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蜀国刘备之用人之道

合集下载

从刘备离荆入蜀前的一系列人事安排,观刘备的“用人之道”

从刘备离荆入蜀前的一系列人事安排,观刘备的“用人之道”

从刘备离荆入蜀前的一系列人事安排,观刘备的“用人之道”字数:4350字,阅读时间:约11分钟建安十六年,蜀中一个消息流传开来,曹操有可能要派钟繇,攻打汉中。

汉中是蜀地的门户,张鲁划地而守,也就罢了。

一旦曹操攻下,那就是对蜀地的致命威胁,这给刘璋带来极大的不安。

这时,张松再次建议,让法正迎刘备进蜀,抢先一步打下张鲁,保障蜀地门户的安全。

刘璋同意了,法正去了。

法正去到之后,先是冠冕堂皇的当众宣读了刘璋的意思,然后悄悄的对刘备表示,刘荆州,借一步说话。

然后,法正说了他的真正意思:“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

”将军雄才,刘璋暗弱,再加上内有张松,咱来个里应外合,益州就是将军你的了。

刘备一听,小眼一眯,ok!(“先主然之”)刘备一直就有伐蜀的打算,现在可真是天上掉馅饼,就这么办了。

然而,战略是这么个战略,但在执行上,还是要有一个分布问题。

荆州,确切说,南郡,怎么办。

刘备能有今天,全靠占了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的南郡。

这里既是伐蜀的根据地,又是压制东吴的要地,绝对不能失,尤其是现在。

但如果自己离开了,那么,谁来守南郡?最后留下的人物,大家都知道,就是关羽。

但这里面,牵涉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诸葛亮的问题。

因为刘备去时,留下的是诸葛亮和关羽,而把庞统带在了身边。

这里面,就有一个权力分配,和权力梯队储备的问题了。

诸葛亮,和关羽,属于一文一武,是刘备最信任的两个人,所以在自己亲征前线的时候,就把最重要的根据地交给了他们两个人。

这点上,和曹操非常像。

曹操老是亲征,他的后方往往也会留两个人,一文一武。

荀彧那就是荀彧和夏侯惇。

诸葛亮关羽,就如同刘备这边的荀彧和夏侯惇。

但实际上,还是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在内。

曹操方的荀彧和夏侯惇,两个人之中,很明显的是以荀彧为主。

荀彧是汉尚书令,居中持重,总管一切军事重事,曹操有了事儿也得写信给他商量。

曹操老是亲征,那时通讯又不发达,不能感个冒还得千里迢迢去找曹操请假吧。

刘备是怎样用人的?

刘备是怎样用人的?

刘备是怎样用人的?刘备身为三国里面的重要人物之一,建立了蜀国,与吴国、魏国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与曹操和孙权相比较,他既没有"金融资本",也没有"一城一域",个人能力比不上曹孙二人,在谋略及学识上更是不及他们。

但刘备为人忠厚、仗义、好交朋友,更擅长于"人力资本"运营投资,这正是他成功的关键所在。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知人善任首先在于知人,其次才是善任。

知人首先要知己,其次在于知彼。

好的领导并不是事必躬亲的领导;而是了解下属的优劣,把他们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作用,这样的领导就是成功的领导。

刘备深谙这个道理,对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因材设岗,发挥其武将优势,抵御外敌,辅以诸葛亮的军事地位,坐镇指挥。

才有了一场场战役的胜利和蜀国不可撼动的地位。

论谋略才能,刘备不及曹操甚至孙权,但他能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他对属下一群文武众臣充满信任,充分授权也是刘备用人的一个成功之处。

三顾茅庐,请得孔明出山,刘备就把军中大事一概交给他打理,很少干预,这样才使当时最优秀的执行官,有机会把才能挥洒的淋漓尽致。

刘备慈悲忠厚,可以共患难,也可以同富贵。

最善于打感情牌,收买人心,笼络感情,对部下奖励从不吝惜,出手绝对大方。

从创业之初到建立霸业,从四处奔走逃命到建都成都,都对自己的部属仁爱有加,而不象一些古代帝王可以共患难,而不能同享乐,或者怕功高盖主,来个"杯酒释兵权",更有甚者落个"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

刘备一生重用诸葛亮,如鱼得水,成就了大业。

孤军奋斗终必难成大事,唯有集合多人的力量,众志始得成城。

刘备对朋友有信,对属下有义,贫贱时坚持作风,富贵后不改宽厚,造就人心向往。

从刘备早年时,便有不少年轻人崇拜而争相归附,连往来的马贩都觉得应该多给刘备金财,以助其大事。

刘备具有领导才能,慧眼识人才,知人善任,真正关心、尊重、理解下属,以心换心,并充分提供其成长发展的机遇,就能换来下属对他的一片赤诚,从而组建了一支所向披靡的团队。

石淼谈三国中刘备用人

石淼谈三国中刘备用人

石淼谈三国中刘备用人最近重看三国,刘备可能是三国豪强中,最懂得用人之“道”了。

刘备虽然出身名门,可是却家境落魄了,到了他这一代,只好织席编草鞋为生。

但刘备建功立业的胸怀始终没有变,这也是他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刘备没有实物资产,也没有强有力的后台资源(虽然汉献帝也承认他为皇叔,可是汉献帝也自身难保),他唯一所拥有的是“人才”;但刘备凭就借这样的能力,几乎把三国中最优秀、最杰出的良臣武将都收拢过来,而最终创立起蜀国基业。

刘备成功的秘诀之一是模式加人才。

刘备起初颠沛流离,一直寄人篱下。

一次,寄居在刘表处,看见自己髀中长出赘肉,不禁感慨自身一把年纪了还是功业未成,无落脚之地!于是刘备寻找人才的心意更切,终于有了高人指点,遇到了诸葛亮!在这点上,似乎有点符合西方的吸引力法则,想人才,来人才!在三国豪强中,最珍惜人才,最渴望人才的莫过于刘备!诸葛亮一见到刘备,贡献给刘备的就是发展模式,刘备有了这套发展模式从此走上了腾飞之路。

再加上刘备不断地吸引人才,擅用人才,模式加人才的成功之道迅速令刘备“脱贫致富”。

我们做企业其实也是异曲同工之妙,经营企业最忌讳无头苍蝇,东碰西撞,走到哪里算哪里,不知道自己的盈利模式,仅仅跟着机会走或硬打硬碰。

只有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模式,人才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人才的时间投入也才有价值。

创业的企业家有了经营人才的基本功,再能够寻到适合自己的模式,这种契合,才能够让企业家的梦想化作现实!刘备成功秘诀之二是他用人中的“道术结合”。

刘备爱才,其用人是靠事业留人、真情动人,大度容人。

刘备善于把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复兴汉室的伟大梦想,把一群忠义之士紧紧聚在旗下。

在三国中,刘备的理念是最清晰的,价值观也是最明确的,使命也是最精准的,“复兴汉室”口号也是最响亮的。

在他这种文化宣导下,人们做的很有意义,很有价值!这就是“道”。

从善如流,善听谏言,信任下属是他尊“道”的具体体现。

为兄弟报仇,倾兵伐吴,是他重“道”的人伦体现!唯才是举,不避亲疏是他行“道”的境界。

聚才高手刘备的用人之道

聚才高手刘备的用人之道

聚才高手刘备的用人之道再读《三国演义》,感慨其中战争的残酷无情、计谋的扑朔迷离、人物的栩栩如生,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三国中最给人瞧不起的刘备。

刘备与曹操、孙权相比,既无“一城一域”,也无“金融资本”,个人能力更不及曹操,但作为“将将之才”、尽人之智的“聚才高手”,刘备长于用人之道和领导艺术,终从“织席贩履”的一介布衣,成长为蜀国之君。

精选人才,不拘一格。

刘备在选人上不重多,而在精。

其所用之人都在某些方面具卓越之能力,能独当一面,横扫千军。

“状乎神而近似妖”的诸葛亮、善于奇谋的法正、善于揽财的刘巴以及关张赵黄马“五虎上将”都是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选人才时,他能听取司马徽、徐庶等人之真言,礼贤下士,“三顾茅庐”礼请诸葛亮出山,成千古佳话。

他能不拘一格降人才,能够不歧视种族地域,从西凉收服马超并委以重任,封为“五虎上将”,用人胆识过人。

“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却又“容貌丑陋,态度傲慢”的庞统,其才能一旦被刘备了解,刘备立马自责“屈待大贤,吾之过也!”,“敬请庞统到荆州”,“下阶请罪”,“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孔明共赞方略”,让庞统既参谋决策,又统御兵权,弥补诸葛亮“分身乏术”的困境,为刘备集团提供了进一步飞跃的契机。

通过一系列的人才组合,刘备如鱼得水,如虎添翼,组建了他完备而坚强的作战、后勤、组织等创业团队,尽可与天下豪杰争雄。

知人善任,优势互补。

知人,敢用比自己强的人,是刘备的高明之处。

诸葛亮、法正以及“五虎上将”等都是个性非常鲜明之人,能攻能守。

刘备作为一个蜀国的核心,非常注重人员配置平衡,岗位设置优化,权责明晰,使整个团队达到了最完美的人才组合,提升了核心的竞争力。

诸葛亮在其《心书》一文中的知人七条策(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或许是刘备知人识人的真实写照。

诸葛亮叹为“运筹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的刘巴,刘备苦苦追求了十九年,终为所用,一招之下,刘备军营“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最新-刘备的用人之道 精品

最新-刘备的用人之道 精品

刘备的用人之道篇一:刘邦、刘备的用人之道刘邦、刘备的用人之道散财得人心,古今中外皆然刘邦和刘备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英豪,他们之所以得天下,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成功的用人之道。

所以,学习他们吸引、留住人才的办法,对帮助中国企业家解决“人才无处觅,人才留不住”的难题,大有裨益。

寻觅人才、留住人才的第一项工作是给待遇。

刘邦给韩信的,刘备给诸葛亮的,都是当时第一流的待遇。

入则为相,出则为将。

对当今企业而言,这种待遇要给得有竞争力,就要注意三点。

第一,待遇应当是和公司内部的高管比,而不是和他本人原来的收入比。

在一个企业内部,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怀著一个共同的挣钱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因此,内部相互之间有一个“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问题。

不管过去拿多少钱,只要进了同一家公司,就要按现在的统一标准来。

第二,待遇应当是和中国市场的整个行业比,而不是和本地区比。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活水平,这是事实,但由于现在人才的全国性竞争,因而人才是在行业内全国性大循环。

高级人才的比较基准是不分企业地理位置、不分企业性质的,就如同地处偏僻的企业也有全国行业老大一样。

第三,要设好位置,定好待遇标准,然后按图索骥,去三顾茅庐。

很多企业对这一点不以为然,没有专门的方案规划,某次开会或出差偶然遇到或听说了,便即兴开价,却一没有考虑原来的体系,二提出得不完善。

所以,给待遇要有竞争力,“觅”也是一门小学问。

寻觅人才、留住人才的第二项工作是给事业空间。

对刘邦和刘备而言,目标都是一样的:平天下、坐天下。

对企业老总而言,大目标是行业领先。

在这样的大事业战略下,给事业空间时有三点要注意。

第一是给予全局工作的战略制定参与权。

浅析《三国演义》中刘备的用人哲学

浅析《三国演义》中刘备的用人哲学

浅析《三国演义》中刘备的用人哲学摘要:中国人对三国时期的历史并不陌生,说起那群雄割据的时代,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便会跃然于脑海。

这得益于明代著名文学家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历来被世人称颂,刘备的管理哲学虽然告别了那个烽火生辉的年代,但却经久不息,被各家企业争相效仿。

刘备在用人方面的才华也是可以让人细细品味,从而可以给现代企业带来实质性的学习指导。

企业的经营哲学,是一门很庞大的学问,他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完全掌握和学会的,在一千七百多年前,一个出身贫贱的中国经营者为我们做出了精彩的演绎,《三国演义》以刘备作为主要人物加以颂扬,鞭挞奸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可以说,刘备所取得的成功是中国古代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

今天的企业家,应能从刘备身上吸取到更合乎中国传统价值精髓、并与现代管理思想相通的可贵借鉴。

关键词:用人哲学;刘备;企业管理引言中国人对三国时期的历史并不陌生,说起那群雄割据的时代,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便会跃然于脑海。

这得益于明代著名文学家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的广为流传,而提起三国,就不能不提那位“宅心仁厚”的刘皇叔——刘备。

刘备从织席卖履到三分天下的蜀王可谓用心良苦,路途艰险,但凭着他的仁义布于天下、良师精兵,却成了一个必然的霸主。

从《三国演义》中,我们可见这位看似“软弱”的“仁儒”君主,背后却有着属于他自己独有的成功的用人法则,这无疑是其走向霸主地位的最有利竞争资本。

正如《三国演义》中呈现出来的治世哲学:天时不如地利,而地利不如人和!从其成功之路来看现代的企业,却有着许多的相似和联系,下面笔者便来一一探讨。

一、刘备“集团”中的人物以及和刘备的关系刘备的成功显然得益于他身边的一众誓死相随的“兄弟”和“知己”,如旷世奇才诸葛亮,五虎上将——关张赵黄马。

(一)旷世奇才——诸葛亮诸葛亮早已被中国人所熟悉,他生于青山碧水之间,也隐于青山碧水之间,但是却无法掩埋他治国安邦的大智慧。

他是中国最典型的“士”。

即使深居简出,但是也声名远扬。

刘备:仁者之君

刘备:仁者之君

刘备:仁者之君刘备,字玄德,常山人,三国时期蜀汉的创立者之一,也是历史上备受推崇的仁君之一。

他以其高尚的品德和仁爱之心,赢得了人民的敬仰和尊重。

一、意识形态方面刘备作为一个仁君,一方面积极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强调人民的力量和作为国家发展的关键;另一方面,他强调仁爱之心,认为国家的繁荣不仅仅在于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关心百姓的生计和幸福。

二、政治方面1.用人唯贤:刘备十分重视选才用人,不计较身世只看才能,以人才为重要的标准来选拔官员。

他以杨修为参军,法正为律师,诸葛亮为军师等,组成了一个杰出的团队。

2.崇尚宽容:刘备治国时,不随意惩罚百姓,注重宽恕和和解,秉持仁爱之心,尊重人民的权益,使得人民生活在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中。

3.兴办教育:刘备重视人民的教育,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开创学校,提供机会给人民接受教育,提高人民素质,培养人才,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军事方面1.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刘备领导军队时,注重保护百姓的利益,不侵犯百姓的财产,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品德和对人民的关爱。

2.关心士兵:刘备注重士兵的训练和福利,关注士兵的生活和安全,通过合理的福利制度和关怀,建立起与士兵之间的深厚情谊,使士兵们更加忠诚和勇敢。

四、经济方面1.发展农业:刘备认识到农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基础,注重发展农业生产,积极推行农业改革,并制定出一系列的农业政策,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2.兴办产业:刘备着力发展国内产业,充分利用国家资源,鼓励农民和商人发展生产,推动经济的繁荣,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文化方面1.扶持文化事业:刘备重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积极扶持文化事业,倡导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提升国家的文化艺术水平。

2.兴建学府:刘备积极支持兴办学府,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文化知识的普及,为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刘备作为仁者之君,在意识形态、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充分发挥了仁爱之心,关注人民的福祉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刘备用人之道

刘备用人之道

刘备用人之道
刘备用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人才的品德和忠诚度。

他认为一个人才的品德和忠诚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人才没有良好的品德和忠诚度,那么即使他有再大的才能,也不能得到刘备的信任和重用。

刘备还非常注重人才的多样性和互补性。

他认为一个团队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他们之间需要相互补充和协作,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因此,刘备在选拔人才时,不仅注重人才的才能和能力,还注重人才的性格、兴趣和特长等方面的互补性。

此外,刘备还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提拔。

他认为一个人才的成长需要不断的培养和提拔,只有不断地给予机会和挑战,才能让人才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升。

因此,刘备在用人时,不仅注重人才的才能和能力,还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提拔。

总的来说,刘备的用人之道是注重人才的品德和忠诚度,注重人才的多样性和互补性,同时也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提拔。

这些用人策略不仅为刘备的政治和军事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成功,也对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三国演义》中刘备与诸葛亮的用人策略资料

论《三国演义》中刘备与诸葛亮的用人策略资料

摘要刘备和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蜀国的一、二号重要人物,但是两人在用人策略方面略有所不同。

刘备的特点是以情动人、用人不疑,并且通过一些事就能够确定下来是不是要用一个人而且是完全放权。

诸葛亮用人更为引人注意的是其过人的智慧。

因为诸葛亮拥有着独特的个人魅力,在吸引人才方面也显得比刘备更容易些,但其在用人方面则有所缺失,由于其个人特点,做不到量才而用。

两人在用人、吸引人才方面都有着鲜明的个人特点,分析两人的用人特点并加以对比,对现今社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字:刘备;诸葛亮;策略;指导AbstractLiu Bei and Zhu Geliang is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in the Shu one or two important people, but two people in the strategy of slightly different. Liu Bei is characterized by emotion, employers do not suspect, and by some of the things you can decide to use a person is it right? And is completely right.. Zhu Geliang used the more noteworthy is the wisdom. Because Zhu Geliang has a unique charm, in attracting top talent is easier than Liu Bei, but in the use of people are missing, due to their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not only with. Two people have their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aspects of people, attract talent, analysis of two people with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are, have a guiding role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on the current social enterprisesKey words: Liu Bei Zhu Geliang guidance strategy;目录引言 (1)一、三国演义中孙曹刘的用人策略 (2)(一)、孙权的用人策略 (2)(二)、曹操的用人策略 (2)(三)、刘备的用人策略 (2)二、三国演义诸葛亮的用人策略 (4)(一)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神话宣传原因 (4)(二)前期与后期中诸葛亮用人策略的比较 (5)三、刘备与诸葛亮用人策略给蜀国带来的利弊 (7)(一)刘备用人策略对蜀国影响分析 (7)(二)诸葛亮用人策略对蜀国影响分析 (7)(三)综合分析 (8)四、结语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论《三国演义》中刘备与诸葛亮的用人策略引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在经济发展和进步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多地得到社会的认可,在日新月异的全球化竞争中,企业在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人才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人才管理从刘备孙权曹操看用人之道

人才管理从刘备孙权曹操看用人之道

-
THANKS!
XX生活即将结束,在此,我要感谢所有教导我的老师和陪 伴我一齐成长的同学,他们在我的大学生涯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本论 文能够顺利完成,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XXX老师,XXX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
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
公平公正:在选拔人才时,要始终保持公 平公正的态度,不受外界干扰和个人偏见 影响 善于发掘和培养:如刘备和孙权所展示的,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需要善于发掘和培养人 才。这不仅需要有一双识人的慧眼,还需 要有一个能够提供良好成长环境的能力
知人善任:这一点是所有用人之道的精髓。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需要了解每个团队成员 的特点和能力,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 策 持略 续和 学方 习法 :不论是刘备、孙权还是曹操, 他们的用人之道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 都在不断地学习和调整自己的策略和方法 来 建适 立应 互不 信断 关变 系化 :的 一环 个境 成和 功情 的况 领导者需要与 团队成员建立起互信关系。只有当团队成 员信任你的时候,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 工 鼓作 励并 创共 新同 和实 进现 取目 :标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需要 鼓励团队成员去创新和进取。只有通过不 断地学习和改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 中 保保 持持 冷领 静先 和地 理位 性:在选用人才时,一个成 功的领导者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论面 对何种情况或压力,都需要有清晰的头脑 来做出正确的决策
曹操的用人之道
1
曹操作为东汉末年的大将军, 后被封为魏武帝,他的用人之
道则以"实用"为核心
2
他懂得如何去识别一个人的能 力和潜力,只要是有助于实现 他的大业的人,不论是何出身,

刘备的为人_用人之道

刘备的为人_用人之道
最典型的例子应该还是长坂
2007.09 7
新闻 · 新知 · 新生活 · 新境界
坡 摔 子 一 幕 。当 赵 云 七 进 七 出 于 长 坂之后, 刘备竟然会当着赵云的 面, 将他从乱军中救出的幼子刘禅 抛在地上, 还说出说 “为一孺子, 险 折 我 一 员 大 将 ”的 话 来 , 使 赵 云 当 即感动得热泪盈眶, 从而取得了良 好的攻心之效。
这里必须要强调的是, 刘备目 光 非 常 长 远 。当 时 一 起 讨 伐 董 卓 的 诸侯那么多, 没有几个能交成朋友 的, 大多还结下了仇怨, 唯有刘备 交际于所有人面前, 博得了所有人 的信任和好感, 为他日后的栖身生 涯打好了伏笔。由此足以可见, 他 的交际能力和目光何等的长远!
刘备在那段栖身生涯中并没 有得过且过, 更没有破罐子破摔, 而是非常积极的与其所在势力的 其他属下同事搞好关系, 为自己以 后出来创业建立群众基础, 博得尽 可能多的人的信任。
读 过 《红 楼 梦 》的 人 , 是 否 考 虑 过这样一个命题: 在多数不幸女儿 的悲剧命运笼罩下, 为何还有几个 小女子的喜剧命运? 平儿后来被扶 了正, 还生了儿子; 袭人在宝玉出
8 2007.09
《红楼梦》中的平和的人生命题
○杜丽艳
家后虽然哭得死去活来, 但顺从家 长们意志嫁给了蒋玉菡, 还成了恩 爱夫妻; 贫穷的外来女邢岫烟嫁给 善良的薛蝌, 衣食无虑, 倒也乐得 逍遥自在。
梁山泊兴旺, 宋江管理有道。□
谈三国免不了谈刘备, 谈刘备 就 免 不 了 谈 他 的 为 人 、用 人 之 道 。
刘备在为人方面的过人之处 历来是其彪炳史册的最大砝码, 这 一点, 就连毛泽东对其也赞赏有 加。1959 年 3 月 2 日, 毛泽东在郑 州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曾指出, 刘备的长处是善于用人, 所以能得到像诸葛亮那样颇有才 智 、品 学 兼 优 的 智 士 辅 佐 。

从刘备看管理之道

从刘备看管理之道

从刘备看管理之道刘备的用人之道:《三国演义》它其中的管理问题,就是要顾及到《三国演义》里它的三个政治集团主要领导人他们的作为与事业成败的关系。

在《三国演义》里我们看到的这三个政治集团,刘、关、张是最不成功的一个政治集团,他们所得到的地盘最小、存在的时间短,我们用天命论来解释,时运不济才造成了他们的事业不能成功,我觉得其实不是这样的。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的事业成败一定与他的所作所为有关系,《三国演义》是一部管理学的经典之作,究竟怎么来学习它,在学习了管理学后,结合我的理解,我想说说我的看法。

先说刘备的用人之道。

在《三国演义》里刘、关、张之所以被歌颂,实际上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刘、关、张这些人,他反映了老百姓的一个愿望,在中国古代这样一个农业社会里,只有读书人有出路,就是走科举之路成为国家的管理者,成为达官贵人,享荣华富贵。

对于农民和市民来说,他们是非常无助的人,他们想要成功,就是拜结义弟兄,而刘、关、张就是通过结义这种方式成就了他们的事业。

这三个人的出身,刘备当时被称之为“织席贩屨之徒”,张飞是屠夫。

关羽是山西人,从山西跑到了河北,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天下间要大乱的时候,这三个人走到了一块,在桃园里结拜成了弟兄,而在这个过程中,刘备相对于一般社会底层的人来说他是比较成功的。

刘备的成功之道:从一个普通的社会底层的人,能够当了一个蜀国的皇帝,不能不说他有他的成功之道。

他最大的成功之道就是桃园结义。

桃园结义让他们有了这样一个行动纲领和远大目标,在桃园结义的时候是这样的:”我们三个虽然不是一个姓氏,但是从今结拜以后,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有违此心天人共辱”。

“上报国家、下安黎民”,也就是他们希望能为国家出力这么一个理想。

这种结义的方式,使他们三个人从此以后几乎变成了一个人,形成了一个非常强的核心凝聚力。

这是刘备最大的一个成功之处。

第二个成功之道是待人以诚、重视情谊。

它是增强内部凝聚力、增强内部团结,也是吸引人才的一个法宝。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义之道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义之道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义之道刘备,历史上备受人们景仰的伟大政治家与军事家,他的仁义之道,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大特色。

刘备以仁义为核心价值观,成为了他的领导理念与政治决策的主要准则。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刘备的仁义之道。

一、仁者爱人,刘备的仁慈之心刘备以仁者爱人为志向,他对待士兵、属下和百姓都表现出高度的关怀和慈悲。

他在选择部下时并非看重身份背景和资历,而是注重人格品质和能力。

刘备视士兵如子,对待属下和百姓始终保持宽厚待人的态度。

他常常通过赏赐、奖励和医疗救助来体现自己对他人的关爱与善意。

二、义者行为,刘备的正直与忠诚刘备以义者行为为底线,他坚守诚实、正直和信义的原则。

他在政治决策和待人处事中从来不违背自己的良心。

刘备从来不利用权力谋取私利,始终从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出发,对外承诺必信守,对内自律严谨。

他与关羽、张飞兄弟情深义重,始终保持忠诚和信任,以支持和鼓励他们为国家和民众做出贡献。

三、道义化教育,刘备的仁义之道的传承刘备在治国过程中注重道义教育与文化传承,他派遣学者、文人学习儒家经典,培养社会各界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他致力于改革土地制度,提倡农耕文化,鼓励人民务农兴业。

刘备积极成立学院与学校,培养人才,传承儒家礼仪和道德伦理,使社会风气更加正庄,并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道德榜样。

在《三国演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刘备时刻坚守着自己的仁义之道,无论是从他对待士兵、属下和百姓的慈爱关怀,还是他对正直和忠诚的坚持,以及他传承道义、培养人才的努力,都体现了刘备仁义之道的核心和精髓。

总之,刘备的仁义之道是其伟大领导者的标志。

他以仁慈、正直以及教育文化的传承为准则,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道德榜样。

他的仁义之道不仅在历史中闪耀光芒,也为我们今天仍然提供了深思和启示。

试论刘备的用人之道

试论刘备的用人之道
这其中, 他对 于 人才 的选 任之 道 是很 有独 到之 处 的 , 是 值 得 后 世 创 业 者借 鉴 的 。不止 是 刘 备 ,三 国 时 的 其 他领 导 人成 功 的秘 诀也 在 于管 理人 才 的用人 之道 。 他被 世 人称 颂 为 英 雄 不仅 是 因为 他 过 人 的人 才
刘备 ( 1 6 1 —2 2 3 ),字 玄德 ,西汉 景 帝 的后孙 。 他 的父 亲 刘 弘 早逝 ,家 境 贫 困 ,母 亲 在涿 县 以贩 履 织 席为 业 维持 生计 。 尽管 生活 艰苦 , 刘 备 从这 里起 家 ,
扩 大 自己的 势 力 ,与 关 羽 、 张 飞桃 园结 义 ,成 为 情 如 手 足 的兄 弟 。他 的成 功 是 多方 面 因素 造 就 的 ,在

要 :东汉末年三 国鼎立,蜀汉的开创者刘备 白手起 家,先后夺取荆 州与益 州,并在 此基础 之上在 中国西南地 区建 立政权。
与曹魏、孙 吴分庭抗礼。刘备 是 中国历 史成功创业 的典 型个例,其创业初期对 于人 才的选用,颇有值得后 来者借鉴 与学习之 处。
企 业 之 间 的竞 争 可 谓 人 才 之 竞 争 , 只 有 最 大 限度 地 发挥 出人 才 才 干 的一 方 才 能 终 将取 得 胜 利 。 然 而 “ 知人” 不易, “ 善 用 ” 更
情 节 与 史实 不 符 ,但 给 读 者 的 印 象太 深 , 以致 以假
乱 真 。因此 ,作 为 学术 探讨 ,本 文主 要 依据 正 史 《 三 国志 ・ 蜀 志 》 的相 关 记 载 ,兼 采 小 说 《 三 国演 义 》
的个 别描 述 , 从 用真 诚 与礼 仪招 纳 天下人 才 为 己用 ,
二 、用真诚 与礼 仪招纳天下人 才为己用

【议论文】品读三国 论用人之道_900字

【议论文】品读三国  论用人之道_900字

【议论文】品读三国论用人之道_900字用人之道是一个国家或组织能否维持长久繁荣稳定的关键所在。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经典之作,不仅展示了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而且以其丰富的战略谋略和用人才能,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启示。

本文将从《三国演义》中的一些典型角色和事件中探讨用人之道。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是一个最具典型性的用人才能的人物。

他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这也是他能够建立强大势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刘备在寻求救援时,他亲自前往荆州招揽众多人才,如诸葛亮、黄承儿等。

而后凭借诸葛亮的智慧和才略,刘备成功立足荆州,并成为一个有实力的领导人。

这说明了刘备对人才的重视以及正确运用人才的能力。

与刘备不同,曹操在用人上则存在着问题。

虽然曹操本身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物,但他在用人方面常常被他人的外貌所迷惑,从而导致他误用了一些人才。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袁尚和袁熙。

曹操因其外貌英俊而以为他们具备较高才能,结果把国家重任托付给了他们。

然而这两个人实际上缺乏能力和决策力,最终导致战败。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不能单凭外貌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而应该更多地考察其实际才能。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用人之道的典型人物。

周瑜在刘备寻求帮助时,能识别出关羽、张飞等人的才华,并主动提出让他们和刘备联合对抗曹操。

这种能够看到他人的潜力并善于发掘的能力,使得周瑜成为一个重要的军事指挥官,为孙权立下了许多功绩。

这告诉我们,在用人才方面,我们应该学会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和潜力,并提供适当的机会让他们发挥才能。

在《三国演义》中还有一些其他角色和事件也值得加以讨论。

通过对于这些典型人物和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用人之道的经验和原则。

我们应该注重选择合适的人才,即根据实际需要去寻找合适的人选,并进行全面考量不仅仅是外貌。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长处和潜力,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机会和平台发挥才能。

我们应该学会善于运用别人的优势,并将其融入到整体的工作中,以提高整体的绩效。

【议论文】品读三国 论用人之道_900字

【议论文】品读三国  论用人之道_900字

【议论文】品读三国论用人之道_900字品读《三国演义》可以从许多角度进行探讨,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用人之道。

在这部文学经典中,不同的人物通过不同的用人策略来实现各自的目标。

本文将以几位著名的人物为例,探讨他们的用人之道,以及他们的成功或失败。

首先,我们来看看刘备的用人之道。

刘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他所用的人能否胜任其工作,直接决定了他的成功或失败。

刘备非常重视人才,他注重培养和使用各类人才,如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

他往往能够看到一个人的潜力,并给予其一定的发挥空间,同时他也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升迁,从而造就了一支强大的队伍。

其次,我们来看看曹操的用人之道。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他被称为“世之奇士”,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善于用人的人。

曹操用人之道不仅在于能够发现人才,更在于将人才合理地分配,运用到适当的位置。

他将贾诩、荀彧等文臣和张辽、郭嘉等武将组成了一支有文化和军事素质的团队。

他还习惯于利用人之长、去其短,以其长补其短,最终使得每个人在自己的领域发挥出最佳表现。

很显然,刘备和曹操的用人之道不同,但是却都非常成功。

但是,也有一些人物的用人之道不够成功,比如袁绍。

袁绍虽然是北方的重要势力之一,但是因为用人不当,最终失败了。

他虽然拥有谋士沮授、逢纪、许攸等人,但他却轻视他们的建议,纠葛于田丰等人的争执中,最终导致他的集团内部无法协调,被曹操等人击败。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用人之道在《三国演义》中非常重要。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往往需要善于发现人才,以及根据人才的特点和优势对其进行合理的分配和使用。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每个人发挥出最佳表现,同时实现自己的目标。

反之,如果对人才的使用不当,或者对人才的能力没有充分发扬,就会失去重要的机会,最终导致失败。

因此,我们需要在品读《三国演义》的过程中,加深我们对用人之道的认识,从而可以更好地应用于自己的现实生活中。

刘备的聚人用人

刘备的聚人用人
刘备的聚人、用人
张正良 / 文
任才尚计,遂能雄视江东;刘备虽起于 微末,出身寒门,非有尺寸之地,无权 势可资,无名望可藉,无职无分,在各 路诸侯面前只有侧身而坐的份儿,然其 弘毅宽厚,知人待士,有先祖刘邦之风, 折而不挠,虽屡败屡战,而终有所成。 刘备早年家无余财,靠贩履织席为
东汉末年,黄巾乱起,各路诸侯借 平叛之名拥兵自重,纷纷打出自家品牌, 攻城略地,大幕一开,各自登场,最终 董卓授首,袁氏不再,公孙瓒、张扬、 刘虞、刘表、刘璋、刘繇、张鲁、马腾、 韩遂灰飞烟灭,曹操平定北方,孙权据 守江南,而刘备坐拥西蜀,三家公司遂 成鼎足之势。
用人以才
除以德服人、以王道经营天下外, 刘备最值称道的就是能做到知人之能与 用人之智,因此士争为之用,归之如水 之就下。 三国时期,各色才俊风起云涌,易 让经营天下者看花眼,真真假假,假假 真真,殊难辨别。刘备在识人、用人方 面确有其过人之处,这使其在群雄逐鹿 中最终能脱颖而出。张飞勇猛,但暴虐 无恩,嗜酒无度,礼士人而轻健卒,故 常冲锋在前却不能放手独任;关羽熟读 兵书,文武双全,但性情傲慢,容易欺 凌士人,不易容人,故虽能委以重任, 独当一面,仍需时时抑之;诸葛庶事精
一个企业经营者, 若想治理好企业, 除了做到以徳聚人、 以徳化人外, 更重要的是还要能做到知人之能, 用人之智。
年少,自托于备,备甚奇之,深为接纳, 后来刘备为豫州刺史,田豫思母,以其 老而求归,备虽以为憾事,然慷慨其行, 与之涕泣而别;曹操以徐庶之母邀之, 徐庶无奈,辞于刘备,备新得谋士,欲 与之成就大事,然能以己度人,以孝悌 为先,忍痛割爱,许之去;刘备夷陵之 战失败后,黄权阻于河北,还蜀无路, 被迫降曹,有司依法收其妻、子,刘备
练,开诚布公,见识过人,有安邦之才, 故总揽机要,筹谋大任;赵云颇有武功, 思维缜密,讷于言而敏于行,适于做安 全保卫工作;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 算,是以常随军参赞,出谋划策而能屡 建奇功…… 刘备知道诸葛亮有意培养马谡,白 帝托孤时戒之曰:“马谡言过其实,不 可大用,君其察之。”诸葛亮不以为意, 早先出兵时还只是把马谡当作谋士,后 来兵出祁山之际,干脆撇开一些老将不 用,让马谡亲临战阵,独当一面,据守 街亭。熟读兵书的马谡生搬硬套,把部 队驻扎在山上,被张郃四面围困,最终 落得与赵括一样的下场,几乎全军覆没, 而街亭一失,迫使诸葛亮撤回汉中…… 刘备东征东吴时,巴西郡太守阎芝 派马忠带五千各县招集的士兵。但等马 忠赶到时,刘备已被陆逊所败,退守永 安城。刘备与马忠交谈后,大悦,对身 边人说:“虽然失去了黄权,却得到了 狐笃(马忠早年的名字),这个世间真 的不缺贤才啊!”马忠也确实对得起刘 备的赏识,其为人宽宏,处事果断,带 兵平定南中叛乱之后,又能积极融入南 方,与少数民族部落打成一片,确保了 西蜀南方的稳定。 魏延当年以部曲跟随刘备入蜀时, 并不被看好,连诸葛亮也没怎么把魏延 当一回事儿。刘备进位汉中王时,迁治 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大家都以为 这个人非张飞莫属,张飞也认为二哥关 羽镇守荆州要地,汉中这地方当然得派 自己去。刘备却拔魏延都督汉中,以为 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事 实证明,刘备极有眼光,魏延镇守汉中 期间屡屡却敌,曹魏虽常大兵压境却不 能逾越一步,只好望汉中而叹。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刘备用人 的策略。刘备对属下十分信任,不像曹 操整天疑神疑鬼。刘备观人观心,不但 清楚一个人得才华,更能把握一个人的 品行。当阳之败,赵云没随刘备南逃而

刘备的仁义之道

刘备的仁义之道

刘备的仁义之道刘备,东汉末年蜀汉的开国皇帝,历史上备受称赞的一位仁义之君。

他以其仁德和忠诚而闻名于世,被后人称为“仁者君子”。

刘备的仁义之道深深影响着后世,成为了一种可供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一、助人为乐刘备一生都以助人为乐为宗旨,尽其所能帮助他人。

在他担任冀州牧时,大旱蝗灾害使民众生活困苦,他卖掉自己的田地,帮助灾民渡过难关。

在临终前,他更是把自己留给百姓的财富全部分给贫苦人家。

刘备的助人为乐之风,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二、待人宽厚刘备待人宽厚,不计较个人得失。

他在找到刘禅继位的机会时,面对曹操的压力,坚持要以黄袍加身的方式让刘禅继位,显示了他的宽大胸怀。

他任用贤能之士,不问出身,只看其才干,这种宽容和公正的态度为后世带来了许多贤能之士。

刘备待人的宽厚,是他吸引人才,壮大势力的重要因素。

三、以德服人刘备强调以德服人,他非常看重忠诚和信义。

他对刘禅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要求各方面的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并且他自己也身体力行,时刻践行着忠诚和信义。

他对待朋友、部下和敌人都一视同仁,待人公正,不使用权谋手段。

刘备的道德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与爱戴。

四、勤政为民刘备执政时,非常注重为民办实事。

他推行农田水利的建设,改善百姓的生活条件。

他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商业发展和文化教育的兴起。

他也非常关心教育事业,为后世立下了榜样。

刘备的勤政为民,为蜀汉朝廷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拥护。

总结:刘备作为一位仁义之君,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树立了崇高的道德标杆,成为后世帝王的楷模。

他的仁义之道可以激励我们,在实践和生活中多关心他人,待人宽厚正直,以诚待人以德服人,并且勤政为民,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刘备的仁义之道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成为我们学习和追求的目标。

议《三国演义》中的用人智慧

议《三国演义》中的用人智慧

议5三国演义6中的用人智慧韩继胡倩茹罗贯中开篇词里说得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0战略本质上就是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和驾驭,人才是战略的实施者,谁选择了人才谁就选择了成功。

人才是兴邦定国的基础,这点是毋庸置疑的,翻看三国的兴亡史,我们不难找到答案。

5三国演义6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基于魏蜀吴三国的兴亡史的历史主线,另一条就是/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0的以人为本的观点贯穿每个历史事件的始末。

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才能正确、合理地使用人才。

/三国之主用人各不同0,但都是善于用人的高手。

从5三国演义6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些人才使用方略和思想:第一,任人唯贤、唯才。

在5三国演义6中极尽手段宣扬了三国之主用人不计较从事的行当的贵贱、不计较他们的出身高低的超凡观念。

如刘蜀集团中的关羽、张飞、诸葛亮其出身并非显赫门第,从事的职业也属下九流。

曹魏集团中的郭嘉其出身也非名门,却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在提拔和行赏时,三国之主同样不论贵贱亲疏,看重的是人物的功劳战绩。

这一做法深得人心,各国因此笼络了一大批人才。

第二,用人不疑。

当时的人才流动较大,文官武将随时都可能另择明主。

对于这些归降者,三国之主都敢于大胆起用,视其才华,各委以职。

曹魏集团中的郭嘉、荀彧起初都在袁氏门下,后因看透袁绍无能便改投曹操门下,曹操不计前嫌,对他们言听计从,受益匪浅。

对品德、才华方面略有欠缺的人物,三国之主也不捐弃,而是尽量用其才,如刘蜀集团的魏延,诸葛亮采取了慎用的方针终于没有酿成大错。

从小说中人物建功立业的情况来看,诸葛亮、周瑜、荀彧、陆逊等人受到重用时都是二十多岁,却都能做到运筹帷幄、深谋远虑,天文地理无所不通,行军布阵无所不晓。

因此,三国之主不因他们的年龄尚轻,资历尚浅而拒之门外,而是大胆起用,终于创立了各自的基业。

第三,人尽其才。

小说中描写的主帅在每次战役部署上都能充分看到每位将士的特长和弱点,从而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安排人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蜀国刘备之用人之道
公元一八四年,黄巾起义爆发,十八路诸候借镇压叛乱为名,纷纷拥兵自重,东汉政权由统一走向分割。

经过一番角逐,董卓、袁术、袁绍、刘表等军阀政权相继土崩瓦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靠东汉强盛根基在北方建立霸业;孙权凭父兄经营东吴多年,借长江之险及土地肥沃而独霸一方;刘备,早期靠编草席为生,却通过自己独特的经营思路,白手起家,最终建立了西蜀,与北魏、东吴成三足鼎立之势,开创了一个具有76年历史的三国时期。

刘备与曹操及孙权相比,既无“金融资本”,也无“一城一域”,个人能力更不及曹操。

他少时不喜读书,只喜弄狗养马,谋略及学识都远在曹孙之下,但其为人忠厚、侠义、善交友,更长于“人力资本”运营投资,这正是他成功的关键所在。

以现在HR角度看,刘备不愧是一位英明的董事长,一位“聚才高手”。

选人
刘备在选人上不重多,而在精,要求所用之人都在某些方面具卓越之能力,能独当一面,横扫千军。

孔明及“五虎上将”都是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选人才时,他能礼贤下士,“三顾茅庐”礼请诸葛孔明出山,“隆中对”奠定了立国纲领,已成为尊重人才之美谈,也应成为我们企业招聘时注意的重点。

他还能不拘一格降人才,不存在种族地
域歧视。

当时西凉不属中原,但收服马超后委以重任,封为“五虎上将”。

通过一系列人力资本组合,刘备组建了他的创业团队。

开始了攻城掠地,创建了割据西域的蜀国。

用人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刘备用人的策略。

他对属下一群文武众臣充满信任,而不像曹操那样生性多疑,处处设防。

充分授权也是刘备用人的一个成功之处。

三顾茅庐,请得孔明出山,刘备就把军中大事一概交给他打理,很少干预,这样才使当时最优秀的执行官,有机会把才能挥洒的淋漓尽致。

桃园三结义后,刘备虽得了关张俩虎将,但个人势力仍是非常弱小,于是就先后投奔公孙瓒、袁术、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军阀豪强,但都又相继被出卖追杀,东奔西走如丧家之犬。

这使他吸取教训,意识到如没有一位能谋略善统筹之高人,是不能取得长足持续发展的,所以就设了丞相之岗,然后广发英雄帖,四处揽才,最终锁定诸葛亮。

这也是他在用人方面因岗设人,适才适所的体现。

刘备还能取人之长,优势互补。

关张赵黄马及诸葛亮都是个性非常鲜明之人,能攻能守。

刘备注重平衡,岗位设置互不重叠,权责明晰,使他的团队达到了最完美的人力资本组合,形成了核心的竞争力。

敢用比自己强的人,也是刘备的高明之处。

曹操也爱才,但同时也忌
才,杨修之所以会死,就是因为才气未能内敛,也是未能遇到一位开明的君主。

刘备忠厚侠义,能善始善终。

从创业之初到建立霸业,从四处奔走逃命到建都成都,都对自己的部属仁爱有加,而不象一些古代帝王可以共患难,而不能同享乐,或者怕功高盖主,来个“杯酒释兵权”,更有甚者落个“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

刘备一生重用诸葛亮,如鱼得水,成就了大业。

留人
感情留人。

刘备最善于作感情投资,以笼络人心,使自己的中坚团队牢而不破。

通过“桃园三结义”使关张二人死心塌地,建安五年,曹操攻打袁绍,擒获了关羽,曹操对关羽渴募已久,便以礼相待,关怀备至,封为偏将军,赏赤免宝马,而关羽却“身在曹营,心在汉”,最终还是弃曹奔刘,曹操想挖关公跳槽而未果;“三顾茅庐”“白帝托孤”又使孔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死而后已;当阳长阪坡,刘备被曹操大军追杀,弃妻丢子仓皇逃命,赵云杀入曹军多个来回,最后救出刘阿斗,刘备却顺手将阿斗摔于地上,说“为汝孺子惜失吾一员大将”,此情此景,谁不为感动?
事业留人。

拜孔明出任丞相兼三军统帅,集大权于一身,给了他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

通过封候,使五虎上将分管5大区域,各自有了事业上的定位。

制度留人。

刘备善用感情,对部属爱兵如子,但同样重视制度化,军纪严明。

对结义弟兄张飞犯错也不姑息,这样一视同仁,奖惩分明,使大家心服口服,增加了凝聚力。

薪酬留人。

刘备慈善好施,对有功之人,出手大方。

益州平定后,刘备重奖孔明、法正、关张等人,每人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

育人
教育培训不足,后继无人。

刘备的弱点是感情用事,重用老人,旧部,而无意提拔后进,每逢征战总是老将挂帅,这最后导致“蜀国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局面。

这可说是刘备HR运作的最大败笔,也是诸葛孔明不明之处(没能有效放权,培育接班人)。

五虎将死后,
姜维和关兴攻力不足,孔明个人苦苦支撑,六出祁山,最后累死五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也最终导致蜀国的破败。

经营企业,就如同经营国家。

凡事都兴于人,败于人。

我们不但要知人善用,尊重人才,更应注意人才的培育工程,做好HR持续运营计划,建设培养人力资本梯队。

使人力资本增值,产出高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