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地理鲁教版高中必修2第1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测试卷详解
统编鲁教版高中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综合与测试》必刷题
新教材地理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模拟试题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一、选择题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人口分界线两侧人口分布特点为A.东北多,西北少B.经济落后地区多,经济发达地区少C.东南多,西北少D.东南少,西北多2.影响图中乙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水资源D.矿产资源【答案】1.C 2.C【解析】1.结合图例可读出黑河—腾冲一线东南人口密度大,人口多,西北人口密度小,人口少,C正确。
2.图中乙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只在有水资源的地区才能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水资源,C正确。
下图示意我国天山南坡和北坡人口垂直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天山北坡的人口分布占比最多的地带是()A.0—500米B.500—1000米C.1000—1500米D.1500—2000米4.该山地南坡1000~1500米地带人口分布较多,主要原因是()A.水资源多B.气温适宜C.地形平坦D.土壤肥沃【答案】3.B 4.A【解析】3.根据图中人口的分布判断:北坡的低海拔地带人口占比多,特别是500—1000米的地带占比最大,超过40%,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天山南坡为背风坡,全年降水稀少,山脚主要是荒漠和荒漠草原,1000~1500米地带植被主要为山地草原,草类丰富,水资源多,适合放牧,A正确。
由于海拔高,冬季气温低,B错误。
山地地形不平坦,C错误。
山地土壤贫瘠,D错误,故选A。
下图为“浙江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据图分析,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河流D.土壤6.该区域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A.①B.②C.③D.④【答案】5.A 6.D【解析】5.读浙江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可知,当地海拔高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数较低,海拔低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数较高,因此该图反映了地形是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A符合题意。
2020高中地理 单元素养评价(一)人口与环境(含解析)鲁教版第二册
单元素养评价(一)(第一单元)(90分钟100分)【合格性考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但又有一定的规律。
读图完成1、2题。
1.根据人口在不同海拔地区的分布推断,世界上分布着最多人口的地形类型是()A.山地 B.丘陵C。
高原D。
平原2。
根据人口分布在不同纬度地区的情况推断,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是( )A.北半球高纬度地区B.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C.南半球高纬度地区D。
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解析】1选D,2选B。
第1题,从地形上看,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平原。
第2题,读图b可知,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主要是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省区流向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省区。
下图是我国某两省区净人口流动示意图,且人口流动规模较大。
据此回答3、4题。
3。
甲、乙代表的省区分别是 ( )A.湖南、广东B.山东、河南C。
北京、福建 D.青海、西藏4。
两省区人口流动的原因可能是( )A.甲地工资待遇提高B.乙地大量企业外迁C.甲地环境质量改善D.乙地就业机会更多【解析】3选A,4选D.第3题,材料中“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省区流向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省区",图中显示甲省区人口流向乙省区,所以甲位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乙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
第4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教育条件好,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图瓦卢为南太平洋岛国。
资源匮乏,土地贫瘠,只有少数植物可以生长,几乎没有天然资源。
由于地势极低,近年来持续上升的气温和海平面严重威胁着图瓦卢,使这个国家面临国土沉入海底的危险。
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该国居民将逐步撤离,举国迁移至新西兰.据此完成5、6题。
5。
图瓦卢人口合理容量()A。
是该国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B。
总是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C.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同D.总是大于资源环境承载力6.图瓦卢举国迁移到新西兰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文化因素变化B.政治因素变化C.生态环境因素变化D.经济因素变化【解析】5选B,6选C。
2020年地理鲁教版高中必修2第1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测试卷详解
第1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2小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环境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
读表回答以下两题。
1.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 A . 15亿~16亿 B . 15.1亿~16.6亿C . 8亿~9亿D . 14亿~15亿读“我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两题。
2.③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 劳动力指向型产业转移 B . 生态环境恶化C . 技术人才外流D . 本地人口大量外迁山西平遥古城是我国首批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城市,目前人口达45 000多人。
但是为保护古城,专家计算它最多容纳20 000人。
因此有一半以上的人需要迁走。
据此回答下列两题。
3.造成该古城人口外迁的主要推力是( ) A . 人口过多 B . 国家政策C . 居住条件差D . 文化背景的差异图中,甲乙丙丁四点表示某国不同时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有关情况。
读图完成下列四题。
4.丁模式后期人口死亡率上升的原因可能是( )③出生率上升 ③人口负增长 ③人口老龄化 ③国外人口迁入 A . ③③ B . ③③C . ③③D . ③③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回乡投入创业,推动“归雁经济”兴起。
四川省2015年累计扶持37.4万农民工实现回乡创业。
完成下列两题。
5.四川省“归雁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③原就业地的生活压力较大 ③农民工具备一定的创业技术 ③家乡当地气候条件的改善 ③东部地区医疗卫生条件下降( ) A . ③③ B . ③③C . ③③D . ③③读下面的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几题。
6.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哪个阶段( ) A . (1)→(2) B . (2)→(3)C . (3)→(4)D . (4)→(5)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完成以下两题。
2019-2020学年鲁教版地理高一必修2检测:第1单元_人口与地理环境1_综合检测_word版含解析(已审阅)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据有关统计,201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74亿人,预计到2014年将达2亿人,2037年将超过4亿人。
同时有关专家指出,我国近期人口特征表现为三大高峰相会,即增长高峰、老龄化高峰和就业高峰同时出现。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增长高峰”的原因主要是()A.人口基数大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C.人口死亡率低D.国外人口大量迁入2.有利于缓解我国就业紧张形势的措施是()A.实施西部大开发B.控制城市发展规模C.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D.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3.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某些大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其主要原因是()A.农村的医疗卫生水平得到改善B.城市环境问题比较严重C.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更好D.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更突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21世纪我国的人口问题。
第1题,人口的增长不但取决于自然增长率,还要看人口基数,近期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但人口基数仍很庞大。
第2题,西部大开发可提供很多就业岗位,利于缓解就业紧张的形势。
第3题,我国某些大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死亡率稍高。
答案: 1.A 2.A 3.D2010年6月25日,第二届全国人口计生系统科研院长研讨会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江帆出席会议。
结合材料及我国总人口及城乡人口变化情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4.甲、乙两种图例分别表示我国的()A.总人口和农村人口B.总人口和城市人口C.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D.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5.总体来看,我国城市和乡村人口增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城乡人口出生率不同B.城乡人口死亡率不同C.城乡之间的人口迁移D.城乡自然增长率不同解析:本题组从热点问题切入,综合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人口增长、人口移动等相关知识。
第4题,我国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总人口接近13亿;第5题,随着城市化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使城市人口猛增。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单元《人口和地理环境》检测题(含答案)
《人口与地理环境》检测题一、单选题下图为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四国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丁丙乙甲D.丁乙丙甲2.近年来可能有大批移民流入的国家是( )A.甲国B.乙国C.丙国D.丁国3.可能出现人口就业压力较大的是( )A.甲国、乙国B.甲国、丙国C.丙国、丁国D.乙国、丙国读甲乙丙丁四个国家某年的人口变动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根据图中数据判断,甲国人口增长所属的增长模式是()A.原始型B.传统型C.现代性D.传统型向现代型过度5.下列关于乙国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快,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B.人口增长快,加大环境人口容量C.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减慢D.人口增长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情况6.合理人口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区别是( )A.合理人口容量不考虑人们的生活水平B.环境承载力考虑了人们的生活水平C.合理人口容量是仅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的人口数D.合理人口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读我国某年四城市人口资料图(单位:‰)。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这四个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按递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③②④B.④①③②C.②④③①D.③④②①8.从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考虑,其中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就业率较高的城市是A.④B.③C.②D.①9.城市②可能位于我国的A.西北内陆地区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东南沿海地区10.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B.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C.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D.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没有影响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11.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①光照②地形③土壤④热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2.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评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单元测评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根据每个县域单元占全区域的面积和人口百分比,可以绘制出“面积—人口洛伦兹曲线”。
下图中,实线表示我国某区域(324个县域单元)的“面积—人口洛伦兹曲线”,虚线表示绝对均衡线。
据此回答1~2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关于该区域人口分布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县域的人口比重与面积比重呈正相关B.83%左右的土地上分布着20%的人口C.人口比重小的县域,环境承载力更大D.人口均衡分布,利于该区域的发展2.图示地区最有可能是( )A.西北地区B.华北地区C.华南地区D.江淮地区下面两图分别表示我国人口密度与海拔和年降雨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读图,回答3~4题。
甲乙3.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纵坐标为海拔,乙图中的纵坐标为人口密度B.两图的横坐标都为人口密度C.甲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乙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雨量D.乙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甲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雨量4.两幅图所表示的论断,正确的是( )A.随海拔升高,人口密度均匀减小B.随降雨量减少,人口密度均匀增大C.在1 000 m以下随海拔升高,人口密度增大;1 000 m以上,人口密度减速变慢D.在1 000 mm以下随降水量增多,人口密度增大;1 000 mm以上增速变慢下图为四川省人口密度分布图。
据此回答5~6题。
5.四川省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A.东多西少,北多南少B.中东部多,中南部少C.东部密集,西部稀少D.东南部多,西北部少6.影响四川省人口分布的直接因素是( )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C.历史因素D.文化因素自1935年以来,我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胡焕庸线”具有高度稳定性。
下表为我国2000—2020年各区域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变化(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为“0”,基尼系数越接近0,表明人口分布越趋向均衡)。
据此回答7~9题。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动中,鼓励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和务工人员以各种开工创办经济实体,打造“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的“归雁经济”效应。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可能出现“归雁经济”效应的省区为( )A.粤B.藏C.川D.浙2.“归雁经济”现象带来的直接影响有( )A.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 B.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减缓C.留守儿童比重降低 D.劳动力价格下降下表是X、Y两国人口数据表,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3.具有X 国人口状况特征的国家最多分布于()A.欧洲B.大洋洲C.非洲D.北美洲4.造成 X、Y 两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悬殊的最主要原因是()A.经济条件B.气候条件C.历史条件D.地形条件国际上一般规定15~64岁为劳动年龄。
下图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和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的变化示意图(含预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5.图中劳动年龄人口数达到最多的年份大约是 ( )A.1985年 B.2015年 C.2020年 D.2050年6.我国2016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该政策未来对我国的主要影响为 ( )A.改善人口性别比 B.利于产业结构升级C.遏制老年人口增加 D.缓解未来劳动力短缺状况“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人口条件。
下图示意我国人口红利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中国人口红利最大年份约出现在 ( )A.1960年 B.1994年 C.2012年 D.2048年8.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 )A.社会保障体系压力变小 B.劳动力数量快速增加C.青壮年负担加重 D.人口出现负增长下图为某区域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含预测)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9.1965年至2045年,该区域劳动人口数量由逐年增加到逐年减少的转折点是( ) A.1965年B.1980年C.2015年D.2045年10.根据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推测该区域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最可能为( ) A.原始型B.传统型C.过渡型D.现代型11.根据图示信息,推测该区域可能是( )A.日本B.法国C.中国D.印度老年抚养比是老年人口数(65岁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之比。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单元综合测评(1)人口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
单元综合测评(一)人口与环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世界各大洲距海岸200 km范围内面积和人口比重图,回答1~2题。
1.如果以距海岸线超过200 km为内陆,则居住在沿海地区人口比例最大的是()A.大洋洲B.南美洲C.亚洲D.欧洲2.非洲距海岸200 km范围内的面积比重最小的原因是()A.热带大陆,终年气候炎热B.高原大陆,且地势起伏小C.海岸线平直,少海湾和半岛D.自然带南北对称分布1.A 2.C[第1题,从图中可以读出,大洋洲居住在距海岸200 km之内沿海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的95%以上,这在各大洲中比例是最大的。
第2题,据图可知,非洲距海岸200 km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只占洲总面积的约18%,这和非洲大陆海岸线平直,少海湾和半岛有关。
]右图为人口分布比重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图,读图,完成3~5题。
3.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形是()A.平原B.高原C.山地D.丘陵4.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主要集中在高原地区,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B.气候C.土壤D.交通5.除自然方面的原因外,影响人口分布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因素是()A.宗教信仰B.生产活动方式C.交通运输条件D.生产力发展水平3.A 4.B 5.D[第3题,由图可知,海拔0~200 m的范围内集中了56.2%的人口,因此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形是平原。
第4题,热带多雨地区,低地气候湿热,不利于人类居住;而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气候凉爽,适合人类居住。
第5题,除自然方面的原因外,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因素。
]下图是我国基于密度分级的人口—面积比重图。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显示()A.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为人口密度高值区。
鲁教版地理高一必修2检测:第1单元_人口与地理环境1_单元活动含解析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人口年龄结构是反映一个地区人口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把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7%,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下图为“1964~2000年中国人口年龄构成变化图”,据图回答1~2题。
1.关于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变化的正确叙述是( )A.大于等于65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B.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增加C.15~64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D.199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进入2000年,我国面对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B.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C.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D.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解析:第1题,各年龄段人口增长的速度为(2000年人口比重-1964年人口比重)/1964年人口比重,计算可知,大于等于65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下降,2000年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
第2题,2000年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青壮年比重高,劳动力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
答案: 1.A 2.C到2005年中国人口已超过13亿,下图为中国人口年龄金字塔图,从“埃及金字塔形”到“缅甸佛塔形”,再到未来的“残垣断壁形”,显示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信息显示( )A.1953年中国人口增长已经进入增长减缓阶段B.从2005年开始因中国青年人口集中,人口增长速度一直加快C.到2050年因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将快速增长D.目前中国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基数大和人口老龄化4.不同领域的学者分析这些金字塔图,可能会思考不同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社会学家会关注老龄化问题,呼吁健全社会福利保障制度B.生理学家可能会发现女性与男性各年龄段的人数差别已经消除C.人口学家推断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增长已进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模式D.健康专家发现中国人将会越来越长寿,且女性长寿的比例更大解析:尽管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已经放慢,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目前我国面临人口基数大和人口老龄化两大难题。
(新教材)2020鲁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同步检测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同步检测一、选择题下图为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阴影示意各纬度人口数量多少。
读图完成1~2题。
1.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A.北半球中低纬地区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C.南半球中低纬地区D.南半球中高纬地区2.图中人口集中分布的影响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矿产资源D.交通答案 1.A 2.B解析:1.由图示可以看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15°~45°间,即北半球中低纬地区。
故选A项。
2.北半球中低纬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利于人居;图示是人口的纬度分布,不能看出地形、矿产及交通状况。
故选B项。
读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关系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能大致说明生活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关系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4.上海市生活水平高,而环境人口容量相对较大,其原因是( )A.热量、水资源丰富B.位置优越,耕地面积广C.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水平高D.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答案3.D 4.D解析:3.生活水平越高,每个人每天需要的资源量也就越多,对于一个地区而言,能供养的人口就越少,环境人口容量就越小。
因此生活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④曲线符合题意。
4.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有资源、科技、生活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等。
上海市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生活水平高,但环境人口容量较大,其主要原因在于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
对外开放程度高说明可以充分利用其他地区的资源,提高本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
下图为某年上海户籍常住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比重最大的年龄段,最主要的人口来源是A.祖籍为上海的人口 B.外来务工经商人口C.外来求学人口D.国际移民6.今后一段时间内,为了应对人口年龄结构方面的问题,上海市应当①禁止劳动力外流②吸引外来人口迁入③促进人口有序增长④完善社会福利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5.B 6.D解析:5.根据图像可知,20—30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最大,外来常住人口比重大于户籍常住人口,A错误;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是从全国各地进入上海的外来务工人员,B正确、C错误;我国吸引国际移民的数量较小,D错误。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评含解析鲁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评(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4年德国人口为800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的状况已持续43年;到2030年,德国人口将缩减至不足8000万人。
结合下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与德国最接近的是( )A.①B.②C.③D.④2.德国持续43年人口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 )①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②国家强制性的政策 ③医疗卫生水平落后 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1题,据图可知,图中国家①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且出生率低于死亡率,与德国人口增长状况最为接近。
第2题,德国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因此,德国持续43年人口呈负增长状态。
2.C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生活质量提高的结果。
世界上一般以老年人口(即65岁及其以上)占总人口的7%及以上称为老龄化。
下图是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老年人口比重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序号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中,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4.图中标明简称的省级行政区域中,人口的分布受高原地形影响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是( )A.陕B.青C.甘D.内蒙古3题,从图中显示的数据看,序号②③④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的65岁及其以上人口所占的比重超过了7%。
第4题,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人口主要受高原地形的影响,而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
4.B老年抚养比是老年人口数(65岁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之比。
下表为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据此完成第5~6题。
5.关于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国老龄化程度高于乙国B.甲国老年人口数量较少C.乙国人口老龄化早于甲国D.乙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6.2000—2010年甲国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可能是因为甲国( )A.少年人口增长速度慢于老年人口B.老年人口比重增长快于总人口增长C.大量劳动力的国际劳务输出D.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增速5题,读表,根据表中甲、乙两国老年人口比重可知,乙国老龄化程度高于甲国;根据老年人口比重和老年抚养比可知,乙国老年人口数量较小;根据乙国2000年老年人口比重为16.2%,而甲国为6.9%可知,乙国人口老龄化早于甲国;根据2000年和2020年数据可知,甲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鲁教版地理高一必修2检测:第1单元_人口与地理环境1.2含解析.doc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下图为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
读图完成1~3题。
1.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排在第二圈层的省级行政区,除重庆、四川、海南外,还有( ) A.吉林、安徽、湖北、贵州B.云南、贵州、湖南、江西C.福建、江西、湖南、贵州D.广西、湖南、江西、福建2.深圳户籍人口中四川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四川(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多B.自然资源短缺C.政府安排外迁人口多D.生态移民较多3.大规模人口迁移( )A.减缓了人口老龄化进程B.扩大了地区间经济差异C.调节了地区间人才余缺D.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解析:1题,可直接从图中得出结论。
2题,四川自然资源丰富,但因人口数量多,增长快,改革开放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自发流向东部沿海的大城市,以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
3题,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有利于加强区域间的联系,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促进劳动力资源与产业布局的优化组合,但同时也会加大交通运输的压力。
答案: 1.D 2.A 3.C下图为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
分析回答4~5题。
4.“二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①东北工业区的吸引②美国的南北战争③环境因素④新兴产业的吸引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5.与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 )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②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④解析:第4题,美国国内人口迁移方向在”二战”前后有较大的改变,“二战”前由于东北工业区经济较好,有大量的就业机会而吸引大量南部移民进入,“二战”后由于西部、南部新兴工业的出现和东北部老工业区环境的恶化,导致人口开始向西部、南部迁移。
第5题,20世纪50~80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数量少、规模小,且多为有组织的迁移;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出现了大量自发性的民工流动现象,多为农村流向城市,主要是为了就业和经商。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单元《人口和地理环境》检测题(含答案)
《人口与地理环境》检测题一、单选题中国正“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很长一段时期内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倒置”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出B.城市的人口死亡率低于农村C.农村环境好,人口寿命长D.城市老年人口大量迁入农村2.为缓解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倒置”现象,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农村地区放开生育政策B.鼓励城市人口大量迁往农村C.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D.加快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3.下图示中①③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A.“低—低—低”模式和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B.原始人口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C.“高—低—高”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D.“高—低—高”模式和“低—低—低”模式下图为“某城市2018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4.该城市2018年的人口容量为( )A.351万B.105.6万C.97.3万D.85.4万5.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 )A.土地资源B.市政C.教育D.劳动就业出生人口性别比通常以毎出生100个女性人口相对应出生的男性人口数值来表示,正常范围是102至107。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据图可知我国A.出生人口性别比直线下降B.女性择偶标准将降低C.2020年人口性别比为112 D.“剩男”现象明显加重7.有关出生人口性别比的说法正确的是A.出生人口性别比越小越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B.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利于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C.发达国家不存在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问题D.二孩政策是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主要原因据相关资料显示,自2008年以来法国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已突破两个,成为欧洲生育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8.法国的人口增长处在图中的第________阶段,遇到的问题是( )A.Ⅳ人口急剧膨胀 B.Ⅳ人口老龄化 C.Ⅱ人口增长停滞 D.Ⅲ人口平均寿命低9.法国生育率提高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解决了法国劳动力短缺问题 B.缓解就业压力C.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D.有利于减缓老龄化问题下图示意1970年至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状况(含预测)。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单元《人口和地理环境》检测题(含答案)
《人口与地理环境》检测题一、单选题读金砖国家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丁四国依次是A.俄罗斯、巴西、印度、中国B.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C.巴西、俄罗斯、中国、印度D.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2.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2009年甲国人口增长数量超过丙国 B.乙国人口负增长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C.甲、乙两国的主要森林类型相同D.丁国人口自然增长速度高于中国人口统计是一种从“量”的角度去研究人口现象的方法。
下表为我国2010年和2014年人口统计部分数据,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2014年人口统计数据与2010年比较,我国①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②人口抚养比持续下降③人口文化素质显著提高④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目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最接近下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婚姻贫困”是我国在强制性计划生育政策、低生育率及传统生育思想等影响下产生的性别比例失衡现象。
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可婚男性将过剩2400万,贫困地区该问题会更加突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我国“婚姻贫困”的原因不包括()A.生育率较低B.区域间经济水平差异C.年龄结构失衡D.“养儿防老”的思想6.缓解我国“婚姻贫困”的主要途径是()A.限制城乡人口流动B.适度调整生育政策C.严控城市人口增长D.加强胎儿性别选择7.20世纪70年代,部分发达国家相继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此现象的人口迁移方向是 ( ) A.农村迁向城市B.农村迁向农村C.城市迁向农村D.城市迁向城市分年龄生育率是指一定年龄段内每千名育龄妇女的全年活产婴儿数。
下图为我国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分年龄生育率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图示我国城乡人口生育年龄段主要集中在()A.15~17岁B.18~25岁C.26~36岁D.37~49岁9.图示我国城乡人口生育率的差异主要是()A.农村本地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外来人口和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B.农村外来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本地人口和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C.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外来人口和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D.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本地人口和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10.影响我国城乡流动迁移人口生育率的主要因素是()①自然因素②家庭因素③生育政策④经济因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如图为我国春运期间各省区(不含港澳台地区)人口流出、流入首位流(单纯基于一省人口的总流出或总流入的强度)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的粗细代表流入和流出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2小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环境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
读表回答以下两题。
1.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A.15亿~16亿B.15.1亿~16.6亿C.8亿~9亿D.14亿~15亿读“我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两题。
2.③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劳动力指向型产业转移B.生态环境恶化C.技术人才外流D.本地人口大量外迁山西平遥古城是我国首批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城市,目前人口达45 000多人。
但是为保护古城,专家计算它最多容纳20 000人。
因此有一半以上的人需要迁走。
据此回答下列两题。
3.造成该古城人口外迁的主要推力是()A.人口过多B.国家政策C.居住条件差D.文化背景的差异图中,甲乙丙丁四点表示某国不同时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有关情况。
读图完成下列四题。
4.丁模式后期人口死亡率上升的原因可能是()①出生率上升②人口负增长③人口老龄化④国外人口迁入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回乡投入创业,推动“归雁经济”兴起。
四川省2015年累计扶持37.4万农民工实现回乡创业。
完成下列两题。
5.四川省“归雁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有()①原就业地的生活压力较大②农民工具备一定的创业技术③家乡当地气候条件的改善④东部地区医疗卫生条件下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读下面的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几题。
6.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哪个阶段()A.(1)→(2) B.(2)→(3)C.(3)→(4) D.(4)→(5)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完成以下两题。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现代型) B.乙地可能为发展中国家C.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D.丁地人口增长模式为“高—高—低”(原始型)8.下列因素中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不大的是()A.资源B.科技C.消费水平D.交通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9.甲国最可能位于()A.非洲B.亚洲C.拉丁美洲D.欧洲根据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10.北京市常住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出生率高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人口基数大导致净增人口多C.医疗水平高导致平均寿命延长D.经济发达导致外来人口迁入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
读图回答下列三题。
11.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A.男女比例不平衡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图1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2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13.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以黑河-腾冲线划分,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少。
回答下列问题。
对我国人口分布格局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是()A.地形和气候B.土壤和植被C.历史和文化D.政治和经济台湾地区的出生率每12年便会周期性出现一种特殊的逆转变化,这就是“虎兔龙现象”。
台湾许多男女偏爱兔宝宝,避开虎宝宝,更期待龙宝宝。
读“台湾地区1~5年人口数据统计图(下图)”,完成下列两题。
14.据图可知,2010~2014年台湾地区的()A.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B.死亡率波动比出生率大C.社会老龄化现象严重D.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上升下表资料来自联合国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5.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下表资料来自联合国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6.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下图是人口增长模式简略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三题。
17.关于阶段②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高-低-高模式B.世代更替慢,人口增长慢C.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D.经常面临劳动力不足状况下表资料来自联合国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8.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下表资料来自联合国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9.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存在“候鸟式”迁移的人口流动状况。
“候鸟式”迁移是指在城市务工但不能摆脱农民身份,在农村仍保留宅基地的一种迁移方式。
完成下列各题。
20.农民工不能摆脱农民身份而定居城市的原因有()①城市劳动力充足②国家严格的户籍制度③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低④农民工乡土情怀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下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单位:万人)。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21.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A.矿产资源B.淡水资源C.地形地势D.科技水平读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纪90年代人口流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2.下列四省区中,人口负担最轻的是() A.四川B.海南C.广东D.广西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23.下图为“我国劳动人口增量变化图(含预测)”。
读图,回答问题。
(1)简述我国劳动人口变化的特点。
(2)简析我国劳动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3)若我国劳动人口持续减少,请分析其弊端。
24.读“我国四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图”,回答问题。
全国人口普查为国家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基础,研究历次人口普查结果还可以了解我国人口发展历史以及社会发生的变化。
(1)2010年与2000年人口相比,0~4岁婴幼儿人口下降了大约________%。
(2)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比2000年上升1.91%。
________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
(3)2000年10~14岁人口比例明显偏高,2010年20~24岁人口比例也明显偏高,这说明______年到________年我国曾出现过一次生育高峰。
(4)分别读“1953年、1982年人口金字塔图”,说明0~4岁与5~9岁两个年龄段人口比例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1953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2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我国地理环境的承载力大体呈现怎样的空间分布规律?(2)试分析造成东西部地理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
(3)我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开发过程中,我们要防止哪些可能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环境问题产生?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台州市常住人口为596.88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共增加81.55万人,2010年自然增长率降至5.21‰。
全市常住人口中市外流入人口为128.52万人,占21.53%,其中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115.19万人,占外来人口总数的89.6%。
材料二台州市两次人口普查的年龄构成状况(甲表示第六次人口普查,乙表示第五次人口普查)。
(1)台州市近年来65岁及以上的人口的数量在__________,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人口自然增长的角度看,当前台州市原住民属于__________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可能导致原住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口问题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问题。
(3)近年来台州市吸引外来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入新世纪以来,台州市人口发展对社会的主要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下图是“加拿大人口、矿产等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加拿大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________。
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2.【答案】A【解析】该地在③时期之前人口迁移率总体是增加的,说明有大量劳动力迁入该地。
③时期之后迁入人口减少,说明其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故人口迁移率下降最可能是劳动力指向型企业外迁造成的,A对。
生态环境不是主要因素,B错。
与人才外流、人口外迁无关,C、D错。
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是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因保护古城而进行的人口迁移现象,B对。
人口过多、居住条件、文化背景不是迁移的推力,A、C、D错。
4.【答案】C【解析】丁模式属于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出生率低,原因是生育愿望不强,人口死亡率较高的原因是老龄化现象严重,故C项正确。
5.【答案】A【解析】农民工回乡创业跟就业地生活压力大有关,能创业也得具备一定技术条件,①②正确,故A正确答案。
气候条件不是短期能改变的,农民工回迁跟医疗条件无关,③④错,则B、C、D答案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