨的完整。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存在着与初、中、高等教育以及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衔接不畅;对职业教育的综合研究薄弱;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协调等问题。
职业教育的历史和现状
职业教育的历史和现状近年来,职业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职业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但其现状却有待发展和改善。
一、职业教育的历史职业教育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进入职业学校是一种传承工匠技艺的方法。
例如,中国古代的织锦术、铁艺术和烹饪技能等都通过传统的儿子学徒制进行传承。
这种传统教育方式延续了几千年,直到近代西方教育模式的引入。
在20世纪初期,受外国教育制度的影响和中国自身的发展需要,中国开设了一些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中学,如北京工艺美院、天津冶金学校等。
这些学校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具有较为先进、完善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但是由于近代以来中国的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变革,职业教育又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发展滞后和寒冷。
在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时代,职业教育面临着挑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二、职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在政策、教育体制、师资、教材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
然而,职业教育从理念、设施和服务能力等方面的改进,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将它视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1.教学模式方面职业教育教学的有效性、适用性、实用性受到了广泛赞赏,但这种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行业和职业。
只有在行业中相对成熟的领域,才能大量地培养出生产、技术、管理、销售等专业人才。
由于对新兴的职业教育标准、课程、教学模式等信息的缺乏,导致一些行业没有合适的职业教育。
2.人才培养方面中国的职业教育需求在未来几年将继续扩大,但是,培养人才的工作还需得到更多的关注。
政府和企业各自有不同的责任。
政府应该给予职业教育更多的投资,并建立完备的财政支持和保障体系;企业则要更加注重职业教育的培训,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工作机会。
这两个群体可以合作建立的实习机构,这将有助于学生获得真正的工作经验,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就业的需要。
3.师资力量方面中国的职业教育师资力量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是基础性问题。
社会转型期的就业危机与职业教育
场 配 置 机 制 和 间接 改 变 消 费 者 或 市 场 主 体 的供 需 决 策 的 法
律 行 为 。但 是 , 府 规 制 能 力 增 长 的 过 程 也 就 是 政 府 行 动 扩 政 张的过程。政府行动 的扩 张为 政府实 现 自己的利益带 来 了 有利 条 件 , 无 节 制 的 行 动 往 往 导 致 政 府 机 会 主 义 的 出 现 , 但 使规 制 失 去 意 义 。政 府 机 会 主 义 的 出 现 带 来 了 政 府 行 动 的 失效 和规 制 价 值 的 缺 失 。所 以 , 们 应 对 政 府 规 制 的 扩 张 及 我
政 府 规 制 是 行 政 主体 以 矫 正 市 场 失 灵 为 目 的 , 以宪 法 和 法 律 为 依 据 , 过 制 定 和 执 行 行 政 法 规 或 规 章 以 直 接 干 预 市 通
公 正性 等 特 点 。 理想 的 中 介 组 织 一 般 承 担 三 种 角 色 : 为 学 作
校 与社 会 之 间 的 中介 、 为 政 府 与 办 学 者 之 间 的 中 介 、 为 作 作 学 校 之 间 的 中介 。所 以 , 育 中 介 组 织 能 有 效 地 调 查 和 研 究 教 民办 高 等 教 育 在 发 展 过 程 中所 遇 到 的 困难 , 时 与 社 会 、 及 政 府 及 消 费 者 沟 通 , 变 民 办 高 校 所 处 的 落 后 困境 。 根 据 中介 改 组 织 的 这 些 特 点 , 国 当 下 教 育 中 介 组 织 发 展 和 培 育 可 以有 我
教 育 科 学 文 摘
20 0 9年 第 2期
民 办 教 育 与 职 业 教 育
社会 转 型 期 的 就 业 危 机 与 职 业 教 育
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摘要】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的教育形式。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职业技术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培养各行各业所需的人才。
本文将探讨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与特点、内容和形式、实施策略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文章还将分析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强调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将讨论未来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提升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建议。
通过深入探讨职业技术教育的各个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推动其持续发展并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目标、特点、内容、形式、实施策略、未来发展方向、人才培养、社会经济发展、发展趋势、质量提升、重要性、建议1. 引言1.1 什么是职业技术教育什么是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是指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的一种教育形式。
它旨在锻炼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具有特定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职业技术教育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结合实际职业需求,强调学以致用,培养学生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通过职业技术教育,学生能够获得专业技能和知识,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个人价值的发展。
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具有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形式,对于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2 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在当今社会,技术发展飞速,各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和升级。
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实际工作技能的人才,满足市场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
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能够帮助个体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
通过系统的培训和教育,学生可以在特定领域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就业机会。
职业技术教育也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提升生活质量。
教育行业的变革和转型趋势
教育行业的变革和转型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行业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和转型。
这些变革和转型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本文将探讨教育行业的变革和转型趋势,包括教育技术的应用、个性化教学的兴起、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一、教育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技术在教育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被现代化的技术所取代。
教育技术包括在线学习平台、教育软件和虚拟现实等。
这些技术使得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拓宽课程选择,并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个性化学习。
同时,教师也能够借助技术手段提供更丰富和创新的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二、个性化教学的兴起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对待学生,忽略了每个学生的差异性。
而个性化教学的兴起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个性化教学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接受定制化的教学,旨在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个性化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而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
职业教育提供了与实际工作相关的技能培训,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职业教育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顺利就业。
四、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教育国际化成为不可忽视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在国际化的教育环境中接受教育,以获取更广阔的发展机会。
教育国际化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国家和文化的教育资源,培养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同时,教育国际化也为学校提供了与全球优质教育机构合作的机会,推动教育水平的提高。
总结:教育行业的变革和转型正朝着科技化、个性化、实践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教育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个性化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性,提供定制化的教育方案;职业教育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就业铺平道路;教育国际化使学生接触到更广阔的教育资源,培养全球竞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逻辑旨归、行动路径与现实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逻辑旨归、行动路径与现实思考作者:潘海生杨慧来源:《教育与职业(下)》2022年第10期[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示范校、骨干校建设形成的创新发展共识基础上,以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为宗旨,高职教育遵循以强化类型特色为基点、提升服务能力为导向的行动路径,开启了创新发展历程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但是,随着教育、产业发展以及社会的快速变化,高职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变革培养方式,破解教育供给单一性与社会多样化诉求的矛盾,跟上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积极应对社会挑战以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成为高职教育未来创新发展的路径指向。
[关键词]高职教育;创新发展;逻辑旨归;行动路径;现实思考[作者简介]潘海生(1975- ),男,甘肃民勤人,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慧(1994- ),女,内蒙古包头人,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在读博士。
(天津 300350)[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谱系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20JZD055,项目主持人:潘海生)[中圖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20-0005-08随着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不断演进,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始终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以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塑造发展新优势进而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直接、紧密的教育类型之一,唯有持续创新,提高其在促进经济提质增效过程中的人力资源保障水平,才能有效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高职教育是培养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服务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主阵地,其创新发展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也是职业教育价值创造功能升级的迫切要求,更是引领职业教育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转 型期 职业 技术教 育变 革 的理念 。
许 磊
( 州 师 范 专 科 学 校 办 公 室 , 徽 宿 州 2 4 0 ) 宿 安 3 0 0
[ 摘 要】 在社 会转 型期 , 职业技 术教 育生存和发展 问题 变得 至关重要 。职业技 术教 育在 我 国具有 存在 的必要 性
和发展 的可 能性, 关键是职业技 术教 育必须顺应世界发展 的潮流, 我 国转型期 的 实际 情况 出发 , 从 形成 创新性 地发展 职
维普资讯
20 0 2年 第 4期 第 4卷 ( 第 1 总 6期 )
淮 南 师 范 学 院学 报
JU N LO U IA E C E S O LG O R A FH AN NTA H R L E E C
N o. 2 02 4, 0
Ge r 1No. 6. ne a 1 Vo14 .
主体的三大身份阶层。 转型中出现 了前所未有 的大分化 在 和融合 。 出现 了农 民身份 的工人 和农 民身份的干部等 多元 化的利 益群体和阶层( 营业 主、 私 中产 阶级 ) 。随着 市场经 济的深入发展 , 同社会群体和 阶层 的利益意识会不 断被 不 唤醒和强化。 这必然会导致不 同利益群 体之间的矛盾 和冲 突。 经 济 结 构 的 调 整 和 产 业 结 构 的 升 级 造 成 区 域 ( 西 东 部、 内陆 与边 缘 ) 济发 展 之 间、 乡之 间的 差别 越 来越 经 城 大。 当前和未 来的一段时 期 内, 我们 国家将 是 一个 农业经 济方式、 工业 经济方式和 知识 经济方式 并存 的局 面,家 正 处 在 一 个 快 速 转 型 的 过 程 当 中 , 社 会 转 “ 型 ” 一 个 容 易 引 起 歧 义 的 概 念 , 这 里 , 社 会 转 型 ” 基 是 在 “ 的
、
本涵义是 指社会 的整体 性变动 , 即由传 统 的、 合型 社会 整 向现代 的、 分化型社会 转变。这 主要 体现 在两 个方 面: 一 是我们 国家正从农业 的、 封闭 半封闭 的传 统社会 , 向工业 的、 城镇 的 、 放 的现 代 社 会 转 型 , 是 社 会 结 构 的 转 型 ; 开 这 二是 从 高 度 集 中的 计 划 经 济 体 制 向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转变。 这是经 济体制的转 轨。这 种转 型有 波及 面广 、 延 续时间长、 响深远等特点 。 转 型时期 , 国的政 治、 影 在 我 经 济 、 化 、 育 、 律 、 的 价 值 观 念 和 意 识 形 态 等 都 受 到 文 教 法 人
震 撼 和 冲 击 , 会 的各 种 现象 无不 带 有 转 型 期 的 特 点。 社 在这种 情况下, 一个社会成员 其行为和思想观 念也 每 都受到这样或那样 的影响和制 约, 社会 的各 个领域和 方面 都 出现 了有别于 以往社会 的高 度分 化和 异质化 。 比如 经 济结构 中单纯 的国有 、 集体的局面被 打破 , 出现 了国有 、 集 体、 个体私 营、 外资、 合资、 独资多 元 化经 济主体 并存 的格 局 。 长 期 以 来 , 们 国 家 中 主 要 存 在 以工 人 、 民 、 部 为 我 农 干
结构 的 调 整 、 学 技 术 的进 步 及 在 生 产 和 生 活 中 的 广 泛 应 科 用。 给传统的劳 动力 市场带 来 了令 人瞩 目的变化, 使大 致
下 降, 迅速扩 展 的高 中教 育和 社 会 对高 等 教 育 的更 高需
及接受继续 教育和 自我学习的能 力。 但是。 目前 我 国的职 业技术 教育状况是无 法满足转型 期社会对职业 教育 的 要求 的。这 几 年接受 职业 技 术教育 的学生人数一再减 少. 其原 因是多 方 面的, 如对 职业 技术 教 育 的错 误 认 识 。 济 滑 坡 造 成 企 业 对 劳 动 力 的 吸 纳 能 力 经
业 技 术 教 育 的理 念 。 【 关键词 ] 社会转型 ; 职业技术教 育; 理念
[ 中图分 类号] 5 1 G 2
一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 号]O 9 50 2 0 ) 4 l 3—0 l O —9 3 (0 2 0 一O 1 3 得非常突出。 济全球化 和信息技 术的发展 又增加 了这种 经 转 型 的复 杂 性 。 更 应 该 引 起 人 们 注 意 的 是 社 会 的 这 种 转 型 是 一个 长 期 的 过 程 。 这 个 过 程 中还 会 有 许 多 人 们 料 想 在 不 到 的 问题 发 生 , 有 这 些 都 对 教 育 提 出 了新 的要 求 。 所 因为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是 一 个 完 全 不 同 于 普 通 教 育 的 领 域 。 者有 着不 同 的 目的 、 与 者 、 法 和 手 段 。 与 普 通 教 两 参 方 育 比较, 职业 技术 教育与 社会 经 济生 活关 系更 为 密切, 尤 其是经济结构 的变化制约着 职业技 术教育结构 的变化, 经 济发展 所引起 的产业 结构 的变化, 接影 响了职业 教育横 直 向 的 专 业 门 类 结 构 和 课 程 结 构 的 变 化 , 济发 展 所 需 要 的 经 劳 动力 层 次 的 结 构 的 变 化 , 决 定 着 职 业 教 育 纵 向 的 层 次 又 结 构 和 人 才 规 格 结 构 。 处 在 急 剧 社 会 转 型 的 中 国 社 会 面 临的重要 任务是 发展 经 济, 进 社会 进步 , 促 就需 要建 立 以 提 高 生 产 率 和灵 活 性 的新 技 术 为 基 础 的 生 产 制 度 , 此 要 为 求 劳 动 者 具 有 宽 厚 的 职 业 知 识 准 备 和 灵 活 的应 变 能 力 ,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