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七八年级课内文言文复习5.答谢中书书 (共21张PPT)
八年级上册二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ppt—广东届中考语文系统复习【最新版】
中考状元 ·生物
一、文学常识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 陶弘景 ,字通明, 南朝齐梁 时文学 家、思想家、医学家,被称为“ 山中宰相 ”。 2.书即 书信 ,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 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上页 栏目导航 下页
中考状元 ·生物
二、重点字词 1.古今异义 (1)四时.俱备(古义: 季节 。今义:时间) (2)晓雾将歇.(古义: 消散 。今义:休息)
八年级 上册
第三部分 文 言 文
二、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
中考状元 ·生物
参考译文
பைடு நூலகம்
原文
段层精解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
山川之美,古来共 第一层:以感慨发端总领
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 谈。‖高峰入云,清流 全文。以“共谈”概说人
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见底。两岸石壁,五色 人皆爱山川的美景。以
上页 栏目导航 下页
中考状元 ·生物
(5)夕日欲颓.( 坠落 ) (6)沉.鳞.竞跃( 指水中潜游的鱼 ) (7)欲.界.之仙.都.( 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 这里指
人间 )( 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
上页 栏目导航 下页
中考状元 ·生物
5.重点虚词 (1)山川之.美( 结构助词,的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代词,指这种 )
上页 栏目导航 下页
本课结束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智慧备考
•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 答此类 题目, 应先把 句子代 入原文 ,结合 语境理 解句子 的大概 意思, 然后要 注意一 些常见 的句尾 ,句首 标志性 的词语 ,句子 结构的 对称, 文中词 语充当 的成分 ,句子 成分的 省略, 叙事内 容的变 化等。
广东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13《答谢中书书》(共11张PPT)
Exit
课下注释字词
(1)四.时.俱备
四时:____四_季_____
(2)晓雾将歇. 歇:____消_散_____
(3)夕日欲颓. 颓:____坠_落_____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欣_赏_”_“__领_悟_”__的_意_思_______
与:_____参_与_。_这__里_有____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
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 夕士阳比欲 肩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描绘了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活动,“乱”“颓”“沉”则体现了作者悲伤、
压夕抑阳的 欲心颓情,。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描绘了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活动,“乱”“颓”“沉”则体现了作者悲伤、 (压这抑四的句心表情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没有体现“悲伤、压抑”。
着。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 打“×”。
1.文中可以“古来共谈”者,指的是那些有高
雅情趣的人,作者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
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比
肩。( )
√
2.文章开头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美”
【结构脉络】
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第13篇 答谢中书书(十年未考) 2.文章开头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直抒胸臆的审美感受——愉悦。 “欣赏”“领悟”的意思 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描绘了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活动,“乱”“颓”“沉”则体现了作者悲伤、 压抑的心情。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欣赏”“领悟”的意思 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以及白云、高山、流水三 重风物,境界清新。 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以及白云、高山、流水三 重风物,境界清新。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以及白云、高山、流水三 重风物,境界清新。 4.“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答谢中书书》中考复习课件
2024《答谢中书书》中考复习课件一、文章背景《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古文,选自《全梁文》。
作者陶弘景生于丹阳,就是现在的江苏南京哦。
陶弘景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画家、医药家哦。
他还是当时的茅山派的掌门,对医药、炼丹、天文、地理、气象、农业等都有所贡献哦。
此文为六朝山水小品的代表作之一。
二、文章结构本文共四句,共两节,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首先描写山川秀美,神明异彩,作者笔下的山水景色就是一幅画哦。
接着,作者目光转向一天的不同时间,写出了黎明时的静景与黄昏时的动景,对仗工整,各具风采。
最后,作者写出了山川自然之中的竹林与猿鸟,以及人类的活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向往。
三、重点字词1、答谢中书:此指谢征,谢灵运族弟,官至中书郎。
2、共:一起。
3、交映:交相掩映。
4、晓雾将歇:将要消散的晨雾。
5、夕日欲颓:夕阳将要落下。
颓:坠落。
6、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7、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经称欲界为有七情六欲、有生死福祸之所者。
此指有生命处所、为佛家所禁忌的世俗世界。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8、复:又。
9、与其奇者:参与、欣赏它的奇丽。
四、中心思想《答谢中书书》这篇文章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抒发作者本人的感慨,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向往,同时也隐含着对官场的厌倦之情和归隐山水的情怀。
五、写作特点1、对仗工整:文章中采用了许多对仗工整的句子,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使得文章具有一种音韵之美。
2、描写生动:作者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描写手法,如“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形象地描绘出山川的秀美景色。
3、文字精炼:文章用字简练而不失含义,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简单描绘,传达出作者对山水的热爱与向往。
六、重点句子解析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解析: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山川景色之美,是人们自古以来就共同赞叹的。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向往。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2张PPT)
“答谢中书书”,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
3.文化常识
“函” :“每有疑事,辄以函文晔。” 飞鸽传书:
“信鸽盘旋绕帝都,
“信”:“半封京信半题诗”
飞奴能传二圣书”
鸿雁传书.苏武牧羊 《汉书.苏武传》
默写背诵
•山 •高 •两 •青 •晓 •夕 •实 •自
,古
。
,清
。
,五
。
,四
。
,猿
;
,沉
。
。
,未
小组合作 拟题展示 生讲解 师补充
1.抓住“美”字,描写了山峰,河流,石壁,青林, 翠竹,猿鸟,鱼儿等景物,这些景物非常秀美, 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 2.结尾含有三层言外之意:①康乐是“能与其 奇者”,对谢灵运的钦慕;②自谢灵运之后,不 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 的无动于衷;③“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 “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自许,期与 谢灵运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
背诵竞赛
①形式:
小组内成员接力背诵 各小组选代表班内接力背诵
②要求:
背出节奏,背出情味
默写积累
①小组成员默写,组长检查 ②小组合作拟题,班内展示
直接默写 理解默写 情境默写 主题默写
实词虚词
课堂.分享(争做小老师)
① 一词多义
欲自与
② 古今异义
时歇颓
③ 词类活用 ④ 重点实词
⑤ 重点虚词
辉奇 四时 歇 颓 沉鳞 与
奇 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
古义:季节; 古义:消散; 古义:坠落;
今义:时间 今义:休息 今义:颓废
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形容用作名词,奇丽的景色
抢答
④ 重点实词
2022届中考语文总复习ppt文言文阅读《答谢中书书》ppt优质课件
2020
语文
安 徽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6篇 答谢中书书
知识帮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结构导航 字词释义 句子翻译 问题探究
拓展帮
语段对比拓展 一 语段对比拓展 二
知识帮 第6篇 答谢中书书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结构导航
字词释义
句子翻译 问题探究
知识帮 第6篇 答谢中书书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知识帮 第6篇 答谢中书书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结构导航
字词释义
句子翻译
1.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 2.文中极力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 。 3.本文写景动静相衬,通过对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句子分别是 :;。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描绘“山川之美”的。
5.文中的“猿鸟乱鸣”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9.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问题探究
知识帮 第6篇 答谢中书书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结构导航
字词释义
句子翻译
1.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2.文中极力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3.本文写景动静相衬,通过对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句子分别是 : 猿鸟乱鸣 ; 沉鳞竞跃 。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描绘“山川之美”的。 【答案】 先仰观“高峰入云”,接着俯视“清流见底”,然后平看“两岸 石壁”“青林翠竹”,最后按时间分“晓”“夕”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 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搭配、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 5.文中的“猿鸟乱鸣”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答案】 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热闹气氛。
【答案】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七八年级课内文言文复习4三峡(共18张PPT)
。 解析:应是先写水盛,再写水速。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让人自然想到李 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D.作者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了三
峡的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5下面对中本考模文拟内演容练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本文第Wo一rk se段riou介sly 绍三峡的地形地貌特点,先突出 其两岸高山连绵,再写其高耸峻峭。 B.二、三、四段写三峡不同季节的景致,依次突 出其奔放美、凄婉美和肃杀美。 C.作者多次使用侧面来表现景物特点,比如第二 段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便侧面表现了夏水的
•
• (3)《三峡》中写水流湍急的句子:
•
•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四 内容理解
•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作者在文中依次写出: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 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秋季的三峡展示着凄婉美。
• B.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的动 景,也描写“回清倒影”的静景,动静结合,相得 益彰。 C.文中写“高猿长啸”突出了秋天三峡的凄冷。 D.作者引用渔歌歌谣,是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进 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 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三峡》 郦道元
一 重点词语的翻译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甚、很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同“缺”,空隙、缺口。 (3)绝幟多生怪柏 极高的。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 (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飞奔的马 。 快。 (6)猿鸣三声泪沾裳 虚数,形容多次。 (7)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停止,消失。 (8) 自三峡七百里中 于。课文是“在”的意思。
中考一轮文言文复习《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5张ppt)
(二)选择题
5.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中“美”字既是山川的客 观形态,也体现作者愉悦的心情。 B.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运用平远的视角,远近角 度表现山之高、水之清。 C.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是 指竹木与山石相映衬,呈现绚烂气象。 D.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在夕阳余晖里,鱼儿争 相【嬉解戏析,】传“达高出峰蓬入勃云的,生清命流气见息底。”运用仰观、俯察两种 视角以及远近视角表现山之高、水之清。故选B项。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平远的视角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极目远眺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晨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昏
静景 动景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 话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 对前贤的钦佩和追慕。 ② 惋惜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 ③ 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绮丽,
一、分类积累 1. 重点实词
(1)四时俱备 四季
(2)晓雾将歇 消散
(3)夕日欲颓 坠落
(4)沉鳞竞跃 指水中潜游的鱼
(5)实是欲界之仙都
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 的境界,这里指人间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 的意思
(7)答谢中书书 (8)古来共谈 (9)高峰入云 (10)五色交辉 (11)四时俱备 (12)夕日欲颓 (13)沉鳞竞跃
3. 山川之美的“美”体现在三个方面:山川相映
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 × )
【解析】山川之美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山川相映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与动静相衬之美。
4. “猿鸟乱鸣”中的“乱”字极写动态,猿鸣鸟
叫打破清晨的宁静,突出环境的嘈杂。( × )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 上 答谢中书书
省略句 沉鳞竞跃(在水面)(省略状语“于水面”。 ) 句意:那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判断句 实是欲界之仙都(“是”表判断) 句意:(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 言文 上 答谢中书书
上一页 下一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 言文 上 答谢中书书
直接默写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
问题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 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参考答案: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 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视、俯视两 种视角来写。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 言文 上 答谢中书书
上一页 下一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 言文 上 答谢中书书
问题3:“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 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一页 下一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 言文 上 答谢中书书
问题1: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 一天中的景物变化?(引原句)
参考答案: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 言文 上 答谢中书书
上一页 下一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 言文 上 答谢中书书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 言文 上 答谢中书书
上一页 下一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 言文 上 答谢中书书
3. 本文第一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 用?
该句是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 言文 上 答谢中书书
上一页 下一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 言文 上 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八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课件(共36张PPT)
《答谢中书书》八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课件(共36张PPT)(共36张PPT)陶弘景答谢中书书《短文二篇》核心素养1.了解古代书信以山水寄寓情怀的内容特点。
2.了解骈文句式的特点和魅力。
3.体会动静相映的写景手法妙处。
4.品悟笔下美景中蕴含的远离俗世、淡泊名利的思想情感。
学习目标◎反复诵读课文,在诵读中体味文章的意境。
◎背诵、默写课文。
◎了解以声衬静、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运用。
◎掌握常用文言实词,理解课文大意。
01课文导读01导入新课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他们为我们奉献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朝梁代陶弘景写的一篇山水小品——《答谢中书书》书“书” 即书信。
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但是,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文学常识答谢中书书书即书信,古时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也具有审美的文学属性本文是给谢中书复信中的一部分内容,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是写景的名篇。
答答复谢中书谢征,的朋友。
中书,是谢征的官职。
解释文题01知人论世02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
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学家。
他曾担任过诸王的陪读,因看透了浑浊的人世,后隐居茅山。
梁武帝每遇国家大事,就常去山中咨询他的意见,时称“山中宰相”。
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代表作《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简介康乐: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18岁时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谢灵运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大批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他的诗歌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山水诗歌的形成。
因此赢得了中国山水诗派开山鼻祖的称号。
康乐相关人物南北朝时期,神州大地群雄割据,生灵涂炭文人在书信中描绘山水,寄托情思不少文人骚客,士大夫,远遁山林,寄情山水图片仅供参考齐北魏柔然土谷浑本文就是其中名篇时代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考知识点学习课件PPT答谢中书书 〔南朝齐梁〕陶弘景
这里指人间
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6.未复有能<zzd>与</zzd>其奇者 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二、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四时<zzd>俱</zzd>备 俱:______
皆,都
2.晓雾<zzd>将</zzd>歇 将:______
将要
3.沉鳞<zzd>竞</zzd>跃 竞:____________
争着,争相
4.<zzd>实</zzd>是欲界之仙都 实:______
实在
5.未复有能与其<zzd>奇</zzd>者 奇:______________
指奇丽的景色
句子翻译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答案]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完备。
2.作者写景用词极为精妙,请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例进行分析。
[答案] 该句从仰观、俯视两种角度,极写山峰之高、流水之清,寥寥八字就包含山峰、白云、流水三种景物,可谓精妙。
3.“猿鸟乱鸣”中的“乱”字及“沉鳞竞跃”中的“竞”字用得极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 “乱”字写出了“鸣”的状态,表现了清晨山林热闹欢跃的气氛;“竞”字写出了“跃”的状态,鱼儿争相跳跃,表现了傍晚热闹欢快的气氛。
【推荐】2020中考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件《答谢中书书》共27页PPT29页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八上《答谢中书书》中考复习ppt课件.ppt
4、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
句是:
5、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
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
答案: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静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动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9
1、作者是如何巧喻月色的?写出了景物怎 样的特点?
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喻成水 中的藻荇。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
2、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的,但可以从字里行 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 (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 的理由。
①“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4、此文是作者被贬黄州所写,反映了他当时怎 样的心态?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心态。
当时苏轼被贬黄州已有五年,虽耕种田地,可以
自慰;虽有壮丽山河可以游乐,但仍感壮志来酬,
心忧政事。自谓“闲人”反映了他胸怀愤懑,而
又自2020嘲/5/19自解的心态。
21
5、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 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是
2020/5/19
23
内容及写法理解
• 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 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 心境: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 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达观各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 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 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将月光洒在地面上比作积水, 把竹柏影比作藻荇交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的 清澈透明,竹柏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 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 的美妙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 C )
A.本文是陶弘景给谢中书书信中的一段文 字,历来被当作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欣赏。 B.全文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为话题, 以山峰、河流、石壁、树木等景物的铺陈刻 画为主体,最后以无人与之共赏山川之美结 束。
• C.文中的“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这句话的用意在于表明自谢 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山水的妙 处,而作者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
• D.本文描绘了“山川之美”,表达了 作者热爱自然,沉醉山水的思想感情; 并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自己仕途不得意 之情。
D 下列对课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解析:山川之美既是景物的客 观形态,又是作者对山川风物 的主观感受一一愉悦。本文以 写景为主,并非以景衬人。
D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描写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 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和动静相衬之美,勾画 出了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山水画卷。 B.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总领全文,当中部分则具体叙写山川之美, 最后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 复有能与其奇者”的感慨结束。
A。《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 书的一封书信,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 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 林泉高士相比肩。 B。文章写景独具妙处,山水相映之美,色 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 相互作用,构成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
• C。本文写景,抓住景物的灵魂,通过 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 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 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 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 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 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 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D 四、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富有审美意味的两句开头,接着择取有 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展开描绘。 B.作者从形、色、声三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 秀美景色,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 C.从早到晚,山林中由于猿的柔声啼唤,鸟的恣 意鸣啭和鱼的欢腾竞跃而显得格外静谧幽美。 D.文章结尾深憾于自谢灵运以来无人妙赏此佳山 水,表达了因为知音稀少而失意落寞的心情。
• C.本文文字清新流畅,精于铸炼, 以散句为主,长短结合、骈散交错。
• D.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 慕之情,也抒发了作者自己欣赏山 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
谢谢!
答
谢
中
书
陶 弘
书
景
一、重点字词解释: 1、答谢中书书 2、五色交辉 3、四时俱备 4、晓雾将歇 5、夕日欲颓
6、沉鳞竞跃 7、实是欲界之仙都 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理解性默写: 1、统领全文的语句是:
2、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
3、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
4、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
• 解析:别人不懂得欣赏,自 己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 趣,带有自豪得意之感,期 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本文是陶弘景给谢中书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历 来被当作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欣赏。 B.文中写一日之美以动衬静,猿声穿越消散的晨 雾,鱼跃点染夕阳的余晖,画面灵动,生机盎然。 C.山川之美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主观感受。文章 以景衬人,突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审美情趣 D.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也抒发 了作者自己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
• D。“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 者。”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 山水万物的赞美之情。
下列对课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文章以感慨发端:有高雅情怀的人 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 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B。作者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 的山川景色。
• C。作者以俯视的角度描写白云 高山流水三重景物。
三、重点句子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 共同赞叹的。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 底。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