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课 课堂练习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台阶 》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 12 课《台阶》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凹凼.(dàng) 门槛.(kǎn) 涎.水(yán) 摔跤.(jiāo)B.头颅.(lú) 着.落(zhuó) 淌.汗(tǎng) 磨.破(mó)C.旺盛.(shèng) 黏.性(nián) 尴.尬(gān) 胯.骨(kuà)D.醒.悟(xǐng) 晌.午(shǎng) 嘎.吱(gā) 扁担.(da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揩汗安置泥桨自言自语B.撬开筹划宽敞老实厚道C.瓦罐庄稼烦燥不辞辛劳D.油腻糟糕模样言外之义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人们都走了以后,只剩下夫妇俩坐在空荡荡的客厅里,他们就在这大庭广众....之下说起了办工厂的事。
B.他做的事情虽然微不足道....,但温暖了我们的心。
C.最近,他总喜欢胡思乱想,每天都一副若有所失....的样子。
D.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小说以“台阶”为线索,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位父亲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建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B.成都市申办2025年世运会,无疑不是成都积极创建世界赛事名城的重要举措之一。
C.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
D.市教育局推动的“研学旅行”项目,在丰富学生见闻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5.下列有关语法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前面”“后面”“青石板”“范畴”“死板”都是名词。
B.“露珠晶莹”“心情愉快”“敬畏生命”“红得发紫”都是主谓短语。
C.“那些模样最像武士脸型的蟹就得天独厚地生存下来。
”这句话的主干是“蟹生存”。
D.“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中,“我们家的”是状语。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12课古诗三首(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第四单元第12 课古诗三首课堂同步练习姓名:班级:1.我是小小书法家。
jiā jìnǎi shìxūn táo xīn hài yǒu shì wúkǒng2.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 画横线。
题临安邸.(dǐ zhǐ) 几.时休(jījǐ) 汴.州(kǎ biàn)万马齐喑(yīn àn)抖擞.(shù sǒu) 降.人才(xiáng jiàng)3.比一比 , 再组词。
元 ( ) 乃 ( ) 州 ( ) 亥 ( ) 拘 ( ) 远 ( ) 奶 ( ) 洲 ( ) 该 ( ) 狗 ( )4.下面加点的字有多种解释 , 你能根据句子内容选择正确的解释吗 ?(1) “但”的解释有 :A. 只 B. 但是 C. 姓(2) “却”的解释有 :A. 后退 B. 推辞 C. 表示转折① 但.悲不见九州同。
( ) ① 文章虽短却.很有说服力。
( )② 但.爱鲈鱼美。
( ) ② 我见他诚意相邀 , 就没有推却.。
( )③ 我爱听歌, 但.不爱唱歌。
( ) ③ 山高路险 , 令人望而却.步。
( )(3) “定”的解释有:A. 平静 B. 平定 C. 决定① 王师北定.中原日。
( )② 他一直心神不定.。
( )③ 开会时间定.在明天上午。
( )5.请把诗句补充完整 , 并解释词语的意思。
(1) , 但悲不见九州同。
九州:(2) 中原日, 告乃翁。
乃翁:(3) , 万马齐喑究可哀。
万马齐喑:课内阅读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 ?, 直把杭州作汴州。
6.请把诗句补充完整。
7. 这首诗的作者是 ( ) 代的 ( )。
8.诗人对统治者提出质问的诗句是:“, ?”表达了诗人。
9.诗的前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了临安城的特点: 的青山, 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 写出了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
( 各填一个四字词语)10. 诗人用“”三个字, 责问统治者: 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 言外之意是: 。
12《谁轻谁重》课堂练习(含答案)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
《谁轻谁重》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 .要准确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我们可以用的方法。
A.闻一闻B.称一称C.掂一掂D.看一看2 .比较木块和塑料块的轻重,最准确的方法是()。
A.称一称B.预测C.掂一掂D.摸一摸3 .下列工具中,称量物体轻重的是()oA,石块&B.回形针7'爸C.沙・■■■).碎纸片 5 .我们可以用()感知物体的轻重。
A.大小B.材质C.形状D.颜色7 .想知道我们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可以用()oA.天平B.卷尺C.体重杆D.温度计 I ∩ ∖ IA.手 LJB.鼻子 £2)C.6.如果两个碗的轻重不同耳朵D.舌头(产 ,说明物体的轻重与()有关。
8 .()适合用手掂量比较出轻重。
A.两个气球B.一个橘子和一个苹果C.两个大木箱D.两辆汽车9.下面物体中最轻的是()o二、判断题1 .两个碗的形状、大小相同,它们的重量也一定相同。
()2 .大小相同的乒乓球和铁球一样重。
()3 .有时我们可以通过掂量感觉出物体的轻重。
()4 .一个乒乓球和一个篮球,不用称我就知道谁轻谁重。
()5 .比较物体轻重最好的办法是看大小。
()参考答案:1. B2.A3.C4.B5.A6.B7.C8.B9.B1.×2.×3.√4.√5.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优质教案
备课素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史记》作者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原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屈]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菙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是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书中用这句话赞扬张思德是为人民服务而牺牲,其死重于泰山,进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战士要向张思德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1.圈出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
清于鸿毛()千均一发()大明鼎鼎()死的其所()寄托衰思()兴汪发达()无掬无束()重与泰山()2.查字典,填空。
“鼎”字共()画,用部首查字法查()部,用音序查字法查(),音节()第6画的笔画名称是()。
“鼎”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大;②正当,正在。
在“鼎鼎大名”中应选第()种,在“鼎盛”中应选第()种。
请再写出含“鼎”的成语(至少三个)()、()、()。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改正()提出()战胜()改进()改良()解释()4.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行。
()你说得对,我们()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在句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分析句意,说说句子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这段话句子意思层层递进,第一句讲,第二句讲;第三四句讲。
5.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确与否。
A.文章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B.课文从正确对待批评、搞好团结两个方面来说明要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C.本文的论点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D.文中采用了引用、对比、举例子等方法进行论证。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案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七单元,详细内容为《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该章节通过讲述一幢老屋历经风雨却始终屹立不倒的故事,展现了我国民间建筑艺术的精湛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和句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民间建筑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民间建筑术语,感受老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和句型,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卡片、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民间建筑图片,引发学生对民间建筑艺术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
3. 课堂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民间建筑术语,讲解相关概念。
(2)分析课文,理解老屋历经风雨却始终屹立不倒的原因。
4. 例题讲解:(1)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讲解课后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完成课后练习题。
7. 课堂拓展: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其他民间建筑艺术。
六、板书设计1. 课文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2. 重点词汇:屹立、风雨、民间建筑、智慧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用红笔标出生字、新词,并抄写5遍。
(2)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民间建筑,了解其特点和历史背景,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使学生了解了我国民间建筑艺术,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12课时 练习二(1)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12课时练习二(1)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熟练进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
2. 能够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习惯。
教学内容:1. 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2. 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3. 分数乘除法的应用教学重点:1. 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2. 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1. 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2. 分数乘除法的应用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分数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律。
2. 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新课导入1. 讲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通过具体例子进行演示。
2. 引导学生观察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总结规律。
三、课堂练习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练习题的答案,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和计算方法。
2. 强调分数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1. 布置适量的分数乘除法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鼓励学生在家庭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除法的基本知识。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对于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复习分数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律,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课课练(附答案)
( chóu sh òu)集的金钱多达百万。他唯一珍视的是妻子留下的镯( 子和亲手缝给他的大褂( guá gu à )。
zhuó zu ó)
2. 给选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哼 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 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 想从我这里发
洋财 是想错了 我微笑着 淡淡地说 3. 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 选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1. 凶恶( )
A. 善良 B. 清白 C. 厌恶 D. 凶残
2. 清贫( )
A. 富强 B. 富裕 C. 贫苦 D. 朴素
二、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做到了(
)。
A. 回环反复 B. 首尾呼应 C. 承上启下 D. 层层递进
三、从文章的第 2 自然段到第 8 自然段,用哪个小标题概括最合适?(
“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 “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 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 想从我这里发洋 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 ”拿榴弹的兵士坚不相信。 “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 ”另一个兵士一 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来一次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企望有新的发现。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 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 ”我再次向他们解释。 等他们确知在我身上搜不出什么的时候, 也就停手不搜了; 又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围, 低头注目搜寻了一番,也毫无所得,他们是多么失望啊!那个持弹欲放的兵士,也将拉 着的引线, 仍旧塞进榴弹的木柄里, 转过来抢夺我的表和水笔。 后彼此说定表和笔卖出 钱来平分,才算无话。他们用怀疑而又惊异的目光,对我自上而下地望了几遍,就同声 命令说:“走吧!” 1. 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2课时练习课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2课时练习课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练习课的重要性,它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课中,我将带领学生复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的知识点,并通过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达到巩固提升的目的。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第3单元中的《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两部分内容。
分数乘法主要讲解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以及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的方法。
分数除法则主要讲解乘以倒数、分数与整数相除,以及分数与分数相除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 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分数乘除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练习题。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分数乘法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以及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的方法。
2. 讲解与示范:讲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包括乘以倒数、分数与整数相除,以及分数与分数相除的方法。
并在黑板上进行示范,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每一步的运算过程。
3. 练习环节:布置一系列分数乘除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我会逐一检查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 解决问题:出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乘除法知识进行解答。
例如:“一块巧克力,小明吃了它的$\frac{1}{3}$,小红吃了它的$\frac{1}{4}$,剩下的部分是多少?”等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分数乘法计算方法: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2. 分数除法计算方法:乘以倒数分数与整数相除分数与分数相除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第3单元第12课时的练习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学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习目标1.列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通过了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史实,进一步探讨这些措施的作用。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推恩令”的实施1.背景:西汉初,势力强大,地方上的也与官府分庭抗礼。
2.措施:汉武帝采纳的“推恩”建议,削弱封国势力。
3.监察:建立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汉初,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
2.措施(1)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2)在长安兴办,以儒家的经典作为教材。
3.作用:从此,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三)盐铁专卖1.背景:汉初,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豪强控制盐铁经营权,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2.内容(1)汉武帝把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2)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专卖。
(3)在全国X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3.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
(四)北击匈奴1.背景:经过“”,西汉强盛起来,汉武帝开始大举反击匈奴。
2.时间:公元前年,汉武帝派卫青、出击匈奴。
3.结果:大胜而归,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有何不同?他们共同的目的是什么?2.思考、讨论完成以下表格。
秦汉两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三、课堂练习1.识别历史人物,有助于了解历史。
图中人物是( )2.西汉初年,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的两股势力是( )3.汉武帝为消除诸侯王对皇权的威胁,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是( )C.颁布“推恩令”D.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汉武帝时,中央设立的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的官吏是( )A.锦衣卫B.刺史5.“贤良对策治春秋,抑黜诸家孔孟求。
儒术推明官学校,茂才时逢盛根由。
”这首诗歌中的场景开始于( )6.公元前118年,汉武帝进行货币改革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A.半两钱B.五铢钱四、达标检测1.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400余年。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半截蜡烛》教案3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半截蜡烛》教案3篇PEP fifth grade volume 2 Chinese Lesson 12 "half a candle" teac hing plan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半截蜡烛》教案3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半截蜡烛模板(标准版)2、篇章2:半截蜡烛样本(标准版)3、篇章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半截蜡烛》教案篇章1:半截蜡烛模板(标准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在语境中理解“绝妙”“绝密”“厄运”等词语的意思。
2、小组合作学习,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是怎样与德国军官巧妙周旋的,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简洁概括主要事件。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引读,感受母子三人在凶残的侵略者面前表现出的沉着镇定、勇敢机智的品质,学习她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你们能说说你对战争的看法吗?2、师:战争是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出示二战图片)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个发生在二战时期法国沦陷区的一个真实而又惊心动魄的故事。
板书课题:19、半截蜡烛二、学习第1、2节,了解蜡烛的作用,初步体会主人公的“勇敢机智”。
1、过渡:别小看这半截蜡烛,它的作用可真不小!那么到底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用呢?2、指名读1、2节,学生思考。
九年级语文上册奇迹大观第12课《不解之谜——秦始皇兵马俑》教案新教版(汉语)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新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以及与本节课相关的课文资料。
2. 辅助材料:
a. 收集秦始皇兵马俑的相关图片,包括兵马俑的各种角度和细节,以供学生观察和分析。
b. 准备秦始皇兵马俑的考古发掘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兵马俑的发现过程和考古意义。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关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一些基本知识,如秦朝的历史背景、秦始皇的统治等。同时,学生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课文内容。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文化遗产和艺术作品通常都有一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方式学习。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偏好互动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希望能够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典型例题讲解
1. 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地是哪里?
答案: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地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附近。
2. 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时间是哪一年?
答案: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时间是1974年。
3. 秦始皇兵马俑是由什么材质制成的?
答案:秦始皇兵马俑的主要材质是陶土,经过火烧而成。
4. 秦始皇兵马俑的数量大约有多少?
c. 在教室的墙壁上挂上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和视频截图,以增加学习氛围。
d. 确保教室内的音响设备正常运作,以便于播放视频资料和音乐背景。
5.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设备、白板笔等教学工具,确保教学过程中的正常使用。
汉语拼音12教案
汉语拼音 12教案教案:汉语拼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汉语拼音》第12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声母、韵母和声调,以及它们的正确发音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学习声母:b、p、m、f;2. 学习韵母:a、o、e;3. 学习声调: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4. 练习正确的发音方法,并进行相应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地拼读声母、韵母和声调,发音准确;2.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声调;3. 学生能够在日常交流中运用所学的汉语拼音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正确发音方法;2. 教学重点: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拼读和书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挂图、卡片、录音机、课件;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如唱歌、做游戏等,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引入新课(10分钟)教师通过教学挂图、卡片等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从而引入新课。
3. 教学声母、韵母和声调(10分钟)教师分别教授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方法,并通过示范、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
4. 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如拼读、书写等,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声母:b p m f韵母:a o e声调: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作业答案:(1)爸爸:bà ba;妈妈:mā ma;我:wǒ;你:nǐ;(2)太阳:tài yáng;月亮:yuè liang;星星:xīng xīng;山水:shān shu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方法掌握情况较好,但在书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案初三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问题导学案课堂练习配套作业每课一测含答案
第12课时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3)(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问题)【教学目标】1.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2.会解决桥洞水面宽度问题;3.经历探索“抛物线形拱桥水面宽度问题”的过程,获得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体会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时应如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从而使解题简便.【要点呈现】1.用函数的思想方法解决抛物线型拱桥问题应注意:(1)建立恰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2)善于根据已知条件看抛物线上某些特殊点的坐标,求出解析式.2.同一问题,所建立的直角坐标系不同,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也(相同或不同).【新知探究】例1.(拱桥与抛物线)如图1是泰州某河上一座古拱桥的截面图,拱桥桥洞上沿是抛物线形状,抛物线两端点与水面的距离都是1m,拱桥的跨度为10m,桥洞与水面的最大距离是5m,桥洞两侧壁上各有一盏距离水面4m的景观灯.若把拱桥的截面图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图2).(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两盏景观灯之间的水平距离.变式:如图3,宜昌西陵长江大桥属于抛物线形悬索桥,桥面(视为水平的)与主悬钢索之间用垂直钢拉索连接.桥两端主塔塔顶的海拔高度均是187.5米,桥的单孔跨度(即两主塔之间的距离)是900米,这里水面的海拔高度是74米.若过主塔塔顶的主悬钢索(视为抛物线)最低点离桥面(视为直线)的高度为0.5米,桥面离水面的高度为19米.请你计算距离桥两端主塔100米处垂直钢拉索的长(结果精确到0.1米).例2.(体育运动与抛物线)一男生在校运会的比赛中推铅球,铅球的行进高度y (m )与水平距离x (m )之间的关系用如图4所示的二次函数图象表示.(铅球从A 点被推出,实线部分表示铅球所经过的路线)⑴由已知图象上的三点,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⑵求出铅球被推出的距离.⑶若铅球到达的最大高度的位置为点B ,落地点为C ,求四边形OABC 的面积.变式:某学校初三年级的一场篮球比赛中,如图5,队员甲正在投篮,已知球出手时离地面高920米,与篮圈中心的水平距离为7米,当球出手后水平距离为4米时到达最大高度4米,设篮球运行轨迹为抛物线,篮圈距地面3米.⑴建立如图5的平面直角坐标系,问此球能否准确投中?⑵此时,若对方队员乙在甲面前1米处跳起盖帽拦截,已知乙的最大摸高为3.1米,那么他能否获得成功?【课堂操练】 1.拱桥呈抛物线形,其函数关系式为y =-14 x 2,当拱桥下水位线在AB 位置时,水面宽为12m ,这时水面离桥拱顶端的高度h 是( ) A .3m B .2 6 m C .4 3 m D .9m2.某工厂的大门是一抛物线型水泥建筑物,大门的地面宽度为8米,两侧距地面3米高各有一个壁灯,两壁灯之间的水平距离为6米,如图6所示,则厂门的高为(水泥建筑物厚度忽略不计,精确到0.1米)( )A .6.9米B .7.0米C .7.1米D .6.8米3.以抛物线的顶点为原点,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时,可设这条抛物线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4.有一座抛物线拱桥,正常水位时桥下水面宽度为20米,拱顶距离水面4米.(1)如图7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求出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正常水位的基础上,当水位上升h (米)时,桥下水面的宽度为d (米),求出将d 表示为h 的函数解析式;(3)设正常水位时桥下的水深为2米,为保证过往船只顺利航行,桥下水面的宽度不得小于18米.求水深超过多少米时就会影响过往船只在桥下顺利航行.图6 图7【每课一测】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1. 你知道吗?平时我们在跳大绳时,绳甩到最高处的形状可近似地看为抛物线.如图8所示,正在甩绳的甲、乙两名学生拿绳的手间距离为4米,距地面均为1米,学生丙、丁分别站在距拿绳的手水平距离1米、2.5米处,绳子甩到最处时刚好通过他们的头顶,已知学生丙的身高是1.5米则学生丁的身高为(建立的平面坐标系如图所示) ( ) A .1.5m B .1.625m C .1.66m D .1.67m2.在南非世界杯中,巴西队在某次训练中,一队员距离门12米处挑射,正好射中了2.4米高的球门横梁,若足球运动的路线是抛物线y =ax 2+bx +c ,如图9所示,则下列结论⑴a <-160;⑵-160<a <0;⑶a -b +c >0;⑷0<b <-12a ,其中正确的是( )A .⑴⑶B .⑴⑷C .⑵⑶D .⑵⑷ 二、填空题(每题15分,共30分)3.(2010甘肃兰州中考)如图10,小明的父亲在相距2米的两棵树间拴了一根绳子,给小明做了一个简易的秋千.拴绳子的地方距地面高都是2.5米,绳子自然下垂呈抛物线状,身高1米的小明距较近的那棵树0.5米时,头部刚好接触到绳子,则绳子的最低点距地面的距离为 米.4.如图11所示,一座抛物线型拱桥,桥上水面宽度是4m 时,拱高 为2m.一艘木船宽2m ,要能顺利从桥下通过,船顶与桥拱之间的间隔不应少于0.3m.那么木船的高不得超过________ m . 三、解答题(每题40分,共40分) 5.(2010山东日照中考)如图12,小明在一次高尔夫球争霸赛中, 从山坡下O 点打出一球向球洞A 点飞去,球的飞行路线为抛物线,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当球达到最大水平高度12米时,球移动的水平距离为9米 .已知山坡OA 与水平方向OC 的夹角为30o,O 、A 两点相距83米.(1)求出点A 的坐标及直线OA 的解析式; (2)求出球的飞行路线所在抛物线的解析式;(3)判断小明这一杆能否把高尔夫球从O 点直接打入 球洞A点 .乙图8 图10 图11【参考答案】【要点梳理】 2.不同【问题探究】例1.分析:本题已经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于是:(1)依题意可以求得抛物线的顶点坐标,这样可以用顶点式设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由于桥洞两侧壁上各有一盏距离水面4m 的景观灯,也就是说两景观灯的纵坐标都是4,这样利用(1)求得的抛物线的解析式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即可求解. 解:(1)由题意可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5,5),与y 轴交点坐标是(0,1). 于是可设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 =a (x -5)2+5,把(0,1)代入y =a (x -5)2+5,得425a =-a . 所以所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4(5)5(010)25y x x =--+≤≤. (2)由已知条件得两景观灯的纵坐标都是4,所以244(5)525x =--+,即225(5)4x -=,于是1152x =,252x =.所以两景观灯间的距离为5米.变式:分析:本题看似复杂,但只要仔细理解题意,正确地建立坐标系,再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即可求解.解:如图1,以桥面上位于主悬钢索最低点的正下方一点为坐标原点,以桥面所在的直线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 (0,0.5),B (-450, 94.5),C (450,94.5). 由题意,设抛物线为y =ax 2+0.5.将C (450,94.5)代入求得47101250a = .所以2470.5101250y x =+ .当x =350时,y ≈57.4.所以,离桥两端主塔100米处竖直钢拉索的长都约为57.4米.说明:本题也可以这样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5,以抛物线形主悬钢索最低点为原点,以平行于桥面的直线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B (-450,94),C (450,94).设抛物线为:y =ax 2,将C (450,94)代入求得:47101250a =.所以247101250y x =.当x =350时,y ≈56.9,所以56.9+0.5=57.4.所以离桥两端主塔100米处竖直钢拉索的长约为57.4米.例2.分析:本题考查从图象中获取信息能力.观察图象可得到抛物线上的三个点的坐标,从而求出函数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利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可求出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得铅球被推出的距离;最后通过配方法将函数式化成顶点式,得到顶点坐标,用分割法求得四边形的面积. 解:⑴设y =Ax 2+Bx +C ,已知图象经过(—2,0),(0,35),(2,38)三点,由此可求得A = —121,B =32,C =35,所以y = —121x 2+32x +35. 图 1 图2⑵令y =0,即—121x 2+32x +35=0,解得x 1=10,x 2= —2(不合题意,舍去).所以铅球被推出的距离是10米.⑶作BD ⊥OC ,D 为垂足.因为y = —121(x 2—8x —20)= —121(x —4)2+3,所以B (4,3);由⑵得C (10,0).所以S 四边形OABC = S 梯形OABD +S △BDC =21×(35+3)×4+21×6×3=1831.变式:分析:这是一个有趣的、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应用题,由条件可得到出手点、最高点(顶点)、和篮圈的坐标,再由出手点、顶点的坐标可求出函数表达式;判断此球能否准确投中的问题就是判断代表篮圈的点是否在抛物线上;判断盖帽拦截能否获得成功,就是比较当x =1时函数y 的值与最大摸高3.1米的大小.解:⑴由条件可得到球出手点、最高点、和篮圈的坐标分别为A (0,920),B (4,4),C (7,3),其中B 是抛物线的顶点.设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 =A (x —h )2+k ,将点A 、B 的坐标代入,可得y = —91(x —4)2+4. 将点C 的坐标代入上式,得左边=右边,即点C 在抛物线上.所以此球一定能投中. ⑵将x =1代入函数式,得y =3.因为3.1>3,所以盖帽能获得成功. 【课堂操练】 1.D2.A 提示: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坐标系,根据题意知A (-4,0)、B (4,0)、C (3,3)、D (-3,3),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a (x -4)(x +4),则有3= a (3-4)(3+4),解答a =-73,所以y =-73(x -4)(x +4)=-73x 2+748,又因为748≈6.9米,所以厂门的高约6.9米,选A .3.y =ax 24.解:(1)由所建坐标系所示,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ax 2 ∵在正常水位时,B 点坐标为(10,-4) .∴-4=102a .∴a =-251,∴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251x 2(2)当水住上升h 米时,D 点的纵坐标为 -(4-h ).设D 点的横坐标为x ,则有-(4-h )= -251x 2,∴x =h -45,∴d =2x =10h -4(3)当桥下水面宽为18米时,得18=10h -4.∴h =4-2581=0.76.又2+0.76=2.76(米),即桥下水深超过2.76米时,就会影响过往船只在桥下顺利航行. 【每课一测】1.B 提示:设所求函数的解析式为y =ax 2+bx +c .由已知,函数的图象过(-1,1)、(0,1.5)、(3,1)三点,易求得其解析式为y =-16x 2+13x +32.因为丁头顶的横坐标为1.5,代入其解析式可求得其纵坐标为1.625.因此,丁得身高为1.625米.故选B .2.B 提示:把点(0,2.4)、(12,0)代入解析式得c =2.4,b =-12a -0.2.故b <-12a .又抛物线开口向下,故a <0.且对称轴x =-2ba>0,故b >0.即0<b <-12a , 因此⑷正确.又因144a +12b =-2.4且b >0,故144a <-2.4.因此a <-160,因此⑴正确.因此,应选B . 3.0.5 提示: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y ax bx c =++,A (0.5,-1.5),B (2,0),O (0,0),所以a =2,b =-4,c =0,所以解析式为y =2x 2-4x ,所以顶点坐标为(1,-2),即最低点距地面的距离为2.5-2=0.5米.4.1.2 提示:设水面宽为AB ,以水平面所在的直线AB 为x 轴,AB 的中点O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有顶点C 的坐标为C (0,2)、A (-2,0)、B (2,0),设抛物线的解式为y =ax 2+2.把B (2,0)代入式中,得0=4a +2 ∴a =-21, y =-21x 2+2. 设木船MNPH 正中央通过,ON =1m ,N 的坐标为(1,0).当x=1时,y =-21×12+2=23,即Q 的坐标为(1,23).就是QN =23m.PN =23-0.3=1.5-0.3=1.2,即该船要顺利通过拱桥,船的高度不得超过1.2m.5.解:(1)在Rt △AOC 中,∵∠AOC=30 ° ,OA =83,∴AC=12OA =21×83=34, 12==. ∴点A 的坐标为(12,34).设OA 的解析式为y=kx ,把点A (12,34)的坐标代入得:34=12k ,∴k =33, ∴OA 的解析式为y =33x ; (2) ∵顶点B 的坐标是(9,12), 点O 的坐标是(0,0)∴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 (x-9)2+12,把点O 的坐标代入得:0=a (0-9)2+12,解得a =274-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274-(x -9)2+12,即y =274- x 2+ 38x ; (3) ∵当x =12时,y =332≠34,∴小明这一杆不能把高尔夫球从O 点直接打入球洞A 点.。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为人民服务》同步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为人民服务》同步训练一、基础运用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的意思是()A.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B.人都是要死的,或者死得如泰山一样重,或者死得如鸿雁的毛一样轻。
C.人总是要死的,或者死得像泰山,或者死得像鸿雁的毛。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B.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C.“你过来,”名叫金百合的牛说:“我要让你在我的角上跳舞。
”D.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这个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孙都来瞻仰它。
3.通过小学六年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学问学问,好学善问,这是因为《》;我们还懂得了应该从小学好知识,练好本领,将来更好地《》……转眼小学就要毕业了,真是时光《》啊!(用本册课文题目填空)4.组词语益采掉哀炊意彩悼衰吹5.查字典填空。
“迫”共画,用部首查字法查部,用音序查字法查大写字母,第七画的笔画名称是。
“迫”字的解释有:①用强力压制,硬逼;②急促;③接近。
请为下列词语中的“迫”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饥寒交迫迫近迫不及待6.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说明“我们这个队伍”除了为人民服务,再没有别的目的;“彻底”就是一直到底,也就是说,(2)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行。
你说得对,我们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①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②这段话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讲;第二句讲;第三、四句讲。
③这段话告诉我们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
(3)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①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告诉人们要(填四字词语)。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堂练习+课堂作业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陈独秀等人“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
”为此,陈独秀创办了一个刊物,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这本刊物是( )A.《民报》B.《时务报》C.《革命军》D.《新青年》2.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是( )A.《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B.《新青年》和北京大学C.《青年杂志》和清华大学D.《新青年》和清华大学3.1936年,毛泽东回忆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就开始读这个杂志(指《青年杂志》)了。
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
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青年杂志》对青年毛泽东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因为它宣扬()A.民主、科学B.自强求富C.变法图强D.三民主义4.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 )A.是一场文化运动来说的B.作为反封建运动来说的C.作为反复辟运动来说的D.要求民主与科学来说的5.李大钊很早就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但直到1918年才借助《新青年》《每周评论》大力宣传。
主要是因为( )A.辛亥革命发生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十月革命影响D.学生爱国运动高涨6.新文化运动时期,在胡适、鲁迅等人的倡导下,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至1922年冬季,各学校所有文言文课本一律废止。
材料表明( )A.新文化运动取得重大成果B.使用白话文成为朝野共识C.北洋军阀支持新文化运动D.南京临时政府推广白话文7.下列四位近代历史人物中,属于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8、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北洋军阀政府大搞尊孔复古C、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D、无产阶级队伍壮大9.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这句话揭示了( )A.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C.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10.“人类精神和文化至少已经经历两次伟大的觉醒,第一次在公元前800—前200年之间……第二次以启蒙运动为标志,首先发生在18世纪的西欧,然后向世界各地传播开来。
第六单元第12课时练习课(Word教案)2023-2024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苏教版)
第六单元第12课时练习课(Word教案)20232024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练习课,主要针对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2课时进行练习。
内容包括: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运用运算定律简化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
二、教学目标1. 巩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 提高学生运用运算定律简化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简化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题:小明有24本课外书,他给了小红8本,又给了小华一半的书,请问小明还剩多少本书?2. 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互相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解答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运算定律。
5.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运算定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设计1. 练习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运用运算定律简化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1)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根据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2)运用运算定律简化计算:根据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3)解决实际问题:根据题意,列式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良好,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运算定律简化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对运算定律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部编】人教版 道德与法制 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精品教案
《家庭的记忆》精品教案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熟悉的环境,也是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最大的地方。
本课以对家庭的记忆为主题,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了解自己的家庭,关系家庭中的亲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家庭的概念有更清晰和深刻的认识,并且对家庭成员及关系更加熟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本学习和实践作业,让学生能在实践中主动形成对家庭的认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家庭对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培养对家庭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家庭以及家庭成员。
2、教学难点: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加强和家庭成员的沟通交流。
课前准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家庭称呼知多少教师小结:这些和我们最关系最亲密的亲人,大家都知道怎么称呼他们吗?如果不知道的话,很可能是因为我们对我们的家庭还不够熟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们的家庭,学习第十一课:家庭的记忆(通过游戏互动激发学生兴趣)家庭称呼抢答赛活动一:抢答竞赛(课本第79页)完成后校对答案,看看哪些人是我们不知道的?【设计意图】(通过此游戏帮助学生形成更全面的家庭观)二、“家史”小调查活动二:“家史”调查表(课本第80页,要求学生课前完成),课堂互动。
1、哪些问题是我能填出来的,哪些需要询问父母?2、比较自己和父母的童年,我有什么发现?【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更了解自己家庭的形成和经历的变化)三、传统节日中的“家”活动三:春节回忆1、每年春节,我们都是和谁一起过的呢?2、春节的氛围和别的节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设计意图】(通过对春节的回忆,了解家庭成员间互敬互爱的关系)四、语言文字中的“家”活动四:“家”思在诗中学习古人思家的古诗。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加重视自己的家庭和家庭成员)课堂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家庭也是为我们的成长遮风避雨的港湾。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2课时《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2课时《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2课时《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主要讲述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但对小数的认识还停留在初步阶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计算器、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在生活中见过分数和小数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互化。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计算,将分数转化为小数,或将小数转化为分数。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雷雨前》课堂练习
《雷雨前》课堂练习1.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削弱(xuē)粳米(jīng)碑帖(tiè)箪食壶浆(shí)B.孱弱(chán)豢养(huàn)纤细(xiān)佶屈聱牙(jié)C.皈依(guī)犒劳(kào)编辑(jí)扑朔迷离(shuò)D.韶光(sháo)披靡(mǐ)嬗变(shàn)煊赫一时(xuǎn)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3分)A.国有银行开始清理国有工商业不良债务,冲销了大约200亿元,但对国有企业的巨大的呆帐坏帐来说,实在是螳臂当车。
B.明星出书,风潮渐涨。
一旦明星已成气候,他们的书不管内容怎样,往往一出版就意味着畅销。
我们说,明星出书本无可厚非,但有的书错别字连篇,令人不堪卒读。
C.他以疯狂的热情投身于政界,很快就成为本土上的头面人物,一举而实现了衣锦还乡的世代农民的梦。
D.汉室西迁长安,一把火,河洛即成一片焦土,寸草不生,赤地千里,真正到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中国被掳往日本劳工联谊会顾问王留柱介绍,河南被掳往日本的劳工有4100多人,现在仍在世的不足100多人。
B.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
C.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从而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D.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对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4.针对下面两种情形,用一句话写出你自己的看法,不超过40个字。
(5分)(1)早晨,上班高峰,总会有几个精神矍铄但步履略显蹒跚的老人晨练归来,也吃力地挤上公共汽车。
于是,第一个发现身边站着老人的年轻人毫不犹豫地起身让座,紧接着邻近的几个年轻人也都自觉地让出座位,老人们满意地道谢落座,车厢里一片暖意融融……(2)有时,并不是上班高峰,车上也不是很拥挤,只有一两位白发老人上车,而最靠近老人的座位上的年轻人却不知何时已闭上眼睛“熟睡”了,于是,你会发现那附近座位上的人或把头靠在车窗上,或低垂着头,几乎都在“熟睡”之中,老人尴尬而无奈地倚靠在座位旁,车内的站立者们只有无言地苦笑摇头……5.请你依照画线处的句子,在横线上仿写两句话,使得语义得到充分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该对联反映的是
A.西方列强的侵华暴行 B.烟草传入中国后的盛况
C.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 D.西方列强在中国暴力殖民的情况
2、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写给家人的信说:“各处调到的兵,……毫无纪律。
互斗杀人……夷兵抢夺十三洋行,官兵杂入其中,肩挑担负,千百成群,竟行遁去……从不闻清查一二。
”上述材料
A.丑化了清朝军队 B.因是家书而无史料价值
C.反证英军纪律严明 D.能说明清军战败的原因
3、下列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中,最能体现英国当时侵略需求的条款是
A.英国人在中国犯法由英国领事裁决
B.强迫中国开放东南沿海五处通商口岸
C.双方商定英商进出口中国货物的关税
D.英商在中国取得居住和租地的特权
4、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克勒拉德恩说:“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在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
”话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5、(2011 年 1 月广东广州高三调研)“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D.抗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
6、禁烟运动中的林则徐代表了谁的利益?
A.清朝政府
B.中华民族
C.人民群众
D.禁烟派
7、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华侵略的首要目标是
A.掠夺资源和劳动力
B.打开市场,输出商品
C.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
D.公使驻京,控制清政府
8、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这表明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
A.司法主权 B.贸易主权 C.关税自主权 D.外交主权
9、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 D.专制君权受到强烈冲击
10、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讲话:“(虎门销烟)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由此看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第12课鸦片战争答案
【学思结合】
1、鸦片战争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蓄谋打开中国市场;②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所以,有没有禁烟运动,英国都会挑起战争。
2、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英国在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由于科学技术领先,武器装备精良,海军实力强大,战争准备充分,取得胜利实属必然。
②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处在封建社会末期的清王朝,自然经济造成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综合国力衰弱,政治腐败,军备废驰。
长期闭关锁国,不了解西方世界,对于战争的发生没有丝毫的物质及精神准备。
在战争中军事指挥失当,又不敢发动人民。
虽然有爱国官兵的奋起抵抗,但终不能挽回败局。
③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3、答案一: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成它的产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鸦片战争的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
(2)鸦片战争的后果是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鸦片战争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答案二: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
鸦片战争使中国由闭关自守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加速中国内部变革。
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思想上,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西学东渐局面开始形成。
【巩固练习】
1、答案:C
2、解析:材料对清军军纪败坏的反映应该是真实的,因此也谈不上丑化了清朝军队,恰恰反映了清军战败的原因。
答案:D
3、【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中英《南京条约》协定关税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税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更加便利了列强的经济球略。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4、【解析】从时间1854年判断,此时鸦片战争已经结束,《南京条约》已经签订。
从材料“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也可看出是中英双方签订的条约,符合条件的是《南京条约》。
正确选项为A。
5、【答案】A
6、【思路解析】此题学生容易错误A和C。
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答案】B
7、【解析】西方侵略者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中国变为其对外开辟的商品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
【答案】B
8A 9C 1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