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对养猪业造成的几个重大影响

合集下载

非洲猪瘟课件

非洲猪瘟课件
提高员工防疫意识
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防疫培训,提高员工的防疫意识和技能。
个人层面的防控策略
增强防疫意识
个人应增强对非洲猪瘟的防疫意识,了解非洲猪瘟的症状和传播途 径。
遵守防控规定
个人应遵守政府和企业的防控规定,如不购买和食用病死猪肉等。
做好个人防护
个人在接触生猪和相关产品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手 套等。
案例二:某养殖场非洲猪瘟的发现与处理
1 2
发现疫情
某养殖场发现疑似非洲猪瘟病例,立即向有关部 门报告。
处理措施
相关部门迅速采取措施,对病猪进行隔离和治疗 ,同时对养殖场进行全面消毒。
3
处理效果
经过及时有效的处理,疫情得到控制,养殖场恢 复正常生产。
案例三:某地区非洲猪瘟疫苗接种的成功经验
疫苗接种
直接接触传播
非洲猪瘟病毒可以通过直 接接触感染猪只或其分泌 物、排泄物等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
非洲猪瘟病毒可以通过污 染的水源、饲料、运输工 具等传播。
空气传播
非洲猪瘟病毒可以通过空 气传播,特别是在密闭、 拥挤的环境中更容易传播 。
02
非洲猪瘟的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
疫苗接种方法
目前有几种非洲猪瘟疫苗可供选择, 包括传统疫苗和新型疫苗。
通过检测猪只的血清抗体水平,判断是否感染非洲猪瘟。
分子生物学诊断
利用核酸检测技术,检测病毒的核酸序列,以确定病毒的种类和数 量。
治疗方法
隔离与消毒
将病猪隔离,并对猪舍、用具、饲料、饮水等进 行全面消毒。
对症治疗
根据病猪的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退烧 、消炎、补液等。
疫苗接种
对健康猪只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养猪人应该了解的非洲猪瘟知识

养猪人应该了解的非洲猪瘟知识
身上发紫不严重,在臀部就大 块紫斑点状出血,指压不褪色
非洲猪瘟肾脏是弥漫性出血
大面积紫色、但是紫色有一个特点是中间部分颜色比较深, 可能还会出现肿胀、但在紫色的边缘会有一些退色,颜色 变淡
十一、猪场出现了非洲猪瘟,猪只被感染之后,如何正确的拔牙呢?
农业部关于非洲猪瘟紧急应急实施方案在2019年已经明确提出了疫点如何划定,就是对已经具备了 良好生物安全体系的猪场,发病猪舍和其他猪舍能够有效隔离的,可以将发病猪舍作为疫点,进行 定点精准的清除,这个东西我们简称为“拔牙”。
(2) 需构建病毒稳定表达的细胞系,原代单核-巨噬细胞仅限于实验室对 ASFV 生物特性与免疫 原性的研究,不适合用于疫苗批量生产,其它易感细胞传代后病毒容易变异;
(3) 需建设安全的病毒操作平台, ASFV 致病性、攻毒模型、免疫效力评价需在动物生物安全三 级 (ABSL3) 以上实验室进行;
(4) 安全性及免疫原性评价周期较长,基因缺失疫苗专利申请及兽药证书的审批需要严格评估程 序,确保毒株在宿主及环境中安全、遗传稳定,且免疫效力不受影响。
3、缺乏免疫营养引起的免疫低下,极易导致“非瘟”发生,母猪为了维持和提高繁育机能,除了 需要饲料等基础营养以外,还需要维矿营养,生殖营养、免疫营养等,防控“非瘟”,提高母猪群 的免疫力、抗病力是关键。
九、非洲猪瘟疫苗开发主要困难
病毒的性质使疫苗的开发变得如此困难。这种病毒知道如何隐藏:它以两种不同的形式出现,一种生 活在细胞内,另一种生活在细胞外,并且两种形式都具有感染性。后者集中在宿主细胞表面,免疫系 统将其大部分都视为自身细胞。在存活的动物中,可以产生针对部分病毒蛋白的高抗体,但它们均无 法有效阻断感染。病毒设法使某些抗原对免疫细胞具有吸引力,从而使其他更关键的致病蛋白质无法 被免疫系统识别而隐匿起来。在病毒爆发过程中,一部分被免疫系统认出的病毒的抗原决定簇将会随 着疫情的进展而变异, 使免疫系统不再认识这些病毒,从而使疫情更加难以控制。将这些因素综合在 一起就不难理解,猪的抗体不可能使之免于病毒感染。

非洲猪瘟对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非洲猪瘟对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非洲猪瘟对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近年来,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成为农业和经济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

ASF是一种高致死率的病毒性疾病,对猪类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本文将探讨非洲猪瘟对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非洲猪瘟对猪肉价格的直接影响1. 供给减少:非洲猪瘟的爆发导致大量生猪死亡,因此生猪的数量急剧减少。

供给减少会导致猪肉市场供需失衡,进而推高猪肉价格。

2. 生猪运输受限:为了控制疫情扩散,国家通常会对疫区实施交通管制,这使得生猪运输遇到很大困难。

生猪运输受限会导致一些地区面临生猪供应不足,从而进一步推高当地的猪肉价格。

3. 消费需求下降:由于ASF的传播风险,一些消费者可能担心通过食用猪肉感染病毒,这导致一部分消费者对猪肉需求下降。

消费需求下降将进一步影响猪肉价格的波动。

二、非洲猪瘟对猪肉价格的间接影响1. 替代品需求增加:由于猪肉供应减少,人们开始寻找替代品。

例如,鸡肉、牛肉和羊肉等其他肉类的需求可能会增加。

这种需求替代将影响不仅猪肉价格,同时也影响其他肉类的价格。

2. 进口需求增加:对于依赖进口猪肉的国家,由于国内供应减少,进口需求可能会大幅上升。

这将导致国际猪肉市场价格上涨,并对全球经济产生一定的冲击。

三、应对策略1. 加强疫情防控:政府和养殖场应加强疫情防控措施,采取科学有效的防疫措施,包括严格管控疫区、提高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水平等。

只有加强疫情防控,才能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减轻猪肉价格波动的程度。

2. 多渠道扩大进口:对于依赖进口猪肉的国家,应加大进口渠道,扩大供应。

与此同时,进口国家也应加强检验检疫工作,确保进口猪肉符合质量和安全标准。

3. 推动产业升级: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养猪场的生产效率和抗病能力。

推动猪肉产业从传统的散养模式向工业化、规模化和智能化发展,能够提高猪肉供给的稳定性,减轻价格波动。

4. 加强监管与信息共享: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和养殖场的监管力度,确保养猪行业符合规范和标准。

非洲猪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非洲猪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非洲猪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1. 引言1.1 非洲猪瘟简介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猪只。

该病毒对猪的感染率极高,病死率也较高,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非洲猪瘟的传播速度很快,往往可以在短时间内蔓延到整个养猪场或周围地区。

目前,非洲猪瘟已经成为全球猪业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

非洲猪瘟的症状主要包括高烧、食欲下降、呕吐、腹泻等,病猪会出现运动障碍、呼吸困难等症状。

由于病毒高度传染性,一旦有猪只感染,往往会导致整个养猪场的疫情爆发,造成大量猪只死亡。

为了遏制非洲猪瘟的传播,各国政府和兽医部门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疫情监测、严格管控猪只流通、加强生物安全等。

科研人员也在不断探索新的防控方法,希望能够有效控制这一疾病的传播。

2. 正文2.1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的病原体,对猪的威胁极大。

非洲猪瘟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源或受污染的物品传播。

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直接接触:病毒可通过猪之间的密切接触传播,包括嗅、舔、咀嚼和接吻等方式。

感染的猪体内分泌物或排泄物中含有病毒,接触这些物质会导致健康猪感染。

2. 食用感染源:病毒存在于感染猪的血液、组织和排泄物中,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处理和检疫,这些食品和饲料都可能成为传播媒介。

3. 虫媒传播:某些昆虫也可能传播非洲猪瘟病毒,如蜱、苍蝇等。

病毒可在这些昆虫体内繁殖,然后通过叮咬健康猪传播病原体。

4. 人为传播:人类在处理感染猪或污染物时未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会把病毒带入其他猪群。

要遏制非洲猪瘟的传播,需要加强对感染猪群的隔离管理,加强饲养环境的清洁和消毒,避免食用来源不明的猪肉制品,并严格实施检疫措施,阻断病毒传播链。

2.2 非洲猪瘟的症状和影响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危害性传染病,对猪群的健康和养殖业产生了严重影响。

该病主要通过受感染的猪或病毒携带者传播,病毒在环境中可以存活较长时间,因此传播速度较快。

非洲猪瘟疫情爆发 原因、影响及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疫情爆发 原因、影响及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疫情爆发原因、影响及防控措施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病,常常导致养猪业遭受巨大损失。

最近几年,全球范围内非洲猪瘟的疫情有所爆发,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本文将探讨非洲猪瘟疫情爆发的原因、影响以及防控措施。

一、疫情爆发的原因1.1 病毒传播途径非洲猪瘟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猪只、野猪与养猪场之间的接触,以及通过感染性病毒存在的肉制品和饲料传播。

由于病毒传播途径多样,易感猪群之间的传播快速,因此疫情迅速蔓延。

1.2 交易活动和国际贸易非洲猪瘟疫情的爆发与交易活动和国际贸易密切相关。

通过国际航空运输和海运等方式进行的跨国交易,为病毒传播提供了便利。

此外,跨国养猪企业之间频繁的合作和养猪品种的进口也成为病毒传播的风险来源。

1.3 卫生措施不严格卫生措施不严格是非洲猪瘟疫情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某些地区,由于监管不力或监管体系不完善,养猪场的防疫措施未能得到有效执行,造成病毒的滋生和蔓延。

二、疫情爆发的影响2.1 经济影响非洲猪瘟疫情的爆发对养猪业产生了严重的经济影响。

由于病毒的高传染性和致死率,许多养猪场不得不进行大规模扑杀和清洁处理,导致猪肉供应减少,猪肉价格上涨。

此外,疫情还给养猪产业链带来连锁反应,影响了饲料生产、兽药销售等相关产业。

2.2 农村社会稳定养猪业在许多农村地区起到了重要的经济支撑作用。

由于非洲猪瘟疫情的爆发,许多农户的经济来源受到了严重影响,不少养猪户面临经济困境。

这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计,还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社会治安风险。

三、防控措施3.1 减少传播途径为了控制非洲猪瘟疫情的蔓延,需要加强对养猪行业的监管,减少病毒传播途径。

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野生猪的管理,防止其与养猪场产生接触。

此外,对肉制品和饲料的出口入境进行严格检疫,降低传播风险。

3.2 加强养猪场卫生措施养猪场应加强卫生措施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员工熟悉相关防疫要求,并严格执行。

非洲猪瘟基础知识

非洲猪瘟基础知识

非洲猪瘟基础知识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 virus, ASFV)引起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急性、热性、出血性、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

非洲猪瘟的传入和疫情的出现,对我国养猪生产已构成严重威胁,高度重视非洲猪瘟的防控对于保障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极其重要。

本文内容涉及非洲猪瘟的危害与流行现状、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策略,供体系同行们参考。

一、非洲猪瘟的危害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非洲猪瘟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该病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体现在:(1)非洲猪瘟病毒对家猪呈现高致死性,感染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造成养猪生产的巨大经济损失;(2)严重影响生猪产业相关的国际贸易。

发生和存在非洲猪瘟疫情国家的种猪、公猪精液、猪肉及其制品等的出口贸易受到严格限制和禁止。

与生猪产业相关的其他行业也会相继受到影响;(3)非洲猪瘟病毒在组织和环境中的抵抗能力强,且目前尚无防控非洲猪瘟的有效疫苗。

扑杀发病猪、感染猪以及与其接触的猪群,并进行无害化处置,这是控制非洲猪瘟最有效的措施。

非洲猪瘟病毒仅感染家猪、野猪以及钝缘蜱,不感染人。

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健康无影响。

二、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1921年非洲猪瘟首次在肯尼亚报道,随后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广泛流行和持续存在。

非洲的野猪和钝缘蜱成为非洲猪瘟病毒的自然贮藏宿主。

20世纪中叶开始,非洲猪瘟相继传入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以及加勒比海地区的海地和南美洲的巴西等国家。

葡萄牙和西班牙已分别于1993年和1995年根除了非洲猪瘟,发生于比利时、荷兰、海地和巴西的有限疫情也成功得到根除。

2007年,非洲猪瘟传入格鲁吉亚,进而传入俄罗斯,并快速蔓延。

随后相继扩散到与之交界和接壤的多个地区和国家,造成大量家猪和野猪发病死亡,并因疫情扑杀大批猪只,经济损失极其惨重。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措施【摘要】非洲猪瘟是一种严重危害生猪养殖业的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

为了有效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需要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的扩散。

要严格实施生猪交易和运输管理,防止病毒通过人员和货物传播。

加强养猪场的消毒和隔离措施,禁止野生猪的接触和饲养,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

兽医队伍的培训和宣传教育也至关重要,提高兽医人员的防控意识和技能。

非洲猪瘟的防控责任重大,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非洲猪瘟的挑战,保障生猪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非洲猪瘟、防控措施、传播特点、疫情监测、生猪交易管理、养猪场消毒、禁止野生猪饲养、兽医队伍培训、防控责任、合作共同应对。

1. 引言1.1 了解非洲猪瘟的传播特点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传播途径为直接接触感染或间接接触感染。

非洲猪瘟病毒可以通过空气、水、食物、衣物等途径传播,非洲猪瘟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易向健康猪群传播,一旦发生疫情,可能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非洲猪瘟病毒具有高度的耐寒性和耐干燥性,能在环境中存活数月,对一般消毒剂不易灭活。

非洲猪瘟的传播特点是隐藏性强,易潜伏和持续传播,给防控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了解非洲猪瘟的传播特点对于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疫情至关重要。

只有深入了解非洲猪瘟的传播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加强监测、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和扩散,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1.2 重视非洲猪瘟的威胁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这种疾病会导致猪只出现高热、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率接近100%。

非洲猪瘟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播能力,不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还可以通过病毒污染的饲料、水源、工具等间接传播。

在疫情暴发后,养猪场很快就会出现大规模的死亡现象,给养猪户和养猪产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除了对养猪产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非洲猪瘟还可能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非洲猪瘟常识

非洲猪瘟常识

积极参与疫情防控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动物疫情防控 工作,提供疫情线索,协助政府 和相关机构开展防控工作。
06
总结和建议
对于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总结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
非洲猪瘟主要通过蜱、蚊、蝇等吸血 昆虫和软蜱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感 染动物的血液、粪便、尿液、唾液等 而传播。
非洲猪瘟的症状
非洲猪瘟病猪呈现发热、精神不振、 厌食、顽固性呕吐、口腔及眼、鼻有 粘性分泌物、粘稠样的粪便,以及出 现腹泻时带血、严重脱水和贫血等。
预防措施
预防非洲猪瘟的关键是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的免 疫力。要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加强消毒卫生工作,控 制人员进出,避免野猪与家猪接触等措施。如发现疑 似病例,应立即隔离治疗,同时对猪舍进行全面消毒 ,防止疫情扩散。
04
非洲猪瘟的流行趋势和影响
全球非洲猪瘟的流行趋势
传播范围不断扩大
非洲猪瘟在全球范围内传 播,特别是欧洲、美洲和 亚洲等地区。
传播
非洲猪瘟主要通过硬蜱等吸血昆虫叮咬传播,也可通过病猪 和带病毒的猪肉及其制品、污染的饲料和水源等传播。
非洲猪瘟病毒的特征和危害
特征
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具有复杂的基因组结构和高度变异性。病毒可在 病猪的呕吐物、粪尿、唾液和鼻和眼分泌物中大量存在,甚至在病猪康复后数年 仍可排出病毒。
危害
疫情暴发频率增加
随着全球贸易和旅游的快 速发展,非洲猪瘟疫情暴 发频率增加。
传播途径多样化
非洲猪瘟病毒可以通过猪 肉及其制品、泔水、猪饲 料等多种途径传播。
非洲猪瘟对养猪业的影响和危害
大量生猪死亡
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生猪出现急 性发热、贫血、呼吸困难和出 血等症状,导致大量生猪死亡

非洲猪瘟对猪肉贸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非洲猪瘟对猪肉贸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非洲猪瘟对猪肉贸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病,对全球猪肉贸易和农业产业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非洲猪瘟对猪肉贸易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非洲猪瘟对猪肉贸易的影响非洲猪瘟病毒通过污染的饲料、病原体携带者、野生猪等途径传播,引起猪的急性传染性疾病。

由于其高度传染性和致命性,非洲猪瘟对猪肉贸易造成了以下主要影响:1. 猪肉供应紧张:非洲猪瘟的爆发导致大量生猪死亡,猪产能大幅度下降。

生猪供应紧张导致市场上猪肉供应不足,价格上涨。

2. 猪肉贸易受限:许多国家和地区对非洲猪瘟爆发国家的猪肉实施进口禁令。

这导致猪肉贸易受限,从而影响了全球猪肉市场的平衡和流通。

3. 农民收入减少:非洲猪瘟疫情导致许多养猪场关闭,农民的饲养利润大幅减少。

农民的收入减少进而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家庭稳定。

二、应对措施针对非洲猪瘟疫情对猪肉贸易造成的影响,各国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以减少疫情传播和保障猪肉贸易的安全:1. 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各国应建立完善的非洲猪瘟监测和报告体系,及时发现疫情并迅速采取措施。

同时,应加强国际间的信息共享,提高疫情应对的效率。

2. 实施封锁措施: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各国应尽快对疫区进行封锁,禁止猪肉和活猪的流通。

这有助于阻止疫情扩散,并减少对其他地区的传播风险。

3. 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加强非洲猪瘟的科学研究,提高病毒检测和诊断技术水平,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4. 健全政策法规和标准要求:各国应制定和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要求,加强猪肉贸易的监管,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5. 国际合作和交流: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非洲猪瘟疫情。

通过共同努力,推动疫情的控制和猪肉贸易的恢复。

三、结论非洲猪瘟对全球猪肉贸易和农业产业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各国应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实施封锁措施,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健全政策法规和标准要求,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猪类动物。

近年来,非洲猪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给猪肉生产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安全。

本文将就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以及防控措施进行介绍。

一、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1.1 流行范围自非洲猪瘟病毒首次发现以来,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蔓延。

当前主要流行区域包括非洲、欧洲、亚洲和美洲等地区。

特别是亚洲地区,近年来非洲猪瘟疫情呈现明显扩散趋势,给当地的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1.2 疫情影响非洲猪瘟疫情的严重扩散给猪肉生产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大量的猪只被感染或死亡,导致猪肉供应量减少,猪肉价格上涨。

而且,非洲猪瘟病毒对猪只的感染性极强,传播速度也快,一旦疫情暴发,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给养猪业造成了沉重打击。

1.3 风险因素非洲猪瘟的扩散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国际贸易、人为传播、野生动物传播、养殖环境等。

在现代化的养殖业中,国际贸易和人为传播是非洲猪瘟扩散的主要途径,同时野生动物也可能成为潜在的传播媒介。

加之养猪业发展不平衡,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预防措施,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非洲猪瘟疫情的扩散。

二、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2.1 国际合作面对非洲猪瘟疫情的蔓延,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

针对国际贸易和人为传播的风险,各国需要加强卫生检疫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严格的贸易规定和检疫措施,防止病毒通过贸易和人为传播的途径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2.2 加强监管加强对养猪业的监管,严格执行养猪场的管理规定和标准,建立健全的养猪业监管机制。

对养猪业从业者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非洲猪瘟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加强养猪场的日常监测和防疫工作,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2.3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对非洲猪瘟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非洲猪瘟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通过媒体、互联网等渠道,向养猪业从业者和消费者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加强对非洲猪瘟的监测和预警,提前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减少疫情的暴发和扩散。

非洲猪瘟对当前养猪业的影响与防控对策

非洲猪瘟对当前养猪业的影响与防控对策

非洲猪瘟对当前养猪业的影响与防控对策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其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病毒持久存在等特点,使其成为当前养猪业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本文将探讨非洲猪瘟对当前养猪业的具体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

非洲猪瘟对当前养猪业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疫情造成大量猪只死亡,导致养殖场的猪只存栏量大幅减少,严重影响了养殖场的生产效益。

为了遏制疫情的扩散,当地政府通常会采取封锁、禁止运输等措施,导致禽肉市场供应短缺,价格上涨,对消费者造成了不小的经济负担。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对策。

要加强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大对养殖场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疫情。

要加强养殖场的场所管理,严禁外来人员及动物进入养殖区域,确保养殖场的封闭性和隔离度。

要提高员工的防疫意识,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掌握疫情防控知识,做好消毒、隔离等工作。

还应加强养殖场内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这包括限制人员和车辆的出入,严格把控生猪运输环节,避免病毒的传播。

要做好野猪防控工作,加强野猪的监测和管理,减少与养殖猪的接触,避免病毒的传播。

需要加强疫苗研发和免疫接种工作。

疫苗研发是防控非洲猪瘟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高猪只的抵抗力和免疫能力。

要加大对疫苗研发的投入力度,并加强免疫接种工作,提高疫苗的普及率和覆盖面。

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非洲猪瘟防控问题。

非洲猪瘟毫不留情地跨越国界,成为全球性的养猪业危机。

只有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研究防控技术和经验,才能更好地应对非洲猪瘟的挑战。

非洲猪瘟对当前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给养殖场的生产效益和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带来了很大压力。

为了有效防控非洲猪瘟,我们需要加强监测和预警机制、控制养殖场的场所管理、加强生物安全防护、加强疫苗研发和免疫接种、加强国际合作等。

只有采取有力的措施,才能保护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切实减轻疫情对社会的不良影响。

非洲猪瘟对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影响与展望

非洲猪瘟对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影响与展望

严重,对我国畜牧养殖产业的科学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均造成巨大威胁。目前非洲猪瘟还会导致我国生猪的出栏
量显著下降,猪肉产品价格显著提高,通过分析了解现阶段非洲猪瘟导致的影响可加强应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改善目
前生猪养殖产业发展的方向,恢复生猪养殖生产,保障我国猪肉市场的供应。该文对非洲猪瘟对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影
综述与专论 | Summarize and reviews
非洲猪瘟对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影响与展望
尹继贤1,鞠成辉1,董继柱1,郝锡财2 (1.吉林省东丰县小四平镇综合服务中心,辽源 136305;2.吉林省梅河口市新华街道综合服务中心,通化 135000)
摘要:非洲猪瘟病毒从2018年下旬入侵我国,对我国生猪养殖产业造成重创,导致生猪养殖的数量和规模锐减,经济损失
关于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通知》,政策要求 各部门严格落实禁止餐厨垃圾喂食生猪,监管餐厨垃圾 全链条任务,鼓励畜牧肉产品产业链中使用冷链运输, 冷鲜上市。
3 非洲猪瘟疫情展望
目前我国已出台一系列缓解非洲猪瘟对我国生猪养 殖产业发展负面影响及猪肉畜牧产品供给不足的良好方 案和政策,同时逐步开展生猪复养工作,在良好的非 洲猪瘟疫病控制条件下发展规模化生猪养殖进程,全面 改善生猪养殖中动物疫病防治体系的建立,提高生猪养 殖的疫病防控能力,保障消费者市场的猪肉畜牧产品供 给。我国商务部大力增加地方猪肉储备,适时投放储备 猪肉,扩大猪肉产品的进口量。
根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显示,到2019年7月我国 繁殖母猪的存栏量相比以往降低32%左右,生猪总存栏
作者简介:尹继贤(1967-),中专,副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预防工作。
2021.05·
153
Summarize and reviews | 综述与专论

非洲猪瘟专项监测分析报告

非洲猪瘟专项监测分析报告

02
03
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途 径主要包括直接接触、 空气传播和污染物传播。
疫苗研发进展缓慢,目 前尚无有效疫苗可用于 预防非洲猪瘟。
04
养殖场生物安全措施的 执行情况对非洲猪瘟的 防控至关重要。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
01
02
03
04
加强对非洲猪瘟病毒的监测和 检测技术研究,提高诊断准确
性和灵敏度。
加大对疫苗研发的投入,加速 疫苗的研发进程,为防控非洲
非洲猪瘟起源于非洲,是一种由非洲 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疾 病。
非洲猪瘟病毒可在污染的环境中存活 数周至数月,对低温有一定的抵抗力。
非洲猪瘟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猪的粪便、 血液、组织和病猪的猪肉制品传播。
非洲猪瘟的症状与影响
感染非洲猪瘟的猪通常出现高热、 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等症状,死
亡率很高。
猪瘟提供有效手段。
加强对养殖场生物安全措施的 监管和培训,提高养殖场生物
安全水平。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非洲 猪瘟疫情,分享防控经验和信
息。
对政策制定的建议
制定更加严格的养殖场生物安全标准和监管措施,确保 养殖场的安全生产和生物安全水平。
建立完善的疫情报告和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掌握非洲猪 瘟疫情动态,采取有效措施、猪肉制 品以及环境样品,进行非 洲猪瘟病毒的核酸检测和 抗体检测。
数据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 统计和分析,包括描述性 统计、趋势分析等。
数据分析与解读
描述性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基本的描述性分析, 如求和、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等,以了
解数据的基本特征和分布情况。
关联性分析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 对非洲猪瘟的挑战。

非洲猪瘟对当前养猪业的影响与防控对策

非洲猪瘟对当前养猪业的影响与防控对策

非洲猪瘟对当前养猪业的影响与防控对策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病毒侵入体内后,主要靶器官为淋巴系统,临床症状表现为高热、食欲减退、呼吸困难、休克等。

非洲猪瘟对猪的危害极大,其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易在短期内造成大面积的猪只死亡,严重威胁养猪业的生产与经济效益。

当前全球范围内非洲猪瘟的爆发,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就非洲猪瘟对当前养猪业的影响及其防控对策进行探讨。

一、非洲猪瘟对养猪业的影响1. 生产受限非洲猪瘟的爆发将导致养猪业生产受限。

一旦猪只感染非洲猪瘟,通常会出现急性发病、高死亡率的情况,使得养殖场的猪只数量迅速减少,直接导致猪肉生产量的下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2. 经济损失非洲猪瘟的爆发也将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方面,由于猪只的大面积死亡,养猪场的经济利益受到严重打击;受到非洲猪瘟影响的养猪业观察期内无法出栏、销售猪只,致使养殖户的收入减少,间接导致整个养猪业的经济效益下降。

3. 行业发展受阻非洲猪瘟对养猪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由于非洲猪瘟的传染性强,养猪场一旦发生疫情,可能导致政府采取严格的疫情管控措施,出栏、转运、宰杀等相关活动受限,从而影响了养猪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4. 市场价格波动非洲猪瘟的爆发还将导致猪肉市场价格的波动。

由于非洲猪瘟的影响使得猪只数量减少,市场供应减少,导致猪肉价格上涨,影响了猪肉市场的正常运转,从而影响了整个畜牧业的发展。

二、非洲猪瘟的防控对策1. 加强养殖场疫情防控养殖场应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养殖场,做好养殖场进出人员、车辆的登记和消毒工作,阻断病毒传播途径。

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通风等工作,保持养殖场的清洁卫生。

2. 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加强养殖管理,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和疾病检测水平,做好猪只的定期体检和疫苗接种工作,增强猪只的免疫能力,提高疾病抵抗力。

合理安排饲料,注重饲养环境的卫生,保障猪只的健康生长。

浅谈非洲猪瘟的防控体会

浅谈非洲猪瘟的防控体会

浅谈非洲猪瘟的防控体会1. 引言1.1 疫情背景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主要针对猪只。

猪瘟病毒对猪只具有极强的毒力,感染后病死率极高,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危害。

近年来,非洲猪瘟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散,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点问题。

我国作为养猪大国,也深受非洲猪瘟病毒的影响。

猪瘟病毒传播迅速,容易造成大规模的疫情爆发,严重影响猪肉产业的发展。

加强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成为当前养猪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为了深入了解非洲猪瘟的疫情背景,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本文旨在对非洲猪瘟病毒的相关知识进行探讨和总结,以期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保障我国养猪业的稳定发展。

1.2 问题意识在当前非洲猪瘟疫情下,我们必须正视问题严重性。

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对猪只及养殖业具有巨大危害。

病毒在短时间内就能迅速传播,造成大规模的猪只死亡,给养殖户和产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

病毒不仅会对猪只生存造成影响,还可能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给人类,对人类健康也构成威胁。

我们必须对非洲猪瘟的问题意识有清醒认识,提高防控意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疫情,保障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和人类健康安全。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深入了解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分析其危害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同时为养殖户提供合理养殖建议。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可以帮助防控非洲猪瘟疫情,减少它对猪群和养殖业的危害,保障猪肉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我们也希望通过此研究可以引起社会对非洲猪瘟这一疾病的重视,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共同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实现国内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非洲猪瘟简介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猪科动物。

该病毒对猪具有极强的毒性,患病猪只有极短的生存期,并会导致庞大的猪群大规模死亡。

非洲猪瘟最早在非洲被发现,后来扩散到亚洲、欧洲等地区,严重危害了猪业的发展和稳定。

浅谈非洲猪瘟的防控体会

浅谈非洲猪瘟的防控体会

浅谈非洲猪瘟的防控体会1. 引言1.1 概述非洲猪瘟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发热性、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侵害猪科动物,特征为高烧、皮肤发绀、出现大片瘀斑、腹泻、休克等症状。

非洲猪瘟病毒在环境中能存活较长时间,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猪、病死猪体、野猪、污染的饲料、狗、猪粪、肉副产品等媒介,是我国猪重要传染性疾病之一。

非洲猪瘟的危害不仅在于直接造成猪的死亡率高达100%,还会给养猪业、经济和社会带来巨大损失。

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影响,非洲猪瘟的传播速度和范围都在不断扩大,给猪业生产和市场秩序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防控非洲猪瘟势在必行。

建立和完善非洲猪瘟的监测预警系统,加强传染病防治体系建设,提高畜牧业从业者的防控意识,增强免疫力,是有效控制和预防非洲猪瘟传播的关键。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高度重视,才能有效遏制非洲猪瘟的传播,保障猪业的健康发展。

1.2 非洲猪瘟的危害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和传染性的猪病。

非洲猪瘟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养猪业的直接影响:非洲猪瘟的爆发会导致猪只大量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为疫情的持续存在,许多养猪户不得不关闭养殖场,导致养殖业受到重大冲击。

2.影响猪肉市场供应:非洲猪瘟的蔓延会导致猪肉供应量减少,从而引发猪肉价格的上涨。

这会直接影响到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带来社会不稳定因素。

3.破坏生态平衡:非洲猪瘟的传播会导致大量的猪只死亡,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为猪的死亡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如果处理不当,将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生态环境的健康。

4.食品安全问题:非洲猪瘟病毒对猪只的感染率极高,其传播途径复杂,如果不及时控制,有可能导致受感染的猪肉流入市场,影响食品安全。

这将对民众的健康造成威胁,引发公共卫生危机。

【字数:251】2. 正文2.1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给猪只,造成严重危害。

非洲猪瘟的危害及防控对策探讨

非洲猪瘟的危害及防控对策探讨

非洲猪瘟的危害及防控对策探讨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病,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对全球猪产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非洲猪瘟的危害及防控对策。

非洲猪瘟对猪产业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损失:非洲猪瘟的爆发会导致大量的猪死亡,猪群的减少将直接影响到猪肉的供应。

非洲猪瘟还会导致疫区内禁止猪肉流通,给当地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 扩散速度快:非洲猪瘟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病毒可以通过空气、水、器具、人员等途径传播。

病毒往往随着人员、交通工具等的移动而迅速扩散,给防控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3. 对猪群健康的威胁:非洲猪瘟会导致猪群出现高热、食欲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病例甚至会导致大规模的猪群死亡。

感染病毒的猪群也会成为病毒的携带者,进一步加快了病毒的传播。

1. 加强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非洲猪瘟监测体系,及时发现病例并进行报告。

加强对疫情的预警和预测,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2. 加强卫生防控措施:严格落实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猪群和养殖环境的消毒和清洁工作,避免病毒在猪群中传播。

加强对活猪或猪产品的交通、运输和销售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3. 加强养殖管理能力:提高养殖场的管理水平,合理布局和规模化养殖,减少疫情发生的风险。

加强猪群的分类管理,严格控制交叉感染的机会。

4. 加大疫苗研发和应用:加强对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猪的免疫力。

加强对疫苗的监管和管理,确保疫苗的效果和安全性。

5. 加强国际合作:非洲猪瘟是一种跨国传播的猪病,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信息共享。

各国应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合作与协调,共同应对非洲猪瘟的威胁。

非洲猪瘟对猪产业的危害严重,防控工作必须高度重视。

需要加强监测预警、加强卫生防控、加强养殖管理能力、加大疫苗研发和应用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有效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并保护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非洲猪瘟的危害及防控对策探讨

非洲猪瘟的危害及防控对策探讨

非洲猪瘟的危害及防控对策探讨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简称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极具传染性的猪病,它对养猪业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ASF已经引发了严重的猪瘟疫情,导致大量猪只死亡,产业受到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下面将探讨ASF的危害及防控对策。

ASF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致病性:ASF病毒对猪具有高度致病性,感染后猪只的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

感染的猪只表现出高烧、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并迅速死亡。

病毒易通过接触、空气飞散、污染食物和水源等途径传播,扩大了疫情范围。

2. 潜伏期短:ASF的潜伏期较短,一般为5-7天。

这意味着猪只在感染后很快出现症状,极大地增加了疫情传播的速度和范围。

3. 缺乏有效疫苗和治疗方法:目前尚未发现针对ASF的有效疫苗和治疗方法,疫情发生后只能通过扑杀感染的猪只来控制疫情的扩散,这导致了大量猪只的损失,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 加强监测和报告:养猪企业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猪只健康状况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时上报。

2. 强化疫情防控措施:养猪场应采取一系列的疫情防控措施,如隔离感染猪只,限制人员和物资进出,加强猪舍消毒等。

还需加强对养殖环境和设施的管理,保持清洁和无菌状态,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3. 严禁非法运输和交易:禁止非法运输和交易猪只,严禁从受疫情严重地区输入猪只。

建立完善的检疫和监管体系,对猪只运输和交易进行严格管理,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4. 提高养猪业从业人员的防控知识:加强对养猪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疫情防控知识和技能,增强其识别和处理疫情的能力。

5. 健全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猪瘟疫情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扩散。

ASF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猪病,传播迅速,病死率高。

要控制和防止ASF的传播,需要加强养猪业监测和报告工作,加大疫情防控措施,禁止非法运输和交易猪只,加强从业人员的防控知识培训,健全应急预案等。

养猪疫情案例

养猪疫情案例

养猪疫情案例
新冠疫情期间,养猪业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养猪疫情案例:
1. 中国非洲猪瘟疫情: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能够快速传播并且对猪群造成极大的损害。

2018年以来,中国连
续发生多起非洲猪瘟疫情,导致数百万头生猪死亡,养猪业蒙受巨大损失。

为了控制疫情的传播,中国采取了大规模屠宰生猪、封锁和销毁疫区的措施,这对养猪业造成了重大冲击。

2. 猪流感疫情:猪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可感染猪只和人类。

2009年,全球爆发了一次猪流感疫情,造成
了大量猪只的死亡和养猪业的损失。

猪流感病毒的传播速度快,对养猪场的猪只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活动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3. 疫苗失效导致疫情扩散:疫苗在预防动物疾病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如果疫苗不合格或者失效,就会导致疫情扩散。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生产厂家的疏忽或者疫苗储存和运输不当,疫苗的效力可能会降低或者丧失。

这种情况发生后,疫情可能会在养猪场快速蔓延,造成大量猪只的死亡和损失。

这些案例表明,养猪业也存在着与疫情相关的风险,包括传染性疾病的爆发和疫苗失效等问题。

因此,加强养猪行业的疫情监测和防控措施,对于保护猪群健康和养猪业发展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GS TODAYJuly 201913非洲猪瘟对养猪业造成的几个重大影响文 ⊙ 高全利 禾丰集团常务副总裁非洲猪瘟不但彻底颠覆了许多奉为“金科玉律”的原则和模式,还根本性地改变行业的发展轨迹,加快行业进步和整合,客观上极大促进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并且影响到与之相关的畜牧养殖和食品加工业的格局与进程。

当俄罗斯发生非洲猪瘟时,意味着中国发生非洲猪瘟只是时间问题了。

当中国流行非洲猪瘟时,亚洲绝大多数国家恐怕也是难以幸免了,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虽然非洲猪瘟不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但它流行的速度还是远远超出众人想象。

由于非洲猪瘟病毒超强的杀伤力和“防不胜防”的攻击力,几乎不到一年时间,就彻底攻陷了我们众志成城筑起的一道道防线,让拒敌于国门之外的策略成为空想。

我们不得不承认养猪业进入“非瘟时代”。

并且这个时代将伴随我们很长时间,非洲猪瘟不但彻底颠覆了许多奉为“金科玉律”的原则和模式,还根本性地改变行业的发展轨迹,加快行业进步和整合,客观上极大促进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并且影响到与之相关的畜牧养殖和食品加工业的格局与进程。

具体分析,其影响主要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非洲猪瘟的暴发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待疫病防控的态度中国养猪业的历史悠久,自古就有“猪粮安天下”的说法,更有“穷养猪,富读书”的传统观念。

即便现在,在评价物价变化指数中,猪肉的价格也是肉类的代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发展进化的过程中,养猪业虽然历经磨难,但是人们似乎总是“痴心不改”:疏于防疫,重在治疗;贪于规模,轻在管理;赌于行情,败在水平;敢于负债,断在现金;陷于环保,失在疫病。

“五大顽疾”挥之不去,危害之深,痛心疾首。

然而,当非洲猪瘟到来后,所有人不再敢于“游戏猪业”。

残酷的现实让人们警醒,非洲猪瘟大小通吃,毫不留情,清场无数,并且复养成功艰难。

这不仅再一次验证了古语:“家财万贯,带毛不算!”还让人们真正体会到疫病防控才是从事养猪业的第一要务。

传统养殖户“有免疫,无防疫”的粗暴做法,在非洲猪瘟面前少有幸免,除非猪场具有良好的天然屏障,否则必然是防不胜防。

“非瘟时代”“防疫第一”的理念必将深刻根植于每一位养殖者的心中,刻骨铭心,无需说教,都是心领神会,自然而然。

同时,由于人们对非洲猪瘟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必然会实现对其他疫病更加有效的控制,正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中国猪病的防控水平会得到一个根本性的提高;随着非洲猪瘟有效的控制,许多疫病已经无足轻重了,长期来看我们有可能是因祸得福了。

2 非洲猪瘟彻底改变了养猪业的布局和结构幸好“南猪北养”刚刚推行不久就暴发了非洲猪瘟,使纠错成本大大降低,减少了一大批雄心勃勃的大集团盲目扩张会造成的损失,国家决策部门及时发现了危机,做出了必要的调整。

借鉴禽流感(甲型H7N9流感)发生后蛋禽业变化的经验,在中国非洲猪瘟的流行会像禽流感一样长期难以观察家Observer观察家Observer根除,必然会使养猪业的结构发生两个重大调整:2.1 由集中趋于分散,适度规模发展禽流感发生前,河北、河南、山东、辽宁、江苏、湖北等八大省份占据了养殖总量的80%以上,现在在总产量提升的情况下,这些地区的养殖量下降了许多,相反,过去养殖量少的地区快速发展起来了。

并且在规模方面,小散户基本退出了,生存下来的都是中小型家庭农场和一部分超大型养殖场。

非洲猪瘟的发生也会使养猪业分布相对分散化和猪场规模化,传统养殖密集区由于成为了疫病重灾区,在疫苗免疫成功之前,大规模复养基本上不大可能,恢复正常生产量是不现实的,养殖量大幅度下降在所难免。

尤其是总量大,个体规模小,猪舍条件差的地区,大批散户退出是理智和明智的选择。

建在疫病防控能力弱的地区,并且不具备改造成符合新的养殖条件的种猪场,至少应该考虑能否继续饲养种猪和自繁自养;超大型原种场为了保种,有必要进行分开饲养;超大型养殖场,有必要分区隔断,化整为零,调整批次化生产;大集团密集化大规模的小区放养模式,是否应该适度控制规模?过去养猪多的地区养殖量必然下降,养猪少的地区会成为新产能优先的选择。

非洲猪瘟改变了前两年过热的“效率第一,成本为王”的经营管理理念,回归到了生产管理“安全第一”的原点之上,这是一种进步。

2.2 专业化分工,产业化运营基于“防非”和经营管理统筹兼顾的需要,分段式、专业化、规模化饲养将成为新的趋势。

这样切断了种猪场被传染的机会,又使得每一个阶段的管理变得专业、简单,从而高效、低成本,并且风险控制难度降低。

目前商品蛋鸡的饲养方式就是最好的证明,由以往的从雏鸡养起转变为直接从专业的青年鸡场采购预产期蛋鸡,只养产蛋鸡,彻底解决了产蛋鸡与育成鸡交叉循环饲养、老鸡污染新鸡、后备鸡难养的问题,不但使工作变得轻松简洁,养殖规模也得到提高,再加上生产水平的提升,效益更好了。

今后,养猪人也会在趋利避害的心理引导下,走向专业化分工,产业化运营的方向。

3 育种工作优胜劣汰,趋于简单明了目前中国养猪业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反观比养猪业发展更好的家禽业,无论是蛋鸡,还是肉鸡、肉鸭,品种也简单明了许多,这样的结果使得养禽业这些年的进步要远远快于养猪业。

这次非洲猪瘟的流行,客观上会促进养猪品种的整合,尤其是养猪大集团企业,它们不会允许内部长期“百花齐放”,都知道那意味着什么。

当中国的养猪业“从运猪进化到运肉,从杀白条到分割肉”,意味着里程碑式的变革开始了,消费者对安全美味及可追溯性肉品的需求会主导育种工作的方向。

标准有了,一切都会变得简单。

笔者认为:未来10年,将是猪品种整合的10年。

猪业鱼龙混杂的局面将得到很大的改善,育肥猪、仔猪质量之间的差异将大大缩小。

4 猪舍建设被充分重视,并且走向专业化猪场的设计与建造是具有战略高度的问题,因为饲养不同品系的猪所需要的环境与设施条件是不同的。

但是在粗放饲养管理时代,这样极其重要的问题却被普遍忽略了,大同小异的逻辑本能地屏蔽了这方面对养猪生产的影响,人们关心的重点根本就不在这里。

当生产水平越来越成为能否赚钱的关键点,并且环保和疫病防控越来越被高度重视之后,猪场的设计与建造成为了养好猪的先决条件。

人们越来越发现饲养不同品种猪之间差异化的需求,以及猪不同生长阶段对设备的要求。

当养猪进入到信息化、数据化乃至智能化管理时代之后,这个问题更加成为必须重视和优先解决的问题。

一个不争的事实:每头猪的投资成本大大提高了。

非洲猪瘟使得养猪业成为了高风险高回报的业务。

为了控制风险,在硬件方面的投资自然是越来越多,随着精益化管理和消费者引导养猪业方向的逐渐实现,专业化的设计和建造是必然。

另外,养猪规模会得到有效控制,工业化生产、自动化设备、智能化管理成为趋势,尽量减少人员的使用数量,提高人员的专业水平,彻底告别养殖场员工严重老龄化、低学历化的恶性循环现状,使疫病防控的难点从“人员的流动和接触点的传染”,转变为“小环境的营造”。

5 建立养殖场内部的化验室,对疫病进行检测与针对性防控和治疗目前绝大多数养猪场没有规范化的化验室,无法开展针对性的抗体检测、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难以做出14PIGS TODAYJuly 201915切实有效的免疫程序,也无法及时准确地发现疫病,将之消灭在初期阶段,这会给养殖场造成巨大的损失。

随着养猪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疫病危害的加大,成立自己的化验室必将成为防控疫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有了化验室才能及时有效监控猪场内外可能存在的风险,对消毒和防治效果有一个准确的评价,对猪场疫病的净化和根除有根本性的指导作用,对疫苗的选择使用和使用方式及结果做到真正的把控。

化验室的建设投资成本并不高,维护费用也不高,只是必须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6 物流环节被高度重视,专业化的运输车被广泛应用非洲猪瘟的传播方式使人们的经营方式由各自为战,转变为必须为自己和客户的安全负责。

而集团化的发展和产业化的运营,使得运输环节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和关键点。

不论是饲料运输车、仔猪运输车,还是收猪车、猪肉冷链运输车,都必然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

人们不敢为了节约成本而玩火自焚,没有人敢于铤而走险。

随着政府相关部门加大监管整治力度,非洲猪瘟的控制进一步朝着可控的状态发展。

7 屠宰加工业迎来巨大挑战,转型升级和上下游结合成为新趋势在非洲猪瘟发生之前,生猪屠宰加工业有小作坊式的工厂,不但私屠乱宰严重,而且注水肉、死猪肉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环保条件绝大多数比较差,规模化的企业由于成本原因难以生存,使得整个产业链难以被打通,形成了猪产业相对来说各自为战的局面,严重影响了行业的整合提高和健康持续发展的进程。

环保的升温,加上非洲猪瘟的出现,政府重拳出击,大力整治这一顽疾,否则非洲猪瘟的防控就是一句笑谈,因为屠宰加工和运输环节对我国非洲猪瘟流行造成的冲击和影响甚于其他任何一个因素。

冷库里的猪肉如果含有病毒,就好比一个个“定时炸弹”,随时可以引爆一个地区疫病的流行,并且防不胜防。

现在政府出台屠宰场的检疫方案是及时雨,必将成为投机倒把,没有道德底线的人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希望从此拉开彻底规范和整治屠宰加工业的大幕。

非洲猪瘟的出现,也使大力发展养猪业的大集团深刻认识到自己没有屠宰场的弊端,都跃跃欲试进军屠宰加工业,但是个个都是谈“非”色变。

所以此时政府的态度必将左右屠宰加工业的走势,并且真正打通从养殖端到消费端的“任督二脉”,使产业链的发展回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

让我们拭目以待行业的变革!从运猪到送肉,从批发白条到卖分割肉,从冷鲜肉到调理品再到熟食品,一场由屠宰加工业引发的消费革命正蓬勃而来,由此带动的整个养猪业的升级呼之欲出,不可阻挡。

8 非洲猪瘟会成为阶段性常态,人们将逐渐懂得如何与之相处非洲猪瘟在全国普遍存在恐怕会逐渐成为事实,非洲猪瘟防控的重点从“众志成城,拒敌于防区之外。

”转变为“化整为零,坚壁清野。

”养猪业系统防控能力的缺失,使得“控瘟”难以快速生效,无法效仿“非典”歼灭战的成功案例。

但是非洲猪瘟的传播特点还是给了我们重新构建防御体系的时间,再加上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差异化显著,也给了我们操作的空间。

现在非洲猪瘟颇像当年的日寇,在攻城拔寨之后受阻于湖南、四川一带,可是非洲猪瘟不会主动投降,只会主动变种来适应变化的环境。

所以,我们需要论持久战的思想,更需要具有弹性与韧性的防控策略,不屈不挠,随机应变,与时俱进,殊死搏斗。

笔者坚信非洲猪瘟是可以被控制住的,只要我们不失去信心,它至少会像禽流感病毒一样,病毒弱化,风险降低,危害减轻,完全可控。

非洲猪瘟不期而至,打乱了养猪业的发展格局和步伐,让我们付出了几乎难以承受的代价去打一场“艰难的战役”。

非洲猪瘟的发生促使行业不得不做出许多重大改变,不过被改变的都是节点与节奏,没有改变主旋律。

养猪业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规律仍然按照它应有的方式存在和演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