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9、10、11课(六年级上册科学)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11课《溶洞 》|鄂教版 (共18张PPT)
稀盐酸能腐蚀溶解石灰岩
11
通过以上实验说明
溶洞的形成 可能 与石灰岩和稀盐酸有关!
12
还有哪些可能?
构成地壳的主要物质除了岩石外还有什么?
那么,溶洞的形成与土壤有关吗? 将稀盐酸滴到土块上,观察 无气泡、无法溶解,证明与土壤无关!
13
只有稀盐酸能溶解石灰岩吗?
用滴管将稀醋酸滴到石灰岩上观察
1
2
3
溶洞
4
5
6
石 笋
7
猜测溶洞的形成
8
溶洞的形成与石灰岩有关吗?
人们经过考察发现,溶洞多位于石灰岩构成的山中。
9
怎样证明?
10
用滴管将稀盐酸滴在石灰岩上
实验内容 实验器材 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日期
用滴管将稀盐酸滴在石灰岩上
稀盐酸 滴管 培养皿 石灰岩
1、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2、不要将稀盐酸溅到身上
用滴管将清水滴到石灰岩上观察
以上实验说明酸性的液体可以腐蚀溶解石 灰岩,溶洞的形成与石灰岩和酸性的水有
关!
14
自然界怎么会有酸性的水?
雨水下落的过程中,常常会吸收空气和土壤中的二氧化碳 而带有酸性。
其它某些气体如二氧化硫也能使雨水呈酸性,形成 酸雨
15
溶洞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自然界的雨水和地下水常常带有酸性,当这样的水流经岩 石面或者沿裂缝渗透到岩石中去时,会对石灰岩产生溶解 作用。天长日久,石灰岩就会形成许多洞穴,而且相互连 通,不断扩大,当地下水退去,在石灰岩构成的山中就形 成了奇妙的溶洞。
16
小结巩固
1、往石灰岩上滴几滴稀盐酸,我发现石头上
六年级上科学11《放大镜》课件教科版
六年级上科学11《放大镜》课件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11课《放大镜》。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详细了解放大镜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放大镜的种类与结构、放大镜的成像原理、放大镜在实际应用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放大镜的种类、结构及成像原理,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通过学习放大镜,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放大镜的种类、结构、成像原理及使用方法。
难点:放大镜成像原理的理解以及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放大镜、蜡烛、火柴、图片、硬币等。
2. 学具:每人一个放大镜、白纸、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向学生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上的文字很小,肉眼难以辨认。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看清这些文字,引出放大镜的作用。
2. 讲解放大镜的种类、结构及成像原理。
通过实物演示和动画讲解,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3. 例题讲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硬币,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白纸上的图案,并记录观察结果。
5. 分组讨论:讨论放大镜在实际应用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1. 放大镜的种类与结构2. 放大镜的成像原理3.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4. 放大镜在实际应用中的技巧与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的物体,记录观察结果,并画出物体放大后的图像。
2. 答案:根据观察结果,画出物体放大后的图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放大镜的学习兴趣浓厚,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放大镜的使用方法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更多物体,探索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原理及使用方法,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9、11课笔记(汪福堂设计)
9 生物的进化一、在“强风与翅膀”的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试着解释马德拉岛上没有普通翅昆虫的原因?1、我的发现:普通的昆虫被强风刮到海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在小岛上留存下来。
2、我的解释:普通翅的昆虫虽能飞翔,但因翅膀不够强大,所以被强风吹到海里。
无翅或残翅的昆虫,因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强风吹到海里,能在岛上留存下来。
二、马德拉岛上有一种翅膀特别强大的昆虫,它们为什么能在刮强风的岛上留存下来?翅膀特别强大的昆虫,因为能够抵挡强风的袭击,所以能在岛上留存下来。
三、1850年左右,由于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曼彻斯特等工业城市的空气污染严重。
判断随着环境的改变,哪一类桦尺蛾更容易生存下来?随着环境的改变,烟煤把树干染成了黑色,深色的桦尺蛾因与树干颜色相近,而不易被鸟发现,更易生存下来。
四、生物进化的历程怎样?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五、生物的进化有什么规律?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在身体构造上由简单到复杂,在生活环境上由水生到陆生,在适应能力方面越来越强。
六、地球上的生物是怎样来的?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演变进化而来的。
七、生物的进化与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八、生物的进化经历了数千万甚至数十亿年的漫长过程,它的主要原因是环境的变化。
在进化过程中,生物体内会或多或少地留下一些进化的痕迹。
一些看起来毫无相似之处的生物,它们体内可能有着结构相似的骨骼。
九、环境的变化过程:6亿年前(海洋)→3亿年前(沼泽)→1亿年前(植物)→7000万年前(气候变冷)十、生物的进化过程:三叶虫→总鳍鱼→恐龙→始祖鸟十一、观察比较大猩猩、蝙蝠、鲸的前肢骨,你发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大猩猩、蝙蝠、鲸的前肢的骨骼组成一致,排列方式基本一致。
这些动物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
十二、通过模拟制作大猩猩、蝙蝠、鲸的前肢骨,你有什么发现?大猩猩、蝙蝠、鲸这三种动物的基本结构是一致的,这些动物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本册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宇宙与地球第1课:太阳、地球和月球第2课:星座与神话第3课:地球的结构第4课:地球的演变2.第二单元:生命的奥秘第5课:生物的分类第6课:生物与环境第7课:生物的适应第8课:生物的进化3.第三单元:物质的秘密第9课:物质的形态第10课:物质的性质第11课:物质的转化第12课:物质的用途4.第四单元:能量与能源第13课:能量的形式与转化第14课:能源的分类第15课: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第16课:能源的节约与保护5.第五单元:技术与创新第17课:技术的起源与发展第18课:技术创新与社会进步第19课:现代科技与生活第20课:科技伦理与责任三、教学过程1.第一单元:宇宙与地球第1课:太阳、地球和月球教学目标: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知识,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位置关系,讨论它们的特点。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太阳光对地球的影响。
讲解月相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观察月相。
布置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关于太阳、地球和月球关系的科普视频。
第2课:星座与神话教学目标:认识常见的星座,了解星座背后的神话故事。
教学步骤:讲解星座的起源和分类。
引导学生观察星座,学习星座的识别方法。
讲述星座背后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布置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一个星座的神话故事,并进行分享。
第3课:地球的结构教学目标: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理解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点。
教学步骤: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展示地球结构模型。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
分析地球内部结构对地球表面现象的影响。
布置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科普展板。
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1课《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1课《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1课《太阳系大家族》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各成员的特点以及太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
教材通过精美的图片、生动的语言和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太阳系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宇宙、地球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各成员的特点等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太阳系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系的组成,知道太阳系各成员的特点,掌握太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增强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愿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各成员的特点,太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
2.难点:太阳系各成员的特点,太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太阳系图片、视频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材料:笔记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太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太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引导学生了解太阳系的基本结构。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的图片,分析太阳系各成员的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太阳系各成员特点的掌握情况。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重点: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八、生活中的能量1、橡皮筋动力飞机是怎么飞上天的?答:我们用力拨动螺旋桨,连接螺旋桨的橡皮筋就被绕紧,这样橡皮筋就储存了一定的能量,当它放松时,将能量释放出来,橡皮筋动力飞机就飞上天了。
2、(能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只可以观察到它产生的(效果)。
3、食物和汽油中储存着(化学能)。
4、化学能是一种很隐蔽的能量,只有在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才能释放出热能和机械能等,如汽车行驶。
5、利用能量的实例*声能:声呐探测仪探测水中的沉船利用了声能*电能:电扇转动利用了电能*光能:太阳能热水器把水加热利用了光能*热能:做饭烧水利用了热能*磁能:磁悬浮列车的运行利用了磁能*风能:风车转动利用了风能*机械能:橡皮筋动力飞机飞上天利用了机械能*水能:水车转动利用了水能*化学能:汽油中食物中储存着化学能6、你都知道哪些形式的能量?(声能)(光能)(电能)(热能)(磁能)(机械能)(化学能)等都是能量。
7、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量)。
我们的周围每时每刻都有(各种能量)存在。
8、人体进行各种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是从(食物)中获得的。
9、你一天吃多少食物,才能满足活动的需要呢?答:10----13岁儿童每天约消耗9623千焦的能量,只要我们吃的食物中含有这么多的能量,就能满足活动的需要了。
10、能量的单位是(千焦)。
11、人每天约消耗的能量:10----13岁儿童是(9623千焦);轻体力劳动的成人(10032千焦);重体力劳动的成人(11704千焦)。
12、食物中所含的能量是(不同)的。
能量最多的食物:方便面、小米、玉米面、瘦猪肉能量最少的食物:冬瓜、西红柿、黄瓜、牛奶13、这些食物所含的能量最终来自哪类生物?答:这些食物所含的能量最终来自植物14、利用能量的观点,谈谈我们如何保持身体健康?答:过多或过少地获取能量,都(不利于)身体健康。
只有保证身体中的(能量平衡),才能保持我们的健康。
第九课植物与能量1、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要(消耗能量),人类和其他动物是通过(食物)获取能量的,而食物的最终来源是(植物)。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地球的构造和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最外层的部分,也是我们最接近的部分,其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地核则位于地幔之下。
地核是地球最厚的部分,平均厚度约为2900千米。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力的作用和地壳运动的结果。
火山是因为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地震则是地壳的岩层在互相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会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
此外,地震方位可以通过特定的仪器进行自动测定,但目前还无法预测地震。
如需更全面的信息,可以阅读课本教辅或者请教老师。
苏教版小学科学目录
苏教版小学科学目录小学科学是一门旨在培养孩子们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的重要学科。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多个领域的知识和实践活动。
以下是苏教版小学科学的大致目录: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第 1 课小小科学家第 2 课小小工程师第 3 课上好科学课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第 4 课认识感官第 5 课感官总动员第 6 课借助工具观察第三单元用大脑思考第 7 课做个小侦探第 8 课暗箱里的秘密第四单元动物与植物第 9 课认识动物第 10 课认识植物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第 1 课石头第 2 课玩泥巴第 3 课沙子与黏土第二单元水第 4 课水是什么样的第 5 课玩转小水轮第 6 课盐和糖哪儿去了第三单元空气第 7 课找空气第 8 课这里面有空气吗第 9 课空气是什么样的第四单元动物与植物第 10 课形形色色的动物第 11 课多姿多彩的植物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关心天气第 1 课今天天气怎么样第 2 课天气的影响第 3 课四季的天气第二单元天空中的星体第 4 课晒太阳第 5 课看月亮第 6 课数星星第三单元用力以后第 7 课推和拉第 8 课形状改变了第 9 课动起来与停下来第四单元奇妙的光第 10 课明亮与黑暗第 11 课透明与不透明第 12 课影子的秘密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第 1 课认识常见材料第 2 课各种各样的杯子第 3 课神奇的新材料第二单元玩磁铁第 4 课磁铁的吸力第 5 课磁铁的两极第 6 课自制指南针第三单元土壤与生命第 7 课栽小葱第 8 课养蚂蚁第 9 课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第四单元打开工具箱第 10 课认识工具第 11 课拧螺丝第 12 课做个小温室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 1 课空气占据空间吗第 2 课空气有质量吗第 3 课热空气和冷空气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第 4 课土壤的成分第 5 课土壤的类型第 6 课肥沃的土壤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第 7 课认识固体第 8 课认识液体第 9 课固体的混合与分离第 10 课把液体倒进水里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第 11 课河流与湖泊第 12 课地下水第 13 课海洋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第 1 课种子发芽了第 2 课幼苗长大了第 3 课植物开花了第 4 课植物结果了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第 5 课不同环境里的植物第 6 课沙漠中的植物第 7 课水里的植物第 8 课石头上的植物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第 9 课声音的产生第 10 课声音的传播第 11 课不同的声音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第 12 课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第 13 课纸第 14 课金属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第 1 课给动物分类第 2 课鱼类第 3 课鸟类第 4 课哺乳类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第 5 课运动与位置第 6 课不同的运动第 7 课运动的快慢第三单元常见的力第 8 课力与运动第 9 课弹力第 11 课浮力第四单元简单电路第 12 课点亮小灯泡第 13 课导体和绝缘体第 14 课电路暗箱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第 1 课骨骼第 2 课关节第 3 课肌肉第 4 课骨骼、肌肉的保健第二单元养蚕第 5 课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第 6 课蚕的生长变化第 7 课蚕的生命周期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第 9 课弹力第 10 课摩擦力第 11 课浮力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第 12 课力在哪里第 13 课重力第 14 课摩擦力的秘密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第 1 课光源第 2 课光的传播第 3 课光的反射第 4 课七色光第二单元热传递第 5 课热传导第 6 课热对流第三单元地表的变迁第 8 课地球的表面第 9 课火山和地震第 10 课地球的内部第 11 课地表的变化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第 12 课水滴的旅行第 13 课水的分布第 14 课节约用水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第 1 课搭建生命体的“积木”第 2 课微小的生命体第 3 课发霉与防霉第二单元仿生第 4 课生物的启示第 6 课蛋壳与薄壳结构第三单元地球的运动第 7 课昼夜交替第 8 课谁先迎来黎明第 9 课四季循环第四单元简单机械第 10 课撬重物的窍门第 11 课拧螺丝的学问第 12 课升旗的方法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第 1 课蜡烛的变化第 2 课铁钉生锈第 3 课制作汽水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第 4 课生物的遗传第三单元化石的奥秘第 6 课化石告诉我们什么第 7 课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第四单元探索宇宙第 8 课太阳系大家族第 9 课观察星空第 10 课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能量第 1 课什么是能量第 2 课各种各样的能量第 3 课能量的转换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 4 课多种多样的动物第 5 课多种多样的植物第 6 课古代生物的多样性第 7 课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第三单元宇宙第 8 课探索宇宙第 9 课浩瀚的宇宙第 10 课建构宇宙模型第四单元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第 11 课科技发展历程第 12 课科技改变世界第 13 课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的目录设计,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通过逐步深入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科学的奥秘。
六年级上册第11课主要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11课主要内容
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1课《宇宙生命之谜》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表达了作者对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的敬佩,同时激发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1课《宇宙生命之谜》分段与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写的是从古至今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一直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第二部分(2-8):先概括地说明,从理论上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然后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
第三部分(9-10):人们至今没有在地球之外找到生命,但是仍然相信有生命存在,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谜。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课 时 备 课1本学期总第9课时 第二元第 1 课时备课日期课 题 二、1 抵抗弯曲课 型 观察与实验 授课人 戴春生教 学 目 标 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2、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3、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4、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
重 点 难 点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教、学具准备 为小组准备: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竹片或尺子。
教师自己准备:有关的建筑图片。
教 学 过 程一、质疑导入新课在三年级时,我们研究过纸承受拉伸和弯曲的性能。
说说纸承受弯曲的性能如何?(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见)(1)图片导入了解:房子和桥梁都是依靠柱和梁支撑的。
这要通过观察、比较最简单的房子和最简单的桥的结构特点来认识。
用板凳来比喻柱和梁,用板凳来比喻房子和桥梁,学生就容易理解房子和桥梁结构的共同点了,因为它们在结构上都和板凳是类似的。
(2)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柱子承受的压力是要把柱子压短、压碎,这当然是很不容易的。
横梁承受的压力要把横梁压弯、压断,这就比较容易了。
所以,研究横梁抗弯曲能力就很重要了。
二、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就是纸,那么你们在学习中特意去留心纸的特性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纸抗弯曲的能力与什么有关。
1.、教师提出问题:薄的纸连自身重量都不能承受就弯曲了。
那厚的纸呢?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加大纸的厚度,纸的抗变曲能力会怎样呢?(小黑板出示)2、通过同学的猜想会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加强引导,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影响弯曲的因素上3、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与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注意实验应控制哪些量不变。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10 宇宙生命之谜(含第11课))》拓展阅读
捕捉遥远的星光阿来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两个问题,你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1.哈勃太空望远镜在进入太空的最初阶段存在哪些问题?2.你认为人类将哈勃太空望远镜送入太空的做法有价值吗?人类最先通过望远镜把目光投向星空时,是想明了地球在太空中所处的位置。
但是很快,人们便在星空中发现了更多的秘密。
这些秘密促使人们开始考虑宇宙本身的历史与由来。
在这个转折期中,一个重要的人物是美国天文学家哈勃。
在已经过去的伟大的20世纪,科学家们用满布天幕的星光,建立起了我们对于时间,特别是过去时间的直接观念。
为了纪念哈勃,20世纪末一项最具野心的天文计划,便用上了哈勃的名字。
1990年4月24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卡拉维拉尔角,发现号航天飞机静静地竖立在发射架上。
装载着最新型的观测宇宙的眼睛——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发现号”航天飞机即将升空。
这个时刻,距当初预计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升空的时间已过去了9年。
如果算上哈勃太空望远镜本身的设计与制造,这个过程则长达15年。
在人类的认识水平一日千里的时代,15年已经是一段相当漫长的时间了。
这一天,花费了科学家们9年精力和7亿美元的巨资,装载着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发现号”航天飞机顺利地升入了太空。
大气层保护着地球上的生灵,同时,又遮蔽着人类投向宇宙的目光,科学家们把一台大口径的天文望远镜送入太空,就是为了突破大气层对光线的屏蔽,观测到更遥远的天体,探索宇宙早期的模样,进而判断出宇宙的年龄。
但是,发射期一共延迟了9年之久的哈勃真的能够完成这样的使命吗?升空一个月后,哈勃在地面遥控下开始工作。
一个意想不到的悲剧性结果呈现在人们面前:哈勃拍摄的天体照片都模糊不清,其解析度只能达到设计指数的1/20。
哈勃太空望远镜设计者之一的威廉·鲍姆说:“我们事先针对哈勃所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模拟演习,万万没有想到球面像差问题的产生,因为这个问题太基本了,连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这种事情。
”球面像差,是指反射到主镜面上的光线无法聚焦的现象。
最新版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新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遗传与变异基础知识梳理第1课细胞1.17世纪时,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发现了植物细胞。
2.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3.绝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4.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
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5.人体或动物体的多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植物细胞除这些结构外还有细胞壁,细胞壁有保护细胞内部、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
6.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洋葱表皮细胞的形状大体为长方形,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看到的小黑点是细胞核,大泡泡是液泡。
7.认识细胞8.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就是细胞不断生长、增殖、衰老、死亡的过程。
9.单细胞生物有草履虫、有孔虫、喇叭虫、变形虫、细菌等。
第2课像与不像1.人的几种相貌特征2.人的相貌特征、血型、性格、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现象。
3.有些疾病是可以遗传的,如红绿色盲、糖尿病等。
4.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
5.“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都是遗传现象。
6.同种生物后代与亲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称为变异。
7.“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是变异现象。
8.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9.动植物的种类多种多样,同种生物中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体。
在世界上不能找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10.动植物的后代与亲代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细微不同。
如毛色为黄色的狗妈妈生出了毛色为白色的小狗,属于变异现象。
根据遗传规律,还可以推测狗爸爸的毛色可能为白色。
11.正是有了遗传和变异,自然界才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生物。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发展着、进化着。
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1课《晾衣架上的小轮》课件(2022版)
新知讲解
第二种办法:固定绳子 ①绳子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绳子绕过滑轮 ③滑轮上挂住钩码 ④用手向上拉绳子 ⑤重物被提起
我们把这种能随着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新知讲解
使用动滑轮提起重物时,力的方向与定滑轮有什么不同?
提升重物的方向和拉力的方向一致 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且随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板书设计
晾衣架上的小轮
提起重物的轮子 做“起重机”
作业布置
调查一下,生活中什么时候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或滑轮组?
新知讲解
实验比较
使用2个滑轮的组合吊起重物与使用1个滑 轮吊起重物进行比较,说说吊起重物的过 程有什么不同?
滑轮组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课堂练习
选择题
1、旗杆上的滑轮是(A)
A、定滑轮
B、动滑轮
2、升降式窗帘顶部安装的滑轮是(A)
A、定滑轮
B、动滑轮
3、下列装置中用到滑轮组的是( B)
A、水龙头
B、起重机
工具与材料:铁架台、滑轮、细绳、钩码和测力计。
新知讲解
实验操作 想一想,有几种办法?
新知讲解
第一种办法:固定滑轮
①把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绳子绕在滑轮上 ③绳子的一端挂住钩码 ④用手往下拉绳子 ⑤重物被提起
我们把这种滑轮叫做定滑轮。
新知讲解
使用定滑轮提起重物时,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提升重物的力向上,拉力向下。 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且不随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C、滑轮组 C、轮轴 C、辘轳
课堂练习
判断题
1、滑轮的边缘有凹槽,能绕轴转动。( √) 2、晾衣架的转向器上装有动滑轮。( ×) 3、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 √) 4、由于滑轮组里定滑轮,所以滑轮组费力。(×)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1课宇宙生命之谜的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1课宇宙生命之谜的课堂笔记一、课前预习在开始本课的学习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预习的重要性。
通过预习,我们可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找到自己的疑惑,并在课堂上更好地参与讨论和提问。
二、课文讲解1. 宇宙生命的诞生:课文中提到,科学家们认为宇宙是由大爆炸形成的,并且一直在不断膨胀。
这个观点需要我们理解并记住。
2. 地球生命的条件:课文中详细介绍了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包括地球的体积和质量、日地距离、空气、水等条件。
这些条件需要我们认真理解并记住。
3. 宇宙中是否存在生命: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重要的问题。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可以了解到目前科学家们对宇宙中是否存在生命的看法和证据。
4. 探索宇宙的奥秘:在本课中,我们还学到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和方法,包括望远镜、火箭等工具的使用。
三、重点难点解析1. 重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我们需要理解这些条件是如何满足的,以及这些条件在其他星球上是否同样存在。
2. 难点:宇宙中是否存在生命这个问题,以及如何探索宇宙的奥秘。
我们需要思考这些问题,并尝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3. 解析:对于这些难点,老师会在课堂上进行详细解答,并引导我们思考和讨论。
我们需要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并做好笔记。
四、课堂互动在课堂互动环节,大家可以向老师提问,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老师会认真回答每一个问题,并鼓励大家积极思考和讨论。
五、课后复习与作业1. 复习:课后需要复习本课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宇宙的起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探索宇宙的方法等。
2. 作业: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包括阅读相关文献、写一篇关于宇宙生命的文章等。
六、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宇宙的起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和方法。
这些知识不仅对我们了解宇宙非常重要,也对我们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讨论,并尝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新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第一单元遗传和变异第1课细胞1.房屋是用一块块砖建成的,蜂巢是由一个个巢房构成的。
那么,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3.17世纪,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一片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4.显微镜5.植物细胞是植物生命活动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由原生质体和细胞壁两部分组成。
此外还有细胞液等。
6.绝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7.不同生物细胞结构不同,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第2课我像谁1.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
2.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称为变异。
3.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第3课灭绝的生物1.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叫化石。
2.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以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3.科学家通过对恐龙粪化石的研究,可以知道恐龙的食性;通过对恐龙足迹化石的研究,可以了解恐龙的体重、长度、行进速度、生活习性等。
4.猛犸象比较耐寒,而大象没有像猛犸象一样耐寒。
猛犸象主要是生存在亚寒带和寒带的地区生活的地方,主要是以草和灌木为主。
猛犸象和大象的形态特征也是有着非常大的差别,猛犸象的象牙非常的大,而大象就没有像猛犸象一样有那么大的象牙,还有猛犸象的象毛也要比大象的象毛长很多。
5.了解恐龙等生物灭绝的原因原因一:气候变迁说6500万年前,地球气候陡然变化,气温大幅下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令恐龙无法生存。
原因二:火山爆发说因为火山的爆发,二氧化碳大量喷出,造成地球急激的温室效应,使得植物死亡。
进而造成恐龙灭亡。
原因三:大陆漂移说由于地壳变化,这块大陆在侏罗纪发生的较大的分裂和漂移现象,最终导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恐龙因此而灭绝。
2024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1课《太阳系大家族》教案
2024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1课《太阳系大家族》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太阳系大家族》是六年级科学上册的第11课,主要介绍了太阳系的组成和各行星的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太阳系的知识。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太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理解和记忆各行星的特点方面,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各行星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未知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各行星的特点。
2.难点:对各行星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太阳系的组成和各行星的特点。
2.谈话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探讨,共同解决问题。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太阳系图片、各行星特点介绍等。
2.教学道具:太阳系模型、行星卡片等。
3.学习资料:相关科学文章、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太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太阳系的美妙景象。
提问:“你们知道太阳系由哪些行星组成吗?”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讲解太阳系的组成,介绍各行星的特点。
重点讲解太阳、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行星的特点,如大小、颜色、距离太阳的远近等。
同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套行星卡片。
让学生通过观察卡片,找出各行星的特点,并互相交流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太阳系中哪颗行星最大的?哪颗行星离太阳最近?”让学生回答,检查他们对太阳系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内容-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到三角形的不变性,并且能加固四边形。掌握用三角形加固框架的方法,设计、制造一个可以支持重物的框架结构,发展动手动脑能力。
课 题
做框架
课时
共 32课时
第13课时
教材分析
起重机架、输电线铁塔是一种框架式结构。框架结构的优点是能用较少的材料建构巨大的物体,支持出很大的空间。用木材、钢材建造的物体几乎都是框架结构的。研讨框架结构又给先生打开了一扇认识外形结构的窗口。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做简单框架。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框架。让先生本人捆扎这样的框架,并发现三角形框架不变,四边形框架不不变。进一步研讨怎样把四边形框架加固,认识斜杆的作用。为下一个活动作认知和技能上的预备。
先生在图纸上画设计图。
4、请先生下去讲解他的设计,讲出某根筷子为甚么放在那计图来完成加固。
6、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框架承受分量最多,用的材料最少。
小组合作按照设计图来完成加固。并进行比较。
经过观察,可以直观建立框架的概念,并且引导先生认识框架结构的支持的作用,发现其中的小格子大都是三角形的。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
1、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现框架结构建筑的图片。
2、这类骨架式构造我们叫它框架结构。
3、这些建筑在结构上有甚么共同点?它们和实体的建筑比拟有甚么优点
先生交流汇报
二、研讨简单框架
1、出示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
2、动手摆弄一下最简单的框架:三角形和四边形。告诉老师哪种框架比较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