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国财产保险市场综述

合集下载

保险行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研究

保险行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研究

而 在 财 产 保 险 市 场 中, 险 种 的 种 类 很 多, 根 据 保 监 会
(二)产品差异化 影响市场结构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产品差异化程度。产 品差异化,就是指企业提供的产品能够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 同类产品,从而引发消费者的偏好 [7]。这时企业在市场上对这 种产品拥有绝对的垄断权,获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如果市 场上企业之间产品差异化程度越低,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大同 小异,那么产品之间的不可替代性也就越弱,企业在市场中就 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1、中国保险市场的险种结构现状 依据目前的市场演变趋势,在人身保险市场中,本文根 据保监会 2014 ~ 2018 年的统计数据整理并计算得到表 3:寿 险业务所占市场比重除了在 2017 年有小幅回升的现象,整体 上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从 2014 年的 83.66% 降至 2018 年的 76.06%;健康险业务所占市场份额在 2014 ~ 2018 年之间几乎 翻倍;意外险业务所占市场比例极小,平均仅占 4% 左右。 可以看出,占据市场比重较多的人身险险种依旧是市场需 求较多的寿险,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健康与疾病的高度关注,消 费者对于健康险的重视程度有大幅提高,但是对于具有人身意 外保障功能的意外险的需求还是甚少。
2、中国财产保险市场结构
品牌依靠其多年的经营和雄厚的实力,在技术、资金、人才等
我国财产保险的市场集中度较高,主要财产保险企业为: 方面拥有绝对的势力,提供了市场上所需的大多数保险产品,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中国平安财产保险和中国太平洋财产保 收获了大批消费者的信赖,垄断了中国的保险市场。
险。从表 1 能够看出,在激烈的保险竞争市场中,这三家保险
头垄断结构。
企业发展迅速,但其实力仍无法与中国人保、太平洋人保和平

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与问题(完整版).综述

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与问题(完整版).综述

中国保险资⾦运⽤现状与问题(完整版).综述中国保险资⾦运⽤现状与问题⽬录⼀、保险资⾦的来源 (3)⼆、保险资⾦运⽤发展的历程追踪 (3)三、保险资⾦规模及运⽤的国际⽐较 (5)(⼀)国内外保险资⾦运⽤规模分析 (5)(⼆)国际保险业资⾦管理模式 (7)(三)保险资⾦的运⽤结构 (8)(四)国际经验对我国保险资⾦运⽤的启⽰ (8)四、我国保险资⾦运⽤的现状 (10)五、我国保险资⾦运⽤⾯临的主要问题 (13)六、完善我国保险资⾦运⽤的建议 (20)(⼀)保险公司⽅⾯ (20)(⼆)监管者⽅⾯ (23)⼀、保险资⾦的来源保险资⾦是指保险公司可以⽤来投资运作的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是权益资产,即资本⾦、公积⾦、公益⾦和未分配利润等保险公司的⾃有资⾦;⼆是保险准备⾦,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未决赔款准备⾦、长期责任准备⾦、寿险责任准备⾦、已发⽣未报告赔款准备⾦和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总准备⾦等。

这些准备⾦是保险公司资⾦运⽤的重要来源; 三是其他资⾦,⽐如,承保盈余。

另外,保费收⼊与赔款之间的时间差所形成的资⾦,在决算形成利税和盈余上交或分配前,也是保险公司⾦来源之⼀。

⼆、保险资⾦运⽤发展的历程追踪从 1949 年新中国第⼀家保险公司———中国⼈民保险公司成⽴开始,保险资⾦运⽤经历了从⽆到有、从⽆序到规范的演进历程。

1949-1958 年这段时期,保险资⾦属国家财政资⾦,全部存⼊银⾏,息上缴国库。

1979-1984 年这段时期,国内保险业刚刚恢复,保险资⾦依然按规定全部存⼊银⾏。

因此,1984 年以前我国并不存在保险资⾦运⽤的问题。

(⼀)试点起步阶段(1984~1988 年)。

1984 年11⽉,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我国保险事业的报告》,允许保险公司开展资⾦运⽤,但范围仅限于存款、购买国债、流动资⾦贷款和⾦融债券买卖,同时由中国⼈民银⾏对运⽤额度制订年度指令性计划。

因此,该时期的资⾦运⽤⽐例较低,收益不⾼。

2011年中国企业上市研究报告

2011年中国企业上市研究报告

在国际经济面临下行风险的背景下,2011年全年中国企业上市有所下滑,融资额与上市数量均较2010年有所降低。

在清科研究中心关注的海外13个市场和境内3个市场上,2011年全年共有611家企业上市完成613起IPO,合计总融资1,283.56亿美元,平均单支IPO融资2.09亿美元,其中Glencore于5月先后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和香港主板上市,新华保险于12月先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主板上市。

其中,中国企业共有355家上市完成356起IPO,总融资额为615.32亿美元,占全球上市数量的41.9%和融资额的52.1%。

与2010年相比,2011年中国企业上市数量减少120家,融资额减少了41.6%。

其中仅有75家企业在境外13个资本市场上市,融资178.13亿美元;境内资本市场则共吸引281家企业上市,融资437.19亿美元。

2011年356起IPO中,171起具有创投或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支持,融资总计295.42亿美元,两者均占上市总量48.0%。

其中海外资本市场较2010年降幅明显,仅有29家创投或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支持的企业上市,融资61.42亿美元;境内市场则相对平稳,共有142家创投或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支持的企业上市,融资234.00亿美元。

海外上市大幅遇冷赴美上市如鲠在喉2011年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遭遇沉重打击。

由于西方经济普遍疲软,加上欧债美债危机、中概股风波、VIE迷局等不利影响,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数量和融资额均出现明显下滑。

2011年全年仅有75家中国企业在海外8个市场上市,合计融资178.13亿美元,分别仅为2010年海外上市数量和融资额的58.1%和53.5%水平。

2011年,中概股在美国市场一度遭到打压,赴美上市呈现前松后紧的态势,下半年仅有土豆网一家于8月在美国挂牌上市,此后再无企业破冰。

市场分布方面,2011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地点较2010年更为多元化。

75家中国企业分别在香港主板、NASDAQ、纽约证券交易所等8个市场上市,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韩国交易所主板、伦敦AIM和香港创业板3个市场,减少了新加坡主板。

中国人保财险校园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答案解析

中国人保财险校园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答案解析

3、从本质上说,人类文明的选择就是不断脱离动物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人类体质的进化与心性的进化两个方面。

从猿到人的体质进化,人类用了上百万年的时间才完成,而人类心性的进化则还要缓慢。

当人类跨越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之后,动物性依然顽强地在人类身上闪现着。

如何管理好人类的情感,使带有动物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是儒家最为关注的重要课题。

如果把儒家的答卷归结为一个字,那就是“礼”。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描述人类文明发展进化的大致过程B.对比人类体质与心性两方面的进化C.阐释儒家强调礼仪作用的社会原因D.说明儒家思想的产生根源与现实意义正确答案:C讲解: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

文段的重心其实在于后半句,因此首先排除A、B项。

纵观整段文字,并没有对儒家思想的产生根源与现实意义进行阐述,D项扩大文义;文段强调的是儒家思想中的“礼”,并没有对整个儒家思想进行概括。

C项是对文段主旨最恰当的概括。

4、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当今社会,政府执政的舆论环境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种舆论可以借助网络、短信等现代传播工具,跨越时空迅速传递,使意见空间加大,意见力度增强,而决策透明度的增加和公民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又加大了政府的舆论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对“舆情危机”的处理,需要改变以往的被动方式,针对新出现的情况,及时采取新的方式来应对。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说明政府在新舆论环境下有必要转变应对方式B.对比不同时期政府舆论宣传的客观环境与方式C.剖析政府执政的舆论压力不断增大的外在原因D.分析通讯技术发展与舆论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正确答案:A讲解: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

文段的最后一句是主旨句。

文段并没有对不同时期的政府舆论宣传的环境与方式进行对比,B项排除;C、D项虽然在文段中提到,但并不是所要阐述的重点,也应排除。

故正确答案是A项。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08年定为“马铃薯年”,俗名“土豆”的马铃薯被联合国的专家们称为“隐藏的宝贝”。

中国人保财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研究-new

中国人保财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研究-new

1 导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 研究中国人保财险核心竞争力的背景保险业是现代金融业的三大支柱之一,其不但推动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也积极发挥着社会经济“稳定器”的作用。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恢复了国内保险业务,保险业从此实现了快速的发展,截至2011年底,全国保险保费收入达到了14339亿元1,保险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但是,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快速的发展并不一定意味着保险业就一定具有着持续发展的能力。

保险企业具有负债经营的特点,一旦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经营业绩不佳,无力承担赔付责任,就会损害投保人的切身利益,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在新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历程中,2001年12月11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天,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国,我国保险业也成为入世后中国金融业开放的第一个行业,从而也将尚处于发展阶段的国内保险业推向了国际竞争的舞台。

面对新的历史时期,我国保险业面临无限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威胁,其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企业规模、经营理念、管理手段,还是在风险控制、资金运用等方面着实与发达国家的保险企业存在着较大差距,从而对我国保险业自身的竞争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状况来看,一方面,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保险业一直是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1988年,在深圳成立了平安保险公司,之后,在1991年成立了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这才打破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垄断的局面。

2004年底,中国保险市场全面开放,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据统计,截至2012年1月,在我国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数量已经达到58家,通过近几年的经营发展实践证明,保险市场的开放有利于加快保险业发展,有利于提高保险业经营管理水平,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保险业的发展道路不同于国外,其经历的是一个从国有垄断到市场竞争的过程,以财险保险市场为例,虽然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人保、平安、太平洋三家公司占据着约60%的市场份额,但其仅仅是原先市场格局的一种延续,并不是在经过充分市场竞争后换来的市场地位,因此也并不代表着这些公司具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手段。

我国财产保险营销渠道探索

我国财产保险营销渠道探索

我国财产保险营销渠道探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产保险市场逐渐成为人们的焦点。

营销渠道作为保险公司获取客户的重要途径,在财产保险市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我国财产保险营销渠道的探索展开讨论。

近年来,我国财产保险市场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

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有财产保险公司约100家,总资产规模超过10万亿元。

市场竞争格局日益激烈,各保险公司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推出各种创新产品和服务。

营销渠道是保险公司客户、传递产品信息、实现销售目标的重要手段。

对于财产保险公司而言,营销渠道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品牌知名度:通过多元化的营销渠道,保险公司可以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

增加客户流量:营销渠道是吸引客户的重要手段,通过优化渠道策略,可以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提高客户转化率。

降低营销成本:选择合适的营销渠道,可以有效降低公司的营销成本,提高营销效率。

目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营销渠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直销渠道:保险公司通过自有销售团队,直接向客户销售保险产品。

这种渠道在短期内能够快速拓展市场份额,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中介渠道:保险公司与中介机构合作,如银行、证券公司等,利用其庞大的销售网络实现销售目标。

这种渠道能够降低销售成本,但需要面对中介机构分成的问题。

互联网渠道:保险公司通过官网、移动端等网络平台向客户销售保险产品。

这种渠道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能够吸引大量年轻客户群体。

我国财产保险营销渠道创新探索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和满足客户需求,我国财产保险公司正在不断创新营销渠道。

以下是几种值得的创新探索:数字化营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营销成为的趋势。

保险公司通过大数据分析、社交媒体营销、内容营销等手段,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提高营销效果。

创新产品研发:为了满足客户多样化的保障需求,保险公司不断加大创新产品研发力度。

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出个性化、差异化的保险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

最新财产保险试卷及答案-学习指南(专本科函授)

最新财产保险试卷及答案-学习指南(专本科函授)

一.单项选择题1. 从法学的角度看,财产保险是一种()。

A.合同行为B.经济制度C.风险转移机制D.保险行为2. 1885年中国第一家财产保险公司一一()在上海创办成立。

A.农业保险公司B.公平人寿保险公司C.太平洋保险公司D.仁济和保险公司3. 关于保险人的说明义务,说法错误的是〔〕。

A.所谓保险人的说明义务,是指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当向投保人说明保险合同条款内容B.对于责任免除条款,保险人不仅要履行说明义务,而且应当向投保人明确说明,未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C.订立保险合同时,保险人不作明确说明的其后所作的说明,仍产生明确说明的效果D.不论在何种情况下,保险人均有义务在订立保险合同前详细说明保险合同的各项条款.并对投保人有关保险合同的询问做出直接、真实的回答4. 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A.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

B.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退还保险费。

C.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可以退还保险费。

D.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不退还保险费。

5. 保险合同的主体是指保险合同的参加者,即保险合同()。

A.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B.投保人和保险人C.基本当事人D.受益人和被保险人6. 保险人承担的义务不包括()。

A.保险条款的说明义务B.解约金的返还义务C.给付或赔偿保险金的义务D.通知义务7. 能否成为受益人只以()为标准A.民事行为能力B.与被保险人利害关系C.民事权利能力D.保险标的具有的保险利益8. 企业财产保险不适用于()。

A.企业单位B.家庭组织C.机关单位D.社团单位9. 企业财产保险以()等为保险标的:A.相对于静止的财产及有关利益B.企业单位的财产物资及有关利益C.集体的财产物资及有关利益D.法人团体的财产物资及有关利益10.企业财产保险的可保财产不包括()。

A.属于被保险人所有或与他人共有而由被保险人负责的财产B.其他具有法律上承认的与被保险人有经济利益关系的财产C.土地、矿藏资源及文件D.由被保险人经营管理或替他人保管的财产11.所谓家庭财产保险,是面向城乡居民家庭并以()为保险对象的保险,他属于火灾保险范畴。

王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王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王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王珺金融系副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凯程教育是五道口金融学院和清华经管考研黄埔军校,在2014年,凯程学员考入五道口金融学院28人,清华经管11人,五道口状元武xy出自凯程, 在2013年,凯程学员考入五道口金融学院29人,清华经管5人,状元李少h出在凯程, 在凯程网站有很多凯程学员成功经验视频,大家随时可以去查看. 2016年五道口金融学院和清华经管考研保录班开始报名!办公室伟伦楼204个人简介研究成果研究项目王珺,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

1998年加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现任副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保险经济学、风险管理与保险、人寿与健康保险、公司财务。

主要教授《保险经济学》、《风险管理与保险》、《人寿与健康保险》、《公司财务》等课程。

于国内外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期刊论文(国内)王珺,高峰,最优免赔额定价分析,保险研究,8期,51-56页,2009-08-24王珺,宋逢明,预算软约束下的银行高管薪酬机制分析,运筹与管理,3期,18卷,105-110页,2009-06-25王珺,高峰,发展森林保险的政策研究,保险研究,3期,66-70页,2009-03-24王珺,我国森林保险的市场失灵与政策建议-基于福建森林保险工作的研究,林业经济,11期,2008-11-24王珺,廖理,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实惠效应”与“未来效应”,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11期期,2008-11-16王珺,高峰,宋逢明,保险市场逆向选择的模拟研究,保险研究,1期,2008-01-01王珺,宋逢明,国外森林保险制度综述及对我国的启示,林业经济,11期,2007-11-01王珺,个人和公司对财产保险需求的经济学比较分析,保险研究,5期,39-43页,2007-05-01期刊论文(国际)FengGao,JunWang,AdverseSelectionorAdvantageousSelection?RiskandUnderwritinginChinasHea lth-InsuranceMarket,InsuranceMathematicsandEconomics,No.44p505-510,2009-04-2译著王珺,保险从业人员的职业伦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09-30王珺,人寿保险代理人市场行为规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09-01陈秉正,王珺,风险管理与保险(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1-31凯程教育: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我国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我国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一、保险密度的含义及其变化保险密度是指按当地人口计算的人均保险费额,反映了该地国民参加保险的程度,一国国民经济和保险业的发展水平。

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保险业务收入达到亿元,保险密度379元,保险深度%,与200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倍、2倍和提高了个百分点。

2006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

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亿元,增长%;寿险保费收入亿元,增长%;健康意外险保费收入亿元,增长19%。

保险深度%,保险密度元。

而据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11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11年,保险密度为1062元/人,较上年提高100元。

保险密度区域差异仍然明显,总体呈由东部和东北地区向中、西部地区递减态势。

北京、上海、天津仍然位居前三,西部地区保险密度总体水平偏低,但提升速度较快。

二、保险深度的含义及其变化保险深度是指某地保费收入占该地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反映了该地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保险深度取决于一国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和保险业的发展速度。

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的保险深度%,位列全球44位,且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的研究,整个亚洲2009年的平均保险深度为%,其中“亚洲四小龙”依然占据领先地位。

中国台湾保险深度最高,达%。

亚洲人口最多的两个经济体中国大陆和印度,保险深度分别只有%和%。

而在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11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在保险密度提升的同时,保险深度却略有下降。

报告显示,2011年,保险深度为3%,较上年下降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和上海下降幅度最大。

如果将中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则相去甚远。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保险深度已达12%左右。

而保险密度方面,早在2007年,发达国家已达2000—3000美元。

由此可见,要提高普通百姓的保险意识,提高保险密度和深度,加强保险保障功能,我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对财产保险个人产品业务的市场开拓分析

对财产保险个人产品业务的市场开拓分析

对财产保险个人产品业务的市场开拓分析财产保险是保险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个人和企业的资产保护,包括房屋、汽车、财产和财务投资等。

在保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对财产保险个人产品业务的市场开拓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竞争环境、市场定位和推广策略等方面,对财产保险个人产品业务的市场开拓进行深入分析。

一、市场需求分析1. 个人财产保险需求日益增长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收入的增加,个人财产的价值也越来越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个人财产保险的需求。

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房产和汽车保险的需求更是日益增长。

大家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高端的家庭保险产品也开始受到关注。

2. 保障意识提升随着人们对风险的认识不断加深,保险的保障意识也在不断提升。

特别是在一些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人们对房屋和财产的保险需求更加迫切。

一些高端消费品的购买也让人们开始重视财产保险,以保护自己的财产。

3. 消费升级带动保险需求现在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升级,对高品质的生活质量追求也日益增强。

这就意味着高端消费品的保险需求也在增加。

比如汽车保险、房屋保险等高端财产保险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市场上对这部分产品的需求也愈发旺盛。

个人财产保险的市场需求在不断增加,并且保险的保障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这为财产保险个人产品业务的市场开拓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竞争环境分析1. 保险公司竞争激烈当前,我国保险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各大保险公司都在积极开拓市场,争夺客户。

资本实力雄厚的大型保险公司投入大量资源,推出各种优惠政策,引导市场需求。

小型保险公司也依靠灵活的策略,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

财产保险个人产品业务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十分复杂。

2. 产品同质化严重当前,市场上的财产保险个人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

各大保险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在形式上都比较相似,客户很难区分产品的真正优劣势。

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不断创新,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经济环境分析

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经济环境分析

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经济环境分析保险产品虽然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商品,但与其他任何商品一样,其供求关系必然受所处的经济大环境的影响。

中国保险市场的经济环境问题,特别是经济金融发展前提下的保险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变动问题是一个关系到经济发展与保险发展是否能够良性互动的重大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因此,笔者在本章中将从保险需求与保险供给两个方面对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经济环境进行探讨。

第一节中国经济金融发展与保险需求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是保险业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迅速,金融市场稳步发展,在促进中国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扩大了对保险市场的有效需求。

因此,探寻中国经济金融发展对保险市场需求的影响,并结合未来中国经济金融的走势对中国的保险市场需求进行合理估计,对中国保险业的长远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经济金融发展与保险发展的研究综述宏观经济和金融的发展会扩大对保险业的市场需求,进而促进保险业的发展,这一观点不仅早已在理论上达成共识,而且也被很多学者的实证研究所验证。

Skipper(1999)[1]对有关经济增长与寿险和非寿险需求关系的文献作了归纳,提出经济增长是保险需求最重要的因素。

林宝清(1996)[2]、孙祁祥(1997)[3]、肖文和谢文武(2000)[4]、栾存存(2004)[5],Sigma(2005)等的实证研究都表明了经济金融的发展对保险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在考察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对保险业的需求和发展的影响机制时,已有的文献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保险是一种消费行为;二是居民的风险态度会对保险业发展产生影响。

保险行为具有一般交易行为平等、自愿的属性,并能为被保险人提供有偿的保险服务,因此,保险行为可以看成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消费行为。

在一般的实证研究中往往将保险是一种消费行为的观点当成一个默认的前提。

在对保险和消费之间关系的分析中,保险是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来对待的,保险决策也被作为一种消费决策来进行分析。

关于财产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文献综述

关于财产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文献综述

关于财产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文献综述
马彦伊
(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 1 0 1 2 7 )
摘要: 伴 随 着市场经济 的高速发展 , 金 融全球化 推动 着
保险业的快速 发展 . 如何 更好 的管理和控制保险公 司的风 险 成为越来越 多理论研究关注的热点 。本 文从理论研 究入手 , 通过对 国内外关 于保 险公 司风 险管理相 关文献进行 纵 向分 析和对比. 论述 了 目前保 险公 司全面风险管理的研 究进展情 况, 并在此基础上 总结理论研 究的主要 成就 以及 需要 完善 的
目标 ” 。
关键词 : 保 险公 司 ; 风险 管理 ; 全 面风险管理 ; 文献综述 全 面风 险管理 的内涵


( 一) 风险管理 的定义 经济高速发展衍 生出了风险管理这 门新兴 的学科 , 鉴于 管理也提 出了不 同的定义。
不 同学者在对风险管理研究 过程中侧 重点的不 同, 关 于风险 使 之在企业 的风 险偏好之 内 , 从而合理确保企业取得 既定 的
风险管理 , 在风险管理 的基础上 更加与 时俱 进 , 学术界对 全
面风险管理 的定义还未实现统一的 口径。 对于全面风 险管 理的定义 , C O S O委员会认 为 : “ 全 面风 险管理是一个过 程 , 这 个过程受 董事会 、 管理层 和其他人 员 的影响。 这个过程从企业战略制定开始贯穿到企业 的各项活 动 中,用于识别那 些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件并管理风险 ,
融 时报, 2 0 1 2年 3月 2 6日
济领 域的复合 型高级专业人才 。与银行 、 证券、 基金 、 保险等
[ 5 】 唐 真 龙 陈峻 岭 , 转型路 上谋 创 新信 托公 司如何 “ 二 次起 航” , 【 N 1 . 上 海证券报 , 2 0 1 2年 5月 2日

权威专家解读保险法司法解释三热点

权威专家解读保险法司法解释三热点

权威专家解读保险法司法解释三「热点」权威专家解读保险法司法解释三「热点」1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该司法解释将于12月1日实施,旨在解决近年来出现的保险合同纠纷新问题,促进我国保险业健康发展。

为更好的理解和适用解释,最高法院民二庭负责人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将于12月1日施行,请您谈谈制定该司法解释的相关背景?答:保险业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我国保险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1年,全国保险保费收入1.43万亿元,2012年上升至1.55万亿元,2013年上升至1.72万亿元,2014年上升至2.02万亿元。

随着保险业的繁荣发展,保险纠纷案件数量呈连续增长态势。

司法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一审保险合同纠纷案件41752件,2010年59767件,2011年73206件,2013年76430件,2014年94957件,2015年前10个月的案件数为91555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自1995年颁布实施以来,虽经2002年第一次修订,但因受历史条件所限,实践中很多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

2009年保险法的修订,为维护金融秩序稳定,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特别是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利益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就保险合同部分而言,保险法的规定仍然比较原则,对一些问题的规定不够具体。

同时,保险市场发展日新月异,保险行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基于以上原因,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存在争议较多,裁判标准不够统一问题较为突出,个别案件审理结果甚至截然相反,影响了司法权威和法制统一,也不利于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

鉴于此,最高人民法院启动了保险法司法解释的起草工作。

问:本解释是对保险法保险合同章人身保险部分的解释,请问人身保险合同具有哪些不同于财产保险合同的特征?这对我们起草司法解释有什么影响?答: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

我国财产保险公司融资效率的DEA比较分析_初立苹

我国财产保险公司融资效率的DEA比较分析_初立苹

S 和 S 分别为第 j0 家财险公司的投入与产出松弛变量 。 出列向量, 2009 ) 。 BCC 模型在 CCR 随着现代保险体系的发展, 保险公司越来越可能面临着可变规模报酬 ( 黄薇, — 23 —
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一个凸性假设 ∑λ j = 1 , 解决了规模报酬不变的问题, 并得到了纯技术效率 ( PTE ) 和规模
j =1
n
SE = TE / PTE 。 效率( SE ) , 0 -0 CCR 模型和 BCC 模型判别规则如下: 若 θ0 = 1 , 则第 j0 家财险公司为弱 DEA 有效; 若 θ = 1 , 并且 S = 0, S + = 0, 则第 j0 家财险公司为 DEA 有效; 其他情况均为无效。 2. 超效率模型( SuperEfficiency DEA) CCR 和 BCC 模型的一个弱点就是无法对有效率的单元进行继续评价 。 本文采用超效率模型对中国财 险公司的融资效率进行深入分析 : Minθ
^ j = θX j - S - , ^ j = Yj + S + 。即 若第 j 家财险公司的融资为无效, 首先给出目标设定: 投入指标 X 产出指标应 Y ^ j, ^ j ) 为第 j 家财险公司所对应的( X j , (X Y Y j ) 在 DEA 相对有效面上的 “投影” 。然后得到量化指标的调整量, ^ j = ( 1 - θ) X j + S - ≥0 , ^ j - Y j = S + ≥0 。 分别称为投入冗余和产出亏空: ΔX j = X j - X ΔY j = Y
- λ j X j + S = θX j0 j∑ =1 n ∑λ Y - S + = Y j0 s. t. j = 1 j j S - , S+, λ j ≥0 j = 1, 2, …, n n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综述一、中国保险业的恢复阶段(1979年~1995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是新中国第一家全国性商业综合保险公司,1979年开始恢复营业,从此中国保险业进入到强劲复苏下的混业经营阶段。

细分此阶段其特征为:一是国资保险公司不断出现,二是外国保险公司开始重新进入我国,三是企业作为投资主体进入保险市场。

第一,随着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业务恢复,交通银行1987年成立保险部,并于1991年4月组建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成为中国第二家全国性的保险公司。

1988年4月平安保险公司在深圳蛇口区开业,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并于1992年6月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

从此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和平安保险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第二,1992年市场经济改革之后,外国保险公司开始重新进入我国。

9月,美国友邦成立上海分公司,是保险市场恢复后进入我国保险市场的第一家外国公司。

随后,日本东京海上日动亦在上海成立了分公司。

第三,保险公司投资主体丰富化,企业资本开始进入保险市场。

1994年10月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是中国首家由企业出资组建的股份制商业保险公司。

1995年1月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也在上海成立,成为由企业出资组建的第二家股份制商业保险公司。

1992年之前,保险产品的营销模式以公司直销为主,而友邦公司将个人代理制引入我国,并且这种营销模式发展势头异常迅猛,随后保险代理机构也开始出现。

恢复阶段的保险公司仍是混业经营,但在1995年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要求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分业经营,从而中国保险市场混业经营的局面告一段落,中国保险业进入到了分业经营的发展阶段。

二、中国保险业的规范发展阶段(1996年~2000年)为配合《保险法》的实施及其分业经营的要求,1999年7月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撤销中保集团,成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和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保集团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保险业进入到了分业经营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综述

07 .4
07 .3
众保 险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也 在 上 海 成 立 . 2 0 01
— —
4 6
■2 1 0 2年第 6期
■现代管 理 科学
■博士论坛
业 保 险 公 司不 断 涌 现 :二 是 外 国 保 险 公 司 大 量 进 入 我 国 , 并 且 中外 合 资 经 营 方 式 开 始 出 现 : 是 保 险 行 业 进 入 国 家 三
为 配合 《 险法 》 保 的实 施 及其 分业 经 营 的要求 ,9 9年 19 民保 险公 司 、 国人 寿 保 险公 司 、 国再保 险公 司 和 中 国 中 中
国资保 险公 司 不断 出 现 . 是外 国 保 险公 司开 始 重新 进入 7月 中 国人 民保 险 ( 团 ) 司 撤销 中保集 团 , 二 集 公 成立 中国人 第 一 . 着 中 国人 民保 险 公 司 的业 务 恢 复 。 通银 行 保 险股 份有 限公 司 . 随 交 中保 集 团的成 立标 志着 中 国保 险业 进 18 9 7年成立 保 险部 .并 于 19 9 1年 4月组 建 中 国太 平 洋保 入 到 了分 业经 营 阶段 。这 一 阶段 的发 展特 点有 三 : 是分 一
险业务 外 . 外 资非 寿 险公 司放 开所 有业 务限制 。至 20 向 04
险公 司 与外 经 贸信 托 在 上 海合 资设 立 中宏 人 寿保 险 有 限 非 寿 险公 司在 华设 立 公 司取 消限 制 。同时 , 有关 法定保 除
家合 资 的 寿 险公 司 ;2月 欧 洲 瑞 士 丰 泰 保 险集 团 成 立 ; 1
04 .8
07 .4
O7 .2 07 .2
07 .6
第三 . 险公 司投 资 主体 丰 富 化 . 2 0 保 0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我国财产保险市场:从合规到转型从转型到升级2011年,无论是对我国保险业,还是对财产保险业而言,均是市场环境深刻变化、行业发展深刻转型的一年。

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行业发展就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如消费者权益保护、对车险的过度依赖、资本市场深度调整等问题,这一切均对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行业在逐步完成了以合规为主要内涵的转型之后,审时度势地推动了以服务和创新为核心内涵的转型,从而使行业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的势头,更为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行业继续良性发展但仍需警惕反复2011年我国财产保险业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行业总保费收入达到了4779亿元,同比增长18.68%。

尽管与2010年相比增长速度出现了较大幅度回落,但如将其放到宏观经济的大背景下,仍属来之不易,充分体现了行业自身发展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行业发展的内含价值得到了提升和彰显,行业经营的核心指标保持着持续改善的态势,特别是承保业绩,在2010年实现承保利润83.59亿元的基础上,2011年将进一步大幅提升。

在行业实现了持续盈利的同时,一些区域市场出现了违规行为的“回潮现象”,特别是在车险业务和重大项目领域,其“套路”仍然延续上一个周期的特征,表现为盲目降费和抬高手续费,通过各种手段套取费用;同时,手段和方式也呈现翻新多样。

而个别主体之所以敢于和愿意“铤而走险”,背后无非是两大认识误区,除了“市场份额追逐”外,主要是认为有“空间”,可以“折腾”。

关于“空间”问题,笔者认为,如果我们历史地看问题,就不难得出结论:近两年的行业盈利属于“修复性”,是对前几年行业巨额亏损的一种补偿,实现一种周期性回归。

就下一个周期而言,我国财产保险业的总体盈利水平不可能继续维持在“补偿性”高位,将呈现逐步回归合理水平的趋势,但关键是这种回归是基于行业升级的回归,而绝不是用恶性竞争去实现的。

因此,行业需要对经营之“道”存有一份敬畏,明白“不折腾”的道理,“不折腾”的关键是要处理好三大关系,即眼前与长远、企业与行业、行业与社会的关系。

2011年值得深刻反思的还有盈利模式问题,财产保险业传统的观点认为:承保可以亏损,业绩可以通过投资收益进行平衡,特别是在前些年我国资本市场一派繁荣景象的背景下。

而2011年我国资本市场出现了单边深度下跌,且“股债双熊”的局面,不少公司的投资出现巨额浮亏,如果不是承保业绩的好转,后果不难设想。

这无疑再次提醒行业应回归理性经营,回归承保的独立盈利理念。

商业车险和交强险两重天改革稳定两相关车险是财产保险的“当家业务”。

2011年虽然受宏观经济的影响,汽车销量增速仅2.45%,且同比下降29.92个百分点,但行业的车险保费仍然保持了16.66%的增长速度,全年保费收入达到3504亿元。

2011年行业车险经营的基本特征:一是继续保持了良好的盈利水平,再创历史新高;二是保费增速出现大幅度下降,同比下降了22.7个百分点;三是行业保费占比为75.9%,较2010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四是交强险亏损继续扩大,经营压力增大。

另外,从2011年行业车险的总体情况看,呈现两个“两极分化”的态势,一是商业车险和交强险经营情况的两极分化;二是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消费形态的两极分化。

与商业车险经营情况逐年好转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交强险经营情况不尽如人意。

2011年是行业开办交强险5周年,从5年的经营情况看,呈现三大特征:一是覆盖面不断加大,服务社会的作用不断增强,2011年保费收入983.42亿元,同比增长17%,投保率达到了54%;二是经营效率继续优化,费用率逐年下降,2011年费用率降至30%以下;三是经营结果继续恶化,赔付率水平高位运行,2011年赔款585.32亿元,赔付率已超过80%。

行业一直呼吁关注并解决我国交强险存在的突出问题,2011年政府相关部门也注意到了交强险问题可能对金融体系安全产生负面影响,推动了问题的解决,提出在江苏等经营严重亏损的地区推进费率改革试点,但由于种种因素,交强险的改革终未能“成行”。

从商业车险经营的情况看,区域特征逐步显现,即一线城市受到环保限行等因素影响,呈现总体相对饱和、高端消费升级的趋势,即一方面新车上牌出现增长乏力,甚至出现负增长;另一方面受更新换代需求的拉动,高端车呈现逆势增长的态势,如奥迪、宝马和奔驰等品牌车的增长率均在25%以上,与市场总体情况形成反差。

与此同时,二、三线城市乃至发达地区的乡镇已逐步成为我国汽车消费的新动力,这些市场的增长速度均在10%-20%之间,形成了新的增长点。

此外,基于汽车产业链的整合将成为我国未来车险经营的重要特征,其中包括基于产业内部的整合,如众诚模式,也包括了基于资本、资源和战略合作的外部整合。

这种趋势将成为我国未来一个时期商业车险发展的主流。

2012年也许会成为车险经营最不确定的年份,各种因素交错在一起,错综复杂,相互影响,相互制衡。

相对乐观的估计是2012年行业车险保费的增速为15%,总保费将可能突破4000亿元。

消费维权再成焦点服务水平需继续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无疑是2011年我国财产保险业的一个关键词。

新年伊始,媒体报道了昆明的车险“无责不赔”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无责不赔”风波尚未平息,“高保低赔”问题再一次把行业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近年来随着我国私家车的普及,车险已逐渐成为关系千家万户的“准公共产品”,但由于车险业务发展得非常快,使得无论是服务能力还是服务水平,均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加上管理的相对粗放和保险欺诈等问题的叠加,客观讲,我国的车险服务尤其是理赔服务水平是不尽如人意的。

2011年行业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下大力气解决服务特别是理赔服务问题。

中国保监会下发了《关于积极做好服务保险消费者有关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并在金融领域率先成立了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局。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启动了车险理赔服务标准等一系列规范车险服务的基础制度建设。

各地保监局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消费维权和服务质量测评活动,并向社会公布结果,起到了很好的监督和鞭策作用。

行业纷纷推出了以理赔时效为重点的承诺服务。

为了提高服务效率,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和太平洋产险等公司还依托移动互联技术,推出了手机自助查勘服务。

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理赔服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结案周期和结案率等服务指标显著提升。

从2011年前三季度的数据看,行业的理赔纠纷信访下降较快,财产险理赔投诉同比下降了53.8%,其中车险理赔投诉同比下降了24.3%。

在改进理赔服务的同时,针对社会和消费者关注的保险条款费率问题,行业启动了商业车险条款费率改革。

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完善机动车辆商业保险制度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开展了商业车险条款费率修订工作,制定了行业示范条款;发布《关于加强机动车辆商业保险条款费率管理的通知》,系统地规范保险公司拟订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的原则、条件及配套监管办法。

与此同时,深圳和厦门等地率先开展了商业车险的制度改革,为全国范围的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除了条款费率修订完善,行业还建立代位求偿机制,制定车险索赔单证标准和理赔时限标准,建立商业车险理赔争议处理机制等。

2012年将成为行业意义上的“客户服务年”,“抓服务”将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服务核心诉求是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

就财产保险业而言,车险理赔难是焦点和重点,行业需要实现从概念化解决到实质性解决,从局部解决到系统解决,从公司管理指标解决到客户体验指标解决,而关键指标是客户满意度和行业社会形象。

行业应当充分认识到,提升理赔服务,改善行业形象,不仅是监管的根本诉求,更是行业和企业自身的根本诉求。

市场格局在调整中完善创新成为主题2011年是行业格局变化较大的一年,这种变化的动力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随着行业快速发展和经营业绩的改善,引起新一轮投资热;二是在防范金融风险、加强行业监管的背景下,偿付能力日益突出;三是随着行业改革的深化,组织模式和业务模式创新成为亮点。

随着我国财产保险业经营业绩的不断改善,盈利水平的恢复和提升,引起了各路资本的高度关注,继而引发了新一轮投资热。

这一轮“进入潮”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地方系,在各地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下,由地方国资为投资主体的地方系保险公司,如浙商、紫金、锦泰、泰山、安诚、长江、中原等;二是企业系,以央企为代表的国有银行和企业,设立具有很强行业背景的保险公司,如英大、信达、鼎和、中煤、众诚、诚泰等。

这些新主体的进入,引发了对既有保险资源的重新分割,由此可能产生的新一轮竞争需要高度关注。

为了应对地方系和企业系保险公司对市场资源分割的压力,一些大型保险公司纷纷加大了与各地政府和大型企业的战略合作,如中国人保与福建省政府、中国平安与云南省政府、中国大地保险与中海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同时,合作开始从“务虚”走向“务实”,在地方融资渠道受限的情况下,保险公司纷纷利用自身的资金优势,参与各类债权计划、保障房和土地储备等项目。

在我国财产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偿付能力问题日显突出。

中国保监会采用各种手段,强化了偿付能力的监管。

保险公司纷纷通过注资和发债两种方式解决偿付能力问题,全年行业增资近500亿元,其中人保财险增资50亿元,平安产险获注资50亿元,国寿财险获注资16亿元。

同时,各家公司还通过发行次级债的方式解决资本充足的燃眉之急。

为了更好地强化核心资本的约束作用,避免附加资本占比过高,中国保监会颁布了《保险公司次级定期债务管理办法》,基本诉求是驱动核心资本的回归。

2011年财产保险市场需要高度关注的是组织形式的新动向,即自保公司和互助保险模式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财产保险市场组织形式的多元化,中石油自保公司无疑成为我国这种保险组织形式创新的先行者。

与此同时,2011年中国保监会核准了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西门外村的农村保险互助社试点,它意味着这种不以营利为经营目的、经营成本相对较低的保险服务形式,可能成为未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

销售能力建设群起“攻”之电销成为行业新宠2011年财产保险业纷纷加大直销和直控的“两直”渠道建设,开始了新一轮的销售能力建设,其中最大的亮点是电销的异军突起。

2011年我国财产保险业的电销发展可谓是群起“攻”之的一年,除了平安产险和人保财险,太平洋产险也开始发力,行业共有15家公司全面参与电销,并加大了职场建设力度,行业在全国各地建设了20多个职场,席位数量超过2万。

2011年行业电销保费超过了440亿元,同比增长130%,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

同时,电销市场的集中度相对较高,前三家的保费占比超过90%,这些公司车险的电销渠道占比均已在10%以上,私家车占比更是达到20%-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