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的利弊问题
外来文化的引进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晚上好。
对方辩友陈词真是慷慨激昂、铿锵有力。
而我方观点认为,外来文化的引进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是弊大于利。
我方认为民族文化便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民族性、稳定性、纯粹性和自身独特发展规律的文化。
民族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属于精神文化。
的确,我们今天引进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社会发展离不开外来文化,但它针对的主体是民族不是民族文化。
外来文化是指来自本民族之外的价值观念和思维体系,而且正在进入一个民族内部并与其社会发生作用被其逐步接受的文化。
我方承认外来文化有它好的一面,但这是就它自身情况来说,而非站在民族文化的立场。
我方判断的标准是:要看外来文化的引进是否有利于维护本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其自身发展规律。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我方观点。
第一,从民族文化的本质来看。
民族文化是以民族内部同质的身份出现和存在的,而外来文化恰恰是作为一个异质的对立面而存在的。
作为一个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的精神体现,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民族精神和全体认同基础上的道德观与价值观。
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根基不同,引进必然会破坏民族自身的发展规律。
第二,从国际关系方面来看。
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凡是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民族,他们在把经济的触角伸向全球各地的同时,也极力将其文化渗透到全球每一个角落。
出于统治全球的图谋,这些民族正利用他们所垄断的国际传播网络和舆论阵地在世界范围内扩张。
引进外来文化正是引狼入室。
当政治军事的“硬权利”作为全球西华的手段已经移交给文化这一“软权力”的时候,当外来文化的商业精神侵略本民族文化自身的地位时,对方辩友还能坚持外来文化的引进对民族文化发展利大于弊吗?第三,从文化现状来看。
各地文化景区洋店铺的车水马龙;情人节、圣诞节,感恩节,母亲节的喧宾夺主;好莱坞文化的引进导致我们文艺界花巨额财富效仿,生产出一堆文化垃圾;半洋不土的混合词成为人们写作语言,文学也从国家主义生产走向了市场化文学的叫卖。
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
外来文明对中国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方认为单纯的说有利还是有弊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要讨论的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就“本身并无利弊可言,而我们如何判断外来文明对中国影响的利弊呢?那只有在一定的文化中才能对它进行价值判断。
首先是要看外来文明是否有利于中国本土的主体意识,外来文明不请自来,或者是长驱直人,或者是潜移默化,其最终目的就是要用它们的价值体系将中国文明的价值体系取而代之。
这个结果并非是夸大其词,是有历史做为前车之鉴的,大凡文明的灭绝都与被外来文明同化吞并有关。
以四大文明古国的埃及为例:古埃及先于亚历山大大帝时期受地中海文明冲击,而后是基督教的小规模侵蚀,最后让辉煌的古埃及文明彻底成为历史的则是阿拉伯文明其次,外来文明起源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与中国文明格格不入,由于水土不服,对外来文明本身会产生消极影响,竟而影响中国文明。
所以外国人好的东西,对你来说也不一定好孙中山式的反满,中华恢复独立,学习,引进西方文明。
虽然这种外来文明的形式在台湾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副作用是有滑到“去中华化”的轨道上的可能。
如同有人搬起石头搞建设,这块石头放不好就会砸在自己脚上。
对方同学,您还能坚持外来文明对中国的影响利大于弊吗?实际情况来看是,我们从欧美文化中学来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的同时也学来了利己主义与拜金主义。
因此但近代以来由于社会一系列的动荡外来文明的影响形成了我们社会上一个时期的<“道德真空而新的文明规范与相应的完善的法律尚未建立整个社会信用关系严重破损正因为有了这些外来文明造成了许多中国民族东西的流失甚至失传,还有些外来文明改写了真正的民族特色,而作为中国要想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必须有自己的民族特色,过多的倡导学习外来文明会阻碍中国的生存与发展。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外来文明对中国的影响弊大利回答1、我国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西方利用一切手段进行全方位的文化渗透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受到严峻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性受到冲击2、维护我国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对策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二)树立科学的国家文化安全观三建立和完善我国文化预警系统与安全机制:建立国家文化安全预警系统、实施全方位文化安全战略、加强法制建设、为国家文化安全提供法制保障。
【辩论赛】辩论赛的: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利大于弊
三一文库()/礼仪/辩论赛〔辩论赛的: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利大于弊〕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首届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 正方:浙江大学队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反方:复旦大学队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弊大于利正方: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认为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
在展开本场辩论之前,我们先来明晰几个概念: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
什么是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
那么什么是外来文化呢?我方认为正在进入一个民族内部,并与其社会发生作用,被其逐步接受的别族文化,即外来文化。
今天,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利弊交锋的辩题,利和弊从来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结果,从不是建立在猜测之上的可能性,因此衡量利和弊只能由事实判断来得出。
其次,利与弊谁大谁小,标准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我方认为用整体全局的眼光,发展辨证地来看,只要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发展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这就是利大于弊。
同时。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外来文化的本身有其优劣之分,但是我们从来不都是取齐精华,去其糟粕吗?我们从来不都是应该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吗?我们从来不都是要做善于拿丕的新人吗,因此,决下能用错误引进民族文化带来的种种弊端来判定外来文化本身对民族文化发展的利弊大小。
先让我们为大家展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吧!在文艺复兴的欧洲,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明使欧洲复兴成为可能。
优秀的意大利古典作品哺育了具有高度英格兰民族性的莎士比亚。
而中国呢,曾经与拥有古代西方全部文化遗产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的中国人却在此后的闭关自守中备尝落后挨打的教训。
当我们今天再一次站在世纪之交的广阔舞台上,回顾几个世纪的世界文化的广泛传播和交流的时候,我们惊叹外来文化带来民族文化怎样的崛起和飞跃,我们相信任何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只有在与外来文化的相互交融和碰撞中,才能够突飞猛进,我们也同样将相信,"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正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坚强自信和历史价值的最佳体现。
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发展利大于弊
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发展利大于弊苏格拉底曾说:我宁可不说话也不说没有逻辑的话,而对方辩友今天的表现是我明知没有逻辑还要不停地说话。
但是,我们仍要感谢对方辩友,因为对方更使我们大家明白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外来观点,哪怕是像对方辩友那样针锋相对的反面观点,对于我方观点的进一步完善和阐述也是利大于弊的。
从而是我方更坚信: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发展利大于弊。
首先,我想指出对方辩友在今天的辩论中的几点偏颇之处:第一,对方辩友一味将文化的正常交流融合与文化侵略等同起来,将外来文化的影响等同于对民族文化的毁灭性打击。
对于对方辩友忧国忧民的情绪我们表示十二万分的钦佩。
但对方辩友的忧虑背后时理性思考的欠缺,是对民族文化强盛生命力的无视,是对民族文化命运的过分悲观。
第二,对方辩友一直说不反对外来开放、不反对吸收外来文化。
但对方辩友一直无法解释为什么我们要主动去吸收弊大于利的东西,那无异于是服毒自杀啊对方辩友〜下面,我将从三方面总结我方观点:第一,文化发展具有历史性。
孔子日:君子和而不同。
文化亦是如此。
求同存异,文化的发展本身即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世界上有古希腊学习亚洲文明而强大,文艺复兴吸收罗马文化而繁盛,而中国有汉唐开放而盛,也有明清因闭关锁国而衰。
人类文化的发展史表明,只有开放地吸收外来文化,民族文化才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对于外来文化去粗取精地吸收时新时代新形势下的迫切要求,也是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走向。
我们追问,在新世纪的地球村里,开放的中国应该承担什么样的使命呢,联合国文化政策大会上我们这样回答世界:加强国际间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同时发展。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也指出:要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第三,外来文化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时必须的,其弊大于利的结果也是注定的。
季羡林先生告诉我们:“没有文化交流,人类社会就无法进步。
”外来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民族文化健康成长的有利促进。
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利大于弊
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利大于弊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以及人们交流互动的加强,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带来了新鲜的观念、新颖的思想,也带来了一种新的文化体系。
在这个文化多元的时代,外来文化影响着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而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已成为了社会各界关心话题。
在历史多变的世界中,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是一成不变的,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不断演变和发展的。
而外来文化就是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下,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既有利又有弊,然而总体来说,我认为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利大于弊。
首先,外来文化能够丰富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和创新性。
在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体系中,外来文化往往代表着一种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和方法,这些新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对民族文化会产生深刻影响。
这不仅使得民族文化更加多元化,吸收了外来文化的优秀元素,弥补了民族文化的不足,同时让民族文化更加开放和包容,创新更加活跃。
举个例子,现在越来越多的西方婚礼习俗被引进到中国,如举行花式婚礼、拍婚纱照等等,这可以让中国婚礼更加多元化,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摄影与化妆行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创新。
其次,外来文化能带来文化的融合和交流,带来更多的人文交流和了解。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的交流互动不断加强,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不再是单向的。
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不仅让文化之间更加融合,也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与传统。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如孔子思想、中医药、中国春节等经过多次的海外推广和交流,已经深入人心并广受欢迎。
而中国对外来文化的了解和接受,也让国际社会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可以说,外来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人们的和平交流与共同发展的必要途径。
但是,外来文化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外来文化带来的一些文化习俗、风气等可能会对民族文化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例如,西方国家流行文化中过多的暴力和性化元素会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西化食物和快餐品也对传统的中国饮食文化造成一定损害。
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利大于弊__问题
问题汇总:(这是总结所有的自由辩论问题,1-10分给一辩,11-20分给二辩,以此类推,大家不要被对方带着走,不行就一句话带过,抛我们的问题)1、难道接受了外来文化,我们就丧失民族底蕴了吗?我想对方辩友是不是应该先请问一下在座的各位西装革履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他们还有多少民族底蕴。
2、印加文明,印度文明的消失的过程是因为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缺乏交流,导致国家落后,被坚船利炮打开了过门,屠杀了人民,最终导致大量民族文化的消失,非外来文化之罪也,乃武力侵略之罪。
当代中国正是要直面历史,加强文化交流才能避免落后,避免挨打。
正是为了避免惨遭侵略的历史在我国重演,我们才要打开国门,交流文化,改革开放啊。
3、我们说日本,汉字汉音,书道茶道,哪一个不是从中国文化进去的?到现在,日本到底还有没有民族特色了?(更不要说片假名和平假名了。
)4、关于某些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抵触的一些东西,国人的大众心理即使排斥,更不要说广泛传播了,所以,针对那些东西利弊讨论,难道好有实际意义吗?5、请问当年蔡元培在北大实行的“兼容并包”是什么意思?如果说这种融合吸收外来文化的方针不好的话,那北大如何成为五四运动的摇篮呢?6、电子计算机技术传到中国后,可能用电脑技术排版、印刷,这能说是一种外来文化的弊端吗?7、如果不需要外来文化的话,我们中国还向哪里发展?8、我不知道哪一种民族文化是闭门造车(不可通约的),请对方举例。
9、我们说正因为闭关自守,外面才有人打起鸦片战争,所以我们才开关自强啊!10、我们接受外来文化就好比我们吃饭,可以用一种错误方法,比如用鼻子吃,可能有生命危险,对您的成长是弊大于利的,可您能因此就说,吃饭对您的成长的弊大于利吗?11、抵制全盘西化的文化,是不是民族文化?既然用这个来抵制外来文化,那我们为什么不大胆接受外来文化呢?12、请问网上哪个国家光有民族的东西,而一点外来的文化都没有?就连“中华传统文化网”上还有个“西学东渐”的小BBS呢?13、请问我们中国活字印刷术对世界各民族做的贡献能否认吗?14、文化有层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心理文化;辛亥革命就没有完成心理文化,这是文化本身的错误吗?15、对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文化不就比封建文化先进吗?(1)文化的时代性(2)文化的民族性,民族间相互补充、共性(3)民族的开放性.16、《三国演义》一书原本读者不广泛,可经过现代技术搬上荧屏后受到欢迎,难道电视不是外来文化吗?我看它不但没有阻、碍民族文化,还加快传播了呢!17、对方辩友崇尚民族文化,哪个不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这些外来文化的媒介传播的?就连春节晚会和十六大还是通过电视机向全国人民直播呢?18、鲁迅的“拿来主义”是有选择的拿,为我们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关键可是“沉着、勇猛、不自私、有辨别”啊!19.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中国文化的象征,那么传到国外是促进了世界发展还是阻碍了呢?20.请问“新文化运动”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是不是外来文化?民主和科学这两面大旗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不但不是利难道是弊?21 中国文化中就强调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博采众长,取长补短”,而对方辩友一味地认为外来文化是不可碰触的,这本质就不符合中国文化呀?22 对方辩友今天一直把外来文化视为洪水猛兽,但实际上,你们放假回家坐的是外轨人发明的火车、汽车,并没有雇顶轿子让人抬回去呀?23如果真如对方辩友所言,那教育部规定的30部中小学生必读的中外名著中,为什么有15部是外国名著呢?为什么中小学生的课本里也有相当数量的外国文艺作品呢?24 您已然将文化交流的主题定性为文化侵略,文化交流的目的描述为渐进殖民化。
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弊大于利
外来文化的定义外来文化是指正在进入一个民族内部,并与其社会发生作用,被其逐步接受的别族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什么叫中国传统文化?它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中国有讲政治的传统,文化历来是政治的婢女,儒学在中国的命运就是最好的例证文化殖民民族文化意识拜金主义,非主流文化话语权强弱势论:历史上各种文化从来都是相互冲突又相互补充的.问题仅仅在于哪一方是强势,哪一方是弱势.当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是弱势时,它只能起到补充的作用,如唐朝时传来的西域胡曲;当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是势均力敌时,它就既是挑战又是补充,如现在在世贸协定中的国家利益;当外来文化对自身文化是强势时,自身文化便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如北美大陆上外来的欧洲文化与本土的印第安人的文化.所以我们在改革开放时也要注意保持一个度,就是说一定要坚持的核心利益,只要不触动核心利益,外来文化只能是一各补充(也许有益,也许有害),但只要触及核心利益,就不是讨价还价的问题了,而是必要时要打仗的问题了.就是对方很可能论证,外来文明对中国有神马好处,你们要强调是对中国文明本身会有什么影响文正方:法政学院辩论队——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利大于弊反方:德语系代表队——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弊大于利精彩辩词(节选):尊敬的主席、各位老师、同学:大家晚上好。
实不相瞒,在参加这场决赛之前,我的心中一直有一个疑虑——我很天真地认为对方辩友一定会戴着假辫子,包着过脚步,穿着唐装前来参加这场辩论赛!这样的装扮才符合我们今天的辩题啊!结果对方辩友的衣着打扮不禁让我受宠若惊,你们表面上违心地疾呼弊大于利,却穿着代表西方文化的西装暗地里支持我方观点!在此,我谨代表我方选手向对方辩友的支持致以最诚挚的谢意!俗话说:道理越辩越明。
外来文明的利弊
论点1、外来文明的大规模入侵,使得中国出现了否认中国文明的思潮。
2、外来文明强行闯入,阻断了中国文明的自我发展,导致中国被强行纳入到西方的文明体系中。
3、外来文明的渗透性,造成了许多中国民族东西的流失甚至失传,改变了民族特色。
4、从物质文明方面,污染严重的工业生产,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
5、大凡文明的灭绝都与被外来文明同化吞并有关。
6、近代外来文明的影响, 形成了“道德真空”,导致社会信用关系严重破损。
1、当今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对软、硬实力超出自己数十倍的外国文明,中国文明难以抵御。
2、我国青少年对外来文明的过度盲目崇拜,不利于我国文明的发展。
3、在新价值体系尚未形成的中国,外来文明的强势进入势必会造成社会价值观的割裂,不利于中国文明的稳定发展。
1、外来文明与中国文明的根基不同,自身规律和发展方向也不同,难以促进中国文明的发展。
2、文化交流的背后必然隐藏着权力的斗争与利益的攫取。
在文化霸权面前、文化控制权争夺的过程中,我国处于弱势。
3、从吸收来看,我国绝大大部分人的文化积淀并不深,面对外来文明,其结果只可能是被动地被同化而不是取长补短,主动吸收。
4、文化传统面临威胁,文化贬值,意识形态正在受到不断渗透和改型!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5、后殖民时代,政治军事的"硬权力作为全球西化的手段已经转移给了文化交流这一软权力,面对如此深重危机,你们还忍心坚持利大于弊吗!1、外来文明繁芜杂陈,泥沙俱下,良莠不齐。
2、唯外来文明马首是瞻,民族主体意识丧失殆尽。
3、外来文明的入侵导致中国文明的价值体系被分割,使国人心中产生不同的是非判断标准,不利于中国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4、历史证明,外国文明的进入,那不过是对民族精神进行外科手术之前的麻醉剂,其目的在于迫使弱小民族认同新的主子。
5、外来文明,最终目的就是要用它们的价值体系取代中国文明的价值体系。
6、外来文明不熟悉中国文明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果生搬硬套,强行嫁接的话,必然会破坏民族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
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弊大于利四辨稿
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弊大于利四辨稿谢谢主席!谢谢各位评委和观众!同时也谢谢对方辨友的口若悬河,经过刚才的一翻针锋相对,对方辨友的辩驳看似振振有词,但实际上却漏洞百出:1.对方辨友说外来文化的好只停留在某个时期,而没有从更宽的视野去分析。
就如同,在清朝末和民国时期,西方好的技术文化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在这段时间之前和之后呢?要知道古有孔子,老子文化之精华,几千年没有外来文化,民族文化落后了吗?没有啊,加上如今,外来文化的侵略性也让我们担忧啊,你看,几千年的事实能用几十年的偶然来推翻吗?绝对不能!更何况在清朝末期,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失败了,难道你们还能说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还是利大于弊吗?不能吧!2..对方辨友一直在误导观众和评委,说外来文化能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可是对方又何曾知道,现在是敌人拿着大炮在轰你的城门,而你还在拍手称赞对方瞄得准啊!现在是待到外来文化泛滥时,他在丛中笑,而你只能躲角落里默默地哭啊!下面由我进一步总结我方观点:1.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存在的固有差异性导致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不能很好地交融,有些甚至是水火不容,如中国有句话叫驰骋文坛,外国人给翻译成了骑着马在书堆里跑来跑去,还有四大名著《红楼梦》被翻译成108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故事,你们看这样的外来文化还是利大于弊吗?很明显不是!2外来文化带有当地的政治经济人文色彩,他采取的是侵略性的传播,例如中国人讲究"一夜夫妻百日恩”,而外国人教我们"露水夫妻一夜情",中东人认为女性不应抛头露脸,而外来文化教他们裸体主义也是一种艺术,你看这样一来,中国的离婚率能不上升吗?而在中东,恐怕是阿拉伯的妇女解放了,而阿拉伯的男人可是要打仗了啊?对于这样带有玩弄人性的文化,我们还能说他利大于弊吗?不能啊!3.外来文化已经潜移默化影响了民族文化的发展,例如印度文化已完全被英国的殖民文化所取代,而对于近期北京故宫发生的“捍”字风波,我怀疑会不会是领导人与国际外来文化接触多了,而不重视自己民族的文化了呢?对于这样的现象,你们还说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利大于弊,这样对吗?很明显不对!唉!曾经有一段灿烂的民族文化放在我们面前,我们没有好好珍惜,等到外来文化侵略了他,我们才后悔莫及。
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利大于弊0
谢谢主席:
各位评委,大家好!下面由我代表我方作开篇陈词。
我方的观点是: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利大于弊。
首先让我们明确几个概念。
“文化”一词,是指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民族文化则是各民族/在各自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的,具有民族特点的文化。
而外来文化则是指相对于本体文化,并与自身文化有所关联的外民族文化。
下面我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我方观点:
优秀的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有正面促进作用:(传明自己完善)
第一、优秀外来文化与本民族文化融合,不是对民族文化的冲击,而是对民族文化的强化,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完善和发展;
第二、本民族文化在优秀外来文化的促进下,更能增强民族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化;
当然,文化没有优劣之分,民族没有三六九等,但任何文化都各有其精华,有其糟粕,糟粕的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自然有不利的影响。
然而,任何一个民族文化都有其本能的独立性,都不是任由外来文化异化和同化的。
面对外来文化的糟粕,任何一个民族文化都会为了保持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通过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教育,树立正确面对外来文化的价值观,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因此外来文化的糟粕部分,通过民族的集体智慧和集体价值观,一定能够得到合理的解决。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的民族自信和开阔包容,只有合理接受外来文化,才能促进民族文化更好的发展;也只有博采众长,才能让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在世界文化百花园中共同绽放异彩!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利大于弊。
谢谢大家!。
外来文化的利弊
外来文化的利弊.doc
外来文化的利弊
外来文化是指外国文化,它具有特殊的历史脉络和启发作用,为当地文化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社会习俗等。
它的出现对当地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首先,外来文化对当地文化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它可以使当地文化开放,接受先进的理念和思想,从而提升文化层次。
此外,外来文化可以使当地文化得到改进,拓宽了当地人民的视野,使当地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然而,外来文化也有不利的影响。
首先,它可能会影响当地人民的价值观,使他们对自己的文化认识发生变化,甚至丢失自我文化的认同感。
此外,外来文化可能会威胁到当地文化的独特性,使当地文化渐渐走向“全球化”。
总之,外来文化的出现对当地文化的影响是双向的,它既可以给当地文化带来积极的影响,又有可能给当地文化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所以要加以合理控制,避免其不利影响。
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弊大于利四辩终稿
谢谢主席、评委:纵观整场辩论赛,对方辩友可谓能言善辩、其推理似乎无懈可击,但是细细看来,不免会发现一些偏颇之处,下面请由我一一道来:1、对方辩友在整场比赛中一再宣扬外来文化的好处,对其缺点则讳莫如深,这样过于美化外来文化的做法,实质上是对外来文化本质的认识不清,极为片面。
2、忽视了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作用,主次颠倒,将内因决定事物的性质、外因通过内因引起作用的逻辑常理置若罔闻,实在是哲学的悲哀。
3、脱离社会实际,只是一味的强调引进吸收外来文化,而不以各个民族的政治经济状况为基础。
而且对方辩友似乎只会纸上谈兵,在极力宣扬外来文化的同时,却对如何引进外来文化绝口不提,可见对方辩友的理论经不住实践的考验。
与对方辩友片面的观点相比,我方辩友本着客观理性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以实事求是的做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论证:首先,揭示当今社会外来文化的实质,并对其强加性、渗透性的特点进行分析。
现在的外来文化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文化交流,它更多的是在宣传外来民族的价值体系,其最终目的是同化或取代其他民族文化。
马克思·韦伯告诉我们,当今西方世界通过商业浸透,采取超文化的强制手段来强行推销自己,使其他民族的文化对它产生依赖,以致最终完全依附于它。
其次,结合本民族具体情况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民族文化要想获得更长远稳定的发展,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而不是拿来主义和崇洋媚外。
民族文化在实践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创新,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本民族文化。
再次,回顾历史,无数的事例发人深思。
面对先进民族的文化殖民,非洲文化哪里去了?几内亚人只会讲法语,贝宁沧海古国消失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试问,外来文化的利在何处?面对落后民族的文化破坏,希腊、罗马文化哪里去了?日耳曼铁骑一夜之间将悠悠百年文化一扫而光,只留得"白云千载空悠悠”,试问,利又在何处?面对同等民族间的文化移殖,传统文化哪里去了?佛教传入后竟自喻为月亮,而将儒道两家比作众星陪衬,"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的利大于弊--正方--精华版
1、反方:香港把英语几乎当做母语,请问对方辩友如何解释?正方:首先,我想告诉对方辩友的是,香港人的母语是粤语。
香港人在生活中主要说粤语,英语只不过在读书和工作时用的多一些。
另外,正因为香港人既保存了中国传统文明中的礼仪习俗、民间信仰、思想方式以及处事态度,又融合了西方的批判与创新文化,才造就了香港今天的繁荣。
香港正是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利大于弊的典型代表和完美佐证啊!!!2、反方:在外来文明的冲击下,大量传统的文化技艺的遗失,怎么解释?正方:不只是外来文明的责任,有一些传统文化技艺本身,难以适应现代生活,所以即使没有外界冲击,淘汰还是适应也是民族文明不得不面对的宿命选择。
另外,正因如此,才更加需要吸收外来文明新的内容、新的传播营销方式才能赋予民族文化以新生命新活力新内涵啊!3、反方:很多人学习外来文化就不知道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不知道忠义礼智信下一句?正方:对方辩友,作为中国人,谁不知道中国文明的博大精深呢?难道我们可以因此而夜郎自大、固步自封吗?大量优秀的先进的外来文明的引入,难道不能促进中国文明持续健康的发展吗?4、反方:如今,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大肆的文化侵略、文化渗透,请问对方辩友,你还能说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利大于弊吗?正方:(首先,对于西方的文化侵略,我们也是坚决抵制的。
难道你认为中国文明面对文化侵略会坐以待毙吗?)我们承认西方的文化侵略给中国文明带来了一些冲击,但是同时,这恰恰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加强对中国文明的保护的迫切性啊,同时也让我们深深的反思如何通过借鉴外来文明来促进中国文明的发展创新,并最终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啊!由此看来,不恰恰说明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的利大于弊吗?5、反方:在外来文明大举入侵(国际化)的今天,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如何保持呢?正方:我方承认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国际化不等于同化,只有在同外来文明不断交流和融合的情况下,有了外来文明的比较和参照,中国文明的独特性才会显得更加突出和璀璨。
外国文化对中国文化影响的利弊有哪些?
外国文化对中国文化影响的利弊有哪些?.txt我的优点是:我很帅;但是我的缺点是:我帅的不明显。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令堂可是令尊表姐?我是胖人,不是粗人。
随着中国近几年来的迅猛发展和沟通的日益方便,外国文化以及西方流行也开始在中国侵占市场,各种繁多欧美以及日韩文化、产品开始中国各大中小城市开始普及,以至于出现了“哈日族”、“哈韩族”、“街舞”、“极限运动”、“80后”等等新名词。
那么,这类新名字与新文化的出现会给现金的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呢?一、美国街头文化是美国社会一样很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
由于近50年来,美国社会当中还具有严重的种族歧视观念,当时的黑人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非常低,所以美国的黑人当中就开始流行一种街头文化,以此来进行发泄自己对于社会的不满。
街头文化里,除了我们所熟悉的“街舞”、“HIP HOP音乐”、“街头篮球”还有诸如“涂鸦”(画在墙上的一种美术形式,在美国低特律的地铁墙上随处可见,内容包括一些有关政治和社会风气的不满的发泄)、“battle 比赛”(美国地下的一种音乐比赛,一对一,以挑出对方身上的缺点进行对骂的形式,歌词中大多有挑衅的意味)等。
当然要纠正一点,很多人以为街舞就是街头文化的主要部分,其实应该是battle,街舞在美国街头并不是很流行,现在主要是在日韩比较流行。
接下来是正题,中国的流行乐坛,大多受美国、日韩等地的影响,歌曲旋律、歌词当中所包括的文化内涵也基本都是外国文化的味道,而有本国文化的音乐人却很少,即便有,也不太受到国内歌迷的支持和欢迎。
受支持的大多是一些20出头的年轻歌手,而恰恰他们的歌基本属于模仿欧美风格。
我们知道,每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是与他们国家的社会背景以及发展状况慢慢演变出来的,所以每一个国家他们的文化分支都是具有本国的文化内涵在内的,这也造成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内涵的不同。
中国的文化是古老而传统的,因为发展的历史久远,文化也就有了一些传统和古老的味道,这正是重点,正因为中国的文化传统很古老,使得很多国内的年轻人认为中国文化老土,以导致崇洋媚外。
一辩最终定稿
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在座各位,对方辩友:大家好。
人类学家墨菲说:“文化是人类智慧的产物,是不同社会独具一格的生活风尚和特征,行为样式和模式。
”莎士比亚也说:“文化是一个国家特有的财富,任何一种文化被融合或是渗透了,就会变味。
”我们今天比较的是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发展的利弊差。
辩题中的民族文化指主权国家内主导文化变迁的民族精神和价值体系。
外来文化则是指来自本民族之外的价值观念和思维体系。
我方之所以认为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发展弊大于利,理由有二:第一,从外来文化对我们个人的影响来看,外来文化容易让人陷入崇洋媚外的感情色彩,因而不利于我们民族文化的稳定性。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习惯过“洋节日”,而忽视了我们自己的节日。
就拿上周的万圣节来说,全国大大小小的旅游景点都在办化妆晚会,就连各大高校也有这样的活动,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可端午节都被我们的“邻居”——韩国拐走了。
请问这样真的好吗?第二,从外来文化对国家的影响来看,在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外来文化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
近代史上西方国家先是以枪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以武力推行对中华文化的蚕食;随后又以市场为手段,用经济上的不平等实现文化上的同化;现在更是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光明正大地向中国输入本国文化,这更导致了中华文化的快速西化,令人不得不担忧啊。
人们往往因为某个文明的强势就一相情愿地认为它的文化比自己先进,殊不知文明是有强弱之别,文化却无优劣之分。
要想以外来文化促进民族文化发展,其结果只能是全盘外化而不自知,又如何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呢?我们绝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我们更坚决反对闭关锁国。
在这个政治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时代,文化与文化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面对西方先进的物质文明,我们只有保持一个冷静的头脑,不断发展本民族文化,并与其它文化竞争,保持住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我们才能在物质文明西方化的同时,不在声光影象中迷失了自己,才能记住我们的黑眼睛黄皮肤,记住我是一个中国人!。
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发展的利弊分析论文
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发展的利弊分析论文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民族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外来文化是指正在进入一个民族内部,并与其社会发生作用,被其逐步接受的别族文化。
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发展的社会性直接影响,主要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来文化对社会习惯的影响。
所谓社会习惯,就是社会公众在社会中产生的以民族文化为基础的行为和思想倾向。
外来文化对社会习惯的影响有着三个特征:第一是普遍性,这是社会习惯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
在我们的周围,这种影响显而易见:比如外来语词汇在汉语中的增加、哈日哈韩一族在都市的出现、西洋快餐在中国的普及、新人在教堂举行结婚典礼等等。
甚至很多中国人把西方传统的圣诞节、情人节甚至复活节都当做一年之中重要的节日来庆祝。
但这普遍性的影响常常都是存在着与民族文化的对立和错位。
外来文化一来依靠着它在思想上的进步性、开放性,使中国的社会习惯逐渐产生“西化”;二来社会公众的猎奇心理带动时尚的思想趋势朝外来文化方向发展。
外来文化对社会习惯的影响的第二个特性是局限性。
外来文化对社会习惯的改造,局限于“发展”层次,即在民族文化基础之上的影响,无论影响如何巨大,都离不开民族文化的民族思想本身。
这也是中国面临西方文化入侵而树立“不能全盘西化”态度的理论依据。
第三个特性是延展性。
外来文化的思想能够在社会公众中普遍传播,但又受到民族文化的制约和改造,决定了它具有一定的延展性。
这里说的“延展”不是单纯指数量上、规模上的延展,而是指在社会习惯在受外来文化影响和改变中,能够建立一套区别于原始的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具有新的特征的思想基础。
归纳而言,外来文化对社会习惯存在普遍性、局限性、延展性三个特点,它的影响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同时又受到民族文化本身的抵制和改造、创新,形成具有外来文化和民族文化共同特点的新的社会习惯倾向。
二是对社会心态发展的影响。
所谓社会心态,即是社会公众对事物、行为产生的一般的、统一的客观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方:浙江大学队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反方:复旦大学队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弊大于利主席:姜丰时间:1995年12月18日下午主席:各位观众,欢迎收看由上海教育电视台发起并主办的"首届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邀请赛"大决赛。
在过去的六天中,兰州大学、东南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八支队伍分别进行了四场初赛和两场半决赛,各队都有出色的表现。
今天坐在场上的两支队伍过关斩将,领尽风骚。
然而究竟哪支队伍将登上冠军的宝座,还须经过最后一轮艰巨而又光荣的搏击,当然,比赛之胜负是暂时的,而当今最年轻的一代知识分子的才华风貌和社会责任感将会长留在人们的心中。
现在,允许我介绍一下两支参赛队伍的阵容:坐在我右侧的是正方浙江大学队。
他们的立场观点是"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
他们出阵的一辩是杨敏海同学,化工系四年级本科生;二辩是王健同学,生医系四年级本科生,三辩是赵惟镁同学,化工系四年级本科生;四辩是喻思成同学,机械系二年级硕士研究生。
坐在我左侧的是反方复旦大学队。
他们的立场观点是:"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弊大于利。
他们出阵的一辩是况皓同学,国际政治系二年级本科生;二辩是朱正伟同学,社会学系三年级本科生;三辩是黄荣捕同学,法律系三年级本科生;四辩是何平同学,法律系三年级本科生。
今天我们辩论赛的评判团由五位专家学者组成。
他们是: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文学家余秋雨;上海广播电影电视局艺术总监、电影艺术家吴贻弓;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哲学家郑杭生;前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法学家江平;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经济学家张仲礼。
感谢他们的光临。
各位观众,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究竟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是困惑了古今中外无数哲人的问题,在今天,两支优秀的辩论队伍将就此展开详尽的论述。
正方浙江大学队的论点是: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反方复旦大学队的观点是"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弊大于利"。
按照国际辩赛规则,双方的观点由抽签决定。
现在我们请正方一辩杨敏海同学首先阐述论点,时间是3分钟,请。
正方: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认为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
在展开本场辩论之前,我们先来明晰几个概念: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
什么是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
那么什么是外来文化呢?我方认为正在进入一个民族内部,并与其社会发生作用,被其逐步接受的别族文化,即外来文化。
今天,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利弊交锋的辩题,利和弊从来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结果,从不是建立在猜测之上的可能性,因此衡量利和弊只能由事实判断来得出。
其次,利与弊谁大谁小,标准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我方认为用整体全局的眼光,发展辨证地来看,只要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发展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这就是利大于弊。
同时。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外来文化的本身有其优劣之分,但是我们从来不都是取齐精华,去其糟粕吗?我们从来不都是应该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吗?我们从来不都是要做善于拿丕的新人吗,因此,决下能用错误引进民族文化带来的种种弊端来判定外来文化本身对民族文化发展的利弊大小。
先让我们为大家展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吧!在文艺复兴的欧洲,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明使欧洲复兴成为可能。
优秀的意大利古典作品哺育了具有高度英格兰民族性的莎士比亚。
而中国呢,曾经与拥有古代西方全部文化遗产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的中国人却在此后的闭关自守中备尝落后挨打的教训。
当我们今天再一次站在世纪之交的广阔舞台上,回顾几个世纪的世界文化的广泛传播和交流的时候,我们惊叹外来文化带来民族文化怎样的崛起和飞跃,我们相信任何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只有在与外来文化的相互交融和碰撞中,才能够突飞猛进,我们也同样将相信,"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正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坚强自信和历史价值的最佳体现。
有道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为身在最高源。
"谢谢大家!(掌声)主席:谢谢扬敏海同学。
正方同学已经先声夺人,接下来我们再听听反方的一辩况皓同学如何开篇立论,时间也是3分钟,请。
反方:主席,各位,大家好!人类学家墨菲说过:"文化是人类智慧的产物,是不同社会独具一格的生活风尚和特征,行为样式和模式。
从本尼迪克特到恩伯,从梁漱溟到钱穆,无不认为器物(制度)是文明,而文化只包括精神层面和价值体系。
而对方却告诉我们文化包括物质层面,这显然是偷换命题。
民族文化是指主权国家内主导文化变迁的民族精神和价值体系。
外来文化是指来自本民族之外的价值观念和思维体系。
今天的辩题是全称判断,对方应该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在何种情况下,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是利大争弊。
然而对方却告诉我们要"取某精华,去其糟粕",这不是给外来文化加了一个选择机制吗?这显然是第二次偷换命题。
外来文化在鲁迅看来不外乎两种,拿来的和送来的。
我们先看"拿来"。
外来文化繁芜杂陈,泥沙俱下,良莠不齐。
可通约的部分无利弊可言,不可通约的部分,即使要拿来也必须通过化约机制,撇开这给辩题加了一个前题不说,有两个结果我们应当看到:其一,族文化根基作彻底的改造,唯外来文化马首是瞻,民族主体意识丧失殆尽,利弊得失不证自明;其二,将自成一体的价值体系,分解成被此割离的价值判断,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是非标准,请问对民族文化的自我调适力与社会稳定是利大还是弊大?接着再看"送来"。
我们谈一个问题不能离开问题发生的语境,马克思认为当资本将世界连成一体的时候,"它将以自己的面貌改变整个世间。
"它送来的只是鲜花和面包吗?不,历史证明那不过是对民族精神进行外科手术之前的麻醉剂,其目的在于迫使弱小民族认同新的主子。
不错,我们今天的确引进了一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文明,因为我们知道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离不开外来文明,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后冷战时代,政治军事的"硬权力"作为全球西方化的手段已经转移给了文化这一"软权力"的时候,对方同学,您还能坚持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吗?当我们走在街上,满目亚历山大、华盛顿;当我们拿起电话,曾那么熟知的朋友变成ALLEN、MEIL-ISA;当我们的孩子告诉你广场就是大厦、奥特曼才是英雄,这一切的一切并不是幻想中的未来,而是历历在目的现实。
此时此刻,对方同学还能够心安理得地告诉我们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吗?夷不乱华,前哲之训,存亡继绝,列圣通规。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弊大于利。
谢谢大家!(掌声)主席:谢谢,谢谢况皓同学。
接下来我们请正方二辩王健同学发言,时间3分钟,请。
正方: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文化的定义摘自《辞海》,而对方辩友却用一个外国人的定义来进攻我们非常纯正的民族文化。
你们口口声声说弊大于利,却用外来文化进攻民族文化,这合理吗?(掌声)我方认为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是利大于弊,下面由我从文化交流的层面进行阐述。
第一,文化交流是人类历史的伴侣,社会发展的车轮。
一位美国的社会学家说得好,"上到航天飞机,下到北京街头的糖糊芦,无一不包括在刘刻之内/换句话说,文化交流也就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品的总合交换。
它的历史作用,就是极大地推动了各民族之间文化的沟通与融合,从而推动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
显然这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是利大于弊的。
第二,从文化交流的历史看,向来具有文明的与野蛮的之分,那么对于以野蛮的方式来进行文化的侵略、扩张,我方的立场向来是一方面要坚决地予以抵制,而另一方面要积极地增强自身的兔疫力。
如何增强?是封闭还是开放?当然要开放,只有开放才能扬利抑弊,只有开放才能使民族文化健康地发展。
第三,从文化交流的自身规律性来看,其中的一点就是外来文化往往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外来文化,民族文化处于一个封闭的体系当中,就好像茫茫大海里的一叶孤舟,失去了一个参照系,很容易形成一种封闭的文化心理观念,这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第四,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是机遇,我们要充分利用;是挑战,我们要正视现实。
外来文化为民族文化提供了契机,带来了大量的外部信息,更提供了一个外部参照系,这就是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当然外来文化可能激起惊涛骇浪,也可能带来民族的阵痛,这就是挑战。
可是我们要告诉大家的是,经历过暴风雨洗礼的海燕会更坚强;经历过海浪冲击的鹅卵石会更美丽,而绎历过外来文化冲击的民族文化会更加灿烂辉煌。
谢谢大家!(掌声)主席:谢谢王健同学。
接下来,我们再来听听反方的二辩朱正伟同学如何反驳,时间也是3分钟,请。
反方:主席,各位,大家好!刚才对方一辩说,外来文化本身有优劣之分,问题是为什么外来文化的优点就是民族文化的对症良方,而中外的缺点加在一起就会负负得正呢?我想再一次提醒对方二辩,钱穆先生也说,器物和制度是属于文明的范畴。
文明本身并无利弊可言,只有在一定的文化中才能对它进行价值判断。
而文化,作为精神价值体系,是没有什么先进、落后之分的。
今天我们所讨论的外来文化主要是指和民族文化不可通约的那一部分。
因为可以通约的文化,比如说勤劳、勇敢,都是人类所共有的特性,并不存在什么中外之分。
(掌声)在明确了基本概念之后,我们说,判断外来文化是否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首先是要看它是否有利于维护本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外来文化不请自来,或者是长驱直人,或者是潜移默化,其最终目的就是要用它们的价值体系取代本民族文化的价值体系。
请问,喧宾夺主难道是利大于弊吗?第二,是要看外来文化是否有利于维护民族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
既然和民族文化不可通约,外来文化与必然产生民族文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格格不入。
如果生搬硬套,强行嫁接的话,必然会破坏民族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
同时,由于水土不服,对外来文化本身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请问,两败俱伤难道是利大于弊吗?第三,是要看外来文化是否有利于维护本民族的社会稳定。
如果我们一定要改造自己的环境去适应外来文化,那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说连民族文化安身立命的基础都随风而逝的话,那还谈什么发展与繁荣呢?请问,釜底抽薪难道是利大于弊吗?最后,我要请大家想一下,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讨论这个辩题。
在后冷战时期的今天,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面对的是一种怎样的外来文化。
如果说。
脱离了具体的语境来空谈外来文化的利与弊的话,那还是不是。
'跨世纪的思考"这个主题的初衷呢?马克思?韦伯告诉我们,当今西方世界已经左右了资本主义生活,而西方强势民族文化本身也已经充满了资本主义的商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