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师旷论学》教学设计
师旷论学ppt课件
译文 • 晋平公问于师旷
曰:“吾年七十,欲 学,恐已暮矣。” • 晋平公对师旷说: “我已经是七十岁的 人了,想学习,恐怕 太晚了吧?”
5
• 师旷曰: “何不炳 烛乎?”
• 师旷说: “为什么 不把蜡烛 点燃呢?”
译文
• 平公曰: “安有为人 臣而戏其君 乎?”
• 晋平公生气 地说:“哪 有做臣子的 戏弄君王的 呢?”
7
• 炳烛之明, 孰与昧行 乎?”
• 点上蜡烛走 路和黑暗中 走路,究竟 哪个更好 呢?”
译文
• 平公曰: “善哉!”
• 平公说: “说得好!”
8
注 释
9
注 释
10
注 释 炳烛:把烛灯点燃。古无蜡烛,称火 炬为烛。炳:点燃。
11
注 释 昧行:黑暗中行走。
12
拓展训练 •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划三处) •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论学
(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
1
下面我们分四步学习课文
1
阅读提示
2
原文阅读
3
翻译原文
4
拓展训练
2
阅读提示
• 人生有涯,学而无涯。师旷论学三喻,妙 哉妙哉!
3
原文
•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 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 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 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 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 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 行乎?”平公曰:“善哉!”
13Βιβλιοθήκη 展训练2•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古文师旷论学》课件
课件的视觉效果良好,使用了丰富的图片和图表,使内容更加生动 形象。
互动性
课件中设置了一些互动环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对现代教育的反思
教育理念
通过对《古文师旷论学》 的解读,反思现代教育中 的一些问题,如过于注重 分数和应试教育等。
教育方式
思考如何借鉴古代教育智 慧,改进现代教学方式和 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 力和综合素质。
善于总结
师旷认为学习应该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的学习方 法,以提高学习效果。
教育理念
01
因材施教
师旷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和能力进行因材施教,充分发
挥学生的特长和潜力。
02 03
重视德育
师旷认为德育是教育的根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 。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良好的品德是成就大事的前提条件 。
详细描述
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例如 ,通过问题解决、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培养 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5 总结与反思
对师旷论学的评价
内容深度
该课件对《古文师旷论学》的解读深入浅出,通过师旷与晋平公 的对话,阐述了学习的意义、方法和态度。
Hale Waihona Puke 少而好学从小就喜爱学习。
师旷
春秋时期晋国乐师 ,以其音乐造诣和 智慧著称。
务
致力于,专心致志 于。
老而衰
年老时精力衰退。
句子翻译与理解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从小就喜爱学习的人,如同初升的太阳,充 满生机和活力。
务
致力于,专心致志于。在句子中表示“应该 致力于学习”。
学弈
《学弈》《师旷论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2.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生能从《学弈》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从《师旷论学》中明白“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学生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课件课型:以文代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我们上学期学过《杨氏之子》,这学期刚学《伯牙绝弦》,这两篇文章的题材都是(生答:文言文)。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言文,齐读课题:学弈。
二、读懂题目,了解作者。
1、理解“学弈”的意思。
2、“弈”与“奕”的区别。
3、了解孟子的生平,典故及名言。
三、初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过渡:到目前为止,大家做得很不错,做到了全神贯注,我们再接再厉!回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生答:多朗读)。
请大家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
出示要求及标有停顿的课文,学生练读。
1、检查朗读,评价效果。
2、师配乐范读课文。
3、指导朗读方法:语速较慢,注意停顿。
设问句前要读出问的语气,回答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4、学生练读。
5、再次检查朗读,评价效果。
四、理解内容。
回忆学习文言文的第二步(生答:解全文)。
我们学过了解文言文的方法有(生答: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
现在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同桌讨论全文的主要意思。
1、同桌讨论。
2、全班交流每句话的意思。
交流每句话时,说说自己理解这句话运用了哪种方法。
3、说说课文的内容。
五、领悟道理。
1、是因为前一个人的智商不如前一个人吗?究竟是为什么?用原文的话回答。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2、能分别找一个成语形容他们吗?(专心致志、全心全意……)(三心二意、心不在焉……)3、学习文言文第三步(明道理)现在你能告诉我,从这篇文言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我们做事情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要三心二意。
小古文微讲堂开始了!第六十五讲:师旷论学
小古文微讲堂开始了!第六十五讲:师旷论学本期主讲翟萍老师:小古文讲师团成员,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小学教师。
2012年3月起,跟随朱文君老师开展小学生小古文课程实验,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五步诵读法”。
翟老师将小古文教学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深受学生喜爱,她的课堂轻松活泼,曾在全国第七届新经典大讲坛做《一年级也爱小古文》的汇报,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
师旷论学翟萍老师主讲来自跟我学小古文00:0013:33父母、老师常常用这句诗来劝勉我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让我们趁着年少好好学习。
其实人生学无止境,无论年少、年老,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这种一生都要学习的态度是春秋时期的乐师师旷在和晋平公谈论时提出来的。
他具体是怎么说的呢?我们一起来读小古文《师旷论学》。
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读,把字音读准确。
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师旷和晋平公是怎么谈论起关于学习的话题的呢?请看: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 “恐已暮矣”中的“暮”本来是“天晚”,这里指“晚”的意思。
晋平公感觉自己年迈没法学习了,是种什么样的心情呢?有些可惜,有些难过,还有些惆怅,我们读出这种感觉。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是怎么回答的?师旷曰:“何不炳烛乎?'看看字面,你能猜出师旷说了什么吗?“炳烛”就是点燃烛灯,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烛灯呢?”晋平公一听可不高兴了:我说“恐已暮矣”,说的是我年纪大了,学习已经晚了,又不是说天色晚,你让我点烛灯不是在戏弄我吗?于是——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在这里,“安”是“怎么、哪里”的意思,“乎”在句尾,相当于现在的疑问词“吗”。
小古文第99课师旷论学
小古文第99课师旷论学
古代的中国,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教育。
在师旷的时代,学生上学的机会并不多,而且只有富人家的孩子才有机会接受教育。
因此,师旷就提出了他自己关于学习的一些观点。
首先,师旷认为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更重要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他曾经说过:“学习之道,一以贯之,无论身处何地,都应当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
”他认为,学习是一种修行,是一种对自己不断完善的过程。
其次,师旷强调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他认为,学习应该是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法的。
每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然后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最后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去实现目标。
同时,师旷还提出了“三思而后行”的观点,他认为在学习前应该先思考,然后再行动。
再次,师旷强调学习的坚持和毅力。
他认为学习是一种长期的积累和修炼,需要坚持不懈地去努力。
他曾经说过:“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只有在学习中保持坚持和毅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最后,师旷提出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他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自己的素质和才能。
他强调人的成长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综上所述,师旷提出的关于学习的观点对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和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
只有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取得更好的成果。
让我们一起学习师旷的学习之道,努力成为有心人,追求卓越的自己。
古文师旷论学PPT课件
2020/3/23
2
译文
•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
• 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国君的行为呢?”
• 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 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正午太阳 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火把照明,点上火把走 路和摸黑走路相比,哪个更好呢?”
生:把“老而好学”比作“炳烛之明”。
师:你觉得他的比喻妙在哪里?
生:人年纪大了,就像渐渐走入黑暗之中。而学习,就好像在黑暗中行 走时点一根蜡烛。虽然不能像太阳一样光亮,但至少能照亮前行的方向。
师:对啊,与摸黑前行相比,炳烛之明是何等珍贵!所以说,无论从什 么时候开始学习,都不会迟。
2020/3/23
先秦游说之士的说辞往往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其诀窍也就在这里。
2020/3/23
7
核心句及启示
核心句: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 之明。意思是学习要趁年轻,越早越好。而我们也要活到老学到老。
启示: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终生学习,受益终生。
• “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好学 好。要活到老,学到老。
2020/3/23
8
朗读节奏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 “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 “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 公/曰:“善哉!”
师旷劝学教案(优秀8篇)
师旷劝学教案(优秀8篇)师旷劝学教案篇一选自《说苑》。
《说苑》收录了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带有一定的哲理性。
由于取材广泛,保存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所以给后人探讨历史提供了许多便利之处。
《说苑》同时也是一部富有文学意味的重要文献,内容多哲理深刻的。
格言警句,故事性颇强,文字简洁生动,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欣赏,对魏晋乃至明清的笔记小说也有一定的影响。
刘向是楚元王刘交四世孙。
汉宣帝时,为谏大夫。
汉元帝时,任宗正。
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
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
汉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
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
治《春秋榖梁传》。
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
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等书。
1.师旷:字子野,春秋晋国人,著名乐师,目盲。
2.于:向。
3.欲:想。
4.暮:晚,迟。
5.炳烛:点燃火把、火炬。
先秦时期有无蜡烛,尚有争论,但本文中应理解为照明工具,当时称烛,即是火炬。
6.安:怎么。
7.戏:戏弄。
8.盲臣:我,师旷双目失明所以故称盲臣。
9.何不:为什么不。
何,为什么。
10.炳烛之明:像点燃火烛的光亮。
⒒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昧,黑暗。
12.哉:象声词13.好:善于14.善:好15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之君16闻:听说师旷劝学教案篇二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 建本》)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既然晚了,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平公说:“哪里有做臣子的人而来戏弄自己的国君的行为呢?”平公说:“说得好啊!”1.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2.于:向。
3 吾:我。
4.师旷:字子野,春秋时代晋国乐师。
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古文师旷论学教学内容
生:人年纪大了,就像渐渐走入黑暗之中。而学习,就好像在黑暗中行 走时点一根蜡烛。虽然不能像太阳一样光亮,但至少能照亮前行的方向。
师:对啊,与摸黑前行相比,炳烛之明是何等珍贵!所以说,无论从什 么时候开始学习,都不会迟。
知识扩展:两汉文学
汉朝在文学史上一般分为东汉西汉。东西之分是国都所在地来命 名的。两汉的主要文学成就包括:汉赋,散文,诗歌。从文化上看,汉 代文学有着浓厚的因袭复古之风,此与整个汉代以五经为祖祢(mí), 以圣贤为准则,和重师法传承、章句治经的学术最为突出。司马迁的《史记》以人物 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新样式,也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 纪元,是汉代最辉煌的成就。东汉班固的《汉书》与之齐名。政论文中名 篇佳作叠现,其中包括:贾谊的《过秦论》、桓宽的《盐铁论》等。
司
贾
马
迁
谊
谢谢大家!
原二十卷,后仅存五卷,大部分已经散佚,后 经宋曾巩搜辑,复为二十卷,每卷各有标目。依次 为:君道、臣术、建本、立节、贵德、复恩、政理、 尊贤、正谏、敬慎、善说、奉使、权谋、至公、指 武、谈丛、杂言、辨物、修文、反质。
本篇选自《建本》一卷,取“君子贵建本而重 立始”之意。
作者简介
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 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 孙。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治《春秋彀梁传》。 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 《说苑》、《列女传》等书。
原文
•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孔孟论学习》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孔孟论学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孔子和孟子关于学习的观点,感受古代圣贤的智慧。
2.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分析文本的论证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勤奋学习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孔子和孟子关于学习的观点,分析文本的论证方法。
难点:文言文阅读,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三、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学习的文章——《孔孟论学习》。
提到学习,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圣贤孔子和孟子是如何看待学习的吧!2.预习交流(1)请同学们预习课文,疏通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2)分享预习成果,讨论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句子。
3.文本解读(1)分析孔子的学习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孔子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孔子提倡的学习方法有哪些?(2)分析孟子的学习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这句话如何理解?孟子如何看待学习的乐趣?孟子认为学习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境界?4.课堂讨论孔子和孟子的学习观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你认为孔孟的学习观对今天的我们有何启示?(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案例分析(1)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孔孟学习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小组交流,分享案例分析。
(2)谈谈自己对学习的认识和体会。
7.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重点句子。
四、教学反思1.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2.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3.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热爱学习,勤奋学习,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理解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含义,引导学生探讨“习”的具体含义,区分“习”与“复习”的不同。
对话设计: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里的“习”仅仅是指复习吗?生:我觉得不是,可能还包括实践、运用等方面。
劝学 教案
《劝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2.学习本文设喻说理、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3.了解学习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明确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1.文言基础知识和背诵;2.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时间:2课时(外作业评讲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幻灯片1、2)刘向《说苑》中有个《师旷论学》的故事: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点燃蜡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戏弄)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阳光),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暗,在黑暗中)行乎?”平公曰:“善哉!”晋平公老而叹暮,师旷劝其“炳烛”,暮夜烛火虽黯淡昏黄,毕竟强于抹黑走路的“昧行”,老而好学同样能够启开昏聩壅塞的心智。
所谓“炳烛之明”的深意也在于此:烛光虽黯淡,却可以洞幽察微;老而好学,更显得明智通达。
战国末期的思想家荀子也写了一篇关于学习的文章《劝学》,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这篇文章。
(幻灯片3)1.介绍《荀子》(幻灯片4-7)学生看课本注①,教师补充。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
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
《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2.题解(幻灯片8)《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
反思修订稿
关于《师旷论学》两种课型的对比反思《师旷论学》是西汉刘向所写的一篇短小的文言文,说的是人生学无止境,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的道理。
第一次上课,我的主要环节是‚读——译——析——积累‛,重点让学生翻译字词句,在掌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主题思想。
但第一次课上下来,感觉并不理想,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总结起来有如下三个缺点:1.备课不充分,对文章内容没有吃透,所以导致教师在课堂上不敢过于放手,特别是担心学生问到自己没有研究透的内容该如何处理。
比如‚何不炳烛乎‛的‚炳烛‛这个词语就没有研究透,大概的知道是拿着蜡烛,但是没有引导学生从字形入手,从词性入手。
再如‚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这几句话之间思维的跳跃,特别是当晋平公问到师旷年龄大了想要学习但怕迟了的时候,平公的回答是让点燃蜡烛。
从文本表层来分析,这就是‚戏‛,所以才有了后面晋平公的回答。
但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我备课很仓促,文本所蕴含的深层次的东西和文章的美根本就没有挖掘出来。
2.学生学习文言文没有兴趣,导致课堂沉闷。
虽然说一节课的优劣不能用气氛的热闹或沉闷来衡量,但是本节课展示学生人数较少,课堂无波澜,所以师生皆昏昏欲睡。
我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主要是学生自己对文言文学习本身就没有信心,总是觉得遇到课外文言文就是‚老虎吃天无法下爪‛,总是被动学习,并没有真正体会到文言文、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瑰丽文化中内容最丰富,思想最深刻的宝贵遗产。
3.文言文的教学模式、教学环节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特别是学生读完开始翻译的时候,基本上就到了整堂课的一个低谷。
机械性的记忆使学生完全丧失了学习热情和学习的动力。
通过分析、总结、反思第一次上课的不足,再加上王教授的指导,我将授课思路进行了调整,改变过去记忆式教学模式,开始接受思维性教学,主要从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开始,引导学生喜欢上文言文。
师旷论学文言文讲解
师旷论学文言文讲解
摘要:
1.师旷论学的背景和原文概述
2.师旷论学的核心观点
3.对师旷论学的解读和启示
正文:
一、师旷论学的背景和原文概述
师旷论学是一篇关于学习的文言文,原文中,晋平公向师旷请教学习的问题。
师旷以盲人的身份,用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道理,向晋平公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二、师旷论学的核心观点
师旷论学的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学习无止境,任何时候开始学习都不晚”。
他通过以下三个比喻来阐述这一观点:
1.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
这说明人在年轻时学习,可以充分利用年轻的精力和记忆力,吸收知识,形成自己的世界观。
2.中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
这说明人在中年时学习,可以凭借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成熟的思维能力,深入理解知识,提高自我修养。
3.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蜡烛照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路相比,哪个更好呢?这说明人在晚年时学习,可以弥补年轻时的不足,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使生命更有意义。
三、对师旷论学的解读和启示
师旷论学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任何时候开始学习都不晚。
我们应该珍惜时光,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同时,师旷论学也告诉我们,学习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结来说,师旷论学是一篇关于学习的文言文,它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任何时候开始学习都不晚。
我们应该珍惜时光,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文言文师旷论学题目
文言文师旷论学题目摘要:一、引言1.介绍文言文师旷论学题目2.阐述师旷在古代教育史上的地位二、师旷的教育观念1.师旷的“德、才、学”教育理念2.师旷倡导的因材施教原则三、师旷的教学方法1.讲解经典,强调实践2.以史为鉴,关注时政四、师旷论学的现实意义1.对现代教育的启示2.对提高国民素质的借鉴作用五、结论1.总结师旷论学的主要内容2.强调师旷论学对现代教育的积极影响正文:在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教育的论述,这些论述不仅体现了当时的教育观念,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教育经验。
文言文师旷论学题目就是以师旷为代表的教育家对教育问题的深入探讨。
师旷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师旷的教育观念以“德、才、学”为核心,强调德行、才能和学问的全面发展。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实际能力。
这一观念突破了当时“学而优则仕”的局限,为后世教育理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师旷倡导因材施教的原则,认为教育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进行,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这一原则在当今教育中仍然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在教学方法上,师旷注重讲解经典,强调实践。
他认为,通过学习古代圣贤的经典著作,可以让学生了解先人的智慧,为自己的成长奠定基础。
同时,师旷强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
此外,师旷论学还表现出对时政的关注,以史为鉴,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理政的建议。
这种关注现实、学以致用的精神对现代教育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国家发展。
总之,师旷论学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教育遗产。
从师旷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以推动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文言文师旷论学题目
文言文师旷论学题目
摘要:
一、引言:介绍师旷及其对教育的贡献
二、师旷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注重实践
三、师旷的教育方法:诱导、启发、讲授、实践相结合
四、师旷的教育成果:培养出许多杰出人才
五、结论:总结师旷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一、引言
师旷,字子野,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音乐家和政治家。
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对后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师旷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二、师旷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注重实践
师旷的教育理念主张因材施教,他认为每个人的性格、才能和兴趣都不尽相同,因此教育应该因人而异,针对每个人的特点进行教育。
此外,师旷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师旷的教育方法:诱导、启发、讲授、实践相结合
在教育方法上,师旷主张诱导、启发、讲授和实践相结合。
他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启发学生的智慧,讲授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师旷的教育成果:培养出许多杰出人才
师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使他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
他的学生中,有
许多成为了各国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家等,他们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结论
师旷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的瑰宝,他的因材施教、注重实践的教育理念,以及诱导、启发、讲授、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对后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古文师旷论学教学设计
小古文《师旷论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各种形式背诵课文,体会传统文化的韵味雅致。
3、领会文章带给我们的教诲,拓展延伸并强化本册教材第一单元“爱读书, 爱学习”的主题。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形式背诵课文,体会传统文化的韵味雅致。
教学难点领会文章带给我们的教育意义,笃定自己“爱读书、爱学习”的思想认识。
教学过程一、入题齐读课题。
什么是论学?论说学问。
谁论学?我们对师旷的了解不是很多,老师这里有份资料,同学们读一度。
简介师旷。
二、学习古文(一)分句朗读、理解。
1、出示内容自己试读。
咱们给生字注上音,扫除障碍再读就容易多了。
2、第一组对话。
读一读。
加上停顿符号再读就更容易了。
指名读。
3、试着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晋平公七十岁还想学习,令人敬佩。
可他毕竟年纪大了,心里没底,就跟聪明睿智的师旷说道说道。
师旷用一个反问句直截了当给他一个建议。
你觉得师旷给晋平公出的主意靠谱吗?哪儿不靠谱了?(晋平公说时间晚了是指年纪大了,而不是指时间到了夜晚,师旷却让他点亮蜡烛照明,这不是开玩笑吗?)晋平公听了有什么反应呢?引出第二组对话。
4、下一组对话。
师读。
生加停顿读。
男女生对读。
5、理解这组对话字词句意思。
(晋平公心中不悦,对师旷说:“乐师,寡人虽无太大作为,但怎么说仍是你的国君,哪里有做臣子的戏弄国君的呢?”师旷不紧不慢地解释说:“臣虽双目失明,但还不至于眼里没有君。
臣的话自有道理,怎么敢戏弄国君呢?”)6、难道我们误会师旷了?且看他有什么道理。
生读。
小组比读。
师读。
7、理解意思。
我听说过这样几句话:一个人在少年时期好学,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光辉灿烂,前途无限;一个人在壮年时期好学,就像中午的太阳一样,光辉正盛,大有前途;一个人在老年时期好学,好像蜡烛的光亮一样,它的光亮虽然不如太阳的光辉,不也比在黑暗中走路更强吗?”8晋平公听懂师旷的道理了吗?生齐读最后一句。
9、你现在觉得师旷这主意靠谱吗?晋平公和师旷的关系很不一般,师旷作为臣子曾经撞过君王晋平公。
《师旷论学》课件
师旷论学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 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
安有:哪有。 为人臣:做臣子的。 乎:呢。 戏:戏弄。 安敢:怎么敢。
师旷论学
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 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师旷论学
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 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 乎?”
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 孰与:与...比,哪一个…。 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暗。
师旷论学
平公曰:“善哉!”
善:好。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 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 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 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 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 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 行乎?”平公曰:“善哉!”
乎 平 公 曰 善 哉
烛 之 明 炳 烛 之 明 孰 与 昧
如 日 中 之 光 老 而 好 学 如
好 学 如 日 出 之 阳 壮 而 好
臣 安 敢 戏 君 乎 臣 闻 之 少
人 臣 而 戏 其 君 乎 师 旷 曰
何 不 炳 烛 乎 平 公 曰 安 有
七 十 欲 学 恐 已 暮 矣 师 旷
晋 平 公 问 于 师 旷 曰 吾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 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 戏其君乎?”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 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 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 君乎?
师旷劝学教案1
师旷劝学教案1教学工作方案是老师与同学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桥梁,它可以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提高学习乐观性和主动性。
教学工作方案是老师与同学有效沟通和沟通的桥梁,能够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
如何编写教学工作方案是每位老师必需把握的基本技能和力量。
以下是一些教学工作方案的胜利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劝学教案2.赏析写人记事的奇妙手法赏析写人记事的奇妙手法诵读、品析一课时要求:读通读顺读懂方法:自由放声朗读,自己译读,同座译读,质疑解难要求:圈出并把握引发关注并需要积累的词方法:自己圈出,落实意义和用法,老师点拨强调(以自行整理或统一练习的方式积累)以下词需要强调:实词:谓当涂涉猎见就过虚词:以岂但若乃及即更何遂人称:卿孤孰古今异义:博士往事语气词:邪耳乎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要求:找寻文中独特的“三”组合并作分析,感受文章写人记事的奇妙手法方法:老师示例,同学查找,老师巡察点拨,同学小组沟通,全班沟通文中的“三”组合有以下一些内容:依据情节把文章分成三个部分,这就是大事的三个阶段,即: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这三个段落是:初……/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穿插人物介绍:孙权、吕蒙、鲁肃简析三个人物(孙权、鲁肃、蒙母)对吕蒙学习并胜利的证明作用要求:体会文中人物的语气语调,感受说话人的心理方法:以读促析,能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心理,感知人物形象简析:(1)“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大有所益”(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1)蒙辞以中多务用务繁重来推脱,这里折射出吕蒙之前不读书只尚武的性格和成长经受(2)蒙乃始就学在孙权的教育和教导之后,吕蒙无可推辞并知错能改,这是他实现自我转变的重要一环(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小结:吕蒙的三次态度的作用:要求:依据文字绽开适当的联想,揣摩这样支配情节和详略的意图方法:说读结合、争论沟通简析:(1)蒙辞以中多务……会以怎样的说来“辞”?扣紧文意想象、表达(2)蒙乃始就学……为什么不写他如何勤学?(3)肃遂拜蒙母……为什么要交代这个环节?删去了会怎样?鲁肃会对蒙母说些什么呢?前两个留白是略写,而最终一个则是扩充出来的这样支配有什么好处吗?除了以上的“三”,还有一些“三”也不能忽视如:人物语言,尤其是语言中流露出的语气语调能够揭示人物心理、情感和性格要求:读熟、读美能够生动地读出人物的语气语调,通过朗读表现出丰满的人物形象;努力做到熟读成诵方法:同座位协作演读;全班男女生协作演读;全班背诵1.文言文章学习的角度:积累词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入题
齐读课题。什么是论学?论说学问。谁论学?我们对师旷的了解不是很多,老师这里有份资料,同学们读一度。简介师旷。
二、学习古文
(一)分句朗读、理解。
1、出示内容自己试读。咱们给生字注上音,扫除障碍再读就容易多了。
2、第一组对话。读一读。加上停顿符号再读就更容易了。指名读。
3、试着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析文感悟
1、师旷向晋平公论说学习,打了哪三个比方?板书:少日出壮日中老炳烛
2、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师旷论学的内容,哪个词比较合适?板书:学无止境(孜孜以求勤能补拙学海无涯天道酬勤)
3、这篇小文如果从晋平公老年而学习的角度起个题目,可以怎样起?(炳烛而学)晋平公年七十尚能炳烛而学,尔等少年,何不日出乎?生回答:善哉!我还想听更响亮、更自信的回答!师重复:尔等少年,何不日出乎?生答:善哉!
7、理解意思。我听说过这样几句话:一个人在少年时期好学,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光辉灿烂,前途无限;一个人在壮年时期好学,就像中午的太阳一样,光辉正盛,大有前途;一个人在老年时期好学,好像蜡烛的光亮一样,它的光亮虽然不如太阳的光辉,不也比在黑暗中走路更强吗?”
8、晋平公听懂师旷的道理了吗?生齐读最后一句。
4、你们已经领略了《师旷论学》这篇小文的精髓!现在老师把课堂交给你,假设你是师旷,我是晋平公,你会用什么名言警句劝我炳烛而学?
5、从理论上你们已经说服我了,你还能讲个具体的事例来让我心服口服吗?(王石60岁到哈佛大学学习、苏洵给苏轼改对联)读两副对联,改动前后有什么不同?(一个到达顶峰了,一个才刚刚开始。一个是止境,一个是无止境,截然不同。)
苏洵改对联:
宋朝的苏东坡年轻时就已是学识渊博,人见人夸的青年才俊,日子一久,不免自满起来。一天,苏东坡在书房门上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苏东坡的父亲苏洵看了,担心儿子过於自大,不求上进,又怕撕下对联会伤了儿子的自尊心,于是,提笔在对联上各加了两个字: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东坡回看见父亲的字,心中十分惭愧,从此虚心学习,终于有了非凡的成就。
小古文《师旷论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各种形式背诵课文,体会传统文化的韵味雅致。
3、领会文章带给我们的教诲,拓展延伸并强化本册教材第一单元“爱读书,爱学习”的主题。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形式背诵课文,体会传统文化的韵味雅致。
教学难点
领会文章带给我们的教育意义,笃定自己“爱读书、爱学习”的思想认识。
6、师小结:其实不光是学习,不管做什么事情,请同学们一定记住: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四、总结,激发诵读小古文兴趣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勤奋读书和学习优良的传统,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从第一单元的课文中感受了现代作家林海音窃读的滋味,了解了季羡林老先生对传统文化和古今贯通的高度重视,学习了叶文玲的读书方法。咱们今天更从小古文《师旷论学》中受到了许多教诲。还有很多很多古人勤奋学习、刻苦读书的小故事,老师选择了其中的4篇发给你,我们将利用晨读时间进行诵读。
9、你现在觉得师旷这主意靠谱吗?晋平公和师旷的关系很不一般,师旷作为臣子曾经撞过君王晋平公。(讲小故)可见晋平公对师旷的重视。
(二)、各种方式配乐朗读、背诵。
1、整篇小文读一遍:细心的同学一定听到多媒体播放的音乐了,这是古琴曲《玄默》相传也是师旷所做。相信同学们伴着幽静的乐曲一定能将古文读得更加声情并茂。
4、下一组对话。师读。生加停顿读。男女生对读。
5、理解这组对话字词句意思。(晋平公心中不悦,对师旷说:“乐师,寡人虽无太大作为,但怎么说仍是你的国君,哪里有做臣子的戏弄国君的呢?”师旷不紧不慢地解释说:“臣虽双目失明,但还不至于眼里没有君。臣的话自有道理,怎么敢戏弄国君呢?”)
6、难道我们误会师旷了?且看他有什么道理。生读。小组比读。师读。
晋平公七十岁还想学习,令人敬佩。可他毕竟年纪大了,心里没底,就跟聪明睿智的师旷说道说道。师旷用一个反问句直截了当给他一个建议。你觉得师旷给晋平公出的主意靠谱吗?哪儿不靠谱了?(晋平公说时间晚了是指年纪大了,而不是指时间到了夜晚,师旷却让他点亮蜡烛照明,这不是开玩笑吗?)晋平公听了有什么反应呢?引出第二组对话。
2、去掉标点符号。增加点难度,古书无标点,诵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叫做断句。你也来做一回古人,自己断句诵读。
3、竖着读。再增加点难度,古文书写的顺序是从上往下、从右往左的。你们也来这样读。
4、再难一点。读一句背一句。
5、难度再次升级,只剩下题目,全文背诵,你行吗?你们胜利了,为自己叫叫好。(善哉!)
少儿好学,如日出之阳,尔等少年,何不日出乎?(善哉!)
师旷撞晋平公: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感慨地说:“没有什么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长袍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太师,您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君主的人应说的话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把这件事(或“师旷讲的话”)当作一个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