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数学题而引发的迷惑

合集下载

华罗庚数学家的小故事(精选10篇)

华罗庚数学家的小故事(精选10篇)

华罗庚数学家的小故事(精选10篇)华罗庚是一名数学家,他的故事我想大家应该不怎么了解,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华罗庚数学家的小故事,希望有所帮助!数学家华罗庚故事1有一次正在看店的华罗庚在计算一道数学题,来了一位女士想买棉花,当她问华罗庚多少钱时,他完全沉醉于做题中,没有听见对方说的话,当他把答案算完随口说了一个数字,而女士以为他说的是棉花的价格,尖叫道:“怎么这么贵?”,这时华罗庚才知道有人过来买棉花,当华罗庚把棉花卖给女士后才发现刚才自己的算题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这可把华罗庚急坏了,不顾一切的去追那位女士,最终还是被他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

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

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吧!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

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口气。

回家后,又开始计算起数学题来……数学家华罗庚故事2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一流数学家。

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

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

”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

”“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

”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

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

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容易迷惑人的数学题

容易迷惑人的数学题

容易迷惑人的数学题
以下是一个可能容易迷惑人的数学题:
10个人站成一排,其中甲必须站在中间,乙和丙两人必须站在一起,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分析:
1. 先考虑甲的位置:因为甲必须站在中间,所以甲的位置已经固定了。

2. 接下来考虑乙和丙的位置:因为乙和丙两人必须站在一起,所以可以将他们看作一个整体。

这样,就相当于有9个整体(包括甲、乙丙整体)站成一排,有9!种排法。

3. 最后,乙和丙两人之间还有2!种排列方式。

因此,总的排列方式为:$9 imes 2 = 18$。

答案:18种不同的排法。

错把除数看错的思维题

错把除数看错的思维题

错把除数看错的思维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需要进行除法运算的情况,比如计算购买商品的单价、分配家庭开销等。

除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运算,但有时候我们可能会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错误,即错把除数看错。

什么是错把除数看错呢?就是在进行除法运算时,把被除数和除数搞混了,导致得到的结果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

在数学中,被除数是被除的数量,除数是除以的数量,如果搞混了两者,那么得到的结果就是完全错的。

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错误。

小明想计算他手中有15元钱,每瓶水2元,他能买几瓶水。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15除以2,得到7.5瓶水,但如果他把15当做除数,2当做被除数,那么结果就会变成2除以15,得到0.1333,这显然是错误的。

这样的错误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并不少见,很多人在计算时容易犯这种错把除数看错的错误。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我们需要在进行除法运算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仔细核对被除数和除数的位置,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为了加深读者对这个错误的理解,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思维题来让大家动手尝试。

下面就是一些关于错把除数看错的思维题:1.小玲有12个苹果,她想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如果错把除数看错,计算结果会是多少?2.一辆车以60公里的时速行驶,如果行驶了120公里,需要多少时间?如果搞混了除数和被除数的位置,计算结果会怎么样?3.一包面粉重500克,如果用100克来做一份蛋糕,可以做几份?如果错把除数看错,结果会是怎样?通过这些思维题,可以帮助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错把除数看错这个错误的影响。

也可以让读者在解题过程中加深对被除数和除数的理解,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在日常生活中,数学运算是无处不在的,我们经常会用到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但即使是简单的除法运算,也可能因为细心不够、马虎大意而导致错误。

我们在进行数学运算时要保持专注、细心,避免犯错。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读者能够更加重视细节,避免错把除数看错这样的低级错误,提高数学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2023年《心灵捕手》观后感_17

2023年《心灵捕手》观后感_17

2023年《心灵捕手》观后感2023年《心灵捕手》观后感1看完《心灵捕手》这部影片之后,我想了很多,写下了这篇观后感。

这部电影之所以打动我,是因为剧情合理而有趣。

尽管讲的是导师与天才的故事,但是强调的却是“等待天才的自我发掘与定位”。

它不是简单的导师指明一条道路给天才的故事,而是导师如何触动天才学生对生活道路的自觉选择。

一个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在他系上的公布栏写下一道他觉得十分困难的题目,希望他那些杰出的学生能解开答案,可是却无人能解。

结果一个年轻的清洁工威尔却在下课打扫时,发现了这道数学题并轻易的解开这个难题。

威尔是一个真正天才,他的数学天赋足以改变世界,可惜,和很多未经雕琢的天才一样,他有着很多的问题,打架滋事,叛逆不羁,甚至为此几乎入狱,为了帮助威尔回到正途,不再浪费他那非凡的天赋,经过教授和他的心理学家朋友西恩的不懈努力,威尔终于克服了童年的阴影,突破了影响他多年的心理障碍……这种导师与天才学生相互交往的过程,对双方都同样是触动。

也同样给双方下一个阶段的生活都带来了改变,这是这部电影最值得一看的地方。

片中有这样一句话:“很多人都无从得知自己的天赋,因为找不到相信他们的老师,于是就认为自己很笨。

”难道不是这样吗?审视我们的教育,看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风华正茂、青春飞扬的年代,很多人确实并没有能在一位良师的指引下找到自我,从而看不清前进的道路,于是前进的道路变得格外曲折。

这部影片与我们所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教学相距甚远,它是一个有着重重心理障碍的天才少年在心理学家帮助引导下的自我救赎。

它更像心理医生的必读教材。

但是作为老师,我们依然能从电影中得到不少启发。

因为我们都越来越深刻地发现,当今学生的心理问题已日趋严重。

因为心理因素而引发令人扼腕的种种悲剧,已是经常见诸于各种媒体。

2023年《心灵捕手》观后感2看了心灵捕手这部影片后,对我这个刚接触心理咨询行业的人来说他给了我强烈的心理震撼,使我在对心理咨询由感性的认识的基础上,也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及思索。

数学考试反思(通用10篇)

数学考试反思(通用10篇)

数学考试反思〔通用10篇〕数学考试反思〔通用10篇〕数学考试反思1这次的月考,我错得很不应该。

第一道口算题是因为没约分,这个问题反映出了我做题很毛糙,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便提笔写了。

而有一道换算题是因为我审题不严,没有看完题便凭着自己的感觉急急忙忙地动笔,检查时总是自信地认为是对的,也没有看。

以后做题不能慌张,要耐心地读三遍题再开场动笔。

另一道换算题表达出了我的根本功不结实。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而我却记成了:1立方分米=100立方厘米,结果自然不对了。

所以我必须把所有公式都记牢,不能再出现类似的低级错误。

最后一道应用题是我对“约等”这个概念不清楚。

共有三种方法: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

这道题根据常识应该选择进一法。

而我没有联络实际便习惯性地选择了四舍五入法,以后读题要多动动脑子,不能总是凭空的想当然。

通过这次月考,我总结出了了自己身上致命的弱点,以后我要注意,争取下次做好。

数学考试反思2八年级第一次月考已经完毕,经过紧张的改卷和讲评,发现本人的教学存在一定问题,现将结果分析^p 如下:一、考试总体情况。

本次月考考了八年级数学上册十一至十二章共两章内容,即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

全班共45人参考,全部及格,优秀生34人,均分103分。

二、试卷分析^p本次月考共三大题即24小题,选择题14题共42分,填空题4题共12分,解答题6题共56分。

三、得失分情况。

在第一大题的12道选择题中,没有全错的,只有一人全对,71人半对半错。

其中第2和6题正确率达80%,而第9题的错误率达98%。

在第二大题的4道填空题中,全对的有2人,全错的有5人,其余的均为半对半错。

其中第15的正确率为90%,第18题错误率为80%。

在第三大题的5道解答题中,有1人全对的,也没有全错的,得分率占80%的题有第19、20和21题,失分率占80%的题有22和24题。

四、今后工作思路1、强化全面意识,加强补差工作。

这次考试数学的统计数据进一步说明,在数学学习上的困难生还比拟多,怎样使这些学生尽快“脱贫”、摆脱中考成绩个位数的困境,以适应在高一级学校的继续学习和当今的信息时代,这是我们每一个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重视培优,更应关注补差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本班的学情,选择好教学内容,合理地确定教学的起点和进程。

魔术师的数字魔法题

魔术师的数字魔法题

魔术师的数字魔法题在舞台上,魔术师扮演着一个神秘的角色,通过精心设计的表演和巧妙的技巧,给观众带来惊喜与迷惑。

其中,数字魔法是魔术界的一项重要表演形式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道精彩的数字魔法题,通过分析解答过程,带领读者一起探秘数字魔法的奥秘。

在这个数字魔法题中,魔术师需要一个观众配合,向观众提问并通过观众的回答猜测出一个数字。

现在,请各位读者假设自己是观众,一起来参与这个神秘的数字魔法之旅吧!首先,魔术师向观众提问:“请你选择一个任意正整数,并记住它不要告诉任何人。

”观众在心中选择好一个数,并记住它。

接着,魔术师说:“现在,请你将选取的数字的每一位上的数字相加,然后再向上一位进一。

”观众按照魔术师的指示进行计算,得到一个新的数字。

例如,如果观众选择的数字是123,那么计算过程如下:1+2+3=6,然后再向上一位进一,即6+1=7。

魔术师继续询问:“请将得到的新数字减去刚才选取的原始数字。

”观众根据自己记住的数字进行计算,得到一个结果。

以之前的例子为例,观众计算过程如下:7-123=-116。

最后,魔术师神秘地宣布:“无论你选择了什么数字,最终的结果都是-116!”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魔法,因为结果总是一样,即便观众选取的数字完全不同。

那么,这个数字魔法是如何奏效的呢?其实,背后隐藏着一个巧妙的数学原理,即数字的特性。

无论观众选取的数字是什么,数字的每一位相加后再向上一位进一,其结果必定可以被9整除。

这是因为任何一个正整数,其各位数之和都能被9整除。

而减去刚才选取的原始数字,实际上是将前一步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原始数字相减。

由于两个数的各位数之和都能被9整除,相减后得到的结果也必定能被9整除。

可以根据数学公式得出:(a+b)-a=b,其中a和b都能被9整除,那么它们的差也能被9整除。

在这个魔法题中,所得到的结果-116正好是9的倍数。

通过这个数字魔法题,我们深入理解了数字之间的关系。

无论观众选择的数字是什么,最终都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这种奇妙的巧合引发了观众对数学规律的好奇和探索。

中考数学陷阱问题例析

中考数学陷阱问题例析

中考数学陷阱问题例析一. 达定理使用陷阱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m-3)x+m 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α、β满足1α+1β=1,求m 的值。

(2004年重庆市中考题)错解:∵α+β=-(2m-3) , αβ= m2 又∵1α+1β=αβαβ+=1 ∴αβ+=αβ , 即 -(2m-3)= m2 解得m 1=-3 , m 2=1分析:这里由于使用了韦达定理,因此必须满足Δ>0,即[-(2m-3)]2-4 m 2>0即m<34 所以 m=1>34,不合题意,必须舍去。

例1. 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x 2-(3m-1)x+2m-1=0,其根的判别式的值为1,求m 的值及该方程的根。

(上海市2004年中考题)错解:由题意得,Δ=(3m-1)2-4m(2m-1)=1解得 ,m 1=0 , m 2=2① 当m=0时 ,x=1② 当m=2时,2x 2-5x+3=0解得,x 1=32,x 2=1 ∴m 的值是0或2,方程的根分别为x=1或x 1=32 ,x 2=1 例2. 已知:X 是实数,且x 2+x=2=23x x +那么x 2+x 的值为____________。

分析:设y= x 2+x 则原方程可化为y+2=3y解得 ,y 1=1 , y 2=-3当y=3时,由于一元二次方程x 2+x=-3的根的判别式Δ<0,此方程无解。

所以,x 2+x 的值不可能为-3。

二. 零的陷阱例4.若分式22943x x x --+的值为零,则X 的值为( )(重庆市2004年中考题)(A )3 (B )3或-3 (C )-3 (D )0错解为(B ), 正确解为(C )例5.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 2x 2+(2k-1)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k 的取值范围。

(2001年济南市中考题)错解:k<14 ,正确解为k<14且k ≠0. 例6.若a b b c a c c a b +++===k ,则直线y=kx+k 的图象必须经过( ). (A )第一、二、三象限 (B )第二、三象限(C )第二、三、四象限 (D )以上都不正确。

一道神坑题,一半的同学都做错了 数学 数学思维

一道神坑题,一半的同学都做错了 数学 数学思维

一、概述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和挑战。

有些题目看似简单,却隐藏着深奥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让人们不得不深思熟虑。

今天,我就要向大家介绍一道颇具挑战性的数学题目,这道题目曾经让一半的同学都做错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道“神坑题”到底是怎样的吧。

二、题目描述假设有一个长度为1的线段,在这条线段上随机取三个点,那么这三个点围成一个三角形的概率是多少?三、解题分析1. 确定随机性:我们需要确定题目中的“随机取三个点”是指上线段上任意取三个点,并且三个点的取法是与线段上的长度无关的。

不管我们取的线段长度是多少,取三个点的概率都是一样的。

2. 计算三角形的概率: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在给定的线段上随机取三个点所围成三角形的概率。

这里涉及到组合数学的知识,我们可以利用组合数的知识来求解这个问题。

3. 计算公式推导:假设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为A和B,我们取的三个点分别为C、D、E。

我们可以假设C点在A的左侧,D点在C的右侧,E点在D的右侧。

那么,C、D、E所围成的三角形的概率可以表示为三个独立事件的乘积:P(C在AB的左侧) * P(D在AC的右侧) * P(E 在AD的右侧)。

4. 结果计算:根据以上描述,我们可以得出三个独立事件的概率分别为1/2,1/2和1/2。

三个点围成三角形的概率为1/2 * 1/2 * 1/2 = 1/8。

四、结论根据数学推导,我们得出在给定的长度为1的线段上随机取三个点所围成三角形的概率为1/8。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它涉及了随机性、组合数学、几何概率等多个数学知识的运用。

虽然这道题目曾经让一半的同学都做错了,但通过深入的数学思考和分析,我们依然可以准确地解答这个问题。

希望这个数学问题能够激发更多人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keep calm and carry on,勇往直前,勇敢面对挑战。

五、数学思维的培养通过解答这道数学题目,我们可以看到数学思维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三年级奥数搞死人,家长大喊崩溃

三年级奥数搞死人,家长大喊崩溃

三年级奥数搞死人,家长大喊崩溃#三年级数学搞死人,家长大喊崩溃#这是最近我第二个抱怨三年级数学题令他崩溃的朋友。

@刘新宇说,儿子有题不会,问我:一个四位数ABCD×9=DCBA,ABCD=?这是我第一次遭遇这种传说中的中国式变态家庭作业,但一定不是最后一次!……我们的教育到底想要做什么?截至昨晚10点,这条微博被转发了1万次,评论有3916条。

和过去网络上遇到“神题”网友一边倒抨击现今教育不同,这次有很多网友觉得这题并不太难,据此批评当下的教育欠妥当、有点草率。

我们对最早的100条有效微博评论做了统计。

其中写出正确答案A=1、B=0、C=8、D=9的网友有31位;不会做或做错了的网友9位;觉得题目并不奇葩、出得不错,认为不是教育出问题的网友有48位;明确支持微主观点的网友有12位。

有的网友说出了解题思路,有的网友说了孩子遇到难题时的处理方法。

有些加V的网友表明了反对观点--@沈杭珍:简单的逻辑。

A一定是1,D一定是9,否则乘以9不可能还是4位。

同理,B是0或1,否则要进位。

1不可能,就是0,C就是8。

家长没有找到符合小朋友思维的方法,不能什么事都说数学变态。

@全科医生马岩(V):就教育改革而言,归根结底是要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这道题就很好。

骂教育会导致孩子厌学。

家长们共勉。

@MarP: 所谓数学培养思维方式,现在想来,培养的其实是一种处事态度,题目看似复杂,没关系,我们从一到九跟九乘着试试看。

往后世事艰难,没关系,带着好奇心放手去试试。

这态度才是家长应该教给孩子的吧。

@Bond_X:这道题其实不难,主要考验孩子的推理过程。

我觉得对孩子还是有一些好处的,反而那些只需要记住公式然后套用的才让人崩溃。

@时悦之(V):教育想要锻炼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想要锻炼孩子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勇气;看到做不来的题目就怒斥教育变态,这种推卸责任、一切都是别人错的思维方式,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远大于一道做不出的题目。

高考数学选择题无厘头猜蒙篇

高考数学选择题无厘头猜蒙篇

高考数学选择题无厘头猜蒙篇引言:当你真的实在是一点不会做了,嗯说极端点连题目都看不懂,更别提什么特殊值那些了。

这个时候你也只能蒙了,做人要厚道,此时就不要想着一定能蒙对,然而即使是乱蒙,我们也要试图找一些歪理也作为根据,这样蒙对的概率会比较大解析:从分子看,D首先应该被排除掉,因为D是整数,其它三个均为无理数,而A和C 的值相同,所以应考虑从A和C中选;从分母的角度看,由最像最接近的原则,D是最不像的(只有D为有理数),所以从前三个选,由于A和B的分母相同,综上所述汇集几个选项的特点最多的是A,所以蒙A解析:不管你从奇偶性还是有无理数等角度看这四个选项都没有不合群的,所以我们需要变换视角。

我们发现,如果从等比数列的角度来看,A、B、C成等比数列,所以排除C,即“最像”,因为B的值夹在A与D之间,所以蒙B(即值“最接近”)解析:这个用“最像最接近”不行,因为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这四个选项都没有不合群的。

由于是问最值,可以排除AD(最大和最小),问最大,中间两个里选较大的,所以蒙B解析:复数的膜的计算中存在开根号的过程,命题者考虑到你会忘记开方(嗯这里和离心率的题差不多),所以会有两个选项互为开方关系,本题中D开方得B,所以蒙B解析:复数的膜的计算中存在开根号的过程,命题者考虑到你会忘记开方,所以会有两个选项互为开方关系,本题中D开方得A,所以蒙A解析:投一次中的概率都有0.6了,通过的话还不止一次机会,难道概率会比0.6小?而选项中比0.6大的只有A,所以蒙A评注:你要问我这……都行?我只能告诉你这是生活常识,我没说一定能蒙对但还是有点道理的,嗯对常识一向很扯淡反正这题你也不会总不能空着对吗?再看下面这题也是这样解析:你先想这样一个问题,高考数学12道选择题假设你全蒙,12道全对的概率多少?微乎其微,几乎为0吧?概率最大的还是既有蒙对又有蒙错的情况,几乎概率为1对吗?(想全蒙错也很难的)。

看看本题,其实是一样的,总共就两天,而人数竟有4个人,所以周六、周日都有人的概率很大吧?几乎接近1,所以最接近1的只有D了,那就蒙D咯~解析:圆中涉及弦长的问题一般与垂径定理有关,命题者考虑到你们算弦长经常会忘记乘以2的,所以一定有两个选项互为2倍关系,C=2A,所以蒙C解析:先想这么一个问题:一句话所含信息量越大,出错的可能越大,对不对?就像课本上的有些偏门知识点,如果问你个大概你还是知道的,但如果追究其细节可能你就有点模棱两可了。

初中考试中的不解之谜

初中考试中的不解之谜

初中考试中的不解之谜是很有趣的话题。

下面让我们来揭开这些不解之谜,让大家一起哈哈大笑吧!
首先,我们来谈谈数学。

为什么7和8总是彼此不合呢?因为7说8长得像0,而8却认为7是一根倒挂的1,所以他们总是争执不休。

而且,你有没有发现,为什么用“x”代表未知数呢?因为当时的数学家们忘记了未知数的名字,只好用“x”来代替,结果就变成了一个不解之谜。

接着,我们说说化学。

为什么化学老师总是念叨“小心,硫酸会腐蚀你的衣服”?难道有谁会在实验室里穿漂亮衣服吗?也许唯一的解释是,化学老师们可能曾经有过一段与硫酸的悲惨经历,所以才对硫酸如此警惕。

再来,我们聊聊历史。

为什么历史课上总是考古人们的姓名、日期和事件,而不是考古人究竟喜欢吃什么东西或者喜欢做些什么呢?也许是因为历史课本身就是考古文献,所以只能从那些干巴巴的数据中找到考点。

最后,让我们探讨一下物理。

为什么老师总是强调要在实验室里保持安静呢?也许是因为他们怕我们的声音会干扰到实验,或者是担心我们的调皮捣乱会造成不可思议的反应。

毕竟,物理实验室里的实验常常都能让人大开眼界,即使是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综上所述,初中考试中的不解之谜其实并不可怕,有时候甚至很有趣。

或许,学校课堂上的这些不解之谜就是给我们留下一些回忆和笑话的机会,让我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开心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希望大家都能在学习中找到乐趣,笑对不解之谜,也笑对生活中的挑战!。

数学小论文 让我们迷惑的题目

数学小论文 让我们迷惑的题目

让我们迷惑的题目
练习册上有这样一道题:爷爷今年84岁,是妈妈的3倍,妈妈的年龄是小华的2倍。

小华今年几岁?
我们算出的结果是小华今年14岁。

咦,28岁的妈妈怎么会有14岁的孩子呢?这下同学们可议论纷纷了。

有的说:“可能他妈妈是早产!”“哈哈,怎么可能,妈妈那么小就生了小孩吗?”“如果是古时候就可能了。

”“小华是被他妈妈捡到的吧……”
我想,可能是小华的爸爸和妈妈离婚了,小华跟了爸爸,爸爸又娶了一个年轻的妈妈,所以14岁小华的妈妈才会28岁。

唉,真搞不懂他们家究竟出了什么事情,才使28岁的妈妈有了14岁的孩子呢?
老师说这一题出得不严谨,所以数学中的题目不是那么随便可以出的,一定要符合生活实际,这样的数学才有实际的用处。

小学数学相遇迷惑经典题目

小学数学相遇迷惑经典题目

小学数学相遇迷惑经典题目导言在小学数学研究的过程中,有一些经典题目常常令学生感到困惑。

这些题目看似简单,但是却蕴含了一定的数学思维和推理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中常见的迷惑题目,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1. 人头马题目描述:有21个头,脚共有55只,那么这些人中包括几人头马?解析:假设人头马的数量为x,则每个人有一头,所以人的数量也是x。

每个人有2只脚,所以脚的数量是2x。

根据题目描述,脚的总数为55只,所以我们可以得到方程式2x = 55。

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x的值,从而确定人头马的数量。

2. 桃子问题题目描述:有一堆桃子,猴子第一天吃掉一半,觉得不过瘾又多吃了一个;第二天猴子又吃掉剩下的一半,再多吃了一个;以后每天都按照这个规律吃桃子。

第十天猴子发现只剩下一个桃子了,请问一开始有多少个桃子?解析:设一开始有x个桃子。

根据题目描述,猴子每天都吃掉剩余桃子的一半再多吃一个,所以可以列出方程x/2 - 1 = 1。

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x的值,从而确定一开始有多少个桃子。

3. 平均分苹果题目描述:班级里有20个学生,老师打算将30个苹果平均分给这些学生,问每个学生可以分到几个苹果?解析:每个学生可以得到的苹果数为总苹果数除以学生的数量,即30/20=1.5个苹果。

由于不能分一半的苹果给学生,所以每个学生可以分到的苹果数为1个。

结论通过解析这些迷惑的数学题目,我们可以发现数学问题往往蕴含着一些数学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理清题意,建立方程式,并巧妙地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小学数学中的迷惑题目。

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因式分解的思考题

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因式分解的思考题

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因式分解的思考题【题目】:将x^2+6x+9分解成两个乘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因式分解的思考题:将x^2+6x+9分解成两个乘积。

在学生们一片沉默中,我也深陷迷惑之中,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其实,因式分解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一种数学方法。

它的作用是将复杂的表达式分解为更加简单的表达式,从而使得问题更加容易解决。

那么,如何将x^2+6x+9分解为两个乘积呢?在这里,我们需要使用一种叫做因式分解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将复杂的表达式分解为更加简单的表达式,从而使得问题更加容易解决。

因式分解的步骤如下:首先,我们要找出多项式中可以共同因式的两个因子。

在这里,我们要找到x^2+6x+9中可以共同因式的两个因子。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x^2+6x+9中的系数有3个,分别是1、6和9。

我们可以将这三个系数进行因式分解,即1=1×1,6=2×3,9=3×3。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x^2+6x+9可以分解成(x+1)(x+3)。

我们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来解决这道因式分解的思考题。

那就是先求出多项式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然后用这两个根代替x来构造乘积式。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先求出x^2+6x+9的根,即x=-1和x=-3,然后用它们来构造乘积式(x-1)(x-3)。

可以看到,这样就得到了和上面一样的乘积式。

有了上面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得出答案:将x^2+6x+9分解成两个乘积,即(x+1)(x+3)。

当然,在学习数学时,要想解决问题就要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

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够有效地理解问题并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案。

另外,因式分解也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学习数学时也可以借助这一方法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

总之,因式分解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案。

史上最诡异数学题

史上最诡异数学题

史上最诡异数学题诡异数学题题目有3个人去投宿,一晚30元.三个人每人掏了10元凑够30元交给了老板.后来老板说今天优惠只要25元就够了,拿出5元命令服务生退还给他们服务生偷偷藏起了2元,然后,把剩下的3元钱分给了那三个人,每人分到1元.这样,一开始每人掏了10元,现在又退回1元,也就是10-1=9,每人只花了9元钱,3个人每人9元,3X9=27元+服务生藏起的2元=29元,还有一元钱去了哪里??诡异数学题答案30元-25元=5元3人实际交出8.3(3循环)元=25元服务生拿了2元+3人各分得1元+25元=30元3人1人拿10元30元老板退5元这5元到了服务生手中此时3人实际拿出,每人是8.3【3循环】元服务生退回3元,此时,实际每人是拿出9.3【3循环】元9.3X3=28 28+2=30难倒13亿人民的数学题及答案有个人去买葱问葱多少钱一斤卖葱的人说1块钱1斤这是100斤要完100元买葱的人又问葱白跟葱绿分开卖不卖葱的人说卖葱白7毛葱绿3毛买葱的人都买下了称了称葱白50斤葱绿50斤最后一算葱白50*7等于35元葱绿50*3等于15元35+15等于50元买葱的人给了卖葱的人50元就走了而卖葱的人却纳闷了为什么明明要卖100元的葱而那个买葱的人为什么50元就买走了呢?你说这是为什么?答案1块钱1斤这是100斤要完100元这都明白1X100=100我们都知道一根葱起码是葱绿和葱白合起来的那么他各买葱白和葱绿50斤就相当于只买50斤的我们都知道一根葱起码是葱绿和葱白合起来的那么他各买葱白和葱绿50千就相当于只买50斤的葱那么(0.3+0.7)X50=50当然只有50。

小学生数学日记大全:迷惑人的数学题_数学日记

小学生数学日记大全:迷惑人的数学题_数学日记
日记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因此可以记事可以写人可以状物可以写景当然也可以记述活动小编收集整理了大量的五年级数学日记200字作文供大家参考阅读
小学生数学日记大全:迷惑人的数学题
今天晚上,我看见一道会迷惑人的数学题,题目:37个同学要渡河,渡口有一只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们要全部渡过河,至少要使用这只小船多少次?
粗心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往往会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个撑船,那么每次只能乘4人。这样37人减去一位撑船的同学,剩36位同学,36除以4等于9,最后一次到对岸当船夫的同学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数学小论文 让我们迷惑的题目2

数学小论文 让我们迷惑的题目2

让我们迷惑的题目
课本中有这样道题目,一条林阴道从一端到另一端共栽了7棵树,相邻的两棵树相隔3米,问林阴道长多少米?,我是这样做的:7-1=6(棵),6×3=18(米)。

因为这条路的两端都栽了树,所以我们要把树的棵树减去一棵,然后再用6×3=18(米)算出林阴道的长。

我在练习册中做到这道题尚圆形池塘的琱共栽340棵。

每相邻的两棵树相隔3米,问这个池塘的周长是多少米?我觉得太简单了,我这样帮:40-1=39(棵),39×3=117(米),我高高兴兴的把题目送给妈妈检查,可妈妈说我做错了,我问妈妈上面一题怎么是对的?妈妈就告诉我上面那个题目是在一条直路上栽树的,并且路的两端都栽了树,所以做的时候要用总树树减去1,而这题是在池塘四周栽树,所以这题树就不用减去1了,我听了妈妈的讲话,恍然大悟,数学中的题目真的很迷惑人,就是一个条件不同,解法就截然不同,下次我一定会认真读题,不会再出现这样的问题。

奇葩加减数学题

奇葩加减数学题

奇葩加减数学题数学题一直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之一,但是有些数学题却会让人感到匪夷所思、奇葩古怪。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究这些奇葩加减数学题。

一、奇妙的加法运算1. 600人吃完1200个馒头需要多少桶水?这道题让人感到困惑的地方在于求桶数,而馒头的数量和人数似乎与此毫不相关。

但是,在分析题目时发现,馒头无法吃完是不可能的,因此水的数量应该是馒头数量的一半。

答案是600。

2. 一名人员在一分钟能写11个汉字,请问这个人在33333分钟内能写多少个汉字?这道题的时间跨度很长,但其实只需要将每分钟的汉字数量乘以总共的分钟数,答案就呼之欲出:365,763个汉字。

3. 父亲和儿子一共3岁。

父亲在儿子5倍年纪时,儿子在父亲5倍年纪时,请问父亲现在多大?这是一道经典的数学谜题。

通过列方程的方法,我们可以推断出父亲的年龄是15岁。

二、神奇的减法运算1. 一只白羊和一只黑羊一起在草地上吃草,而这片草地足够两只羊吃10 天。

现在要将黑羊转移到另一片草地上以便给白羊吃。

问这样做后能把草地能养活两只羊的时间延长多少?这道题需要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即黑羊离开后,白羊能够独立吃多长时间。

根据题意,白羊能够在原地吃10天,因此草地能养活两只羊的时间也是10天。

当黑羊离开时,白羊可以延长吃草的时间至少2天。

因此,答案是12天。

2. 某场合已有10个男人与10个女人,其中有一个女人生了一个孩子。

那么答案是这个孩子是男孩或女孩的概率相等吗?这道题需要我们从概率角度出发。

如果这个场合所有的男人和女人概率相等,那么这场合中所有人的概率也应该相等。

因此,从概率角度来看,这个孩子是男孩或女孩的概率应该相等。

3. 一个有200斤的胖子在一个库房里,他有一个50斤的胖妻子和50斤重的狗,他要通过一个可承受600斤的缆车离开,问他是否能和胖妻子以及狗一起顺利脱离危险?这道题似乎带有一些戏谑的元素,但是背后的原理却是比较简单的:缆车承受的是重量而不是人或物体的数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这个胖子可以和他妻子和狗一起成功地脱离危险。

令人听不懂的数学题

令人听不懂的数学题

令人听不懂的数学题
最近,一道让网友们都觉得“令人听不懂”的数学题在网络上疯传,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这道难题被认为是针对小学生出的,但却能让大多数的成年人都无法一次解决。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道数学难题进行详细解读。

题目为:36÷(6÷(1+2))=?
尽管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但是,如果你没有按照一定的规则解决数学难题,也会陷入困境。

以下是该问题的解决方法:
1.首先解决括号里的问题:由于括号中的加号需要在左侧优先执行,所以将1加2得到3,然后用6除以3得到2。

2.接下来,将36除以2得到答案:18。

因此,最终答案为18。

这道数学难题容易让人感到困惑,因为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和优先级规则。

我们需要记住,从左到右执行算术运算是不够的。

不同算术运算符具有不同的优先级,这就是为什么这道数学难题看起来如此困难的原因。

这道数学难题让很多人觉得难以理解,实际上,这样的题目在数学教育中并不罕见。

这种类型的数学难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运算符的优先级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因此,当我们遇到令人困惑的数学问题时,我们不应该气馁,而应该看一看规则、优先级和基本知识。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数学并解决数学难题,从而使我们更加自信和有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道数学题而引发的迷惑
六(3)班杨德远暑假到了,我开始做《江苏密卷》。

一天,我做试卷时碰到这样的一题:“车站钟楼上的大钟,分针长1.5米,时针长1米,时针和分针的针尖每昼夜各走多少米。


本来我在求“时针长多少米”时乘24,结果妈妈在检查作业时用铅笔打了一个大大的叉。

我感到有点儿糊涂,觉得这题没有错。

但仔细一想,针尖每昼夜走过的距离就是针尖每圈走过的距离乘每昼夜走过的圈数。

圆周长公式为C=πr,时针一天走两圈,而时针长为半径,显然这算是应为4πr,r=1m,所以是4×(3.14×1)=12.56(m)。

我原先的答案是150.72米,因为我是乘24的,而正确答案比原来的少138.16米。

分针也是同样的道理,也乘24。

妈妈还问我时针和分针扫过一圈的面积各多少平方米。

我想了一下,便脱口而出:“时针扫过一圈是3.14平方米,分针是7.065平方米。

”妈妈一听,高兴的笑了。

哦,学数学实际是为了生活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