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尔基山辽墓彩绘木棺具

合集下载

辽代墓棺初探

辽代墓棺初探

辽代墓棺初探作者:***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08期摘要:墓棺是古代墓葬中的重要葬具,是墓葬制度和文化內涵的重要体现。

本文在全面收集辽代墓棺资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考古类型学方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辽代墓棺的分期、分布、等级、族属及所反映的辽代墓葬制度情况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辽代;墓棺;类型;分期;族属中图分类号:K87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0)08-0001-06墓棺是古代墓葬中的重要葬具,是墓葬制度和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

辽代墓葬中发现墓棺数量十分丰富,类型多样,是研究辽代考古和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以往已有学者对辽代出土墓棺进行过专门探讨。

近年来辽代墓棺又有了较多新的发现,本文拟在较为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辽代墓棺进行类型、演变及分期等方面的探索。

一、类型式划分辽代墓棺根据制造材质的不同,首先可分为木棺、石棺和陶棺三大类。

各类墓棺又可根据规格尺寸和形制等方面的差异分为若干型、式,具体情况如下。

(一)甲类:木棺由木板制成,棺板表面多涂有棕色漆,并绘有彩绘。

根据棺盖顶的形制和棺身平面形状可分为两型。

A型:盖顶横截面近似圆弧形,前后有出沿,棺盖大于棺身。

棺身平面多呈梯形,前宽后窄。

整个木棺造型前高后低、前宽后窄,整个棺长度大致在2-3米,宽度在1-1.5米,高度在1米之内,以吐尔基山墓出土者(图一3)为代表。

B型:棺盖平顶,盖身尺寸大体相当,棺身平面呈长方形,前后等宽等高,整体造型近似于木箱,整体尺寸略大于A型。

B型木棺主要包括耶律弘礼墓、耶律弘本墓、耶律弘世墓、小王力沟M1、岗台乡墓等出土者。

其中耶律弘礼墓木棺下方带有分体棺床,并有弧门装饰(图一4)。

C型:木棺盖顶中部起脊,整个棺盖近似房屋硬山顶状。

以辽上京遗址和广德公墓出土木棺为代表。

辽上京遗址采集木棺,棺盖呈卷檐式屋脊形状,镶有三条木雕行龙,中间一条为独角夔龙,另外两条分别镶在棺盖两侧,头部残损严重棺底腐朽不存,只残存四个木雕坐狮,由此可知木棺原有棺座(图一1)。

马背华器 流光溢彩——吐尔基山辽墓金银器鉴赏

马背华器 流光溢彩——吐尔基山辽墓金银器鉴赏

吐尔基山辽墓发掘于2003年春夏之际,因其西北采石矿的偶然开采而被发现,是一座保存完整、未被盗掘的古墓。

它位于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大吐尔基山东南麓的山坡上,距通辽市50公里。

吐尔基山辽墓墓室四壁有壁画,墓中的彩绘木棺和棺床在内蒙古自治区尚属首次发现。

随葬品丰富而有特色,墓室内主要有金银器、铜器、瓷器、漆器、木器、玻璃器及丝织品等;内棺内随葬品主要有鎏金银牌饰、金手镯、金戒指、玛瑙手链、玛瑙项饰等。

金银器在造型、纹样及工艺方面,既模仿唐代金银器的制法和特征,又融入本民族审美追求,极为精湛,堪与唐代金银器相媲美。

一、鎏金摩竭纹银盆高6.3厘米,口径37.3厘米,底径29.3厘米。

该盆用0.33厘米厚的银板锤打而成,盆口沿向外折出便于手拿的边沿。

在盆的内底、腹壁及口沿边缘局部图案上鎏金。

内底以圈状波纹作地,盆底水波纹外饰一周覆莲瓣纹,中间饰以双摩竭戏珠纹(见图1)。

匠人先以捶揲的技法制成凸起的外廓,即龙首鱼身的摩竭。

再用錾刻技法刻画细部的眼、嘴、羽翼等。

摩竭身体作游动、扭转之姿。

摩竭头上生一角,眦目圆睁,长鼻上卷,嘴大张,吐长舌,呈凶猛态。

头部巾帘样张 彤-文马背华器 流光溢彩—吐尔基山辽墓金银器鉴赏图1 鎏金摩竭纹银盆【鉴·赏】004Vol.108装饰上錾刻小圆圈纹,以示摩竭肥硕的鳍部。

摩竭鱼鳞状甲片排布规则而繁密,显得身躯健壮有力。

两翼作振羽展翅之姿,工匠运用退阶式凸起的做法表现羽毛的层次。

长长的尾部飘转、灵动,似在追逐身侧的一团火焰珠。

盆腹壁錾刻八团相同的装饰纹样,为两只鸿雁栖息于牡丹花之上。

鸿雁呈对立姿,展翅高扬,口中各衔一缠枝花,神态安详,悠闲自在。

盆口沿部饰一圈唐草纹。

以上装饰均以细密的鱼子纹为地。

整体设计独具匠心,盆底呈现出水中摩竭戏珠,盆壁为岸边鸿雁栖息,一动一静,交相呼应。

当盆中盛放水等液体时,摩竭随着水的波动便活泛起来,仿佛矫健而灵活地遨游搏击于水中,可感受到蕴藏在其体内的勃勃生机,极尽巧思。

内蒙古文化遗产的特色与优势(图)

内蒙古文化遗产的特色与优势(图)

内蒙古文化遗产的特色与优势(图)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昭君墓内蒙古集宁市白家湾窖藏出土的匈奴金牌饰传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展现草原文化遗产魅力——论内蒙古文化遗产的特色与优势陈永志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呈东北向西南斜伸的狭长形,总面积约118.3万平方公里。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化的过程中,形成了高山、草地、平原、盆地、沙漠戈壁等复杂的自然环境风貌。

这些复杂的自然环境,同时也造就了内蒙古地区多元化的人文环境风貌。

从旧石器时代的“大窑人”,到新石器时代的“红山人”,再到青铜时代的“夏家店人”,一直到后来的北狄、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这些草原民族经过世代繁衍生息,交往融合,形成了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造就了博大精深的草原文化遗产。

对这些草原文化遗产突出价值的正确认知,是深入发掘内蒙古自治区文化资源的需要,也是建设文化强区的必要保障。

内蒙古赤峰辽墓出土的契丹人像内蒙古文化遗产的概况文化遗产包括遗存与遗物两大部分,主要涉及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等诸多方面。

遗存主要有古城市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还有长城、界壕、驿道复合型的特殊遗址;遗物主要有金银器、青铜器、碑刻、岩画、货币、雕塑、陶瓷、丝织品等。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初步查明有各类文物遗址点2.1万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1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9处,盟市旗县级别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0余处。

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构成了草原文明的主体,展现出草原文化发展的完整脉络。

内蒙古出土元代巴思八文银牌、金牌旧石器时代是草原文化的滥觞时期,位于中国北方的内蒙古自治区同样也是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目前为止,在内蒙古自治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就达30余处,其中以呼和浩特东郊发现的大窑遗址、萨拉乌苏遗址、金斯太洞穴遗址、扎赉诺尔遗址最为典型。

大窑遗址位于呼和浩特市大窑村南,以发现的旧石器制造场及四道沟典型的地层剖面为重要的考古学依据。

科左后旗吐尔基山辽墓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

科左后旗吐尔基山辽墓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

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吐尔基山辽墓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方案一、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科左后旗吐尔基山辽墓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2、项目建设单位:科左后旗文化局3、项目负责人:孙平4、项目建设地点:科左后旗茂道吐苏木5、建设内容:控制地带建的保护墙、修复墓道、加固墓室外部和天井外部、修复天井和墓室、土建工程(值班室)6、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326.2万元。

7、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26.2万元,资金来源全部申请中央投资。

二、建设背景2003年3月吐尔基山采石矿在采石过程中发现了一座墓葬,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组建了以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塔拉研究员为领队的、由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通辽市博物馆、科尔沁左翼后旗文管所组成的考古队于3月21日至5月16日对该墓葬进行了发掘。

墓葬位于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吐尔基山东南麓的山坡上。

该墓葬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及耳室组成。

墓道为长斜坡墓道,已经部分被破坏,两壁用石块垒砌。

墓门口有封门石封住,在甬道中间有一道木门。

墓室近似于正方形,为叠涩顶,墓室四壁应有壁画,绝大部分已经脱落。

耳室位于墓室的前部,呈长方形,两个耳室均有木门。

在墓室的后部有彩绘的木棺及棺床。

彩绘木棺以红、黑两色为主色,上面雕刻有仙鹤、凤、缠枝牡丹、祥云等图案,其中仙鹤与凤为贴金,四周悬有铃铛。

棺首有一小门,门上有一铜锁。

门两旁各站立一侍卫。

里面还有内棺,墓主人头部有金箍,穿有十一层衣服。

彩绘木棺棺床为须弥座状彩绘棺床,上不有镂空的栏杆,栏杆上共有六只铜狮子,栏杆下悬挂有上下两排铜铃,中间部位有四只两两相对的描金凤。

出土的随葬品主要有铜器、银器、金器、玛瑙器、漆器、木器、马具、玻璃器以及丝织品等。

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随葬品判断,吐尔基山墓葬是契丹贵族的墓葬,并且没有被盗,是近年来辽代考古的重要发现。

吐尔基山辽墓的发现,对研究辽代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服饰、艺术以及丧葬习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吐尔基山辽墓主人究竟是谁

吐尔基山辽墓主人究竟是谁

吐尔基山辽墓主人究竟是谁?张立峰内蒙古日报20040910第5版最近,中央电视台反复播出了3集纪录片《凤棺迷魂》,在观众中引起了较大反响,人们对这个不解之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凤棺”是去年3—5月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吐尔基山东南麓山坡的一座辽代墓葬中发掘出土的。

伴随出土的大量随葬品中,有精美的金器、银器、铜器、木器、漆器、马具、玻璃杯和丝织品。

由于该墓葬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北方契丹族政权辽国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服饰、艺术以及丧葬制度等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因此在2004年4月被考古界资深专家们评选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这座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及耳室组成,没有盗洞。

可是,挖开之后考古人员发现墓室非常窄小,而且建造的非常粗糙,四周墙壁上彩绘的壁画已经全部脱落。

给人们的初步印象是:墓内凌乱,仓促下葬、应付了事。

在墓室的后部摆放着一具描有彩绘的木棺与棺床。

棺上雕刻着凤凰、仙鹤、缠枝牡丹、祥云等图案;木棺彩绘以红、黑两色为主色,其中凤凰与仙鹤贴金;四周悬有铃铛。

棺首有一小门,门上有铜锁,门两旁各站一侍卫。

棺床上是镂空的栏杆,栏杆上有6只铜狮,栏杆下有两排铜铃,中间部位有4只相对的描金凤凰。

随葬品有金器、银品、铜器、玛瑙器、木器、漆器、马具、玻璃器和丝织品等。

从这具木棺和随葬品的豪华珍贵程度来看,不难断定这一定是封建社会皇室成员的墓葬,因为能够享用“凤凰”陪葬的只有皇室中的女性。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这么简陋的墓室和那些奢华的随葬品之间显得多么的不协调。

因此考古人员判断:这个墓主人是匆匆下葬的。

墓主人是一位女性,生前保养良好。

经科学鉴定,她的年龄在30—35岁之间。

尸骨头部戴有金箍,穿着11层丝绸衣服。

在尸骨上还覆盖着8层丝织品。

外层损毁严重,内层保存较好。

尤其是第7层,不仅保存较完好。

而且十分精美,它是墓主人的一件罗裙,虽历经千年,但上面清晰可见黄色的绣凤图案,明显带有晚唐风格。

吐尔基山辽墓

吐尔基山辽墓

吐尔基山辽墓1 简介编辑本段吐尔基山辽墓吐尔基山辽墓,是一座未被盗掘的千年古墓。

墓葬位于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吐尔基山东南麓的山坡上,南距山水吐尔基山水库行政村约1公里,西南面有吐尔基山红领巾水库,西北有哲里木盟采石矿。

历史上科尔沁左翼后旗地属辽代乌州,《辽史·地理志》称“本乌丸之地,东胡之种也。

辽北大王拨剌占为牧,建城,后官收。

”墓葬偶然发现于吐尔基山采石矿的采石过程中。

时代:辽发掘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2 结构特点编辑本段该墓为石室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及左右耳室组成。

墓道为长斜坡墓道,长48米,两壁石墙残高约10米;墓门口有封门石封住,在甬道中间有一道木门,两扇对开,每扇门各有上下三排鎏金铜门钉,每排6个;墓室近似正方形,为叠涩顶,墓室四壁的壁画绝大部分已经脱落,藻井上面绘有月亮及太阳图案。

耳室位于墓室的前部,呈长方形,左右耳室均有木门。

葬具有彩绘木棺、内棺及棺床。

彩绘木棺以红、黑两色为主色,上面雕刻有仙鹤、凤、缠枝牡丹、祥云等图案,其中仙鹤、凤以及牡丹花叶子为贴金,四周悬有铃铛,在棺盖上面还有三个葫芦状鎏金铜饰件。

内棺的棺盖正面有三团贴金龙纹图案,在两侧各有一对贴金凤展翅飞翔,神态生动。

内外棺之间夹有丝织品。

彩绘木棺棺床为须弥座状彩绘棺床,共由8层组成。

墓主人身穿11层衣服,其中一件保存完好的罗裙上发现了带有晚唐风格的对凤图案。

3 随葬品编辑本段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铜器、银器、金器、漆器、木器、马具、玻璃器和丝织品。

铜器有钟、铜铃、牌饰、铜泡等,大部分为铜鎏金。

其中的鎏金铜牌饰上面战+刻精美的乐舞图案;金银器上面战刻有栩栩如生的金龙和双狮以及鸾鸟、形态各异的人物和动物图案。

这些精美的随葬品,对于丰富辽代的文化交流、艺术等方面认识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

从墓葬形制、出土器物看,墓葬风格接近于晚唐和辽代早期的风格,应为辽代早期契丹贵族的墓葬。

彩绘木棺和棺床,在内蒙古尚属首次完整发现。

吐尔基山辽墓 契丹文

吐尔基山辽墓 契丹文

吐尔基山辽墓契丹文1.引言1.1 概述吐尔基山辽墓是一处位于中国辽宁省的重要考古遗址,被认为是契丹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契丹文化是10世纪至12世纪在东亚地区繁荣的一个古代文化,它是辽朝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民族之一。

吐尔基山辽墓的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这座墓葬群建于辽朝时期,包含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古代墓葬,对于研究契丹的宗教信仰、社会结构和制度有着重要的价值。

这些墓葬中的出土文物包括了陶器、金银器、石刻等,展示了契丹文化的独特之处。

吐尔基山辽墓不仅具有考古学价值,而且对契丹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契丹文化是中国古代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繁荣与辽朝的兴盛密不可分。

通过研究吐尔基山辽墓中出土的文物和墓葬结构,我们可以了解到契丹先民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艺术技术。

同时,这些文物还提供了对契丹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演变和影响的重要线索。

通过对吐尔基山辽墓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中国历史中多元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契丹文化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纽带,对于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吐尔基山辽墓是研究契丹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考古遗址,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其丰富的文物和墓葬结构上,更体现在对契丹文化的研究与理解上。

通过对吐尔基山辽墓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把握契丹文化的特点和影响,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历史的多元文化面貌。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三大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吐尔基山辽墓以及契丹文的背景。

文章结构部分将对本文的组织结构进行说明,分别介绍引言、正文和结论的内容安排。

目的部分将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即通过对吐尔基山辽墓及契丹文的研究,探讨其重要性和对契丹文化的影响。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小节:吐尔基山辽墓的背景介绍和吐尔基山辽墓的发现与研究。

朱泓:内蒙古吐尔基山辽墓契丹贵族的三维容貌复原

朱泓:内蒙古吐尔基山辽墓契丹贵族的三维容貌复原

朱泓:内蒙古吐尔基山辽墓契丹贵族的三维容貌复原谈到公共考古的问题,我首先要多说几句话,首先,我是非常赞成这次公共考古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的学术活动。

因为过去,在我们考古界很多专家都忽视了这个问题,大概在十几年以前,我就觉得考古的工作应该让更多公众有更多的了解。

说到这儿,也算和公共考古有一些缘分。

因为我今天要讲这样一种题目,一下提醒了我。

昨天晚上我梳理了一下思路,好像我们吉林大学的考古学和公共考古有关系应该是从2003年开始的。

在那之前,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发掘老山汉墓,老山汉墓的发掘是中央电视台全程直播,那是中国首次在央视做这样的节目。

本来这个节目和我们也没什么太多关系,但是,2002年秋天的时候,对老山汉墓发掘资料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和公众的兴趣。

当时,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赵福生副所长给我打电话,说要请吉林大学帮他们做一件事。

他说,老山汉墓发掘的女性墓主人头骨在研究上出了些问题。

因为当时在发掘现场是请考古所的潘其风先生,也就是我的老师去做的现场鉴定,潘先生说,这个头骨是一个蒙古人种(黄种人)的头骨。

但是等到北京市文研所他们后期做颅骨的复原像,跟我今天讲的这个容貌复原这个题目是一样的。

他们先找的是公安部的物证中心去做,因为公安部的物证中心在头骨复原容貌这方面是非常权威的一个机构。

公安部物证中心做的复原像得出的结论,说这不是一个黄种人,是一个胡女,西域的胡女。

这件事被北京的很多媒体报道,所以就引起了一个冲突。

社科院考古所的专家认为他是一个黄种人,公安部的物证中心的专家研究完了以后认为是个白种人,这就不太好办了。

所以,当时赵所长就说能不能让吉林大学再给他们做一遍。

我当时觉得这很不好办,我们要是用同样的方法然后给做出来,跟我老师潘先生是一样的结果,担心人家说你这没有科学精神,老师怎么说你就怎么跟人家去说。

但是我要做出来跟我的老师不太一样的话,我也觉得这有点为难。

我跟赵福生是老朋友,我就说这事儿别找我们,你再找别人做吧,去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让他们做。

吐尔基山辽墓墓主人骨骼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吐尔基山辽墓墓主人骨骼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和 81N 比值的测定, 5 我们对该个体的饮食结
构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 得出了以下几点结
论:
明该样品保存较好② 测定 ” 和 ’ 的结果 , C 5 N 也比较可靠。如果 C/ N 比值高于 3. 6, 说明 骨样中可能受到腐殖酸的污染, C/ N 比 如果 值低于 2. 8 , 说明骨胶原中很可能掺杂了一 定量的无机物质③ 表一的结果表明, 。 该样品 的 C/ N 比 值均在 3. 217, 十分理想地落在了 未污染样品的范围之内, 保证了稳定同位素
COz, 经色谱柱分离、 纯化后进人 DELTA plus
2. 结果与讨论
型同位素比值质谱仪 (isotope - ratio mass spectrometers,IRM S)测定C和N的 稳定同 位
素比 N 同位素的分析精度为0. 2% 同 值。 o,C 位素的分析精度为 0. 2% C 和 N稳定同位 oo
服饰、 艺术以及丧葬制度等提供了 非常珍贵 的实物资料, 2004 年被评选为“ 年度 在 2003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鉴于吐尔基山辽墓 。
的重要性,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进 行了全面系统的保护和研究工作, 其中墓主 人的骨骼标本委托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 心进行包括人种学、 古代 DNA、 食谱分析以
二次去离子水。 3. 标准物质
利用 国际原子 能机构 的稳定 同位素
N 22('℃同 标准物质,MC值为BS一 位素 T1 3 29. 7)、 和IEA N一 E一 1(N同 标准 质, 位素 物
S'S N值为 +0. 4) 标准物质标定C02和N2钢 瓶气,以标定的钢瓶气作为标准气体, 测定
骨胶原 C, N 同位素 s 值。 4. 骨胶原的制备 选取肪骨骨干中段锯取约 3cm3作样品, 先用无菌刀片和毛刷去除骨样表面污垢, 清 洗骨样 ,在研钵中磨碎,过筛 ,收集介于

吐尔基山辽墓探析

吐尔基山辽墓探析

吐尔基山辽墓探析契丹族由我国北方古代少数民族鲜卑族发展而来,到耶律阿保机建国共经历约五百年之久,关于其葬俗的记载一直甚少。

据《北史﹒契丹传》载:“父母死而悲哭者,以为不壮,但以其尸置于山树之上,经三年之后,乃收其骨焚之。

”《旧唐书·北狄传﹒契丹》中记:“其俗,死者不得作冢墓,以马驾车送入大山,置于树上,亦无服纪。

”由此可知,早期处于游猎经济阶段的契丹民族并未形成筑墓入葬的习俗。

辽代建国后,随着契丹人与中原农耕民族的交往,受汉地葬俗的影响,逐渐亦坟亦墓,但仍保留了契丹民族许多古老的葬俗,如择墓靠阳,背山面水的习尚。

据《辽史﹒太祖本纪》记:“夏四月乙巳,皇弟迭烈哥谋叛,事觉,知有罪当诛,预为营圹,而诸戚请免”。

另《辽史﹒耶律曷鲁传》:“曷鲁是日得疾薨,年四十七。

既葬,赐名其阡宴答,山曰于越峪,诏立石纪功。

”通过史料可知,辽代建国初期契丹贵族的墓葬不仅在地下建造墓室,同时在地面立石树碑,吐尔基山辽墓的发现提供了更加确切的佐证。

吐尔基山辽墓位于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大吐尔基山东南麓山坡上,松辽平原西端,距离通辽市区直线距离50公里,面朝西辽河。

这种葬俗是契丹民族“东向拜日”习俗的反映。

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记:“契丹坟墓,皆在山之东南麓”,明确记载了契丹人的坟墓为朝向东南。

吐尔基山辽墓开口位于表土层下,墓葬表面无封土堆。

墓葬为石室墓,墓道位于外侧,呈长斜坡状,两壁具有明显的人为加工过的痕迹,甬道两侧墙壁上发现了残存的壁画以及契丹文字,但已无法辨认。

该墓抛弃了契丹人传统的天葬、树葬方式而改用地下石室无异是筑墓入葬逐习俗的开端。

早期契丹葬俗不棺不椁,辽代大部分贵族墓葬内极少见有中原地区常见的棺椁出现。

沈括《梦溪笔谈》曾记:“天圣中侍御史、知杂事章频使辽,死于虏中,虏中无棺椁,举至范阳方就殓。

自后辽人常造数漆棺,以银饰之,每有使人入境,则载以随行,至今为例。

”后受汉地葬俗影响,开始出现棺椁。

在吐尔基山辽墓中,发现一座彩绘贴金木棺。

吐尔基山辽墓 契丹文

吐尔基山辽墓 契丹文

吐尔基山辽墓契丹文【概述】吐尔基山辽墓是中国辽代墓葬中的重要一员,位于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吐尔基山脚下。

该墓葬为契丹族人所建,其墓志铭以契丹文书写,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本文将从墓葬的背景、墓志铭的文化内涵以及其对研究辽代历史的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背景】吐尔基山辽墓建于辽朝大庆二年(AD1002年),是一座属于辽世宗耶律阮的陵墓。

该墓葬呈方形,高约17米,墓室砌石而成,室内保存有丰富的文物和墓志铭。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以契丹文书写的墓志铭,记录了辽代统治者世系以及吐尔基山辽墓的兴建过程。

【墓志铭】墓志铭是一种以文字记录墓葬相关信息的碑刻或铭文,它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祖先的尊重和崇拜,也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和语言的重要依据。

吐尔基山辽墓的墓志铭由契丹文书写,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辽代统治者世系墓志铭首先介绍了辽代统治者的世系,从一二元年(AD916年)的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开始,一直到墓主世宗耶律阮的时代。

这些世系的详细记录对于研究辽代皇室的演变以及契丹族人社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2. 吐尔基山辽墓的兴建墓志铭中详细记录了吐尔基山辽墓的兴建过程,包括修建的时间、施工的人员以及修建过程中的仪式等。

这些信息不仅可以了解到辽代的葬礼制度和仪式,也为研究辽代墓葬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3. 墓主耶律阮的事迹墓志铭中还回顾了墓主世宗耶律阮的事迹,包括他的生平、政绩和治理辽朝的成就。

这些内容对于研究辽代历史、文化和政治制度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文化内涵】吐尔基山辽墓的墓志铭以契丹文书写,这一事实本身就体现了契丹族人的文化特征。

契丹文是辽朝的官方文字,与汉字有所不同,其文字系统独特且富有特色。

墓志铭中的契丹文反映了契丹族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化自信心,也为研究契丹文化和语言提供了重要材料。

此外,吐尔基山辽墓的墓志铭还记载了辽朝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以及与其他国家的交往等方面的信息,这些内容丰富多样,反映了辽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对于深入了解辽朝时期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神秘辽墓女主人的样貌是怎样被复原的

神秘辽墓女主人的样貌是怎样被复原的

神秘辽墓女主人的样貌是怎样被复原的吐尔基山辽墓复原像在“第四届中国公共考古—荆楚论坛”上,吉林大学边疆历史考古中心主任朱泓教授介绍了考古学家如何根据古墓中的头骨复原出其生前样貌的经过。

今天,我把吐尔基山辽墓复原像的复原过程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吐尔基山辽墓是2003年由采石场的工人偶然发现的墓葬。

经过考古发掘出土了很多珍贵文物,开棺后,发现棺木里有一具完整的尸骨,身上覆盖着大量的丝织品,头上还戴着一个金冠。

经初步确定,吐尔基山辽墓墓主人的身份应该是王室或贵族女性。

对于地下出土的古代人的头骨进行容貌复原的工作,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常常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通过你们的方法,在一个骷髅上,把它的软组织都复原出来,这究竟有什么依据?我想说,我们在颅骨容貌复原中所做的任何一项工作、任何一个细微的处理,都是符合科学理论依据的。

这次我们仍然是采用计算机三维容貌复原技术来进行复原。

我们对古代人头骨复原容貌的依据是苏联人类学家格拉西莫夫的一本著作,叫作《从颅骨复原面貌的原理》。

格拉西莫夫提出的这种理论,到现在已经将近一个世纪。

世界各国的人类学家以及法医在复原容貌上都使用这种方法,一直到现在仍然在使用。

我们先进行两个铺垫工作,一是对头骨进行测量和观察,取得数据,并完成鉴定工作,包括性别的鉴定、年龄的鉴定等。

二是在电脑上利用三维软件,把这个头颅用数据呈现出来。

经研究显示,这个辽墓内的贵族女性应该属于北亚蒙古人种种系,年龄在30岁以上,但不超过35岁。

经过线粒体DNA数据的比对,证明她和耶律皇族的DNA是非常吻合的,因此她可能是耶律家族的一位公主。

在这个基础上,按照格拉西莫夫的复原理论,我们收集了一些对比数据和资料,来对她进行颅骨复原。

在复原的时候,头骨的尺寸和形状是没有问题的,但面部的特点怎么复原呢?我们选择的是现代蒙古人30到35岁妇女的面部每一个点的平均数,也就是软组织厚度的平均数。

现在用CT扫描等方法,很容易获取这些数据。

关于内蒙古通辽吐尔基山辽墓墓主人身份的推测:兼述契丹

关于内蒙古通辽吐尔基山辽墓墓主人身份的推测:兼述契丹

关于内蒙古通辽吐尔基山辽墓墓主人身份的推测:兼述契丹古代社会的“奥姑”王大方(内蒙古 文化厅文物处,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摘要:2003年春季,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通辽市文化、文物部门的配合下,清理发掘了一座保存完好、没有被盗的契丹贵族墓葬。

根据出土文物和墓主人的情况,笔者认为墓主人很可能是当过奥姑的辽太祖公主质古。

关键词:吐尔基山辽墓;质古公主中图分类号码:K878.8 文献标识码:A2003年春季,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通辽市文化、文物部门的配合下,清理发掘了一座保存完好、没有被盗的契丹贵族墓葬。

该墓出土地为通辽市科左后旗吐尔基山采石场,墓内出土彩绘飞凤图案的彩棺,还出土有银质大号角一只、铜铎、玻璃杯各一,以及部分辽代早期文物。

却唯独没有墓志铭。

如此高级别的辽墓,以及没有墓志铭的奇特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关注。

吐尔基山辽墓出土的彩棺以及各类出土文物,于2003年5月,被自治区文化厅从通辽市运回呼和浩特。

经过开棺清理,又发现了许多重要情况。

例如:墓主人为年轻女性,头部戴金圈,腿部置多件铜铃,身穿多层团凤纹锦袍。

另外,在尸腹部发现大量的水银,尸骨发黑色,可能为水银中毒,也可能是用水银防腐。

根据以上出土文物和墓主人的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做出以下推论:第一、从死者穿用的凤纹锦袍、享用的绘金团凤纹双层柏木棺和金杯、玛瑙、琉璃等皇家用品分析,其身份应该是契丹皇室成员中的一位年轻而高贵的女性。

第二,从墓中没有发现墓志铭分析,死者可能是因罪而死之人。

第三,从死者腹部和骨头中发现的大量的水银来分析,死亡原因是水银中毒。

第四,从出土的文物特征分析,其时代为大契丹国(五代)早期。

例如,墓中出土的铜质立式火焰珠彩绘木棺,与新疆出土的五代时期回鹘人彩绘铜立珠木棺相似。

各种金质、铜质和琉璃质文物,均分别带有晚唐、五代、回鹘与西域风格。

这既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征回鹘有关,又与后唐等朝向阿保机纳贡有密切联系。

第五,从墓内出土的大牛角形银号角和棺内防于死者腿部的铜铃(约20个),以及棺内外随葬许多铜铃分析,死者生前是契丹原始宗教—萨满教的信奉者,而且在神与人之间曾担当过重要角色。

博物馆寻宝记.内蒙古博物院的辽彩绘木棺椁

博物馆寻宝记.内蒙古博物院的辽彩绘木棺椁

内蒙古博物院的辽彩绘木棺椁彩绘木棺椁于2003年出土于内蒙古通辽市吐尔基山的山麓上一个辽代墓葬,历经一千余年而未被盗取,仍然保存完整、熠熠生辉,且随葬品丰富、墓主人的身份成谜,一时震惊考古界,入选了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该辽代彩绘棺具,木质,棺体最长处2.31米,最宽处1.31米,最高处0.9米。

棺椁相套,下有棺床,共计八层,棺、床均施彩绘。

如此完整的辽墓彩绘木棺在内蒙古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该彩棺曾作为原型出现于电影《寻龙诀》当中。

棺椁的彩绘以红、黑两色为主色,基本形制为红底、浮雕黑绘。

四壁及盖上均雕刻有仙鹤、凤、缠枝牡丹和祥云等图案,其中仙鹤、凤及牡丹花叶均贴金装饰。

棺盖下沿等间距地悬有铜铸的铃铛。

在棺椁正面刻饰有门窗,门可开启,外带铜锁;门两侧各调刻一手持骨朵的侍卫,二人面目庄重,长发披肩,身穿契丹传统圆领长袍,袍上绣有团花,腰系丝帛带,结结于腰部。

在小门与地面之间有一个拱桥将二者连接起来,桥面上有彩绘的花卉图案,桥面两侧砌有栏杆。

木棺内还有内棺,内棺的棺盖正面有三团动物纹图案,在两侧各有一对金凤展翅飞翔,其中前面一只在飞翔过程中还回首望向另一只,神态生动。

彩棺置于须弥座状的彩绘棺床之上。

棺床长2.56米、宽1.48米、通高1.07米,共由8层组成,上部有镂空的栏杆,栏杆上共有6只鎏金铜狮子,棺首4只,棺尾2只,栏杆下亦悬有上下两排铜铃,中间部位有四只两两相对的贴金凤,两只贴金凤之间饰有火焰宝珠纹,周边雕刻有波浪纹饰。

“须弥座”,又名“金刚座”,源自印度,系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

须弥即指须弥山,在印度古代传说中是世界的中心。

后世须弥坐通常用于尊贵的建筑物基座。

仙鹤和祥云在传统文化中寓意死后升天进入极乐世界。

契丹人信奉“灵魂不死”,认为人死后,灵魂仍然存活并游走于现世与来世之间,因而必须为灵魂寻找一个栖身之所,木棺即其灵魂的最后归宿。

灵魂出入之所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故而棺首有铜锁把守,外有威严侍卫的守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神 秘的气 氛 .以期达 到通天 的 目f
往 _ 彩 棺 棺首 的 中 间 部 位 开 有 一
锁 门 两侧 各站 立 一门卫 。均 手持 立 .所 着长 袍 上的 团花 纹饰 ,骨 朵; 箔。契丹 入信奉 “ 灵魂不死 ”说 .认
蒙古地 区更属首 次发现 .具有极 高的科学研 究价值 。
吐 尔 基 山
辽 墓 0 年 .出土 于通 辽市科 左后 旗吐 尔基 山辽代 03
萨满教 。萨满 教中的神 职人 员被称为 I
早期墓葬 的彩绘 术棺具 .棺体最 长处231 ,疑宽 处 米
13 米 .展高 处09 ,棺 椁相 套 ,下有棺 床 ,其 计 1 米
吐尔 基 山辽 墓出 土的 文物 中 .除 了大蓝 的凤 凰 痕 迹 .根 据辽庆陵 、辽宁法 库叶茂 台: 纹饰外 .铃铛 出现的几 率最高 。除了彩棺 的四周 悬有 铃铛外 .墓葬 中的随葬 品多有铃 状物 出土 .就连墓 主
人的脚 部也挂 满了铃铛 .这与墓 主人 身为萨满巫师 的 身 份是相 吻台 的 《辽史 ・ 志 》中有 着明 确的 记 礼 载 .契丹人同 中国北 方的大多数 少数 民族一样 ,信率
“ ”的 嫌疑 .后 人纷纷用 “ 搏”来明 其孝心 .是 薄 厚
所谓 “ 葬以明孝 ”。而 且, 由于 “ 厚 灵魂 不死”观 念
石 窟 .形 式 比较 简单 .雕 饰不 多 。从 隋唐 起使 用渐
多 ,成 为富殿 、寺观等 尊贵建 筑专用 的基座 。造型 也 逐渐复 杂华丽 ,并出现 了莲瓣 、卷草 等花饰和 角柱 、 力神 ,间柱 、门等 随 着时代 的发展 。须弥座 已从神 圣尊贵 之物 ,发展成为 很多建 筑基座 的装饰形 式 .通 常用 于尊贵建 筑物的基 座。棺 床共 由八层组成 。上部 有镂空 的栏杆 .栏杆上 蹲六只 铜狮子 .栏杆下 悬挂有 上下 两排 锎铃 .中间部位 有四只 两两相对 的描金 凤 中国 历代 皆有 “ 死如事 生” 之制 ,从 良渚文 事
金之凤 暗示着 墓主人显赫 的社会 地位 。而仙 鹩 、祥 云 之 所是神 圣不可侵 犯的 .故 棺酋有 铜{ 在传统 文化中 十分常见 .寓意死 后升天 ,进入一个 极
乐世界 ,并且祈 求死后的 安宁。 严侍卫的 守护 .捍卫 着墓主人 的身份 - 彩棺 外支 有小 帐 ,现仅 存支 架 ,
的影 响 .古人相信 .自己的 祖宗会 在冥翼之 中关 照自
身韵 现实生 活 .视 其孝心赐 福或降 灾。既然 厚葬 示孝 能够 福泽 自身 .荫庇 子孙 。 “ 厚葬 以明孝 ”便暗谐 带 有了 “ 媚租 以邀福 ”的特征 ,这种 颇具功利 色彩 的集 体 心理推动 了中国墓 葬文化 的延续 。 辽 代统 治 者也 十分 推崇 厚葬 .随 葬之 物 精益 求
灵沟 通的媒介 .在古时 .萨满 多数是 I
现代 萨满作法 时 .也浑 身缀满 铃铛 ,【

八层 .棺 、寐均施 彩绘 。吐 尔基 L L l !基以其 随葬品 的 l 丰富 、墓 主人的 高贵社会地 位与身 份之谜 ,引起国 内
外众多学 者的关 注。而如此 完整的 辽墓彩绘 木棺在 内
精 .以显 示其国力 昌盛 、人 民富足 ,这一 点在诸 多的 辽 代墓 葬随 葬 品中 体现 得尤 为突 出 。吐尔 基 山辽 墓
中 出土 随葬 品 近千 件 ,而葬 于辽 代社 会发 展 鼎盛 时 期— —圣 宗开 泰 七年 ( 01 1 8)—— 的陈 国公 主墓 中 的随 葬 品则 达到32 7 ,器物 涵盖 了盒 、银 、锎 、 2件
铁 、蔷 、玉 、玛瑙 、琥珀 、水晶 、珍珠 、木 器 、玻 璃 邑 器 .可谓极 尽暂华 .同时也 从另 一个侧面显 示了墓 主 人显赫 的社 会地位 。反映 了辽代契 丹赛族奢 廉的社 会
生活 。
也 ” 。这就 是 说 ,即使 在长 辈生 前对 其竭 尽 侍顺 之 道 .而 一 旦在 丧礼 上有 “ 薄 的 表现 .同样 是对 祖 宗 的大 逆不 道 。为 了表 达对 祖宗 的 至诫 至孝 .避 免
代传说 中 ,颓 弥山是 世界的中 心 以须弥I 做 底 ,是 ¨
为 了显 示佛的 神圣伟 大。须孽c { 座的最 早实例见 于北魏
彩棺 位 于墓 室的 北部 .以 红 、黑两 色为 主色 ,
雕刻 有仙 鹩 、凤 、缱 枝牡 丹和 祥云 等图 案 ,其中 仙 仍 然存活 井游走于 现世与来 世之 间.1 鹄 、凤 及牡丹 花叶为贴 金。在中 国古代 .龙 、风等 圈 寻 找一个 栖身之所 。如果说 棺外小 帐. 案系 皇家专用 .平常百 姓不得染 指 .因 而彩棺上 的贴 的再现 .琊么木棺 则是其灵 魂的最 后j
化琼 璧成 百的 瑶 t 地 ,到殷 墟殉 牲上 千 的商 王大 h墓 墓 .再到 jI 罗 列 、钟 磐 齐备 的西 周 、春秋 战 国墓 f簋 I
葬 .统治 者总 是集合大 规模的 人力物 力,用于 经营 身 后之事 。泰汉 时期 .这 种观念 巳被纳入 礼教的 范畴 。 成为 衡盛 人伦 道 德 、表明 孝心 的重 要标 准之 一 。如 果 “ 厚其 生而 薄 其死 ” , “ 奸人 之道 而倍 叛 之心 是
子驸马墓 等辽代贵 族墓葬的 形制推 测 为惟幔 .当肘定为优 美华 丽之物 。彩 棺.内棺 的棺盖正 面有三 团动物纹 图

对金凤 展翅飞翔 。其中 前面一 只在
酋望向男 一只 .神 态生动 。
彩 绘木 棺 局 部
彩 棺 置 于颓 弥 崖 状 的 彩绘 棺 床 之 上 。 “ 弥 须 座” .叉名 “ 金刚座 ”、 “ 弥坛 ”.澡 自印度 .系 须 安置佛 、蔷 萨像的台座 。须弥 即指须 弥山 .在 印度 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