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初中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在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显得尤为重要。
德育渗透是指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育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意志品质和价值观念。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现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项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工作。
下面就让我们来浅谈一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一、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的选择是实现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质的培养。
在选择教育内容时,我们要注重挖掘物理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道德价值,尽可能将一些重要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融入到学科教学中。
在讲授物理知识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科学史故事和科学家的人生道德境界,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尊敬和对科学的敬畏之情,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学科素养。
再如,在讲述物理实验的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涉及环境保护、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实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二、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渗透德育教学方法的设计也是实现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让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体验科学的魅力和美妙,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我们要注重启发性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我们要注重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地观察。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实地观察,使学生深刻地体验到物理现象的奥妙,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再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浅谈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管理篇•德育天地浅谈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王蕾(甘肃省和政县马牧沟学校,甘肃和政)新课改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德育在小学学校教育方面扮演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小学语文德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如何将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作者深有体会,特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同时积极借鉴同行优秀教学成果,从以下两点进行深入剖析,权做引玉之砖,以期为德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贡献微薄之力。
一、德育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针对于小学生而言,个体认识和道德徘徊在较低层面。
作者认为:小学生道德水平处于低级和服务定向阶段。
本阶段学生道德认识比较肤浅。
本阶段学生评价好坏的主要依据是行为产生后果和对自身利害关系影响。
那些道德水平高的学生会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这些学生通过对周围事物感悟来陈述己见,以自身视角看待道德问题,然后遵守社会秩序。
这些学生主要集中在小学高年级段。
小学语文德育资源比较丰富。
集中体现在一些名篇佳作中。
比如:一些文学名著和历史题材的课文,都是实施德育的良好素材。
小学语文德育是由语文学科特点决定的。
语文教学极大丰富了学生文化知识,学生道德素质起到潜移默化影响。
因此,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性不容小觑。
二、德育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举措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理论自带。
教学活动依赖于教师对教材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
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这是实现小学语文德育的有效举措。
深度研究教材内涵,挖掘富含的德育素材,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同时对学生实施德育。
彰显语文教材的丰富性和现实性实施德育,逐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比如:在讲解某篇课文时,接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教师要充分利用语言内涵,促使学生透过表面语言文字深入到课文本质,帮助学生提高道德水平。
把德育渗透日常教学
把德育渗透日常教学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德育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首先,教师应当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良好榜样。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保持良好的仪态和教态,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语言引导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同时,教师还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需求,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和亲近感。
其次,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在各个学科的教材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
教师应当在备课时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将德育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
通过这种融合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的熏陶。
第三,教师应当注重德育与日常生活的结合。
德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
教师应当将德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德育的魅力。
最后,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和性格特点。
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采用多样化的德育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例如,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温和、耐心的方式进行引导;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他们进步。
通过这种多样化的方式,使德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开题报告)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开题报告)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探究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理念和方法,以促进教师的德育水平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当前,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已经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认可,但由于长期以来教育评价方面的偏颇,学校和教师在德育方面的观念和实践都还存在不足。
因此,本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提供指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活动和行为的理论,为解决具体问题提供思路和可操作的方法,深入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拓宽教师的德育观。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以XXX为例,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探究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理念和方法,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具体内容包括: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理论基础、德育渗透的具体方法、德育渗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等。
三、预期研究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成果:1.总结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理论和方法,为教师提供指导;2.评估德育渗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教育改革提供参考;3.拓宽教师的德育观,促进教师的德育水平和学生的终身发展。
四、研究的可行性分析本研究的可行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研究机构:XXX是一所实力雄厚、教学经验丰富的学校,具备开展本研究的条件和基础;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能够全面深入地探究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理念和方法;3.研究资源:本研究将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开展问卷调查、访谈等实证研究,保证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4.研究人员:本研究将由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研究小组,能够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五、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的进度安排如下:1.前期准备(1个月):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组建研究小组等;2.文献资料法(2个月):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理论基础;3.访谈法(2个月):对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方法;4.问卷调查法(2个月):开展问卷调查,评估德育渗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5.总结分析(1个月):总结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德育渗透的定义德育是人格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它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内核和最高价值追求,是人类发展的标志。
德育渗透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道德教育,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道德渗透。
与传统的德育教育相比,德育渗透更注重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关联性,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全面提升。
1.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实现需要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入手。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读课文、背词、做题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人文知识的重要性。
例如,经历了一番朗读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进一步引导他们对人文知识的思考和探究,从而增强其人文素质。
2.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除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另一个实现方式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道德情感,如爱、慈、恕等。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一步强化其道德情感。
3.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实现方式就是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探究性课题或开展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社会现状,探讨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形成个人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强化其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基础。
4. 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最后一个重要实现方式就是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建立互动和谐、教育开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愉悦性,让学生在愉悦中感受到道德教育的氛围。
同事,教师也可将文化现象、学习方法与课堂实践相融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掌握语言艺术、思维能力,同时增强其整体素质。
三、结语德育渗透是提高学生成长全面素质的有效途径,对于语文学习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上文中,笔者通过阐述德育渗透的定义及语文教学中的实现,我们可以得知,无论是在语文教学中,还是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德育渗透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都不容忽视。
浅谈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 ) 结 合 热 点 实 例 、 案 例 进 行 德 育 渗 透 。 比 如 , 在 2
二 、实 施 德 育 渗 透 的途 径
1以 教 拜 的素 养 和 人 格 魅 力感 化 掌生
中职 生 处 于从 少 年 走 向青 年 最 重 要 的成 长 期 ,是 世 界
佩 ,推 动 学 生产 生 努 力 学 习 、 掌握 本 领 的愿 望 。
地 介 绍 了 新 型 钢 材 的研 发 背 景 ,展 现 了我 国科 技 工 作 者 的
自强和 智 慧 ,让 学 生 为祖 国感 到 自豪 和 骄 傲 , 以 增加 爱 国
情感 。
教 师 的 品德 素养 , 体 现 在 教 学 中 的 责任 心 和 对 学 生 的 爱 心 。有 高 度 责 任 感 的 教 师 , 具 有 严 于 律 己 、 认 真 负 责 的
完 成 这 个 艰 巨 而 光 荣 的使 命 , 就 必 须 在 学 科 教 学 中渗 透 德 育 教 育 , 从 而 实 现 教 学 效 果 与 德 育 效 果 双 效 并 进 , 既 教 书 、又 育 人 ,使 学 生 成 人 、成 才 。
烈 的视 频 集 中 了 学 生 的注 意 力 ,使 他 们 对 焊 接 应 力 和 变 形 的 产 生 原 因 以及 防 控 措 施 产 生 了浓 厚 的 探 究 兴 趣 , 同 时 增
( )利 用 知 识 的 内在 联 系 设 计 德 育 渗 透 。 理 工 科 中 有 3
很 多 知 识 之 间 的 内在 联 系 能 反 映 出生 活 、实 习 、 工 作 中 的
精 教 学 态 度 和 一 丝 不 苟 的 科 学 精 神 ,这 对 于 学 生 养 成 良好 的 哲 理 和 价值 观 。例 如 , 公 差 与 配 合 中 “ 度 ” 的概 念 可 以 与 产 品 的 质 量 联 系 起 来 , 让 学 生 体 会 到 加 强 技 能 训 练 的 必 品 德 和 行 为 习 惯 有 很 好 的 示 范 作 用 。而 教 师 对 学 生 浓 浓 的 爱 心 ,更 能 赢 得 学 生 的拥 护 和 爱 戴 ,这 对 于 美 化 学 生 的心 要 性 、 严 谨 负 责 工 作 态 度 的重 要 性 。数 学 课 教 学 中 , 笔 者
学科渗透德育实施方案
学科渗透德育实施方案学科渗透德育是指通过学科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对学生进行道德素养的培养和教育。
在当今社会,学科渗透德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围绕学科渗透德育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学科渗透德育的实施需要明确具体的目标和要求。
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因此在进行学科渗透德育时,需要明确该学科所要达到的德育目标,并将这些目标融入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古诗词、文言文等教材,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其次,学科渗透德育的实施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性格、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都不尽相同。
因此,在进行学科渗透德育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家庭教育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德育效果。
此外,学科渗透德育的实施需要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
教师是学科渗透德育的主体和实施者,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经验,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情怀。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学科渗透德育的实施需要注重学校和家庭的配合。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教育的两个重要环节,只有学校和家庭能够形成合力,共同为学生的德育教育贡献力量,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家校合作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德育教育等方式,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与合作,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
综上所述,学科渗透德育的实施方案需要明确目标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以及学校和家庭的配合。
只有这样,学科渗透德育才能够真正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浅谈德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我们应该把学生看作是活动的主体 ,调 动其 积极 性及学 习兴 趣, 使他们 乐学 、 好学、 会学 , 在学 习中体验成 功的情感。同时 培养 学生的意志 品质 , 合作 能力 , 为 习惯及交往 能力等等 。 行 这一切虽不是一节课 上能够完成 的 ,但 必须 有 目的有意识地 通过每节课来实现 , 将其渗透在课 堂教学全过程中。
黑板上画 了两幅图 , 让学生直观 i 理想> , 教( 时 我唱 了一首< 理 想之歌> 给学生听 , 让学 生明 白理 想的内涵。这样不仅激发 了 学生兴趣 , 活跃 了课堂 , 也收到了意想不到 的效果。所 以给学 生创 造一个直 观、 具体 、 鲜活的语境是 十分必要 的, 了有 限 除 的电化教育手段外 ,教 师可把书本知识转换成悦 目的图文信 息, 我还把 课文编成话 剧 , 故事小品 , 组织晚 会让 学生在饶有
2 教学活动 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
教 学 活 动包 含 三 个 要 素 : 育 者 , 教育 者 及 教 育 内容 和 教 受
方法。
课 堂 教 学应 被 看 作 是 师生 生 命 活 动 的一 部 分 ,课 堂 教 学 目的应 促 进 学 生 全面 发展 , 不 是 只 局 限于 认 识 方面 的 发展 。 而
大量 的社会 、 人文、 历史及 自然科 学知识 , 学生在学 习使 用语 言的 同时 , 将接触到许 多诸 如天文地理 、 还 文化 艺术、 古今 中 外的背景知识和 一些未知领域。若老师孤陋寡闻知识面 窄, 在
教 学 中就 会 捉 襟 见 时 , 动 应 付 , 不能 应 付 自如 , 一反 三 。 被 就 举 二 、 文 兼顾 训 练 驾 驭 语
形式——课堂教学。学校中师生最基本 的交往活动就 是课堂 教学 , 一个学生学 习的主要时 间是在课堂上度过 的。如果德育 活动不和学 生的主要 实践活动——课堂学 习相结合 ,就难 以
谈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问题
了。 学生在 课 堂上 扮 演 着 配 合 教 师 完 成教 学 任 务 的 南 ”
色。教 师 期望 学 生按 教 案 设 计 作 出 回答 , 师 努 力 ; 教 ! 导 学 生得 出预 定 答 案。 整 个教 学过 程 就像 是 电影 脚 本
一
点 , 许 学 生 自由讨论 和 争 鸣 , 意识 地表 拓 有 独 立 见 允 有 解 的 学生 , 成有 利 于发 展 学 生求 异 墨 维 、 形 多向 思 维 的
在附属 中小学 内落实全 员育 人 , 要求 学校 党 、 即
、
影 响 学 科 教 学 渗 透 德 育 的 原 园
政 、 、 、 主 任 、 课 教 师 协 同 作 战 . 同 做 工 团 班 任 共
好德 育工作 。 全 员 育 人 其 中 最 主 要 的 是 要 求 从 事 不 同 学
快 乐, 获得 一 的 发 展 。好 的课 堂教 学 应 该 是 一 种 民 智
主 、 等 、 好 的 气氛 。 平 友
在 观摩 教 学活 动 中 , 师 为 了充 分 显 示 教 学术 平 , 教
往 往是 教 师 唱 主 角 , 生 是 配 角。在 这 样 的教 学 设 计 学 中, 生 的 学仪 仪 是 为 了要 配 合 教 师 的 教 。 有 时我 们 学 问 :这 堂课 能上 好 吗 ? 回 答 是 : 那要 看 学 生 怎 盘 配台 “ ” “
好 课 重视 学生创 新 意识 和创 新 吕 雏 的培 养 课 堂教 学 中鼓 励 独创 性 和 多样 性 , 师 不 是 把 自 教 己的思 雏 方 式 与 问 题 的 结台 强 加 给 学 生 , 是 启 发 学 而 生 自己思 考 、 得 出站 论 , 重 学 生 的 不 同意 见 和 观 去 尊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如何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造就一大批德、智、体、音、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乃是思品课教学的中心任务。
如何保证思品教学效果,真正使学生获得政治上的责任感、集体的荣誉感、民族的自豪感、无私的正义感、追求真理的理智感和圣洁的美感,这就需要教育者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
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
各校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中,注重经验总结、方法、交流。
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选拔出学科渗透教学能手,结合学校学生实际、专业特点、学科特色,提供一个研讨机会。
通过此次活动提出符合学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好办法,以点带面,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
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特区、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特区和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
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德育素养。
因此,语文教学要注重德育渗透,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为主、批评式评价,深度挖掘文化内涵,让学生深层次的感受语文带给我们的思考和精神世界,让学生达到感悟文化使命、品读人文时代和精神层面的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能与文化接触、融合,而且能真正取得对语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实现了教材的“人文化”、“文化人”的特征。
二、借助语文课堂传递德育信息语文教学具有传递德育信息的功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德育渗透,注重社会生活、传统文化、生命哲理等德育内容的点、面贴合,让学生在感性认识基础上愉悦地接受道德信息,更好地锤炼学生的德育品质。
例如,把好古文经典的选文,让学生深入感受其中的思想内涵和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思辨和发散;让学生阅读一些深具教育性的现代课外读物,如《草房子》、《老人与海》等,着力培养学生敬老尊贤、勤恳努力、执着追求等积极品质。
三、建立德育观念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正确的德育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串起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德育资源,让学生自觉地贯彻具有民族特点的道德规范,塑造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优秀人才。
例如,教师可以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归纳设置在语文教育中,通过篇章的识读,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文化精髓,强化自身的优良品格修养,让自我教育成为习惯和信仰。
又如,教师可以精选一些符合中小学生时代特点的优秀课外读物,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生活百态,感悟生命意义,勇敢追求梦想,人生目标的特点,全面发展自己的品德。
四、增强情感教育语文教学可以增强情感教育的功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引导学生理解和体验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共情能力。
要让学生在接受和实践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并领悟到真善美的情感精髓,形成对情感生活的慈悲之心和爱之感悟,让学生充满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生命意义。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育主题,各 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 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任
课 教 师要 在全 部 教学 活 动 中 ,注意 培 养学 生 良好 的学 习态 度 、
学 习 习惯 和 良好 的意 志 品格 ,促进 学 生养 成 文 明行 为 习惯 ,要 根 据各 科 教学 大 纲 中关 于思 想 品德 教 育 的要 求 和教 材 中 的教育 因素 ,按 各科 自身 的教 学特 点 , 自觉 地 、有 机地 在 课堂 教 学 中 渗 透思 想 品德 教 育 。如 ,语 文 教师 结 合教 学 的思 想 内涵 ,挖掘 教 材 的德 育 因素 ,激 发学 生 情感 、创设 情 境 等方 法感 染 和 教育 学 生 ,培养 学 生 自信 心 ,教会 学 生 做人 。数学 课 必须 适 当进 行 辩证 唯 物 主义 教育 ,培养 科 学 的思 想方 法 ; 自然课 可利 用 自然 现象 和 实验 引 导学 生 爱护 大 自然 ,利 用 大 自然 为人 类 服 务 ,并 树立 良好 的环保 意 识 。音 乐 、美 术教 学 要 向学 生展 示 中华 民族
一
条原 则 就 是语 文 训练 与 思想 教 育相 统 一 的原 则 ,简 称 “ 文道 语文 训练 与思 想教 育相统 一 的原则是 一条 根本原 则 , 它体现
统一 ” 。
了语 文教 学 的特征 和本质 。 条原则 揭示 了语 文教学 活动 中教养 这
因素 和教 育 因素 、智育 与德育 、教学 形式 和 内容等方 面 的关 系 。 语文 教学 活动包 含着 相互关 联 、 相互 依存 不可分 割 的两个教 学 因 素 ,即教养 因素 和教 育 因素 。语 文教 学在 传授语 文知 识 的同时 , 进 行 听 、说 、读 、写 四个 方 面的能 力训 练 ,使学 生熟练 掌握 和运 用 语文 工具 , 就是教 养 因素 。这个 因素决 定 了语文学 科 的基本 这 性 质是 基础 工具性 。 由于语文 连结 着人类社 会 精神 、文化 思想 但 意 识 ,是人 类表 达思想 、进行 社会交 际交 流思 想 的特 殊工 具 ,因 此 , 切实有 效地 进行 语文训 练 ,不 能脱离 它本 身具有 的思想 教 要 育 因素 。思 想教 育渗透 在教 材 中 , 穿在 训练 内容 中 ,这就是语 贯 文 教学 的德 育因素 。教养 和教 育 的因素处 在 同一教 学过程 中, 难 以割裂 , 而且 也不 应该 割裂 , 这就是 语 文训练 与思想 训 练相统一
浅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但 目前 中小学 教师对 学科德育 的认识 、 理解 、 研究 和实施与新课程 的要求还 有差距 。 有 的教师重视学科德
育,认识到德育对教学 工作具有重要 的动力和保证作
和学生提供 了无 限广 阔的教育 资源 、教育背景 :再次 , 德育离不开情理的沟通 , 在学科教学 r f 1 教师很容易利用 已有 的知识背景构建德育 的情景 , 寓情 于理 , 对 学生进 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使德育效果 事半功 倍。
析, 忽视对教材 蕴含的德育 因素的深 度挖掘 , “ 说起米
何为学科德育 ?标准的定义至今还 没有, 一种看法 足学科德 育教 育就是在 课堂教 育教学 中向学生进行符 种 思想品德教育 : 还有一种看法是学科德育教育就 是在 学科 教学巾实王 兕德 育与智 育的统一 。 我们 的理解 ,学科
度 、情感 、价值观 ”的 目标 的总体要 求,同时也有着其
标, 以达到课本知识 与道德 认失 I I 、 教育 目标与教学 目的、
教= 目标 与育人 目的有机统 一。 学校 是培养国家未来人
他德育方式 不可 比拟 的优 越性 。 首先 , 这种优越性表现
在学生在校 的绝 大部分 时间是在谍堂上 学习文 化知识
・ 1 0 6・
萍 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 0 1 3 年
人真 谛, 探寻 到思想德育教育与知识传授 教学最佳 融合
点和 交 集 点 ,即 学科 教 学 巾进 行 思 想 教育 的 “ 渗透 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育的主体对象 , 这就要求 学科 教师必须 既要遵循学 生认识 的规律 , 又要符 合中学
第3 O卷第 1期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方法8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方法8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而德育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正确价值观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现:一、选取适合的教材语文教学中的教材选择非常重要,教材中应该融入一些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文章、诗歌、童话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可以选取一些传统的经典作品如《格萨尔王传》、《孙子兵法》等来进行阅读,通过分析讨论其中的人格修养、忠诚勇敢等道德品质,引导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思考与反思。
二、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在语文课堂上,可以结合德育主题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讲解成语典故,品读优秀的诗歌散文,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道德情感,引导他们从中汲取道德力量。
可以组织一些德育主题的朗诵比赛、文学创作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德育的力量,培养他们的正直、诚信、勤奋等品质。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写作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实践,了解社会风气,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如义卖、环保宣传、关爱贫困儿童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善良和奉献的快乐,激发他们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四、设置德育评价指标在语文教学中,也可以建立德育评价指标,通过课堂表现、作业评定、平时考察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德育水平。
可以根据学生的诚信、友爱、守纪守时等方面制定评价标准,及时了解学生的德育状况,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和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通过选取适合的教材、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设置德育评价指标等方式,可以有效实现德育和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字数2036】第2篇示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是至关重要的。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历史是一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过去的学科,而德育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不仅仅是获取历史知识,更能够培养他们的品德和道德素养,这是每位历史教师需要思考和努力的问题。
二、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1. 案例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案例教学法,选取一些历史上的典型人物或事件,引导学生通过这些案例了解其背后的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
可以通过《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张飞、刘备等人物的事迹,让学生了解他们的忠义、仁爱等品质,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些品质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2. 史学启蒙教育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一些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引导他们从历史中领悟道德。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道德榜样,引导学生从中学习,关注历史的人文意义。
3. 利用教材和课外读物除了教科书中的历史知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与历史相关的优秀课外读物,比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通过这些读物的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道德情怀。
4. 探讨历史中的道德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探讨历史中的一些道德问题,比如忠孝节义、仁爱礼义等,帮助学生从历史中领悟道德,提高其品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三、创新德育教育渗透的方法1. 制定个性化的德育教育计划每个学生的性格和品质都是不同的,教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德育教育计划,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渗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2. 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在班会中,可以选取一些历史教学中的典型案例或题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引导他们思考历史事件中的道德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
3. 利用情境教学通过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品德和道德,从而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德素质。
4. 实践活动结合德育教育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一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领悟历史中的道德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和反思,增强其品德和道德修养。
浅谈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成为了教育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2. 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德育教育和学科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与传统的分科教育相比,渗透德育教育能够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品德修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2.1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心学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而德育教育那么关注学生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和同理心的公民。
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关心,使他们更加关注社会和他人,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2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学科教育强调的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德育教育那么要求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
通过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2.3 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学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在现实社会中,学生需要具备更多的社会能力。
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
3. 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教师灵巧运用各种方法和策略,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和策略:3.1 教师言传身教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该成为学生的典范,通过自身的言行和形象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3.2 融入学科内容教师可以通过选择有关道德伦理的案例或者引用相关名言佳句等方式,将德育教育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的过程中也能够了解和思考有关道德的问题。
3.3 运用故事教育故事教育是一种很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教师可以运用相关的故事或者小说来引导学生思考伦理道德问题,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
3.4 进行德育主题讨论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德育主题讨论的环节,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展开辩论,增强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浅谈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是教学的教育性客观规律地反映,是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学生的学习总是有一定动机的,动机的强度不同,影响的程度也不同。
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内,动机的强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许多同学害怕学习,一遇到难题,不是积极地解决,首先想到的是,我不会,或者干脆放弃了,态度消极,缺乏解决困难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镇中,学生来自农村,大多数家长忙于打工挣钱,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因此,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绩较差。
在学习中,许多知识点记不住,许多题做不出来,其实并不是问题太复杂,或学生的知识能力不足,而是学习动力不足,缺乏毅力、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品质。
可见,要想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整个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意用积极向上、健康正确的思想、内容、态度、情感影响学生,这样不仅对学生获得真知产生作用,而且对学生增强责任感、提高非智力因素产生作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告诉我们:“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教育教学中,我通过以下渠道进行德育渗透:一、将德育内容渗透于学科知识之中拉伯雷说过:“没有良知的科学只会是灵魂的废墟”。
我任教地理,在教学中,我重视挖掘知识中的“良知”。
遵循学科特点和规律,认真钻研教材,找准切入点,巧妙地把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在恰当的层次上渗透。
例如:在初一地理中“日本”是一个重点学习的国家,“钓鱼岛”是近段时间的热词,在这种情境下,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适当扩展了一下知识面,加进去了太平洋的岛弧链,中国的出海通道等知识,这样,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老师的分析,同学们群情激昂,爱国热情高涨,这时老师话锋一转,提出问题: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但他比我们国家经济发达,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我们应该做才能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更快,使我们的国家更富强呢?经过这样一个设计,学生们个个学习劲头十足,课堂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谈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谈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教育是我国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顺利贯彻国民教育任务的基础和奠基石,也是其他各学科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众所周知,德,指人的品质。
它不仅意味着一个人的政治觉悟、阶级觉悟、思想觉悟以及政治品质;也意味着一个人的意志、兴趣、爱好、情感、情操;更意味着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风貌、风格、品行。
德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目标的实现不仅要紧紧围绕德育及为人处世的表现等,更要贯彻和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
所谓“德育渗透”中的“渗透”二字,是指施教者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凭借一定的载体,通过渐进的,潜移默化式的教育方式、手段和途径,使受教育者于不知不觉中接受良好思想品德的熏陶。
我们知道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奠基工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和心愿。
现今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文学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中、后期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是否能实现。
所以,必须以培养合格的新世纪人才的战略眼光认识德育工作,并把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教学中务必注重实效,联系实际,因势利导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对德育教育的“点”、“时”、“度”要做到有目的、无意识地渗透第一,找准“渗透点”。
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
因此,德育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
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点”。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德育工作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思想教育的规律,只有找准渗透点,思想教育才能直透心田。
德育渗透过程的显著特征是有目的性和无意识性,即作为施教者,在德育渗透的操作过程中,有着明显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目标,而作为受教育者,则多半处在无意识状态(即不知不觉状态,并非被动状态),是有目的性和无意识性的辨证统一。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教育现代化传媒品牌基础教育DOI:10.16541/ki.2095-8420.2016.26.159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李祥国(蒙阴县高都镇中心小学,山东 临沂 276200)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德育工作逐渐深入到学科教学工作中,学校不仅是学生们学习的乐园,更是学生们成长成才成人的重要场所,学校肩负着培养栋梁之才的重担,立志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型人才。
现阶段青少年的社会不良事件频发,印证了德育教育融合进学科教学的重要性,本文将着重分析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模式,阐述德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德育;学科教学;渗透过程On the in filt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Subject TeachingLI Xiang-guo(Gaodu Central Primary School in Mengyin County,Linyi Shandong 276200)Abstract: with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work of moral education gradually into the subject teaching, the school is not only a paradise for students to learn, is the growth of students an important place for adult talent, schools are shouldering the burden of training talent, determined to cultivate ideals, morality, culture, discipline of high-quality talent. Now the adolescent stage social adverse events occurred frequently, confirms the integ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the importance,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oral education in the subject teaching penetration model,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moral education.Key words: Moral education;Subject teaching; Infiltration process一 德育教学的发展现状虽然纵观当今教育界“德育”教学已经备受关注,但是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谈小学各学科教育中对德育教育渗透
谈小学各学科教育中对德育教育的渗透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
我国面临科技、教育、文化相对落后和人口素质亟待提高的严峻挑战,面临国际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这一切归根到底将取决于教育。
而现在教育中存在的德育问题,尤其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忽视德育的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1.现行教育对德育的不重视,影响到教师对德育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德育的不完善。
现行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不少学校和教师把智育凌驾于一切工作之上。
如果把素质教育当做一项完整的工程,那么,现在社会上呼唤最强烈的德、体、美、劳这些方面的教育不能令人满意。
这样看来,我们的现行教育并没有完整地实施素质教育。
各学科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同样有着德育、智育、美育的义务和功能。
德之所以放在首位,并不是轻视其它方面,而是只有在“有德”的前提下,人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才能实现和谐的发展。
不如一些数学教师认为:“数学课就是要培养学生‘数与概念、测量与计算、解题与应用’等能力,至于德育,那就是思想品德课和语文课的事了。
”这种人为割裂德育与数学学科联系的做法,必然导致学生德育的不完善。
2.以往有些学科教材中德育内容空洞,教师的德育方法古板,导致学生的德育不成熟。
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老师往往会忘记进行德育教育,即使能够想起来往往方法也是不够恰当的,可能有些老师会采取比较死板的说教方法,甚至可能会出现打骂等体罚现象,但是德育不是靠简单的说教,而是需要一定载体、一定情感的投入,才能让受教育者有所感悟。
小学各个学科中的德育素材(特别是数学),相对来说,显得比较隐性和单调。
即使在教材中存在的一些德育材料,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太远,致使德育与学生生活的断层。
那么怎样才能在各个学科中悄然无息地渗透德育教育呢?这是笔者思考许久的一个问题,在下文笔者主要探讨语文教学、数学教学和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1.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有人曾经用雨水渗进墙壁的说法来诊释“渗透”,这是非常形象的,也是十分恰当的,只不过待到晴天时,墙壁会有明显的痕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秦宝成
来源:《甘肃教育》2011年第10期
〔关键词〕德育;学科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5(A)—0028—02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素质教育成了教育改革的核心,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逐步由外在的制度安排向教育、教学的内部改革延伸,课程改革成了教育改革深化的必然途径。
新课改的核心目标就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即改变以往课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新课改明确提出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列入各学科的课程目标。
同时,强调把课堂教学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可行性分析
所谓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就是要让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进行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想道德因素,并通过与教学内容的自然交织引起学生内心的体验,激发学生心理结构上的变化,引导学生实现人文知识的内化和道德情操的升华。
教学管理和教材全方位的改革,增强了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可行性。
(一)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一方面,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无论以什么内容和形式组织教学,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治学态度、思想作风、言谈举止、形象仪表以及个性特点都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另一方面,教师的任务不只是教学,还有责任和义务在教学中
和教学活动以外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就教学活动本身而言,教师要巧妙地把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进行思想教育统一于教学活动中,增强教学的教育效果,这些都是教师工作的分内事。
(二)课堂教学面广、量大、时间长
课程结构与教材在改革后,基础教育学科涵盖知识领域广,延续时间长。
一般情况下,学生要接受长达12年的教育。
因此,在教材的设置上各门学科都具有德育的渗透功能,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是全面的、持续而深刻的。
(三)课堂教学有切实保证
学科教学有固定的课时、相对稳定的教材、有专职教师和评价考核体系。
且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学科学习上。
这切实保证了各学科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学中渗透德育。
二、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原则,指的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这一过程的科学性。
第一,目标要明确。
每个教师课前要制订具体的德育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第二,内容要正确。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思想观点正确无误。
第三,方式要科学合理。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要符合教学工作和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规律,坚持辩证法,循循善诱,实事求是,不讲假话、空话;第四,要体现学科的特点。
不同学科渗透德育的具体内容、要求和方法要有所不同,在具体实践中要根据学科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
(二)因地制宜原则
所谓因地制宜原则,指的是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德育渗透。
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其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着差异,因此要采取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方法进行渗透。
(三)灵活性原则
所谓灵活性原则,指的是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方法。
善于抓住契机,巧妙地启发学生学会理解教材的精神实质,领悟其中深刻的内涵,自然而
然地促进学生思想情感的升华、自我认识的完善。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时要提高教学艺术,而不是空讲一番大道理。
(四)长期性原则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德育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的大力配合,某一方面的脱节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接受社会教育的机会增多,受不良影响的几率增大,这就要求教师树立长期渗透德育的思想,做到长年累月,持之以恒,做到基本内容反复渗透,行为习惯反复训导。
三、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探究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1.全面吃透教材。
教师不仅要吃透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而且要通读整套教材,了解整套教材的教学要求。
特别要掌握一个学期所授教材的全部内容。
教育、教学内容要有机联系,循序渐进,逐步深化。
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2.准确把握教学点。
教师根据德育大纲的要求和学科内容的特点来确定,渗透德育的要求要服从教学内容,不能搞形式主义。
3.深入挖掘德育因素。
中小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教师要深刻挖掘、善于联系,具体而言,要以课改实施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的德育。
各学科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
为此,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
人文科学类课程具有广泛的德育内容和很强的感染力,既有显性的特点又有隐形的特征;理科类课程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的重要载体;技艺类课程(包括体育与健康、音乐与美术)强调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有利于培养未成年人的审美情趣;综合实践类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而且是非常有效的。
(二)把握时机,适时、适量渗透
1.衔接自然。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决不能把各学科都上成政治课。
因此,教师要努力去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但决不能丢开课本另搞一套,而应紧紧把握知识点。
把德育寓于知识的教学和训练中,使学科的科学性与思想性水乳交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让学生在接受学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2.研究学生思想,寻找最佳结合点。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是否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能否寻找到德育要求与学生精神需求的最佳结合点,如此才能增强德育的针对性,收到更好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兴奋点、情感点、变化点,要善于捕捉时机,适时进行思想教育,还要深入研究学生的思想状态,善于体察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在德育渗透时对症下药。
3.适量引入。
学科教学中引入相关事件、人物是必要的。
通过史实、数据的补充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达到德育的目的。
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在引入相关德育内容时要适度,否则,学科教学会受影响,德育效果也会不佳。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学改革要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要提高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也必须借助于形象、生动的教具,这样有利于渗透德育,激发学生的情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挂图、投影、幻灯、电视录像、多媒体等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素材,教育的效果就会更佳。
?笙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