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环境与地质
秦皇岛地区地质概况
秦皇岛地区地质概况石门寨地区,是一南北向延伸的低丘陵地区。
北、西、东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
高山主要由上太古界混合花岗岩和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组成,低洼的丘陵和平原由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构成;而在地质构造上则形成一个比较宽缓的向斜,故名“柳江向斜”。
贯穿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它流向东南,在山海关以南流入渤海。
盆地内最高的山峰为老君顶,海拔493.7米。
标签:石门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
砂锅店-浅水湾-傍水崖第一个地点地质面貌:两边是灰岩,中间是花岗斑岩,侵入岩,石英是玻璃光泽,断面上油脂光泽,隐晶质结构。
岩体宽约五米,块状构造,有大的斑晶、石英、钾长石。
斑晶是石英,钾长石的是斑岩;斑晶是斜长石,角闪石的是玢岩。
第二个地点地质面貌:岩层为沉积岩,喀斯特地貌,生物化石为螺类,新鲜面是灰黑色,观察到有虫孔灰岩,滴稀盐酸有反应,判断为泥质灰岩。
粒屑灰岩滴稀盐酸无反应,小刀划不动,具有结构特征的都是化石,发生在灰岩中的化学风化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
第三个地点地质面貌:岩层为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新鲜面为浅绿色、褐色,凝灰岩组成成分为晶屑、岩屑、玻屑。
河流阶地可分为基座阶地、堆积阶地和侵蚀阶地。
根据观察,河流阶地有四层,由河岸向上至公路那个平面为第一层,再向上为第二层,第三层以及第四层。
亮甲山-瓦家山亮甲山组地形最典型,中部为虫孔灰岩,底部有砾屑灰岩,顶部有白云质灰岩,为奥陶系地层。
奥陶纪华北地层抬升,没有接受沉积,直至石炭系。
志留纪沉积没有剥蚀完全,沉积环境发生变化,会使生物种群变化,岩性变化,从而分为不同组。
冶里组上部黄绿色页岩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中间灰色泥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
风化面黄褐色,新鲜面灰褐色,泥晶结构,条带状构造。
页岩:厚度约十米,可见层数为三层,发育有两条节理。
亮甲山组:中厚层豹皮灰岩为主,底部夹有砾屑灰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黑色。
集晶颗粒为粗粒,集晶灰岩。
粒屑呈扁平状,粒径1-3cm,宽度0.5-1m,分布于亮甲山组底部,夹于豹皮灰岩之间,厚度约50cm。
秦皇岛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本次实习主要围绕着秦皇岛地区的地质地貌展开,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查阅,对该地区的地质背景、地貌特征和资源状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研究。
一、地质背景秦皇岛地处于华北板块向东转折的地处,北部毗邻渤海,南部毗邻燕山山脉。
该地区构造运动活跃,受到了古近纪以来多次的造山运动和岩浆活动的影响,形成了丰富的地质遗迹和岩石组合。
秦皇岛地区主要地层为白垩纪。
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以中央隆起为主,北部地区以地面形成为主,南部地区则主要以断陷为主,东部地区则是复杂的叠加构造。
岩石主要有沉积岩和火山岩等,其中以煤、铁、石灰岩、页岩、粘土等矿产资源为主,成为了该地区的经济支柱。
二、地貌特征秦皇岛地区地貌类型多样,以平原、山区和海岸带为主,具有丰富的地貌景观和资源。
其中,东南部的燕山山脉是秦皇岛地区的主要地貌特征,海岸带则是该地区的重要地理位置,拥有着辽阔的渤海海域和独特的海岸风光。
另外,该地区还具有丰富的地质遗迹,如恐龙遗址和化石等,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同时,该地区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所在地,森林覆盖率较高,保持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三、资源状况秦皇岛地区的资源状况良好,主要以煤、铁、石灰石、页岩、粘土等为主。
其中,煤炭是该地区的主要矿产资源,拥有着广阔的煤田和存储量,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同时,该地区的铁矿、石灰石和石油天然气等也是重要的经济资源。
除此之外,秦皇岛地区的渤海海域也是重要的海洋资源区之一,渔业资源和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等也十分丰富。
海洋生物多样性高,海洋资源的利用和研究也是重要发展领域之一。
综上所述,秦皇岛地区的地质地貌和资源状况非常丰富。
在未来的发展中,秦皇岛将继续加强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秦皇岛地形地貌
秦皇岛地形地貌地质史上的多次地壳运动造成境内复杂的地质构造,加之外应力的作用,逐步形成了境内形态多样的地貌地形。
秦皇岛地形趋势是西北高,西南低,形成山地、丘陵、平原、浅海4个地带,呈梯形分布。
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
山地宜发展林、果、牧业生产,以木材、苹果、梨、葡萄、牛、羊等为主要产出,兼有玉米、红薯等杂粮。
丘陵和平原土层厚,适宜发展种植业、畜牧业生产,是粮食、油料、肉蛋仪器生产基地,农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
山地主要分布于抚宁、卢龙县北部长城一线及青龙满族自治县全境。
整个山地属燕山山脉东段,以东西走向为主,面积4538.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8.09%,海拔一般在200-1500米之间,属中低山。
境内著名的山有都山、老岭、响山、背牛顶、角山、联峰山等。
都山位于青龙满族自治县西北部,面积210平方公里,海拔1846.3米,是境内最高峰,为燕山山脉东段主峰。
丘陵全市丘陵面积为1863。
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3.86%,主要分为山间丘陵、山前丘陵和蚀余丘陵。
山间丘陵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海拔一般在100-200米之间,其特点是不连续、面积较小。
山前丘陵为境内丘陵主体,面积约占丘陵总面积的70%以上,集中分布于卢龙县和抚宁县中部,海拔100米左右,形态多为浑圆和缓坡丘。
蚀余丘陵主要分布于戴河以东侵蚀台地上,多为孤立残丘,海拔一般在50米左右。
平原主要分布于昌黎县中南部、抚宁县南部及市区沿海、部分盆地及山地、丘陵间,以洪积、冲积平原为主。
昌黎县、抚宁县南部平原是全市平原的主体,其形态特征是连片,少有起伏,北高南低稍有倾斜,基本广阔平坦,海拔0-20米,面积1410.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18.05%。
盆地除山间小盆地外,全市有3个较大盆地。
抚宁盆地位于县城周围,南北长17公里,东西宽12公里。
地势比较平坦,海拔由16米至50米,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燕河营—大新寨盆地位于抚宁县西北部和卢龙县东部,呈“U”字型,以丘陵为主,地势由北向南海拔由150米降至40米。
秦皇岛自然地理环境
秦皇岛市自然地理特征秦皇岛市自然地理特征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东经118°33'至119°51',北纬39°22'至40°37',北依燕山,南濒渤海,东西宽74km,南北长132km,总面积7750km2。
秦皇岛市地形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分布。
地貌类型大致可分为山地丘陵与平原。
北部山区属燕山山脉东段,海拔高程200~1000m,主峰都山,海拔高程1846m,山与山间小盆地相间分布,面积4503 km2,占全市总面积%。
山地南麓属冀东丘陵,海拔高程50~200m,面积1852km2,占全市总面积%。
南部为洪积、冲积平原,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其间分布有洼地、残留水洼及沙带,沿海有沙丘广布。
面积1395 km2,占总面积18%。
本市地质构造处燕辽沉降带东部,华北凹陷带东北边缘。
地层出露比较齐全。
以中生界燕山期侵入岩分布面积最大。
广泛出露于北、东、东北三面,岩石以花岗岩为主。
境内都山、老岭、碣石山等为这一地层代表。
第四纪沉积地层分布于山间谷地,和山麓、滨海平原,是华北平原的组成部分。
地质构造以断裂变动为其主要特征,基底断裂多期活动,影响着全市境内地貌分异,水系展布及泉水出露。
岩石主要类型俱全,对市内地下水分布影响较大。
石灰岩分布地下水比较丰富,花岗岩区裂隙水水质优良,山前平原、滨海平原区第四纪含水层地下水埋深浅,厚度大,储量丰沛,水质好。
秦皇岛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冬季受西伯利亚大陆气团控制,天气寒冷干燥,降雪稀少。
以日均气温小于0℃为寒冷天气,自11月下旬至来年3月中旬,约100天。
春季很短,受变性冷空气影响,天气多变,大风多,降水仍然稀少,蒸发量大,常有春旱发生。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高温多雨,但因受海洋调剂,并无酷热期。
受地形影响,山地迎风坡多形成暴雨中心。
秋季极地大陆气团逐渐加强,天气晴朗,气温迅速下降。
全市多年平均气温8~11℃,昌黎县最高,为11℃,青龙县最低为℃。
秦皇岛旅游资源综述
秦皇岛旅游资源综述1.秦皇岛区域概况1.1秦皇岛的自然条件秦皇岛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北依燕山,南襟渤海,东接辽沈,西近京津,辖三区四县,总面积7467平方公里,人口268万。
市区大部位于向海倾斜的滨海冲积平原上,北高南低,地势平坦。
适宜的自然条件造就了秦皇岛丰富的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林业资源和水产资源。
1.2秦皇岛的旅游资源概况秦皇岛依山面海,自然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
以山、海见长的海滨风光,著名旅游胜地有以北戴河为中心的海滨旅游风景区、以山海关为中心的古城旅游景区和以老岭为核心的山岳旅游景区。
最负盛名的景观有秦皇求仙入海处和海上运动场等,海滨旅游风景区包括北戴河、南戴河、黄金海岸和碣石山等景区。
辽阔的海域和漫长的海岸线,是秦皇岛最具魅力的所在,绵延数十里的金色沙滩,茂密浓郁的绿色丛林,或一碧万顷,或汹涌莫测的大海,沙、林、海各种景观相映生辉,构成一幅毓秀天成的自然画卷。
山海关名胜旅游区有天下第一关、老龙头、角山长城、孟姜女苑、长寿山、燕塞湖和九门水口等胜景,九门水口是长城的一个重要关隘,素以外形别致、结构奇特的九道水门构成的关城而著称于世。
有宜人的气候,年平均温度10. 1℃,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4. 5℃。
秦皇岛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其古文化、文物遗址主要有50万—100 万年前滦河东岸秦皇岛市卢龙县武山北侧的喀斯特溶洞遗址,被称为“武山猿人遗址”; 山海关区孟姜乡小毛山村西南金丝河畔的500 米高地的小毛山新石器遗址,是红山文化的遗存; 山海关区高建庄乡黑汀村北、石河两岸的高地处的将军台新石器遗址; 在北戴河海滨金山嘴路东横山的秦始皇行宫的主体建筑群; 还拥有秦文化、长城文化,秦始皇、汉武帝、曹操等名人名作。
综上所述,秦皇岛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精品众多,特色突出。
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形成了以长城、滨海和生态为主要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
全市旅游景区有40 多个,其中,长城文化、海滨休闲度假、历史寻踪、观鸟旅游、名人别墅、山地观光、海洋科普、国家地质公园、体育旅游和工业旅游等多种精品旅游线路和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山海关长城节、孟姜女庙会、望海大会和昌黎干红葡萄酒节等旅游节庆活动备受国内外游客青睐。
秦皇岛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秦皇岛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摘要:通过对秦皇岛地区的地质地貌实习,本文对秦皇岛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地貌形成机制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分析。
实习过程中,我们采取了野外考察、采样分析、实地测量等方法,结合现场观察和实验室分析,揭示了秦皇岛地区地质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对该地区的地质地貌发展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一、引言秦皇岛是位于中国河北省东部的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拥有独特的地质地貌特征。
此次实习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和研究秦皇岛地区的地质地貌,了解其地质演化过程和构造特点,进一步探索地球科学的奥秘。
二、实习过程1. 野外考察:我们选择了秦皇岛地区的几个重要的地质地貌景点进行实地考察。
首先,我们前往北戴河海滨,观察了沙滩、海蚀崖等典型的海滨地貌现象。
其次,我们参观了位于海城镇的千里草原,仰望着壮丽的黄花草海洋,感受到了草原地貌的独特魅力。
最后,我们来到北戴河山海相对比的地区,观察了冲积平原、河流谷地等特殊的地质地貌。
2. 采样分析:我们在实习过程中进行了一些采样工作,收集了一些岩石和土壤的样品。
通过实验室的分析测试,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样品的岩性和成分,从而进一步了解地层的特点和地质的演化。
3. 实地测量:我们采用了GPS定位和测量仪器,对实习过程中观察到的地貌特征进行了测量和记录。
通过实地测量,我们可以得到更准确的数据,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三、实习结果与分析1. 地质构造特点:秦皇岛地区位于山海相对比地带,地壳构造复杂多样。
经过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了由古老的地壳构造活动形成的一系列构造线aments,如断裂、褶皱等。
这些构造线aments影响着地层的堆积和地质演化过程。
2. 地貌特征:秦皇岛地区的地貌形态多样,有海滨地貌、山地地貌、冲积平原等。
其中,海滨地貌是最为典型的景象,由于海蚀作用和泥沙运动,形成了美丽的海滩、风化崖等景观。
山地地貌则主要分布在秦皇岛东部的连山地区,山体陡峭,河流纵横交错。
秦皇岛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秦皇岛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一、实习地点及背景秦皇岛,位于河北省东部,渤海之滨,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
本次实习地点位于秦皇岛市北部的石门寨地区,该地区隶属于河北省抚宁县,距离秦皇岛市区约28公里。
石门寨地区地处柳江盆地,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地质奇观于一体的地区,被誉为“燕山明珠”。
二、自然地理概况1. 地形地貌石门寨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
北部、东部和西部三面环山,山势陡峻。
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自西北流向南,出盆地后在山海关南侧入渤海。
盆地内丘陵一般海拔200-300米,最高峰为老君顶,海拔493.7米。
2. 气候条件石门寨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其中70%集中于七、八月份。
3. 植被资源石门寨地区植被丰富,有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灌木林等多种类型。
主要有桦树、落叶松、油松、杨树、柳树等树种。
野生植物有 wildflowers、草本植物、灌木等,种类繁多。
4. 动物资源石门寨地区动物资源丰富,有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多种类型。
常见的动物有野兔、野猪、狍子、松鼠等。
鸟类有喜鹊、乌鸦、斑鸠、布谷鸟等。
三、实习内容及成果1. 地质实习在地质实习过程中,我们对石门寨地区的地层、岩浆岩、变质岩、构造特征进行了实地观察和分析。
通过观察发现,石门寨地区地层出露较全,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统至二叠系、中生界的上三叠至侏罗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岩浆岩主要有火山岩和侵入岩,变质岩广泛分布于盆地的外围。
构造特征方面,石门寨地区为一向斜构造,地层分区属于华北——东北南部区的燕山分区的山海关小区。
2. 地貌实习通过对石门寨地区地貌的实习,我们了解了该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丘陵、山地、河谷等地貌类型。
掌握了不同地貌类型的形成原因和发育规律,加深了对地貌学理论的认识。
3. 生态环境实习在生态环境实习中,我们对石门寨地区的植被、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和观察,了解了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规律和生态特点,分析了动物资源的丰富度和多样性。
秦皇岛资源调研报告
秦皇岛资源调研报告秦皇岛资源调研报告一、引言秦皇岛位于中国河北省东北部,地处渤海之滨,是中国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之一。
本报告旨在对秦皇岛的资源进行调研,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地的优势资源和发展潜力。
二、地理环境秦皇岛地处渤海之滨,北临渤海,东临黄海,是中国北方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开放门户。
秦皇岛城区主要位于山海关市、北戴河市和海港区,总面积为7452平方公里。
秦皇岛气候温和宜人,四季分明,是夏季避暑胜地。
三、资源优势1. 旅游资源:秦皇岛拥有丰富的海滨旅游资源,包括北戴河、海滨浴场、沙雕艺术园等。
这里的海滩平坦、沙质细腻,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度假和海滨休闲。
同时,周边还有山海关、老龙头、双塔等历史文化景点,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旅游选择。
2. 温泉资源:秦皇岛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其中最著名的是北戴河温泉。
这里的温泉水质优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皮肤有良好的滋养和美容效果,深受游客的喜爱。
3. 农产品资源:秦皇岛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主要产地有蔬菜、水果、海鲜等。
这里的农产品品质优良,新鲜美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4. 港口资源:秦皇岛拥有天津港东一港、天津港东二港和秦皇岛港等港口,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海上物流枢纽。
这些港口提供了便利的海运条件,为进出口贸易和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发展潜力1. 旅游业发展:秦皇岛作为中国重要的海滨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具有巨大的旅游发展潜力。
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消费。
2. 温泉旅游业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温泉旅游业已成为热门的消费领域。
秦皇岛可以进一步开发利用温泉资源,打造特色的温泉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3.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秦皇岛的农产品产量丰富,在加强农业生产的同时,政府可以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产品向品牌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秦皇岛市自然地理概况
第一章秦皇岛市自然地理概况秦皇岛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处燕山脚下,渤海之滨。
京哈铁路线上,是著名的海滨工业城市和天然良港,全市辖四县四区,总面积7721。
3公里,总人口223万。
市区分为三城,秦皇岛居中,东北面有山海关,西南面有北戴河,各距15公里左右。
相传公元215年秦始皇巡“碣石”。
派燕人卢生入海求仙。
曾驻跸于此,因此得名。
山海关为一座土筑砖色的雄伟关城,关城为四方形,辟有四门,各门上均筑有城楼。
以东门最为壮观,建有两层楼,城楼高13。
3米,上下两层共有箭窗68个,内悬“天下第一关”木质巨匾。
山海关北接峰恋起伏的燕山山脉,南临波涛汹涌的渤海,气势雄伟,形势险要,是关内外交通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说,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由大将徐达在此依山临海修筑长城,设关屯兵,故名山海关。
万历七年(1579年),戚继光在山海关城南入里增筑入海石域七丈。
使万里长城象一条翻山越岭的巨龙,在这里把头伸入大海,故名老龙头,被视为是万里长城由山海关至嘉峪关的东部起点。
北戴河以戴河流经此地而得名,它北靠联峰山,南临渤海,由于受海洋调节,这里最热月份午后最高气温平均只有28度,比同纬度的内陆北京低4——6度,这里春无风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秋高气爽,空气清新而湿润,凉爽宜人,是名扬中外的避暑胜地。
沿海岸有20多公里的沙质海岸,滩面平缓,沙软潮平,潮差仅一米左右。
附近入海河流短小,泥沙量不大,故海水清晰洁净,水温较高,全年适于海水浴的天数有110——120天,是理想的海滨浴场,由于波浪等作用,海岸带发育了突出海中的岬角,陡峭的海蚀崖,还有残留的碓石等海岸地貌,这就是以形态命名的金山咀、鹰角石、老虎石等景观。
海滨上的东西联峰山,奇石峥荣,引人入胜、山下的莲花石公园,园内山石纵横。
犹如出水莲花,形态逼真,山上建有观音寺,山顶建有望海亭,登亭可俯瞰海滨全景。
秦皇岛港,港阔水深,为天然不冻良港。
1秦皇岛概况2
秦皇岛概况一、前言秦皇岛市是著名的旅游城市,素以北方不冻良港——秦皇岛港,万里长城东部起点——山海关,旅游避暑胜地——北戴河,南戴河黄金海岸和中国玻璃、桥梁工业基地而闻名中外。
作为环渤海地区的重要城市,秦皇岛市具有港口、区位、旅游资源等诸多优势,将成为生态型、现代化、国际性长城滨海旅游城市。
秦皇岛是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近年来,先后与美国的托利多市、法国敦刻尔克市、日本的苫小牧市、意大利的佩扎罗市、科威特的科威特城等结为友好城市。
二、地理区位秦皇岛,一座依山傍海的港口城市,位于东经118°33′至119°51′,北纬39°24′至40°37′之间。
它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南襟渤海,北依燕山,东临辽宁,西近京津(西距首都北京280公里,距天津243公里),自古是连接华北与东北的咽喉要冲,而今更居东北、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环渤海经济圈的中间地带。
因其山海制塞,地理位置尤为重要,故有“畿辅咽喉”,“两京锁钥”之称(两京:北京和盛京——沈阳,秦皇岛距沈阳461公里)。
秦皇岛总面积7812.4平方公里,南起滦河口,北至青龙满族自治县大石岭乡小老岭弯村北,南北最长127公里;东起山海关孟姜镇顺山店村东,西至青龙满族自治县凉水河乡杏树岭村西,宽110公里,东北部与辽宁省绥中县、建昌县接壤,西北部与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相连,西与唐山市的迁安、滦县、滦南县、乐亭县隔河相望。
海岸线由东北向西南延伸,秦皇岛市区和抚宁、昌黎两县均濒临渤海。
三、行政区划、人口秦皇岛下辖海港区、北戴河区、山海关区三个城市区和抚宁、昌黎、卢龙、青龙满族自治县四个县。
总人口273万,全市有汉、满、回、朝鲜、蒙古、壮等三十七个民族,其中汉族占85%以上,共有十五个民族村,青龙为满族自治县,抚宁县留守营镇西河南朝鲜族村是河北省唯一的朝鲜族聚居村。
1、海港区海港区位于秦皇岛市中心,全区面积约220平方公里,拥有人口46.1万,海港城区即市政府驻地。
秦皇岛地质地貌
秦皇岛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梁百庆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09级1班2010年10月20日第一章绪论一.实习区地理概况1.位置和交通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119°30’E~119°50’E,39°50’N~40°10’N,包括三区四县,三区为海港区、北戴河区和山海关区,四县为昌黎县、抚宁县、芦龙县和青龙县,总面积约7812.4km2。
实习基地在柳江医院附近。
市区长50 km,宽6 km,全市海岸线总长126km,是一个狭长带状滨海城市。
北倚燕山,南临渤海,西隔缸山与碣石山遥望,东越长城与辽宁省绥中县毗邻,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平原。
秦皇岛市交通发达,以水陆、陆路为主,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交通枢纽。
陆、海、空交通都极为方便。
京哈、京秦、大秦铁路横贯东西;其港口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不冻天然良港,是我国最大的能源输出港,由秦皇岛码头乘轮船,可直接抵达烟台、青岛、大连和上海等地;有通往国内外的航线,山海关机场与全国主要城市通航;高速公路、102国道、205国道等各级各类公路更是四通八达,乡、镇之间均可直通汽车。
2. 实习区地形鸟瞰秦皇岛地区,表现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滨浅海四个地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陵区。
但其北部和西北部的局部为低山区,低山区以东、以南为丘陵地区,山体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并且多孤山,少线性山脊。
柳江盆地地处燕山山脉东段,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
北、东、南三面为燕山期花岗岩形成的陡峻山岭所包围,东南面多为丘陵。
最高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米,最低处为东南部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村,海拔70米左右。
盆地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山高坡陡,多在海拔400米以上,东部山丘的海拔高度一般为160—300米。
总的地貌特征与全区相同,亦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
3.实习区气候本区地处于中纬度地带,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秦皇岛自然地理调查报告
秦皇岛自然地理调查报告地理位置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的东北部,北纬39°24′~ 40°37′,东经118°33′~ 119°51′,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西接唐山,北接承德,近京津,位于最具发展潜力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是东北与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
气候特征秦皇岛市的气候类型属于暖温带,地处半湿润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因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比较温和,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温热无酷暑,秋季凉爽多晴天,冬季漫长无严寒。
辖区内地势多变,但气候影响不大。
2006年,市区全年平均气温11.2℃,平均最高24.9℃,最低零下4.3℃,全年降雨量551.7毫米。
地形地貌秦皇岛市位于燕山山脉东段丘陵地区与山前平原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形成北部山区-低山丘陵区-山间盆地区-冲积平原区-沿海区。
北部山区位于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境内,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都山、祖山等4座。
低山丘陵区主要为北部的山间丘陵区,海拔一般在100-200米之间,集中分布于卢龙县和抚宁县,该区是秦皇岛市甘薯、旱粮及工矿区。
山间盆地区位于秦皇岛市西北和北部区域的抚宁、燕河营、柳江三处较大盆地。
水利资源流域面积大于500平方公里河流6条,大于100平方公里河流23条,大于30平方公里的河流54条。
滦河在秦皇岛市境内流域面积3773.7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量7.45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6.4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2.54亿立方米、地下水7.45亿立方米、两者重复量3.59亿立方米)。
兴建各类水库:含桃林口水库283座,总库容14.86亿立方米。
不含桃林口水库282座,总库容6.27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秦皇岛市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种类较为齐全。
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56种,已开发利用的26种,已探明储量的22种。
优势矿种有金、铁、水泥灰岩及非金属建材,其中铁矿规模较大,储量达27515万吨,水泥灰岩储量达7.5亿吨,玻璃用白云岩1.5亿吨,青龙满族自治县为中国“万两黄金”县之一。
秦皇岛市地理环境
秦皇岛市地理环境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是中国唯一的面向海洋的山城,地处渤海之滨,东
临渤海,南依燕山,北依辽东半岛,是京津唐地区的重要门户和连接东北地区的纽带。
自然环境
秦皇岛市地理环境优越,既有海洋的开阔和独特风光,又有山地的秀丽和清新空气。
市内拥有多处海滨风景区,如老龙头、碧螺塔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同时,燕山山脉的延伸使得秦皇岛周围山水相依,构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气候特点
秦皇岛市气候宜人,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夏季凉爽,冬季温和,是
避暑纳凉的好去处。
海洋的调节作用使得气候湿润,适宜各类植被的生长,也为动植
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经济发展
秦皇岛市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发展成为京津唐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
海港贸易、旅游业、港口物流等产业蓬勃发展,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持续增长。
同时,
地理位置优越也为秦皇岛市的对外交流和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秦皇岛自然地理环境
秦皇岛自然地理环境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秦皇岛市自然地理特征秦皇岛市自然地理特征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东经118°33'至119°51',北纬39°22'至40°37',北依燕山,南濒渤海,东西宽74km,南北长132km,总面积7750km2。
秦皇岛市地形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分布。
地貌类型大致可分为山地丘陵与平原。
北部山区属燕山山脉东段,海拔高程200~1000m,主峰都山,海拔高程1846m,山与山间小盆地相间分布,面积4503 km2,占全市总面积58.1%。
山地南麓属冀东丘陵,海拔高程50~200m,面积1852km2,占全市总面积23.9%。
南部为洪积、冲积平原,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其间分布有洼地、残留水洼及沙带,沿海有沙丘广布。
面积1395 km2,占总面积18%。
本市地质构造处燕辽沉降带东部,华北凹陷带东北边缘。
地层出露比较齐全。
以中生界燕山期侵入岩分布面积最大。
广泛出露于北、东、东北三面,岩石以花岗岩为主。
境内都山、老岭、碣石山等为这一地层代表。
第四纪沉积地层分布于山间谷地,和山麓、滨海平原,是华北平原的组成部分。
地质构造以断裂变动为其主要特征,基底断裂多期活动,影响着全市境内地貌分异,水系展布及泉水出露。
岩石主要类型俱全,对市内地下水分布影响较大。
石灰岩分布地下水比较丰富,花岗岩区裂隙水水质优良,山前平原、滨海平原区第四纪含水层地下水埋深浅,厚度大,储量丰沛,水质好。
秦皇岛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冬季受西伯利亚大陆气团控制,天气寒冷干燥,降雪稀少。
以日均气温小于0℃为寒冷天气,自11月下旬至来年3月中旬,约100天。
春季很短,受变性冷空气影响,天气多变,大风多,降水仍然稀少,蒸发量大,常有春旱发生。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高温多雨,但因受海洋调剂,并无酷热期。
秦皇岛地区自然地理
秦皇岛地区自然地理1.石门寨地区地貌类型:石门寨地区位于秦皇岛市北二十八公里,行政上属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乡。
本区地处我国燕山山脉的东麓,渤海之滨,北、东、西三面为低山,地势陡峻,区内山峰(西部大平台)的最高海拔636.2米,一般海拔低于500米。
属于中浅切割的低山丘陵区,该区地形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区内沟岭纵横,脊峰重叠,岭脊走向南北为主。
发源于青龙境内的大石河从北向南蜿蜒流经该区,成为区内最大的一条河流,汤河从北向南流经该区的西南隅,为区内第二大河。
两河分别在山海关和秦皇岛注入渤海。
新生代以来,本区发生频繁的间歇性升降运动,总趋势为上升运动,从构造上看,这是一个构造剥蚀山丘陵区。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内外营力的长期塑造,形成了本区形态各异,规模不同,成因类型复杂多样的地貌特点。
2.地质:柳江盆地南端鸡冠山、北戴河海滨区直至山海关、老龙头一带基岩均由太古界(Ar)混合花岗岩组成,其中常见暗色矿物较富集的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及条带状混合岩的残留体(在金山嘴、老虎石、小东山、莲峰山等处均可见到)。
混合花岗岩中广泛发育伟晶岩脉,据同位素年龄测定为距今18.6~21.4亿年。
柳江盆地由古生界、中生界侏罗系地层构成。
南部、东部为混合花岗岩,西部为中生代花岗岩,北部为中生代酸性喷发岩组成。
柳江盆地为一向斜构造,即柳江向斜。
核部为侏罗系地层,翼部为古生界地层,并发育次一级小褶皱。
两翼不对称,西翼陡(岩层倾角一般>45°,甚至>60°,有的地方发生倒转),东翼缓(倾角一般<30°).柳江向斜南北两端均为东西向断裂所限,向斜西翼走向新层及倾向断层较发育,东翼则以斜交断层为多。
节理在区内亦较普通。
本区矿产较丰富,采矿业发达,以采煤、耐火粘土、石灰石为主,均为小型矿山。
3.地貌:(1)构造地貌:本区构造地貌类型较齐全,主要有:①夷平面:自西向东,石门寨地区可划分为三级夷平面。
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交通及⾃然、经济概况 柳江盆地为我们在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的主要区域。
它位于秦皇岛市北,其中⼼距秦皇岛市28公⾥,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区内有纵惯南北的的公路及地⽅窄轨铁路与秦皇岛市区相通。
交通极为⽅便。
该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丘陵区。
其北、东、西三⾯为陡峻的⾼⼭所包围。
贯通盆地的⼤⽯河,是本区最主要的⽔系。
⾃西北流向南。
出盆地后在⼭海关和南侧⼊渤海。
盆地内丘陵⼀般海拔200——300⽶,的⼭⽼君顶,海拔493.7⽶。
本区年降⽔量为400——1000毫⽶。
其中70%集中于七、⼋⽉份。
所以⼭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
本区基本上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麦等。
⼯业以开采煤及耐⽕黏⼟为主。
⼆、地层 柳江盆地为⼀向斜构造。
地层分区属于华北——东北南部区的燕⼭分区的⼭海关⼩区。
区域地层特征属典型的华北地台型。
前青⽩⼝纪的变质岩⼴泛分布于盆地的外围。
晚元古界、古⽣界则分布于斜的两翼。
中⽣界地层与燕辽⼀带极为相似,但本区仅见有侏罗系出露与向斜的核部。
(⼀)地层层序 新⽣界 第四系 河床、河漫滩、阶地等松散沉积物。
中⽣界 侏罗系、中侏罗系 兰旗组 下侏罗统 北票组 古⽣界 ⼆迭系 上⼆迭统 ⽯千峰组 上⽯盒⼦组 下⼆迭统 下⽯盒⼦组 ⼭西组 ⽯炭系 上⽯炭统 太原组 中⽯炭统 本溪组 奥陶系 下奥陶统 亮甲⼭组 治⾥组 寒武系 上寒武统 凤⼭组 长⼭组 崮⼭组 中寒武统 张夏组 徐庄组 下寒武统 ⽑庄组 馒头组 昌平组 上元古界 青⽩⼝系 景⼉峪组 龙⼭组 太古界 绥中花岗岩 三、岩浆岩 柳江盆地的岩浆岩分为喷出岩和侵⼊岩两⼤类。
(⼀)喷出岩: 该区的喷出岩分布⼴,厚度⼤,超过850⽶。
喷出活动主要可分两期:较早⼀期在侏罗世,岩性为安⼭岩,分布于向斜的核部;较晚⼀期在晚侏罗世,岩性为酸性喷出岩,仅局部分布于向斜的北端和东南边缘。
(⼆)侵⼊岩: 1.燕⼭花岗岩:呈岩基产⽣。
主要分布于盆地的整个西部边缘和东南外援。
秦皇岛地质实习基地报告
秦皇岛地质实习基地报告一、前言秦皇岛,位于河北省东部,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美丽风光的海滨城市。
秦皇岛地质实习基地位于市区东部,占地面积约 3 平方公里,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实习基地之一。
作为一名地质专业的学生,我有幸来到这里进行为期两周的地质实习。
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入了解了秦皇岛的地质特征,收获颇丰。
二、实习内容1. 地质地貌观测秦皇岛地质实习基地拥有丰富的地质地貌资源,包括海岸地貌、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等。
我们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对不同地貌类型的观测,深入了解了各种地貌的形成机制和特点。
2. 地层剖面观测秦皇岛地质实习基地拥有多个地层剖面,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地层。
我们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对地层剖面的观测,了解了不同地层的岩石类型、化石组合和地质年代,加深了对地层学知识的理解。
3. 岩矿鉴定在实习基地,我们参观了岩矿标本室,观察了大量的岩矿标本,学习了岩矿鉴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岩矿鉴定实践,提高了自己的岩矿鉴定能力。
4. 实地考察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秦皇岛市区的若干地质景点,如北戴河鸽子窝公园、山海关长城等,了解了这些景点的地质背景和形成原因。
此外,我们还考察了秦皇岛市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了解了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和防治措施。
三、实习收获1. 知识方面的收获通过实习,我深入了解了秦皇岛的地质特征,巩固了所学的基础地质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我还学会了岩矿鉴定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技能方面的收获在实习过程中,我掌握了地质地貌观测、地层剖面观测、岩矿鉴定等基本技能。
这些技能对于我今后从事地质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3. 思维方面的收获实习使我认识到,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总结秦皇岛地质实习基地之行,让我受益匪浅。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地质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1 前言1.1 自然地理概况1.1.1实习区地理位置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0′~119°50′,北纬39°50′~40°10′,东接辽宁,北邻承德,西倚唐山,南连浩瀚的渤海,海岸线长113千米,水域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距离北京295千米,总的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平原。
秦皇岛包括三区四县,三区为海港区、北戴河区和山海关区;县为昌黎,抚宁,卢龙和青龙满族自治县,总面7812平方公里,人口达287万。
地质填图实习区位于秦皇岛市区北部,距新火车站28千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4′~119°56′,北纬40°7′~40°9′;自然地理位置:位于燕山山脉东端,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政区划属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图1.1)。
实习区所在地柳江盆地,南北长20千米,东西宽12千米。
秦皇岛图1 实习区地理位置图市辖三区四县与实习基地有水泥公路和地方铁路相同。
秦京哈等铁路在秦皇岛市海港区,海关区和北戴河区三处设有国家三级站。
实习期区有秦皇市近郊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往返,交通十分方便。
1.1.2 实习区地形地貌概况实习基地坐落的柳江盆地,按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提出的中国地貌形态分类,为一南北向延伸的低山—丘陵地区。
实习区北,西,东三面被陡峭的山地环绕,为一盆状地形,盆地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为山高坡陡地形。
相对比高在200—300米,最高峰老君顶海拔搞成493.0米。
贯穿盆地南北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水系。
大石河自北东而来,经大刘庄流入本区,在崔家转近南北向曲流。
傍水崖向东南直流,至蟠桃峪出盆地,于山海关以南注入渤海。
长70千米,流域面积约600平方公里。
临海地带发育有海岸地貌,侵蚀与堆积型海岸地貌相间分布,形成许多优良浴场。
暂时性地面流水作用强烈,坡积物、洪积物随处可见。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 g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秦皇岛基岩海岸与沙质海岸对比及分析摘要:秦皇岛海岸东自山海关西至洋河口,笔者通过在秦皇岛实习,将实习点的基岩海岸与沙质海岸的异同点相互对比。
分别从成分、波浪作用、地形地貌及其成因、海水的性质、海洋生物分带几个方面进行了相互比较,并且对其成因也进行了思考分析。
关键字:秦皇岛基岩海岸沙质海岸对比1.绪言秦皇岛市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临辽宁,西近京津,位于最具发展潜力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是东北与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
实习路线东起山海关,西至南戴河;北起柳江盆地,南至渤海海滨。
自然资源丰富,同时秦皇岛是中国甲级旅游城市,是闻名中外的旅游避暑胜地。
实习区交通较便捷。
秦皇岛具有丰富的地质、地貌现象,有河流地貌、岩溶地貌、海岸地貌、地层与沉积环境,还有岩浆侵入作用与侵入岩、构造作用与构造现象等。
其中基岩海岸和沙质海岸极具代表性。
秦皇岛市海岸线长126.4km,其中20.5km为基岩海岸,其余为沙质海岸。
基岩海岸广泛发育了侵蚀地貌,例如海蚀崖、海蚀阶地、海蚀穴、海蚀凹槽、海蚀柱、还是穹等。
沙质海岸主要有台地、沙丘、海底、瀉湖、滩涂等[1]。
本文就将对基岩海岸海蚀地貌及沙质海岸沉积地貌进行比较且进行成因分析。
2. 基岩海岸与沙质海岸相同点秦皇岛基岩海岸与沙质海岸的主要相同点是其成分相同,主要矿物都以石英、长石为主,其次为黑云母、角闪石等。
这是因为整个海岸的基岩为花岗质岩石,是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年代为新太古代。
其主要矿物含有石英、长石,其次有黑云母、角闪石等。
基岩海岸的基岩为花岗岩或伟晶岩,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组成局部可见角闪石等矿物组成的暗色包体。
而沙质海岸的沙粒都为当地花岗基岩由于海蚀作用或风化作用大量破碎并被剥蚀所,再由波浪及潮汐作用将其搬运、沉积而形成的。
所以沙粒的成分与当地花岗岩成分基本相同,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还含有一定的黑云母、角闪石等矿物。
故基岩海岸的基岩与沙质海岸的沉积砂成分基本相同,即为两者成分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日照
据唐山资料统计,本区年平均日照为2 902.3 h,最多月份为5月,多达292.9h,最小月份是12月,为199 h。太阳出没时间,6月夏至的出没间隔最长,4:30'出,19:29'没,长达15 h;12月大雪的出没间隔最短,7:05'出,16:34'没,仅9 h29分种。二者相差5个多小时。
秦皇岛,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是河北省省辖市,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区。秦皇岛位于北纬39度22-40度37、东经118度33分—119度51分,地处渤海西岸、环渤海地区的中心部位、华北与东北两大经济区的交接地带。东与辽宁省接壤,西与京津唐相邻,南濒渤海,北临承德。陆域总面积为781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6公里。素以北方 不冻良港─秦皇岛港,万里长城东部起点─山海关,旅游避暑胜地─北戴河,黄金海岸和中国玻璃,桥梁工业基地而闻名中外。秦皇岛市地处中纬度地带,受海洋影响较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0.1度。秦皇岛市辖山海关、海港、北戴河3个区和昌黎、抚宁、卢龙、青龙4个县。2006年全市总人口276万人。
5.表层海水温度
据多年统计,平均温度为12 ℃,最高温度为31.3 ℃(1967年),最低温度为零下2.3℃(1971年)。
第三节 海岸带
一.海岸带的种类
根据海岸物质组成可将海岸划分为基岩海岸、沙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四种类型。秦皇岛地区滨海湿地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沙质海岸湿地分布区。
2.沙质海岸类型
沙质海岸演化的动力是波浪作用和潮汐作用。当海面上升,海水入侵陆地,若无充足的泥沙供给,沙堤—潟湖海岸受波浪冲刷后退,离岸堤向陆方向移动并常覆盖在潟湖沉积物之上,在离岸堤向海的一坡下部出露潟湖沉积。
海岸受到冲刷后退时,沙嘴也随之改变位置,一方面不断向陆方向后退,一方面不断向前伸长,老沙嘴的弯曲尾部留在沙嘴内侧形成几个弯曲的小沙嘴,又称复式沙嘴。如果供给沙嘴的泥沙量减少或断绝,沙嘴就会受到冲蚀破坏乃至消失。
4.蒸发量
本区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 646.8 mm,为多年平均降雨量的2.3倍,蒸发量最大的月份是5月,一般为234 mm,占全年蒸发量的15%。
5.相对湿度
本区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1.7%,最大月平均为87%,最小月平均为0,与气温和降雨量呈正相关。6、7、8、9四个月相对湿度最大,多在70%以上。干燥度平均在1.3左右。
6.风
本区因距蒙古高压中心较近,全年受其控制的风最长,主要风向受季风影响,随季节的变化规律是:每年3月为东风,5月为西风,7月为东南及南风,11月为东北风。总之,夏季多西南风,冬春季多东北风。主导风向为西南,平均频率为12.9%,其次为南西,再次为正东,平均风速均在5 m/s以下。强风向为北东及东,平均风速6m/s左右,最大风速分别为20.8 m/s及23.7 m/s。另据多年统计,本区风速成1~3级占74.3%,3~4级占35.6%,大于6级者仅占0.5%。
2.降雨量
年平均降雨量为695.5 mm,最大年降雨量为1 273.5 mm(1969年),最小年降雨量为320.1 mm(1979年)。降雨期集中于每年的7~8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0%~75%,冬季降雪稀少,最大积雪厚度多在15 cm以下。
本区夏季雨量过于集中,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据统计,最大暴雨强度为215.4 mm/d(1975年7月30日),平均暴雨强度为105.6 mm。年最多暴雨日数为9 d(1969年),这种雨量分配不均的结果,最易引起旱涝灾害。
4. 生物海岸类型
生物海岸有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
红树是热带、亚热带的隐蔽海岸常见的一种灌木,它们成片地分布在淤泥质的潮间浅滩上,形成红树林。红树具有非常发达的根系,能抵御风浪和减缓潮流,促使悬浮泥沙在滩面上沉积下来,形成特殊的红树林海岸。红树林对保护海岸免受冲蚀有积极意义。我国的红树林海岸主要分布在广东、海南、广西、台湾、福建等省的港湾、河口和其它隐蔽岸段。
(2) 导航:GPS可以准确定位其所在地的位置及海拔,因此,GPS就像一张多功能活地图,轮船`汽车等均可用其导航。
GPS应用于导航
主要是为船舶,汽车,飞机等运动物体进行定位导航。例如:
1.船舶远洋导航和进港引导
2.飞机航路引导和进场降落
3.汽车自主导航
4.地面车辆跟踪和城市智能交通管理
如图所示,假设t时刻在地面待测点上安置GPS接收机,可以测定GPS信号到达接收机的时间△t,再加上接收机所接收到的卫星星历等其它数据可以确定以下四个方程式:
GPS定位四个方程式中各个参数意义如下:
x、y1、2、3、4) 分别为卫星1、卫星2、卫星3、卫星4在t时刻的空间直角坐标,
3. 泥质海岸类型
淤泥质海岸主要分布在泥沙供应丰富而又比较掩蔽的堆积海岸段,如含沙量大的河流下游平原、构造下沉区、岸外有沙洲岛屿掩护的海岸段和有大量淤泥供应的港湾内。因此,可将淤泥质海岸划分为平原型、堡岛型和港湾型三种。平原型淤泥质海岸是沿平原外缘由大河带来的粉沙淤泥堆积而成。我国平原型淤泥质海岸以渤海湾海岸最为典型。渤海湾沿岸是宽广的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和滦河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有三列绵延数十公里的贝壳堤及一些废弃河道、牛轭湖、盐渍洼地。沿岸平原外缘有4~6 km宽的潮滩,坡度为0.03%~0.1%,潮滩上形成大量泥质沉积层,它们主要来自黄河和海河。水下岸坡坡度非常平缓,水深0~15 m的水下岸坡坡度为0.021%,水下岸坡的沉积物在岸边为粉砂,向海逐渐变细,至水深5 m处为直径0.005 mm的粘土和细粉砂,在潮流作用下发育潮流沙脊和潮流通道
二.海岸带的形成
1.基岩海岸类型
基岩海岸由岩石组成,有的岸线曲折,有的平直,岸坡陡峭。根据海岸线与地质构造关系可分为里亚式海岸、达尔马堤亚式海岸。当海面上升,海水入侵山地丘陵地区,海岸线多弯曲,水下岸坡坡陡水深,波浪作用是海岸演化的主要动力。在海岸演化的初期,由于岸线非常曲折,波浪折射,岬角处波能汇聚,海湾中波能辐散,在岬角处发育海蚀崖,在湾内开始出现堆积,海岸基本保持原有岸线特征。海岸进一步演化,岬角处形成大规模的海蚀崖和岩滩,连接大陆和岛屿的连岛坝、湾口的沙嘴、湾中坝及湾顶沙滩等堆积地貌也大量出现。当岛屿被蚀去,岬角进一步侵蚀后退,湾口被沙坝封闭,阻断了海湾与外海的连通,使岸线逐渐趋于平直,形成基岩岸段与砂砾岸段相间分布的夷平岸。当海蚀崖不断后退,退至海湾岸线位置时,岬角全部被侵蚀掉,残留宽广的岩滩,这时,海蚀崖在宽广岩滩的保护下,后退停止,海岸趋于稳定,形成平直的基岩磨蚀夷平岸(图9-16)。图9-16 基岩港湾海岸的演化图式(根据D.W.约翰逊)
第一节 水文与气象
1.气温
历年平均气温为10.5 ℃,元月最冷,最低为零下21.5 ℃(1959年),冬季平均为零下7 ℃;7月最热,最高达39.9 ℃;夏季平均为25.7 ℃。每年20-25 ℃的气温占全年的33%,主要出现在6、7、8、9四个月,是不冷不热、不干不湿的最佳季节。
3.海浪
本区近海以风浪为主,频率占94%,受季风影响明显。一年之内,3~5月波浪大,7~9月波浪小。涌浪以南风为主,且夏秋季多于春季。近岸浪高较小,一般为1~1.5 m,波长平均为20~30 m,而外海浪高较大,可达3~4 m。
4.表层海水盐度
据多年统计,平均盐度为2.983%,1972年最高为3.055%,1977年最低为2.886%,据多年平均统计,1~6月皆在3%以上,7~12月皆在3%以下,多雨的8月份盐度最低为2.877%,4月份最高为3.048%。表层海水盐度变化与降水关系密切,最高盐度出现于冬季,不利于结冰。秦皇岛港为不冻港,盐度加重也是原因之一。
可由卫星导航电文求得。
Vt i (i=1、2、3、4) 分别为卫星1、卫星2、卫星3、卫星4的卫星钟的钟差,由卫星星历提供。
Vto为接收机的钟差。
由以上四个方程即可解算出待测点的坐标x、y、z 和接收机的钟差Vto 。
二.作用:
(1) 定位:GPS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可以准确地定出其所在的位置(经纬度),位置误差小于10米。如果机器里带地图的话,就可以在地图上相应的位置用一个记号标记出来。同时,GPS还可以取代传统的指南针,显示方向,取代传统的高度计,显示海拔高度等信息。
根据礁体和岸线的关系,珊瑚礁分为岸礁(裙礁)、堡礁(堤礁)和环礁。岸礁分布在大陆或岛屿的岸边,由于岸边水浅,珊瑚礁的外缘不断向海增长,形成宽度不一的珊瑚平台,岸礁礁体的厚度比较小。如珊瑚礁与海岸之间有狭窄水道又叫离岸礁。我国广东、海南和台湾等省沿海的珊瑚礁都属岸礁或离岸礁类型。堡礁呈长条状平行海岸分布,礁体与海岸相距几公里至几十公里,以潟湖或带状海湾与大陆或岛屿相隔。堡礁的宽度一般仅几百米,但是长度达几百公里至上千公里,呈断续分布,世界上最大的堡礁是澳洲东岸的大堡礁,长达2000多公里,同大陆相距13~180 km不等。环礁在平面上呈不连续环带状,中央是很浅的潟湖,外缘与深邃的洋盆相邻,有水道沟通潟湖与外海。环礁潟湖是大样航行中难得的避风港。我国南海诸岛大多属环礁类型,礁体厚度达一千多米,其中著名的有:南沙的郑和环礁、九章环礁、永登环礁,西沙的宣德环礁、东岛环礁,中沙环礁、黄岩环礁和东沙环礁等。
3.水下地形测量
在有充足的细粒物质来源的海岸,潮间浅滩将不断淤高并向海推进,浅滩逐渐脱离海水作用,先形成湿地,然后成为海积平原。这种淤积型的粉砂淤泥岸上,潮间浅滩与湿地无明显的地形界线,这里最引人注目的地貌形态是分布在浅滩上的树枝状潮沟,它们的成因与落潮流对滩面的侵蚀作用有关。迅速淤积中的潮间浅滩,在湿地上常常有潮沟沟头遗留的线形洼地;在冲淤大致平衡的稳定潮间浅滩上,潮沟沟头以高潮线为界;在冲刷型的潮间浅滩上,潮沟消失。,这些现象在我国苏北的粉砂淤泥质海岸上都能见到。
第三章 环境地质与生态仪器
第一节GPS及使用
一.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