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正当防卫的几个问题
论正当防卫
论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指在遭受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合理防卫行为。
正当防卫是一种法律上的权利,旨在平衡人们的自由安全与相互尊重的价值。
在现代社会中,正当防卫的概念和适用范围已经被广泛认可,并成为维护公共秩序和个人安全的重要法律原则。
正当防卫的要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行为必须是针对非法侵害。
这意味着被保护人的自由、人身安全、财产等合法权益正在遭到非法侵害行为,如被盗、被抢等。
第二,防卫行为必须是合理的。
这意味着行为必须符合合理防卫的界限,不能超出必要限度,并且在实际情况下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解决。
第三,防卫行为必须是即时的。
这意味着防卫行为必须在实际侵害发生时或立即发现非法侵害行为后进行,而不能是预防性的。
在正当防卫中,要注意防卫行为与过度防卫之间的区分。
过度防卫是指在自卫过程中使用的手段或力度超出了合理防卫的范围,导致对侵害者的过度伤害或致死。
过度防卫行为也是无法被法律所允许和接受的,一旦过度防卫发生,防卫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另外,正当防卫的适用也需要考虑到紧急状态下的行为。
在遇到危及生命安全的情况下,人们往往难以冷静思考和判断,可能会采取一些激烈的行动来保护自己。
在这种情况下,法律通常会对相关行为进行宽容和包容,以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并为相应行为提供合理防卫的辩护。
正当防卫的适用范围涵盖了个人、家庭、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等多个层面。
个人和家庭在面对非法侵害时可以合理防卫,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方面,则可以涉及到公安机关、军队等组织的合法行动,例如,警察在执行职务时的正当防卫、军方在国家安全形势严峻时采取的正当防卫等。
总之,正当防卫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原则,旨在保护人们的自由权利和人身安全。
正当防卫的适用范围必须遵循合理防卫的限制,并在紧急情况下给予一定的宽容和包容。
只有在合理防卫的范围内,并符合相关条件的情况下,正当防卫才能被法律所允许和保护。
这将有助于维护社会安宁和公共秩序,确保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正当防卫的问题和不足
正当防卫的问题和不足正当防卫是指在受到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身体、财产等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合法行为。
它是一种合法的、有限度的自卫权利,既是个人的权利,也是国家赋予的权力。
在正当防卫中,个人可以使用必要的手段来应对不法侵害。
正当防卫的理念在许多国家的法律体系中被广泛接受和承认,它的存在是为了平衡社会秩序和个人自由的关系。
正当防卫的依据是人权和法治原则,它旨在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然而,即使正当防卫具有合法性和必要性,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下面我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进行评估和探讨。
深度上看,正当防卫在执行过程中可能面临以下问题:1. 主观判断的难题:正当防卫的执行需要个人对情况的判断和评估,包括判断侵害程度、应对手段等。
然而,在实际行动中,人们的主观判断可能受到情绪、个人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判断偏颇或不准确。
2. 执行力度的难题:正当防卫要求采取必要的手段,但“必要”在实践中往往存在较大的模糊性。
个人在受到侵害时,会面临执行力度的选择和控制问题,如何确保力度的适度和合理性是一个关键的挑战。
3. 后续责任的问题:虽然正当防卫是合法的,但在实际执行后,行动者可能面临审查和法律责任的追究。
如果无法证明自身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可能会面临刑事指控或民事索赔,这给行动者带来了额外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广度上看,正当防卫在社会层面也存在一些问题:1. 法律边界的模糊性:虽然正当防卫在法律体系中被确认,但具体的法律条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所不同,法律边界常常存在模糊性。
这给执法者和行动者带来了困惑和争议,也为法律的公正执行带来了挑战。
2. 利益冲突的困境:正当防卫保护的是个人权益,但在实际执行中,不同个体的利益可能发生冲突。
如何权衡不同个体的权利,确保正当防卫的平衡性和公正性,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3. 防卫过度的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正当防卫可能被滥用,导致防卫力度过大,超出了必要的范畴。
论正当防卫论文范文4000
论正当防卫论文范文前言正当防卫是刑事法律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它是指被侵害者在受到非法侵犯时,为了保护自己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合法防卫行为。
正当防卫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一直是法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从对正当防卫的定义和要件的解读出发,探讨正当防卫的合法性和限制问题,并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阐述正当防卫的作用和意义。
一、正当防卫的定义和要件正当防卫是指在被侵害者面对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合理使用防卫手段进行抵抗的行为。
其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非法侵害行为:正当防卫要求被害人只有在受到非法侵害时才能采取防卫行为。
所谓非法侵害行为包括违反法律规定的威胁、伤害、侵占等行为。
2.危害迫在眉睫:被害人采取正当防卫行为的时机必须是在受到侵害的即时威胁下。
在这种情况下,被害人为了自我保护必须立即作出反击,而不能等待其他救助措施。
3.必要防卫手段:正当防卫要求被害人采取的防卫手段必须是必要的、适度的。
即被害人在自我保护的过程中,不能超越对抗非法侵害所必需的限度。
二、正当防卫的合法性和限制正当防卫是一种合法的行为,它是人们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一种合理手段,但也有一些限制:1.非法防卫的排除:正当防卫要排除任何非法的因素。
即被害人无法以正当防卫的名义去实施非法行为,正当防卫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2.防卫行为是否必要和适度:被害人在使用防卫手段时,应该充分评估被侵权行为的严重性,并选择必要和适度的手段进行反击。
防卫行为不得过度,否则可能对他人人身、生命造成不必要伤害。
3.法定防卫情节的限制:有些国家的法律规定了正当防卫的具体限制情节,例如必须在夜间、侵害人必须使用凶器等。
被害人的防卫行为应符合相应的法律规定。
三、正当防卫的作用和意义正当防卫作为一种合法手段,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和意义:1.自我保护的权利:正当防卫保障了个人和财产的安全,对于那些无法获得及时警察支援的人们来说,正当防卫是一种合理的自我保护手段。
2.维护社会秩序:正当防卫的存在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威慑作用,使潜在的侵权者在考虑自己行为后果时多一份顾虑,从而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秩序。
正当防卫的证明难题与破解
社会与法SHE HUI YU FA集的证据不具备客观性,确实也很难找到其他证据相互印证,导致对案件事实认定存在一定困难。
(三)“有罪论”观念仍处于主导地位。
大部分司法工作者,特别是启动刑事追责程序的侦查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有意或者无意“有罪论”仍处于主导地位,在侦办案件过程中,难免会将侧重点放在搜集有罪证据上,轻视罪轻或无罪证据的搜集。
加之“唯结果论”的观点影响,简单地将施暴者与制止者一刀切,忽视案件发生的起因和客观条件,过度重视给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失的结果,从而认定构成刑事犯罪。
如赵宇案中,侦查机关认为赵宇的行为造成了李某受重伤的严重后果,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考虑其没有致人重伤的主观故意,认定其构成过失犯罪。
(四)社会舆论存在“两边倒”影响判断。
群众监督意识越来越高,参与社会治理和服务的愿望越来越迫切,网络监督已成为最广泛、最普遍的监督方式,但每个人所处位置和生活阅历、文化程度不同,辨别网络信息能力差异较大;再加之群众存在愤恨犯罪分子同情被害人的心理,很容易被部分片面或者不实信息迷惑,从而成为别有居心的人利用的匸具。
最后,通过各大媒体的宣传报道,使得舆论出现“两边倒”的现象,如赵宇案中,偏向于被害人的网民坚持认为赵宇不构成正当防卫,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而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赵宇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见义勇为”,无形增大了承办案件的心理压力,在认定是否构成正当防卫时不得不从严把握。
(五)错案追责机制倒逼承办人谨慎处理案件。
司法体制改革后,法官、检察官独立行使诉讼的职权得到了保障,相反错案责任追究也更为严格。
“责任终身制”倒逼法官、检察官在处理有争议案件时,不得不始终保持谨慎态度,难免有人会认为严格按照刑法条文及相关司法解释去审査、处理案件,倘若事后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确有错误被纠偏,66I注命总是对法律条文规定理解的层次问题,不至于会被认定为失职被追责。
严格把握刑法条文本身没错,但在办理正当防卫等无法量化、没有统一认定标准的案件中,如只依据刑法条文办案,无视立法本意,很可能就是错案。
试论正当防卫的几个问题
试论正当防卫的几个问题内容提要: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保护正当的自身利益国家和集体利益、别人利益可采取的一种正当行为,旨在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勇敢地同犯罪斗争及时有效地制止各种不法侵害。
在实践中,如何正确适用正当防卫,充分发挥正常防卫制度的作用,是我国刑法的正当防卫制度得以全面落实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把握好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认定与适用问题。
关键词:赋予正当防卫防卫过当把握好提纲:一、正当防卫的概念与特征(一)正当防卫的概念(二)正当防卫的特征二、正当防卫的条件(一)关于正当防卫起因(二)关于正当防卫客体(三)关于正当防卫行为的时间性(四)关于正当防卫的目的(五)关于正当防卫的限度三、几种特殊情况下正当防卫的适用四、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一)关于正当防卫的适用对象的限定存在缺陷(二)建议增加正当防卫的民事责任的规定(三)举证责任责任问题试论正当防卫的几个问题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是在总结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时期的司法实践经验基础上产生的,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根源。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草案第33 次稿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979 年颁布的《刑法》基本上保持了正当防卫条款的原貌,只是防卫过当“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修改为“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可见,立法的取向是逐渐放宽对正当防卫的限制一、正当防卫的概念与特征(一)正当防卫的概念1979年刑法对于正当防卫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它是建立在传统的正当防卫观念基础之上,把正当防卫与刑事犯罪紧密联系,对正当防卫的界限缺乏明确界定,司法实践中对防卫人过于苛求,不能实事求是地处理防卫案件。
因此,新刑法对正当防卫立法作了重大修改,为公民积极行使正当防卫权提供了军有力的法律保障。
正当防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正当防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引言正当防卫作为一种法律原则,允许个人在面临不法侵害时采取适当的自卫行为。
然而,正当防卫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问题一:定义模糊子标题1:主观判断•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来界定何为“不法侵害”,使得判断依据主观化,容易出现个人主观情绪等因素影响判断结果。
子标题2:合理性限制•正当防卫的行为必须是“必要”和“无过当”才能被认可,但这两个词的界定也缺乏明确的准则。
•由于合理性限制的存在,正当防卫面临着很大的法律风险。
问题二:应对不对等力量子标题1:武装情况•在面对武装侵害时,个人往往没有与之匹敌的武力装备,使得正当防卫的实施受到限制。
子标题2:自卫能力•大多数人缺乏专业的自卫技能,导致在危急时刻无法有效应对,容易受到侵害。
问题三:社会不信任和误解子标题1:打击报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正当防卫的名义进行报复活动,破坏了法治社会的正常秩序。
子标题2:媒体误导•媒体对正当防卫案件的报道往往夸大个别现象,使得公众对正当防卫持有偏见,形成对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
解决方案子标题1:明确法律界定•需要通过制定明确的法律规定,明确“不法侵害”、“必要”和“无过当”的标准,以减少主观判断的干扰。
子标题2:加强法律教育•加强对正当防卫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正确判断能力。
子标题3:完善自卫技能培训体系•建立全面、系统的自卫技能培训体系,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专业的自卫培训,提高自身的自卫能力。
子标题4:加强舆论引导•媒体应加强对正当防卫案件的客观报道,避免夸大和误导,减少社会的不信任和误解。
结论虽然正当防卫在保护个人和社会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值得我们深思和改进。
通过明确法律界定、加强法律教育、完善自卫技能培训体系和加强舆论引导等措施,我们可以不断完善正当防卫机制,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确保正当防卫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方面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正当防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正当防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前言正当防卫是指在遭受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不负刑事责任的法律原则。
正当防卫是现代刑法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保护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手段。
但是,正当防卫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二、正当防卫存在的问题1. 正当防卫标准不明确正当防卫标准并非绝对明确,具体情况需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这就导致了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争议案件,比如“超过必要限度”、“过度反击”等问题。
2. 正当防卫适用范围有限正当防卫只适用于遭受非法侵害时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不负刑事责任。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即使被侵害人采取了必要的防卫行为,仍然可能会因为过度反击等原因被追究刑事责任。
3. 正当防卫与人权保护的矛盾在实践中,正当防卫与人权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如果过于强调正当防卫,可能会导致被侵害人采取过度反击行为,从而侵犯到侵害人的人权;如果过于强调人权保护,可能会导致侵害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
三、正当防卫存在的不足1. 正当防卫不能完全避免非法侵害正当防卫只是在非法侵害已经发生后采取的一种补救措施,并不能完全避免非法侵害的发生。
因此,在预防非法侵害方面还需要加强社会管理和法律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2. 正当防卫容易受到滥用在实践中,有些人可能会利用正当防卫来逃避刑事责任。
比如,在打架斗殴时,有些人可能会故意挑衅对方,并在对方反击时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来逃避刑事责任。
3. 正当防卫难以平衡各方利益正当防卫涉及到被侵害人、侵害人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等多方利益的平衡。
在实践中,往往难以做到各方利益的平衡,导致一些争议案件的发生。
四、结语正当防卫在保护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正当防卫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为了更好地维护公正、公平、公开的法治环境,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相关法律制度,并加强社会管理和法律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论文刑法中的正当防卫问题研究与探讨
论文刑法中的正当防卫问题研究与探讨在刑法的领域中,正当防卫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充满争议的话题。
正当防卫作为一种法定的排除犯罪性事由,其存在的意义在于保障公民在面对不法侵害时能够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律秩序。
然而,在实际的司法实践中,对于正当防卫的认定和适用却常常面临着诸多的困惑和挑战。
正当防卫的定义和构成要件是我们理解这一概念的基础。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其构成要件包括:存在不法侵害、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防卫目的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防卫行为针对不法侵害人、防卫行为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首先,关于“不法侵害”的理解。
不法侵害不仅包括犯罪行为,还包括一般违法行为。
但对于轻微的违法行为,是否能够进行正当防卫以及防卫的限度需要谨慎判断。
例如,他人的轻微辱骂是否能成为正当防卫的起因就值得探讨。
此外,对于假想的不法侵害,即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不法侵害,如果行为人误以为存在而进行防卫,不能认定为正当防卫。
其次,“不法侵害正在进行”这一要件要求防卫行为必须在不法侵害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时间段内实施。
然而,对于不法侵害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点的判断往往具有复杂性。
例如,对于持续性的不法侵害,如非法拘禁,在整个过程中都可能存在正当防卫的时机。
而对于一些瞬间完成的不法侵害,如持刀行凶,其结束的时间点可能更为短暂。
再者,防卫目的的纯正性也是认定正当防卫的关键。
如果防卫行为夹杂着报复、泄愤等不正当的动机,那么就可能偏离了正当防卫的本质。
在防卫行为的限度方面,这是正当防卫认定中的一个核心且难点问题。
我国刑法规定,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但如何判断“必要限度”和“重大损害”并没有一个绝对明确的标准。
一般来说,需要综合考虑不法侵害的性质、手段、强度、危害程度以及防卫行为的手段、强度、损害后果等因素。
法学专业论文范文分享 浅析正当防卫限度的司法认定问题及对策
浅析正当防卫限度的司法认定问题及对策摘要正当防卫制度的设立于普通大众而言,是其在遭受不法侵害时能够合法实施的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手段,是其判断司法是否公正的一尺标杆。
虽然我国刑法学界对正当防卫的讨论从未停止,但于司法实践中关于正当防卫限度的认定,依旧难以把握,从而导致众多案件被认定为是过当防卫。
在司法实践中,案件事实相似,认定结果却不一致的情形也是非常普遍,这也使得“是否成立正当防卫”成为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
本文基于全国 2017 年至 2020 年间关于正当防卫的判决书调查结果,重点分析了一些二审中改判的样本案例,归纳、剖析司法实务中正当防卫限度认定的标准,在对正当防卫限度在司法认定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展开进一步解读的同时,还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态度。
关键词:正当防卫;防卫限定;司法认定;问题;对策目录绪论 (3)一、正当防卫相关概述 (3)二、防卫限度司法认定存在的问题 (4)(一)防卫限度认定规则的不完善 (4)1.防卫限度界定标准模糊 (4)2.防卫行为认定过于理性 (4)(二)防卫限度司法认定的额外限制 (5)1.防卫人躲避义务限制 (5)2.防卫行为紧迫性要件限制 (5)(三)判定特殊防卫过于严苛 (6)1.将特殊防卫认定为防卫过当 (6)2.忽视特殊防卫的环境影响 (6)三、对防卫限度司法认定的建议 (7)(一)明确防卫限度的认定标准 (7)1.明确防卫限度的判断思路 (7)2.保护防卫人法益 (7)(二)整体把握防卫行为 (8)1.把握持续性侵害的层次性 (8)2.明晰不法侵害的范围 (8)(三)通过指导性案例明确防卫的界限 (9)1.完善案例指导制度 (9)2.加大指导性案例发布 (9)四、结论 (10)参考文献 (10)绪论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急剧转型期间,司法实践中各种暴力案件有增无已,再加上法治思维日渐深入人心,我国公民在面对不法侵害时已习惯用法律武器维护本人的合法权益。
面对暴力事件,正当防卫出现的频率大大提升,正当防卫案件的认定与否成为司法界与社会大众时刻关注的焦点。
论正当防卫中的特殊情况
论正当防卫中的特殊情况【摘要】在正当防卫中,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是袭击行人的情况,当行人遭受袭击时,他们有权利进行正当防卫。
其次是捍卫家人安全的情况,保护家人是每个人的责任,合理的防卫是被允许的。
第三是保护公共利益的情况,有时为了维护公共安全,进行正当防卫也是必要的。
正当防卫也有一定的限制,不能随意使用暴力。
背景调查是至关重要的,确保防卫行为的合理性。
正当防卫是为了捍卫合法权益,有法律依据支持这一行为,必须在合理合法的原则下进行。
通过这些特殊情况的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正当防卫的意义和范围。
【关键词】正当防卫, 特殊情况, 袭击行人, 捍卫家人安全, 保护公共利益, 限制正当防卫, 背景调查, 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合理合法的原则1. 引言1.1 正当防卫概述正当防卫是指在受到非法侵害或正在受到非法侵害时,为了制止、阻止、抵抗非法侵害而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
在我国法律中,正当防卫是一种法定的正当行为,具有法律效力。
正当防卫的实质是在正当的情况下进行的防卫,其合法性和正当性是法律所保障的。
正当防卫是人们在面对危险和侵害时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正当防卫的实施者应当具备主动防卫、侵权行为和应急处理的必要条件,同时要遵守必要时限、必要手段和必要动作的原则。
正当防卫既是个人和社会公共安全的保障,也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正当防卫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要求。
对于正当防卫中的特殊情况,需要结合具体情况下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进行理解和适用。
正当防卫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项责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和规范,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2. 正文2.1 袭击行人的情况袭击行人是一种常见的犯罪行为,而在面对袭击行人时进行正当防卫是被法律允许和支持的。
在我国刑法中规定,当个人受到他人非法侵害,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且采取了相应的防卫行为,可以被认定为正当防卫。
在袭击行人的情况下,正当防卫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论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
论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
正当防卫是指在遭受侵害或即将遭受侵害的情况下,为了防止或制止侵害行为而采取的合法防卫行为。
正当防卫作为一种法律行为,其行为人应当符合一定的限度条件,否则就会构成过当防卫,导致其行为不被法律认可。
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必要性:正当防卫行为必须是必要的,即必须是为了抵御侵害行为的必需措施。
如果正当防卫行为超出了必要的范围,就构成了过当防卫。
因此行为人在防卫时必须尽量采取必要而适当的手段,不能过度防卫。
2.适当性:正当防卫行为必须是适当的,即符合实际情况下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行为人在防卫时应当根据侵害的性质、程度和形势等,选择适当的防卫措施,不能采取不适当的行为。
3.合法性:正当防卫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行为人在防卫时,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不能采取非法手段。
如使用禁用的武器或者进行追杀等,都是不合法的行为。
4.主观恰当性:行为人的防卫行为必须是出于防卫目的,即行为人的防卫目的应当是为了保护自己以及他人的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
如果行为人的行为不
是出于防卫目的,而是出于其他目的,如报复等,则不能构成正当防卫。
总之,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符合以上的条件下,行为人的防卫行为才可以被法律认可和保护。
同时,行为人在防卫时也要注意遵守法律的规定和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
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问题探究正当防卫是指在制止正在侵害自己或他人合法权益的不法侵害行为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财产等利益,采取相应的行为进行防护的一种合法方式。
当防卫行为超过必要限度时,就涉及到了防卫过当问题。
防卫过当是指在正当防卫过程中,因为不必要地超过了合理防卫的限度,致使对方遭受了不应有的伤害或死亡的情况。
防卫过当的界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侵权程度、防卫手段的选择和使用、现场情况等等。
侵权程度是判断防卫过当的一个重要标准。
正当防卫只能对不法侵害行为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不能对不相称的侵害进行过激的反击。
当遭受轻微的人身侵权时,不能用致伤甚至致死的手段进行反击,否则会构成防卫过当。
防卫手段的选择和使用也是评判防卫过当的一项重要因素。
正当防卫要求采取适度的手段,并力求最小化伤害,即“伤害必须是最少的”。
如果在应对威胁时,选择了违背理性、过于激烈的手段,以致对方受到了严重伤害或丧失生命,就可能属于防卫过当。
现场情况也会对防卫过当的判断产生影响。
现场情况的特殊性、危险程度等不能被忽视。
如果在面临暴力袭击、即将遭受危险的情况下,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使用过激手段,尽管手段超过正常情况下的限度,但考虑到现场的高度危险性,防卫过当的认定可能会有所放宽。
针对防卫过当问题,我国刑法已经有明确规定。
根据我国刑法第20条的规定,对于正当防卫过当造成的严重后果,自首或立功并具有较大的减轻刑事责任能力的,可以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
这一规定对于保护正当防卫行为的人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防卫过当的认定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具体案件中对于防卫过当的认定标准不够明确。
尽管我国刑法规定了自首或立功可以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但具体情况的裁判标准仍然不够统一;二是对于防卫过当情况中的证据确立和链式推导存在问题。
在实际审判过程中,如何既能顾及正当防卫的有效行使,又能准确评判防卫过当问题,可能需要更加明确和科学的证据规定和分析方法。
论正当防卫的认定
论正当防卫的认定正当防卫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在受到他人侵害和攻击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正当防卫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但正当防卫的认定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其认定标准和适用条件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方能成立。
本文将从正当防卫的认定标准、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正当防卫的局限性等方面展开探讨,详细解读正当防卫的认定。
一、正当防卫的认定标准正当防卫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非法侵害、急迫危险和必要防卫。
非法侵害是指遭受他人非法侵害或攻击的情形。
在正当防卫中,对于非法侵害的认定是首要的条件,只有当自己或他人受到非法侵害时,才能进行正当的防卫。
急迫危险是指在无法通过其他途径解决的情况下,必须立即采取防卫行为才能避免损害的发生。
必要防卫是指防卫行为必须是合理、必要和适当的。
即在面对非法侵害和急迫危险时,采取的防卫行为必须符合正当防卫的要求,不能超出必要的限度。
在正当防卫的认定中,以上三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才能认定为正当防卫。
如果一个人在未遭受非法侵害的情况下主动采取了防卫行为,即使其所作的防卫行为符合必要性和适当性的评判标准,也不能认定为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的认定标准是严格而复杂的,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情形和条件,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二、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主要包括合法防卫对象、合法防卫权利、合法防卫手段。
合法防卫对象是指具有法定防卫权利的人在遭受非法侵害和攻击时可以进行正当防卫的对象。
除了对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有合法维护权以外,对于他人的身体和生命同样享有正当防卫的权利。
合法防卫权利是指在符合法律规定条件下,受到非法侵害和攻击的人拥有采取正当防卫行为的权利。
在我国《刑法》中,明确规定了对于合法防卫权的保护和承认,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
合法防卫手段是指在正当防卫中所采取的防卫手段必须是合法的。
正当防卫的标准
正当防卫的标准正当防卫是指在面临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而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正当防卫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那么,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是正当防卫呢?下面将从法律的角度对正当防卫的标准进行解析。
首先,正当防卫的标准包括三个方面,非法侵害的条件、防卫的限度和紧急状态的要求。
非法侵害的条件是指,正当防卫必须是针对非法侵害行为。
非法侵害行为包括对人身或者财产的直接侵害,比如被盗、被抢、被打等。
这种侵害行为必须是已经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不能是一种潜在的、虚构的侵害。
其次,防卫的限度是指,正当防卫必须是在必要的限度内进行的。
也就是说,防卫行为必须是针对非法侵害行为的,且必须是为了制止、排除非法侵害的行为。
防卫的手段必须是合理、必要的,不能超出必要的限度,否则就会构成过当防卫。
最后,紧急状态的要求是指,正当防卫必须是在紧急状态下进行的。
也就是说,在面临非法侵害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请求帮助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解决问题,必须立即采取防卫行为来制止非法侵害。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在法律的框架下正确理解和适用正当防卫的标准。
在面临非法侵害时,我们可以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来保护自己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
但是,在进行防卫行为时,一定要注意符合正当防卫的标准,不能过当,否则就会构成违法行为。
总之,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但是也是一项受到限制的权利。
只有在符合非法侵害的条件、防卫的限度和紧急状态的要求下,我们才能够依法采取正当防卫行为。
希望大家能够理性对待正当防卫,做到在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的同时,也不会违法犯罪。
探析正当防卫中的几个问题
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
防卫意图
防卫对象
防卫手段
防卫法权益的防卫意图,即防卫人 认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为 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 或者他人的权利而采取的制止 行为。
探析正当防卫中的几个问题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正当防卫的认定 • 防卫过当的认定及处理 • 特殊正当防卫的认定及处理 • 正当防卫的证据及证明 • 结语:对正当防卫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01
正当防卫的认定
正当防卫的概念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 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 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证据的法律效力
证据效力
呈堂的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要求,具有证明力 和说服力,才能被法院所接受并作为判决的 依据。
法律原则
在判断正当防卫是否成立时,法官需要遵循 法律原则,例如无罪推定原则、疑点利益原 则等,以确保判决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05
结语:对正当防卫制度的思考与 建议
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正当防卫必须针对正在进行的 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如果针 对与不法侵害无关的第三人, 则不属于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必须采用制止不法侵 害、保护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 ,不能使用会导致更严重后果 或者非法手段进行防卫。
正当防卫必须控制在必要限度 内,不能过度防卫或者以制止 不法侵害为由进行报复。
认定正当防卫的意义
刑事责任的承担
尽管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但是防卫 过当的行为人仍需承担一定的刑事责 任。
简论正当防卫的几个问题
简论正当防卫的⼏个问题⼀、新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的修改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项重要权利,是⿎励和保障公民同违法犯罪⾏为作⽃争的重要⼿段,对于保障国家、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威慑犯罪分⼦,制⽌和预防犯罪,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
1979年刑法第17条虽然确⽴了正当防卫制度,但是规定得相当原则、笼统,以致在司法实践中,对正当防卫⾏为的构成条件,尤其是必要限度上掌握过严,把⼀些正当防卫⾏为当作防卫过当处理,这在⼀定程度上限制了正当防卫制度作⽤的有效发挥。
为了⿎励公民⾃觉地同犯罪⾏为作⽃争,更好地保护被侵害的利益,新刑法典对正当防卫作了修改。
(⼀)进⼀步明确了正当防卫的概念我国1979年刑法典第17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或者他⼈的⼈⾝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的不法侵害,⽽采取的正当防卫⾏为,不负刑事责任。
”新刑法典第20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或者他⼈的⼈⾝、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的不法侵害,⽽采取的制⽌不法侵害的⾏为,对不法侵害⼈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两个概念⽐较,新刑法的规定在被保护利益的主体上增加了“国家”,在被保护的对象上增列了“财产”,在防卫对象上,明确规定为是“不法侵害⼈”。
这样,新刑法典关于正当防卫概念的规定,较1979年刑法典中的规定更趋全⾯和科学。
(⼆)放宽了防卫的限度根据我国1979年刑法典第17条第2款的规定,正当防卫限度的条件并不明确,因⽽在刑法理论界产⽣了“必需说”和“基本相适应说”等不同观点。
在司法实践中,也常常产⽣是否超过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难以对⾏为⼈的⾏为定性的困惑。
例如某师范学校在操场放电影,住在学校周围的农民也去观看,由于⼏个农民站在凳⼦上挡住教师李某的视线,李某让农民下来观看,为此发⽣⼝⾓,⼏个农民动⼿殴打李某,致李某⾝上多处受伤,⼝、⿐出⾎,教师刘某在劝阻未果的情况下,回学校⾷堂拿来⼀把菜⼑,⽤⾝体挡着李某说:“你们如再殴打李某,我就不客⽓了”,⼏个农民仍⽤砖砸李某的头部,刘某持菜⼑砍在⼀农民胳膊上,造成重伤。
浅议正当防卫的几个问题
浅议正当防卫的几个问题内容摘要《刑法》第20条对正当防卫制度作出明确的规定,长期以来,学术界的理论家、司法工作者对正当防卫概念所涉及到理论问题进行了精辟的阐述,但任何一项法律制度,重在付诸实施,其立法意图、价值追求只有在实施法律过程中才能得以充分体现。
本文从理论认识、意识观念等主观方面入手,结合对正当防卫概念、内涵等理论的个人理解和客观现实的分析,以求对实施正当防卫制度应具备的主观条件作出论证。
并且,在论证方法上采用了归纳论证的方法,从三个方面分析论证了三个分论点,即:①提高对刑法中正当防卫的概念内涵及表现形态的理性认识,树立正确的防卫观念;②明确正当防卫中的法律价值追求,树立以社会为本位的群体防卫意识;③司法工作者要具有正当防卫的正确意识,大胆认定正当防卫。
最终通过三个分论点得出本文的中心思想,即:正当防卫制度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制的健全而逐步确立起来的一项重要的刑法制度,要正确实施该项制度,实现其社会价值,不论是公民、司法工作者,必须认真理解正当防卫制度的内涵。
掌握其构成要件,树立正确的个人防卫意识,群体防卫意识和司法者防卫及认定意识,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正当防卫制度的立法意图和法律价值。
在篇首点明中心,在篇尾总结中心。
以期能更明白笔者的写作动意。
关键词:正当防卫,理论认识,个人意识,群体意识,司法者意识,法律价值。
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制度,早已见诸各国的刑法典。
该项法律制度是随着人类进步,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逐步确立起来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并随着法制建设的日趋完善,理论的不断研究,日臻完善。
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种授权的法律规范。
在进入法制社会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法律意义。
该项法律制度在打击犯罪,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方面,具有现实的社会价值。
按照理论界的说法,它不仅是刑事法律在打击暴力犯罪,保护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补充,而且是国家刑罚强制力与公民个人自救的有机结合。
简论正当防卫的几个问题
简论正当防卫的几个问题目录引言 (1)一、正当防卫的概念和立法宗旨 (1)(一)正当防卫的概念 (1)(二)正当防卫的目的 (2)二、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 (2)(一)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 (2)(二)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 (2)(三)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 (3)(四)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 (4)四、特殊防卫 (4)(一)特殊防卫的概念 (4)(二)特殊防卫的类型 (4)五、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 (5)(一)完善成立条件,统一执法标准 (5)(二)强化在高科技领域适用性研究 (5)(三)加强判例研究,将正当防卫理论细化 (5)(四)特殊防卫的完善 (5)六、结论 (6)致谢 (7)参考文献 (8)简论正当防卫的几个问题[摘要] 正当防卫是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公民在遭遇犯罪时采取的一种主动的自我保护措施。
现阶段的刑法实践中,由于公诉机关的犯罪认定倾向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了对正当防卫的认定存在诸多障碍,实施正当防卫成为一种风险极大的行为。
本文力求对正当防卫制度进行完整的论述,探讨正当防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和完善正当防卫制度的对策,以期为改进我们的正当防卫立法和司法实践提供自己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正当防卫;构成要件;特殊防卫;完善引言正当防卫是国家赋予公民通过刑法打击犯罪和其他非法侵害行为的权利。
这是国家刑法中明文规定的合法行为,也是刑法中规定公民具有的一项特殊权利。
然而,由于正当防卫通常是以暴力控制暴力,是对非法侵害者的直接针对和积极有力的反击。
为了防止公民滥用权利,《刑法》规定了行使正当防卫的严格构成要素,换句话说,公民在行使正当防卫权时,必须满足某些条件,才能被视为正当、合法的行为。
否则,行为人还须承担相应的违法责任,更不用说会被倡导了。
本文将着重探讨正当范围的几个问题:(1)如何把握正当防卫的含义和立法宗旨?(2)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是什么?(3)如何正确认识特殊防卫?(4)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所以,只有正确理解正当防卫的概念及其成立条件,严格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准确把握正当防卫的原则界限,依照法律规定去行使正当防卫的权利,才能正确行使正当防卫权和处置正当防卫案件,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实现正当防卫制度的立法目的。
正当防卫论文
正当防卫论文
正当防卫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为了抵御违法行为对自己或他人人身安全或财产安全的危害,采取的合法防卫行为。
在中国的刑法中,对正当防卫有明确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当防卫的主体限制。
刑法规定,正当防卫的主体只限于自然人,即个人或集体的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正当防卫的客体限制。
正当防卫的客体限于保护人身安全或财产安全的合法权益。
当个人或集体的人身安全或财产受到非法侵害时,可以采取正当防卫措施。
三、正当防卫的条件和限度。
刑法规定,正当防卫的条件包括:
1.正当防卫必须是对违法侵害行为的即时还击,即必须是在非
法侵害正在进行或即将发生时采取的防卫措施;2.正当防卫必
须是为了抵御违法行为对自己或他人人身安全或财产安全的防卫行为;3.正当防卫必须是合理的,即防卫手段的选择、使用
必须是适当的,不能过度或不当;4.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
限度,即不能以非法手段进行防卫。
四、正当防卫的效力。
刑法规定,正当防卫不属于犯罪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
但在实践中,对于正当防卫行为是否符合法定条件,需要经过司法审查来判断。
在现实生活中,正当防卫是人们合法维护自身权益的一种手段。
但也需要注意,正当防卫并不等同于私刑或自行惩罚,必须在
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
只有合理、适度、必要的正当防卫行为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与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写作提纲 (1)论文摘要关键词 (2)正文 (3)引言 (3)一、正当防卫的定义 (3)二、正当防卫的条件 (4)三、非正当防卫行为 (5)(一)假想防卫 (5)(二)防卫不适时 (5)(三)防卫挑拨 (6)(四)互相斗殴 (6)(五)抗拒依法逮捕及合法搜查 (6)(六)大义灭亲 (6)(七)防卫过当 (6)四、防卫的必要限度 (7)(一)客观方面 (7)(二)主观方面 (7)五、特殊防卫 (8)(一)特殊防卫权行使的必要限度 (8)(二)特殊防卫权的特征 (9)参考文献 (11)【写作提纲】引言本论一、正当防卫的定义二、正当防卫的条件三、非正当防卫行为(一)假想防卫(二)防卫不适时(三)防卫挑拨(四)互相斗殴(五)抗拒依法逮捕及合法搜查(六)大义灭亲(七)防卫过当四、防卫的必要限度(一)客观方面(二)主观方面五、特殊防卫(一)特殊防卫权行使的必要限度(二)特殊防卫权的特征结论参考文献【内容摘要】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是鼓励和保障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斗争的重要手段,历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因此,正确认定正当防卫、正确把握正当防卫与非正当防卫的界限,区分罪与非罪,不仅具有理论的意义而且还有实际的意义。
我国刑法虽然对正当防卫的各个方面都做出了明文规定,但由于对法律的理解不同,因而在实践中有时因防卫的时间、地点、条件、环境及防卫人的心理因素等方面的情况比较复杂,在正当防卫和非正当防卫的界限上确实难以掌握。
在近几年的实践中,对其成立的各种条件、限度及特殊防卫权等问题发生的争议较多,因此从理论上对上述问题的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本文中,我将阐述几点自己对正当防卫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正当防卫防卫限度防卫过当特殊防卫简论正当防卫的几个问题正当防卫属于正当行为的一种,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但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成立正当防卫的条件、限度及特殊防卫权还存在许多操作技术和价值判断方面的分歧。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正当防卫的定义我国在1997年3月14日由全国人大修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新刑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正当防卫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根据这一规定,我国诸多学者对正当防卫的表述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如下几种界定方法:(一)、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地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所实施的制止其不法侵害且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二)、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是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的行为人采取的造成一定的人身和财产损害的方法以防止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遭受不法侵害的行为;(三)、所谓正当防卫,就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对不法侵害者造成损害的方式,以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四)、正当防卫是指采取损害不法侵害利益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的行为。
综合分析以上的表述,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是:都注意到了防卫人目的的正当性,即以保护合法权益制止不法侵害为目的;各种界定或明确地或包含了反击行为对不法侵害者造成了损害的内容。
同时我们应注意到,它们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第(一)种表述注意到了正当防卫的限度要求,将防卫的限度条件明确地包含于其中,而其他表述都有回避了这个问题;第(四)种表述没有指出防卫的时机性,而前三种表述则看到了不法侵害的时间,即防卫行为必须针对正当进行的不法侵害实施;第(四)种表述没有指出防卫的对象,即反击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而前三种表述都指出了防卫的对象。
那么,如何界定正当防卫,我认为,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反击行为。
二、正当防卫的条件根据刑法第二十条规定,正当防卫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只有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或其它权益受到不法行为侵害的时候,才能实行正当防卫。
如甲夜间潜入仓库正在盗窃物资,被仓库保管员乙发现,将甲打伤。
甲在住院治疗过程中反诉乙对其伤害,如何认定甲、乙行为的性质呢?我认为在这里甲的盗窃行为就是对公共利益的不法侵害,乙打伤甲属于对不法侵害行为的正当防卫,也是一个仓库保管员尽职尽责的表现。
如公安人员依法逮捕犯罪分子,犯罪分子拒捕,公安人员施以强制手段,这是依法执行公务,犯罪分子拒捕就构成了新的犯罪,而就不是什么正当防卫了,还需要指出的是故意挑拨他人对自己进行侵袭,而后对他人加以侵害的行为,也不是正当防卫,而是“防卫挑拨”应根据实际造成的危害结果,以故意犯罪论处,互相间不法行为产生的伤害结果,不存在正当防卫的问题。
如流氓斗欧案件应按寻衅滋事论处。
(二)、必须对正在进行的,并且是实际存在的侵害行为才能实行正当防卫。
如杀人犯正在杀人,强奸犯正在对妇女实行强暴,实施防卫是必须的。
对于主观想象的侵害行为,对于尚未进行的侵害行为都不能实行正当防卫。
如果不法行为的危害性已经过去,那也不能再实行正当防卫。
如甲、乙二人在街上走路,甲顺便看了一下站在路边的丙,丙问甲看啥,甲回答:“看你咋地”。
甲不理会继续往前走,丙追上甲朝甲打了一拳又踢了两脚,此时乙上前劝解丙停止了殴打,而甲趁丙住手不防之机,对丙的眼睛猛击一拳,致使丙的眼睛当即失明,此案丙先打甲是错误的,但丙的不法侵害行为已被乙劝解而停止,防卫的必要性已不存在,此时甲猛击丙一拳就不是正当防卫了,而应追究甲的伤害罪,无论是对已经停止了的,还是实行终了的侵害行为再实行防卫,显然是行为人出于报复的泄愤目的,故意造成对侵害人的损害,因而不是正当防卫。
(三)、采取正当防卫行为,只针对实施不法侵害行为的本人实行,而不能伤及第三者者它人。
如:住在某大院的周某和李某因邻里纠纷发生口角,接着周某将李某的脖子扼住,李某当时正在修理自行车,掏出兜里的一把镙丝刀子,将周某的手刺伤,此时周某的妻子赶来拉仗,李某又将周某妻子胳膊刺伤。
从这一案件看李某在被扼住脖子的情况下刺伤周某属于正当防卫,而周的妻子并没参与口角,只是拉仗,李某也将她刺伤,则属于故意伤害。
因为防卫者只有对侵害者造成一定损害,才能有效地制止和避免不法侵害结果的发生。
如果对第三者造成损害,那就不是正当防卫了,而是违法或犯罪行为。
(四)、正当防卫不能超过明显必要的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所谓“必要限度”法律是并没有规定明确标准,既便有标准,在突发事件面前,防卫人也很难慎密地考虑防卫的手段和强度(限度)。
根据我国刑法立法精神,从理论到实践上,对限度的理解应为正好能够制止住不法侵害者的侵害行为,不应对他造成重大的损害,这就要具体考虑侵害行为的手段。
强度以及所防卫的权益的性质。
由于不法侵害行为往往是突然袭击猝不及防,防卫人员很难在一瞬间准确地判断不法侵害行为的手段、强度等情况下,往往防卫人员的行为强度大于侵害行为的强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制止住不法侵害行为,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对不法侵害者是不能宽容的。
对防卫者不能苛求其力度,只有这样才能鼓励人民群众对不法行为斗争的正气。
因此,只要是制止不法侵害行为必要的,既便造成的后果严重一些,仍属于正当防卫。
根据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及其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
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负刑事责任。
这样规定主要有两点考虑:1、考虑了当前社会治安的实际状况。
当前各种暴力犯罪猖獗,不仅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也严重威胁公民的人身安全,对上述严重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做出特殊规定,对鼓励群众勇于同犯罪作斗争,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具有重要意义;2、考虑了上述暴力犯罪的特点这些犯罪都是严重威胁人身安全的,被侵害人面临不在进行的暴力侵害很难辨认侵害人的目的和侵害的程度,也很难掌握实行防卫行为的强度,如果对此规定得太严,就会束缚被侵害人的手脚,妨碍其与犯罪斗争的勇气,不利于公民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例如,王某深夜闯入某妇女卧室,企图强奸该妇女,该妇女在极力挣扎中,顺手摸起剪刀猛刺,刺断了王某的股动脉,致使其当场死亡。
该妇女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综上所述,正当防卫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三、非正当防卫行为非法防卫行为是指与防卫的形式或性质有关的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正当防卫合法条件的行为。
下面几种行为就是因为缺乏或不完全具备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而属于非法防卫行为。
(一)假想防卫所谓假想防卫,是指实际上并不存在不法侵害,而行为人误认为存在,从而进行所谓的“防卫”,或者对没有实行不法侵害的第三者,误认为是不法侵害而加以“防卫”,因而造成他人损害的行为。
假想防卫是由于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实际性质产生了认识错误,所以,应该按照事实错误的原则进行处理:如果应当预见而未预见的,按照过失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如果依照当时的情况行为人不可能预见的,依照意外事件处理。
(二)防卫不适时所谓防卫不适时,是指不法侵害尚未开始或者已经结束而实行的所谓“防卫”。
防卫不适时可分为事先“防卫”和事后“防卫”两种。
前者是指不法侵害尚未开始而实行所谓“防卫”;后者是指不法侵害已经结束而实行所谓的“防卫”。
不论是事先“防卫”还是事后“防卫”,都是违法犯罪行为。
有人因屡遭不法侵害,为了防止以后不法侵害的再次发生,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这本来是情理之事;但是,如果这种措施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性质,如私拉电网或在即将成熟的西瓜上喷洒剧毒农药等,则一旦发生严重后果,就要构成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三)防卫挑拨所谓防卫挑拨,是指行为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故意挑逗对方实施不法侵害,尔后借口“防卫”加害对方的行为。
这种行为由于缺乏防卫意图,所以是一种特殊形式下的故意违法行为。
(四)互相斗殴互相斗殴是指斗殴双方都有侵害对方的故意,双方的行为都属于不法行为,因而都无权主张正当防卫。
在互相斗殴中,可能是一方先动手,另一方后动手,但是,决不能拘泥于这一点就改变了相互斗殴的性质。
当然,如果一方本无侵害对方的故意,完全是由于对方的不法侵害而被迫还手,那就不能认定为相互斗殴。
此外,如果一方已经退出斗殴现场,而另一方仍穷追不舍,并加大侵害力度,这时因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退出的一方有权实施正当防卫。
(五)抗拒依法逮捕及合法搜查有人借口自己没有实施犯罪或者没有窝藏赃物而对依法进行的逮捕或搜查实行暴力抗拒,并自认为是“正当防卫”,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起码是一种妨害公务的违法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