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七年级历史(下)1—24课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一、复习目标1.回顾课本内容,整理重要知识点2.掌握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及其发展过程3.对历史人物、地理位置等有一定的了解4.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便于回顾和巩固知识点二、历史事件1.秦朝的建立与统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秦始皇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兵马俑的发现与意义2.西汉的兴起与繁荣-汉高祖刘邦的政策-汉武帝的与内外扩张-西汉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科技发展3.东汉与三国时期-汉光武帝的政策-郭嘉、诸葛亮等重要人物-三国鼎立的形成与发展-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4.北魏、南朝与隋朝-北魏的建立、统治和民族融合-南朝宋、南梁、南陈的建立与发展-隋朝杨坚的政策和统一中国5.唐朝的辉煌-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玄武门之变及其影响-唐朝的科技发展和对外关系6.五代十国与宋朝的建立-五代时期的动乱与分裂-阮、后、刘、杨四姓的统治-宋朝的建立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7.南宋和元朝的兴起-钓鱼城之战与南宋的建立-元朝的建立和统治-蒙古族的历史及对中国的影响8.明朝的建立与发展-明朝的统治者及其政策-明朝的疆域扩展与国际关系-明朝的文化、科技及其对世界的影响9.清朝的建立与后期的动荡-满清的入关及其政治制度-乾隆时期的疆域扩张与-鸦片战争及其他不平等条约十、历史人物1.夏商周周文化中的重要人物2.秦始皇、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孙权、刘备、曹操等人物3.北魏的拓跋氏、尉迟姓和司马姓的重要人物4.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元太祖成吉思汗、明太祖朱元璋等人物十一、地理位置1.中国各个朝代的疆域变化及其地理位置2.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和目的地3.中亚和西亚的地理位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三、复习方法1.复习历史事件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回顾2.对于关键的人物、政策等,分别做一个小结4.培养记忆和归纳整理的能力,进行知识点的回顾和巩固四、复习技巧1.将重要的知识点记在笔记本上,方便日后回顾和复习2.制作复习卡片,将知识点分成不同的类别,方便归类和记忆3.利用配图和图表等形式进行记忆,提高复习效果4.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将复习时间分配到不同的知识点上,避免盲目复习。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一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隋朝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建立时间:581年年号:开皇统一:589年意义:是继秦汉之后,又一次统一。

隋朝实现统一的条件:客观上: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

主观上: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大运河开凿原因:为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

开凿时间:隋炀帝时期开凿的用时六年。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诼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开凿大运河的影响(意义、作用):①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②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③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④此后,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隋朝灭亡的原因:统治者推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最后被推翻。

唐朝建立者:李渊(唐高祖,开国皇帝)建立时间:618年都城:长安李世民(唐太宗)上台时间:626年,627年改年号“贞观”。

魏征著名谏臣,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贞观新政主要内容:①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使人身关系束缚逐渐松弛;②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③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武则天原为唐高宗的妃子,兼通文史,多谋善断,受到高宗的宠爱和倚重。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的统治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①统治前期,重用酷吏,借此打破大族控制大局、垄断高官的局面;②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以此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③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武则天还创立了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④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最重要的一点)。

七年级下1-24课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1-24课复习提纲

初一历史下(1-24课)复习提纲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结束了自东汉以来近400年的分裂割据局面,成为继秦汉之后的又一次大一统。

2、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和连接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由北至南)3、评价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南北经济交流,至今仍发挥着贯通南北的作用。

4、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1)吸取隋朝由于统治残暴招致迅速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施德于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唐太宗善于纳谏(例如魏征),选贤任能(例如房玄龄、杜如晦、马周),励精图治,兢兢业业。

5、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及评价:(1)赋役制度方面的改革,减少百姓服劳役的天数和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劳役;(2)沿袭、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执行);完善科举制(3)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编纂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唐律疏义》。

6、评价: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7、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首先,在打击大官僚贵族集团的基础上,发展了唐朝的中央集权。

(①重用酷吏,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

②将唐初的《氏族志》修改为《姓氏录》。

③进一步发展科举制。

)其次,重视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负担。

她统治时期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8、唐玄宗统治的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9、曲辕犁(耕作工具)和筒车(灌溉工具)是唐朝农业方面的重大发明。

唐三彩代表了唐代制陶业的突出成就。

10、唐朝社会经济高度繁荣的表现:(1)农业生产方面,曲辕犁和筒车的发明使用,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2)唐朝手工业在产品种类、生产规模、工艺技术方面都超越了前代;(3)人口众多,疆域辽阔(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11、科举制: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科举制度。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一)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二、贞观之治:人物:唐太宗措施: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轻傜薄赋,发展生产;任用贤才(房玄龄谋杜如晦断);善于纳谏(魏征)。

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其统治时期有“贞观遗风”之称。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二)灿烂的宋元文化1、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2、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毕升发明。

它经济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欧洲的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3、指南针:战国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4、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5、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6、沈括:北宋时期的科学家。

成就有《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

7、郭守敬:元朝时的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成就有《授时历》和主持开凿通惠河。

8、《资治通鉴》:作者北宋的司马光,体例是编年体通史。

内容的时间跨度从战国到五代。

9、词:宋朝的主要文学形式。

著名的词人有: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

其中:北宋苏轼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两宋之交李清照词风格委婉,清新自然;南宋辛弃疾词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伤。

10、元曲:元杂剧和散曲组成。

元杂剧作家最有名的是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

11、绘画:北宋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赵孟頫,他的作品被称为“神品”(《秋郊饮马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套)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套)

初一历史下复习提纲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2、开凿的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3、影响:①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②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巩固隋朝统一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2、治国思想①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②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③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④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3、措施①经济: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②政治:他还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③用人: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房谋杜断”)★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郭沫若为什么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1)水利工程(2)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3)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4)蔬菜品种(5)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6)抗灾能力增强2、手工业(1)丝织业:品种多,技术高(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3、商业(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2)长安城①城市布局:城科举制的创立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七年级下册历史每课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每课复习提纲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
• 1、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 • 2、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鉴”的含 义是借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 从战国三家分晋到五代末年共1362年的历 史 • 3、我们知道唐诗宋词元曲,其中“词”是 一种长短句。婉约派李清照和豪放派辛弃 疾 • 4、元曲,关汉卿
第6课开放与交流
• 1、唐朝首都长安有东市、西市。“市”是指 市场。 • 2、应用:以遣唐使、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史实为例,
说明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 ①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与科技带回日本, 推动了日本大化改新,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 大贡献。 ②玄奘西行:唐太宗时,僧人玄奘从长安出发,到天 竺(今印度)求取佛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 的贡献。 ③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传播中国文化,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第15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 1、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活字可以重复 使用,节省费用,提高效率。 • 2、指南针能在军事、生活、生产方面发挥 作用。指南针的发明很快运用到航海上, 有利于将世界各地联系在一起。 • 3、火药唐代发明,宋代加以改进,广泛运 用于军事战争。 • 4、在棉布成为主要衣料之前,多数的中国 人主要的衣料是麻。元代黄道婆的贡献主 要在于改进棉纺织技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3、被称为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的是日本。
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 1、雕版印刷的字是刻上去的,公元868年印 制的《金刚经》就是这种雕版印刷品。 • 2中国最早将火药用于军事是在唐朝。但是 中国人发明火药后,更多的是将火药应用于 烟花爆竹。 • 3、赵州桥(又名“安济桥”):隋朝李春 设计建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 桥,比欧洲早700多年。被誉为“世界建桥 史上的一个奇迹”。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课统一国家的重建1、统一条件:南北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大融合为全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2、隋的建立和统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灭陈,重建全国大一统局面。

3、大运河的开凿目的: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 便利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

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全长2000多千米,沟通了五大水系(海河、黄河、长江、淮水、钱塘江)作用:大运河的开凿 沟通了南北交通 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 对巩固统一有积极作用。

但当时征发劳役过重过急 造成的社会后果也十分严重。

4、隋的覆灭:隋炀帝骄奢淫逸 滥用民力。

如营建洛阳、开凿运河、三游江都、三次远征高丽等,劳役、兵役,扰的天下骚动,民不聊生,最终导致农民大起义和隋朝的灭亡。

5、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都城长安。

6、隋唐政治新格局①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分掌具体事务②科举制: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意义:,用人之权收归中央,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

官员任用的开放与高度流动,使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离心因素难以产生。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唐太宗李世民:626年即皇位,改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帝王。

2、贞观之治原因:A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B知人善任 虚心纳谏C君臣居安思危,重视农业,轻徭薄赋,精简机构,加强国防,改善民族关系,对外开放交流。

表现: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低廉,社会呈现出安定的局面,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 史称“贞观之治”。

意义:为唐代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第三课从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1、武周政治: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

2、统治措施 ①任用酷吏 滥杀无辜 崇信佛教。

②继续推行贞观以来的基本国策A坚持中央集权 维护国家统一 反对民族压迫 保卫边防安全。

B重视农业和水利建设。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南北重归统一: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

2.、隋朝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3、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开凿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5、作用(意义):加强了南北交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1、唐朝建立: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李渊(唐高祖)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2、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

他在位期间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戒奢从简,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唐太宗把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上面这段话唐太宗曾经引用过。

这句话的意思是:统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打翻。

这句话表明了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

)(1)、这句话是谁说的?唐太宗(2)对君与民的关系做何比喻?两者关系怎么样?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

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3)、他为何会产生这一认识?因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

4、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_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_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_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隋唐时期的历史特点:繁荣与开放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1、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长安。

统一:589年,隋文帝灭陈。

2、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二、大运河的开通 (隋炀帝时)①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②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③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④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因此对大运河要给予肯定)。

(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三、科举制(隋炀帝时)1、诞生(隋朝):隋炀帝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2、作用: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选官权力集中到朝廷)。

四、隋朝的灭亡(618年):1、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2、隋朝和秦朝的相似之处:①都结束长期分裂,实现统一;②都创立了重要制度(秦:中央集权制;隋朝:科举制度)③都有闻名世界的工程(秦:万里长城;隋:大运河)④都因而亡;⑤都是短命王朝,二世而亡。

3、隋朝兴亡的感受(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二、贞观之治:(“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1、治国思想: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被唐太宗比喻为镜子)2、唐太宗治国措施:①政治:完善三生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完善科举制度(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官吏政绩。

②经济:减轻人民的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③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3、唐太宗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

(最最新)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最最新)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1)时间:581年(2)建立者:隋文帝杨坚(3)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1)时间:589年(2)标志:灭陈(3)隋朝实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

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表现: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1、开凿时间:隋炀帝时(605—610年)2、概况: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3、开凿的目的:①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根本)②加强南北交通③游玩江都(主观原因)4、地位、作用: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1)时间:618年(2)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山西太原起兵反隋)(3)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1、出现原因(1)吸取隋亡的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3)“戒奢从简”,节制欲望;(4)合并州县,整顿吏治;(5)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房谋杜断”、魏征)2、表现: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出现繁荣景象,国力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晚年称帝,改“唐”为“周”问:为什么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答: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初一下历史复习提纲

初一下历史复习提纲

初一下历史复习提纲篇1:初一下历史复习提纲初一下历史复习提纲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思考: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1)隋朝: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2)陈朝: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陈后主骄傲自大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的意义(影响、作用)(隋朝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1)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同秦朝)(2)开创了一系列的新制度(3)开凿了举世闻名的大型水利工程——大运河(4)为隋唐时期的空前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承上启下)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1、开凿的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空白(图)3、意义:(1)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创造力(2)大大加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3)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4、评价:积极方面:意义消极方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

5、从东汉末年到隋统一前近4,是大一统国家形成以来时间最长的分裂时间。

6、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欧洲、美洲、印度洋沿岸和大西洋西岸各国间的航程。

巴拿马运河:大大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

7、比较秦朝与隋朝的相同之处:(1)都结束了我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

(2)都制定了许多重要制度,在历产生了重大影响(3)都兴建了重要工程(4)都只有2个皇帝,存在时间很短(5)都因为,引起人民的反抗8、隋朝的灭亡:是因为隋炀帝的,大运河只是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初一历史下册提纲1-24课(答案)

初一历史下册提纲1-24课(答案)

初一历史下册提纲1-24课(答案)初一下册复习资料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隋朝:581年,618年,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都城:长安2、隋朝统一南北的时间是589年,隋朝灭掉的最后一个朝代是陈,★3、现在的台湾在隋朝时称为流求,三国时称为“夷洲”4、“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句话中,“一渠”指的是隋朝大运河5、“北达涿郡之渔商,南云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句话赞颂的是隋朝大运河★6、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605年开凿者:隋炀帝中心:洛阳大运河全长二千多公里南北起点:北达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

大运河的作用:加强了南北交通,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7、如何评价隋朝大运河:①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②开凿大运河也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③大运河的积极作用还是主要的,利大于弊。

8、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1)经济繁荣(2)国家统一,可以征发几百万人(3)有古代的运河为基础★第二课“贞观之治”1、唐朝:618年,长安、李渊(唐高祖)2、“贞观”是唐太宗在位年号,“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

★3、李世民的的统治被称为“贞观之治”。

武则天的统治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的统治被称为“开元盛世”4、唐太宗任用的人才有: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为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还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5、“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句话出自唐太宗,这句话表明唐太宗深刻的认识到君与民的关系。

6、我国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改国号“唐”为周,★7、“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或者是列举唐太宗的开明措施有哪些?)①唐太宗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②要求皇帝勤于政事,戒奢从简;大臣要廉洁奉公③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⑤完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⑥执行开明的民族政策⑦加强对外友好交往。

202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复习提纲

202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复习提纲

202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复习提纲第一章:秦始皇统一中国1.1 秦国的崛起- 李斯变法- 秦国的军事强大1.2 秦汉的争斗- 项羽与刘邦的战争- 刘邦的胜利与建立汉朝1.3 秦汉政权的发展- 秦汉政权的组织体系- 郡县制的建立1.4 秦汉文化的传承- 秦汉文化的特点- 秦汉文化对后世的影响第二章:西汉王朝的兴衰2.1 汉武帝的统治- 汉武帝的改革措施- 西汉的边疆扩张2.2 王莽篡权与公孙氏的- 王莽的改革失败- 公孙氏的与灭亡2.3 东汉王朝的兴起- 光武帝的- 东汉的统治和衰落2.4 西汉文化的繁荣- 文学艺术的发展- 文化传承对后世的影响第三章:秦汉之后的中国3.1 三国时期的分裂- 曹操与刘备对抗- 孙权的东吴3.2 三国时期的兴衰- 吴蜀之间的斗争- 三国时期的文化繁荣3.3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东晋的统治与北方民族的入侵-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3.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的传入与发展- 文化繁荣对后世的影响第四章: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4.1 丝绸之路的开通- 丝绸之路的起源- 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影响4.2 中华文明的传播- 中华文明的传播方式- 中华文明对周边国家的影响4.3 南海丝绸之路- 南海丝绸之路的起源- 南海丝绸之路的重要性4.4 对外交往与文化传播- 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古代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以上是《202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复习提纲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复习提纲(1-21课)

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复习提纲(1-21课)

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复习提纲第一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建立以长安为都城的隋朝,改年号为开皇。

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军消灭陈朝,统一天下。

开皇之治: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改革,大力发展农业,使隋朝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部下杀死。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个皇帝,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李世民从隋朝灭亡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训。

唐太宗采取以下政策治理国家:一,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

二,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三,简法轻刑,修订法律。

四,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五,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

贞观之治及评价:由于唐太宗推行开明务实的政策,贞观年间(627-649年),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局面。

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辉煌的政绩也使唐太宗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

第二课走向全盛的唐朝女皇武则天:唐太宗死后,唐高宗李治继位,大权逐渐落在武则天手里。

690年,武则天自称皇帝,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颇有政治才能,发现和提拔了姚崇、宋璟等很有才干的人。

在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开元盛世:712年,李隆基当了皇帝。

他就是唐玄宗。

唐玄宗统治前期,主要年号是开元。

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唐玄宗措施:一任用贤能。

二发展生产。

三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

四废除了武则天时代的酷刑苛法。

五倡导节俭。

第三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从三国到南北朝,主要用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

隋朝建立和统一全国后,急需大批人才。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

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分科考试、择优录取是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

唐朝科举分常科和制举两大类。

常科中,最重要的是进士科,其次是明经科。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册)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隋朝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建立时间:581年年号:开皇统一:589年隋朝的特点是:繁荣而短暂。

经济繁荣的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经济繁荣的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个人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提倡节俭。

隋朝实现统一的条件客观上: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

主观上: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大运河开凿目的(原因):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对全国的统治。

概况:(3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4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5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二课贞观之治唐朝建立者:李渊(唐高祖,开国皇帝)建立时间:618年都城:长安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贞观之治思想精华: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措施:①经济上:重视发展生产,轻徭薄赋,戒奢从简。

②政治上:合并州县,整顿吏治、勤于政事、克己奉公。

③对待人才上: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④文化上:扩大国学规模,大力发展科举。

⑤民族政策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宽厚平等对待少数民族首领和人民。

⑥对外交往上:积极加强与周边国家(新罗、日本、天竺)的交流。

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人口增长较快。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改国号为“周”武则天的统治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注重减轻农民负担,积极鼓励生产,国力不断强盛。

概括为“治宏贞观,政启开元”,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第三课开元盛世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第1 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隋朝的灭亡第2 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开元盛世”第3 课盛唐气象●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艺术第4 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第5 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第6 课北宋的政治●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第7 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契丹族与辽的建立●党项族与西夏的建立●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第8 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偏安第9 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的繁荣第10 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第11 课元朝的统治●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第12 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和元曲●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第13 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发达的中外交通第14 课明朝的统治●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经济的发展第15 课明朝的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第16 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科技名著●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第17 课明朝的灭亡●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第18 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清朝对全国的统治●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巩固西北边疆●雅克萨之战●清朝的疆域第19 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第20 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第21 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与京剧艺术第22 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第23 课明朝的灭亡●明朝末年的社会危机●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第24 课清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清朝的建立●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巩固西北边疆●雅克萨之战●清朝的疆域第25 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第26 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与京剧艺术第27 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第28 课期末复习●复习重点知识●练习历史题目●总结学习心得以上是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套)(1)详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套)(1)详解

初一历史下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思考:联系南北朝历史的特点,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

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1、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隋炀帝,605开始,历时六年(610年)3、规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意义: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四、繁盛一时的隋朝1、繁盛: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开通2、一时:二世而亡,共37年(581—618)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3、崇尚节俭;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为什么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①修建大型水利工程40多处②农耕技术有很大发展;南方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技术③蔬菜品种增加;“茶神”陆羽著《茶经》,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④工具改进:曲辕犁和新的灌溉工具—筒车2、手工业(1)丝织业(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3、商业(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2)长安城①城市布局:宫殿、衙署、坊、市分置,宫殿区位于全城北部中央;全城呈东西对称分布;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东汉末年到隋统前近四百年,是大统一国家形成以来时间最长的分裂时期。

一、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2、隋朝的统一:589年,隋火掉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

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3、隋朝经济的繁荣:(1)原因:隋统一后,励精图治,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前朝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2)表现: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开皇年间,隋帝围疆域辽阔,国力强盛,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

二、贯通南北的动脉1、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隋朝3、在位皇帝:隋炀帝4、中心:洛阳,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币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意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唐王朝的建立1、隋朝的灭亡:(1)灭亡原因:隋炀帝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酷虐残暴,引发农民起义。

(2)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所杀,隋朝灭亡。

2、唐朝建立:(1)建立者:李渊父子,李渊就是唐高祖。

(2)建立时间:618年(3)定都:长安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1、唐太宗即位:626年,李世民继位,他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

2、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吸取隋亡教训,虚心纳谏,选贤用能,重视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完善科举和三省六部制,修订法令等。

3、重用魏征:魏征前后进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4、贞观新政:(1)采用新政的原因:吸取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2)新政主要内容:赋役制度方面,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行政制度方面,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

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律法方面,多次修订法令,制定的《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3)新政作用:使唐朝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出现“贞观之治”的大好局面。

5、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三、评价唐太宗1、政治上,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弊政;2、经济上,“轻徭薄赋”,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3、文化上,发展科举,大大扩充国学规模,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拨;4、民族关系上,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打败东突厥,在今新疆地区设立管辖西域的安西都护府;被尊称为“天可寒”。

5对外关系上,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政策,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唐太宗统治时期,唐朝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采取的措施使唐朝经济得到更快的发展,国力逐步加强。

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呈现出和睦、开明、开放的景象。

是我国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得到巩固。

唐太宗对我国的历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君主。

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使唐朝步人鼎盛的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以及唐玄宗。

一、女皇武则天1、武则天称帝:她兼通文史,多谋善断,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周”。

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武则天的治国措施:(1)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控制政局。

(2)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将武氏列为等,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

(3)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开创了殿试和武举。

(4)实行唐太宗实行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3、武则天统治的影响: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人口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同和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二、开元盛世1、唐玄宗的治国措施: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史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

2、影响:取得了显著成效。

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3、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三、社会经济繁荣1、农业方面:曲辕犁(翻土工具)和筒车(灌溉工具)的发明、使用,个体小农获得更大的自主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

2、手工业方面:产品种类、生产规模、工艺技术方面都超越了前代。

(1)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2)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3、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的交往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4、人口:唐玄宗时增至一千多万户。

5、疆域:唐朝最盛时,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一、科举制焕发的活力1、科举制度创立:(1)背景:唐朝以前,选官主要凭靠家世背景。

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当官。

(2)创立过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史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3)创立朝代:隋朝2、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有明经科和进士科。

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比进士科相对容易些。

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

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人们普遍推重进上科,有“二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3、实行科举制的作用: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

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士子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推动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4、科举制度的完善:唐朝时得到完善。

(1)唐太宗扩充了国学;(2)武则天开始了殿试和武举;(3)、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二、衣食住行时尚体现:1、唐代物质牛活丰富多彩,不同民族、地区的饮食习惯和服饰时尚自然地融入中原文化,体现出帝国自信开放的宏大气度和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2、饮茶习俗在唐代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

3、唐代,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

三、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盛唐时期国运鼎盛,政局安定。

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

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贾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整个社会激荡着为国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

第5课“和同为一家”一、“天可汗”唐代,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曾经修筑过一条“参天可汗道”,直达长安,就是方便向大唐皇帝回报本地情况,当时是向唐太宗申请修建的。

隋唐之际北方少数民族中,东突厥势力最强大。

唐太宗(李世民)扫平东突厥。

设立都督府,任用突厥贵族进行管理,保留原有民族的习惯与生活方式。

在唐朝开明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可汗”是西北各部对君主的称呼,称“天可汗”就是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

二、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是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唐太宗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贡献:文成公主入藏,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业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蓄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拉萨大昭寺前屹立的一块石碑为什么叫“甥舅会盟”碑,成为汉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三、点苍山会盟:唐朝与南诏友好,“请全部部落归附汉朝”中的“汉朝”是指“唐朝”第6课开放与交流一、遣唐使:就是日本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从唐朝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派出大批遣唐使,吸收唐朝文化。

遣唐使回国后,以唐朝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大化改新)。

二、玄奘西行:唐太宗贞观年间,高僧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古印度),学习佛法,途径新疆及中亚各国。

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国并翻译,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该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给中国的人。

三、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才成功,他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作用:密切了唐朝和日本、印度等国的文化交流。

表明唐朝对外交往的开明、开放政策。

四、国际性大都会长安: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

长安城内,到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同的外交使节和长年聚居的外国客商。

、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一、雕版印刷1、我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2、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唐朝初年,人们从印章和拓印刻石中得到启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唐末,雕版印刷业已比较发达。

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用做交易凭据的印刷品——“印纸”。

成都、洛阳等地部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 6 8)印制的《金刚经》。

二、火药1、火药的发明:与古代的炼丹术有密切关系,是人们在炼丹时偶然发现的副产品。

唐初著名的炼丹家和医药学家孙思邈在他的《丹经》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

2、运用: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丁军事。

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火箭”也叫—“飞火”。

三、赵州桥1、建立:由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

他采用了单孔石拱的设计方案。

2、地位: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比欧洲早七百多年。

它历经一千三百多年,依然屹立在洨河上,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3、意义:赵州桥的设计开创了世界平拱桥建筑的先河,把人类造桥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它体现出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化成就的结晶。

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一、千古吟咏的唐诗1、综述: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

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

(1)李白:生活的时代:盛唐;代表作:《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作品的主要特点: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后人对他的评价:人们称他为“诗仙”。

(2)杜甫:生活的时代:唐朝由盛转衰;代表作:“三吏”“三别”,其中“三吏”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是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作品的主要特点: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后人对他的评价: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

二、“观者如山”的乐舞:唐朝时期的乐舞十分发达。

相传唐太宗创作的《秦王破阵乐》和席玄宗创作的《宽裳羽农舞》就很有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