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与道家思想略

合集下载

浅析道家思想对《黄帝内经》“治未病”理论的影响

浅析道家思想对《黄帝内经》“治未病”理论的影响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年6月第33卷第3期…★王梦蕾1…杨泽1…刘玉良2(1.大学基础医学院…杭州……310053)[摘要]道家思想对《黄帝内经》形神共养,并且提出“母”“子”概念,认为可由母知子、阴平阳秘、保守精气等理念,为中医“治未病”建立道家理论支持。

[关键词]道家思想;黄帝内经;治未病;忧患意识;调和阴阳;中图分类号:R221.1……文献标识码:ACanon of MedicineW ANG Meng-lei1, YANG Ze1, LIU Yu-liang212. Basic Medicine College,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3, China.[Abstract] Taoism…has…had…a…positive…impact…on…the…formation…and…development…of…the…theory…of…"treating…pre-disease"…in…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Medicine.…Taoism……emphasizes…preventing…ahead,…reconciling…Yin…and…Yang,…cultivating…of…both…physique…and…mind,…moderating…desire,…maintaining…body…and…spirit,…and…proposing…"mother"…and…"child"…concept,…believing…that…the…child…can…be…known…from…the…mother…and…the…mother…can…be…know…from…the…child.…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Medicine…is…enlightened…by…it,…proposing…the…ideas…of…preventing…disease…occurrence,…change…and…recurrence,…balancing…of…yin…and…yang…and…conservating…essence,…which…forms…the…unique…theory…of…"treating…pre-disease"…of…Chinese…medicine.…The…article…tries…to…discuss…the…influence…of…Taoism…on…the…Theory…of…"treating…pre-disease"…in…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Medicine,…and…establishes…Taoist…theory…support…for…the…theory…of…"treating…pre-disease"…of…Chinese…medicine.[Key words] Taoism;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Medicine;Treating…Pre-disease;Suffering…Consciousness;Regulate…Yin…and…Yang;Control……Emotions;Cultivation…of…Physique…and…Mind先秦道家是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其基本思想起源于春秋末期的老聃,道家把“道”作为万物的本质和本原,“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道而生并随着它的规律而发展变化。

《黄帝内经》与道家思想探渊

《黄帝内经》与道家思想探渊

人体 , 也将相应地反映住生理或病 理 。如《 老子 ・二 五
章》 所强 调的“ 人法地 , 地 法天 , 天法 道 , 道 法 自然 ” 之 说,
则属是意 。《 庄子 ・ 齐物论 》 载: “ 天地 与我并生 , 而万物 与
我 为 一” , 提出 了 以“ 道” 为主 线 之 “ 天 人 合 ” 沦思 想 。
问 ・ 阴阳应 象大论》 )3 1 。于兹观之 , 老、 庄整体 论思想 渗透 至《 黄帝 内经》 始终 。盖人体生理 、 病理变化 和 自认环 境亦息 息相关 , 密不可分。诚如《 素问 ・ 四气i J 爿 神大论》 所载 : “ 逆春
NO . 8
01 5 HU N AN J O U R N A L( | ) F T R A D I F I O N A L C t f l N E S E ME D I C I N E A u g 2
・1 37 ・
《 黄 帝 内 经》 与 道 家 思想 探渊
杨铮 铮 , 周 广青
齐物论》) k 2 ] 。道家在宇宙 万物之起源上持 气 ・ 元 论之唯 物
主义观点 , 显 现 出 古 人 力 图 以 道 家 哲 学 观 点 贯 穿 于 人 体 终 端研究之想法 。故『 f 『 『 从“ 精 气” 这 一 重 要 概 念 町看 出 《 黄 帝
二生三 , 三生万物。 ” ( 《 老子 ・ 四十 章 》 )4 1 ; “ 有 物混成 先
律, 故尔 自然界是 一个 普遍联 系着 之整体 。《 黄帝 内经 》 认
为“ 道” 是总规则 , 万物 之 总 纲 , 载: “ 道 上知 天 史, 下知地埋 , 中知 人 事 ” ( 《 素 ・ 著 至敦论》 ) 。 ; “ 阴阳肯 , 天地之 道 f i 土 , 万物之 纲纪 , 变 化之 父 母 , 生 杀 之奉 始, 神 明之 府也 ” ( 《 素

论《黄帝内经》中的道家思想

论《黄帝内经》中的道家思想

论《黄帝内经》中的道家思想作者:董法尧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04期摘要:《黄帝内经》是对我国汉代以前医学的总结,也是后世医学的源头活水。

它并非一人一时所作,先秦的阴阳、五行、易学、道家思想都能在其中看到痕迹。

本文仅从道家思想在《黄帝内经》中的反映做简要论述。

关键词:内经;道家;思想中图分类号:B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219-01一、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道”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概念。

《道德经》开篇“道可道,非常道。

”既是说,“道”可意会不可言传,所有言说均是勉强为之,不能达其本意。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同时又有表示宇宙本体的意义,“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表现出一种物质存在与运行的状态,这里老子的“道”确有向物质逼近的意味,但老子又认为“道”是“无状之状。

无物之象”,“复归于无物”,将“道”抽象为剔除了物质属性的超验本体。

”《内经》继承了《道德经》中对“道”的这种直观体悟的认识方法,《素问·灵兰秘典论》:“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闵闵之当,孰者为良!”对于“道”的体会也是这样神秘莫测,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素问·征四失论》说:“窈窈冥冥,熟(孰)知其道?道之大者,拟于天地,配与四海。

”认为“道”无所不在,大至天地、四海,万事万物,无不受其支配。

人的生理、病理也遵从“道”的变化规律。

《灵枢·五乱》指出:“有道以来,有道以去。

审知其道,是谓身宝。

”把握了生理、病理变化之道,就意味着抓住生命的根本。

二、道家的辩证道家有着丰富的辩证思想,其特点主要有二,一是认为万物都包含对立与变化。

二是认为矛盾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老子提出了一系列的矛盾概念,诸如有无、难易、长短、高下、正奇、内外、同异、盈虚、损益、吉凶、静躁、寒热、刚柔、利害、攻守,等等。

道家思想如何影响了《黄帝内经》?这篇深度文章值得一读

道家思想如何影响了《黄帝内经》?这篇深度文章值得一读

道家思想如何影响了《黄帝内经》?这篇深度文章值得一读【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道家学派是以《老子》之“道”“德”为核心范畴形成的学术派别,起始于春秋时期,并在汉代、魏晋等时期持续发展。

一般认为,儒家思想构筑了中国人整体的思想、道德、伦理体系,而道家思想,则决定了中国文人的人生价值取向与心理特质,二者共同形成了中国人基本的心理构架,对中华文明影响深远。

形成于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同样汲取道家思想之精粹认知生命、建构医学体系,并对其核心范畴进行充分的发展与丰富,亦在具体生命层面,对其重要理念进行诠释与解读。

“道”与“德”在内涵上具有相对性,前者侧重于宇宙自然哲学范畴,后者则侧重于社会人生哲学范畴,但二者具有明确的关联与递进,即“德”是由“道”而来,“道”为本,“德”为用,由道及德,即从宇宙自然哲学“道”的内涵、属性、特质、内容,推演出“德”的相关规定性,如《道德经》所谓“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因此,“道”的内涵,可以涵盖“德”。

而道的核心思想,如道生万物、道法自然、道为虚静、道常无为等,不仅体现为“德”的内容,同样亦延伸至医学领域,形成《黄帝内经》相关生命观。

“道生万物”与《黄帝内经》“真气”论《黄帝内经》气学思想的主体是“真气”论,视真气为生命活动的主宰,认为人的生长发育、健康维持、疾病发生等过程中,真气的有无多少、运行状态皆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而这些思想,皆是秉承于道家思想。

“真”的含义及道家文献中的真学思想“真”的金文写作,上半部为会意。

《说文》中将此解为“(见图2)”部,为倒立之人,示变化。

如《说文解字·(见图2)》原文载:“变也。

从到人,凡(见图2)之属皆从(见图2)。

”因此,“化”字之互倒之人,是对胎儿在母腹中孕育过程的会意表达;下半部为“贝”。

从形状上为一个贝壳,下面一点,表达珠在贝中逐渐凝聚成形的过程。

因此,“真”字的本义应是古人受胎儿孕育和珍珠凝于贝中的过程启发而来,旨在以“真”字类比精气在人体内凝聚的状态。

《黄帝内经》道家“无为”思想研究

《黄帝内经》道家“无为”思想研究

《黄帝内经》道家“无为”思想研究1. 本文概述《黄帝内经》作为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之作,不仅深入探讨了医学理论和治疗技术,更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

道家“无为”思想在《黄帝内经》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为中医理论提供了独特的哲学视角。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黄帝内经》中的道家“无为”思想,挖掘其在中医理论和实践中的应用,以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古老而深邃的医学智慧。

文章首先对《黄帝内经》的成书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进行简要介绍,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接着,阐述道家“无为”思想的基本内涵和核心特征,分析其与中医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详细探讨《黄帝内经》中“无为”思想在养生、疾病预防、治疗原则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揭示其对于中医实践的指导意义。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黄帝内经》中的道家“无为”思想,为现代中医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同时促进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发展。

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深入研究,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2. 道家“无为”思想的起源与发展道家“无为”这一哲学观念,深植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之中,其源头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的经典著作《道德经》。

老子在其书中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核心理念,主张顺应自然界的普遍规律——“道”,强调减少人为过度干预,崇尚自然而然的过程。

老子倡导的“无为”并非消极的无所事事,而是主张在认识并遵循宇宙生命本质规律的基础上,去除矫饰与强求,达到一种不破坏自然和谐状态的处世智慧和治国方略。

“无为”思想在《黄帝内经》这部中医理论巨著中亦得到了独特的体现与深化。

《黄帝内经》虽是一部医学典籍,但它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天人合一”和“无为而治”的理念贯穿全书。

它将人体健康与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规律紧密联系起来,提倡通过调和阴阳、顺应四时变化来维护身体健康,而非强行改变生命过程,这正是“无为”思想在医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随着历史的演进,道家“无为”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

《黄帝四经》的道家思想研究

《黄帝四经》的道家思想研究

《黄帝四经》的道家思想研究黄帝四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四部著作,其中的道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通过对黄帝四经的道家思想进行深入研究,来发现其影响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和思想的重要性。

黄帝四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四部著作,它们分别是《黄帝内经》、《周易》、《易经》和《论语》。

其中《黄帝内经》、《周易》是以道家思想为基础形成的,它们最大程度地体现了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精髓。

而《易经》和《论语》中也有一些道家思想的成分。

首先,道家思想是《黄帝内经》的核心思想。

《黄帝内经》在古代中国是一部重要的医学书籍,也是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包含了许多道家思想,如以朴素天性观、清私心性观、兼容归一性观为中心的中庸思想。

在《黄帝内经》中,首先强调“自然”,把人视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强调“仁”,以道德来加以调节,强调“无为”,主张以无为而治,以达到自然界的平衡和和谐。

其次,道家思想也是《周易》的核心思想。

《周易》是一部古代占算的典籍,它不仅包括了占算的内容,而且还融合了许多道家思想,如以“天人合一”、“乐禄万物”、“守正君道”为重要的道德原则。

在《周易》中,人们把自然视为一个整体,强调人们把心放在利益全局中,强调对自然的尊重,同时也强调以“道”来化解矛盾,平衡自然。

另外,《易经》和《论语》中也有一些道家思想的成分。

《易经》中讲述了人们如何通过运用“六爻”来预测未来,但也结合了许多道家思想,比如“坤”(君子)、“艮”(以和为贵)、“震”(以守正君道)等。

而《论语》则是孔子的经典著作,也融入了道家思想,比如以“人性本善”为核心的儒家文化,以及“乐礼”、“以和为贵”等道德理念。

以上可以看出,黄帝四经中的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及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首先,它有助于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如“自然”、“仁”、“无为”等原则;其次,它也推动了中国古代的宗教文化,如“天人合一”、“乐禄万物”、“守正君道”等;最后,它也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儒学文化,如“人性本善”、“乐礼”等。

道家思想文化背景下对《黄帝内经》的诠释

道家思想文化背景下对《黄帝内经》的诠释

道家思想文化背景下对《黄帝内经》的诠释道家学派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曾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黄帝内经》则被认为是道家思想的权威性著作,研究它的意义也是十分重要的。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医学典籍,记载了古代医家的理论和实践。

它的发现给了后人一个探索发展中医药的重要机遇,它的思想也在后世深深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建构。

道家学派的思想经常被用来解释《黄帝内经》,从中可以看出其特有的传统文化特质,更好地理解传统中医皮肤药理学及其他研究领域。

道家思想认为,人们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内在运行,从而获得健康平衡。

它重视自然界精神生态的力量,坚持“调养自身,适应外界”的原则。

通过把道家思想与自然和人的理解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解释《黄帝内经》的理论。

从《黄帝内经》诠释道家学派思想上,我们发现它强调调和,即“天下万物,皆有温度”。

这句话指出,一切都应该有自己的平衡状态,不应破坏平衡,而是要以平衡的方式发展。

从道家学派的角度看,人的健康和外界的和谐是不可分割的,唯有保持自我的均衡和谐,才能维持世界的安宁。

此外,《黄帝内经》强调以自然为基础,重视人的自然健康。

它强调了自然界的运行,即“五行”,以及人的自然健康,及其对自然的和谐和适应。

它着重强调人本质和外界环境相结合来维持自身健康,即“人体内外相应”。

将道家思想与《黄帝内经》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落实这种理论。

另外,《黄帝内经》强调了心理因素对生理因素的影响,提出了“精神是病的起源”的观点。

道家学派以“心为本”为核心,认为人的精神健康是健康的关键。

因此,通过把道家学派的思想融入《黄帝内经》,可以更好地解释这一理论,并从中汲取精神健康的方法,实现人的身心和谐。

在总结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道家思想与《黄帝内经》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它们在调和、自然健康和心理因素等方面都表现出深刻相似之处。

道家学派的思想对诠释《黄帝内经》意义重大,因为它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其中的理论,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和落实中医药的理论。

张其成:中国人必读的五部国学经典

张其成:中国人必读的五部国学经典

张其成:中国人必读的五部国学经典
张其成在2008年7月出版的《黄帝内经养生大道》一书中,对国学如是说:
“我们国学的核心实际上就是生命哲学,《黄帝内经》就是以黄帝的名字命名的、影响最大的国学经典之一。

中国古代有三大以"经"命名的奇书,第一部是《易经》,第二部是《道德经》,第三部就是《黄帝内经》。

现在,这三部奇书不仅引起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关注,而且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极大关注,因为它的价值在当今社会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


张其成推荐五部中国人必读的书:
“中华悠久的文化、传统的学术,即现在所说的国学有五部经典,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必须读的,而且是不可不读的。

作为一个大学图书馆馆长,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现代很多书没有必要多读,但古代的经典一定要读。

我认为只要读透五部经典,就可以掌握博大精深的国学精髓了。

第一部《易经》,第二部《道德经》,第三部《黄帝内经》,并称为三大奇书,再加上《论语》和《六祖坛经》,共五部经典,我把它称为"国学五经"。

这五经当中《易经》代表易家,《道德经》代表道家,《黄帝内经》代表医家,《论语》代表儒家,《六祖坛经》代表中国的佛家。

各家的主要思想都集中在这五部经典里面。

”。

浅析先秦道家中和思想及其对《黄帝内经》的影响

浅析先秦道家中和思想及其对《黄帝内经》的影响

浅析先秦道家中和思想及其对《黄帝内经》的影响作者:贾世敬,张其成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年第05期摘要:最代表中华民族智慧的学说,就是以“中和”为核心的哲学思想,先秦诸子的论述中多有涉及,尤以儒、道两家为多。

先秦道家着眼于“天人关系”,寻求着人体自身、人与人,尤其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

《黄帝内经》吸收其中和思想的精华,进而形成了独特的中医学理论。

关键词:道家;中和;《黄帝内经》;先秦中图分类号:R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5-0091-02和谐观念、中和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几乎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的全程之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灵魂和个性特征。

中医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生、发展依托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深厚背景。

不可否认,中和思想对中国传统医学的思维方式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1 中和思想的内涵要理解“中和”一词的涵义,首先要从“中”、“和”二字的涵义分别着眼。

《说文解字》中对“中”字的解释是:“内也”、“正也”,而《中庸章句》中进一步解释道:“中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名。

”由此可见,“中”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喜怒哀乐之未发”(《礼记•中庸》)的“不偏不倚”状态,即“内”,这是本体意义上的“中道”;二是“于已发而时中”(《礼记•中庸》)的“无过无不及”状态,即“正”,这是方法论意义上的“适中”、“时中”[1]。

而“和”字在古代主要有三种写法,即“和”、“盉”、“龢”。

《说文解字》对此三字的的解释分别是“相应也”、“调味也”、“调也”。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五篇上•皿部•盉》里把这三个通用的字加以区别:“调声曰龢,调味曰盉。

今则和行而龢盉皆废矣[2]。

”从此可以看到,“和”的涵义由人初始直观的感官体验的“声音相和”与“五味调和”逐渐发展引申为万物和谐、协调、和合,是为宇宙生成以及发展的内在大规律。

“中和”一词作为一个抽象的哲学高度的整体概念首次出现,是在《礼记•中庸》中:“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道家思想对中医学理论发展的影响

道家思想对中医学理论发展的影响

道家思想对中医学理论发展的影响道家思想对中医学理论发展的影响道家思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瑰宝之一。

春秋时期《老子》一书的问世,标志着道家思想的产生,此后的《庄子》、《列子》、《管子》、《淮南子》等著作进一步继承和阐发了道家思想,强调“道常无为而无所不为”,“道法自然”,“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等观点,一直为后世所推崇。

著名的中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强调指出:“道家思想乃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研究道家思想体系“对于了解全部中国科学技术是极其重要的”。

道家学说,其义精深,其奥无穷,除了在哲学和政治上发挥过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以外,对于中医学的发生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道家思想对《内经》理论体系的影响《内经》是中国医学史上现存最古老的经典著作,是中国古代生命科学的集中总结,汇集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优秀成果。

其中道家学说对其理论奠基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道家的“天地之道”与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老子主张天道自然无为,人只要顺应自然,就能把握天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

”这种尊重客观自然法则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庄子继承了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主张“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安时而处顺”(《庄子·大宗师》)。

由此去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逍遥境界。

《黄帝内经》承袭了道家思想的精华,把天和人作为一个统一体看待,建立了自己的天人合一观。

《内经》认为,人是在特定的“气交”环境中,由天地两气结合生成的。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同时《内经》还认为,人与天的结构相类似,这种类似表现在人的身体体现了天地的结构。

《灵枢·邪客》日:“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

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

道家尚阴思想对《黄帝内经》的影响

道家尚阴思想对《黄帝内经》的影响

道家尚阴思想对《黄帝内经》的影响〔摘要〕中医学理论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下文简称《内经》)的成书,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在对人体生命医学理论的阐发上有着明显的尚阴倾向:道家以阴性的“道”为宇宙本原,《内经》以阴精为生命的本体;道家强调“涤除玄览”的认知之道,《内经》崇尚虚静的医学思维方式;道家以寡欲清心为养生之道,《内经》主张“志闲少欲”“积精全神”的养生方法。

〔关键词〕道家;尚阴思想;黄帝内经;本体论;认识论;养生论〔Abtract〕HuangdiNeijing(hereinafterreferredtoaNeijing)ithebaicaltheoryofTraditonalChineeMedicine,influenceddeeplybytheviewofTaoitandevidentlyhavingtheYin-upholdingthoughtondicuionofthemedicaltheory.TheTaoitholdtheyin-taoitatheoriginoftheunivere,whileNeijingregardedtheyin-eenceatheourceofthehumanbody.TheTaoitemphaizedthe"noidea"thinkin gway,whiletheNeijingadvocatedthe"emptine"medicalthinkingway.Furthermo re,theTaoitholdthe"leappetite"athewayofhealthpreerving,whiletheNeijinguggetedthewayofhealthpreervingon"rela某andunelfihne",and"keepeencetoavepirit".〔Keyword〕Taoit;Yin-upholdingthought;HuangdiNeijing;ontology;epitemology;cultivation众所周知,中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下文简称《内经》)的成书非一人一时,是一部博杂之书,其理论构建深受传统文化思想,特别是道家思想的影响,在本质上是一部黄老道家著作。

黄帝内经和道家养生精髓

黄帝内经和道家养生精髓

黄帝内经和道家养生精髓
养生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活动的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实质上,养生就是保养五脏,使生命得以绵长的意思。

《黄帝内经》开篇《上古天真论》关于养生有这么一句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今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人这一辈子的养生精髓,基本上都在这里面,黄帝内经当中的养生精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个方面:
第一个“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就是《道德经》里面所说的“少私寡欲”。

这种以养神长寿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浸透到养生学的各方面。

第二个养生之道就是《道德经》所指出的:“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返朴归真”。

第三个就是《庄子·刻意》说的:“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

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所好也”。

庄子养生倡导的去物欲致虚静以养神,才能形与神俱,长命百岁。

先秦道家思想与《黄帝内经》

先秦道家思想与《黄帝内经》

先秦道家思想与《黄帝内经》先秦道家思想与《黄帝内经》先秦道家思想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思想体系之一,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是一种以“无为而治”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医学典籍之一,也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被称为“中医之祖”。

先秦道家思想和《黄帝内经》虽然在表面上看来并不直接相关,但是二者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文将会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探讨先秦道家思想与《黄帝内经》之间的关系。

一、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先秦道家思想与《黄帝内经》中的体现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先秦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

道家认为,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人体和宇宙万物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黄帝内经》中也有着同样的观点,认为人体和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天地万物都是有关联的。

例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地气,天志,以变化,调和人身。

”这一句话表明了人体和自然界相互关联,自然界的变化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二、内在调节的思想在先秦道家思想与《黄帝内经》中的体现先秦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和“自然而然”,即人应该服从自然规律,自然平衡。

《黄帝内经》也有着同样的观点,认为人体内部的各个器官是自我调节和平衡的,只有当人体内部平衡时,才能保持健康。

例如《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讲述了脏腑相合,五脏调和的观点,提出了人体的各个器官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协调、互为依存的。

三、自我修养的思想在先秦道家思想与《黄帝内经》中的体现先秦道家思想认为,人要成为完美的个体,需要进行内心的修炼和自我完善,达到“归于自然”的境界。

《黄帝内经》也有类似的观点,强调了人体内部的自我修养和自我调节。

例如《素问·阴阳别论》中,提出了“平心静气、慎思明辨、和畅发挥”的原则,宣扬的是一种以宁静、思考和发挥为主的自我修养。

四、阴阳五行的思想在先秦道家思想与《黄帝内经》中的体现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非常重要的思想,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关于它的讲述。

你知道吗,中国古代四大医学著作,有两部都重点推荐了它!

你知道吗,中国古代四大医学著作,有两部都重点推荐了它!

你知道吗,中国古代四⼤医学著作,有两部都重点推荐了它!导读:粗略了解过中医药发展历史的⼈都知道,中国古代有四⼤经典医药学著作,那就是导读《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这四部经典著作概括和传承了古代中医的众多经验和理论,影响了数千年的中医药发展。

然⽽你知道吗,在这四部著作中,《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不约⽽同地提到了⼀个词,那就是“君⾂佐使”。

你知道吗,中国古代四⼤医学著作,有两部都重点推荐了它!《黄帝内经》中国古代四⼤经典医学著作中,《黄帝内经》最早,是⼀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道家理论上建⽴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学”、“运⽓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然、⽣物、⼼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对⽣命现象的长期观察、⼤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它奠定了⼈体⽣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的⼀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经典著作之⼀,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代代⼝⽿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时,作者亦⾮⼀⼈,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千年的⽤药实践中发挥了巨⼤作⽤,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君⾂佐使在《黄帝内经》的《素问·⾄真要⼤论》中反复提到提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应⾂之谓使。

”“君⼀⾂⼆,制之⼩也。

君⼆⾂三佐五,制之中也。

君⼀⾂三佐九,制之⼤也。

”《神农本草经》⾥更是明确了君⾂佐使这个词,以及把各种中成药作了分类:“上药⼀百⼆⼗种为君,主养命;中药⼀百⼆⼗种为⾂,主养性;下药⼀百⼆⼗种为佐使,主治病;⽤药须合君⾂佐使。

《黄帝内经》与道家的关系——以《素问·上古天真论》为例

《黄帝内经》与道家的关系——以《素问·上古天真论》为例

2012年3月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第36卷第2期《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深受传统思想文化影响,其中道家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道家”之名最初见于司马谈《论六家要旨》:“道家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

”系指由改造和发展老子之学而来的黄老之学。

本文所说的“道家”包括老庄之学、黄老之学在内。

虽然《黄帝内经》深受道家思想影响这一观点已经得到学界的认同,关于这方面的论著也非常丰富,然而由于学科分化等原因,相关著述多从思维方式、认识论等宏观的角度阐述《黄帝内经》与道家关系,而对二者的内在有机联系把握还不够。

鉴于此,本文仅以《素问·上古天真论》为例,通过对文中“黄帝”、“天师”、“朴”、“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等词、句的考证与诠释,以期深入地论证与揭示《黄帝内经》与道家的内在关系,为研究《黄帝内经》提供新思路。

1黄帝《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循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众所周知,黄帝是传说中华夏民族的始祖。

时代进入战国中后期,随着百家争鸣进入高潮,各学派为了在争鸣中处于有利地位,纷纷打出了远古帝王的招牌,以示自家理论的源远流长,并试图以此声势压倒其他学派。

如儒家“祖述尧舜”,农家自称是“神农之言”,墨家称自己的学说是“禹之道”等等。

在这种形势下,作为道家创始人的老子,其资历、声望显然不足以同其他学派抗衡。

同时由于老子开创的道家学说主张清静无为、柔退不争,对政治、战争、法令持排斥态度,很难适应列国变法图强、富国强兵的现实需要,导致道家在争鸣用世中处于明显的劣势。

于是一部分热衷于为政的道家学者,打起了比尧、舜、禹更为久远和有声望的黄帝大旗,把黄帝和老子的形象结合起来,用虚设的黄帝之言改造了老子之学,形成了黄老之学。

如果说,黄老之学在先秦更多地是作为一种理论存在,那么真正运用到实践中是在西汉。

西汉初期,由于连年战争,民力衰竭,统治者崇尚黄老之术,推行无为而为、与民休息的政策,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也包括养生,出现了诸多托名“黄帝”的著作,除《黄帝内经》、《黄帝外经》外,其他如《太始黄帝扁鹊俞拊方》、《神农黄帝食禁》、《黄帝杂子步引》、《黄帝岐伯按摩》等[1]。

道家思想文化背景下对《黄帝内经》的诠释

道家思想文化背景下对《黄帝内经》的诠释

道家思想文化背景下对《黄帝内经》的诠释《黄帝内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医学著作,是中国文明发展过程中对医学思想的重要表现。

它是道家思想文化背景下,传统汉族医学思想发展的重要史料,也是中医理论范畴的重要参照文献。

基于道家思想文化背景,本文将对《黄帝内经》的内容、思想和文学特性进行诠释,以及其在中国文化发展历史中的意义和影响。

《黄帝内经》主要应用道家思想,提出了“六气有宣”的理论,认为“精气、神明、血液、津液、脂肪、骨软”是人体的基本成分,可以通过调节和补充这些组成元素来调节身体的健康状况。

从道家思想看,《黄帝内经》提出“气有无宣”的理论,认为身体健康状况受各种气的影响,气的变化会影响身体的健康状况。

它强调要根据身体的不同状态,通过补充、精服调整来调节身体的健康状况,从而促进健康。

《黄帝内经》的文学性也很高,它大量使用了象征性的文字,并用诗歌、散文和叙述来装点文字,描述了一种看似神秘的宇宙自然秩序。

此外,《黄帝内经》还用对比、对照和对比手法,为文字添加色彩,使其具有艺术性和可读性。

它还把道家思想的哲学思想深入到文学中,使之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可读性。

《黄帝内经》的发展和影响也很深远。

它不仅是古代医学思想的重要经典,也是中国文化精神传承的基石。

它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留下了珍贵的印记。

它使中国传统文化从一个局部民族文化发展到一个“三大传统文化”,即儒家思想、佛教思想和道家思想,从而形成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多样性和地域特色。

总之,《黄帝内经》是道家思想文化背景下对人体调健方法及疾病治疗的重要史料,它的发展和影响深刻,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熔铸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多样性和地域性。

它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学经典,也是道家思想文化中重要的文化传承。

浅谈《黄帝内经》中养生思想的道家渊源

浅谈《黄帝内经》中养生思想的道家渊源

文艺理论91摘要:《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典籍,其内容包罗万象,蕴含着丰富的养生思想。

道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流派之一,对中医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情志养生、四时养生等方面探讨《黄帝内经》养生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关联。

关键词:《黄帝内经》;养生思想;道家思想素有“医学圣经”之称的《黄帝内经》是中华传统医学的奠基之作,既是自然科学又是人文巨著,其内容涵盖了医学、哲学、天文、气象、历法、算术、伦理等各个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1]其蕴含的养生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影响,尤其大量吸收了道家思想的元素。

笔者将从《黄帝内经》中主要养生思想的几方面探索其与道家思想的渊源,以揭示中医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联系。

一、《黄帝内经》养生思想与道家思想概述《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是一部以医学理论为主,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医学巨著。

其内容涉及古代养生防病的哲学思想、生理学、病理学、治疗学等方面,尤其在养生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以“天人合一,整体观”为最基本原则,提出了饮食养生、四时养生、房室养生、运动养生、情志养生等各方面的理论,为后世养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道家与儒家共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

道家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末期,其代表人物为老子、庄子,合称“老庄”。

《道德经》为道家代表作,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也是中国第一部哲学著作。

道家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道衍生万物,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的一切行为活动要符合道。

正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独特的自然观“道法自然”、人生观“无为而至”有着永恒的价值,渗透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尤其对中医养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二、《黄帝内经》养生思想与道家思想的相关1.恬淡虚无与守静笃《素问·上古天真论》有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指思想要安定清静,排除杂念妄想,体内才能真气和顺。

《黄帝内经》与传统文化之二:《黄帝内经》中的道家文化

《黄帝内经》与传统文化之二:《黄帝内经》中的道家文化

《黄帝内经》与传统文化之二:《黄帝内经》中的道家文化《黄帝内经》与传统文化之二:《黄帝内经》中的道家文化2012-09-03 13:09:4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查看评论进入光明网BBS 手机看新闻《黄帝内经》《内经》中的精气学说精气学说产生于先秦。

管子认为:凡物之精,此则为生。

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是故名气……指出作为物质的精气,结合起来就产生万物。

“人之生,气之聚气,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庄子认为无形物质是有形物质的本源,万物都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无中生有”的本源在于精气。

庄子这种生死“气化”的观点含朴素的唯物论元素。

《内经》“气合而有形”的生命观,有道家思想的痕迹。

《内经》认为生命活动是“气”在体内运动变化的外在表现,并从气的存在方式、运行模式和作用机制等多个层次,建立了中医学特有的病机理论。

《素问·举痛论》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提出不同致病因素或通过改变气的存在状态;或影响气的多少,导致疾病发生的病机理论。

道家的精气学说是《内经》“气”学说的滥觞,《内经》气相关的病机理论经过后世医家的发挥,逐渐演变成为中医病机理论的基石。

宋元以降,脏腑病机、气血病机、经络病机等病机理论日臻完善,从根本上说,这是得益于《内经》的精气病机学说。

《内经》中的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首先由阴阳家提出,但被稷下派道家所借用,经管子等人的大力倡导,道家形成用五行盛衰推衍天道及人事变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这种唯物主义的哲学使中医摆脱神学的束缚,促进了中医与巫神的决裂,导致了医学概念的产生、医学理论框架的建立和中医知识的系统化。

反映在《内经》的病机理论中,则是以脏腑的五行生克规律和天地五运六气之变,来推演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变化过程。

阴阳失衡的发病观。

《内经》借用阴阳概念,用以阐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认为生理情况下,人体内阴精与阳气之间存在着相互为用的依存关系。

道家哲学书籍

道家哲学书籍

道家哲学书籍
道家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流派之一,其思想深刻,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值得阅读的道家哲学书籍:
1.《道德经》:是道家哲学的代表作品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书中阐述了“道”的概念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对于人生的意义、行为的准则等方面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2.《庄子》:庄子是道家哲学的又一代表人物,其书中反思生命的意义、人性的本质、自由意志的重要性等课题,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深层次的启示。

3.《列子》:列子是道家哲学的又一代表人物,其书通过许多寓言和故事,探讨了人性、道德、人生哲学等方面的问题,对于读者理解和掌握道家哲学思想提供了更为立体和具体的参考。

4.《黄帝内经》:道家哲学也涉及到医学方面的思考,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其中包含了道家哲学对于人体、健康、疾病等方面的深入思考和探讨。

这些书籍不仅对于了解道家哲学思想有着很大的帮助,也能够对于人生的意义、行为的规范、健康的保持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启示。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 体 系。
[ 关键 词 ]黄帝 内经;道 家思想
中图分类号 :G1 7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5 32 1 )5 0 5 — 4 0 8 8 6 (0 10 — 0 6 0
中国传统医学奠基典 籍 《 黄帝 内经》 距今 已
20 00多年 ,素 有 “ 医学 之 圣 经 ” 之称 ,所 论 涉 及
论应是 我 们弘扬 国学 文化 不 可多得 的珍 宝 。

物矣。 、 “ ” 天地合气 ,别 为九野 ,分为 四时 ,月
有 小 大 , 日有 短 长 , 万 物 并 至 , 不 可 胜 量 。 ”
( 问・ 宝命全形论》 。气不但作用于万物 ,作 为 )
万 物 之灵 的人 也 不 例 外 , “ 以天 地 之 气 生 ,四 人
腊 永 红 鲁 西 龙 王振 华
(、2 . 1 、3甘肃陇东学院 ,甘肃 庆阳 7 50 ) 4 0 0
[ 摘要 ] ( ( 内经》 基础理论 的形成 ,与道 家思想联 系密切 。尤其是它从探 索人 的生命 本原 出发 ,把 老庄的精 气观 、 黄帝 整体 观、变 易平衡 观等哲学方面以及养 生观 的思想成 功地运用到 自己的 医道 理论 实践 中,建构 了极 富道 家色彩 的医学哲学
《 内经》 继 承 了道 家 这 一朴 素 思 想 《 问 ・ 元 纪 大 论》 素 天 日 : “ 天 为气 ,在 地 成 形 ,形 气 相 感 而 化 生 万 在
医学 、哲学 、伦理 、气象 、历算 、养生 等方面 , 是一部集 中国古代人文科学与 自然科学 的医学哲 学巨著 ,对后世影响深远 。精读 《 内经》 ,会发现 诸子百家思想在 《 内经》 中几乎都有所体现 ,尤 其是道家思想被其 大量 吸收 。本文通过探讨 《 内 经》 与道家老庄思想在特别值得注意 的哲学与养 生观方面的理论 渊薮 ,以揭示 《 内经》 的许 多理
才 正 式 提 出 “ 气 ” 这 一 概 念 , “ ,水 也 ,男 精 人
构 、同律 。
子》 也强调 自然界是一普遍联系着
的整 体 ,提 出天 人 相 应 思 想 ,反 对 “ 定 胜 天 ” 人 ,
不 主 张 把 人 与 自然 设 定 为征 服 与被 征 服 的 因果 关
女精气合 ,而水流行 。 (管子 ・ ” 《 水地篇) ) )认 为 人 的形体 与生命 是 由精 气合 和而成 。从 《 内经》
代 哲 学 用 以标 志 人 的 生命 本 质 的哲 学 范 畴 ,它 也
是从 ( ( )一书脱胎而来 。 1老子既讲 “ , 老子) ”[ 1 气” 也讲 “ , “ 精” 心使气 日强” ( 子 ・5 ) 5 章》 、赤
基金项 目:2 1 00年甘 肃省 高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 目 (0 0 0 )阶段性成果 11- 4 作者简介 :腊永红,男,河南南阳人 ,讲师 ;鲁西龙 ,男,甘肃庆阳人 ,教授 ;王振华 ,男,河南周 口人 ,讲 师,哲学
运用 ,用 它来解 释人体及生命现象 ,这显 然是受 道家及 《 管子》 哲学思想 的影响 。 《 内经》 的不 同之处是其从 医学角度对 “ 精气 ”理论加以界定 , “ 以解释人 的生命本 质 、疾病 发生和医疗诊断 。 用 帝 内经》 作者较早地将道家 的精气理论用 以说
的精 气 说 看 , “ 气 ” 已被 当成 一 般 的理 论 加 以 精
系 ,而 强 调 “ 法 地 ,地 法 天 ,天 法 道 ,道 法 自 人
然。 ( 子 ・5 )天地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 , ” 2 章》
它们 之 间是相 互 影 响 ,相 互联 系着 的。庄 子发 挥 了
博 士。
5 6
子 “ 弱筋柔 而握 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腹作 ,精 骨
然一 体 的未经 解 剖 的实体 ,是 天地 万 物之 所 以生之 总 原 理 ,而 非 具 体 的事 物 ,万 物 一 体 而 同源 、同
之至也 ” (老子 ・5 )等, 《 5 章》 这都 是从人 的生命
上立论 的 ,但 《 老子》 是把 “ ”与 “ ”分 开 精 气 来讲 ,后 到战国时期 《 管子》 在老子思想 基础 上
的 本 原 ,它 充 塞 整个 天地 之 间 ,万 物 的生 成 变 化 都是 由阴 阳交 感而 引起 。
收稿 日期 :2 1— 9 2 00 0 — 0
枢・ 脉度》 )人 和万物都是天地之气合乎规律的产
物 ,所 不 同的 是 ,人在 万 物 中最 为贵 重 ,它 由人
身三宝 “ 、气 、神 ”构成 。 “精气 ’是 中国古 精 ‘
时之法成 。 (素问 ・ ” 《 宝命全形论》 )人 不但 由气 所化生 ,人 的生命 、生理活动也体现 了气运行 的
原 则 。五脏 有 五脏 之 气 ,六 腑 有 六 腑 之 气 ,经 脉

精气 观
有经脉之气 ,不 同人体结构 的气发挥着不 同的生 理效 能 , “ 气通 于鼻 ,肺 和则鼻 能 知臭 香 矣 肺
2 1 年 第 5期 01
福建 省社 会 主义学 院学 报
J OURNA O U I NS I UT OC AL S F F JAN I T T E OFS I I M
No. 01 52 1
( 总第 8 期 ) 6
s ra e ilNo 8 .6
《 黄帝内经》 与道家思想略
… …
道 家 在 宇 宙 万 物 的 起 源 上 持 气 一 元 论 的唯 物
主 义 观 点 。老 子 的 “ 生 一 ,一 生 二 ,二 生 三 , 道
肾气通于耳 ,肾和则耳能闻五音 矣 。 (灵 ” 《
三 生 万 物 。万 物 负 阴 而 抱 阳 ,冲气 以 为 和 ” 。 (老子 ・2 )庄子提 出 “ 《 4 章》 通天下一气”等思想 揭示 出道家试 图摆脱气 的具体形态 ,将气 提升到 宇宙本体的高度 ,认 为气 ( 或阴阳二气)是世 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