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77.沪科版物理11.3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教案 教案

合集下载

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教案)

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教案)

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2课时)南阳市三中物理组学习目标:(1)理解冰、雾、霜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

(2)能对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晶体物态变化的一般规律。

(3)理解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和作用。

(4)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了解电冰箱的基本原理及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有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1)晶体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规律。

教学难点:(1)对晶体物态变化图像的理解;(2)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放热现象的理解导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展示课题复习引入我们学过哪三种物态变化?分别说出它们的吸放热情况。

与它们相反的过程会发生哪些物态变化呢?吸放热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二、展示学习目标用幻灯片展出,并让学生大声朗读。

三、进行新课一)、冰与凝固1、指导自学(一):自学课本第15页内容(2分钟)后,完成下列自测题:①,称为凝固。

②凝固是的相反过程。

晶体时的温度称为熔点,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③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

④非晶体没有熔点,因此也没有。

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老师巡回指导,注意发现学生的疑难点。

自学后检查自学情况。

2、交流展示(一)①让学生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模拟实验与对比图像,注意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②让学生讨论后总结出晶体熔化、凝固图像的含义。

完成教材18页“交流与讨论”中的内容。

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老师巡回指导,注意发现学生的疑难点。

自学后检查自学情况。

强调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二)雾与液化1、指导自学(二):阅读课本P16(2分钟),完成下列问题:①,称为液化。

是的反过程,是热的过程。

②列举一些液化现象的事例。

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师巡回指导,注意发现学生的疑难点。

自学后检查自学情况2、交流展示(二)在同学们刚才提到的壶嘴喷出的“白气”现象中①为什么水蒸气刚喷出时不是白色雾状的?②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会生成这种尾气?让学生讨论交流后,老师指出这个条件就是液化的条件: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

沪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教学案及应用训练题(方案四)

沪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教学案及应用训练题(方案四)

沪科版《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教学案及应用训练题(方案四)本节知识网络一、学习目标:1、 理解冰、雾、霜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2、 能对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晶体物态变化的一般规律3、 理解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和作用4、 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二、学习重点、难点本节重点是晶体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规律。

难点是对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放热现象的理解。

学 习 活 动三、课标点拨探究点1 冰与凝固自学课本P 12---P 13页,完成下列习题:(1)物质从 态变成 态,称为凝固。

凝固是 的逆过程。

(2)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 的 。

(3)自然界中常见的凝固现象有哪些?(4)小组交流。

探究点2 雾与液化实验感知:结合课本14页“迷你实验室” 实验的演示,完成下列内容:(1) 液化是 的过程,液化与 是逆过程;(2)自然界中常见的液化现象有哪些?冰与凝固 凝固点 凝固放热 降低温度 增大压强霜与凝华 定义凝华放热 雾与液化 液化放热 液化方式(3)小组交流。

探究点3霜与凝华(1)观察 (碘的升华实验)回答下列问题:A.停止加热,烧瓶四周出现了什么?它们是怎样形成的?B.小组交流(2)自学课本P14---P15页,完成下列内容:A.凝华是的过程,它与是逆过程;B. 生活中常见的凝华现象有哪些?C.小组交流四、应用与训练下列现象各属于什么物态变化过程?1、打开冰棍的包装纸,常常会看到冰棍冒白气。

2、冬天,能看到呼出的白气。

3、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4、在寒冷的冬夜里,房间门窗玻璃的内表面往往结一层冰花。

5、屋顶的瓦上街了一层霜。

7、洒了水的地面变干了。

8、春天早晨常见的雾9、钢水浇铸成火车轮10、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了五、当堂检测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B.夏天,剥开的冰棒冒“白气”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冬天,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2、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冬天的早晨,树叶上的霜B.深秋的早晨,天空中的雾C.夏天,湿衣服晾干D.春天,冰冻的湖面开始解冻3、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时,会发现瓶外壁“出汗”,原因是()A.水从瓶内渗出来的结果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C.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D.瓶外壁上的水汽化产生的现象4、夏天清晨,小草上常出现晶莹的露珠,太阳出来后,露珠又悄然消失.整个过程的物态变化是()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凝华,后升华D.先升华,后凝华六、课后作业夏季的清晨,河面上漂着淡淡的白雾,请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产生的原因。

沪科版《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ppt+视频课件

沪科版《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ppt+视频课件

生 活 中 的 凝 固 现 象
二、雾与液化
在前面“人造雨”的实验
中,从水壶口逸出的水 蒸气遇冷勺子时,其温 度降低,水蒸气变成了 小水珠.
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森林中的雾
植物上的露珠
飞机的尾气
生活中的液化现象
空气中的雾,植物上的露珠,玻璃上的小 水珠,冰棍冒的“白气”,飞机的尾气等 都是水蒸气液化的结果。
四、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过程
小结:1、吸热的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
2、放热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
应用
• 冬季在地窖里放几桶水,以防菜 被冻坏。
冰箱工作原理
河面上飘着淡淡的薄雾
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着淡淡的薄雾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 因为昼夜温差大,夜晚空气比较凉,水蒸 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雾。
• 晶体熔化有什么特点? • 非晶体熔化有什么特点?
晶体和非晶体凝固图像
晶体凝固图像
非晶体凝固图像
一、冰与凝固
• 1.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 例如柱等 •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 3.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
凝固是熔化的相反过程,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冰山是怎样形成的?
屋檐下的冰柱怎样形成的?
一、冰与凝固
• 1、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 程。
• 例如:水结成冰,铁水变成铁制品 ,冬天背阳的屋檐下悬挂的冰柱等
•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熔点和凝固点有什么关系呢?
• 凝固是熔化的相反过程,同一种晶 体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非 晶体没有熔点也就没有凝固点
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有冰花

初三物理最新教案-物理九年级上沪科版2018、3物态变化

初三物理最新教案-物理九年级上沪科版2018、3物态变化

物理九年级上沪科版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学案一:知识再现:1、物质从态变成态,称为凝固,凝固时_______热。

但在凝固和熔化过程中晶体的温度_______________。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

非晶体凝固点。

2、物质从态变成态,称为液化。

液化时______热,它是汽化的相反过程3、物质从态直接变成态,称为凝华。

凝华时_____热,自然界中的和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4、吸热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放热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二:展示交流:1、水可以凝固为冰,冰也可以熔化为水,这些物态变化需要满足什么条件?生活和生产中还有类似的变化吗?请你举出一个例子。

2.课本图11-28“自制玩具”实验,从加热石蜡到玩具产生,共有几种物态变化?谁吸热,谁放热?3.“雾”、“露水”和“霜”的形成各需要什么条件?4.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到“白气”。

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5.冰箱经常结霜,甚至有时关不了冰箱门。

观察并讨论冰箱内的霜出现的位置以及形状,为什么冰箱会结霜?6.物态变化真不愧是千姿百态,有时吸热,有时放热。

请你在图10-8中的括号中填上“吸热”或“放热”。

7.烈日炎炎的夏天,电冰箱冷冻室内却可以保持零下几摄氏度,零下十几摄氏度,甚至更低的温度,使存放的食物,药品保持新鲜。

你知道冰箱的制冷原理吗?三:重难点知识突破:例1:浇铸车间的工人用钢水浇铸零件,图1中能正确反映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过程的是( )例2:在卫生间洗完热水澡后,发现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变得明亮起来,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只有液化 B.只有汽化C.先汽化,后液化 D .先液化,后汽化例3: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 .雾的形成B .露的形成C .霜的形成D .雨的形成四:知能应用1.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这是_______现象.过一段时间,镜片上的水珠又不见了,这是________现象。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教案(沪科版初三)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教案(沪科版初三)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教案(沪科版初三)教学目标:1、明白得冰雾霜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

2、能对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晶体物态变化的一样规律。

3、明白得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和作用。

4、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讲明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

了解电冰箱的差不多原理及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有环境爱护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晶体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规律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物质放热现象的明白得教学预备实验器材:石蜡少许,玩具模子,酒精灯,小铁勺,试管,水,火柴,带玻璃尖嘴的橡皮塞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讲明引言:物态变化的过程,不仅有吸热过程,也有放热过程,前面我们学习了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今天咱们学习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新课一、冰雾霜的形成,(一)雾与液化讲述: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称为凝固,在通常的情形下,冰的熔点为0℃,在0℃时,冰,水,水蒸气共存,高于熔点,冰变为水,低于熔点,水变为冰。

水的低于熔点,水变为冰。

咨询:同学们摸索: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有什么关系呢?讲述: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非晶体由于没有熔点,因此也没有凝固点。

引导:请同学们观看课本第13面信息窗的内容,了解冰雹的形成过程。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图10-28所示的实验,要求学生认真观看。

咨询:那个实验里面有几个物态变化过程?你体验到哪个过程吸热?哪个过程放热?咨询:生活、生产中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认真听讲摸索、回答看书、摸索观看、摸索学生回答学生摸索举例引入新课培养学生自己猎取信息的能力将知识与生活、生产结合,加深对知识的明白得〔二〕雾与液化讲述: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咨询:生产和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液化现象?听讲摸索、回答在学生回答时老师补充完善。

演示实验:演示课本图10-31所示的实验,回答:在什么条件下这种尾气才容易制成?什么缘故水蒸气刚喷出时不是白色雾状?教师补充完善。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教案

重点难点
重点:晶体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规律
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物质放热现象的理解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石蜡少许,玩具模子,酒精灯,小铁勺,试管,水,火柴,带玻
璃尖嘴的橡皮塞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引言:物态变化的过程,不仅有吸热过程,也有放热过程,前面我们学习了物态变化中
的吸热过程,今天咱们学习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观察、思考 力
讲述: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非晶体由于没有熔点,
所以也没有凝固点。引导:请同学们观看课本第 13 面信息窗的 学生回答
内容,了解冰雹的形成过程。
将知识与
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课本图 10-28 所示的实验, 要求学生仔细观 学 生 思 考 生活、生
察。
举例
产结合,
问:这个实验里面有几个物态变化过程?
1. 理解冰、雾、霜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 2. 能对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晶体物态变化的 一般规律。 3. 理解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和作用。 4. 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 象。了解电冰箱的基本原理及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有环境保护意识。
措施与建议: 因为水结冰时的放热现象不容易被我们直接感受,而课本图 10-28 的“自制 玩具”既能使学生观察到晶体熔化过程的吸热现象, 又能使学生感受到凝固过程 的放热现象,故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分析,并体验液态海波或石蜡凝固 过程中温度降低(放热)的现象。希望教师多举学生熟悉的生活或生产实例。有 条件可以让学生观看有关冰川的影片或者让学生讨论、 交流,举出一些能说明物 理规律的、容易理解的凝固放热现象。 欣赏“林中雾”或“露珠”照片,能使学生联想到自己见过或经历过的自然 景观。最好能组织学生到江边或山坡“观雾” ,到田间小道或草地上“踏露” ,然 后讨论雾和露的成因。 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 (比如早上或中午) 做课本图 10-31 “自制尾气” 的模拟实验, 让他们感受到不同的效果, 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令人 欲和探索兴趣, 加深对液化放热过程的理解。 同时还可以观察到水汽化时的吸热 现象。 观察课本图 10-32 和图 10-33,结合学生自身的经验,学生不难理解凝华现 象。但凝华过程的放热现象不容易被直接感受到, 可以从 “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 程”进行分析、推理,再加上对“化霜”的感受来体验凝华过程的放热。观察、 讨论冰箱的结霜情况, 用手感受冰箱散热器的冷暖, 用科学想象与科学推理的方 法,分析“结霜”、“放热”的过程,可以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演绎、推理分析、 概括能力。 课本图 10-35 用图像表示出了晶体物态变化莫测一般规律。 教师要组织学生 结合前面的实验探索, 联系自己的体会进行充分的讨论,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 达对图像的理解,在师生共识的条件下,对图 10-35 的理解就比较容易了。 教学过程中可以尽量多举一些有关水三态变化的吸热、 放热现象在实际中的 应用实例,除教材上的“冬季贮菜”之外,还可以举“保护秧苗” 、“调节温度” 等,或者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体会或发现。 电冰箱是比较普及的家用电器, 让学生了解其制冷剂的物态变化过程及其伴 随的吸热、放热现象,可以把物态变化的物理知识进一步跟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 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平均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了解电冰箱(空调器)制 冷剂从“有氟”到“无氟”的变化原因,可以增强学生“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九年级物理教案
课题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课时1
总1 课时
课型:新授调整意见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过程
2、会用物态变化解释相关现象
重点理解冰、霜、雾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
理解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及作用。

难点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

教具加热器水壶钢勺水杯冰
教法
学法
实验探究、练习讨论
板书设计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1、冰、雾、霜的形成
2、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过程
教后小结。

沪科版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学案

沪科版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学案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一、课前知识准备1.冰的熔点是℃,熔化时要。

答案:0;吸热2.电冰箱是利用起到致冷作用的。

答案:蒸发吸热二、名师解读点拨知识点1:凝固【思考】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称为;是放热过程。

答案:凝固;凝固【注意】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想一想】南极地区的最低气温达-88.30℃,在这样冷的环境中,能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点拨】水银的凝固点是-39℃,若在南极使用水银温度计,里面的水银会凝固,无法测量。

可选用酒精温度计,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是-117℃。

【辨析】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熔化图象凝固图象知识点2:液化【思考】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是放热过程。

答案:液化;液化【易淆点】“白气”和水蒸气水烧开后,从壶口冒出的“白气”,冬天人们嘴里哈出“白气”,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这里的“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漂浮在空气中形成“白气”。

水蒸气无色无味看不见的气体。

【辨析】如果被100℃的水蒸气烫伤会比100℃的水烫伤更为严重。

水蒸气遇到相对较冷的皮肤会在上面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所以会放出更多的热量。

知识点3:凝华【思考】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称为,是放热过程。

答案:凝华;凝华【举例】窗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都是凝华现象。

知识点4:物态变化的应用【想一想】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以防止地窑的菜冻坏。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点拨】当气温下降时,桶里的水会凝固成冰,在凝固过程,水会放热,该热量可使地窖的温度不至于太低。

【想一想】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点拨】电冰箱通电后,压缩机将蒸发器内的气体制冷剂吸出,并将其压缩,在冷凝器中液化成液体,由于液化放热,所以人们会感受到冰箱后背发烫。

制冷剂液体进入蒸发器并被汽化为气体,由于汽化吸热,所以冰箱内的温度降低了。

三、拓展整合创新类型之一: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例1】(05年福州市课改区)福州夏季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空凋,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晨,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

中学物理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教案

中学物理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教案

中学物理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及其基本概念。

2.掌握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的判别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的概念及其判别方法。

2.教学难点: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物态变化知识,如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和升华等。

(2)提问:在这些物态变化过程中,哪些是吸热过程?哪些是放热过程?2.讲解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1)讲解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的概念,即物质在物态变化过程中,从高能量状态向低能量状态转化,释放出热量。

(2)举例说明:凝固、液化和升华等过程。

3.分析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1)引导学生分析放热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如凝固过程中,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能量从高能量状态向低能量状态转化。

(2)讲解放热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如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4.判别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1)讲解判别放热过程的方法,即观察物质在物态变化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举例说明:如冰块在水中融化,吸收热量,是吸热过程;水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成水滴,释放热量,是放热过程。

5.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举例讲解:如在冬天,室内暖气片周围的空气为什么比较干燥?(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暖气片周围的空气受到热量的作用,水蒸气含量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因此比较干燥。

(2)布置作业:观察身边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哪些是放热过程,并举例说明。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让学生理解了放热过程的概念,掌握了判别放热过程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1.教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

初中物理-八年级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实验探究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实验探究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实验探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实验理解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2. 探究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的原理和特点。

3. 学习使用物理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

二、教学重点1.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的理解。

2. 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1. 对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有足够的理解。

2. 对实验操作技能的要求较高。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探究法2. 案例教学法五、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介绍物态变化的定义和分类,引入本节课所要探究的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2. 实验操作 (40分钟)(1) 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分液漏斗、氯化铵、水。

(2) 实验步骤:①在烧杯中放入适量氯化铵,加入等量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②观察氯化铵溶解时发生的变化。

③将分液漏斗倒置,滴入一滴水。

④观察实验中发生的变化,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变化。

(3) 实验注意事项:①水滴滴入氯化铵溶液前要保证其稳定。

②实验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触摸高温的实验器材,严禁大量水倒入烧杯中。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10分钟)(1) 实验结果:氯化铵溶解时发生吸热反应,放热过程发生在加水的过程中。

(2) 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说明了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是一种能量释放的过程,对于化学反应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4. 拓展 (5分钟)通过实验加深对放热物质概念的理解,用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六、实验总结 (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实验,学生初步认识到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的特点,以及通过物理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所探究的物态变化现象。

同时,本次实验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实验报告和讲解的能力。

物态变化实验教案二放热过程

物态变化实验教案二放热过程

物态变化实验教案二-放热过程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放热过程的实验观察,加深学生对物质的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过程的理解,使学生掌握物态变化的规律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

二、实验原理物质的物态变化是由于温度、压力等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

当物质受热时,由于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从而部分分子脱离分子团,形成气体状态。

这种现象称为蒸发。

蒸发是吸收热量的过程,即从液体中蒸发出一个分子所需的能量称为蒸发热。

放热过程正好相反,是指物质在从高温向低温转移能量的过程,此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强,分子凝聚成为液体。

放热过程释放出热量。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实验器材:试管、胶塞、温度计、热水槽、冰块等辅助工具。

实验药品:水。

四、实验步骤1、将试管洗净并烘干。

2、将试管倾斜放置一定角度,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入30滴水。

3、用胶塞将试管口封住。

4、将试管放入热水槽中,不断加热直至水沸腾。

5、观察试管外表面是否结露,记录温度计上的温度数值。

6、当水全部蒸发完时,关闭热源,将试管取出并用冰块冷却。

7、观察试管外表面是否结露,记录温度计上的温度数值。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在放热过程中,试管外表面没有结露,温度计的温度逐渐下降。

这是因为水从高温向低温转移能量,放出了热量,使温度下降。

放热过程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分子凝聚成为液体。

实验过程表明,放热过程是物态变化的一种,运用蒸发和冷却的方法可以检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规律。

六、注意事项1、加热试管要小心操作,避免烫伤。

2、试管必须倾斜放置,以便观察结露现象。

3、温度计的测量要准确,尽量保持温度计与液面接触。

4、在比较温度时要用同一温度计。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放热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物质的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过程的理解,祥明了蒸发和放热过程的关系。

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物质的物态变化并严格要求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以此提高实验掌握程度,为科学研究提供更为坚实的实验基础。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1-17章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1-17章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教案【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涉及三种物态变化,即凝固、液化、凝华。

一部分对物态变化的全过程进行了总结,归纳出物态变化全过程的一般规律,得出晶体物态变化过程的物理图象。

本节为观察、分析、归纳型科学探究活动,注重再现生活中的有关物态变化的放热现象,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现象和事物中探索物理规律,进而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

本节应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描述现象和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了解冰、雾、霜等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

过程和方法◆能对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晶体物态变化的一般规律。

◆理解物态变化过程温度-时间图象的特点和物理意义。

◆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日常生活中所涉及到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电冰箱的基本原理及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有环境保护意识。

【重难点】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规律【教具】◆铁架台、烧杯、酒精灯、冰块、杯子、挂图、发黑的白炽灯、固态碘、玻璃片、保温瓶、热水等【学法指导】根据“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结合本节与生活现象联系密切的特点,我安排的达标规程是“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应用提高”四步达标规程。

之所以这样安排,原因如下:第一,实验探究。

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并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第二、观察分析。

物理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它存在于人们的周围,因而学生会从实验中或生活实际观察到一些物理现象,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第三、归纳总结。

在学生获得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归纳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就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所以我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实验的现象来分析归纳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放热规律。

物理初三上沪科版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教案

物理初三上沪科版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教案

物理初三上沪科版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教案姓名课型新授主备人备课时间课题§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科目物理审核人教学1.目标理解冰雾霜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

2.能对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晶体物态变化的一般规律。

3.理解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和作用。

4.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

了解电冰箱的差不多原理及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有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晶体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规律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物质放热现象的理解教具石蜡少许,玩具模子,酒精灯,小铁勺,试管,水,火柴,带玻璃尖嘴的橡皮塞调整意见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分钟〕物态变化的过程,不仅有吸热过程,也有放热过程,前面我们学习了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今天咱们学习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第二步:明确目标〔1分钟〕5.理解冰雾霜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

6.能对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晶体物态变化的一般规律。

7.理解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和作用。

8.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

了解电冰箱的差不多原理及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有环境保护意识。

第三步:自主探究〔10分钟〕一、冰雾霜的形成,(一)雾与液化讲述: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称为凝固,在通常的情况下,冰的熔点为0℃,在0℃时,冰,水,水蒸气共存,高于熔点,冰变为水,低于熔点,水变为冰。

水的低于熔点,水变为冰。

问:同学们思考: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有什么关系呢?讲述: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非晶体由于没有熔点,因此也没有凝固点。

引导:请同学们观看课本第13面信息窗的内容,了解冰雹的形成过程。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图10-28所示的实验,要求学生认真观看。

问:那个实验里面有几个物态变化过程?你体验到哪个过程吸热?哪个过程放热?问:生活、生产中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二〕雾与液化讲述: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物态变化实验教学案例二放热过程

物态变化实验教学案例二放热过程

好的,以下是关于物态变化实验教学案例二-放热过程的文章:引言:物态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而物态变化实验是初中物理实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能够让学生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原理,从而加深学生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本文将介绍物态变化实验教学案例二-放热过程的内容、教学目的及步骤,并谈一下它的重要性。

一、实验内容放热过程是指物质在放热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常见的放热过程有凝固、冷凝和结晶等。

本次实验所用的示范物质是硫酸铜,硫酸铜在加热至一定温度后会发生放热反应,从而发生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

实验目的是通过观察硫酸铜的加热过程,理解放热反应的物理原理,从而进一步认识物态变化的过程。

二、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和实验操作,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原理和规律;2、理解放热反应的定义和物理原理;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5、知道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三、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1、取一只烧杯,用清水清洗干净;2、将一定量的硫酸铜粉末放在烧杯中,根据实验需要控制其数量;3、用蒸馏水将硫酸铜粉末润湿,在室温条件下静置一段时间,待其完全吸收水分。

步骤二:加热过程1、将烧杯放在一个烧杯架上,使用的火源可以是燃气灶或者是电炉;2、先用小火烘烤硫酸铜粉末,加热至其变成蓝色的液态;3、在加热过程中,可以用玻璃棒搅拌硫酸铜溶液,以促进其均匀加热;4、注意安全,避免烧伤、煤气泄漏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步骤三:实验观察1、观察硫酸铜的加热过程,记录温度变化、热量释放、物态变化等实验数据;2、记录实验的观察结果,反应硫酸铜物态变化的特点;3、结合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分析物态变化的原因和物理原理。

四、实验注意事项1、安全注意全过程的操作规范性;2、实验现场宜通风良好,避免有毒气体的产生;3、观察实验现象时应仔细观察,记录详细的实验数据;4、实验后及时清理实验场地和实验器材。

初中物理沪科版 物态变化的吸热 放热 学案

初中物理沪科版 物态变化的吸热 放热 学案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凝固、凝固点,液化、凝华。

2、认识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过程,3、通过探究知道晶体有凝固点,非晶体没有。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4、利用液化放热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学法指导]:本节课的学习是从我们常见的冰、雾、霜的形成开始的,从而认识凝固、液化和凝华。

其次善于联系生活和实验认识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过程。

[学习过程] :一、冰、雾、霜的形成1、物质从变成称为凝固。

凝固是的反过程。

2、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的,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非晶体没有。

3、请同学们观看课本第13面信息窗的内容,了解冰雹的形成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的物态变化有。

4、图10-28所示的实验里面有几个物态变化过程?你体验到哪个过程吸热?哪个过程放热?5、物质从变成称为液化。

液化是的反过程。

生产和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液化现象?、、、(通常情况下,降低气体的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压缩气体的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6、课本图10-31所示的实验,在条件下这种尾气才容易制成?为什么水蒸气刚喷出时不是白色雾状?7、物质从变成称为凝华。

凝华是的反过程。

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凝华现象、、、。

8、冰箱经常结霜,以致有时关不了冰箱门。

问:冰箱内的霜出现的位置在哪里?形状如何?为什么冰箱内会结霜?当冰箱内出现霜后,怎样操作化霜?为什么这样操作?二、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1、看课本图10-34,你发现哪几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哪几个物态变化过程放热?、、2、图10-35中,AB、BC、CD、DE、EF、FG各段的含义是什么?该晶体的熔点是凝固点是 .从晶体的熔点表中可知该晶体是。

3、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有哪些应用:(1)、冬季储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以防止菜被冻坏,是因为:(2)、电冰箱工作时伴随着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

其中是在冰箱外的冷凝器进行的,是在冰箱内的蒸发皿进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了解冰、雾、霜等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

B、过程和方法
1、能对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晶体物态变化的一般规律。

2、理解物态变化过程温度-时间图象的特点和物理意义。

3、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日常生活中所涉及到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电冰箱的基本原理及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有环境保护意识。

【重难点】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规律
【教具】铁架台、烧杯、酒精灯、石蜡、冰块、杯子、挂图、发黑的白炽灯、固态碘、玻璃片、保温瓶、热水等
【教材分析】本节为观察、分析、归纳型科学探究活动,注重再现生活中的有关物态变化中的放热现象,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现象和事物中,探索物理规律,进而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

注重发展全体学生的探究能力。

以发展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重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描述现象和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学设计】利用手边易得的各种生活器具,组织学生自己体会凝固、液化、凝华等放热现象。

本节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许多现象很容易在课堂上再现,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方法,将有关的放热现象可能多的展现出来,引导学生观察、体验这些现象,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自然顺畅地形成凝固、液化、凝华等过程是放热过程,避免出现机械、孤立的死记硬背物理概念的现象。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物质存在的状态,通常有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状态。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能处于不同的状态。

例如水,可能成为固态的水,也可能成为气态的水蒸气,也可能成为液态的水。

无论水处在什么状态下,水的分子是相同的。

那么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互相转化。

通过前面探究冰的熔点可知,当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但若停止加热,熔化过程就会逐渐停止,这是为什么呢?
2.进行新课
(1)凝固与放热:
A、活动讨论:
展示冰块,以及同学亲手制作的蜡塑、蜡制的小动物,请同学们讲述制作过程,并说明凝固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

B、归纳:
①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②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③凝固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提出问题:
①生活中还有哪一些凝固现象?(如钢铁厂铁水出炉后的过程,冬天背阳的屋檐下悬挂的冰柱等)
②0℃的水放到0℃的房间里,会不会凝固成冰?为什么?(不会,因为水和外界没有温度差,水不能向外界放热,无法凝固。


③凝固的条件是什么?(A、达到凝固点;B、能够放热)
(2)液化与放热
(1)活动与实验:
展示干燥的杯子给同学们,将冰块放入杯中,请同学们观察杯子外面出现的现象,杯子外的水哪里来的?它经历了什么样的物态变化?
②将盛有热水的保温瓶打开,让同学们将手放在瓶口上,感受水蒸气在手上液化,及液化放热过程。

(2)学生归纳:
①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②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

(3)提出问题:
①生活中还有哪些液化现象?(如:林中雾、草上露的形成)
②为什么即将下雨的夏天的早晨,自来水管上挂有许多小水滴?
③为什么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间出来时,眼镜会模糊而看不见眼前的景象?
④为什么拨开冰棒的包装纸时,冰棒上会冒出白气?
(3)凝华与放热
(1)实验与探究
把少量的碘放入烧瓶,上面盖上玻璃片,然后微微加热,请同学们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烧瓶中会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属于碘的升华现象。

)停止加热后,继续观察有和现象发生?并取下玻璃片,请同学们观察出现了什么?玻璃片上出现的碘的小颗粒哪儿来的,经历了什么样的物态变化?它在这个过程中,是放热还是吸热的?
(2)学生归纳:
①凝华:物质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②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2)提出问题:
①霜和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它们的形成需要什么样的天气条件
②冬天,北方的窗户上会出现晶莹的窗花?它出现室内还是室外的玻璃上?
(4)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过程
(1)学生归纳:吸热过程有熔化(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汽化(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放热过程有凝固(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液化(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2)交流与讨论:
根据图10-34的晶体的熔化与凝固过程,讨论AB、BC、CD、DE、EF、FG各段的含义,以及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

3、思考与作业:书17(1 —2)
4、板书设计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一、凝固与放热
二、液化与放热
液化的方法:A、降低温度;B、压缩体积
三、凝华与放热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