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鑫太极拳经普
陈鑫:太极拳论
陈鑫:太极拳论展开全文缠绕运劲,舒畅经络“凡经络皆有益于拳。
”“打太极拳须明缠丝劲,缠丝者,运中气之法门也,不明此,即不明拳。
”“太极拳缠丝法也。
进缠退缠,左右缠,上下缠,里外缠,大小缠,顺逆缠,而要莫非即引即缠,即进即缠,不能各是各着;若各是各着,非阴阳互为其根也。
”“浑身俱是缠劲,大约里缠外缠,皆是随动而发,在左手前,右手后;右手前,左手后,而以一顺合者;亦有左里合,右背合者;亦有用反背劲而往背面合者,各因其势之如何而以自然者运之。
其劲皆发于心内,入于骨缝,外达于肌肤,是一股劲,非有几股劲。
即气之发于心者,得其中正,则为中气,养之即为浩然之气。
”“此中意趣,莫割断神气,神气不断,知脉自然流通。
”“天地间未有一往而不返者,亦未尝有直而无曲者矣。
”“盖物有对持,势有回还,古今不易之理也。
”“卫生之本,还气妙诀。
能善运气,始能卫其生命。
”“自当从良师,又宜访高朋,处处循规矩,一线启灵明;一层深一层,层层意无穷,一开连一合,开合递相承。
”“五运六气司变化,武术得之自通神。
”“任脉起于会阴,上行循腹里至天突、廉泉止,督脉亦由会阴起,过长强,顺脊逆行而上至百会,下降至人中止。
……上身任督以腹背言,……皆位乎中,可以分,可以合也。
分之以见阴阳之不离,合之以见浑沦之无间。
……人能明任督以运气保身,……行导引之术,以为(却病延年)之根本。
打拳以调养血气,呼吸顺其自然,扫除妄念,卸尽浊气,先定根基,收视返听,含光默默,调息绵绵,操固内守,注意玄关(即丹田),功久则顷刻间水中火发,雪里花开,两肾如汤热,膀胱似火烧,真气自足。
任督犹车轮,四肢若山石。
无念之发,天机自动。
每打一势,轻轻运行,默默停止,惟以意思运行,则水火自然混融。
……练过十年以后,周身混沌,极其虚灵,不知身之为我,我之为身,亦不知神由气生,气自有神,周中规,折中矩,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不知所以然而然;亦不知任之为督,督之为任,中气之所以为中气也。
【太极拳理论】陈鑫太极拳论经典十三篇白话解(二)
【太极拳理论】陈鑫太极拳论经典十三篇白话解(二)第六篇太极拳名义说原文:拳以太极名,古人必有以深明乎太极之理,而后于全体之上下左右前后,以手足旋转运动发明太极之蕴,立其名以定为成宪。
义至精也,法至严也。
白话译文:拳术以太极命名的原因,应该是古时候必定有深明太极哲理的贤者,根据人体上下前后左右的生理状态,通过使手足旋转的运动形式,来探索太极大道所蕴含的奥妙,设立名义定为规矩。
可以说这种义理很是精确,遵循的方法也极为严谨。
原文:后之人事不师古,不流于狂亡,即涉于偏倚,而求一不刚不柔,至当却好者以与太极之理相吻合,盖亦戛戛乎其难矣!白话译文:但是后来学习拳术的人,不遵依古传的师训,不是狂妄认为只有自己才是“正宗真传”,就是片面的追求与自然常规不相符合的东西,已偏离了自然大道正途。
所以说现在想找到一个能够作到刚柔相济无过与不及也就是说在任何时候都能持正不偏,刚好能和太极大道哲理相符的学者,就非常难了。
原文:然吾思古之神圣,能发明太极之理者,莫如包羲氏,夏后氏,河图洛书有明证也。
白话译文:不过我想古时候能够发现并阐明太极道理的圣贤,只有羲皇和禹王因为在他们治理天下的时候,出现了昭示大道本原的河图和洛书,就是明确的证据。
原文:惜乎予学识浅,未能窥其蕴奥。
且其书最精深又不易阐发。
于河图洛书未能道破一语。
而特于羲经所著阴阳错综六爻变化与神禹所得之五行相生相克者,引以为佐证。
其泛滥肤浅,亦不过古人之糟粕已耳。
白话译文:可惜我的学问知识太浅,不能详尽察知河图洛书所蕴含的奥妙,况且古书中所藏自然大道,往往与日常生活中表现的不一样,很难阐述明白,所以我在讲述拳学义理时,对于河图洛书还无法说明白其中的一句话。
只能从羲皇和禹王根据河图洛书所载而演绎出的阴阳八卦六爻的错综变化及相生相克的五行原理,引源导流,作为辅助的证明来说明拳道的理义,其实是很肤浅的,不过是得到了古代圣贤的糟粕而已。
原文:杂乱无章,随意采择,于图书生生大数之序毫不相似,况其内之精华者乎?虽然,亦不必泥。
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鑫的太极拳论
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鑫的太极拳论陈鑫简介陈鑫是近代太极拳方面的理论家,属于陈氏太极拳的传人之一,他的祖父和祖叔都一直钻研太极拳,但是因为祖父在中年时期突然在湖中溺水而亡,所以他的父亲便跟随祖叔一起学习太极拳。
而陈鑫本来是清朝末年时期的贡生,关于这个人物的信息在陈鑫简介中有着相关的介绍,那么陈鑫简介中是如何介绍这个人物的呢?陈鑫图片陈鑫简介中介绍到他出生在1849年的时候,是父亲的第三个儿子,到了他这一辈陈氏太极拳已经到了第八代,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学武,在这方面非常有天赋,也很了解太极武功的精髓,后来又在父亲的督促下读书,可以说是个文武双全的人,为了能够将陈氏太极拳发扬广大,陈鑫一直致力于著书立说,最为主要的作品有《陈氏家乘》五卷、《陈氏太极拳图说》以及《安愚轩诗文集》等等。
另外陈鑫简介还介绍到他和妻子并没有生下孩子,后来将兄弟的儿子过继来成为嗣子,三人一起相依为命,但是他为了创作作品生活变得越来越贫困,日子过得非常的困难。
到了1927年的时候军阀割据现象越来越严重,社会也变得混乱不堪,他的书稿曾经一度遗失许多,不过因为初稿还在,所以才得以继续创作。
后来族中有人想要购买他的手稿,陈鑫在和家人商议之后将书稿全部给了他,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几个月之后这个人来信说在渡江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全部散落到了江中,这件事让陈鑫大受打击,一年之后就离开了人世。
陈鑫太极拳论陈鑫是陈家太极拳的第八代传人,是中国近代史的太极拳论学家。
陈鑫天资聪明从小跟随他的父亲学习太极拳,陈鑫所学更胜其父,陈鑫很好的学到了太极拳的精妙之处。
陈家太极拳陈鑫太极拳论:学太极拳的人首现要明白为何要学,怎么去学它,要有主次分明,学之前先要树立理解,要从书读起,让理论现从书中建立,让理论贯彻脑中,然后才能更好的去实践,第一试打去理解什么是任督二脉,太极拳不可过急,过急则无用。
人都有任督二脉,从人的后背找到,让真气从二脉穿过,在调养自己的气血,让自己的呼吸匀称,把自己的脑袋里的思想放空,要做到完全静的连自己也要忘掉,每打出一招,要随空气流动,顺势而发。
陈鑫图说拳式歌诀
陈鑫图说拳式歌诀一、金刚捣椎先左后右不为奇,一动一静是围棋。
围到山穷水尽处,突然一捶判雄雌。
二、懒扎衣世人不识懒扎衣,伸者为阳屈者阴。
千变万化由我运,下体两足定跟基。
三、合式(六封四闭)六封四闭捋采变,顺势左捋塌外碾。
上引下松随敌意,跟步双合封中闭。
四、单鞭单鞭一势最为雄,一字长蛇亘西东。
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
五、第二金刚捣捶第二金刚左转身,周身辗转手足齐。
上接单鞭非无故,下开白鹤格外雄。
六、白鹤亮翅闲来无事看白鹤,右翅舒展又一波。
能会此身转移法,神机变化在其中。
七、搂膝拗步两手平分两足开,右前左后护胸怀。
只要中间身法正,何惧周围一齐来。
八、初收浑身猬缩似纯阴,阴中藏阳任人侵。
徐徐引进人莫晓,不收不见放中巧。
九、上三步(前堂拗步)说放就放连上步,如猫扑鼠步法精。
上纵下行两手缠,下接斜行在前堂。
十、斜行拗步左足斜行开一步,左手搂膝往后行。
眼随右手中指走,搂膝斜行意理同。
十一、再收初收原接搂膝后,再收紧与斜行凑。
前所转圈犹嫌大,此圈转来愈觉小。
十二、上三步(前堂拗步)再上三步把敌追,猛虎下山腹中枵。
一转周身向前堂,遂搦捶头掩右手。
十三、掩手捶忽然有敌自左来,右拳随即向左开。
劝君有力休使尽,剩下余力扫千军。
十四、第三金刚捣捶金刚三捣方称奇,两手循环转如轮。
寂然不动若愚人,谁知阴阳在此身。
十五、披身捶两捶披身势最雄,右拳直往小腹奔。
两手分开皆倒转,一捶击中便伤人。
十六、背折靠右拳落在神庭上,左拳岔住左腰间。
眼神注定左足尖,背折一靠更无偏。
十七、青龙出水顶精领起身法正,裆间撑合半月圆。
右手撤回又一拳,此为太极变中拳。
十八、肘底看捶肘底看捶叶底花,好似仙桃垂肘下。
果能识得拳中趣,三十六宫都是春。
十九、倒卷肱左顾右盼倒卷肱,两手更迭转无声。
退中寓进阴阳变,首莫仰来腿莫颠。
二十、第二白鹤亮翅又展白鹤右翅开,虚擎两手护胸怀。
沉肘压肩蛾眉肖,一点灵机在心裁。
二十一、第二搂膝拗步搂膝拗步今又来,扣合周身护官骸。
陈鑫《太极拳权谱》
陈鑫《太极拳权谱》原文:中气贯足,精神百倍。
临阵交战,切忌先进,如不得已,浅尝带引,静以待动,竖我壁垒。
白话译文:正确的行动方法练习久了可以使体内真气充足,精神倍增。
对敌时不主动攻击是太极拳权术的原则。
如不得已需先行动手,应在守中的情况下,通过肌肤轻轻的接触,带领牵引对方的神意,造成他肢体上的漏洞。
我则神舒意静,只是安排好自己的周身内外上下即所谓坚我壁垒,待彼来攻。
原文:堂堂之阵,整整之旗,有备无患,让彼偷营,一引一进,奇正相生。
白话译文:能够立身中正,又能支撑八面,形势自然是有备无患(不求备而自然有备)可随时等候人来偷袭。
只要持中自可随时能随其所动。
引其来势,乘隙进击,做到动静相兼,奇正相生。
原文:佯输诈败,反败为功,一引即进,转进如风,进至七分,疾速停顿,兵行诡计,严防后侵。
前后左右,俱要留心。
白话译文:假装不敌的本意也是要引诱对方出现漏洞,我才能反败取胜。
要处在于:当一引出对方空隙就要跟进,好象风一样说有就有。
但是即便得机得势,也只宜攻进七分地界,就要迅速停止,这是遵循兵法学说,防止后面敌人侵袭。
所以一旦发动攻势,自己的前后左右都要留心照应。
原文:进步莫直,不直不遂。
足随手运,圆转如神。
忽上忽下,或顺或逆。
日光普照,不落边际。
白话译文:进步不要直行,直行不便于转换还容易受到攻击;不直行对方的意图就不易得逞。
足下能够做到轻灵,自然可随手一致运行,达到圆通无碍。
当然也可以忽然上下,无论顺逆的方向都可以随意运动。
总之能轻则圆,能圆自通,好象正午的太阳普照万方,毫无边际,这也可以指心神意气的运行,没有迹象。
原文:我进击人,令其不防。
彼若能防,必非妙方。
大将临敌,无处不慎。
任他围绕,一齐并进。
斩将骞旗,霸王之真。
白话译文:我要进击别人,一定要让他不能防,他若是能够防守住,就说明我做的不够完善。
要象大将军上阵,处处谨慎留心。
就不会怕人多围绕齐来进攻。
战场应对应当具有王者的精神气势。
原文:太极至理,一言难尽。
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
陈鑫《陈⽒太极拳图说》在我国多种多样的拳术之中,太极拳可算是独树⼀帜,构思特异的拳种。
⼀百多年前,陈长兴的门⼈杨露蝉曾以此⼋门五步功,交遍当时名流好⼿,号称「杨⽆敌」⽽誉满拳坛,使后来拳界提起太极拳,⽆不肃然起敬。
可见太极拳不但拳理巧妙,⽽且还具有⾮常强的技击作⽤。
陈鑫⽂武兼备,发愤着书⽴说,⾸次⽤⽂字总结了历结了历代陈⽒太极拳的练拳经验。
其所着的《太极拳图说》对螺旋式的缠丝劲路、全⾝经络,以及⽆极⽣太极、太极⽣⼆仪、⼆仪⽣四象、四象⽣⼋卦,阴阳消长等原理,阐发详尽。
以易理说拳理,图⽂并茂。
学者由此循进。
从易领悟太极奥义。
太极拳的原理,在陈⽒《太极拳谱》,王宗岳《太极拳论》、《⾏功⼼解》,武禹襄、李亦畬等⼈的着作中,都有详尽的论述。
可惜这些经典着作,没有引起⼈们的⾜够重视,有时甚⾄背道⽽驰。
例如太极推⼿,应以不丢不顶为根本,⽽今推⼿之⼈⼤都以拙⼒相待,意欲牢固其根,如⽜之相牴,与太极以柔克刚之理相悖。
岂知⼰根愈固,彼攻愈烈,⾃然之理也。
沾粘连随四劲,沾粘在⼿,连随在步,根不去则步不灵活,⼈有攻击⽬标,连随⽆从,难免有跌倒之虞。
故推⼿欲不跌倒,先应去⼰之根。
⽆根者,⽆固定之根也,如物飘于⽔,如球滚于地。
犹如不倒翁,上欲轻,下欲沉,即拳谱所云:「飘飘荡荡浪⾥钻,上轻下沉不倒颠」。
「太极」是个圆,不是个平⾯圆,⽽是个⽴体圆,四⾯⼋⽅都是⼀个圆,即⼗三势中所谓四正四隅的⼋门。
固此要求松肩沉肘,开跨扩膝,含胸拔背,使⼈形成⼀个有弹性的球体,不着⼒则罢,⼀着⼒即随之旋转;犹如⽪球在地上很难站⽴上去⼀样。
其灵活的程度犹如天秤,犹如转轮。
这就是拳谱所谓:「静之则合,动之则分,⽴如平准,活如车轮」。
然⽪球是个⽆机体,⼈体是个有机物。
⼈体不但具有类似⽪球的功能,还有超过⽪球的⾃重量,并具调节能⼒。
只要恰当地运⽤沾粘连随不丢顶功夫,即可以使⼈进之不着,投之不脱。
这就是⼗三势中所谓进、退、顾、盼、定的五步。
⼈体的球形随着开合还可⼤可⼩。
陈鑫太极拳拳谱及争走要诀
龙源期刊网
陈鑫太极拳拳谱及争走要诀
作者:
来源:《少林与太极》2012年第01期
【太极拳拳谱】
中气(即太和之元气,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贯足,精神百倍(十年用功,十年养气),临阵交战,切忌先进;如不得已,浅尝带引,静以待动,坚我壁垒。
堂堂之阵,整整之旗,有备无息,让彼偷营;一引一进,奇正相生,佯输诈败,反败为攻。
一引即进,转(转者,从引而忽转之)进如风,进至七分,疾速停顿。
兵行诡计,严防后侵(前后皆是敌人),前后左右,俱要留心。
进步莫迟,不直不遂,足随手运,圆转如神。
忽上(手足向上)忽下(手足向下),或顺(用顺缠法,其劲顺)或逆(用倒转法,其劲逆),日光普照,不落边际(以上是敌侵我)。
大将临敌,无处不慎,任他围绕,一齐并进;斩将搴旗,霸王之真,太极至理,一言难尽。
阴阳变化,存乎其人,稍涉虚伪(学思并用,须下实在工夫),妙理难寻(拳法有经有权,生机无穷,变化由我,不待思索)。
【争走要诀】
两人手交,各怀争胜之心,彼此挤到十分九厘地位,只余一厘,分胜负全在此一厘地位。
彼先占据,我即失败;我先占据,彼亦失败。
盖得势不得势,全系于此。
此两人俱到山穷水尽也。
当此际者,该如之何?曰:必先据上游。
问如何据上游?顶精领住中气,手略提高,居于敌手之上,身略前侵,逼迫彼不得势。
力贵迅发,机贵神速,一迟即失败,一迅即得势。
势得则手一前送,破竹不难矣。
如两人对棋到局残,胜负在此一步。
又如逐鹿,惟高才捷足者先得之。
又如两国兴兵,先夺其轻重粮草。
此皆据上游之法也。
陈鑫太极拳十三势分节
陈鑫太极拳十三势分节第一势:金刚捣碓,只一势,言太极阴阳之理者具。
第二势;揽擦衣、单鞭、金刚捣碓,共三势,太极生两仪也。
继以金刚捣碓,旨不离宗。
第三势:白鹅亮翅、搂膝拗步,共二势,两仪生四像也。
白鹅以起其势,搂膝拗步像乾、坤、坎、离四卦之位。
第四势初收、斜行拗步,共二势。
四象生八卦,斜行像兑、震、巽、艮四隅之卦。
第五势:再收、前堂拗步、演手捶、金刚捣碓,共四势。
本其蓄精,以至出精,终于复归太极原象。
第六势:披身捶、背折靠、肘底看拳、倒卷肱、白鹅亮翅,搂膝拗步,共六势。
其中倒身法、背身法、屈身法、退行法,此皆势中变格,无不具。
第七势:闪通背、揽擦衣、单鞭,共四势。
是倒转身法,以归平垣身法。
第八势:左右云手、高探马、左右擦脚、中单鞭、下演手、二起脚,兽头势、踢一脚、蹬一跟、演手捶、小擒拿、抱头推山、单鞭,共十三势。
云手,横行法;左右擦脚,踢蹬皆言足法;下演手,伏身法;二起脚,飞身法;抱头推山,合身法;中单鞭,手足齐用法;踢蹬,二大转身法;小擒拿,偷步法;兽头势,护头护心护膝法。
以上十三小势,是与群敌交手,大战一气,承接不能割断,无间可停,故共合为一势。
第九势:前昭、后昭、野马分鬃、单鞭、玉女穿梭、揽擦衣、单鞭,共七势。
前后昭,是前后相顾手法与眼法;野马分鬃,分披身法、速进步法;玉女穿梭、右转身法、平纵身法;单鞭,气归丹丹田平心静气法。
以上七势亦是交手法。
第十势:第二左右云手、摆脚、一堂蛇、金鸡独立、朝天蹬、倒卷帘、白鹅亮翅、搂膝拗步、闪通背、演手捶、揽擦衣、单鞭,共十二势。
摆脚是横脚打法;跌岔是低身法;金鸡独立、朝天蹬,是高身法、用膝法。
以下七势皆重出,不必再赘。
共十二小势,亦是一气相连,不可割断,故合为一势。
第十一势:左右云手、高探马、十字脚、指裆捶、青龙出水、单鞭,共六势。
十字脚,即十字靠也;指裆捶者,制命法也;青龙出水,跳跃进身法,不必转身,亦是纵法。
第十二势:铺地锦、上步七星、下步跨虎,共三势。
【太极拳理论】陈鑫太极拳论经典十三篇白话解(三)
【太极拳理论】陈鑫太极拳论经典十三篇白话解(三)中气与浩然之气、血气辩原文:中气与浩然之气稍异,与血气大不相同。
中气者:太和之元气即中庸所谓不偏不倚而平常之理,宰乎不刚不柔至当却好之正气。
白话译文:中气与孟子说的浩然之气稍有不同,与血气大不相同。
中气是人体内的太和元气,也就是《中庸》上说的:持中不偏倚的平常道理,而运行的刚柔显于无形的正直气息。
原文:能用此气行于手,天下未有穷之者。
如或有人穷之,非功夫未到十分火候即涉于偏倚。
非人能穷我,我自穷之也。
白话译文:能够以这种气周行身心稍未的中间,从拳学体用上讲,那么天下就没有人能胜过此人了。
如果有人能胜过此人,那么此人不是功夫没有到圆满无间,就是他在行功中心意形体涉及或流于失中执偏的地步。
这不是人能胜过他。
而是他自己破坏了自己的理。
也即是说走偏就会导致失败。
原文:此气之贵得乎中!名之曰中气,非气之行于官骸之中之谓也。
白话译文:这种气的珍贵在于得中!其实名叫中气,并不是指气行运在身体官骸的中间;官骸的中间是当中的中,中气的中则是因时因地因情因势,无论肢体,心意怎样变化,中气则永远不偏不倚,也无过与不及。
原文:浩然之气者;大约涉于刚一边多。
观孔子、孟子之气象可知:孔子言语极和平,孟子气象就带廉隅,即其自谓亦曰:至大至刚。
吾故曰涉于刚一边居多。
然要亦是秉受之元气。
特稍涉于严厉。
谓之为元气则可,谓之为太和元气似乎少逊耳。
此所以与中气略有不同处。
白话译文:浩然之气,偏近于刚,这只要看孔孟先师的气象就可以知道。
孔子说话教人,语气很平和,孟子就带有棱角,他自己也说自己的气要“至大至刚”,所以我说浩然正气刚的一面较多。
但也是秉受天地父母而生的元气,不过是近于严厉了些。
称为元气也可以,若称为太和元气好象还是差了一些。
这是浩然之气与中气的略微不同处说明。
原文:耍拳者能以浩然之气行之,技亦过乎大半矣!再加涵养功夫则几乎中气矣!至于血气,乃血脉中流通之气,即拳家所谓横气也,全仗年轻、力气勇猛,而以不情不理凌压敌人,失败者多即间获胜。
精读陈鑫《太极拳著解》,学习太极拳不再难!
精读陈鑫《太极拳著解》,学习太极拳不再难!人之一身,心为主,而宰乎肉。
心者谓之道心,即理心也。
然理中能运动者,谓之气。
其气即阴阳五行也。
然气非理无以宰,而理非气无以行。
故理与气不相离而相附。
此太极无极者然也。
天之生人即以此理,此气生于心,待其稍有知识,而理气在人心者浑然无迹象。
然心之中或由内发,或由外感,而意思生也。
当其未生,浑浑混混,一无所有。
及其将生,其意微乎其微,而阴阳之理存乎其中。
顺其自然之机,即心构行,仍在人心之中,即中庸所谓未发也。
及其将发,而心中所构之形呈之于外,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或偏或正,全体身法无不俱备。
当其未发构形之时,看其意象什么形,即以什么命名。
亦随意拾取,初无成心。
是时即形命名之谓著。
而每著之中,五宫百骸顺其自然之势,而阴阳五行之气运乎其中。
所谓动则生阳,静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是所谓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此即太极拳之本然。
如以每著之中,必指其何者为阳,何者为阴,何者为阳中之阴,何者为阴中之阳,此言太滞,言之不胜其言。
即能言,亦不无遗漏。
是在学者细心揣摩,日久自悟。
前贤云: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举一反三在学之者,不可执泥,亦不可偏狃。
七言俚语其一捧捋挤捺须认真,引进落空任人侵;周身相随敌难近,四两化动八千斤。
其二上打咽喉下打阴,中间两肋并当心,下部两臁合两膝,脑后一掌要真魂。
身拳之一艺,虽是小道,然未尝不可即小以见大。
故上场之时,不可视为儿戏。
而此身必以端正为本。
身一端正,则作事无不端正矣。
大体不可跛倚倒塌,况此艺全是以心运手,以手领肘,以肘领身。
手虽领身,而身自有身之本位。
论体则身领乎手;论耍手,则以手领身。
身虽有时歪斜,而歪斜之中自寓中正。
不可执泥。
能循规蹈矩,不妄生枝节,自然合拍。
合拍则庶乎近矣。
心天地间,人为万物之灵。
而心又为五官百骸之灵。
故心为一身之主。
心一动而五官百骸皆听命焉。
官骸不循规矩者,非官骸之过,实心之过也。
孟子曰:出入无时,莫知其乡者,惟心之谓。
陈鑫手抄拳谱校注——王正留
陈鑫手抄拳谱校注——王正留
陈鑫宗师手抄拳谱,竖排线装版,由云南陈氏小架太极拳研究会整理。
陈氏十六世、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鑫先生在《学拳须知》中说:“第一条:学太极拳,不可不敬。
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
心不敛束,如何能学艺?第二条:学太极拳,不可狂,狂则生事,不但手不可狂,即言亦不可狂,狂于外,必失于中。
”太极拳为中国国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奥妙无穷,不仅是一门武学,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只有长期坚持、勤学苦练、文武双修、名师指点,才能“拾级而上”。
如果漫不经心、自由散漫,那是无论如何练不好的。
“谦受益,满招损。
”这是古训,也是太极前辈为我们树立的榜样,好多的太极前辈自幼习练、潜心研究,倾注了一辈子心血才有所成就。
而现在,我们大多数人是半路出家,论努力程度、论天赋都差的不少,绝不能有张狂之气,而要时刻保持敬畏之心,要敬重这套拳法,不能认为打的差不多了就滋生骄傲情绪,更不能因为拿了几块牌牌就自诩为“高手”和“大家”,要远离酒桌和麻将桌,多亲近老师和拳友,要远离别人的吹捧,时刻做到谦虚谨慎、不能目中无人。
陈鑫太极拳论白话解释全文(2)
陈鑫太极拳论白话解释全文(2)陈鑫太极拳论白话解第四篇:太极拳经论原文:自古混沌之后,一划初开一阴阳而已,天地此阴阳,万物亦此阴阳。
白话译文:自太古时代混沌开辟,产生了一阴一阳。
天地因为遵循这个阴阳而得永为天地,世上万物也都依这个阴阳而得以孕育生存。
原文:惟圣人能保此阴阳,以理御气以气行理,施之于人伦日用之间,以至仰不愧天,俯不怍人,而为天地之至人。
白话译文:惟有智慧的圣人能够抱元守一静护保守这个阴阳,并依据阴阳生化万物的哲理,把握天地间的浩然正气,以此正气推行阴阳变化的大道法理,而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使人生在世:上不辜负天地生养的大德,下不抱愧于他人,而都能够成为天地间有大智慧的圣人。
原文:耍手亦是以理为主,以气行之,其用功与圣贤同。
白话译文:练习太极拳也是以符合阴阳变化的道理为主宰,培养真气运行周身,用以证明法理的完备。
所用的功夫和圣贤是相同的。
原文:但圣贤所行者全体,此不过全体中之一端耳,乌足贵。
白话译文:但是圣贤执行的是天地大道的完整功用,而练习拳术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点开头,还不足以为珍贵。
原文:虽然,由一端以恒其功,亦未始不可以即一端而窥其全体。
所以平素要得以敬为主,临场更得恭敬。
白话译文:虽然是这样,但只要在这一点上持之以恒精进用功,也未必不能够由局部进而窥透大道的整体。
因为大道中蕴含着无限生机,所以平常就得常怀敬意,下场行功时更要心中恭敬,才有可能汲取天地间的生机来滋养已身。
原文:平素要先养气,临场更要顺气而行,勿使有惰气参,勿使有逆气横。
白话译文: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养气,行功时更要顺气行拳。
勤下功夫,不要使身体内产生惰气,放松运行不要让因用力而产生的逆转气体横隔体内。
原文:至于用力之久,一旦机趣横生,妙理悉现,万殊一本,豁然贯通焉,不亦快哉?白话译文:正确行功持久后,有一天会突然明白体会到了拳道中的机理情趣,天地生机的缘由妙理一齐涌现,这是万事万物返朴归真还原为一的道理,也是行动者功成理贯的现象。
曹树人《陈鑫太极拳理论经典十三篇(白话)...
陈鑫太极拳理论经典十三篇(白话)曹树人前言陈鑫(1849-1929)字品三,清季廪贡生,河南怀庆府温县陈家沟陈氏十六世。
其祖上得九世王庭公(1600-1680)拳法真传,累世不辍,尤以曾祖公兆、伯曾祖耀兆、祖有恒、叔祖有本、父仲甡、叔季甡、兄垚成就最大。
自乾隆年间至民国中,陈世族人学拳者大多出此八人门下(加鑫本人)。
有本(1780-1858)门人清平(1795-1868)后为赵堡太极宗祖,清平门人和兆元(1810-1890创和氏)李景延(1825--1893创忽雷架)武禹襄(1812--1880开武、郝、孙三派先河)皆为一代宗师鼻祖。
即杨氏露禅(1799--1872)之师长兴公(陈氏十四世1771--1853)子耕耘,亦曾师事有本。
仲甡兄弟(仲甡1809--1871季甡1809--1865)终生以武功保卫乡里,卒后郡人共议以“英义”铭之!陈鑫幼承父兄教导、精研太极拳、备明法理。
因感于拳道衰微不传、遂于晚年将毕生所学“本羲易之奥旨,循生理之穴脉,解每势之妙用,指入门之诀窍,举六百年来陈氏历代名哲苦心研究之结果,慨然笔之于书而无所隐,一洗拳术家守秘之故习”---(民国21年巩县武术家刘焕东语)书成未及刊行而以老病。
临终语兄子春元“此吾毕生心血,汝能印行,甚善……”昔老子西去,达摩东来,孔孟周游列国,武训乞食办学,自古圣人忧道之不传,千古同心!考陈鑫所著,无论法理皆为其亲身之经验、体会。
树人自学拳伊始,即觉书中含义极为深奥;然每有寸进及所悟,辄又觉其理原来又极平常,诚所谓:太极拳本来简单,只是被人搞复杂了!复杂到何处了?实为学人多不读书不明其理或读而不求甚解,只顾盲打瞎练,所谓“实践出真知”者,在此。
不过是想当然之理耳。
故先贤诫我等:学太极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树人理解:拳学经典实为学拳者行功必依之纲常而不可缺少!所谓息息相关者,岂能不知?故愚意以为学拳者必先求通达先贤所传下之理义法理,以期一动一静,举手投足间皆能符合规矩法度。
太极拳经谱
太极拳经谱1.太极拳歌诀六首——张三丰其一:顺项贯顶两膀松,束烈下气把裆撑。
胃音开劲两捶争,五指抓地上弯弓。
其二:举步轻灵神内敛,莫教断续一气研。
左右宜有虚实处,意上离下后天还。
其三:拿往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
动分静合屈伸就;缓应急随理贯通。
其四:忽隐忽现进则长,一羽不加至道藏。
手快手慢皆非似,四两拨千运化良。
其五:掤履挤按四方正,采挒肘靠斜角成。
乾坤震兑乃八卦,进退顾盼定五行。
其六:极柔即刚极虚灵,运若抽丝处处明。
开展紧凑乃缜密,待机而动如猫行。
2.太极拳论王宗岳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愈深。
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快欺慢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平准,活似车轮。
偏沉则随,双重则滞。
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
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3.十三势歌——王宗岳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陈式太极拳拳经谱
陈式太极拳拳经谱原著:【清同光时期】陈鑫太极两仪,天地阴阳,阖辟动静,柔之与刚。
屈伸往来,进退存亡,一开一合,有变有常。
虚实兼到,忽见忽藏,健顺参半,引进精详。
或收或放,忽弛忽张,错综变化,欲抑先扬。
必先有事,勿助勿忘,真积力久,质而弥光。
盈虚有象,出入无方,神以知来,智以藏往。
宾主分明,中道皇皇,经权互用,补短截长。
神龙变化,储测汪洋?沿路缠绵,静运无慌。
肌肤骨节,处处开张,不先不後,迎送相当。
前後左右,上下四旁,转接灵敏,绕急相将。
高擎低取,如愿相偿,不滞於迎,不涉於虚。
至诚运动,擒纵由余,天机活泼,浩气流行。
佯输诈败,制胜权衡,顺来逆往,令彼莫测。
因时制宜,中藏妙诀,上行下打,断不可偏。
声东击西,左右威宣,寒往暑来,谁识其端?千古一日,至理循环,上下相随,不可空谈。
循序渐进,仔细研究,人能受苦,终跻浑然。
至疾至迅,缠绕回旋,离形得似,何非月圆。
精练已极,极小亦圈,日中则反,月满则亏。
敌如诈诱,不可紧追,若界限,势难转回。
况一失势,虽悔何追?我守我疆,不卑不亢,九折羊肠,不可稍让;如让他人,人立我跌,急与争锋,能上莫下;多占一分,我据形胜,一夫当关,万人失勇。
沾连粘随,会神聚精,运我虚灵,弥加整重。
细腻熨帖,中权後劲,虚笼诈诱,只为一转;来脉得势,转关何难?宜中有虚,人己相参;虚中有实,孰测机关?不遮不架,不顶不延,不软不硬,不脱不沾,突如其来,人莫知其所以然,只觉如风摧倒,跌翻绝妙,灵境难以言传。
试一形容:手中有权,宜轻则轻,斟酌无偏;宜重则重,如虎下山。
引视彼来,进由我去;来宜听真,去贵神速。
一窥其势,一觇其隙,有隙可乘,不敢不入,失此机会,恐难再得!一点灵境,为君指出。
至於身法,原无一定,无定有定,在人自用。
横竖颠倒,立坐卧挺,前俯後仰,奇正相生。
迥旋倚侧,攒跃皆中皆有中气放收,宰乎其中。
千变万化,难绘其形。
气不离理,一言可罄,开合虚实,即为拳经。
用力日久,豁然贯通,日新不已,自臻神圣。
陈鑫论陈氏太极拳论(2)
陈鑫论陈氏太极拳论(2)陈鑫论陈氏太极拳论5、上下相随,内外相合“一身必令上下相随,一气贯通。
”“内外上下必随,其劲不可拂逆。
”“发令者在心,传令者在手,观色者在目。
此心、手、眼三到之说,缺一不可。
”“上下手足各相随,后往前转莫迟迟。
”“不先不后,迎送相当,前后左右,上下四旁,转接灵敏,缓急相将。
”“上面手如何运,下体足如何运,上下相随,自然合拍。
”“要手全在手掌,手指领起周身运动,足随手尤其紧要。
”“足随手运,圆转如神。
”“中间胸腹随手足运,上下一气贯通,说动一齐动,说止一齐止。
”“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当中一击首尾动,上下四旁扣如弓。
”“内外一气流转。
”“八体(顶、裆、心、眼、耳、手、足、腰)关紧君须记,人力运成夺天工。
”“太极拳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一。
夫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者也。
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
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其斯之谓欤!”“心与身不可使气,轻轻遵住规矩,顺其自然之势而运之。
以手领肘,双肘领肩;下则以足领膝,以膝领大股。
其要处全在以手足指头领住运行。
或问:手足全不用气,何以运动?曰:手中之气,不过仅仅领住肩臂而已,不可过,过则不灵。
至于足,较之手稍重而已。
”陈鑫论陈氏太极拳论6、着着贯串,势势相承“拳之一道,进退不已,神气贯串,绝不间断。
”“初学用功,先求伏应,来脉转关,一气相生。
”“上着下着,一气承接,勿令神气间断。
”“打拳全在起势,一起得势,以下无不得势。
即无敌人徒手空运,亦觉承接得势,机势灵活,故吾谓每一势全在一起,于接骨逗榫处彼势如何落下,此势如何泛起,须要细心揣摩。
又全在一落必思如何才算走到十分满足,无少欠缺。
神气既足,此势似可停止,而下势之机已动,欲停而又不得停;盖其欲停将停之机,又已叫起下势矣。
吾故曰:此时之境,似停不停(不停者,神未足也),不停而停(所停者只一线,下势即起)。
陈式太极拳小架一路拳谱(陈鑫拳架) 六十四式三段
陈式太极拳小架一路拳谱(陈鑫拳架)六十四式三段陈式太极拳小架一路拳谱(陈鑫拳架)六十四式三段十三势分节第一段为第一至五势第一势只一势言太极阴阳之理预备势开歩正立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肩沉肘屈膝圆裆气沉丹田一金刚捣碓两臂左掤蹲身捋按左腿提收上歩前挤提膝冲拳震脚落拳第二势共三势太极生两仪二揽擦衣提膝左引右脚右开弓歩右掤三单鞭两掌下按手足右合左脚左开弓歩左掤四金刚捣碓旋臂右捋左转掤挤提膝冲拳震脚落拳第三势共二势两仪生四象也搂膝拗歩象乾坤坎离四正之位五白鹅亮翅提膝左掤右脚右开跟脚展臂六搂膝拗歩左开歩按掌旋臂分掌右转拦掌搂膝推掌第四势共二势四象生八卦斜行象兑震巽艮四隅之位七初收两臂前掤退步收手八斜行拗歩提膝掤臂左脚斜上右脚跟进第五势共四势蓄精以至出精终于复归太极原象九再收两臂前掤收脚后捋十前蹚拗歩上歩插掌右脚跟进上歩握拳十一演手肱捶旋臂掤引拦掌收拳弓歩打捶十二金刚捣碓两臂掤挤提膝冲拳第二段为第六至八势第六势共六势倒身法背身法屈身法退行法皆势中变格十三庇身捶两臂侧分提膝合抱右脚右开右肩挑靠转体滚肘叉腰合肘右肘按压右下打捶十四背折靠右臂右引右肩后靠十五肘底看拳左转掤臂上歩右捋肘底看拳十六至二四与后面四九至五七完全重复十六倒巻肱退步撑拳左肱倒巻退歩右按右肱倒巻退歩左按十七白鹅亮翅收脚左捋右脚斜开跟脚展臂十八搂膝拗歩同六第七势共四势倒转身法以归平垣身法十九闪通背上歩掤臂插掌翻臀盖歩前掤翻身大捋上歩拦掌二十演手肱捶同十一二一揽擦衣左转收脚右脚右开弓歩右掤二二单鞭右掌左捋手足右合左脚左开弓歩左掤第八势共十三势横行法足法伏身法飞身法合身法手足齐用法转身法偷歩法护头护心护膝法为十三小势为交手法二三云手右手左捋跟歩右运左脚右收开歩左运二四高探马退歩右捋提膝翻掌虚歩探掌二五右擦脚提膝掤臂分手右踢左脚右插二六左擦脚右转合手提膝掤臂分手左踢二七中单鞭左转曲肘分手横蹬二八击地捶左脚前落右脚上歩左脚上歩右捶下击二九二起脚左脚上起右脚跳踢三十兽头势落脚合手上歩搂膝虚歩掤臂三一踢一脚左转提膝分手踢脚三二蹬一跟右转落脚转臂提膝分手蹬脚三三演手肱捶右转落脚上歩拦掌弓歩打捶三四小擒拿盖歩左掤上歩推掌三五抱头推山右转掤臂提膝抱头弓歩双推掌三六单鞭手足右合左脚左开弓歩左掤第三段为第九至十三势第九势共七势前后相顾手法与眼法分披身法速进歩法右转身法平踨身法气归丹田平心静气法亦为交手法三七前昭左手上领弓歩左掤三八后昭右转扣脚弓歩右掤三九野马分鬃提膝穿掌弓歩左掤提膝穿掌弓歩右掤提膝穿掌弓歩左掤四十单鞭上歩右合左脚左开弓歩左掤四一玉女穿梭旋臂左引跃身震脚上歩穿掌跳歩推掌右腿叉歩转身掤臂四二揽擦衣转臂收脚右脚右开弓歩右掤四三单鞭手足右合左脚左开弓歩左掤第十势共十二势横脚打法低身法高身法用膝法及重出七势四四云手同二三四五摆脚左转云手右转捋引弓腿顶肘四六跌岔收脚合手跌岔蹬脚四七金鸡独立弓腿左掤提膝右托四八朝天蹬落脚收手提膝左托四九至五七与前面十六至二四完全重复四九倒巻肱右肱倒巻退歩左按左肱倒巻退歩右按五十白鹅亮翅收脚左捋右脚斜开跟脚展臂五一搂膝拗歩同六五二闪通背上歩掤臂插掌翻臀盖歩前掤翻身大捋上歩拦掌五三演手肱捶同十一五四揽擦衣左转收脚右脚右开弓歩右掤五五单鞭右掌左捋手足右合左脚左开弓歩左掤第十一势共六势十字靠制命法跳跃进身法纵法五六云手右手左捋跟歩右运左脚右收开歩左运五七高探马退歩右捋提膝翻掌虚歩探掌五八十字脚两臂左引提膝收掌开歩推掌分手摆脚五九指裆捶和青龙出水右转落脚开歩拦掌右捶指裆提膝举拳跳歩按掌六十单鞭左转勾手左脚左开弓歩左掤第十二势共三势坐地身法前进上歩法上下相顾身法六一铺地锦和上歩七星左臂左引仆腿下捋弓腿穿掌提膝掤臂旋臂落脚六二下歩跨虎退歩搂掌提膝旋臂虚歩撑臂六三摆脚上歩掤引转身右捋右脚外摆第十三势共二势倒转身法上掤下打法护脸护心法共十三势以文象起以武象终六四当头炮屈膝摆掌落脚右捋弓歩冲拳收势两臂右引提膝冲拳震脚落拳开歩正立。
陈鑫太极拳论经典十三篇白话解(二)
陈鑫太极拳论经典十三篇白话解(二)第九篇:周身大要论原文:拳之一艺,虽是小道,然未尝不可即以小以见大。
故上场之时,不可视为儿戏。
而此身必以端正为本。
身一端正则作事无不端正矣。
大体不可跛倚倒塌。
况此艺全是以心运手,以手领肘,以肘领身。
手虽领身,而身有身之本位。
论体则身领乎手,论耍手则以手领身。
白话译文:太极拳这种技艺,虽然在人的生活中只占一小部分,但也可以在小的地方表现出一个人固有的品德。
所以上场练习的时候,要认真对待。
首先自己的身体必须要端正,身体端正了。
练拳行功就比较容易达到要求,起码在大的方面没有东倒西歪的现象。
何况太极拳的运动都是心意指挥手领肘动。
肘又领起身行。
使肢体连贯。
更要身端体正才能做到有主有从,宾主分明,也就是说手虽然领导身行,而身体仍然还要保守自己中正的本来位置。
从体用的要求上说,是身要带领手动,而从外形的表现是以手引领身体运行。
原文:身虽有时歪斜,而歪斜之中自寓中正,不可执泥。
能循规蹈矩,不妄生枝节,自然合拍。
合拍则庶乎近矣!白话译文:不过身体有时间也有不正歪斜的时候,那也是依据运动要求而产生的变化,而且歪斜中间也不应该失去固有的中正。
属一时的权宜,不必要执着也就是不要一定守端正的规矩,而不能通融机变。
总的来说,身体要保守端正的规矩,不胡乱的傍生枝节,自然在动静间可以相合于规矩要求。
合乎要求可以说已快接近大道法理了。
心原文:天地间人为万物之灵,而心又为五官百骸之灵。
故心为一身之主,心一动而五官百骸皆听命焉。
白话译文:在天地万物之间,人是最具有灵性的。
人心又是人身体中最有灵性的器官,所以说心是人身体的主人。
心动则身体各处无论五官或四肢百骸都会来听从命令。
原文:官骸不循规矩者,非官骸之过,实心之过也。
孟子曰:出入无时,莫知其乡者,惟心之谓。
白话译文:因为这个道理,身体各处如果有不合乎规矩要求的运动,就不是身体官骸的过失,而是心的过错--因为心领导指引没有正确。
孟子曾说过:出门回家都不守时,也不知道家在哪里,就是说的放逸的心,也指的是心的特性。
中华古籍(古代书籍)武术类 太极拳论-清-陈鑫
陳鑫太極拳論◎心靜身正,以意運動◎開合虛實,呼吸自然◎輕靈圓轉,中氣貫足◎纏繞運勁,舒暢經絡◎上下相隨,內外相合◎著著貫串,勢勢相承◎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墜肘◎運柔成剛,剛柔相濟◎先慢後快,快而復慢◎竄奔跳躍,忽上忽下◎剛柔俱泯,一片神行◎培養本元,勤學苦練太極拳總論太極拳拳譜太極拳經譜太極拳推原解用武要言太極拳發蒙纏絲勁論論官骸十三目◎葛手論集錄◎曷手十六目◎揭手三十六病◎葛手歌二首◎心靜身正,以意運動 學者上場打拳,端然恭立,合目息氣,兩手下垂,身樁端正,兩足並齊,心中一物無所著,一念無所思,穆穆皇皇,渾然如大混沌無極景象,故其形無可名,名之曰無極,象形也。
太極者,生於無極也。
陰陽由微於著,循環無端,即其生生之機也。
……打拳上場手足雖未運動,而端然恭正之中,其陰陽開合之機,消息盈虛之數,已俱寓於心腹之內。
此時壹志凝神,專主於敬,而陰陽開合,消息盈虛,特未形耳。
時無可名,亦名之曰太極。
言此以示學者初上場時,先洗心滌慮,去其妄念,平心靜氣,以待其動。
如此而後可以學拳。
拳名太極,實天機自然之運行,陰陽自然之開合也,一絲不假強炎,強為者皆非太極自然之理,不得名為太極拳。
精神貴乎蘊蓄,不可外露圭角。
靜以待動。
太和元氣到靜時,不靜不見動之奇。
不矜不張,局度雍容,雖曰習武,文在其中矣。
身必以端正為本。
身法端凝莫側,收斂精神,另無他訣,心平氣和則得。
身法正者,身樁端正,無所偏倚,虛靈內含,故不懼他人推倒。
不偏不倚,無過不及。
不偏不倚,非形跡之謂,乃神自然得中之謂也。
若兼帶俯仰伸縮法,規矩方為完全合一。
久練純熟則起落進退,旋轉自由,而輕重、虛實、剛柔齊發。
打拳原是備身法,身法有正有斜,有直有曲,有順有逆;有偏前,有偏後;有偏左,有偏右;有偏上,有偏下;有在地上坐,有在空中飛;有束往,有散開;種種身法,不可枚舉,皆有中氣以貫之。
此臨時以意會之自知。
身雖有時歪斜,而且歪斜之中,自寓中正,不可執泥。
陈鑫太极拳论
陈鑫太极拳论陈鑫太极拳论1、心静身正,以意运动2、开合虚实,呼吸自然3、轻灵圆转,中气贯足4、缠绕运劲,舒畅经络5、上下相随,内外相合6、着着贯串,势势相承7、虚领顶劲,气沉丹田8、含胸拔背,沉肩坠肘9、运柔成刚,刚柔相济10、先慢后快,快而复慢11、窜奔跳跃,忽上忽下12、刚柔俱泯,一片神行13、培养本元,勤学苦练太极拳总论太极拳拳谱太极拳经谱太极拳推原解用武要言太极拳发蒙缠丝劲论论官骸十三目1、葛手论集录2、曷手十六目3、揭手三十六病4、葛手歌二首1、心静身正,以意运动“学者上场打拳,端然恭立,合目息气,两手下垂,身桩端正,两足并齐,心中一物无所著,一念无所思,穆穆皇皇,浑然如大混沌无极景象,故其形无可名,名之曰无极,象形也。
”“太极者,生于无极也。
阴阳由微于著,循环无端,即其生生之机也。
……打拳上场手足虽未运动,而端然恭正之中,其阴阳开合之机,消息盈虚之数,已俱寓于心腹之内。
此时壹志凝神,专主于敬,而阴阳开合,消息盈虚,特未形耳。
时无可名,亦名之曰太极。
言此以示学者初上场时,先洗心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
如此而后可以学拳。
”“拳名太极,实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也,一丝不假强炎,强为者皆非太极自然之理,不得名为太极拳。
”“精神贵乎蕴蓄,不可外露圭角。
”“静以待动。
”“太和元气到静时,不静不见动之奇。
”“不矜不张,局度雍容,虽曰习武,文在其中矣。
”“身必以端正为本。
”“身法端凝莫侧,收敛精神,另无他诀,心平气和则得。
”“身法正者,身桩端正,无所偏倚,虚灵内含,故不惧他人推倒。
”“不偏不倚,无过不及。
”“不偏不倚,非形迹之谓,乃神自然得中之谓也。
”“若兼带俯仰伸缩法,规矩方为完全合一。
久练纯熟则起落进退,旋转自由,而轻重、虚实、刚柔齐发。
”“打拳原是备身法,身法有正有斜,有直有曲,有顺有逆;有偏前,有偏后;有偏左,有偏右;有偏上,有偏下;有在地上坐,有在空中飞;有束往,有散开;种种身法,不可枚举,皆有中气以贯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迥旋倚侧,攒跃皆中(皆有中气放收,宰乎其中。)千变万化,难绘其形。
气不离理,一言可罄,开合虚实,即为拳经。
用力日久,豁然贯通,日新不已,自臻神圣。
浑然无迹,妙手空空,若有鬼神,助我虚灵,岂知我心,只守一敬
一夫当关,万人失勇。沾连粘随,会神聚精。
运我虚灵,弥加整重。细腻熨帖,中权後劲。
虚笼诈诱,只为一转;来脉得势,转关何难?
实中有虚,人己相参;虚中有实,孰测机关?
不遮不架,不顶不延(迟也),不软不硬,不脱不沾。
突如其来,人莫知其所以然(只觉如风摧倒);
盈虚有象,出入无方,神以知来,智以藏往。
宾主分明,中道皇皇,经权互用,补短截长。
神龙变化,畴测汪洋?沿路缠绵,静运无慌。
肌肤骨节,处处开张,不先不後,迎送相当。
前後左右,上下四旁,转接灵敏,缓急相将。
高擎低取,如愿相偿,不滞於迹,不涉於虚。
至诚运动,擒纵由余,天机活泼,浩气流行。
佯输诈败,制胜权衡,顺来逆往,令彼莫测。
因时制宜,中藏妙诀,上行下打,断不可偏。
声东千古一日,至理循环,上下相随,不可空谈。
循序渐进,仔细研究,人能受苦,终跻浑然。
陈鑫:太极拳经谱
太极两仪,天地阴阳,阖辟动静,柔之与刚。
屈伸往来,进退存亡,一开一合,有变有常。
虚实兼到,忽见忽藏,健顺参半,引进精详。
或收或放,忽弛忽张,错综变化,欲抑先扬。
必先有事,勿助勿忘,真积力久,质而弥光。
至疾至迅,缠绕回旋,离形得似,何非月圆。
精练已极,极小亦圈,日中则昃,月满则亏。
敌如诈诱,不可紧追,若逾界限,势难转回。
况一失势,虽悔何追?我守我疆,不卑不亢。
九折羊肠,不可稍让;如让他人,人立我跌。
急与争锋,能上莫下;多占一分,我据形势。
跌翻绝妙,灵境难以言传!试一形容:手中有权;
宜轻则轻,斟酌无偏;宜重则重,如虎下山。
引视彼来,进由我去;来宜听真,去贵神速。
一窥其势,一觇其隙,有隙可乘,不敢不入。
失此机会,恐难再得!一点灵境,为君指出。
至於身法,原无一定,无定有定,在人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