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与学行为方式转变

合集下载

如何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如何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无论是新课程,还是传统教学,它们的相同点就是始终存在着教与学的关系。

从应试教育的以知识传授为目标,以学生学会知识为目标,到今天的素质教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再到今天的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我们的教育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而从根本上讲,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是这一变化的核心内容。

因为教与学始终存在于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学,我们学校的方方面面工作。

新课程改革是一面大旗,为课堂教学指明了发展的方向,而教与学行为方式的变革又成为了课改的重头戏,纵观新旧课程,新旧课堂,我们不难发现课堂教学出现了情境化、生活化、平等化,学生的学习也逐渐趋向自主化、探究化、合作化。

教与学的行为方式的改变,让我们教师教得自信,学生学得精彩。

一、激发兴趣,主动学习记得自己读书的时候,在课堂上基本上是竖着耳朵听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的讲,老师怎么讲我们就怎么做,在课堂中基本上是被动的接受。

老师也根本不去管学生有没有兴趣学,要不要学,只是一味的注重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无误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

而新课程十分关注课堂上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

因此,我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如在《小数的性质》这一课中,我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从数为顺序入手,先让他们猜测小数点位置变化引起整个小数大小的变化,然后放手让学生来验证。

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知道了数为顺序表,通过放手让学生动手验证,把学习知识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为了一个探索者,他们有的用了数数位的方法,有的用了单位转换的方法进行了验证。

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一、我对“教与学方式”的转变的理解。
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的是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 能力。
二、为什么要进行“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现在学生存在的情况是:计算做题能力和解答 数学的思维能力较强,但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较 弱,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表达思维过程 的能力较弱,这与我们长期单一的训练式的,传 授式的教学模式是分不开的。
三、怎样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1、教师观念上的改变。以前我们都是按部就班地传授知识, 迫不及待地想把某个概念、性质、定律、规律、解题思路等 知识点讲清楚,学生被动地去理解,接受。更多的时候是先 告诉学生规律,让学生再去理解证明这个规律,而不是让学 生去探索规律的存在和发现这个规律。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 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很多时候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我们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
总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这一新的方式,丰富了 我们的教学课堂,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动手操作、合作交 流、思维表达、自我展示的能力,体现了“授之以鱼,不如 授之以渔”的教干个学习小组, 每组安排1-2名学习较好的同学负责。 2、教师设计新课内容:把新课的主要内容、重点、 难点、按照教学过程思路设计进去,让学生提前预习, 预习的地点可以选择在家里或教室。 3、在课堂上按学习小组分工,组长负责交流、讨论预 习内容,教师进行指导性教学,最后由各小组汇报、归 纳概括、总结。
2、“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方 面要考虑得更全面、具体、详细和可操作性。
3、“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要求学生通过自主预 习、课堂展示、师生讨论、同学交流等形式完成 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获得了 自我展示的机会,表达意见的机会,树立与人沟 通的自信心。

转变教与学方式的研究

转变教与学方式的研究

转变教与学方式的研究在当今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变革和更新。

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需求,因此,转变教与学方式成为了当前教育界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转变教与学方式,并给出具体操作方法。

首先,要转变教与学方式,教师需要意识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思维的培养。

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思维,从“教”转向“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例如,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师需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需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比如,可以结合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再次,教师需要重视实践性教学。

传统的理论教学往往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性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理解和应用知识。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社会实践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教师需要关注教学效果的评估。

转变教与学方式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教师需要不断总结经验,评估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反馈、考试成绩等多种方式来评估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综上所述,转变教与学方式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教师需要意识到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性教学,关注教学效果评估,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让教学工作更具活力和生机。

初中《科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几个转变

初中《科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几个转变

初中《科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几个转变摘要: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教材的作用,教学活动的方式,教学过程的侧重点,教学目标和评价都发生转变。

这种转变更能体现教学的功能,更能注重学生的发展,更能提高学生能力。

关键词: 动态过程发展性全面性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成长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情感态度是一个体验过程,教师和学生是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关系。

所以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的评价以学生发展为本,用教学动态的观点,发展性的眼光,全面的角度来考虑教学。

《科学》新课程教学发生了以下几个转变。

一、教师、学生“角色”的转变在《科学》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好比是“演员”,学生好比“观众”。

教师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教什么,学生接受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照样子学,教师成了教育的主宰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现代教学的理念中,教师应该是“导演”,学生是“演员”。

学生是学习主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发展性。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推动者和协调着。

这不是单纯“身份”的转变,而是教育理念的改变,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演员”般的“表演”,而是象个“导演”在教学更高的层次上把握教学、协调教学、推动教学。

站的高才能看的远,才能统领整个教学过程。

学生不再是教学过程的“观众”,而是积极主动参与、深刻地体验,“只有沉醉其中,才能深得其妙”。

两者教学中“角色”的转变更能把“教”与“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二、课本由“教材”向“素材”转变在传统教学中“以课本为本,以大纲为纲”。

以大纲的要求作为教学目标,以课本的内容作为知识要求。

片面追求知识的连贯性,推理的严密性,结论的统一性。

讲清楚课本中的知识要点,就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完成了。

对“教与学方式转变”的思考

对“教与学方式转变”的思考

学生学习需求变化全球教育趋势教与学方式转变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探究性和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与学方式转变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更是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的转变,体现了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价值取向。

教与学方式转变是指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

010203教与学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提高教育质量教与学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提高教育质量引入新的教学方式反转课堂微课程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一系列短小精悍的视频,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微课程在线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03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01提供实践机会02强化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评价标准多元化制定多种评价标准,如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态度表现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价方式多元化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品评定、口头表达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

评价主体多元化引入多种评价主体,如教师、同学、家长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北京某小学实践案例介绍广州某中学上海某初中实践效果分析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01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02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意识031对教与学方式转变的思考23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转变教与学方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教与学方式转变的必要性通过改变教师角色、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途径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教与学方式转变的实践路径在转变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和挑战,如教师培训、教学资源开发、学生适应等。

教与学方式转变的困难与挑战对未来发展的展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将进一步深化。

深化教与学方式转变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教育公平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来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科学课教学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科学课教学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精致教学中《月相》一课的反思李平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新课程提倡:学生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以被动性、接受性为主要特征,学生的主体性丧失,从而使学习异化为一种外在于学生的控制力量,并导致人的主体性、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我们在不断探究的问题。

我校开展精致教育实验就是不仅把孩子看成教育的对象、认知的群体,更重要的是把他们看成独立的生命主体,让教育回归主体的活动中去,回归到孩子成长阶段和时代背景中去。

它遵循教育的规律,让孩子们在接受精致教育的过程中,高效率地呈现出生活的鲜活与丰富特质,让健康、快乐自主学习与自由创造成为这段生活的主旋律。

本文以《月相》一课中的教学部分案例,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新课程念就如何改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启示一:新课导入时,以学生的经验呈现知识比以教师陈述知识引入课题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教学设计;开课通过播放“水调歌头”的FLASH,创设学习月相的情境。

教师接着提出问题“上课前,我们欣赏了一首关于月亮的MTV,里面有句话“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那我们生活中看到的月亮是怎样的呢?大家能否动手把你脑海中的月亮的形状画出来?”。

学生画出不同的月相后,教师再问“你们能确定哪个是十五、初一的月亮吗?”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问“谁能想象并确定初七、初八,二十二、二十三的月亮呢?”学生略思考后回答,最后教师引出课题。

反思:新课引入部分,我利用多媒体播放FLASH,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这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然后又让学生动手画出脑海中的月亮形状,把学生作品转变成教学资源,既使教学流程变得很自然,而且又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启示二: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作适当的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策略,教给学生活动规则,使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进行得更有效。

小学科学教学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小学科学教学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小学科学教学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老师,首先是转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方式,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亲历与体验。

我在听了2节四年级上册的《冷热和温度》一课中热水变凉的内容之后,发现这节课在教学内容、目标和模式似乎相同,但是在仔细辨析后,发现两者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上还是存在了差异。

案例一:一、复习导入在教学《冷热和温度》一课时,教师首先花几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复习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等知识与技能。

二、提出问题,进行猜测1、教师让学生实际测量一杯水的温度。

2、提问并明确学习任务:“一杯热水,过一会儿会变凉。

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3、学生猜想,你认为是先快后慢的、先慢后快的、均匀的还是没有规律的?”三、教师指导实验操作1、每组一杯热水。

2、每组3个同学轮流拿温度计观察测量,每2分钟把温度记住,一个同学记录在表上。

3、提醒学生注意:温度计不能离开水面,不然就不准确了。

注意一开始时温度先升高,到最高温度是,才能开始计时。

4、然后每组四个同学讨论一下,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四、学生实验得到结论按教师提示的方法,学生开始操作实验,各组都得到了一组数据,于是,师生形成如下对话:生:我们组通过记录和计算,发现开始时温度下降得多、而且很快,后来是越来越少、而且慢。

师:这说明什么?生:说明温度下降是先快后慢的。

师:还有吗?生:我们组也是这样做的,但是发现每隔2分钟温度下降是没有规律的……(课堂表面上教师是按探究的模式让学生自己探究、归纳概括的。

但是教师实际指导中却处处显示着自己的主导地位,如:实验操作的明确规定;在讨论时有意无意间忽略了学生的疑问:明明我们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可老师为什么偏说一样呢?既然用温度计测量出来的温度有时不精确,为什么还要用它来测量温度的高低呢?这些疑问其实都是很好的探究因素。

(小学论文19号)浅谈新课程形势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小学论文19号)浅谈新课程形势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正文:教学是教与学统一的活动,教和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服务,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相一致。

因此,教学方式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模板,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教师教学方式的缩影。

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随着我市课改的逐步深入,当我们走进用新理念打造出来的新课堂,会深深地体验到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师生的角色正在发生大转变,新课程倡导的先进理念正在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并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学生也从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使课堂更具有了民主性、开放性,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得更为丰富而个性飞扬,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学习习惯得到了真正的培养;课堂效率普遍提高,正向高效课堂迈进。

一、新课程倡导师生以一种全新的角色参与到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中。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由原来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

教师与学生建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为师生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在新课程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已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不仅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而且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当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或讨论时,教师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教师应给学生思想上的支持与鼓舞,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

小学科学教学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小学科学教学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小学科学教学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黑龙江省红兴隆管局局直第二小学王岩《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启蒙学科。

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

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科学课程的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

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

课堂教学理论中说道“:将一切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选择、设计和重组,能够用最有效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效益。

”这种重组有赖于对教学资源的“精细加工”。

在教学中我致力于研究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可供课堂学习操作的,能激发学生思维活跃的多种活动,力求能在有限的课堂时空里进行有效的整合,以适应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的学习要求,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并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服务于学生的科学学习。

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一、课堂放开,发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潜能。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放手自主探究是有效的策略之一。

所以,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要尽可能的开放,如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广泛的提问题,看谁提的问题多,问题广泛,问题不一般。

我在教《纸》一课时,学生经过充分的观察后,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纸能吸水呢”、“纸碎了为什么有毛边”、等等问题。

问题提的似乎很多,但可看出,这些问题都是用眼睛看到的,学生们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

能从提出问题到提出不一般的问题,这是创新的开始,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路开阔了,思维火花闪现了。

第二、教师创设氛围、重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在进行合作教学时,要创设平等和谐的讨论气氛,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教师首先要做好表率,首先要学会倾听,要给予学生信任的目光,尊重他们的回答,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宽容,我经常用:“你很动脑筋”“你的观点很好”等话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转变教与学行为方式经验文章之七

小学语文转变教与学行为方式经验文章之七

在实践中求索在求索中成长深圳市福田区华新小学谢家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的改革正向纵深发展,取得了公认的积极效果。

但由于许多老师看到各种模式层出不穷,花样翻新,课堂教学热闹、快乐、好看、好玩,就盲目跟从,浮躁套用,缺乏冷静思考,结果教学效果距理想境界仍相差甚远。

于是,教师们感到困惑:在新的语文教学理念下,我应该怎样上课?在课堂中我应该如何行动?我在教育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了二十多个春秋,欣赏到过不少名家的教学方法,进入过杜郎口的课堂,自己也积淀了一些经验。

我守着语文教学这块“耕地”默默地耕耘,挥洒着心血,可也让我困惑的是:我的付出和收获没有成正比例。

每次备课,我都要绞尽脑汁想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到时还是少数几个学生与老师“同台表演”,其他学生成了置身于外的“观众”;我在台上是饱含激情地讲着,台下沉闷而无动于衷;我接二连三地抛出问题,学生瞪大眼睛,思维呆滞;我让学生讨论想想,讨论完后举手还是寥寥无几;一课上完后,作业反馈错误许多;学生成绩虽然在我课外和课内的强力透支下有所提高,但成绩好的学生,依然综合素质不容乐观,应验了我们常说的“高分低能”,成绩中下的学生存在着“难、厌、怕”的情绪。

真是耗时耗力,而收效甚微。

难道是我不会教书吗?难道中国的孩子真的是不如外国的孩子吗?难道独生子女真的懒得是不愿学习吗?我沉静反思,感觉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老师“教”得不精、“教”得不细,也不在于学生不愿学、懒得学,在于老师“教”的方式——没有跳出“教”的圈子,在于学生“学”的方式——接受式的死板学习,在于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能配合默契,具有可操作性、实效性的学习流程构建。

然而,只沉浸于想象,闭门造车,没有努力在理性思考支撑下去实践,去摸索,去省察,是无法超越、挣脱“樊篱”的。

于是,我系统地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研读了国外的教学方法、中国名家的教学方法,获取“瑰宝”,积蓄内力;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体味新课程的发展观,整合学科特点;深入到学生中调查分析,顺应学生需求,回归儿童经验。

科学课堂教与学方式转变的反思(l李晓帆)

科学课堂教与学方式转变的反思(l李晓帆)

科学课堂教与学方式转变的反思
——如何调动孩子主动学习关于教与学方式的转变的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因为每个人的性格、水平、经验、特长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人上课的风格更是多种多样,但大家都期待自己的课能够让学生广泛的接受,并且在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况下接受,前段时间从杜郎口回来发现我们的孩子跟杜郎口中学的孩子相比较,最缺乏的恰恰是主动学习。

原因有很多,比如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努力等等,这些就不一一例举了,这里我只想谈谈如何在课堂调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每个老师都期待自己的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但实际上很少学生能做到,以科学课为例。

如果让学生去做实验或者按他们的说法是“玩”,那每个学生都愿意去做,但如果让他们去思考,百分之三十的学生无法做到,再如果老师多啰嗦两句枯燥的原理,那百分之五十的学生已经不再倾听了。

如果还是不让学生去动手,再去讲解如何记录实验,那么剩下倾听的学生就屈指可数了,那么这样的科学课完全陷入被动,学生和老师之间不可能产生互动,收获的是老师劳累,学生不尽兴。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呢?首先我们应该用丰富的语言将孩子们带入你想涉入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就像听故事的感觉,有人说故事是最容易被人接受的语言,这样学生就会全神贯注的注视,你说的每一话都百分百的进入他们的脑子,但孩子的注意力的有限的,不可能长时间的倾听,那么应该充分的尊重学生的意愿,在设定的问题中交流讨论,把他们的想法告诉周围的同学,
但老师应该经行必要的管控,在学生对于问题没有理解障碍的前提下,实行必要的要求,放手让学生去动手,这样才能出现不一样的课堂,学生才会有探索之后的成就感。

总来说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能因人而异,有时候只能依靠我们的智慧,只要我们用饱满的热情去投入课堂必定能收获成功的课堂。

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方式的有效转变

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方式的有效转变

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方式的有效转变摘要:新课程改革不仅有效的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水平,还全面促进了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发展。

为了更好的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转变教与学方式,整合三维目标,使之达到最优化,首先教师本身应该树立科学教学观,然后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转变教与学方式新课程改革必须有新的育人理念,新课程育人理念追求的课堂教学应是最优质的教学,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引入最佳状态、最强学习动力、展示最佳学习方式,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

那么,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转变教与学方式,整合三维目标,使之达到最优化呢?一、树立科学教学观是有效转变教与学方式,整合三维目标的前提。

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的一项进行的特定文化为对象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

夸美纽斯说过:“寻求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使教师教得更少,学生学得更多”,对于今天实施新课改,推进素质教育更有深远意义。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

确立这一理念的前提是教师必须以生为本。

“一切教育为了学生,教育为了一切学生,教育为了学生一切。

”要打破传统教育忽视人的因素只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追求整齐划一,扯平拉齐的做法。

以生为本重在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由传统的接受向现代的探究转变,那么首先必须教师的教学方式也相应的转变,由传统的教学方式向现代教学方式转变。

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要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认识和学习任务与学生的知识、能力的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一是教师要准确提出问题,二是要正确把握新的认识和学习任务的难度;三是为学生提供支持与帮助,以使学生真正实现发展。

2、在教学功能上,要正确处理知识传授与发展的关系。

俗话说: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

改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

改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

改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式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俗话讲“教学相长”,在现如今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方式应有以下转变:一、“教”的方式转变1、师生关系的转变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教师要和学生建立新的师生关系,它包括师生伦律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

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律关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①、树立教育民主思想;②、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③、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

他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

它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①、教师真心、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②、充分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

③、积极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2、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应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作为科学课程学习主体的小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无比激情和盎然兴趣。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孩子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

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

①、尽量不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

②、教师尽可能不把上下课铃声当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

学生对问题已有的经验和认识是重要的教学前提,同时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后续活动。

八项策略转变教与学行为

八项策略转变教与学行为

为了扭转教师登台就讲,独霸课堂,学生少数表演、多数陪读的现状,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促进教与学行为的转变,在新课程落实的过程中,我们在教学管理上实施了八项策略,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一是改变了教学思路与模式。

把以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念、学生写,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思路,以“导入、讲解、练习、巩固”为环节的传统型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思路,以“导学、交流、释疑、训练”为环节的自主型课堂教学模式。

要求全体教师必须实现教与学行为的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平台。

二是改变了学生就座形式。

把整齐划一、面向讲台、排排就座、被动静听的秧田式就座形式,改变为面对面、交流互动、组内异质的小组型就座形式。

每小组6人,要求以上一次考试成绩为基准,采取好差搭配1+1、3对3排座,互帮互学,互相促进。

小组里实行“生生科代表制”,要求每组每人都按自己的喜好选当一门学科的科代表,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这样既调动了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克服了科任教师只教知识不管理学生的弊端。

学生就座形式的改变,促使教师走下讲台,深入小组巡回指导,帮扶释疑,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还给学生。

老师只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

三是改革了教案编写模式。

为了扭转老师备课抄参考、教案为检查、备课上课“两张皮”的现象,我们三易教案模式,把备课变为了研究,把教案变为了学案。

一是把传统的教案模式改为“共享型”:要求同学科教师集体研究,分头备课,一人写案,多人用案,用中补充,资源共享。

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益。

二是把“共享型”改为了“任务型”。

为了让每一个教师动脑设计自己实用的教案,我们把教案编写内容定格为四部分:学什么,怎么学;教什么,怎样教;练什么,怎么练;思什么,怎样改。

备课上课挂钩了,教案有用了,但仍有不少教师课堂讲授过多。

三是把“任务型”改为了“导学型”。

为了管住教师的嘴,课上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我们要求教师围绕教材重点设计出三部分内容:用问题或试题形式设计指导学生自学的内容;围绕重点设计指导学生,交流释疑的办法;紧扣重点设计出当堂训练的题目。

教与学行为方式的转变

教与学行为方式的转变

教与学行为方式的转变摘要:课堂教学老师的行为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探究与教学活动。

有效的教学方式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师应该利用人情味、人的智慧来教育人,科技是只能发展人但不能育人。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以人为本由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兴起,美术课堂上出现这么一种现象:教师事先做好精美的课件往课堂上一播,然后站在一旁,让学生盯着这些或动或静的图片,老师再问上几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进行美术活动了。

学生的“老师”可能就是这些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而真正的老师却退居第二线,只是观察着学生的学习过程,长此以往,教师的基本素质降低,学生对美术也兴趣寥然。

也许多媒体教学确实给老师带来了方便,同时还可不时应付上级领导的视察检阅。

因此,何乐而不为呢?但是我们却忘记了,学生更需要的是好的教师,而好的教师是“真实”的人。

一个会不断走动、微笑,使用丰富、生动手势,运用不同音量、音高、语语气语调,丰富又幽默、能调侃并与学生保持眼神交流和富有才华的人。

这种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播放课件后让学生独立学习的方式,其实是我们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也忘记了孩子们更期待的是一个人,而不是一台机器来教育他们,虽然说过去没有多媒体教学,教学上也经常出现闪光点,教师可以用人格魅力在课堂吸引大家的注意力,用幽默和随机应变给课堂制造轻松、快乐、和谐的气氛,施展给课堂注入活力的各种本领与,让孩子们感觉你个人所具备的特质,从而对你和你所教授的学科充满感动和好奇,我记得二年级有一堂关于画《鸟》的课,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思考了很多。

那天,我拿着新教材上配备的教学光盘,心里一阵窃喜,有了这个光盘,上课真是方便多了,就算自己也制作不了如此精美、内容如此全面丰富的课件,里面有各种鸟的图片,有讲鸟的形状、色彩、动态等等,有如何画鸟的步骤,还有画鸟的优秀学生作品,总之,该有的全都有了,光盘都做到这份上了,学生学起来还有什么难的?于是,我一上课就放光盘,经过几番欣赏和讲解后,十几分钟过去,学生们看完了,他们并不象我期望的那样兴奋,我让大家动笔,可是学生们个个捉襟见肘,并纷纷要求放出一张图片来照着画,可是有的要画这个,有的要画那个,众口难调!课件不能满足所有的孩子,于是乎吵嚷声不绝于耳,突然,“我不会画!”一声刺耳的喊声将全班给怔住了,我一瞧,原来是班上有名的“小捣蛋”,我正欲发火,“我不会画”,他耷拉着脑袋,低眯着眼睛,一副委屈的样子,我觉察到了,他是真的不会画,画纸早揉得皱巴巴的,“我教你,你要画什么?”“我想画一只凤凰,”很快黑板上出现了一只凤凰鸟,孩子们都高兴的盯着黑板看,不时在嘴里发出惊叹的啧啧声,快嘴的“小捣蛋”则大声地说:“老师,你画的真好看;” “老师你太厉害了!”“老师你是不是个大画家?”一连串的问题从他嘴里连珠炮似的喊了出来,我心里象吃了蜜似的,暖洋洋的,看着孩子们天真而兴奋的表情以及他们发亮的眼睛,让孩子们崇拜你欣赏你,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件开心的事,于是我连忙回应:“好看吗?待会你画的时候说不定画得更好,不信你试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科学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方式转变发展科技教育特色[日期:2005-10-31] 来源:张建英作者:芳桥小学[字体:大中小] 小学科学是课程改革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它是我国首次将自然学科作为一个整体为中小学生设计的国家课程。

该课程吸收了国内外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强调的是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强调的是“做科学”、“懂科学”。

鉴于此,我校以《科学》教学作为课程改革实验的突破口,以“科学教育----做中学”策略研究为重点,积极开展科学教学研究,大胆进行课堂实践创新,探索构建“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学生学习评价标准和课堂教学评价策略,并与学校科技教育特色研究相结合,以此改革各科教学,转变教师教学方式,更新学生学习方式,发展科技教育特色,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科学理念。

转变教师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

为抓好“科学”这门新兴课程的实施,我们把理论学习与校本培训贯穿于科学课程实验改革的始终。

1.加强学习,把握课标。

我们以“科学”教研组、“科学教育——做中学”课题组为单位,组织学习课程标准,正确把握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标准及实施要求,学好课标“附录”中的教学活动类型与设计、有关案例等,使该课程实施一开始就少走或不走弯路。

同时进行《自然教学大纲》、《科学课程标准》的对比研究,以至于更好地把握科学教学中的三方面重点:“突破学科课程中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注重学生的学,重视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拓展评价功能,进行多元评价”。

从而真正由一个自然教师转换为科学教师,由传授者、给予者转变成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会开发课程资源;善于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为科学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2.骨干示范,注重研讨。

人人参加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实施集体培训、专题讲座等学习活动,全面接受“以人为本、丰富学生生活、从课堂教学突破深入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等理念。

同时开展好本学科的辐射培训和观摩研讨式培训。

学科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经常作讲座、上辐射课,及时反馈新信息、新经验,提供现场研讨。

扎实开展每月一次的教研组的集体备课---上课---研课系列活动,人人针对教学实际积极研讨交流,探求教育真谛,投入课改实验。

二、狠抓课堂实践,转变教学方式。

《科学》课标中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我们以“做中学”课堂实践为重点,以“自主探究”为核心,大胆改革创新,着力进行“科学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挖掘自然现行教材,探索走近科学课”等专题教学研究,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转变。

1.构建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

科学课程开设以来,我们在省市教研专家的指导下,以“科学教育—做中学”课题研究为推动,初步构建了“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激趣——假设——探究——创新”。

首先以形象化的手段、实践性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创设探究环境气氛;其次在师生共同面对要解决的问题时允许和鼓励学生乐于好奇、敢于猜测,作出假设,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意识;再次根据开放性、主体性原则让学生选择多样实验方法,大胆尝试实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操作活动有存在和发展的空间,探究验证科学结论;最后让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充分发挥潜在的创造性,鼓励他们创造出一些奇迹来。

总之,我们始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做科学,积极探究中掌握科学,创新发展中应用科学知识。

如我校老师执教的《声音是通过什么来传播的》、《热往哪里传》、《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等精彩课堂都较好地体现了这一模式。

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探究性学习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能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的程序与方法,养成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独立探索、不怕困难、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及勇于开拓、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行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视点,是我们改变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

(1)将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一是使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科学教材“活”起来,更让学生的科学学习置身于信息化的时代,同时也可拓展教师的知识视野。

二是将教材中一些离现实时代比较远的统计信息、受教材编写限制很难准确地反映却有时代特征的教学素材安排学生上网查找学习,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与形式。

一是利用计算机把事物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在显示事物变化发展过程中的独特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是利用计算机设计教学将本来就有密切内在联系的事物有机地沟通起来,让学生不断地进行思维整合,逻辑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是利用计算机教学设计多变、多向、逆向等特点培养学生积极改变自我、改变事物、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

例如《研究纸》、《认识船》、《水的三态变化》等都是进行网上学习、网上虚拟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的好教材。

3.挖掘自然现行教材,探索走近科学课。

如何挖掘自然现行教材、探索走近科学课、实现旧课程新理念、老教材新上法更是我们科学自然教师探讨研究最多的方面,实践中我们进行了三方面的探索。

(1)重组教材,让学生有机会在实践探索中完成发展新旧知识的同化,实现科学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使自然课走近、走进了科学课。

(2)优化教材,促进学生的探究活动。

只有当自然教材在科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得到优化组合,再加上教师指导得当,促进得到位,学生的创新火花才会在他们的探究过程中闪现,才能像科学家那样研究问题,获得知识,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想象、学会预测、学会假设、学会推理。

(3)依据教材,打破课堂局限性,让教学走向开放。

像《四季星座》、《种油彩》等这类教材,我们是结合课堂教学,打破课堂时限,课内外相结合,激活学生思维,激发探索兴趣,努力实现科学课程探究教学所要达到的最核心的目标。

4.改革学生学习评价标准和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这决定了科学教学的策略应由重“知识传授”向“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研”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淡化终结性评价和评价的筛选评判功能,强化过程性评价和评价的发展功能。

(1)改变学生学习评价标准,建立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素质形成发展的评价机制。

一是初步研究制定“课堂学习中各种创新实践能力表现的评价标准”;二是建立完善“课堂学习中具有激励功能的评价机制”;三是初步研究制定“小学科学单元学习评价目标体系”。

这些评价标准的建立,目的之一是改变静态的一次性操作评价方式,加强教师对学生课堂探究活动中参与的态度兴趣、探究的过程方法、实践中观察、思维、发现、创新的能力等方面的随时动态评价;目的之二是加强学生互评,既增强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的科学态度和方法,目的之三是加强学生自评。

通过自我评价,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品味自豪感,增强自信心。

(2)改革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加强科学课堂教学评价考核,以课堂是否体现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否科学设计探究活动过程,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潜能,是否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解决重难点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否通过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等方面来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水平。

经常开展常规评课、课改实践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等评估活动,配套进行课堂赛教、教学设计评比、课件评比、论文评选活动,以此提高教师改革科学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三、带动各科教学,促进特色发展。

科学探究的核心策略就是“动手做科学”,这正是改变各科教学方法、大力推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我校科技教育特色建设的重要一翼。

1.以科学教学促进各学科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我们以科学教学方法改变各科教学方法,全面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同时在各学科教学中实施“做中学”探究策略,加强各学科中科学知识的全面结合,加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等重点学科中的动手实践、探究体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以科学教学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鉴于“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性和知识内容的综合性,我们结合实际进行了“科技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与实施。

反复论证开发校本课程的总体方案目标,坚持观念开放有科学性、内容广泛有开放性、方法灵活有实验性、全面发展有综合性的基本原则,确定课程开发的内容与形式,投入人力、财力开发校本课程,抓好实施过程的组织管理,将校本课程纳入新课程改革实验目标和学校课程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加强队伍建设,组织校本培训,定期研究交流,经常开展活动方案设计,不断促进全体教师对这门特色课程的认识研究、完善发展。

它的成功开发,无论对我校学科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研究、还是科技教育向纵深发展,甚至对整体教学改革,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了学校教育教学特色。

3.以科学教学推动科技教育的深化研究。

《科学》这门新兴课程,为我校开展科技启蒙教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丰富的实践内容,使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建设得到进一步深化,它促进我们在各类科技教育实践活动中,实施了“做中学”创新策略。

(1)开展科普讲座、参观访谈、实地考察、环保监测等形式多样的科技教育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探究能力。

(2)建立以小三模、电子技师、计算机操作应用等为龙头的科技活动组,并以科技节来展示活动成果。

(3)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三十多个小课题研究,并有活动方案设计、有研究成果展示。

(4)大队部以“周培源少年科学院”活动为抓手,进行了环保研究、气象研究、地质研究等9个研究分院的特色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关注科学、关心生态环境、关心社会他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

随着“科学教育——做中学”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实践创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探究性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在交流与合作,实践与探索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实现了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整体优化、创建办学特色的办学目标。

目前全校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管理和自主创新活动已蔚然成风。

以科技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为主要内容的“小课题研究”搞得红红火火,学生个个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玩,玩中学,成果显著。

近年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的全国、省、市级各项创新大赛、科技知识竞赛、航模比赛、计算机应用操作竞赛等活动中获奖200多人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