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3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903960a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72.png)
《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3篇)《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短歌行》教学设计1一、说教材《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是高一新生继必修1第一单元学习中国现代诗歌的基础上又一关于诗歌学习的阶段,而《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学习它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及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
二、说目标“阅读鉴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主体,新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学生能在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并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都强调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诵读诗歌;(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说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短歌行-人教版必修2语文教案
![短歌行-人教版必修2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c2aaa8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32.png)
短歌行-人教版必修2语文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短歌行》这首古诗的作者和背景;
2.学习本诗的基本知识,包括词义、韵律、格律等;
3.学习本诗的表达技巧,如夸张、比喻、反复等;
4.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1.课件;
2.茶水和小点心;
3.讲义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询问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
2.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短歌行》这首古诗;
3.让学生先朗诵一遍,感受其意境和韵律。
了解作者和背景(10分钟)
1.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让学生简述所了解到的内容,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
讲解古诗知识(10分钟)
1.介绍本诗的内容和意义;
2.讲解本诗的韵律和格律;
3.引导学生体会韵律和格律的美感。
学习表达技巧(10分钟)
1.分析本诗使用的比喻、夸张、反复等表达技巧;
2.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技巧对于表达情感和意义的作用;
3.练习运用这些技巧进行创作。
模仿创作(15分钟)
1.指导学生模仿本诗进行创作;
2.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表达技巧,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提高交流和学习的乐趣。
课堂总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2.引导学生对课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3.提醒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课后作业
1.复习本课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2.利用所学的表达技巧,创作一首与《短歌行》相似或相反的诗歌;
3.阅读其他古诗或现代诗歌,加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单元第7课《短歌行》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单元第7课《短歌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8c542c9b6648d7c1c746a1.png)
《短歌行》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1、诗人怎样抒发自己的“忧”。
2、引用诗句、妙用比喻、巧用用典故来表达感情的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IQ题:这世界上谁的速度最快?(说曹操,曹操就到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的确如此,当今时代是个人才竞争的时代,那么在群雄纷争的三国时期,被称为“治世之能臣”的曹操又是怎样对待人才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短歌行》,体会他求贤若渴的心情!二、解题“短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短歌、长歌,因歌词音节的长短区分。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知人论世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北征乌桓,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天,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饮马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在江上设酒置乐,款待文武众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
年过半百的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下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天空,回到三国,与曹操对话。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营造氛围: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曹操吟唱《短歌行》片段。
(鲍国安的吟唱,慷慨悲凉,扣人心弦。
曹操当年是不是也是这么唱的?请大家注意,《短歌行》这首乐曲在东汉时期是怎么个唱法已经失传了,鲍国安演唱的《短歌行》是现代人重新谱曲演唱的。
)(指出版本的区别,见幻灯片。
)2、检查预习:指名学生朗读。
(请其他同学认真听,看有无读错的字音。
)3、教师范读或播放名家诵读。
学生齐读课文。
4、大家已经初步熟悉了课文,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明确:忧(板书)——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忧从中来5、全诗充满了诗人的“忧思”、“忧愁”、“忧虑”,由此引发读者的思考。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名师教案1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名师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771ffa1c050876323012127f.png)
3.学习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短暂、求贤若渴,建立功业的矛盾复杂情感。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对诗歌进行个性化的阐释。
教学难点:体会曹操诗歌缘事而发,慷慨多气的特点。
4.学情分析
中国古典诗歌对于学生并不陌生,许多著名作品学生都能吟诵,所以都有一定的古典诗歌学习基础。本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诗经》和《离骚》。因此对理解诗歌的内容没有困难。但是,学生对诗歌鉴赏的方法没有系统性的认识。学生阅读诗歌多碎片化的认识,却缺少思辨性的思维。学生认识的渠道多样化,片面性却疏离文本。因此在学习这首诗歌的时候时不仅要学会一些诗歌鉴赏的方法,还要领悟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进而陶冶情操。正如新课标强调:“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设计意图:与学生课前对曹操的印象做对比,训练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曹操诗歌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引导学生从文本意识导向作者意识,理解的空间就扩大了,思维的品质提高了,从而体现问题导学模式中用问题导、导思维方法的本质特点。
步骤6: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对比阅读曹操的《短歌行》和曹植的《白马篇》,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概括诗歌的写作特色。 进而理解刘勰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文心雕龙》)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建安”诗歌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
诗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已经充分表达了曹操对人才的渴求之情。那么后面的诗句是否可以删去呢?
不能,本诗中诗人表达贤才难得的心情看似重复,其实也存在内在的逻辑性。他用一咏三叹的方式来表达他对人才渴望的迫切心情。他用“以情感之,以礼遇之,以志勉之”的方式来吸引人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七课诗三首之《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七课诗三首之《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cd33d3519e8b8f67d1cb931.png)
《短歌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二、能力目标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1、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2、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探讨法:把握重点,抓住关键诗句互动探讨。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讨论中国古代帝王不同的“人才观”)商纣王自高自大,—意孤行,最终落得葬身火海;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进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唐太宗广纳贤才,开创“贞观盛世”。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重视人才!三国时魏武帝曹操也是非常重视人才的,他广纳贤才,建立魏国,三分天下。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诗——《短歌行》,看看他的“人才观”。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
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统一了北方,然而南方“孙刘联盟”虎视眈眈,统一天下的大业久久不能实现,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乌鸦往南飞鸣而去。
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出了这首千古名作。
二、整体感知1、范读。
2、初步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忧”(全诗都有体现)3、齐读(带着忧的感情)三、课文赏析一、抓住作者的情感脉络,理解诗歌大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教案《短歌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教案《短歌行》](https://img.taocdn.com/s3/m/bc77bda776eeaeaad1f330fb.png)
《短歌行》教学设计与评析一、教学内容分析《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
这个单元的诗歌是高中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阶段。
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汉魏晋五言诗是学生在学习了《诗经》和《离骚》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的,可以看得出来,教材有意让学生按照诗歌发展的历程学习古代诗歌。
这一时期的诗歌在许多方面都有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新诗体、新流派和新的表现手法相继出现,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
《短歌行》是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诗人以真实,新鲜、有力的情感吸引和打动读者,所以在这首诗歌的教学中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同时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
另外,对于作品的思想感情及人物形象的评价,要让学生从具体的历史背景出发,立足文本,而不能凭自己的臆想乃至好恶去曲解作品。
此外,作为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华,体现了最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教学时应该发掘诗文里积极的、优秀的内涵为主,给学生以正面的影响和教育。
为以后学习唐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1、知识与能力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他们对中国古典诗歌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和阅读能力。
在本单元学习开始之时,我已经对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做了大体的介绍。
学生在这样一个知识背景之下,加上已经学习了《诗经》和《离骚》,对于理解《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并不存在太大的困难,所以在课堂上,经师生的共同探讨、教师的点拨和启发,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反复诵读、比较鉴赏和联想把握诗歌的意境与思想内容。
2、个性特点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学力水平较为平均,学生有着较好的学习习惯和较高的学习能力,大部分学生能够在课前自觉预习、课上积极学习。
他们善于思考,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喜欢沉默,不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表达。
《诗三首》之《短歌行》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诗三首》之《短歌行》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225281b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4a.png)
《诗三首》之《短歌行》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诗三首》之《短歌行》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诗三首》之《短歌行》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所涉及的《短歌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是《琵琶行》、《长恨歌》并称唐代“三大名篇”的其中一篇。
全诗由十个二句联组成,语言纯朴,意境深邃,情感真挚,流露出作者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白居易和他的诗歌创作;2.学习《短歌行》的基本知识,如题目、形式、结构等;3.掌握《短歌行》的诗歌鉴赏方法;4.理解《短歌行》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5.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短歌行》的诗歌鉴赏及情感表达;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1.导入讲解唐代白居易和他的诗歌创作简介,引导学生了解唐代文化和文学。
2.了解《短歌行》的基本知识通过介绍《短歌行》的题目、形式、结构,引出学生对于诗歌鉴赏的思考。
3.诗歌鉴赏(1)音韵特点:用最简单、最朴素、最自然的语言,缀合韵脚,显得十分流畅自然。
(2)运用词汇:如“天上人间”、“金戈铁马”、“万里长城”等,揭示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3)情感表达:整首诗充满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表达了人生的无奈和不易。
通读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像呼喊着自己的人生。
(4)意境营造:诗中有很多生动的意象,如“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等,都让读者产生了画面感,而且情感交流十分丰满。
4.引导学生反思学生们自己阅读完《短歌行》之后,引导他们思考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内涵,以及对于人生的感悟。
引导他们思考:我们对于人生的看法是什么?如何自如之发展?如何创造更美好的人生?五、教学总结通过对《短歌行》的学习,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诗歌阅读视野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启发他们对于人生的思考。
通过引导学生对于人生的反思和思考,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通过对《短歌行》的学习,学生们不仅了解了这首诗歌的基本知识、音韵特点、词汇运用和情感表达,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 3篇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 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96182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6.png)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6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找到本诗的诗眼“忧”,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结合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分析诗人人物形象和诗歌情感(2)简单了解建安风骨和歌行体的特点,学习并把握诗歌鉴赏中常用手法:比兴、用典等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新旧知识联想、师生共读、反复吟诵等方式进行文本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带领学生感受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在乱世的豪情壮志和求贤若渴的心情,引导学生树立时不我待、应有担当的人生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曹操的“三忧”(人生苦短,求贤不得,功业难成),体会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对贤才的渴求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教学难点: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使用的用典、比兴的手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了解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吗?我们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学习过曹操的哪些诗句?《观沧海》《龟虽寿》结合你之前的阅读经历,曹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从名著、电视剧等分析)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指出:“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实方法。
”又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由于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确实具有多重性,要还其真实面目我们必须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当年曹操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一下这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解题:1诗歌体裁:歌行体“行”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常与“歌”并称,可配乐歌唱,汉魏以下的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
“长歌”“短歌”都是汉乐府中的曲调名称,根据歌词音节长短进行划分,通常长歌热烈奔放,短歌低吟短唱,所以我们可以从音律节奏和风格来判断长短歌行。
2.建安风格:(三曹代表人物)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短歌行》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短歌行》教学设计.doc](https://img.taocdn.com/s3/m/b24693e5de80d4d8d15a4ff8.png)
一曲短歌行,慷慨显悲壮——《短歌行》教学设计陕西省宝鸡市金台高级中学朱慧颖【学情文本定位】《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四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诗。
本课教材定位为略读课文。
本单元主要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这一时期,诗人们在许多方面都做了尝试和创新,新诗体、新流派和新的表现手法相继出现。
学习本单元诗歌,要注重反复吟咏,体会情感,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
本单元的七首诗歌,既有现实主义作品《诗经》,又有浪漫主义作品《离骚》,既有抒情诗,也有叙事诗,诗体、流派、思想等都具有鲜明的特点。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也是能充分体现“建安诗歌”流派“慷慨悲壮”特点的一首诗,与本课第一首诗《涉江采芙蓉》所代表的《古诗十九首》的风格有明显不同。
《古诗十九首》多写游了思妇或仕途失意的苦闷哀愁,语言哀而不伤,雅致悠远。
但是建安诗歌却是“慷惯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文心雕龙•明诗》),后人把这种风格称Z为“建安风骨” O结合本单元、本课的安排,我把理解诗歌思想感情、了解建安诗歌流派的特点定位为木课的主要教学冃标。
进入高中阶段,学*对诗歌的鉴赏很容易流于对诗歌情感泛泛解读的表面,不能深入其中。
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对诗歌朗诵吟咏的精确引导,让学生深入了解诗人曹操内心深处的情感,了解建安诗歌“慷慨悲壮”的风格。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牛:学习诗词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性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学习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感受作品的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短歌行》是赤壁大战前,北方已定吋曹操所作,当吋的曹操已是中年,但有一统天下,君临四海的情怀和气势。
诗中抒情言志慷慨激昂,感情大开大合,体现了建安诗歌“慷慨任气”的特点。
所以,在本诗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走进诗歌,让学生与作者和遇,在朗读吟咏中加强对本诗思想情感的把握。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4de03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9.png)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了解曹操及其在诗歌发展的中的作用。
⑵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2、能力目标:⑴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一些技巧。
⑵培养学生借助注解,疏通、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3、德育目标:⑴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理想,珍惜学习时间,⑵使自己锻炼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教学重点】1、品味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的思想。
2、学习诗中用典的流畅自然。
3、分析本诗构思上的深入细巧。
【教学难点】诗歌在用典上如何跟主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教学方法】1、点拨法(对学生通过自读、自解、自悟等方式解读课文时留下的问题进行启发和点拨)2、朗读法(让学生通过听、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3、讨论法(教师对文章内容进行激疑,开启学生思维,并由学生充分讨论后明确)4、综合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古诗中的酒文化”)【教具准备】录音机和课文朗读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实施过程】师:中国古代有四部非常有名的小说,也就是我们后来经常说到的四大名著。
那么,这四部小说分别是什么呢?(学生纷纷举手。
)生: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承恩的《西游记》。
师:说得很好。
看来大家的文学常识还是挺扎实的。
那请问在座的同学有多少人看过《三国演义》。
(学生纷纷举手,反应强烈。
)师:好。
《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中的经典之作,特别是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是相当成功的,如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等。
那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曹操这一个人。
下面由哪位同学来介绍这一人物?(学生小声议论,陆续有人举手。
)生1:曹操乳名阿瞒,字孟德。
他曾率军镇压黄巾起义,后起兵讨伐董卓,又相继灭掉了袁绍和袁术,“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统一了北方,与吴、蜀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生2:曹操,东汉沛国谯郡人,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刘备等人视之为“汉贼”,后人评价为“一代枭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c939c57168884868762d6bc.png)
短歌行一、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诵读和鉴赏四、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五、具体教学步骤二、(一)、导入三、以前,我们学过曹操的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短歌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慨。
(二)、整体感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吟诵《短歌行》的相关片段;学生读诗感悟,交流读诗体会。
出示投影:四、(三)、讨论鉴赏1、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
“对酒当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
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
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
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在这四句诗中,诗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的地步。
“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
由于自私、颓废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
这个“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远大理想还没有实现时所产生的烦恼,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2.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二第二单元《短歌行》教案4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二第二单元《短歌行》教案4](https://img.taocdn.com/s3/m/e8f5cdd7c8d376eeaeaa31ef.png)
《短歌行》教案教学设想:古诗词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他们的审美体验,陶冶他们的性情,涵养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学会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三个环节,即“读”“悟”“品”。
“读”,就是反复诵读——整体感知,“悟”,就是深刻体悟——领悟诗情,“品”,则是用心品味——句中深意。
《短歌行》是曹操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言志之作,作者深刻的表达了忧思和求贤心情,本设计主要采用不同的诵读方法,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隐藏在句中的情感。
教学目标:1、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求贤若渴的心情和诗歌的主旨,体会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宏伟气魄和慷慨悲凉的风格。
教学难点:把握诗中作者的情绪变化;理解诗中引用的《诗经》中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方法:诵读和鉴赏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曹操的《观沧海》导入(引出曹操)(此环节意在温故知新,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牵引出新知识,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作者介绍(教师出示课件,学生阅读有关文字,并适当做笔记)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
东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世称“魏武帝”。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领袖,还是一位满怀激情的诗人和充满忧患的哲人。
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其基本风格《短歌行》是苍凉悲壮,他的作品集是《曹操集》,代表作品是诗歌《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倡和,形成一个文学团体。
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以及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三、读——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2篇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2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645d9d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e6.png)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4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课前2分钟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一、导入新课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有这样一个人,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他是一个个性张扬的英雄,在中国文学的舞台上,他是个慷慨豪迈的大诗人。
他曾经叱咤风云,他死后功过成败至今还令人评说不尽。
他就是——曹操。
(说曹操,曹操就到。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乐府诗《短歌行》(幻灯片1)二、知人论世下面我们先走进作者,哪位同学来介绍这一人物?(幻灯片2)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点评: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
今天语文课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解题:我们先看下题目,了解些基本知识,这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
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因此我们从题目可以知道这首诗的音节较短。
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
这些,大家作为常识了解即可。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短歌行》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短歌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5cbc648cc7931b764ce150e.png)
《短歌行》教学设计语文组李群【学习目标】1、理解诗人内心之“忧”。
2、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重点难点】解读诗人内心之“忧”。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视频导入。
(《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群雄并起,纷争不断。
英雄各显神通,意欲统一天下。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夜里对月饮酒,吟唱出这首脍炙人口的短歌行。
二、整体感知问题1: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诗中哪一个字最能代表曹操的心情?明确:是忧字。
诗中写到“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问题2:忧字是这首诗的诗眼,是我们解读短歌行及曹操内心世界的密码。
那么,曹操为何而忧呢?明确:现在我们就来逐步解答这一问题。
三、深入解读1.一忧:人生苦短短歌行一开篇横空写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饮酒高歌,发出人生几何的慨叹,并把人生比作朝露,直言人生短暂,时光易逝。
从这里我们看出,曹操内心忧愁的原因之一是人生苦短。
人生苦短,何止是曹操一人之感,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也对此生发感慨,李白感慨“百代者光阴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苏轼于赤壁之下生发感慨道“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元代高明诗文中说“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赞少年”。
思考:曹操忧人生苦短,这一忧愁千古难解。
那么,曹操是如何排遣内心的忧愁的呢?明确:曹操说“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我们看到曹操的解忧之法是喝酒。
古人做文章离不开一杯酒,有宴饮之酒如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有送别之酒如王维的“劝酒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
”;有思乡之酒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思考:那么曹操饮下的是一杯怎样的酒呢?明确:曹操饮下的是一杯满含忧愁的酒。
2.二忧:求贤不得曹操诗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短歌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短歌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1d129d858f5f61fb736665e.png)
《短歌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体会诗人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求贤若渴和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短歌行》中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体悟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国演义》卷首词)在历史上,曹操作为一位名留青史的伟人,他的博大胸怀和豪情为诗歌增添了一种另外的魅力。
以前我们学过曹操的一首诗《观沧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短歌行》。
二、解题1.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知人善察,唯才是举,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曹操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起兵讨伐董卓,削平吕布,大破袁绍,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曾几次下《求贤令》,打破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
精音律,善诗歌,常横槊赋诗。
他的诗内容丰富,风格苍劲悲凉。
2.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想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喝酒到半夜,忽然听到乌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长矛唱《短歌行》格调苍劲雄健,慷慨悲凉。
3.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三.诵读感受1.对照注释,自我体悟,并在书的空白处加注自己的理解。
2.齐读诗歌。
(教师引导学生断句,领会节奏)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高中语文《短歌行》的教案(精选12篇)
![高中语文《短歌行》的教案(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ccc6c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e5.png)
高中语文《短歌行》的教案高中语文《短歌行》的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短歌行》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语文《短歌行》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意象鉴赏并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教学方法】诵读和鉴赏【教学设想】通过诵读、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具体教学步骤】一、导语毛泽东在《沁园春?雪》里以吐纳风云的气势,睥睨历代君主:“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诚然,以毛泽东的文治武功,的确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俯视封建君王。
如果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这个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
二、关于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
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
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当时四方知名的文士几乎网罗无遗。
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人教版必修二 短歌行 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 短歌行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ca4720dd3383c4ba4cd232.png)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比喻胸襟广阔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
比喻的作用: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3`。 反诘
人生几何、何时可掇、何枝可依---------启发读者联想和思考。
五、运用拓展
重点:作者贯穿全诗的思想感情。
难点:诗歌中运用用典、比喻等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的艺术特色
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
情境导入
多少年前,曹操一场“青梅煮酒论英雄”曾让无数后人仰慕不已,而文学作品里的曹操总和“奸雄”联系在一起。许邵评其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百家讲坛易中天评价说: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真实的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曹操,再次感悟他的人生理想。--《短歌行》
② “ 忧思”之义:
一忧: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忧,人生苦短 时光易逝
二忧: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忧:人才难求
三忧: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忧:功业未就,天下未定(根源)
3、 关于感情基调:
一忧人生苦短 时光易逝-----基调: 低沉,悲凉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小雅•鹿鸣》.-----思念和倾慕贤才
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史记》-------接待贤才,统一天下。
《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3684ec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7c.png)
《短歌行》教案《短歌行》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1.体会曹操四言诗的语言风格特点。
2.分析、品读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
3.学习、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4.理解诗中重要的文言知识点,背诵《短歌行》。
教学重点:1.分析、品读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
2.学习、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曹操的真挚感情与高尚情操。
2.丰富学生的诗歌积累与文化素养。
教学方法:品读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一、导语: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纷争不断,各路英雄各显神通,意欲荡平宇内,一统天下。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当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建安十三年,即公元 208 年,正值赤壁大战的前夕。
曹操带领文武将士,陈兵江上。
这天夜里,月光皎洁,风平浪静,澄江如练。
曹操与诸将士饮酒狂欢,纵论天下。
此情此景,曹操来了兴致,取槊立于船头,满饮三杯,在将士面前慷慨高歌,他所唱的就是后来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短歌行》。
二、老师范读:(配乐朗诵,背景音乐《英雄的黎明》,老师亲自上场,如陶醉状,深情诵读)三、学生齐读:这《短歌行》本来是古乐曲的名称,属于汉乐府旧题。
曹操的《短歌行》,虽然借用了乐府旧题,抒发的却是自我的情感。
这种运用乐府旧题来补做新词的诗歌,就是所谓的“拟乐府”。
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其中,这一首名气最大,流传最广。
全诗一共四节,每一节八句,层层递进,情感浓烈,含蓄婉转,意蕴深长。
下面有请同学们一起来品读一下。
四、分节品读:1.品读第一节:(教师点评并提问)诗人一开篇就表现出一副愁苦不堪的样子。
一边享用美酒佳肴,一边慷慨高歌。
此情此景,按理说应该让人感到快乐,可是曹操却以悲凉的情调发出了“人生几何”的感叹,情绪的这个陡转,好像有些突兀。
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八句的呢?明确:其实,诗人的这种心理很好理解,因为越是快乐的时光,越容易让人产生时光易逝的感慨。
人生苦短,不经意中,日子一天天就过去了。
正如早晨的露珠,常常无声无息地消失。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8课《短歌行》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8课《短歌行》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86f1571d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5d.png)
《短歌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2、在诵读过程中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3、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1、在诵读过程中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2、运用典故及比兴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语设计魏晋时期有这样一个人,他是个可爱的“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以莫须有的“鸡肋之说”杀死旷世奇才杨修,驾鹤归西后又留下了七十二疑冢;他是位治世能臣,因求贤若渴而连下三道《求贤令》,因欲建立万世功业而唯才是举、不拘一格,因仰慕仁义之帝关羽而慷慨赠其赤兔宝马,因爱惜不进只言的徐庶而不择手段。
二、作者简介(出示幻灯片)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
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在曹操三父子周围聚集了众多作家,他们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慷慨激昂的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也称“魏晋风骨”。
三、解题(出示幻灯片)什么叫短歌?《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短歌行”与“长歌行”的区别:指歌词音节长短而言。
关于“歌行”。
乐府的别称:歌:《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陇上歌》;行:《兵车行》《丽人行》《东门行》《十五从军行》;吟:《秦中吟》《白头吟》;引:《李凭箜篌引》;曲:《西洲曲》《秋风曲》《渭城曲》;此外还有:谣、辞等别称。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短歌行》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短歌行》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8be33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01.png)
《短歌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
2、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
3、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假设渴的情怀。
2、熟背全诗。
教学难点:引句、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
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易中天的《精彩品三国》: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X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二、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某某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
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康难解此忧——曹操《短歌行》教案
南康市第二中学刘运雯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
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
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
酒至兴处,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
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诗言志,歌咏怀,大战前夕,曹操的心情如何呢?唯一“忧”字可总曹公心境。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康酒真的能化解曹公之忧吗?通览《短歌行》全篇,可知好酒并未使曹操真正地解忧,那么是什么样的忧愁令这位有着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举杯消愁愁更愁”呢?
一忧“人生苦短”。
东汉末年,群雄奋起,众多能人志士都想抓住时机建功立业,此时的曹操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这些辉煌的业绩也花费了他太多的时间(曹操时年已五十四岁),况且其中又遇到了不少挫折和失败,因而他深感奋斗的艰难和时光流逝的无情。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的短促感、焦灼感重重地向他压来,这使他不由发出“人生几何”的感慨。
再者,在当时,“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的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在壮志未酬、抱负不得伸展的文人中间颇为流行,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曹操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只好借“对酒当歌”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忧思。
二忧“求贤不得”。
仅仅把感叹“人生苦短”作为诗歌的起点和终结,这只是一般文人的思想境界。
而曹操毕竟是曹操,他把这样的慨叹只作为本诗感情发展的基点,以这种微吟低唱的形式,为下文倾吐求贤若渴的慷慨激烈的心曲打下基础。
当时,各据一方的军阀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在用尽一切办法延揽人才。
孙权有周瑜、鲁肃、张昭等,刘备有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即使刘表之流,手下也有一些谋士。
曹操虽然拥有诸多的谋士猛将,但为了完成统一天下的宏伟功业,他希望天下所有的人才都聚集在他这里。
在曹操热烈的求贤过程中,焦虑和痛苦不时地向他袭来。
让我们来听听曹操的心声吧:贤士啊,我像热恋的女子一样渴望着你的到来,我只是为了你的缘故,一直“沉吟至今”,你快快地来到我的身边吧!你到来后,我一定摆宴设乐,竭诚欢迎!可贤士啊,你就像天上那可望而不可及的明月,何时才能来到我身边?在这里,“求贤不得”的思绪如潮水般地从心中涌出,真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三忧“功业未就”。
这可以说是笼罩全篇的忧思,“人生苦短”之忧、“求贤不得”之忧皆由它而来。
一统天下是曹操毕生的奋斗目标。
而眼前,赤壁之战前景未卜,作为一个深谋远虑、渴望建功立业的将领,他能不产生这样的忧思吗?愿学大海纳百川,愿学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还不是为了实现心中的宏愿?而这一宏愿还未变成真正的现实,“功业未就”的苦闷依然萦绕心头。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今宵一场醉!《短歌行》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坦荡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
尽管他也有“忧”,有“很深的忧”,但是他的“忧”是站在国家的高度、英雄的角度之上的“忧”,这绝非杜康酒所能消解。
《短歌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与设想】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诗作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他关心民生疾苦,渴望建功立业其诗歌慷慨悲壮以曹氏父子为首的建安诗人,诗歌风格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这种创作风格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建安风骨”
该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该诗以“忧”统摄全文但这“忧”又非以简单的“忧愁”来理解它包含着诗人深感岁月不饶人而事业未竟的急迫心情究竟谁可以解决这个“忧”呢?就是人才所以,诗人主要借助比兴、用典等艺术手法来表达对人才的渴求这点,我们应通过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诵读全诗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并通过用词的比较探究及自选诗句品读、鉴赏让学生品味语言的作用,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课后探究问题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并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课后作业第二道题的设置,意在让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曹操的“求贤观”及求贤若渴的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准确理解诗人“忧”的内涵
2.能鉴赏、品味诗句
3.能通过词语的比较分析,来进一步把握诗人的情感
4. 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质疑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那种求贤若渴及奋发向上,渴求建功立业的精神
【教学重点】把握诗人“忧”的内涵及求贤若渴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通过词语的比较分析,来进一步把握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下发学案
【课时】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曹操是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他曾经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我们初中也学过他的诗歌《观沧海》、《龟虽寿》,请同学们齐背《龟虽寿》
他的诗有一个共同特点,大气磅礴、慷慨激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短歌行》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深层含义
(一)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
2.师生竞读提示:注意老师和学生朗读的特点
(1)学生推荐代表朗读
(2)教师朗读
(3)学生点评
(4)教师归纳,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情感——把握好节奏、声调、缓急等并以前8句为例进行分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此诗创作于诗人的晚年对于年近53岁,而统一中国的理想仍未实现的诗人感到岁月不饶人“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的短促感、焦灼感重重地向他压来,这使诗人不由发出“人生几何”的感慨因此诗是四言诗,故诵读时要把握节奏,2/2断读又因前四句是作者感慨人生有限、生命易尽,情调感伤苍凉读时应该语速缓慢,语气伤感低沉其中要重读的是“当、人生、譬如、去日”后四句诗人慷慨高歌,借酒消愁,寄托忧思读时感情要激昂慷慨其中需重读的是“慨当、忧思、何以、唯有”)
(5)学生自由选读
(二)学生就自己的难点进行质疑
(三)把握内容,理解“忧”的内涵
1、请用一个词来概括全诗主要抒发的感情
2、请概括诗人“忧”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明确:二忧人生苦短,二忧贤才难得
3、诗中多次出现“忧”,这种忧是否意味着诗人对人生持一种消极悲观的态度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明确:“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从其产生的原因来看,正因为人生短暂,而诗人自己年岁已老,霸业未成,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才更迫切地希望实现自己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宏伟壮志作者的这种忧思,正是源于内心的焦急,内心的渴求;源于一种发自内心的忧患意识体现的正是使人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自由品读:你最喜欢诗中哪几句诗?理由是什么?
四、问题探究:
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课文中注解说通“辍”,一说“掇”,解释为“拾取”《三国演义》中直接写成“明明如月,何时可辍”你觉得是读“掇”好还是“辍”好?理由是什么?
明确:“辍”——停止,整句是“皎洁在天的月亮,什么时候才能停止运行”,比喻义则为“我对贤人的思念,何时才
能停止呢?”
“掇”——拾取,整句是“皎洁在天的月亮,什么时候才能拾取?”,比喻义则为“皎洁如月的贤才,我什么时候才能拥有呢?”
个人意见:行动较思念更进一层,更符合曹操那种想坐拥天下贤才的霸气
2、“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在《三国演义》中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你觉得是选“何”好还是“无”好?为什么?参考意见:“何”好
一“无”字,展现的是往南去的人才没有无枝可依,即没有接纳他们的地方即使投靠曹操,也只是一种无赖的选择
而“何枝可依”,展现的是乱世当中,往南而去的人才在徘徊、犹豫中进行一种选择而此时的曹操恰似那谦虚的山、博大的海、求贤若渴的周公,成为那可供贤才依托的一枝。
五、背诵全诗
六、课后作业
1、问题探究:在《三国演义》中,有“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一章,其中涉及到的《短歌行》是曹操在赤壁之战之前写的而我们的教参说《短歌行》是在赤壁之战后写的你认同哪种说法?依据是什么?请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查阅资料,进行探究,一个星期后上交研究成果
2、阅读《求贤令》及《曹操:颠覆儒教理念的三道求贤令》,并结合《短歌行》思考曹操的求贤观对现代生活有什么启示,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表达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