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下限时集训(二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C)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专题十九古代诗歌鉴赏训练一鉴赏形象1.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送邹明府游灵武①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说明】①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归纳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做简要剖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边这首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代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 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 使心伤。
【说明】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 (li ng)à:伤心。
诗中“清代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表现了“凤凰” 如何的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边这首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与歌者米嘉荣①(唐 )刘禹锡唱得《凉州②》不测声,旧人唯数米嘉荣。
近来时世轻前辈,好染髭须过后生。
【说明】①米嘉荣:中唐有名的歌唱家。
②凉州:是拥有奇异之调的曲子。
归纳米嘉荣的形象,并简要剖析。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集训
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专题集训(时间:120分钟分数:129分),完成问题。
(11分)采桑子·杂忆史惟圆①当时已惯何曾惜,滚遍香弦,字字清妍。
能得当场几度怜?今知此曲人间少,绝艺谁传?往事如烟,满耳筝琶值几钱?【注】①史惟圆,明末清初人,经历甲申之变,明亡之痛。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滚遍香弦”中“香弦”代表美好的音乐,意思是说过去天天听惯美好的音乐。
B.“字字清妍”是描写音乐所达到的妙境,每个唱词都能让人感觉美好绝伦。
C.“何曾”“几度怜”,则表现了作者对错过美妙音乐的后悔之情,过去没有好好品味。
D.“绝艺谁传”表达出诗人对艺人们不思进取,不再钻研音乐的痛惜之情。
E.“往事如烟”中“往事”既包括过去尽情欣赏美妙的音乐的生活,也包括身经战乱的生活。
解析:CD C项,作者是认真品味了的,要不如何能知“字字清妍”呢?所以“没有好好品味”不对。
D项,身逢乱世,如何能专心学艺?诗歌并非责怪艺人,而是借音乐说时事说兴亡之感而已。
(2)“满耳筝琶值几钱”的意思作者认为现在的音乐不值得一听,造成“筝琶不值钱”的原因有哪两个?试简述。
(6分)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审读题干,可知有今昔对比之意,然后针对相关诗句分析即可。
答案:第一个原因是因为现在的音乐确实不如往昔,过去是“字字清妍”,现在是“人间少”,可以知道;(3分)第二个原因是作者的心境不好,无心鉴赏。
注解中的“明亡之痛”,词中的“往事如烟”,可以解说乱世心境如何能听得下“满耳筝琶”。
(3分),完成问题。
(11分)绵谷回寄蔡氏昆仲①罗隐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①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
“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全诗感情真挚,形象新颖,语言含蓄而有韵味,结构严整工巧,堪称是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精品。
(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3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三)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宣城调研)17世纪英国议会斗争常用的方式是弹劾,但仅用此对付叛乱者、叛国者和滥用公款者。
18世纪早期,下议院采取一种新的斗争方式取代弹劾制,即对政府某项政策或措施进行谴责,或者对国王的某个大臣投不信任票。
这一变化表明英国( ) A.责任制内阁逐渐成熟B.议会行政监督制度日益完善C.议会主权原则得以确立D.政府大臣无须再对国王负责B[责任制内阁是指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制度,材料主要说的是议会加强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故A项错误,B项正确;议会主权原则得以确立是通过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故C项错误;在英国的君主立宪体制下,政府大臣在形式上是要对国王负责的,故D项错误。
]2.(2019·滨州期末)一位英国历史学家曾总结道:古老的英国政体属于有限君主制类型,国王的权力虽很充分,却受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
这些原则如此古老又如此有效,产生出我们现代生活于其中的事务秩序。
该历史学家旨在说明英国政治( )A.在历史传统中创新B.国王的权力不断削弱C.保留了贵族和君主D.首创了近代议会制度A[材料中讲述了古老的英国政体就是属于有限君主制类型,国王权力受到限制,后面又说古老的原则产生出现代生活的秩序,说明英国政治在历史传统中创新,故A项正确;材料只讲了古老的英国政体是有限君主制类型,不能体现国王权力不断削弱,故B项错误;材料讲述了英国的政治是继承发展了古老英国的有限君主制政体,并未反映保留了贵族和君主,故C项错误;材料只讲述了有关君主的制度,不能体现议会制度,故D项错误。
] 3.1689年1月召开的英国“民会国会”以詹姆士“已经退位”和“王位虚悬”为由,决定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继承王位,前者为国王,后者为女王。
议会的这一做法( ) A.冲击了传统的“君权神授”观念B.使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C.意在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解决了英国国王与议会间的矛盾A[根据材料“决定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继承王位,前者为国王,后者为女王”可知,冲击了传统的“君权神授”观念,故A项正确;《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依旧拥有行政权,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做法,更多的是为了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故C 项错误;议会的做法并不能彻底解决国王与议会的矛盾,故D项错误。
高考语文专题辅导培训:古代诗歌鉴赏01 Word版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01一、最新高考解读1.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的分析与鉴赏。
2.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高考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3.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不同。
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4.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品位。
5.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它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容,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
二、思维突破1.诗歌的基本类型(1)送别类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高适的《别董大》。
从诗题“送”和“别”上就可以看出这是送别诗。
尽管前一首写得黯然神伤,深婉含蓄;而后一首写得豪爽自信,粗犷热情。
但都表达了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2)怀古类怀古类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另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同时委婉地对现实进行批评。
如杜牧的《夜泊秦淮》是一首怀古诗,属第一种类型。
这首诗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阶级中的上层人物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抨击了他们只知贪图享乐,不问国家前途的罪行。
(3)边塞类与思乡类(5)借景抒情类和咏物言志类是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的忧愁哀思或远大抱负。
专题限时集训24 诗歌鉴赏(二)
专题限时集训(二十四)诗歌鉴赏(二)(建议用时:40分钟)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7分)瘦马图龚开①一从云雾降天关,空尽先朝十二闲②。
今日有谁怜瘦骨?夕阳沙岸影如山。
【注】①龚开,宋末元初人,曾居广陵幕府,宋亡后深隐不仕,靠卖画为生。
此诗是诗人为自己的画作《瘦马图》所作的题画诗。
②闲,马厩。
《周礼·夏官·校礼》曰:“天子十有二闲,马六种。
”(1)诗中塑造马的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通过马的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诗人将这匹马与“先朝十二闲”对比,突出其神骏;然而今不如昔,如今已是“瘦骨”嶙峋,落魄失意。
前两句写马昔日的神采,是虚写;后两句写今日的落魄形象,是实写。
虚实结合,对照鲜明。
(2)诗的大意是:想当初这匹骏马从天空腾云驾雾来到人间,非凡的气概使皇帝的御马都形神惨淡。
今日有谁来爱怜它的嶙峋瘦骨?夕阳下沙岸上它的身影像一座孤独的山!诗中言“今日有谁怜瘦骨”,出语凄婉,但并非怨恨之语,而有品高自赏之意。
“夕阳沙岸”,喻国家已衰亡,原先的神马也流落沙岸,但“影如山”却写出了它形象的高大、不屈、坚贞。
【答案】(1)①对比(衬托)的手法。
(1分)前两句写这匹神马昔日从天而降,比皇帝的御马都神骏;后两句写今日却站在岸边的沙滩上,夕阳把它的影子投在地上,像一座瘦瘠的山。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 4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后对点集训(2021年最新整理)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4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后对点集训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4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后对点集训)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4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后对点集训的全部内容。
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 4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第一板块修辞手法1.[2016·山西八校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九日登梓州城[注]杜甫客心惊暮序,宾雁下沧洲。
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
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且酌东篱酒,聊祛南国忧。
[注]诗题一作“九日巴丘登高”;作者一作“张均”。
从拟人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的第三联“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三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湖风”“江雨”写活了。
湖风扶起垂下的柳树,江雨使山楼一片昏暗,一“扶”一“暗",拟人化的动作,使整个画面变得更为形象生动,活灵活现.解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诗句,“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中“扶”的意思是“扶起",“暗”的意思是“使……昏暗”,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湖风把柳树扶起,江雨使山楼昏暗",景物的阴暗,烘托了凄凉忧伤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忧心国事的情感.2.[2017·新余四中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将进酒李贺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2020高考语文调研大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课时练23
进入导航
第29页
七、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 13~14 题。 秋登越王台① 康有为
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蛇龙最可哀。 十七史从何说起②,三千劫③几历轮回。
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 临睨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
进入导航
第30页
注:①越王台:一名粤王台,为西汉南越王赵佗所建, 位于广州越秀山上。此诗作于光绪五年(1879)秋,此时康有 为 22 岁。②十七史从何说起:用宋末文天祥语。文天祥被 俘后,元人劝降。文天祥答道:“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 起?”意谓事情太多,一切无从说起。③三千劫:印度佛经 记载,世界经历若干万年毁灭一次,叫作一“劫”。“三千 劫”意谓天灾人祸之多。
第32页
C.颈联实写祖国壮阔山河,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腐 儒”是作者的自谦之辞,“呼天问”意指向天发问,诉说内 心无限感慨。
D.尾联“临睨”是居高临下的意思,“八表”即八方 之外,借自然景象表现作者的气概,反问语气强化了作者的 感情。
解析:C 项,“实写祖国壮阔山河”错,应是虚实结合 地写出“大地山河跨海来”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内心的豪 迈。
进入导航
第28页
解析:本题第一问可以结合诗歌前三句中涉及的意象、 创设的意境作答,解答时可以根据诗句的大致意思考虑,抓 住山村晚春景色秀美、物产丰富这一特点分析即可。第二问 分析作用可以从内容及结构两个角度考虑,从内容上来说, 这三句是写景,渲染了山村的氛围;从结构上来说,这是诗 歌的前半部分,可以从为下文的描写作铺垫角度分析,最后 还要结合作者的思想情感分析,意思对即可。
进入导航
第9页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5~6 题。 诉衷情近 柳永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 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必做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 专题6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限时集训17 古代诗歌鉴赏(三)
专题限时集训(十七) 古代诗歌鉴赏(三)(限时40分钟)1.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1)~(2)题。
登泰山张养浩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1)下列对这首元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作者青年时代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表现了诗人初次登上泰山的欢愉心情。
B.诗的颔联叙述了诗人登上南天门终于看到了“齐烟九点”的古老奇观,也目睹了“泰山日出”的壮丽美景。
C.诗的颈联主要写诗人居所的今昔变化,强调现在才知以前居处井底多么狭隘,今后即使筑巢枝头也会觉得宽阔。
D.全诗充满一种新鲜、壮美的人生体验和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与诗人入仕后的成熟、洞彻世事的老练迥然不同。
C[C项,“居所的今昔变化”错,应是对人生的感悟。
](2)与杜甫的《望岳》相比,两诗描写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解析】抓住张诗中的关键词语“登”“到”等,知晓这首诗所写的内容是作者亲眼所见,所写之景是眼前之景,是实写;再分析杜诗中“望”“会当”等可以看出诗人并未登上山顶,所见之景为想象,是虚写。
这样两首诗就区别开了。
【答案】杜诗是从泰山脚下远望,是诗人的想象,而本诗则是作者登上泰山后亲眼所见之景。
杜诗标题中的“望”字,诗中的“会当”表明作者没有登上泰山;本诗标题中的“登”字,诗中的“到天关”表明是作者登上泰山之后的亲眼所见。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注]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通过“雪”“寒灯”“漏声”“月”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B.“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动静结合,手法巧妙。
高考语文专题辅导培训:古代诗歌鉴赏03 Word版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03鉴赏古典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是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常见考查类型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等等。
如:采桑子欧阳修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试分析这首词的内容主旨。
答:再如:阅读白居易的《村夜》诗,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由原先的孤独寂寞,到独出门后去排遣烦闷,看到了明丽景色而感到特别喜悦的感情变化。
在分析某一首诗歌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时,所用的方法并不一定是单一的、孤立的,往往是多方面的综合,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完整、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态度与观点。
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是建立在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之上的。
古代诗歌的作者以诗歌作为载体表达的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
其表现方式有别,手法各异:或直白张扬,或含蓄隐晦,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
因此,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建立在广泛阅读和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必须准确分析诗歌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概括出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观点和态度。
一般而言,诗文作者表达观点态度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表达,二是间接表达。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柯子王炎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注]。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阕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
详细分析: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情感可以从诗句的表述中得到答案,如“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对雨的态度不是怨恨风雨摧花,而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朝朝”“处处”表现了农民劳作的艰辛。
高考语文 专题12 考前冲刺30天 古代诗歌鉴赏(教师版)
一、高考考点1.鉴赏诗歌的形象。
2.鉴赏诗歌的语言。
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4.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二、考点剖析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诗歌中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
艺术形象不仅指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还包括诗歌中的自然形象(意象)。
鉴赏这些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分析、判断诗歌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所蕴涵的社会意义。
2.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包括:分析诗歌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含蓄性、精确性,揭示语言所表达的具体意义,即从情感、意境上品味语言,挖掘词语的深层含义;分析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互文、双关等)及其作用与效果;分析诗歌语言的风格及其艺术魅力(比如清新自然、委婉含蓄、沉郁顿挫等)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个广义的综合概念。
它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境更蕴藉、诗歌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
4.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内容主题方面包括意义的表层深层评价、常识典故传说评价、经历主张志向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思想感情方面包括富有一贯性的意象评价、情感倾向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知识热点点睛】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一)人物形象。
1、人物形象类型:(1)豪放洒脱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对外欢颜。
……吾庐独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4)儿女情长的形象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高三课下限时集训(二十九)古代诗歌鉴赏(A) 苏教版高三总复习
高三课下限时集训(二十九)古代诗歌鉴赏(A)苏教版高三总复习高三课下限时集训(二十九)古代诗歌鉴赏(A)(时间:40分钟分值:63分)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7分)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鼓[注],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敬:倾斜、歪向一边。
(1)词的上片通过秋叶、秋夜、、、等典型意象渲染了秋日怀旧的气氛。
(2分)(2)这首词上下两片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抒情方式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5分)答: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7分)瑶瑟怨温庭筠隐之意。
崔诗诗人留恋这清幽的环境,与大自然契合无间,表达了愉悦、平静、无拘无束的心情。
8.答案:(1)月入侵者(战事)(2)严诗以对仗描述连贯的动作,一气而下,表现出战场势如破竹的气势和主将果断的气魄以及胜利在握的神情。
李诗以塞鸿尚且无力飞度关塞来反衬出征人的思乡之情,委婉含蓄地折射出征人的处境和心绪。
9.答案:(1)从近到远的视角变化;声色结合;拟人、比照手法的运用。
(2)不同。
陈诗写“今宵”是绝佳之时、绝佳之景、绝佳之心(分析略),即使无人共赏,也要单独卧看星河灿烂,悠闲、愉悦之心溢于言表。
杜诗描写深宫生活图景,全诗凄清(分析略),坐着牵牛织女那么体现了人物的寂寞和悲伤。
(60. 180. 2. 152)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寄人张泌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栏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1)两首诗都写到了这一意象,表现了主人公的之情。
(2分)(2)简要分析两首诗在主要表现手法上的差异。
(5分)答: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⑵题。
(7分)一鹭图(唐)刘羽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 2 鉴赏诗歌的形象课后对点集训(2021年最新整理)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2 鉴赏诗歌的形象课后对点集训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2 鉴赏诗歌的形象课后对点集训)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2 鉴赏诗歌的形象课后对点集训的全部内容。
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 2 鉴赏诗歌的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对雪①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 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E(2)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 3 鉴赏诗歌的语言课后对点集训
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 3 鉴赏诗歌的语言第一板块炼字1.[2017·吉安市一中段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长安春望卢纶[注]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 卢纶(739~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
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
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中的“闲”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闲,意为悠闲、自在,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草的自由、舒展,春草之闲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反衬了诗人内心的愁苦,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解析“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开篇紧扣题目,写在长安春望。
“东风”句,侧重在望中所见。
卢纶是河中人,家乡刚好位于长安的东面,说“东风吹雨”,是说东风从家乡吹来,自然引起思乡之情。
“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妙。
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首联是登高而望,在景语之中,流露出复杂的感情。
2.[2017·江西师大附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秋思寄子由黄庭坚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
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
[注] 元丰四年,诗人任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令,很不得志。
在草木枯黄的晚秋季节,他思念起好友子由(苏辙),此时苏辙被贬筠州(今江西高安),两地相隔不远。
请简要分析一、二句中的“知”“催”二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人看到叶黄,“知”晓已是晚秋,“催”字写出了时间的紧迫,这两字,看似写景,实际上诗人是融情于景,表达自己落魄无依的郁闷和仕途坎坷、壮志未酬的感慨。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7古代诗歌鉴赏二
专题限时集训 ( 七)古代诗歌鉴赏(二)(限时 70 分钟)1.(2019 ·长郡中学三模 ) 阅读下边这首汉诗,达成(1) ~(2) 题。
(9 分)秋风辞刘彻[注]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丽兮不可以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櫂歌,欢喜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注】刘彻:汉武帝。
公元113 年,汉武帝刘彻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闻南征将士喜讯,从而“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
(1)下边对诗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A.开篇二句以秋天最具特点的四个意象点了然季节季节特点,色彩斑斓,动静联合,勾勒出了一个清旷幽远、萧瑟悲凉的境界,确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五、六、七句铺写诗人与群臣共同宴游的场景,“泛、济、横、扬、鸣、发”等动作一一摆列开来,将“欣然中流”的热情场面彩绘得声情并茂。
C.最后收笔两句感情陡转,发出“变徵之音”,乐极生悲,直接抒发了一代帝王对生命易逝盛年难再的悲慨。
D.起句“秋风起兮白云飞”,字面义上近似于高祖刘邦的《狂风歌》中“狂风起兮云飞扬”,但综合全诗来看,二者境地、情韵不相同,后者较前者更苍莽雄放。
A [A 项,“动静联合”错,皆为动景;“悲凉”一词,气氛用词稍重。
](2)清朝诗人沈德潜读此诗时批“《离骚》遗响”,请联合此评论简要赏析“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丽兮不可以忘”两句。
(6 分)[ 答案 ]①此两句在手法上沿袭了《离骚》常用的比兴手法,由兰之秀及菊之香起兴,并以兰菊喻佳丽,由物及人,引起出对“佳丽”的无尽思念。
②正如屈原以佳人比喻自己理想美政相同,一代帝王汉武帝在此处不单是对佳丽的,也能够是对雄伟大业的追求或是对贤才英士的盼望与思慕。
③形式上诗人还沿用了楚辞体的常有调式,好像《离骚》相同,以“兮”为间顿,节奏感强。
( 每点 2 分 )2.(2019 ·郑州二模) 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1) ~ (2) 题。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集训提升练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一)(含解析)(1)
古代诗歌鉴赏(一)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9分)行路难张籍湘东行人长叹息,十年离家归未得。
弊【注】裘羸马苦难行,僮仆饥寒少筋力.君不见,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
龙蟠泥中未有云,不能生彼升天翼。
【注】弊:同“敝",破旧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与李白的《行路难》一样都属于乐府杂曲歌辞,均为古体诗。
B.首句“长叹息"总领全诗,引出下文“湘东行人”对自身境遇的叹息。
C.“壮士无颜色”写出了壮士面对窘境,容貌意态不再像往昔那样昂扬。
D.本诗第八句采用了比喻手法,把泥中的蟠龙喻为盘曲泥泞难行的道路。
【解析】选D。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D项,“把泥中的蟠龙喻为盘曲泥泞难行的道路”错误,第八句是将壮士喻为身陷泥中的蟠龙.(2)结合全诗,分析“湘东行人"的情感.(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题干是“结合全诗,分析‘湘东行人’的情感。
”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选材的特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
首句“长叹息”总领全诗,引出下文“湘东行人”对自身境遇的叹息。
“十年离家归未得"直接点出游子淹留他乡之久,归家不得的羁旅之愁.“弊裘羸马苦难行,僮仆饥寒少筋力。
"“弊裘”“羸马”穿着破旧的衣服,骑着瘦弱的老马,写出了“湘东行人”羁旅行役的窘境。
“饥寒"写出主仆二人又饿又冷,筋疲力尽的境况.因“黄金尽”而“无颜色”写出壮士气短无助,其容貌意态不再像往昔那样昂扬。
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湘东行人”穷困窘迫的惆怅无奈。
“龙蟠泥中未有云,不能生彼升天翼.”诗人将壮士比喻为身陷泥中的蟠龙,“龙蟠泥中”比喻“湘东行人"时运不济,词句表达了“湘东行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回答本题时,要一句一句分析,抓住诗句中反映诗人情感的词句分析“湘东行人”的情感,突出他羁旅行役的愁苦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2021新高考语文二轮(山东专用)配套练习题:任务限时集训古代诗歌鉴赏
任务限时集训(五)古代诗歌鉴赏(限时70分钟)导读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相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历史人物的议论、历史陈迹的描绘,讽刺当朝统治的黑暗,或抒发个人的沧桑之感,有怀古惜今、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的作用。
咏物言志诗是借吟咏自然景物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
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题组一] 咏史怀古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青溪口送人归岳州刘长卿洞庭何处雁南飞,江菼苍苍客去稀。
帆带夕阳千里没,天连秋水一人归。
黄花裛露开沙岸,白鸟衔鱼上钓矶[注]。
歧路相逢无可赠,老年空有泪沾衣.【注】钓矶:相传在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功成身退,偕西施隐居于伏牛山中。
后人追念其兴越之,把其临渊垂钓处改称“陶公钓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茂盛的荻草因客人远离而变得稀少,看似无理,实则写出诗人的感情。
B.颔联的抒情方式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相似。
C.送走客人后,诗人在江边找到钓矶,想起了范蠡的兴越功绩似有所感。
D.尾联末句中的“空"照应上一句中的“无”,直接抒写诗人对际遇的感慨.C [C项,“在江边找到钓矶”赏析不正确,诗人是随着白鸟的飞行不经意间看到钓矶的.](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分析.(6分)[答案]这首诗既表达了送别友人的不舍,又抒发了自己一生无所成就的愧疚之情。
通过友人远去和“一人归”的情景抒写内心的孤寂愁苦,表明他惜别友人的不舍;借江滨的钓矶写范蠡的功业,表达自己一生无所成就的愧疚与感慨。
2.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完成(1)~(2)题。
(9分)临江仙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咏史词,开篇便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样,气势恢宏,词境壮阔,有豪放之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下限时集训(二十三)古代诗歌鉴赏(C)(时间:40分钟分值:110分)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题扬州禅智寺[注]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唐文宗开成二年,杜牧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
当时,杜牧任监察御史,得知消息,即携眼医赴扬州探视。
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
”杜牧因假逾百日而离职。
(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前两联写景的特点。
(5分)答:(2)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尾联。
(6分)答:2.(2016·北海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访秋[注]李商隐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
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
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注】此诗为诗人客居桂林所作。
(1)颈联与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5分)答:(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访秋”之“访”的?请作简要分析。
(6分)答: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重阳高适节物惊心两鬓华①,东篱空绕未开花。
百年将半仕三已②,五亩就③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来剥啄④,一从乌帽⑤自欹⑥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注】①华:白发。
②已:停止。
③就:接近,将要。
④剥啄: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
⑤乌帽:即乌纱帽,明代帝王贵臣多戴乌纱帽。
⑥欹:倾斜。
(1)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心绪?请简要分析。
(5分)答:(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并分析。
(6分)答:4.(2016·商洛六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初冬道中曾巩潦退蛟螭不可逃,溪潭清澈见秋毫。
欲霜日射西山赤,渐冷天腾北极高。
秀色更浓唯竹柏,孤根先动是蓬蒿。
感时一抚青萍[注]叹,马踏西风气自豪。
【注】青萍:古宝剑名,泛指剑。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请简要分析。
(5分)答:(2)请简要赏析颔联“射”“腾”二字的妙处。
(6分)答:5.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点绛唇·饯春王鹏运抛尽榆钱,依然难买春光驻。
依春无语,肠断春归路。
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长亭暮,乱山无数。
只有鹃声苦。
(1)“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5分)答:(2)本词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答: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舟中二首(其一)①陈师道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
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1)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5分)答:(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答:7.阅读下面这首元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点绛唇·雨中故人相过王恽[注]谁惜幽居?故人相过还晤语。
话余联步,来看花成趣。
春雨霏微,吹湿闲庭户。
香如雾。
约君少住,读了《离骚》去。
【注】王恽(yùn):字仲谋,号秋涧,元朝著名学者、诗人兼政治家。
(1)词的上片写了词人和故人哪些动作?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情趣?(5分)答:(2)下片“湿”字渲染了什么样的环境氛围?结句劝故人“读了《离骚》去”有何意味?(6分)答:8.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游春词(唐)令狐楚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
暖日晴云知次第,东风不用更相催。
十一月后庭梅花盛开(宋)蔡襄日暖香繁已盛开,开时曾绕百千回。
春风岂是多情思,相伴花前去又来。
(1)令狐楚在《游春词》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5分) 答:(2)两首诗都借“春风(东风)”抒情写意,但又有差异,请简要分析。
(6分) 答:9.(2016·洛阳阶段考试)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宫词白居易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宫词顾况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1)这两首诗运用了什么共同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5分)答:(2)这两首诗语言风格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6分)答:10.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苏堤清明即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二绝(其二)陈与义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1)这两首诗都写出了“清明日暮”的景色,其共同的景色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5分)答:(2)这两首诗各自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6分)答:课下限时集训(二十三)1.答案:(1)①以动衬静。
“雨过一蝉躁”是说秋雨过后,蝉的叫声嘶哑而聒噪,用“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幽静。
②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或视听结合)写景。
“飘萧松桂秋”是指诗人看到在风中摇摆的松枝、桂树也露出了萧瑟的秋意,“青苔满阶砌”是说诗人看到寺中的台阶上长满青苔,“满”字写出了青苔之多之厚,暗示了寺内的空寂人稀。
(2)尾联用了衬托(或“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对比”)的手法。
静坐寺中,秋风传来远处扬州歌曲的声音,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
2.答案:(1)①色彩(视觉)描写:烟白、霞红,秋色正丽,色彩对比鲜明。
②寓情于景:诗人危楼远眺,寻找桂林秋意,字里行间,寄寓着异域思乡之情。
(或颈联有比喻,尾联有拟人;两联有衬托(反衬)或乐景写哀情)(2)诗人将“访秋”写得一波三折。
①首联:薄醉思乡,高楼望秋。
秋天当归而未归,欲借异乡访秋自我安慰。
②颔联、颈联:南方秋意难访,徒增羁旅惆怅。
异乡落日、归帆、烟白、霞红,虽然所见皆晴秋爽朗之景,但诗人心情却极难愉悦。
③尾联:终于访得秋意,聊慰苦苦乡思。
唯有“丹枫”怜我,以一树火红,报我真正秋意。
(言之有理即可) 3.答案:(1)本诗表达了诗人年老鬓白、光阴荏苒的哀叹之感,艰难不遇、仕途不通的愤懑之情,家贫路远、身处窘境的抑郁不平之绪,以及无人来访、门庭冷落的悲凉之慨。
(言之成理即可)(2)①用典。
“东篱空绕未开花”一句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的典故,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深化了诗歌主题。
②借景抒情。
借菊花未开,表达心情的寥落,借暮鸦的鸣噪,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忧闷,抒发诗人的悲戚之绪。
③对比。
将诗人门前的冷清与达官显宦身边的热闹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处境的窘困。
(言之成理即可)4.答案:(1)溪潭清澈,写其品行纯洁;日射天腾,见其志向高远;竹柏后凋,明其坚守之意;青萍之叹,叙其壮志难酬;马踏西风,抒其凌云豪情。
(2)“射”字突出阳光的力量和气势,描画出瑰丽的冬日山景;“腾”字运用拟物手法,将天空比作不受羁绊的骏马,极写冬日天空之高旷。
“射”“腾”二字有力地表现了诗人赞美自然之情,寄寓了诗人奋发有为的志向。
5.答案:(1)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春去能来”承上片伤春之情,“人去能来否”引出下文对离人的思念之情的描写。
(2)主要表达了词人面对离别而产生的伤感之情。
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为下片伤别作铺垫,下片“人去能来否”以反诘语气点明主旨,最后三句以景结情,烘托离别之情。
6.答案:(1)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将迅猛的风浪夸张地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
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猛之势。
(2)①“恶风”“黄流”寓示诗人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诗人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诗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③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之意。
(答出两点即可)7.答案:(1)动作:拜访、谈话、离座、并肩、散步、赏花。
表现出词人和故人雨日闲谈赏花时轻松喜悦的情趣。
(2)“湿”字渲染了一种细雨霏霏、清冷感伤的环境氛围。
借屈原的《离骚》含蓄地抒发了他们身在山野、心忧天下的思想感情。
8.答案:(1)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早春图。
诗人晨起登楼,见一花开,顿觉春意从四面扑来;仰看暖日晴云,感受东风和煦。
虽是早春,却感到了浓浓的春意。
(2)令狐楚诗说“暖日晴云”懂得自己在春天的出场次序,东风无须加以催逼。
通过对“东风”的告诫来表达对早春景象的喜爱和希望春天渐次而来、便于慢慢欣赏的心情。
蔡襄诗第三、四句写诗人猜测“春风”如同人一般多情,因痴爱梅花而去又复来。
表现了梅花的可爱和诗人对梅花的极其喜爱之情。
9.答案:(1)都运用了对比(反衬)。
歌声传达的欢乐与失宠宫人的孤独形成对比,反衬出女主人公的枯寂哀怨和冷清无奈之情。
(2)白诗语言浅近,全诗不事雕琢,“红颜未老恩先断”又直抒胸臆,点明宫人难以入眠的原因;顾诗委婉含蓄,用环境的清幽来曲折地表现出宫人的哀怨之情。
10.答案:(1)这两首诗,都抓住“清明日暮”的景色优美宜人、明丽清新这一特征进行歌咏。
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
(2)吴诗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
借游人的纵情、黄莺的恣意,叙节日情景,状清明景色。
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而归,足见西湖胜景令人目不暇接。
流莺于柳林间啼鸣飞翔,可见景色清丽宜人。
陈诗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
诗人于清明卧病处境冷落,内心压抑凄楚。
而城内城外人声鼎沸,节日气氛浓烈;两相对照,更见凄恻之情。
(或:欲扬先抑、先抑后扬。
后两句写诗人凝神注目,一改诗歌凄楚之情。
微风习习,杨柳袅袅,顿觉百媚滋生、神爽志清。
给读者以峰回路转、抑扬顿挫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