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
当 前世 界能源 消费 结构 中 � 石油 消费 约占 4 尽 管各 国都 在努 力研 发 石油 替 代品 � 但 在 经济 和 技术 0%. 的 双重 约束 下 � 近 期很 难出 现比 石油 更经 济 的 替 代 能 源 . 在2 石 油是 世 界 上 最 主 要的 能 1 世 纪 中 叶 以前 � 源� 如果 无法 获得 稳定 的石 油供 应 � 国 家的 整体 发展 速度 和 发展 质 量会 受 到一 定 程 度 的影 响 . 对 于 一 个国 家� 石油 不仅 仅是 提供 经济 发展 所需 的能 源 � 还 彰显 国家 的 经济 实 力和 军 事实 力 . 天 然 气 作为 一 种 清 洁能 源 越来 越受 到人 们的青 睐 � 在能 源消 费结 构中 的比例 逐年 增加 . 因 此� 油 气资 源作 为重 要的 战略 资源 � 其可 持 续发 展对 于一 个国家 的政 治 � 经济 � 安全 具有 举足 轻重 的作 用 .
8 � 8 � 如果 新油 区有 大储 量油 田发 现 � 石 油年 产量 将有 可能 达到 2. 预 计未 来 1 1 . 8�1 0 � 左右 . 0�1 0 � . 5�2 0a 8 内� 全国 石油 储量 仍处 于高 稳定 增长期 � 年 均新 增石 油可 采储 量可达 ( 大 体 可以 保 持目 1. 4�1. 8) �1 0� ��
杨晓龙
(东 北 石 油 大 学 � 黑 龙 江 大 庆 �1 6 3 3 1 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 国 油 气 资 源 供 需 矛 盾日 益 突 出 � 油气资源量缺口日 渐增大� 参与海外 油气竞争愈加 � �摘 � 要 � 激 烈� 油气主产区产储量下滑� 开发成本不断攀升� 成 为 影 响我 国 经 济 快 速 发 展 � 政治安 全� 社会稳定的重 大问题. 分析中 国 油气 资 源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基 本 态 势 � 依 据 油 气 资 源 可 持 续发 展 的 内 涵 � 构建由" 油气资源可持 续供给体系" � " 油气资源可 持 续利 用 体 系 " 和" 石油安全战略储备体系" 组成的油气资源可持续发 展保障体 系� 探讨三 大体系的 相互关系� 提出中国 油 气资 源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目 标 及 实 现 的 战 略 对 策 � 即� 以 实 施国 内 油 气 资 源 勘 探 开 发 战 略 � 开拓海外油气资 源市场� 推进科 技 进步 和 科 技 创 新 � 支撑油气资源的可持续供给� 积 极 推 进节 能 � 石油资源替代与环境协 调发展� 支撑油气 资源的可持续 利 用� 以油气安全储备辅助稳定供给和持续利用� 最 终 实 现油 气 资 源 可 持 续 发 展 . 关�键�词� 油 气 资 源 �可 持 续 发展 �保 障 体 系 �可 持 续 供 给 �可 持 续 利 用 �战 略 储 备 中图分类号� ( ) TE 1 5 5� �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 �文 章 编 号 � 1 0 0 0 �1 8 9 1 2 0 1 0 0 5 �0 1 3 3 �0 5
石油资源型国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循环经济
入一个新 的发展时期 , 我国石油企业 面临着新 的问题。 1 . 发展观念相对落后 。只重视经 济发展而忽视人的发展 。片 面 认为, 计划经 济什么都好 , 忽视 了人 的发展; 二是 只重视近 期的利 益, 不重视长远利益。 2经济效益水平较低 。与国外相 比, 国石油工业总体发展水 . 我 平较低 。第二产业规模 小而且产品品种和质量不 能适 应市场的需 求, 低档 次、 低附加 值的 产品多 , 高新 技术含量 的产 品比重 低。 因 而。 造成总量供 过于求 而高新产 品供不应求 的局面。
发 展观 , 依靠科 技进 步和加强 内部管理 , 下决心走 节能减排之 路 , 并加快发展 “ 高效 、 节约 、 绿色 、 清洁” “ 和 循环经济型” 的新型石油 产业 。 坚定不移确保实现 “ 十一五” 规划纲要提出的单位 G P耗能 D 在五年之 内要 降低 2 %左右 , 0 主要 污染物排放要减少 1 %这个 目 0 标, 实现 国内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走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措施如下 : () 1 统一思想 , 提高认识 , 增强实施 循环经 济、 节约能源的紧迫 感 和责任感 。加 强宣传 、 培训与交流 , 才能将循环经济思想 贯彻 落 实到各项工作的综合决策和执行中。发挥新 闻、 出版 、 广播影视 、 报 刊 网络 和文化部 门的作 用 。大力宣传发展循 环经济的政策法规及 典型事 例 , 为浪 费资源 、 破坏环 境的行为公 开曝光 , 公众充分认 使 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 。 ( 加强石油地质理论研究 。包括 发展和 完善陆相生油理论 , 2) 叠合盆地成藏理论 , 板块构造演化与含油气 盆地关系分析 , 建立具 有 中国特 色的海洋 石油地质理论 ,含油 气系统与成藏动力学研究 等 。同时搞好油气勘探核心技术研究。 ( 不断完善油田可持续发展 的管理体 系, 3) 建立并落实节能监 测等各项节约管理流程和标准体 系。节 能方面 , 以节电和燃料结构 调整为主 , 加大 油田电网的结构优化 和基础设施 改造 , 降低供 电环 节消耗。 ( 依靠科技 进步实 施可循 环发展 的技术改造 , 4) 着力 提高注 水、 集输 、 机采 、 锅炉 、 加热 炉等五大系统效率 。重点 开发和推广能 源节约和替代技术 、 能量梯 级利用技术 、 延长 产业链 和相关产业链 接技术等。把技术创新作 为提高油 田开发水平 和企 业核心竞争力 的根本保证 , 以超前 、 创新 、 实用、 高效为原则 , 加大科技 攻关力度 , 不断发展完善勘探开发 的核 心技 术 , 加快技术产业化进 程 , 努力 占 领世界油田勘探开发技术 的制高点 。 () 5 积极 申请 绿色认 证 , 在清洁生 产和资源综合利用 方面 , 严 格按 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提高石油企业生 产生 活废物
中国石油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油 生产 量 占能源生 产总量 的 比重 出现 明显 下 降 。
一
方 面表 现为 石油消费 量增速 明显高 于 生产量
增 速 , 一方 面表 现 为石 油消 费 在能 源消 费 结构 的 另
比重在 上升 , 而石 油 生产 在能 源 生 产结 构 的 比重在 下 降 , 必然 造成供 需缺 口的扩 大 , 中国石 油的对 这 使 外 依存 度不 断上 升( 见表 2 【 。 ) ] 3 国际经 验表 明 , 当一 国的 石油 进 口量超 过 5 0 00 ×1 t 0 以后 , 际市场行情 的变 化就 会 影 响这 个 国 国
进一 步扩大 , 油对 外 依存 度 将 不 断提 高 。今 后 世 石 界 石 油市 场的供 求情 况 以及 政 治 动荡 等 , 必 会 对 势 中国石油供 给 产生 巨大 冲 击 , 油资 源 的可 持 续 发 石
展 已经成 为一个 紧迫 的现实 问题 。
收稿 日期 : 0 8 l 8 2 0 一O 一1
也会 相应形成 持久 的巨大需 求 。石油作 为 中国重要 的战 略资源 , 关系到 国 民经 济和社 会 可持续发 展 , 关 系到 国家 的经济 安 全 。作 为世 界 第 二 大石 油进 口、
表 l 19  ̄2 0 9 0 0 5年 中 国原 油 消 费 量 与 生产 量 变 化
1 中 国石 油资 源 概 况
中 国石 油最 终 可 采 资 源 量 为 1 0×1 。t 5 0 。其
时期 石油 生产 量 占一 次能源 生产总 量的 比重分别 为
1 . %、 9 1 和 1 . , 2 0 ~ 2 0 8 2 1 . 6 3 到 0 1 0 5年期 间石
中国能源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主要采取的做法
中国能源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主要采取的做法中国新能源网 | 2008-6-27 9:44:00 | 新能源论坛 | 我要供稿特别推荐:《2011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年鉴》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此也给予了高度重视。
早在1994年我国制定《中国21世纪发展议程》的时候,就把能源列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之一。
中国在能源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主要采取了下列一些做法。
一、坚持节约优先、效率为本中国是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
要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必须走节能提效的道路。
为了实现节能减排,2007年,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了全国“十一五”关停小火电机组5000万千瓦、当年关停1000万千瓦的目标。
2007年实际关停小火电机组1438万千瓦。
每年可节省原煤188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29万吨、二氧化碳3700万吨。
中国将继续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通过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加强法制、动员全民节能和开展国际合作等多种途径,努力实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的目标。
二、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国已颁布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制定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电价、税收、投资等政策,使近年来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明显加快。
到2007年底,水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45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4800多亿千瓦时,占到全部发电量的16%。
2007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约340万千瓦,风电总装机容量超过了600万千瓦。
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总量超过1.2亿平方米,占世界总使用量的60%。
2007年9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总体目标,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将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将达到15%。
中国油气资源供需形势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中国油气资源供需形势及可持续发展建议王雪;黄小美;臧子璇;马龙【摘要】对我国油气资源供需形势进行分析,探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实现我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期刊名称】《煤气与热力》【年(卷),期】2014(034)007【总页数】3页(P85-87)【关键词】油气资源;供需形势;勘探与开发;可持续发展【作者】王雪;黄小美;臧子璇;马龙【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重庆400045;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重庆400045;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重庆400045;中石化中原油田天然气产销厂,河南濮阳457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09据2012 年英国石油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 年底,中国能源消费增量占到了全球能源消费增量的71%。
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占据了半壁江山。
目前中国石油资源需求增长占到了同期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33.3%,而中国的石油市场供需矛盾尖锐,近50%以上的原油需求依赖进口,且这一比例将随着国内石油缺口的扩大不断增加。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产量不断攀升,但依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为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障能源安全,我们应正视国内油气资源开发和勘探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并研究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
本文对中国油气资源供需形势进行分析,并对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1 我国油气资源供需形势过去几年,我国能源需求经历了历史上最快的增长,也对全球能源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2002 年,中国能源消费仅占世界的12.7%,但到2011 年,这一比例达到了22.4%。
如今,中国已经是世界上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
其中,油气资源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已成为保障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能源基础。
①我国油气生产与消费状况我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川西北等陆上盆地以及珠江口、琼东南、北部湾等近海区域。
中国油气资源概述
《中国油气资源概述》课程考查作业姓名:班级:学号:年月日中国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要抓紧研究制定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把节约和合理使用油气资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证油气资源的长期稳定供给和有效利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保障。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因《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随后,许多专家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义和阐释。
有人将可持续发展总结为3个特征: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
可持续发展实质上就是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和模式,使经济发展必须有利于资源的永续利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同时又是石油利用效率低、不合理用油比较严重的国家。
与国际通行的石油消费强度比较,我国石油消费强度为0.19,大体相当于日本的4倍,欧洲的3倍,美国的2倍。
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预测显示,我国自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的10年间,石油净进口量已达9741万吨,对进口油的依存度超过三分之一。
到2020年,我国对进口油的依存度将达到60%左右。
显然,国际油价的波动会对我国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较快,但油耗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2002年,我国汽车发动机每百公里油耗的设计值比发达国家要高10%至15%,而平均单车年耗油的实际值是2.28吨,比美国高10%到20%,比日本高1倍。
我国油田开采的损失率也较大,石油加工过程中的浪费严重。
据测算,我国石油资源的采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等于增加2亿多吨的可采储量。
"由此看来,我国油气节约潜力十分巨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飞说,"在今后国内油气产量不可能大幅度增长,对海外资源的依存度又需要控制在一定限度的情况下,必须把节约放到优先的地位,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中国的能源政策变迁
中国的能源政策变迁在过去几十年来,中国一直面临着能源供应紧张和短缺的问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能源政策,以积极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能源利用的高效化。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能源政策变迁以及其对国家能源发展的影响。
一、发展早期:重视化石能源中国的能源政策变迁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当时,中国刚刚完成了解放战争和国家建设的初期,能源供应紧张,主要依赖煤炭、原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为了满足国家工业化进程的需要,中国政府制定了大规模开采煤炭和石油的计划,并实施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建设煤炭和石油勘探基地、建立国家石油公司等。
二、资源开发阶段:加强石油和天然气产业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中国进入了资源开发阶段,能源需求进一步增加。
为了满足国家发展需求,中国政府推动石油和天然气产业的加强。
在这一阶段,中国加大了对海外石油资源的开发力度,引进了国际油气公司,并鼓励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合作。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和利用力度,积极推动天然气管网建设。
三、可持续发展阶段:注重新能源和节能减排21世纪初,中国开始关注能源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新能源的支持力度。
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优惠政策支持清洁能源发展等,中国逐渐构建了以风电、太阳能等为主要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并成为全球新能源领域的领军者之一。
同时,中国政府也注重加强能源的节能减排工作。
在产业领域,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交通领域,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通过购置补贴、建设充电桩等措施,促进电动车的推广和普及。
四、全球领导者的角色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中国的能源政策变迁对全球能源市场具有重大影响。
中国政府的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推动了全球能源供应结构的调整。
中国的能源需求对国际油价、天然气价格等具有较大影响力。
中国油气工业发展的趋势
中国油气工业发展的趋势中国油气工业是中国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国际能源市场的变化,中国油气工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首先,中国油气工业将加大对国内油气资源的开发力度。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国之一,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量很大。
为了满足国内需求,中国将继续加大勘探和开发力度,在海洋、火山岩地区等潜在资源丰富地区寻找新的油气田。
此外,中国还将加强对老油气田的二次开发,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其次,中国油气工业将加强绿色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国也在积极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
为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中国将进一步发展清洁能源,包括天然气、核能、风能、太阳能等。
同时,中国将加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提高油气工业的环境友好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三,中国油气工业将加强国际合作。
由于国内油气资源有限,中国将继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油气资源合作。
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些油气资源丰富国家的主要进口市场,但也要加强对外投资,开发和合作,通过多样化的供应渠道和资源来源,保障国内的油气供应。
此外,中国还将积极参与国际油气交易和合作,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第四,中国油气工业将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油气勘探和开发是一项高技术、高风险和高投入的行业,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非常大。
为了提高勘探和开发的效率和成本控制,中国将加强石油和天然气勘探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在油气工业中的应用。
同时,中国将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加强油气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油气工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最后,中国油气工业将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道路。
随着能源转型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中国将加大对新能源的发展力度,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同时,中国还将探索石油石化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协同发展,以及油气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通过发展多元化的能源产业,中国将提高能源供给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推动能源工业的绿色转型。
“双碳”背景下中国油气发展战略思考
作者简介:李福仁,男,工商管理学硕士,中化石油江苏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经济师㊂双碳 背景下中国油气发展战略思考李福仁(中化石油江苏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19)摘㊀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 双碳 理念逐渐成为全球主流,探索低碳经济成为各国发展的方向㊂本文以中国油气行业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在 双碳 背景下中国油气发展问题㊂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和分析,结合国内外典型油气产业发展案例,深入剖析了 双碳 背景下中国油气行业面临的挑战㊂同时,还探讨了 双碳 背景下中国油气发展前景,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包括加快天然气替代煤炭㊁油气资源调整及布局优化㊁加强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㊁推进清洁能源与传统能源的协同发展等㊂本文旨在为中国油气行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㊂关键词: 双碳 背景;中国油气;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3.20.0031㊀ 双碳 的历史背景1.1㊀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加剧㊂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从1950年的9.2亿吨上升至2019年的39.6亿吨,同比增长1.6%㊂而且,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已经达到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平,影响了地球的温度和大气循环,加剧了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影响㊂1.2㊀‘巴黎协定“的签署与 双碳 目标的提出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COP21)在法国巴黎达成了‘巴黎协定“㊂该协定规定,全球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力争使全球平均温度升高幅度控制在1.5ħ以内,并且到21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㊂碳中和,即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温室气体吸收,使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趋于稳定或逐步降低,以达到全球减缓气候变化的目的㊂这个目标也被称为 双碳 目标,即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达到峰值和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重目标㊂1.3㊀中国政府针对 双碳 提出的规划作为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中国政府对双碳 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规划㊂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领导人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如‘碳中和行动“㊁‘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㊁‘节能减排 十三五 规划“等,提出了包括加快发展新能源㊁普及节能技术㊁加强碳排放监管等措施,以推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㊂2㊀ 双碳 背景下典型国家油气发展策略2.1㊀欧洲国家的新能源转型和石油化工行业升级欧洲国家在实现 双碳 目标方面,主要通过加快新能源转型和石油化工行业升级来推进油气产业的发展㊂欧盟制定了‘欧洲绿色协议“,旨在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㊂其中包括推广可再生能源㊁提高能效㊁减少化石燃料消耗等多项措施㊂在新能源方面,欧洲国家大力发展风电㊁光伏㊁生物质等清洁能源,以减少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㊂据欧洲统计局数据,2020年,欧盟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消费量的比重达到20.8%,其中风能㊁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增长速度远高于传统能源㊂另外,欧洲国家也在加强石油化工行业升级,以提高其环保性和能效性㊂例如,德国的石化行业正在推进绿色化改造,实现 绿色乙烯 生产,采用可再生能源制氢,以替代传统石化生产中的煤炭消耗,实现碳中和㊂2.2㊀美国页岩油革命和清洁能源发展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美国在2019年的石油产量达到了1.22ˑ107桶/天,其中页岩油产量占比超过一半,比2010年增长了4倍以上㊂这种石油生产模式不仅提高了美国的能源自给自足率,还为美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和财富㊂同时,美国也在加速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将可再生能源作为战略性的产业发展方向之一㊂其中最重要的是2015年的‘美国清洁能源计划“,该计划提出了在2025年前将美国碳排放量降至㊃7㊃2005年的水平,同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㊂此外,美国政府还加强了对新能源技术的支持和研发,通过减税和政策引导等方式鼓励企业投资于清洁能源领域㊂例如,美国政府在2015年签署了联邦太阳能税收抵免,为居民和企业安装太阳能设备提供财政补贴,以此促进太阳能发电的普及㊂2.3㊀中东国家的油气产业转型和多元化发展中东国家一直是全球主要的油气生产国,而在应对 双碳 的挑战时,中东国家的油气产业仍持续加大对油气的投资力度,维持其强大的油气生产能力㊂同时,为了应对 双碳 的挑战,中东国家还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积极延伸相关的油气产业价值链,实现多元化发展㊂以沙特阿拉伯为例,该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原油出口国之一,其油气产业的发展一直处于重要地位㊂在应对 双碳 的挑战时,沙特阿拉伯采取了 向东看 战略,尤其增加对亚太地区的中国和印度市场的关注,力图实现其油气产业的多元化发展㊂同时,沙特阿拉伯还在国内大力推进油气产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通过降低油气产业的碳排放来应对 双碳 挑战㊂3㊀中国油气资源发展现状3.1㊀油气储量㊁产量和消费量的概况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油气是中国能源消费的主要来源之一㊂根据2021年中国矿产资源报告,受益于大力度的勘探开发活动,截至2020年底,中国石油储量为36.2亿吨,同比增长1.8%,仍保持在全球第13位;天然气储量为7万亿立方米,增加5.2%㊂在年产量方面,2020年中国原油产量为1.91亿吨,天然气产量为1956亿立方米㊂在消费量方面,2020年中国原油消费量为6.76亿吨,天然气消费量为3255亿立方米㊂尽管中国拥有庞大的储量,但其油气资源的自给率较低㊂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数据,2019年,中国的原油自给率为约16.6%,天然气自给率为约48.3%㊂由于油气资源自给率低,中国需要依赖进口满足其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㊂3.2㊀ 双碳 背景下中国油气行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随着全球 双碳 理念的深入推广,中国油气行业面临了许多新的挑战㊂第一,资源劣质化是一个重要的问题㊂中国油气资源的储量总量很大,但大多数是较难开采的劣质资源,例如页岩气㊁煤层气等㊂这些资源的开采难度大㊁成本高,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大㊂第二,技术瓶颈也是中国油气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㊂虽然中国在油气领域的技术实力已经有了显著提升,但仍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技术难题,例如海洋油气勘探开发㊁地下储气设施建设等㊂第三,体制机制方面也需要不断优化㊂油气资源开采具有很高的投资风险和技术门槛,需要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㊂但是,在现行的政策体制下,油气企业面临许多制约和限制,例如市场准入㊁定价机制等㊂第四,资源政策也需要进一步完善㊂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许多政策来鼓励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例如鼓励民营资本参与㊁鼓励油气企业加强技术研发等㊂但是,政策的落实和执行仍然面临很多挑战,例如政策的配套措施不完善㊁政策执行的局限性等㊂此外,减排降碳和绿色转型也是中国油气行业面临的新挑战㊂在 双碳 目标下,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油气行业的减排工作,探索低碳技术和清洁能源的发展㊂4㊀ 双碳 背景下中国油气发展前景展望4.1㊀加快天然气替代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长期以来占据着主导地位,但随着环保政策的加强,煤炭消费面临诸多限制㊂相比之下,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燃烧效率高㊁污染物排放少等优点,天然气替代煤炭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转型方向㊂根据中国国家能源局的数据,2020年中国的天然气消费量已经达到了3258.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约7.1%㊂然而,天然气替代煤炭也存在一些挑战㊂首先,天然气资源的开采难度相对较高,使得天然气的采购成本相对较高㊂其次,天然气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安全隐患,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进行管道和储罐建设㊁运输和存储设备升级等方面的工作㊂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广天然气替代煤炭,需要在技术研发㊁资源储备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和支持㊂4.2㊀油气资源的调整和布局优化油气资源的合理调整和布局优化,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还可以降低环境风险和碳排放量,为中国能源转型和 双碳 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撑㊂我国油气资源分布和利用效率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㊂一方面,中国的油气资源大多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而东部地区却是能源消费大区,存在着明显的供需矛盾㊂另一方面,由于技术和设备水平的限制,部分油气田的开采效率低下,资源利用率较低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需要加强油气资源的调整和布局优化,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对油气资源的储量调查和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开发和利用计划,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㊂优化油气产业布局,加强东部地区的油气勘探和开发,加大新能源的投入和推广力度,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㊂加强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管,促进油气产业的市场化和规范化,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㊂㊃8㊃4.3㊀油气行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中国油气产业的技术水平和设备设施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资源开采利用效率低下,环保治理难度较大㊂因此,推进油气行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中国油气行业实现 双碳 目标的关键㊂近年来,中国油气行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技术创新成果㊂以天然气为例,中国在天然气深度加工技术㊁特高压输气技术㊁液化天然气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㊂而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中国也注重科技创新,积极引入先进的油气勘探技术和设备,如3D地震勘探㊁多相流技术等㊂但是,在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方面,中国油气行业仍然面临一些挑战㊂一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油气行业的技术研发投入较低,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㊂另一方面,油气行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需要面对环保压力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问题㊂为了推进油气行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㊂政府可以加大对油气行业的科研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推进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治理能力;引入和推广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油气勘探和开发效率㊂中国可以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油气勘探㊁开发技术和设备,加速油气行业的转型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治理水平;加强行业合作,推进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㊂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开展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加强技术共享和人才培养,促进油气行业的健康发展㊂4.4㊀清洁能源与传统能源的协同发展在实现 双碳 目标的大背景下,清洁能源和传统能源的协同发展将成为中国油气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㊂传统能源主要包括煤炭㊁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而清洁能源则包括风能㊁太阳能㊁水能等可再生能源㊂清洁能源的发展对于降低能源消耗的碳排放是非常重要的,而传统能源仍然具有重要作用㊂因此,协同发展传统能源和清洁能源是实现 双碳 目标的重要途径㊂首先,中国油气行业应当积极推进清洁能源的发展㊂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1年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1亿千瓦,其中风电㊁光伏和水电分别占比27.4%㊁26.6%和22.1%㊂随着清洁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本的降低,清洁能源的发展将逐渐取代传统化石能源,成为未来能源的主要来源㊂其次,传统能源也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清洁高效㊂例如,石油行业可以推广低硫燃料和脱硫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天然气行业可以开发LNG等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㊂最后,传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协同发展需要政策支持㊂政府可以通过减税㊁补贴等政策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同时也可以通过加强环境保护等政策促进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发展㊂4.5㊀ 双碳 背景下的国际油气市场机遇与挑战在 双碳 背景下,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各国对可再生能源的投入不断加大,同时对传统能源的需求逐渐减少,这给中国油气行业带来了挑战和机遇㊂一方面,传统的石油和天然气市场需求面临下滑压力,对传统油气企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对碳中和的重视和需求的增加,新兴领域的清洁能源市场正在蓬勃发展,为油气企业提供了多元化发展的机遇㊂在国际市场上,欧洲㊁日本等发达国家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的步伐,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下降,油气市场逐渐饱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㊂同时,全球各国对碳中和的承诺促使清洁能源市场逐渐兴起,风电㊁光电㊁水电等清洁能源逐渐成为发展热点㊂中国油气企业应该在市场竞争中寻求自身差异化优势,加强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㊂此外,中俄㊁中亚㊁中东等地的能源战略地位对中国油气企业具有重要意义㊂随着 一带一路 倡议的推进,中国油气企业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能源合作,加快国际化进程,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㊂同时,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推进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的协同发展,发挥双方互补优势,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㊂总之, 双碳 背景下的中国油气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㊁提高市场竞争力㊁拓展国际市场,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的协同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丰收㊂参考文献[1]潘继平,焦中良.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中国油气发展战略思考[J].国际石油经济,2022,30(8):1-15.[2]樊大磊,李富兵,王宗礼,等.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能源矿产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中国矿业,2021,30(6):1-8.[3]王小林,张国生,唐玮,等.碳中和愿景下典型国家油气发展策略及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石油经济,2022,30(10):40-47.[4]刘朝全,姜学峰,吴谋远,等.2021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21:107-108. [5]周淑慧,王军,梁严,等.碳中和背景下中国 十四五 天然气行业发展[J].天然气工业,2021,41(2):171-182. [6]邹才能,何东博,贾成业,等.世界能源转型内涵,路径及其对碳中和的意义[J].石油学报,2021,42(2):233-247.[7]贾承造.中国石油工业上游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未来技术攻关方向[J].石油学报,2020,41(12):1445-1462. [8]孙海萍,张胜军,徐立昊,等. 双碳 目标下中国油气行业低碳发展措施与路径探讨[J].油气与新能源,2021,33(6):27-31.㊃9㊃。
中国石油天然气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石油天然气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近年来,全球资源的缺失和环境问题的恶化使得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备受瞩目。
作为世界前三的石油生产国,中国的石油天然气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诸多挑战。
然而,这些企业自觉地转变战略,逐步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推进资源节约,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一. 全面推进“绿色企业”建设,保护环境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中国石油天然气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首要目标是保护环境。
各企业先后成立环保委员会,并制定了各种环保措施。
例如,中石油在国内领先打造了“油气井土壤污染防治能力建设示范区”,并实行“清洁生产”管理制度和切实加强环境权益保护。
中石化则在全公司范围内建立了环保与安全部门,积极投入环境治理、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等方面,不断改善能源生产、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二. 探索低碳能源和新能源,促进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逐渐加深,对于新能源和低碳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中国石油天然气企业正在积极推广和使用新能源和低碳能源,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促进可持续发展。
中石油在国内领先使用油气田集成开发技术,既能开采更多能源,又能降低环境污染和碳排放。
中石化则在“油改气”和生物燃料领域积极推进行动,不断加大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在公司产业链中的比重,并大力开拓新能源市场。
三. 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中国石油天然气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如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为了有效利用资源,各企业相继推出“绿色技术创新计划”,不断引入、开发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节能环保等新技术,使其对于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产生更加显著的效果。
例如,中石化率先使用绿色技术,在生活垃圾等废弃物与化学品混合无法处理的情况下,成功在生活垃圾中提取出了高附加值的化学品,缓解了资源紧张、环境恶化的压力。
四. 输送优质能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国石油天然气企业积极改进油气产业结构,通过输送高质量的石油天然气和化工产品,对中国甚至全球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国石油能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案例)
中国石油能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案例)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能源环境问题的凸显,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中国石油能源企业的关注焦点。
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企业之一,中国石油在不断推进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资源和环境保护中国石油深知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是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
为此,该企业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投入和排放。
通过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中国石油有效减轻了环境负荷。
在开采和生产过程中,该企业严格遵循环境法规和标准,积极开展环境监测和评估,确保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二、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中国石油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该企业投资大量资金进行新能源行业的研究和开发,积极探索替代传统能源的可行性。
通过在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领域的投资,中国石油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此外,该企业还与其他能源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推动全球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社会责任的履行作为一家大型企业,中国石油深知自己的社会责任。
该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注重与当地社区的沟通和合作,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改善。
同时,中国石油通过投资教育、环保、扶贫等公益事业,回馈社会,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
此外,该企业还重视员工的培训和福利,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不断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四、可持续创新与发展中国石油认识到可持续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该企业不断加大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投入,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通过自主研发和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中国石油在油气勘探开发、油品提质技术、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些创新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石油通过加强与国际能源企业的合作与交流,积极推动全球能源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中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与挑战
和石油市 场稳定 供应 , 这一伟 大成 就举世 瞩 目。
气 地质 储 量7 9万亿 m 。98年 , 国原 油产 量 突 . 17 我
[ 收稿 日期】 2 1 0 0 0 0— 3— 3
[ 金 项 目] 中 国工 程 院 咨询 项 目“ 油价 下 我 国 油 气勘 探 战 略 研 究 ” 2 0 基 高 (0 9一X Z一1 ) 1 [ 者 简 介 ] 翟 光 明 (9 6一) 男 , 作 12 , 安徽 泾县 人 , 国 _ 院 院士 , 要 从 事 油气 勘 探 发 展 战 略研 究 ;E— i zm@c p.o . r 中 亡程 主 ma :g l nc em c l
油 气 聚集带 ” 理论 , 年 多 的时 间 内 , 继 发 现 并 开 两 相
跻身 世界 产油 气大 国行 业 。石 油和 天然气 在 我 国一 次能 源消 费 中所 占 比重 越 来 越 大 , 油气 消费 从 14 99 年 的不足 1% 上 升 到 2 0 0 8年 的2 . 2 4% , 为优 化 我 国能 源 消费结 构做 出了积极 贡献 。
到油气生产大国 , 建成 了 2 油 气 生 产 基 地 , 4个 自主发 展 形 成 一 系 列 中 国特 色 的油 气 勘 探 开 发 理论 与技 术 。我
国油气地质条件十分复杂 , 这同时也孕育有广 阔的勘探新 区、 新领域 , 待发现油气资 源仍 比较丰富 , 目前 石油 勘探 刚进人 中期阶段 , 天然气勘探 尚处 于早期阶段 。同时 , 油气 资源的进一 步发展也 面临诸 多严 峻挑战 , 经 济快速发展油气需求缺 口日益扩大 , 本士资源 深入勘探开 发的难度增 大 , 勘探 开发成本 大幅上升 , 国际化经 营拓展空间受多因素制约等 。因此 , 必须 始终加强 油气勘探工 作 , 一方 面立足 国内 , 持不懈开展新 区新领 坚 域攻坚战 , 保持勘探工作量 、 量 、 储 产量 的稳定增长 , 采取多种方式 , 积极分享国际能源资源 , 引进和勘探利用 国外石油 和天然气 ; 另一 方面, 还必须积极采取措施 , 面推进 节约用油用气 战略 , 全 实现油气资 源的可持续发
中国油气管道发展历史
中国油气管道发展历史一、起步阶段中国的油气管道建设始于20世纪50年代。
1958年,我国建成了第一条长输管道——新疆克拉玛依到乌苏独山子的原油管道。
该管道全长147公里,输量为30万吨/年,开创了中国管道建设的先河。
此后,我国管道建设逐渐起步,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由于技术、经济等原因,进展缓慢。
二、扩张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油气管道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扩张的阶段。
特别是1981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CNPC)的成立,推动了我国油气管道的快速发展。
在此期间,我国相继建成了陕京线、西气东输管道等一系列长距离、大口径、高压力的输气管道。
三、技术升级阶段随着管道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油气管道逐渐向高压、长距离、大口径、自动化等方向发展。
同时,为了提高管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我国开始引进和自主研发一系列先进的管道技术和设备,如防腐技术、焊接技术、清管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管道的运行效率,也保障了管道的安全稳定运行。
四、网络化阶段进入21世纪,我国油气管道建设逐渐进入了网络化阶段。
以“川气东送”、“西气东输二线”、“中俄东线”等项目为代表的一系列大型管道工程建设,将我国各区域的油气田、输气管道和城市燃气系统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油气管网。
这个网络的建设不仅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为我国能源安全保障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油气管道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从起步阶段到扩张阶段、技术升级阶段再到网络化阶段,中国油气管道业逐步走向成熟,并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油气管道建设将继续向更高水平迈进,为推动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石油战略的方针和目标
张志刚谈中国石油战略的方针和目标张志刚认为,从国情出发,21世纪初我国石油战略需要努力实现的方针和目标是:鼓励提高石油的自给能力;积极利用国外的石油资源;加快建立和完善石油安全保障体制;完善节约型石油消费模式,从而确保石油资源的长期稳定供给;优化能源结构,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具体包括:(1)结合中国21世纪初的能源战略,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的步伐,逐步减少煤炭比重,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积极利用世界石油资源,适度提高石油使用比重。
(2)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增加探明储量,提高石油产量。
(3)鼓励国内石油公司积极实施“走出去”,努力开拓国外油气资源合资合作勘探开发的领域,不断扩大中国在海外的油气资源份额,弥补国内油气资源的不足。
(4)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快建立包括石油工业管理体制、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和石油期货交易市场等石油安全保障体制,提高抵御国际石油消费模式,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
(5)抓住西气东输、海气登陆的机遇,加快建成全国天然气工业体系,促进天然气的开发利用,以改善中国能源供应结构,缓解石油供需压力。
(6)积极开发石油替代能源,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努力发展洁净煤技术的同时,鼓励开发各种石油替代能源技术的开发,努力减轻对石油资源的过度依赖。
(完)我国确定21 世纪石油战略国家经贸委副主任张志刚阐述了21 世纪初中国的石油战略。
他说,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21 世纪初我国石油战略的方针和目标是:适度提高石油在能源需求结构中的比重,完善节约型石油消费模式;加大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提高石油自给能力,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外石油资源;建立和完善石油安全保障体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大力开发利用天然气,发展石油替代能源,从而确保能源资源的长期稳定供给,优化能源结构,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张志刚进一步阐述了中国政府为实现目标将采取的措施:(1) 结合中国21 世纪初的能源战略,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压缩煤炭比重,大力发展煤炭洁净高效利用技术,积极利用世界石油资源,适度提高石油比重。
论面向21世纪中国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 续发展 源于环 境保 护 。 我们共 同的未来 定 义为: “ 既满足 当代 人 的需求 ,又不 对后代 人满足 其 自 身 需求 的能力构 成危 害。 19 ” 9 2年 ,联合 国环境 与发展 大会 (N E ) 巴西里约 热 内卢召 开 ,1 2位 国家元 U CD 在 0 首或 政府 首脑参 加 了会议 ,签署 了 2 1世 纪议程 。可持 续发展 作为保 持地 球永恒 活力 和整体性 的原则 ,在 全球 范 围 内得 到广 泛传 播 和认 同,并发展 成为 一个 涉及 经 济 、社会 、文化 、技术 及 自然环境 的综合概 念 。我 国政府 高度 重视 可持 续发展 ,早在 1 9 5年 , 中国就 把 可持 续发展 作 为现代 化进程 中一项 重要 战略 。面对新 9 世 纪 全 球 经 济 一 体 化 挑 战 , 江 泽 民 总 书 记 在 “ . 1 讲 话 中再 次 强 调 : 新 世 纪 新 阶 段 ,发 展 要 有 新 思 路 , 53” 在
吨 , 需 进 I原 油 量 为 1亿 吨 、 1 3亿 吨和 1 6亿 吨 。 中 国 油 气 资源 短 缺 问题 将 在 今 后 长 时期 存 在 , 稳 定 的石 油 = 1 . .
供 应将成 为影响 国家经 济安全 的重 要 因素之 一。从环境 问题看 ,我 国 目前环境 污染 日趋严 重,二氧化硫 和烟 尘 的排 放 量 均 为 世 界 第 一 , 二氧 化 碳 的 排放 量 仅 次 于 美 国为 世 界 第 二位 。 据 2 0 0 0年 统 计 ,我 国 能 源 消 费 结 构 中
的道 路。显然,中国既不能重蹈 西方覆辙 ,以牺牲环境 追求发展 ,也不 能因环境 问题 而限制 自己的发展 ,唯一
的选 择是 走 可持 续发 展 之 路 。
油气——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段 铁 路 是 穿 过 了哈 密 油 田 ,在 高 耸
在 讨 论 油 气生 产 的时 候 ,不 单 是 简 单 的 经 济 问题 或 者 技 术 问题 ,而 且
无论 是 B P的 数 据 ,还 是 O E 是 一 个 国 家 战 略性 的 问题 。 现 在 不 生 P C
忧虑与希望 的 钻 井 上 点着 一 个 硕 大 的火 炬 ,火 车
人 凿 井 取 气 ,熬 制 川 盐 ,有 近 2 0 天 然 气储 量 却 占到 了 3 .%。 00 14
我 国的油气技术和生产进步 。但是 ,
年的 历史 。早在 13 年 ,四 川 自贡 85
米 深 井 — — 粲 海 井 (0 14 10 .2米 ) ,
坑呢 。
自 2 0 年 以 后 ,全球 原 油 生产 既然我 国的地质条件决定咱们不是一 04 是停 滞 甚 至 负增 长 。全球 原 油 产量 么就 不能 走 出 国 门 ,把 人 马派 到海 外
方 和 买 方 市 场 相 互 博 弈 的 阶 段 , 供 事实上 ,目前三大国有油公司正是这
人 就 用 冲 钻 法 凿 出 了世 界 第 一 口超 千 快 速 增长 的 局面 消 失 了 ,取 而 代之 的 个 油气资源丰富 的国家 ,那 么,为什 而 欧 美 人 那 时 候 恐 怕 还 在 用 小 铲 子 刨 的 变 化 ,反 映 出 现 在 已 经 进 入 了卖 去 勘 探 开 发 ,从 国 际 市 场 争份 额 呢 ? P C所 么 做 的 ,这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有 效 地 减缓 但 现 在 , 依 据 统 计 数 字 ,截 至 求 关 系基 本 处 于 平 衡状 态 。O E
着 举 足 轻 重 的 作 用 。还 有 一 支 不 容 忽 谈 到 一 些 经 济学 者 主张 我 国 的 油 气 战
论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以煤 为 主 的 能 源 结 构 在 未 来 相 当 长 时 期 内难 以 改 达 到 2 . 亿 吨标 准 煤 , 目前 世 界 上 第 二 位 能 源 生 产 国 和 主要 能 源 , 85 是 变 。相对 落 后 的煤 炭 生 产方 式和 消 费 方 式 , 大 了环 境 保 护 的 加 消 费 国 。能 源 资 源 呈 现 以 下 特 点 : 压力 。这种 状 况 的持续 将 给 生态 环 境带 来更 大 压力 。 第 一 , 源 资 源 总 量 比 较 丰 富 , 结 构 比 例 不 均 匀 。其 能 但 第三 , 民自身 的能源消费 观念 和环保 意识 尚待加 强 。 国 中, 炭、 煤 水能 、 能 、 阳能 资源 占主导地 位 , 风 太 而油 气 资源 为 追 求 高 利 润 , 多 企 业 仍 选 择 价 廉 污 染 大 的 煤 炭 作 为 主 众 不 足 。截 至 2 0 年 , 炭 保 有 资 源 量 达 1 35亿 吨 , 余 探 06 煤 04 剩 要 的 消 耗 能 源 。 私 家 汽 车 等 高 耗 能 市 场 飞 速 增 长 , 家 盲 买 明 可 采 储 量 约 占 世 界 的 1 , 世 界 第 三 位 。水 力 资 源 理 3 列 目追求 高排量耗 能大的汽车等 消费 观念也 进一 步使 能源消 论 蕴 藏 量 折 合 年 发 电量 为 6 1 . 9万 亿 千 瓦 时 , 当 于 世 界 水 相 费 升 级 而 忽 略 因 此 带 来 的环 境 、 源 短 缺 、 候 变 化 问题 。 能 气 力 资 源 量 的 l , 世 界 首 位 。 2 0 2 列 0 7年 , 国 装 机 发 电 量 我 此 外 , 源 市 场 体 系 也 有 待 完 善 。能 源 价 格 机 制 未 能 能 已经 达 到 7 1 . 3亿 千 瓦 , 列 世 界 第 二 , 次 于 美 国 。 受 地 位 仅 完 全 反 映 资 源 稀 缺 程 度 、 求 关 系 和 环 境 成 本 。 电 网 结 构 供 理 位 置 的影 响 , 国 西 藏 、 海 、 疆 等 地 蕴 藏 着 丰 富 的 太 我 青 新 尚不合理 , 石油储 备能力不足 , 效应对 能 源供 应 中断 和重 有 阳 能 资 源 , 发 潜 力 巨 大 。而 原 油 和 天 然 气 探 明 储 备 和 开 开 大突发事件 的预警应 急体系也有待进 一步完善和加强 。 发程度都远低 于世界水平 。 鉴 于 以 上 现 状 , 何 开 发 利 用 和 保 护 我 国能 源 、 现 资 如 实 第 二 , 均 能 源 资 源拥 有 量 较 低 。 中 国 人 口 众 多 , 均 人 人 源的可持续 发展就显得尤 其重要 。 消费 只是世界平 均水 平 的 6 。其 中 , 2 煤炭 和水 力 资源 人 均 拥 有 量 相 当于 世 界 平 均 水 平 的 5 , 油 、 然 气 人 均 资 3 解 决方 案和应 对 措施探讨 O 石 天 当今 世 界 面 临 着 严 重 的 全 球 金 融 危 机 , 这 种 危 机 只 但 源量仅为世 界平 均水 平 的 11 / 5左 右 。 耕 地 资 源 不 足 世 界 人 均 水 平 的 3 , 约 了生 物 质 能 源 的 开 发 。 O 制 是 暂 时 的局 面 , 整 个 地 球 正 面 临 着 更 加 严 峻 的 能 源 枯 竭 、 而
中国石油资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进 口国 。对 石 油进 口的依 存 度 达 3 %以上 。 在世 界 石 油需 求 的 增 4
视 为近 2 年来 国 际油 价大 涨 的关 键 因素 。 目前 中国已取 代 日本 成 为
那 么 ,我 国 的石 油 资源 到 底 能用 多久? 专 家们 对 此 有不 同的 量 中 ,仅 中国 一 国就 占据 了2 %。 中 国对 石油 大 量 的需 求一直 被 5
二 、中国石油市场现状
1经 济快速 增长 导致 石油 需 求量 日益扩 大 . 近 年 来 ,我 国 的经 济 一 直保 持 着 较快 的增 长 速 度 ,这 种 快速
以来 , ̄ 2 0 年 已经 成 为世 界上 第 二大 石 油消 费 国 、第 七大 石 油 02
3 9 国仅 为 世 界平 均 值 的5 % ,尤 其是 以人 均 占有 量计 算 时 ,我 国石 增长 使得 石 油消 耗 量急 剧 增加 。 中 国 自1 9 年 成 为原 油 净进 口国 8
的 可采 石油 资 源量 ( 0 吨 ),中 国居 第 九位 ,是 居 第 一 位 的沙 6亿
特 阿拉 伯 的1 7 65 %。 但 是 如 果按 照 单 位 国土 面 积 的 石油 可 采 资源 丰 度 值 相 比 ,我 油 的人 均可 采 储 量仅 为世 界人 均 可采 储 量 的 1 %。 因此 ,客观 地 7 讲 ,我 国又是 一个 石油资 源相 当贫 乏的 国家 。
15 . %。 目前 上海 石油 的勘 探成 果也 与大 陆 的相似 ,即主要集 中在 5 渤 海 湾 和珠 江 1 3盆地 ,浙 江省 以东 海域 的 东 海 陆架 盆地 中部 的 西
、
中国石油资源的现状
1石油资 源 的现状 特点 .
根 据 石油 资 源 的评 价结 果 ,全 国石 油 的总 资源 量 1 0 亿 吨 , 0O
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史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天然气消费 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天然气管道建设
中国加强天然气管道建设,提高天然气输送能力和保 障天然气供应安全。
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种类丰富
01
中国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
生物能等。
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
02
近年来,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装机容量和发电量逐年攀
升。
可再生能源政策支持
03
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提高可
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03
中国能源政策与法规
能源政策演变
1949-1980年
能源开发与利用起步阶段。国家制定了以煤炭为主的一系 列能源政策,推动能源工业和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1980-2000年
能源结构优化调整阶段。国家开始重视能源结构调整和环 境保护,提出“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 源政策,推进能源多元化发展。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
中国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通过将地下煤炭转化为煤气,实现煤 炭资源的清洁利用。
油气勘探技术
油气勘探技术
中国在油气勘探技术方面不断进步,通过地震勘探、钻井等手段发 现和评估油气资源,提高了油气资源的探明率。
油气开采技术
中国在油气开采技术方面不断创新,从传统的自喷采油到机械采油, 提高了油气资源的采收率。
石油能源
石油储量和产量
中国石油资源相对丰富,拥有一 定的储量和产量,主要集中在东 部地区。
石油消费量增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石油 消费量不断增长,对外依存度逐 年攀升。
石油安全问题
石油供应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中 国需加强与国际能源企业的合作, 保障国内石油供应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世纪初值得优先重点勘探具有广阔前景的地区
1.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 库车坳陷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面积4×104km2, 古生代时是塔里木地块的边缘凹陷,中、新生代时是 前陆盆地沉积环境,上三叠统—中、下侏罗统沉积巨 厚,气候潮湿,暗色泥岩和煤系地层发育,有机碳丰 度高,生气强度大,天然气资源量2.23×1012m3,是 中国含油气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度最高的地区。该区烃 源岩沉积以后基本上是连续构造演化。从成藏条件看, 具有优质的气源岩、良好的储集层、区域性的膏盐盖 层和大型成群的背斜构造圈闭。这些条件的有机匹配, 为大型气田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地质基础。
从天然气成藏机制来看,由于高压高温流体 柱上升,在顶部穹状凸起处破裂,产生许多微裂 缝与高角度断裂,气体大规模运移,首先充满其 上的常压带内上新统及下更新统的背斜圈闭,形 成含气构造,如东方1-1、乐东15-1、乐东22-1气 田以及乐东8-1、乐东20-1、乐东14-1、乐东28-1、 乐东21-1等含气构造。另外,气体还沿着砂体向 东北斜坡带高处运移,在部分砂体上倾尖灭圈闭 处形成气藏,如岭头1-1。
四川盆地西部地区 四川盆地自晚三叠世以来形成前陆盆地,有多套 含油气组合,是富油气盆地之一。上三叠统含油气层 系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须家河组煤系地层烃源岩在 区内广泛分布,厚度大,约2000~4000m,暗色泥质 烃源岩最大厚度500m,为形成丰富的煤成气资源提 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泥岩有机碳丰度高,平均 1.95%,最高可达16.5%,主要烃源岩层为须3、须5、 须1。生气强度为150×108m3/km2,天然气总资源量 为276×1012m3,成烃高峰期主要在晚白垩世,主要 储层为须2、须4段,以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为主,有 巨厚的泥岩盖层,保存条件优越。 5.
准噶尔盆地在石炭纪末褶皱回返,早二叠世 开始变为内陆湖盆,由于地壳拉张断陷,形成凹 凸构造格局,如昌吉、三台、漠区、玛纳斯湖、 乌仑古5个凹陷和奇台、莫索湾、陆梁等隆起。至 晚二叠世时,形成统一的内陆相湖泊沉积环境。 从三叠纪至第三纪则形成前陆盆地,气候湿润, 水生生物繁盛,泥质烃源岩丰富。 根据侏罗系镜质组反射率资料的分析,侏罗 系煤系地层均已达到生油气门限,同时呼图壁气 田发现启示我们,今后在该盆地除继续勘探油田 外,还应加强找寻气田的工作。
陷中心及其周缘地域。
2. 陆相沉积地层具多套生储盖组合和良好的保存条件
陆相沉积地层沉积旋回性明显,河流 — 三角洲沉 积体系发育。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生油的有机物质 与形成沉积岩的碎屑物质一起不断堆积在下沉的坳陷 地区,形成巨厚的沉积岩。在物质堆积过程中,由于 地壳运动、水动力作用及物源的供给条件,在沉积旋 回上具有粗-细-粗的韵律旋回,因而产生生油层-储油 层-盖油层的配套条件。在这种沉积作用条件下,油气 在运移过程中有了聚集场所。在一个含油气盆地内, 有多套生油层和多套储盖组合的沉积特征,造成该含 油气盆地具有多个排烃组合特点。
边缘普遍伸展,地壳减薄,地温增高,形成拉张性
盆岭构造。
沉积盆地在持续下陷沉降作用过程中,水体不
断加深,盆地逐渐扩大,具有封闭的水体环境,产
生还原性的水化学介质,在潮湿或半潮湿性气候环
境下,生物繁殖,有机质丰富,生油母质有一定数
量。在这种湖水盆地环境里,暗色泥质岩和煤系岩
层都是主要沉积物,丰富的原始有机物质能完好地 保存下来,这是油气源岩的物质基础。勘探实践证 明,我国含油气盆地的陆相地层沉积厚度都在 10000m以上,其中油气田一般多发育在生油气凹
2. 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面积13×104km2,自二叠纪以来即为 陆相沉积。二叠系、上三叠统、中侏罗统、下侏罗统、 下第三系均为油气源岩,是中国油气资源最丰富的盆 地。50年代在盆地南部找到了独山子油田和齐古油田, 随后在盆地西北区发现了克拉玛依大油区,80年代在 盆地东部又找到了北三台—彩南油区,近10年来,相 继发现了石南油田、石西油田、莫北油田、呼图壁气 田,使地质储量不断增长,石油储量为16×108t,天 然气储量为20×108m3。
我国自80年代初期开始,在煤系生烃机制、煤成油成气主要 贡献组分的确定、煤系成油气的主要控制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已取 得了重大进展。认为煤系有机质由不同显微组分以不同比例混合 组成,镜质组和惰质组以产气为主,壳质组以产油为主。对全国 主要盆地各个煤系地层有机质显微组分进行了分析,认为大部分 地区的煤属于镜质组和惰质组混合类型,以生气为主;而西北侏 罗系和沿海第三系的局部地区壳质组含量较高,以生成煤成油为 主。煤系地层以其有机质丰富,生气期长,未熟和高熟阶段生成 生物气和裂解气,而且在成熟阶段也以生气为主,因此以生气期 长、生气强度大而成为各类烃源岩中最好的气源岩,如库车坳陷 侏罗系煤系、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煤系、柴达木盆地侏罗系煤系都 是具有煤成气勘探前景的层系。
按生油气烃源沉积深坳陷控制油气藏形成的分布 原则,柴达木盆地可分为三个大的油气区。柴北缘地 区为广泛分布的中、下侏罗统烃源岩,是一套湖相和 湖泊相沉积,烃源岩以湖相泥岩为主,厚 100~1000m,有机质丰度较高,类型以Ⅱ—Ⅲ为主, 已进入生油门限,Ro 为0.5%~1.0%,具备了形成大 中型油气田的物质基础。由于该区紧邻祁连山构造带, 构造作用变形较强,因此形成大量的圈闭构造,侏罗 系生成的油气进入圈闭,形成油气藏。
二、中、新生代陆相地层油气资源潜力及其有利地区
我国沉积盆地面积十分广阔,适宜于进行油气勘探的沉积 盆地面积达670×104km2,其中陆上面积占520×104km2,近 海大陆架面积约占150×104km2。在这些辽阔的沉积盆地中, 既有发育在古生代稳定地台上的海相沉积盆地,又有中、新生 代陆相断坳陷沉积盆地,且其面积大大超过前者,二者常形成 叠合复合沉积盆地。从已发现的油气储量来看,新生界的石油 占石油总储量的44.3%,中生界占44.7%,古生界占8%,前古 生界占3%。新生界的天然气占天然气总量的33.7%,中生界占 20.3% ,古生界占41.6%,前古生界占4.4%。由此可知,中、新 生界共占油气储量的89%和54%,其产层以白垩系和第三系为 主,三叠系和侏罗系次之。因此,中、新生代陆相地层的生油 和储油,在我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我国石油地质的一 大特色。
侏罗系含油气层主要以下侏罗统大安寨组泥灰岩 及生物灰岩为烃源岩。另外,侏罗系的气源来自于上三 叠统,断层及其张扭性的断裂是油气运移的通道,河道 砂体及三角洲砂体是储集岩层,继承性的构造圈闭是油 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含气层系多,且相互叠合成片。目 前已发现气田5个,含气构造11个。该区以上三叠统和 侏罗系两套含油层系为主,特别是侏罗系浅层气的勘探 近年来成果显著,例如孝泉、新场、洛带等构造取得了 突破,探明天然气储量350×108m3。另外,在平落坝、 观音寺、苏码头等地区也见有良好的前景。据预测,彭 山—新津、大邑—邛西、名山—百丈构造带浅层气勘探 前景良好。
晚三叠世在鄂尔多斯盆地沉积面积大,水域发育广,属内陆 湖泊环境,沉积厚度约1000m,生储盖组合齐全。经勘探实践, 在东部发育有安塞、志丹、延长、牛武、黄陵、吴旗等6个三角洲, 西南部发育有镇原、庆阳两个三角洲,可能形成内陆湖泊三角洲 及河道砂岩油藏,应加强勘探。 自1988年盆地中部发现我国最大的气田—长庆气田以来,煤 成气勘探形势越来越好。1995年在其东部发现了陕141气田,产 层为二叠系山西组。近年来在乌审旗地区和召探1井一带,在山西 组和下石盒子组又获得工业气流,从而揭示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 生界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另外,在陕北斜坡以东至晋西挠曲带 的镇川堡地区,是上古生界生烃的中心,砂体比较发育,是形成 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地区,值行进一步加强勘探。
根据不同盆地的地壳演化和构造样式,在盆地的纵 向剖面和平面位臵上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在生、 储油岩系之上的地层,若与生油岩系有良好的生储 盖配臵组合,也可以形成很好的油储,例如库车凹 陷侏罗系生油丰富,白垩—下第三系有好的物性储 层,下第三系膏盐层或塑性泥岩形成很好的区域盖 层,二者之间若有断层沟通油气源岩与圈闭,则可 形成具有前景的勘探领域。
柴达木西部茫崖一带是第三系的沉积坳陷, 已在该区找到了大量的油气田,还有广阔的勘探 前景。三湖含气区在盆地东部达布逊湖与涩聂湖 一带,面积约2×104km2,第四纪沉降幅度大,沉 积厚度3100~3500m,以暗色泥岩为主,富含动 植物化石,有机质丰富,形成第四纪含气区,已 探明天然气储量1575×108m3。
3.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面积12×104km2,该区沉积了侏罗系、 第三系、第四系生油地层,沉积巨厚,约17000m。 自1954年油气勘探以来,先后发现了20个油田和8 个气田。油田主要分布在盆地西部茫崖区和盆地北 缘一带,如尕斯、七个泉、油砂山、狮子沟、干柴 沟、油泉子、冷湖、鱼卡等油田;气田主要分布在 盆地东部三湖地区和马湖—南八仙一带,如盐湖、 涩北1号、涩北2号、台吉乃尔、鸭湖、马湖、南八 仙等气田。
第四章
21世纪中国油气资源 的可持续发展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陆相地层油气资源潜力及其有利地区 第二节 科技进步推动石油工业的发展 第三节 海洋油气
第四节 21世纪石油战略
第五节 中国油气资源前景光明 第六节 中国陆上剩余油气资源潜力及其分布和勘探对策
第一节 陆相地层油气资源潜力及其有利地区
一、陆相地层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有利地质因素 1. 陆相沉积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源岩的物质基础 应以地球动力学理论研究我国含油气盆地,从 全球大陆格局探索,我国西部地壳受到挤压,地壳 增厚,地温降低,形成挤压性的盆岭构造;东部由 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导致西太平洋大陆
6 . 莺歌海盆地
莺歌海盆地发育在红河断裂带上,呈北西向延伸,面积 12.7km2,具双层结构,下部为断陷,上部为坳陷。新生界厚度 17000m,其中上第三系厚8000~10000m,沉降中心由西北向东南 迁移,盆地具有右旋走滑派生的拉分效应,是一个转换—伸展盆 地。盆地中央具高压高温,压力系数1.2~2.2,地温梯度4.2~ 4.5℃/100m,海底5000m处,地温可达200~220℃ ,其高压高温 体的形成控制了天然气藏的形成。超压体主要由快速沉降、沉积 与生烃因素形成,盆地中心上第三系中上部以海相泥岩为主,沉 积速度200~700m/Ma,其中莺歌海相组与梅山组可达500m/Ma, 形成欠压实超压。从气藏气体Ro值达1.3%~1.9%反映出,超压体 中的烃类处于成熟到过成熟阶段,生烃和液态烃的裂解作用,也 是形成超压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