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总复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总复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总复习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1、三次历史性飞跃,三个发展阶段。
三次历史性飞跃的历史背景、基本条件和主要标志。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主要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主要标志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一国模式向多国模式的发展,主要标志是中国,越南,朝鲜,古巴,老挝等具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现。
2、为什么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1)不能正确地阐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
(2)找不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
(3)找不到变革社会的正确途径。
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缺陷,从客观上讲,是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
从主观上讲,最主要的是由于他们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两大发现”对于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唯物史观从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和一般规律的高度,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世界观基础;剩余价值学说则从资本主义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自身,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
“两大发现”科学地证明了社会主义理论的性质和任务。
它指出,社会主义不是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首先是在直接吃到它的苦头的工人阶级头脑中的反映。
因此,它的任务不是想出一个尽可能完善的社会制度,而是研究必然产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及其相互斗争的社会经济过程,从中找出解决矛盾冲突的手段。
“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得到科学的证明。
它表明:(1)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是合乎历史规律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并不是幻想家的臆造,而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同等学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提纲&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提纲参考书: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编:《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购书:复旦大学出版社经世书局电话:65109143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电话:656430401.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没有资本主义,也就无所谓科学意义上的社会主义;a)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摧毁了封建制度,并且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来。
b)一方面要对其进行彻底地揭露和批判,另一方面应对它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也给予了充分的赞誉和肯定。
c)资本主义制度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它继承了以往社会所创造的生产力,并且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d)资本主义制度的自身优越性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并将继续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资本主义矛盾不可能诉诸于道德解决,以及马克思关于“两个决不会”的思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什么?主要表现有哪些?(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是:第一,它表现为资本主义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第二,它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有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
第三,它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P1613.科学社会主义既是理论,又是运动;科学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获得充分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提出的。
“现代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财产者和无财产者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无政府状体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
”它表达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要求改变现状的政治意愿。
高考通关-《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高考通关-《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选择题1.(疑难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表现在()①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②揭示了资本主义终将灭亡、社会主义终将胜利的客观规律③对未来人类理想社会作出了天才构想④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疑难1,★★★)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根本原因在于()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未参加当时的社会实践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未能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C.他们不懂得阶级斗争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成熟,根本矛盾尚未暴露3.(疑难1,★★☆)恩格斯晚年在总结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说,马克思的贡献有两个,一个是发现唯物史观,一个是发现剩余价值。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①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②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④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共产党宣言》中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本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段话()A.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B.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C.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和任务D.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5.(★★☆)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工人阶级是随着大工业的兴起而出现的一个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
它肩负着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
工人阶级之所以具有这样的伟大使命,其决定因素是()①工人阶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最有觉悟、最有战斗力的先进部队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是被压迫的阶级,是被剥夺了任何生产资料所有权的阶级,是唯一同资产阶级直接对立的和完全对立的因而也是唯一能够革命到底的阶级③工人阶级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而且能在斗争中不断成长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先进性进一步增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以下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有()①它可以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自发产生②只有在工人阶级夺取政权后,才能建立和发展起来③区别于资本主义分配,实质是剩余产品归于公有④它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疑难2,★★☆)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延庆盛大开园,鲜明地展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理念,全方位展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一.简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象性质、特点、内容、意义及如何认识当前社会一)研究对象:关于无产阶级为解放自己和解放世界进行斗争的历史条件、性质和一般目的的学说。
历史条件:由资本主义造成的经济条件政治条件。
性质:消灭一切私有制和一切阶级差别;一般目的:用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代替私有制,也就是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由自由人联合体代替阶级对立和差别的社会。
性质和一般目的是历史条件决定的,是现代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矛盾和冲突的必然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性质:是一门无产阶级的政治科学,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是无产阶级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从宏观上研究社会主义如何代替资本主义的一般规律,是研究社会主义各门学科的总论。
三)特点: 1.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范围非常广;2.是一门行动的学科,最富实践性;3.是一门发展的学科,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四)内容: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可观规律。
2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是变革资本主义旧制度,建立共产主义的新制度。
3关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
4无产阶级要同其他劳动者结成联盟,建立统一战线,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基本条件。
5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是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团结合作,互相援助。
6坚持共产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
7通过各种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8依靠无产阶级政权实行生产资料共有制,逐步改造和消灭私有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达到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最终达成共产主义。
五)意义:1.有助于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解决根本的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问题;2.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3.可以扩大视野,提高辩证思维能力;4.使我们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自然观。
六).正确认识当前社会:1.“一个中心”——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2.“三个着眼于”——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阶段,不能脱离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谈马列主义,不能孤立静止的研究马列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考试重点整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复习课参考资料1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P15-18答:1.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
他们于19世纪40年代在参加工人运动、阶级斗争实践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
因此,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是以十月革命后在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为标志的。
3.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三次飞跃: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三次飞跃是社会主义各国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答:(1)经济条件: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发生的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从手工工场到大机器生产的转化,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但也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日益激化,经济危机频繁发生。
1825年英国首先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生产过剩的危机,此后每隔十年左右就要猛烈的爆发一次。
1836年英国再次爆发了经济危机并波及美国,1847年的危机则席卷整个欧洲和美国,形成世界性的的经济危机。
危机使许多工厂倒闭,工人失业。
同时,工业革命在造就一个人数远远超过它的无产阶级。
这就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
(2)阶级基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改变,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壮大和成熟,欧洲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而出现,这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比过去更尖锐,发生了多起大规模的政治罢工和武装起义。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得到进一步发展。
其中比较典型的运动有1831年和1834年英国工人掀起的宪章运动,1844年6月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3)理论基础:1)英国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他们的劳动价值理论科学地说明了商品价值的来源,即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它的劳动量,这是伟大的发现。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科 1、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
学
社 会
2、历史前提: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主
义 的
3、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创
立 4、诞生标志: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三)马克思主义的 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 的理论,第一次创 立了人民实现自身 解放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 理论,指引着人民改 03 造世界的行动。
什么,有何意义? 2.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共产党宣言》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探究与分享
马克思20年如一日,每天坚持到英国博物馆去看书,查阅资料,阅读了2000多册有关的经济学著作, 收集了4000多种报刊杂志,研究了大量的英国官方会议的有关文件和蓝皮书。他写的各种摘录、手稿、提 纲、札记等达100多本。1844年,恩格斯抛弃了社交活动和宴会,抛弃了资产阶级的葡萄牙红葡萄酒和香槟 酒,把自己的空闲时间几乎都用来和普通的工人交往,以深沉悲悯的人民情怀,写下了世界上第一部反映工 人阶级状况的书籍《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书中揭露,无产者在法律和事实上都是资产阶级的奴隶,“工人 仅仅为增值资本而活着,只有在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他活着的时候才能活着”。
意义
《共产党宣言》-内容
两个必然 一个政党
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中写道:“任何地方私有制存在, 所有的人凭现金价值衡量所有的事物,那么,一个国家就难以 有正义和繁荣....我深信,如不彻底废除私有制,产品不可能公 平分配,人类不可能获得幸福。私有制存在一天,人类中绝大 一部分,也是最优秀的一部分将始终背上沉重而甩不掉的贫困 灾难担子。
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4.封建社会:出现时间、产生原因、生产力水平的表现和标志、 生产关系的特点、主要阶级关系、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剥削 基础和方式、主要矛盾、衰亡 5.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的形成和确立:产生时间和原因、形成和确立、生产 力水平、生产关系建立条件和特点、主要阶级关系及特点。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经济危机 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基本矛盾在阶 级关系上的表现(资本主义的主要矛盾) 资本主义的最终趋势: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提纲
11级硕士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提纲辨析:暴力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唯一途径辨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已经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替代的历史命运辨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辨析: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建立的条件与途径以及发展社会主义的目的。
辨析: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
辨析: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面临的两大挑战是高科技发展的挑战和全球化的挑战。
简述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简述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
十九世纪下半叶马克思、恩格斯在哪些方面社进一步发展会主义理论。
简述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措施。
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特征。
简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重大弊病。
简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
简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主要历史教训。
简述社会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
简述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新战略。
简述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划分。
简述战后资本主义资本占有形式的变化。
简述战后资本主义分配形式的变化。
简述战后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原因。
论述题为什么要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试举例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态度。
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试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基本特征和重大弊病。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教训?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如何看待当代世界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与流派?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新战略包括哪些要点?其现实和理论依据是什么?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联系与区别?2、试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曲折性。
高中政治: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高中政治: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点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来源之一)(1)形成: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
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
(2)意义: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3)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2.工人运动兴起(阶级条件)(1)三大工人运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意义: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3)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三种基本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理论斗争。
其中政治斗争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最重要的最有决定性作用的斗争形式。
知识点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创立条件: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阶级条件:工人运动兴起,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3.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理论基石):(1)唯物史观(发现社会历史规律):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复习思考题》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共产党宣言》
2、第一国际
3、巴黎公社
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两个凡是”
6、“三个代表”
7、四项基本原则
8、“八荣八耻”
9、科学发展观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简答题
1、简述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
2、简述十九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特点及其历史功绩。
3、简述马克思两大发现的历史功绩。
4、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5、简述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6、简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7、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8、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容。
二、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学习《共产党宣言》的体会。
2、试述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3、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谈谈对社会主义认识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及
其伟大意义。
4、联系实际谈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5、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2010、1。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复习题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考试试卷A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简评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局限性。
A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本身包含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萌芽。
这主要表现在:①它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后果;②在此基础上,它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系列积极主张和合理设想;③它的历史观中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
但是,由于历史条件、阶级地位和唯心史观的限制,这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也存在一系列根本性缺陷。
这主要表现在:①坚持理性支配世界和唯心主义的天才史观,从抽象的理性出发设想出种种社会改革方案;②不能正确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把改造世界的希望寄托在各国统治者身上;③拒绝一切政治行动,否定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幻想用理性感化资产阶级,用和平方式实现社会主义。
2.简评唯物史观A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凡是认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历史发展而来、社会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历史、社会和历史存在着必然的继承和发展关系的观点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有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那么他在看待和处理问题时,就具有了以下特点:一、承认历史,尊重历史,认为社会必然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是如何看待历史的问题。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复习题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复习题一.填空1.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
2.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4.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是如何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
5.从理论内容的角度看,科学社会主义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四大系统。
6〃1516年,托马斯〃莫尔发表《马托邦》一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
7.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莫尔针对英国的“圈地运动”,提出了“羊吃人”的不朽名言。
8.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采用文学游记的形式,描述自己的空想社会主义理想。
9.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
10.中期空想社会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
11.中期空想社会主义者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阐述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则。
12.中期空想社会主义是带有小生产的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空想社会主义。
13〃欧文首次用经济学原理揭示无产阶级贫困的原因,提出剩余产品的概念,初步接触到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14〃傅立叶正确指出1825年(英国)第一次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引起的危机”15〃傅立叶天才地预见到资本主义竞争必然导致垄断。
16〃圣西门指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特征是冷酷的利已主义。
17.把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付诸于实践的第一人是欧文。
18。
第一次把公有制同大生产联系起来的是欧文。
19〃康帕内拉创造性地提出了“劳动光荣”的思想。
20〃傅立叶提出每个人都有劳动的权利。
x21〃巴贝夫提出“人民革命”和“人民专政”的思想。
22〃巴贝夫最早提出消灭三大差别的观点。
23〃圣西门关于未来社会的根本目的及其实现目的手段的表述与今天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表述极其相似。
24.第一次初步提出按劳分配思想的是圣西门。
25〃傅立叶第一个“确立了劳动和享受的同一性”这一社会哲学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全)
问答题:1.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学说的历史意义及其根本缺陷历史意义:1.对资本主义剥削现象深刻揭露和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尖锐批判;2.包含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合理因素;3.对工人阶级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建积累了有价值的思想素材。
根本缺陷:1.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总的来说是唯心主义的;2.空想思想家不了解阶级和阶级斗争,不懂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无法找到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现状的正确道路;3.空想思想家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主动性,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始终无法找到埋葬旧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真正可靠的社会力量。
2.为什么说“两个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意义在于:1.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在社会物质生活领域;2.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3.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人们生产活动的结果,肯定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4.唯物史观指示出通过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争取解放,通达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
剩余价值学说的意义在于:1.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奥秘和雇佣劳动制度的实质;2.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3.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利益、经济根源上阐明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是不可调和的;4.剩余价值学说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暂时性和局限性,奠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基础,也为科学阐明未来社会的某些特征提供了依据。
4.“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主要内容及给我们的启示。
“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认为资本主义文明成果与农村公社劳动组合关系的结合,使俄国“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避免蒙受资本主义剥削所带来的苦难,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启示: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不是他们的具体设想,而是贯穿其中的思想方法,即依据时代的变化和客观条件的转移,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答案
1.自然辩证法的概念,对象,内容,性质概念: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对象: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始终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中心线索✧客体——自然人类认识与改选的对象✧主体——人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动的实践者✧中介——科学技术研究对象则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选自然活动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科学技术发展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它是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出唯物的同时又是辩证的说明,还包括对人工自然的演化、人与人工自然的关系等问题的阐述。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研究中所应用的各种方法的哲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包括对科学技术的性质、结构、功能及其发展规律的阐述。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包括对科学技术的性质、结构、功能及其发展规律的阐述。
性质: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学科。
在认识过程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的中间环节。
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以及自然科学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连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通和科学技术的必要环节,是在科学技术实践基础上对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概括与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通原理在自然界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具体体现2.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创立过程与标志)答案一: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时间:19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末产生过程:(1)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同时,就开始酝酿与研究与之相联系的自然观和科学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重要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发展,旨在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起无阶级社会,实现人类的解放和社会的共同富裕。
本文将围绕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实践特点以及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论。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强调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并以社会经济形态变革为核心。
剩余价值论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经济学基础,揭示了剥削阶级通过剩余价值获取利润的本质。
这两个基础理论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特点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特点包括无产阶级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和奋斗目标。
无产阶级领导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志,无产阶级作为历史进步力量,通过革命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无阶级社会。
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强调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追求全体劳动者共同富裕。
奋斗目标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前进动力,旨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现实意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现实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推动社会进步:科学社会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科学性和普遍性,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已经成功应用于一些国家和地区,有效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2.解决社会问题:科学社会主义主张社会公平正义,追求全体劳动者共同富裕,有力解决了贫富差距悬殊、社会不公等问题,确保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3.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旨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4.促进国际合作:科学社会主义强调国际间的团结和共同发展,倡导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为推动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提供了重要思想支撑。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复习讲义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目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一、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链接材料:在太阳城,每人每天劳动4个小时,其余时间,都用来研究有趣的学术问题,开座谈会,阅读书籍,讲故事,写信、散步,做有益于身心的体育运动。
这里没有不劳动的寄生虫,没有富人,也没有穷人;也可以这样说,太阳城的居民,都是富人,也都是穷人。
说他们是富人,因为公社的财产都属于他们;说他们是穷人,因为他们没有私有财产。
他们使用财富,但决不会被财富所奴役。
——康帕内拉《太阳城》1.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意义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链接材料:圣西门“实业制度”圣西门把从事产业活动的资产者看成是和工农一样的劳动者或“实业者”,建立一种由实业家和学者领导的社会制度,在他看来,实现这种理想的关键在于采取说服的办法。
傅立叶“和谐制度”在傅立叶构想的“和谐社会”中,人人劳动,男女平等,没有城乡差别,没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并以普遍的协作代替文明社会的个人竞争。
但他将这一理想目标的实现寄希望于富翁出资。
欧文“新和谐公社”共产主义新村实验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南部沃巴什河岸边,用20万元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建立了一个很理想的“世外桃源”,(1)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
(没有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2)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3)将目标的达成寄希望于个别资本家、富人,试图通过宣传、呼吁、感化、示范的方式实现社会理想。
(4)尚未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资本主义矛盾没有充分暴露,无产阶级还没有形成一支独立的力量。
二、历史前提——资本主义运动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兴起1.表现: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欧洲三大工人运动2.基本形式(1)经济斗争:是无产阶级为了增加工资、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而进行的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包括从最初的捣毁机器到后来的经济罢工、游行示威等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总复习
科学社会主义:是阐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目标和道路这个最关键问题的科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核心的核心。
就狭义而言,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就广义而言,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是人的解放学。
冷战:指1947年至1991年之间,美国、北约为主的资本主义集团,与苏联、华约为主的社会主义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
《共产党宣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
由马克思执笔写成。
1848年2月21日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
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东欧剧变: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
在1989年后开始剧变。
最先在波兰出现,后来扩展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
这个事件以苏联解体告终,一般被认为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提出的关于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
全球化:指自15世纪末以来人类冲破互相隔绝状态而进入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状态的过程,是把全球五大洲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人群越来越紧密地结成一体的进程。
简答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完成。
第二次飞跃是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以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标志。
第三次飞跃是社会主义制度从一种模式(苏联模式)到多种模式的飞跃,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革的出现。
简答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部分及其内在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看,哲学和经济学是起点和中介,社会主义学是终点,那如没有终点,起点和中介也就半途而废,没有完成。
从这个特定意义上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比之哲学和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更加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
因为任何科学研究,起点和中介都只反映局部进程,只有到达终点才算最后完成。
简答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和正确价值观
2.有助于我们学好各门具体科学和专业学科
3.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执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更好地为实现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4.将扩大我们的视野,增强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分析能力,明确全世界走向社会主义的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必胜的信
念
5.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明确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对世界资本主义应该采取的方针,洞察今后世
界发展的趋势
简答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
1.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一个客观的、自然的历史进程
2.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化必须经过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自觉的、长期的斗争才能实现
3.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
4.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须要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
5.人类社会要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必须掌握政权
6.人类社会要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掌握政权后,还要经历几个历史阶段才能逐步建成社会
主义、共产主义
简答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1.解放思想,创新理论,奋力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伟大事业
2.邓小平理论的正式提出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大发展
试论述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探索方面的主要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
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路。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要互相结合,缺一不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1992 年10 月召开的中国共
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试论述当前中国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应重点抓好的主要任务。
一是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二是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三是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四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五是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六是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
七是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
如何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资本主义国家科技仍在进步,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提高。
资本组合方式在变化,资本社会化趋向进一步增强。
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加剧,金融资本的统治进一步扩大和加深。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国际垄断资本势力增强。
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了新发展。
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取得强势地位。
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资本主义国家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政治经济发展愈益不平衡,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在加深。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是一种客观事实。
但是,如何看待和分析这些变化,则受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所制约,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理论观点和结论。
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必须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上,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唯物辩证地进行分析和研究,才能得
出经得起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检验的科学结论。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助于我们在深刻认识资本主义本质的同时,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借鉴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积极因素,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
试论述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及经验教训。
根本原因:1. 原有苏联模式积弊太深,。
东欧各国共产党执政后,都照搬苏联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苏联强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
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在经济上,大多数国家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同西欧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经济困难导致经济危机,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
在政治上,由于严重破坏了民主和法制,东欧各国的党和政府脱离了群众2. 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给东欧国家“松绑”,他的建设“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和对外政策的“新思维”,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3. 西方从外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和意识形态渗透等各种手段诱压东欧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
经验教训:1.要警惕右的,但主要是坚决彻底纠正“左”的错误。
2. 改革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3.要警惕世界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
总之,
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是传统的社会主义体制窒息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只有同传统的社会主义体制决裂,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体制,才能避免苏联东欧的悲剧在我国重演。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改革迈出了重大的步伐。
这种改革实际上就是逐步摆脱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改革。
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今天,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却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呈现出勃勃生机。
实践证明,我国的改革方向是完全正确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同传统的社会主义体制决裂,继续深化改革,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
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新体制,社会主义就有无限光明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