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二单元第三节
生物高中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课件2
基因 型 表现 型
X X
B
B
性
B
b
X
XBY
正常 正常 (携带者) 色盲
正常 色盲
图谱
男女婚配方式
XBXB x XBY
XBXb x XBY XbXb x XBY
1 3 5
XBXB x XbY XBXb x XbY XbXb x XbY
2 4 6
图谱
I
1
2 5 10 11 6 12
• 先从伴性遗传方式来考虑:若伴Y染色体遗 传,则传男不传女;若是显性伴X染色体遗 传,则患者女多男少;若是隐性伴X染色体 遗传,则患者男多女少。 • 如系谱符合这些条件,则为伴性遗传,否则 为常染色体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无中生有为隐性, 生女患病为常隐
(如果双亲表现正常,后代女儿是患者,则此病属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欧洲皇室之间由于 联姻,使血友病基 因通过女王的后代 传到俄国、西班牙 等的一些皇室,产 生了众多血友病基 因携带者和患者。 从女王家族血友病系谱中,我们可以看出与色盲 相同的遗传特点, 即:患血友病的男性多于女性; 男患者的子女一般正常,但其外孙常常有血友病; 双亲正常时,男患者的母亲是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兄 弟、舅父、姨表兄、外甥、外祖父、外孙等可能是患者。
• 女性患者且女多 男少,初步推断 为伴X染色体显 性遗传病 • 根据图谱写出亲 代1、2;6、7的 • 从系谱中观察到,患者 基因型验证系谱 代代具有连续性,故为 中子代的表现型 显性致病基因控制的遗 是否成立。 传病
例2
• 该系谱中从9,10,16可以判断为隐性。 • 从系谱中患者的性别来看,患者有女性且男多女少, 初步判定为伴X遗传. • 以初步推断为基础,写出相关个体的基因型,通过 验证其子代的表现型与题意吻合,故推论成立,即 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第二章第三节-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课件下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范德华力
定义:物质分子间的普遍存在的作用力,使物质能以一定的凝聚态(固
态或液态)存在。
特征:
①很弱(2-20kJ/mol),约比化学键能(102-103kJ/mol)小1-2数量级 ②无方向性,无饱和性,只要分子周围空间允许,分子总是尽可能多地 吸引其他分子 ③范德华力是一种短程力,作用范围通常0.3~0.5 nm,气体分子间的作 用可忽略不计
自然界中的对称性
分子的对称性
依据对称轴的旋转或借助对称面的反映能够复原的分子称为对称
分子,分子所具有的这种性质称为对称性。
胸无大志,枉活一世。 无所求则无所获。 远大的希望造就伟大的人物。 在年轻人的颈项上,没有什么东西能比事业心这颗灿烂的宝珠。 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 成功往往偏向于有准备的人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
氢气
氧气
分子间作用力
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也伴随着能量变化。
这说明:分子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存在多种相互作用,统称
为分子间作用力,它是一种弱相互作用力。
常见的有两种:范德华力和氢键。
分子间作用力的实质:电性作用
分子间作用力的特征: (1)比化学键弱得多 (2)是一种短程力,作用范围通常0.3~0.5 nm
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说课稿
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伴性遗传》说课稿义马市一高魏小燕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
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
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
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中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
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问题研究的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
同时“问题探讨”、“资料分析”等内容也能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和方法,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结合该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 )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意义。
能力性目标:(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2)培养探究问题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性目标:(1)科学品质教育。
(2)人口教育(优生优育)3、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
整个探索过程是围绕伴性遗传的特点为主线展开的,突出了本节的教学重点。
通过性染色体的剖析、基因分离定律的迁移,使学生很容易书写遗传图解并进行分析。
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索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我们常常说:“探究式教学是一种理念,应该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其含义是,并不是一提探究,就一定要动手做实验。
虽然既动脑又动手的探究是最有效的探究,但是在我国大班额、课时紧的国情下,教师创设情境的纯思维探究,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得更加普遍。
生物高中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课件6
常染色体遗传病
显性遗传病 隐性遗传病
多指、并指等
白化病等
五.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1.你能设计一个果蝇的杂交实验,使其子代就 根据眼色来判断雌雄吗? P 配子 F1 XWY XW XWXW Y
×
XwXW
Xw
XWY
红眼 雌
白眼 雄
2.你能设计一个杂交实验,对其子代在早 期时,就根据羽毛来区分鸡的雌雄吗?
人的正常色觉(B)对红绿色盲呈显性;正常肤色(A)对白化 呈显性。下面是一个白化病和色盲症的遗传谱系。请回答: Ⅰ Ⅱ Ⅲ
正常
3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白化
B
色盲
白化兼色盲
B b Ⅰ1 的基因型是________, Ⅰ2 的基因型是________。 AaX Y AaX X (1)
Ⅱ 1/6 (2) 5 是纯合体的几率是________。 1/4 (3)若 Ⅲ10 X Ⅲ11 生出色盲男孩的几率是______;
A C D G
同源染 色体配 对
性染色体 女性: 同型 X 男性: X X
XX是同源染色体
异型
X Y
XY是同源染色体
性别决定方式:----XY型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对基因
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发现,
人的性别实际上是由性染色体上的 基因决定的。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
基因叫做SRY基因(sex detemied
• • • • •
血友病 先天性凝血障碍性疾病, 缺乏凝血因子 特点:出血。 X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
1.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2.通常为交叉遗传 (隔代遗传) 典型遗传过程是 外公-> 女儿-> 外孙。
生物高中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课件7
DdEe XY 1/2d× × 1/2e 1/2Y =1/8deY
练习: 1.一男孩是红绿色盲患者,他的父亲、祖父、外祖父也 均是红绿色盲患者,但他的母亲、祖母、外祖母色觉都 正常。该男孩色盲基因的传递来源是( A ) A.外祖父→母亲→男孩 B.外祖母→母亲→男孩 C.祖父→父亲→男孩 D.祖母→父亲→男孩 2.一男孩是红绿色盲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 都不是患者。该男孩色盲基因的传递来源是( B ) A.外祖父→母亲→男孩 C.祖父→父亲→男孩 B.外祖母→母亲→男孩 D.祖母→父亲→男孩
问题探究:讨论题
红绿色盲患者男性 远远多于女性
抗维生素D佝偻病女性 患者多于男性
•伴性遗传的概念:P33
将 男 性 体 内
同 源 染 色 体 配 对
同 源 染 色 体 配 对
1 常染色体: 男、女相同
(22对)
将 女 性 体 内
2 性染色体: 男、女不同 (1对) 对性别起 决定作用
•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 常染色体──与性别无关
四.常见遗传家系图的分析方法
1、首先确定致病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
男性患者 女性患者
甲
乙
丙
丁
无中生有为隐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
2、其次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
1 2 (1)在已经确定的隐性遗传病中: ①双亲都正常,有女儿患病,一定是 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 3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
② 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患者 较多;隔代交叉遗传;女性患 病,她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 3
人的色盲,血友病,果蝇的白眼----伴X隐性 抗维生素D佝偻症-----伴X显性 芦花鸡斑纹,杨,柳等
性别决定: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化学2 第二章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1课时)
1.化学反应速率指平均速率,不是瞬时速率。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课堂练习
1、向一个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2 moL SO2 和1 moL 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s末测得容器 内有0.8 moL SO2,求2s内SO2、O2、SO3的反应 速率和反应速率比。
V(SO2)=0.6 mol/(L· s) V(O2)=0.3 mol/(L· s) V(SO3)=0.6 mol/(L· s)
2016年9月16日星期五
22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3、反应 A + 3B = 2C + 2D 在四种不同条 件下的反应速率为:
(1)V(A)=0.3mol/(L· s) (2) V(B)=0.6mol/(L· s) (3) V(C)=0.4mol/(L· s) (4) V(D)=0.45mol/(L· s) 则该反应速率的快慢顺序为: (1)>(4)>(2)=(3)
新概念
例如:我们学过物理都知道:
(1)光的传播速度是很快的; (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1)就是定性描述 (2)就是定量描述
2016年9月16日星期五 5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思考
如何定量地判断一个化学反应的速率呢?
学科连接
在物理中我们是如何定量地判断一个 物体移动速度快慢的? 用速度来描述:单位时间内物体移 动的距离的大小 △s
2016年9月16日星期五
3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新概念
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千差万别,快 和慢是相对而言的,我们以上的判断方法 都是定性地描述反应的快慢。而在科学研 究和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定量地描述一 个反应的快慢。
生物高中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教学设计5
班别: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第3节伴性遗传高一生物备课组一.学习目标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3.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学习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三.学习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伴性遗传是位于_________上的基因所表现的特殊现象。
这些遗传总是和_________相关联的。
2.色盲是由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该基因只位于_________上,而在_________没有。
男性个体只要_________上有一个致病基因就会出现色盲,所以男性患者________女性患者。
3.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的特点是:男性患者________女性患者;________遗传(男性的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他的女儿);女性色盲,她的________和________肯定都是色盲。
4.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的儿子,若再生一个儿子,则是色盲的概率是________。
5.鸡的性别决定的方式是________型,即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________,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________。
芦花鸡羽毛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是由隐性遗传基因(b)决定的。
芦花雌鸡的基因型为_________,非芦花雄鸡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若它们交配,后代中,_________都是芦花鸡,_________都是非芦花鸡。
【导入】世界上有没有一些生物是由雄性承担生儿育女的职责?学生看书P33红绿色盲检查图【新课学习】一.人类红绿色盲症1.正确表示色盲患者的基因型2.色盲遗传的特点P:X B X B(正常女性)×X b Y(色盲男性)↓F1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X B X b (女性携带者)×X B Y(正常男性)↓F2 :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学生讨论:①这个色盲儿子的患病基因X b 来自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 化学反应的速率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的速率》信息化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化学反应的速率,本节内容在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继化学能之后,本节教材从化学反应的快慢这一全新的视角,引领学生继续认识化学反应。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知道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2)采用小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合协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学会从化学反应快慢的这一视角来认识化学反应。
(2)学会从化学反应的快慢这一角度解决生活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温度、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化学的认识模糊、不系统,实验操作设计能力较差五、主要教学方法引导法、实验探究法、问题情境法六、教学工具教师利用传统方法教学,配以部分图片资源进行讲课,利用实验室开展探究。
七、各阶段时间分配第一环节:5 min;第二环节:5 min;第三环节:30 min;第四环节:5 min八、教学流程图开始老师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组,引学生查阅资料,思考并回答导学生阅读思考所提问题老师运用迁移,帮助学生理解概学生自学总结,锻炼提念升自学概括能力老师设置问题组,引导学生探究学生思考回答,用实验来验证猜测学生思考解释,课后查老师举例练习,布置作业阅资料结束说明开始或结束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九、教学过程环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节称第创1、给出工业制硫酸的图片~讲1、课前阅读本节课的内容以工业制一设解制硫酸的历程~提出两个并查阅有关资料硫酸生产条件环情问题:到底是什么在影响着2、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的优化为背景节景硫酸的生产发展,我们今天问题展开内容~并加,学习的知识对硫酸的工业生以图片效果的引产有什么意义呢, 感染~使学生产导2、展示焰火、爆炸、青铜器生生浓厚的兴趣。
通用技术必修第二章第三节流程的优化教案
流程的优化教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2)文档内容:流程的优化章节: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第三节流程的优化课时:第2课时作者:徐道安(海南华侨中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人们到银行或储蓄所存取款”等案例,让学生得出流程优化需要的条件,理解流程优化与设备、材料等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经历流程设计和优化的一般过程。
(2) 学会流程设计和优化的一般方法,能对生产生活中的简单事项进行流程的改进设计。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感受交流的快乐。
(2)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感受交流的快乐,培养不满足现状、富于想象、敢于表现、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及良好的合作交流态度。
二、教学重点理解流程优化与设备、材料等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能对生活中和学习中的简单事项进行流程的设计和优化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能对生产生活中的简单事项进行流程的改进设计,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培养良好的合作交流态度。
四、教学方法教授、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五、设计思想1.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流程,并对流程设计和优化的方法和步骤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本上,让学生进行综合实践的部分,是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部分。
通过“人们到银行或储蓄所存取款”、“用数控机床进行机械加工、洗衣流程的优化和制作纸制提兜的流程试验等等案例,让学生思考流程优化需要什么条件。
引导学生得出“流程与材料、设备、工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优化流程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条件”。
2. 学情分析学生对工农生产及企管理中的流程不是很熟悉,要他们对这些流程进行设计和优化是非常困难,但学生对与他们学习和生活有关一些事项却比较了解,并感兴趣,所以这节课让学生进行设计和优化的选题都是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由学生自己在上一课时提出的一些问题。
六、教学准备为了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技术的情感,本课时收集不同类型的丰富的经典结构图片通过投影机播放让学生鉴赏,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技术和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
生物高中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教学设计3
生物高中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必修2《遗传与进化》模块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
它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了解遗传变异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繁衍过程中的对立统一,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变化在进化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形成生物进化观点。
同时,对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些内容对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必修2第二章是围绕着“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展开的,由《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三个内容组成。
对《伴性遗传》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理解”的水平,它从学生感兴趣的人类遗传病引入,让学生从课本中提供的资料分析,再次体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验证”的科学思想方法,领略科学家严谨求证的科学态度和大胆假设、富于想像的创新思维品质。
二、本节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上安排的,其中性染色体及其上面的基因的传递学习,是对上述两个定律的扩展、补充和深化。
在学习了这节内容后,有一个梳理复习基因分离规律及伴性遗传特点的内在环节,同时,遗传规律的不同形式传递特点也在对比、分析遗传系谱中得以应用和深化综合运用,当然这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分析思维等能力的良机。
本节内容为后面内容“变异”中的“基因突变”的学习埋下伏笔。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②理解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③了解伴性遗传的其他实例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①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②通过对伴性遗传规律的总结,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概括、总结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认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②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
高中地理中图版高一必修2习题:第二章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_word版含解析
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一、教材第41页探索(1)奥地利城市的古典建筑:欧洲城市多建造于中世纪,发展历史悠久,城市格局与主体建筑风格已经形成,市中心区一般很少建现代化高楼大厦,这里有市民集会的广场以及大教堂等建筑。
教堂占据着城市的中心位置,反映出中世纪欧洲的精神主宰是宗教。
(2)美国现代化城市:美国由于发展历史比较短,其城市的地域结构主要由资本和市场来决定。
城市的经济活动导致了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在城市中心多分布着中心商务区,多是高层的摩天大厦。
外围建筑物高度迅速下降,市内交通道路纵横交错、立体化发展,是典型的现代化城市的建筑风格和道路格局。
(3)阿拉伯国家城市:在阿拉伯城市中,由于人们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因此城镇中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清真寺。
阿拉伯城市的市中心是典型的伊斯兰教风格的建筑——清真寺,这体现了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城市的宗教文化特点。
(4)中国丽江古城:丽江古城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其建筑布局是依山就水,不求方正,不拘一格地随地势、水渠建房布街,既有山城风貌又有水乡意味,处处显示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纳西民居独具民族特色的土木或砖木结构瓦房建筑,则是纳西族与其他民族文化频繁交流的见证。
二、教材第44~45页思考第(1)问,首先要弄清自己所在的文化地区,然后结合当地实际回答自己所在地区地域文化的特点。
第(2)问,答案可以参考后面的“复习题1”。
三、教材第45页复习题1.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形成于一定的地域中,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
地域的地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区域文化的形成。
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
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地域文化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是多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建筑,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空间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影响。
高一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城市化动力机制
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经济发达 城市化水平高
经济落后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城市化水平低
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 并向城市转移 工业的发展安排大量劳动力,繁荣了经济,促 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城市化的影响
区域经济 1、带动————发展; 聚落形态 2、带来————的变化;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 3、带来————、————、————
) C
B.城市化水平低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A.起步早,发展慢 C.城市发展较合理
D.美国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 ) B
B.城市化水平低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物圈 水 圈
岩石圈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大气圈
1、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 来源 危害
烟尘、烟气、尾气 使城市空气污浊,危害人体健康
美国、英国、巴西城市化发展趋缓;印度城市化发展可能加快。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D ) A.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 超过发达国家 B.大城市发展迅速,中等城市发展缓慢
C.城市用地规模减少
D.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标志着该国的
综合国力的强弱
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表现正确的是( A.起步晚发展快
填空
社会经济 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进步 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的表现。
城市化的意义
1、人口转化 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
2、产业结构的变化 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加大 3、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
4、居民文化、思想观念的变化
练
习
关于城市化的错误叙述是(A )
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教案
重点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计算
难点
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引入]观看视频
[板书]2、3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设问]列举一些常见的快的反应、慢的反应
[过渡]如何表示反应的快慢?
[板书]一、化学反应速率
计算
[过渡]哪些因素影响反应的速率?
教案
王大鹏
2、3化学反应速率
班级
1年12班
课时
1
教
学
目
的
知识
与
技能
(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过程
与
方法
通过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理解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探究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板书]二、影响速率的因素
1、主要因素
2、外界因素
[提问]其他组是否有补充?
[过渡]下面我们来用实验验证一些外界条件的影响。
[引导]如何控制变量?提高比较的准确性?
[实验]过氧化氢分解:温度的影响
[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过氧化氢分解:催化剂的影响
[提问]两组实验的结论
[展示]催化剂的作用
[探究一]思考与交流
[探究实验]如何更快的制取氢气
[探究二]思考与交流
小结
作业
观察
回答
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
质疑
思考
设计
分组实验
实验汇报
讲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二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二章 第三节 群落的演替
[在深化中提能] 1.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方法
①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 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一看起点 ②原有群落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的地方 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二看时间
①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是初生演替 ②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是次生演替
2.群落演替中“四个量”的变化 (1)物种丰富度、群落结构、种间关系和固定能量变化(如图)
[解析] 图中 a~f 演替过程开始于 10 万年前某水体,在没有生物的地方 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该演替过程所需的时间较长;在 f 阶段将树木砍 伐,由于土壤中已经存在植物的根系等繁殖体,重新演替到 f 阶段所需的时 间较图示过程短;如果没有人的作用,由于气候条件,最后也会演替成荒漠, 只是人为因素加速了这一过程,人类的活动并没有改变演替的方向。
2.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 (1)请分析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速度快的原因。 提示:次生演替时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 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 (2)从演替的结果看,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提示:这两类演替,都是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结构复杂的群落,群 落中的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增多,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在应用中落实] 1.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
解析:草本阶段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先于灌木阶段出现,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 生物的种类越来越多,即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增大,所以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 的物种丰富度不同,灌木阶段的物种丰富度较大;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 落的空间结构逐渐变得复杂,所以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比灌木阶段的简 单;草本阶段的物种丰富度小于灌木阶段,所以其营养结构比灌木阶段简单, 自我调节能力比灌木阶段弱;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前一个阶段能为后一个阶 段创造适宜的环境。 答案:D
第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 氢键 课件-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活动: 搭建水分子间氢键的实物模型
课后查阅:了解氢键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感受氢键对于生命的重大意义。
生物大分子中的氢键
键 与另一个电负性很大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源自H O─H┄O ─ H H
O─H┄O
─ 表示共价键 ┄ 表示形成的氢键
2
概念引入 概念建构 概念完善 概念应用
电负性大
sp3杂化
δ﹣
δ﹢
氢键的本质——静电作用
氢键
┄
2
概念引入 概念建构 概念完善 概念应用
水分子间氢键的形成动画
┄
2
概念引入 概念建构 概念完善 概念应用
② 书写:氢氟酸中存在的氢键。
H
F─H┄F
O─H┄O─ H
H H F─H┄O─ H
H O─H┄F ─ H H
氢键表示方法 X─H┄Y
─ 表示共价键 ┄ 表示形成的氢键
概念应用
3
概念引入 概念建构 概念完善 概念应用
思考:氢键的表示方式可以是 X─H
吗?
┄
饱和性:每个X─H只能与一个Y原子形成氢键。
为什么只有NH3、H2O和HF这些分子间存在氢键? 这与N、O、F的原子结构有关吗? 氢键的形成条件是什么呢?
2
概念引入 概念建构 概念完善 概念应用
为什么只有NH3、H2O和HF这些分子间存在氢键? 这与N、O、F的原子结构有关吗? 氢键的形成条件是什么呢?
电负性数据
分子结构
原子半径
2
概念引入 概念建构 概念完善 概念应用
氢键
选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 第二章三节
1
概念引入 概念建构 概念完善 概念应用
思考 :根据范德华力,预测碳族氢化物的沸点情况? 那氮族、卤族、氧族氢化物的沸点情况?
选择性必修2 第二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共价键的极性 (1)
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共价键的极性》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共价键可分为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能利用电负性判断共价键的极性。
2.知道分子可以分为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能根据分子的空间结构和键的极性来判断分子的极性,并据此对分子的一些典型性质及其应用作出解释。
【学习过程】一、认识共价键的极性1、【学生活动1】写出Cl2、HCl、H2O、CCl4的电子式和结构式,讨论这些分子中共用电子对是否相同。
2、共价键的极性从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的角度,共价键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共价键产生极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认识分子的极性1、【演示实验】分子的极性2、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像水分子这样,分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子是极性分子;像四氯化碳分子这样,分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子是非极性分子;3、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的关系H 2OCCl 4______________决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决定→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4、从向量角度判断分子的极性 共价键极性的向量表示:【学生活动3】归纳与整理常见AB n型分子的极性*特别地,O3是V形分子,分子中的共价键是极性键,中心氧原子呈正电性的,端位的两个氧原子呈负电性,故O3为分子。
三、键的极性对化学性质的影响键的极性对物质的化学性质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羧酸是一大类含羧基(—COOH)的有机酸,羧基可电离出H+而呈酸性。
羧酸的酸性可用p K a(p K a=-lg K a)的大小来衡量,p K a,酸性。
【学生活动4】观察表格,思考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与交流: 思考与交流:P43
小结: 小结:
从上面的事例可知,温度、 从上面的事例可知,温度、固体的表面 反应物的状态、溶液的浓度、 积、反应物的状态、溶液的浓度、催化 压强等都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 剂、压强等都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 掌握上述知识, 素。掌握上述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对这 些条件的改变来控制化学反应速率。 些条件的改变来控制化学反应速率。
ν(NH
3
)=
0.05mol/L 5min
=0.01mol/(L·min)
N2 1mol ν(N2)
+
3H2 3mol ν(H2)
=
2NH3 2mol
0.0H )=
2
3mol × 0.01mol/(L·min) 2mol =0.015mol/(L·min)
冷水中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2==== 2H2O + O2↑ 实验2- 实验 -6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探究 现 象 加入MnO2 立即有大量 加入 气泡产生 加入FeCl3 立即有大量 加入 气泡产生 不加其它 试剂 溶液中有少 量气泡出现 结
MnO2
FeCl3
论
2H2O2==2H2O + O2↑ 催化剂MnO2能加快反应速率 催化剂 2H2O2==2H2O + O2↑ 催化剂FeCl3能加快反应速率 催化剂
1、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方法: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方法: 用单位时间内 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 均取正值)来表示。 或 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浓度常用mol.L ,时间常用 ,min。 时间常用s, 浓度常用 。 化学反应的速率单位为: 或 化学反应的速率单位为:mol/(L·min)或 mol/(L·s)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 2、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本质原因及外部因素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化学反应的特征? 化学反应的特征? 物质的变化和能量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和能量的变化。 面对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人们最关心的是? 面对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人们最关心的是?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并不只是温度 和催化剂
1、温度越低,食物变质腐败的速率越慢。这 、温度越低,食物变质腐败的速率越慢。 也是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生活中的应 用。 2、固体药品研得越细,其表面积越大,混合 、固体药品研得越细,其表面积越大, 均匀后反应物之间接触得面积也越大, 均匀后反应物之间接触得面积也越大,反应也 迅速、充分。 迅速、充分。 3、固体物质溶于水后,发生了电解质的电离, 、固体物质溶于水后,发生了电解质的电离, 离子在溶液里受水分子作用而运动, 离子在溶液里受水分子作用而运动,增大了离 子之间接触反应的机会, 子之间接触反应的机会,从而提高了化学反应 速率。 速率。
练习2: 练习 :
反应A(g) + 3B(g)=2C(g)在2L密闭容器中反应, 密闭容器中反应, 反应 在 密闭容器中反应 0.5min内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 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6mol,有关反 内 的物质的量增加了 , A 应速率正确的是( 应速率正确的是( ) A、 A、V(A)=0.005mol/(L·s) B、V(C)=0.002mol/(L·s) 、 C、V(B)=V(A)/3 、 D、V(A)=0.001mol/(L·s) 、
有哪些条件能够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呢? 有哪些条件能够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呢?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现象来探究.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现象来探究
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2- 实验 -5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探究
现 热水中 常 温 象 结 论
温度越高, 溶液中产生气泡的速 温度越高,化学反应 速率越快 率很快 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温度的高低, 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温度的高低,能够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且速率较快 的大小 溶液中产生气泡的 速率较慢 温度越低, 温度越低,化学反 应速率越慢
∆c(A) 数学表达式为: 数学表达式为: v(A)= = ∆t -1
注: (1)在定量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时, )在定量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时,
必须指明是用哪一种物质来表示。 必须指明是用哪一种物质来表示。 (2)化学反应速率都取正值,且是某一段时间内的平 )化学反应速率都取正值, 均速率。 均速率。 ),因 (3)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保持不变),因 )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保持不变), 它们的化学反应速率也视为常数。 此,它们的化学反应速率也视为常数。
2、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 、 例1、反应 2+3H2=2NH3在2L的密闭容 、反应N 的密闭容 器中发生反应, 器中发生反应,5min内NH3的质量增加了 内 1.7g,求ν(NH3)、 ν(N2)、 ν(H2)。 ,
内生成NH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解:5min内生成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内生成 1.7g 17g/mol = 0.05mol/L C(NH )= 2L 3
知识巩固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C ) . A.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 . 物理量 B.单位时间内某物质的浓度变化大,则该物质反 .单位时间内某物质的浓度变化大, 应就快 C.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生成某物质的 . 质量多少来表示 D.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有mol/(L•s)或mol/(L•min) .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有 或
授课人: 授课人:许伟义 化学教研组
第一课时) 第三节 (第一课时)化学反应的速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化学反应速率相关实验对该问题的再认识、 经历化学反应速率相关实验对该问题的再认识、 理解形成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 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 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
炸药爆炸、离子反应都很快,在一瞬间便可完成; 炸药爆炸、离子反应都很快,在一瞬间便可完成; 很快 金属锈蚀、食物腐败和塑料老化都较慢 较慢; 金属锈蚀、食物腐败和塑料老化都较慢; 化石燃料的形成都很慢 很慢。 化石燃料的形成都很慢。
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千差万别, 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千差万别,“快” 是相对而言的, 与“慢”是相对而言的,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 用中, 用中,需要用一个统一的定量标准来衡量或比 与物理学中物体的运动快慢用“速度” 较。与物理学中物体的运动快慢用“速度”表 示相类似,化学反应过程中进行的快慢用“ 示相类似,化学反应过程中进行的快慢用“反 应速率”来表示。 应速率”来表示。
FeCl3
不用催化剂, 不用催化剂,化学 反应速率很小
小结: 小结:
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是反应物的性质,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是反应物的性质, 内因是反应物的性质 外因是条件如 温度、催化剂、浓度、状态、 是条件如: 外因是条件如:温度、催化剂、浓度、状态、 表面积等。 表面积等。 2、温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规律是:其它条件 、温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规律是: 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 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降低温 可以减小反应速率。 度,可以减小反应速率。 3、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规律是:催化 、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规律是: 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ν(N2)=
1mol × 0.01mol/(L·min) 2mol
=0.005mol/(L·min)
ν( ( ( 结论: 结论: (N2): ν(H2): ν(NH3)=1:3:2
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计 量数之比
练习1 练习 : 在一定条件下, 在一定条件下,mA + nB = pC的反 的反 应中, 应中,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v(A)=amol/(L·s),v(B)=0.5amol/(L·s), v(C)=amol/(L·s),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答案: 2A+B=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