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挥龙头作用的途径研究_牛君
海峡西岸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以厦门市创意产业经济为例
陈
宇 :海 峡西 岸 区域创新 体 系建设研 究
不仅 是许 多外地 人 才 和 国外 人 才 的 首选 工 作 地 ,
( )厦 门发展创 意产 业经 济 的必要性 分 析 一
厦 门市是 中 国改 革开 放 的窗 口 ,二十 多年 的
还是 著名 的风景 旅游地 。发展创 意产业 经济 能保 护人们 的生活环 境 ,保 护历 史文 化遗产 ,对 于保
化 、城市 化 、市 场 化 进 程 的不 断 推 进 ,能 源 、 水 、土地 、矿产 等资 源 的匮乏 和环境 容量 的 限制 越来 越成 为城市 可持 续 发 展 的 “ 颈 ”,发 展创 瓶
意产业 势在 必行 。 首先 ,自然 资源 因素
厦 门不 仅有 许多 自然风光 ,还 有许 多极具历 史 和 审美价 值 的文化遗 产 ,厦 门市处 于对 外开放 的前沿 地带 ,如果 能把 握 即将 到来 的文化 市场对
发展道 路 。在厦 门努 力实现新 一轮 的跨 越式发展
对 创意产 业 的定 义 ,本文作者 将创意 产业 的概念 定 为 :与 文化和艺术价 值相联 系 的,受 知识产权
法保 护 的 ,凝结着人类 创造力 的 ,以艺术 和审美 为形式 的 ,并传 递象征 性意义 的创造性产 品和服 务 的 ,可 以创 造经济效 益和就业 效益 的生产 、扩 散 、聚 合 体 系。其 范 围包 括 创 意 产 业 的 核 心 部 分 :视觉 、文学 、音乐 、表演 、造型艺 术等 ;扩
的产 品和服务 。它们 包 括 书刊 出版 ,视 觉艺 术 ,
散 部分 :传媒业 ( 播 电视及 印刷 出版 ) 广 、唱 片
业 、电影业 、广告业 、设计业 等 ;聚合部 分 :文 物 ( 物 馆 、美 术 馆 ) 图书 馆 、艺 术 品市 场 、 博 、
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同时发挥 自身优势 , 加快 推进产 业结
构 的优化升级 ,加 强与福 建的经济 分
区( 或琅岐 岛、 平潭 岛) 开展区港联动
试 点 。江 阴港 区可 申请 参照上 海洋 山 港 区做法,实行 自由港的某些政策 。 在 福 州、 门 、 厦 泉州等港 口密集地 区增 加 保税 区数量 ,并逐步实现区港联动 。 3 建立对 台 自由贸易区。在福州 、 .
腹地 和拓展地 应主动 接受 中心城 市的
辐射 ,加强 与 中心 城市产 业的分 工与
信息产业 、 石化产业 、 汽车工业、 船舶
工业 、工程机械制造业 、电力产 业。围
合作;实施 “ 向出海”战略,主动融 东
人 海峡 经济 区,在 规划 建设 、项 目布局
绕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机械 、 石化三 大工 业主导 产业 ,重点 发展 以新一 代
动能力。 ‘
2. 划建 设 海 峡 西岸 核 心 区 的 两 规 翼 地 区 ,增 强 壮 大 海 峡 西岸 的 经 济 实
西岸 产业升 级。 产业发展 是建设海峡西 岸 经济 区的重要依 托 。要 以市 场为导 向、 新技术为支撑 、 高 产业转型升级为
商 投资 区范 围,马尾 台商 投资 区扩 大 到江 阴半 岛 ( 或琅 岐岛 、平潭岛 ) ,厦 门台商投 资 区扩 至 同安 区 ,新设立 泉 州 台商投资区,并提 升功 能,拓展 贸易 功 能,将这 些 台商 投资 区提升 为闽 台
在规划编制 、 目建设 、产业发展 等方 项 面加强与福建的对 接沟通与协作联系;
2扩 大现有保税港 区的功能区域 , .
福 州 马尾保 税 区比照厦 门象屿保 税 区 试行 区港联动 ,并 扩大至 福州 江阴港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一)沿海集聚形成连片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83年,东南沿海(福、厦、泉、漳、莆五地市)与闽西北地区(宁、南、三、龙四地市)经济总量之比约为1.53:1,到2009年末,沿海经济带和内陆经济带两者经济总量之比为3.85:l;综合经济实力两者在1983年之比为0.9:1,到2009年末,两者之比为1.62:1,经济重心逐渐向东南移。
从2009年全省市县综合经济实力来看,东南沿海地区属于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的市县有22个,而闽西北地区只有12个;其中,属于发达地区市县前者有9个,而后者只有2个,相差甚大。
显而易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沿海经济带明显高于内陆经济带。
从2010年福建省统计年鉴国民经济核算中城市基本情况选取11个指标按每个地级市进行综合经济实力分析,可以看出,厦门、福州、泉州、三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相对较快、区位条件优越、开放程度较高、发展活力强,是沿海经济带的核心城市,漳州、莆田、宁德三市相对于核心地区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要低,但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开放的基础,经济发展的潜在优势大,为沿海经济带的次中心城市;内陆经济带三市经济发展水平要低于沿海经济带,区位条件与后者相比要差。
全省综合经济实力为发达、较发达的县域集中分布在沿海、沿线、沿江地区,且在闽东南沿海地区呈连片集中分布,并逐步形成沿海经济带和内陆经济带。
特别是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等地市的沿海地区逐步形成城市密集区、产业密集区和人口密集区。
(二)产业集聚加快了工业化空间的拓展产业集群是指地理上相对集中的、业务上横向相关或纵向相关的、交易机制上遵循市场法则的多个企业集聚体。
随着福州、厦门、泉州核心城市发展壮大,集聚效应突显,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园、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些有关联的企业群体,由于集聚获得范围经济效应和活力,竞争力大大增强。
一般来说,产业集群发展与区域经济活跃程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即产业集群发育越好的区域,其经济越活跃。
发挥龙头作用
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欧阳元生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在近来的多次讲话中,一再强调,厦门要在“特、港、创、建、带”五个字上下功夫,以更好地在全省经济发展格局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历史性贡献。
那么,作为经济特区的厦门,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应如何在这五字上下功夫呢?限于篇幅,本文拟着重就“带”字,谈谈厦门要如何发挥龙头作用,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卢展工书记明确指出这个“带”字,就是带动,就是龙头作用的发挥。
众所周知,经济发展的龙头就是指经济集聚明显,资源配置效率高,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具有突出的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
比如,上海是长江三角洲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作为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龙头,对于该区域来说,常常发挥着领跑者、带动者和服务周边的重要作用,是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厦门自经济特区成立以来一直是福建经济发展的龙头,在全省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快马先行,环渤海经济区加速崛起,西部大开发方兴未艾,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指日可待,全国出现了万马奔腾、百舸争流的大好发展局面。
福建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跳出福建看福建,立足本省,放眼周边,胸怀全局,重新审视未来发展定位,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对厦门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更好地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寄予厚望。
然而,毋庸讳言,厦门经济特区虽然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发展,不少指标已远远领先于全省,但“身体还较单薄”,GDP总量还比较小,还远远不如其他一些兄弟城市。
2004年厦门生产总值仅为883.21亿元,只占全省生产总值6053.14亿元的14.6%,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的排名也在最后。
因此,为不辜负厚望,我们除了要有信心与勇气当好龙头外,更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发展的新思路,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强做大厦门经济,迅速提升经济总量在全省的比重,为厦门在全省九个设区市中争第一、在5个经济特区中争先进、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争上游而努力奋斗。
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10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0月学业调研评估初三年道德与法治学科练习注意事项:1.全卷二大题,30小题,试卷共8页,另有答题卡。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选择题2B铅笔填涂。
3.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一、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来,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其中“站起来”“富起来”“进入新时代”分别代表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中国共产党成立,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建党一百年B.中国共产党成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八大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建党一百年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八大2.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厦门一直发挥着“试验田”作用,创造了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等众多的“中国改革成绩”。
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发挥作用的路径是()①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②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③人民过上幸福生活A.①→②→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②→①→③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交出了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通过下列图表,我们可以看出()①改革开放使我国的国际地位大幅提高②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③改革开放显著提升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④GDP的增长源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4.“倒车请注意、倒车请注意……”魔性的提示音响彻国外街头。
中国商家经过调研设计出不同的产品并配置蓝牙等智能化设备。
据央视报道,2024年元旦以来,美国本土消费者下单中国产电动三轮车的数量持续猛增。
国产“三蹦子”成为外国街头的“顶流”是因为()①我国正向高速发展阶段转变②满足了不同人群消费需求③产品质量好、技术优等优势④必须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202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关于厦门如何建成海峡西岸商务营运中心的思考
限公 司等 4 3家企 业签 约人 驻营运 中心 A 区 .另 有
1 0家左 右 的企业正在 排 队等待 通过 政府 有关部 门 0
站营 运 中心 、 里 金 山财 富 广 场 、 江 道 总部 经 济 湖 鹭 带等发 展较成 熟 的空 间 载体 1 . 观音 山国际 商 务营运 中心 总 占地面 积 13万平 方 米 .规 划 建 筑 面 积 为 3 31 5 万平 方米 .其 中写 字楼规 划 建 筑面 积 1 47万 5.
平方 米 。项 目于 2 0 0 6年 2月 1 0日开 工建 设 , 厦 是
的 审核 。 1 0家企 业欲 申购 别 墅式 写 字楼 数量 已 近 5 超过 了 A 区规划 总数 的 18栋 7 相信 不久 的将 来在 这里将 崛 起 一个集 聚 众多 中小 企业 、 流公 司并集 物 展示 、 营销 、 结算 为一体 的“ 小总部 经 济区 ” 。
门迄 今 为止在 建 的规模 最大 、 档次 最 高 的商 务营运
中心 区 , 是海 峡 西岸真 正意 义上 的 能 区 : 商务营 运区 、 套生 活区 、 配 山体 公 园区 和海滨 旅 游休 闲区 。规划 建 设 4 0余幢 中高档 写字 楼 , 配套 建 设 山体 公 园 、 务 酒店 、 级 会所 、 商 高
目前 . 门 已具备建 成 海峡 西岸 商 务营运 中心 厦
的良好 基础 , 拥有 观 音 山 国际 商 务营 运 中心 、 五缘 湾 商务 营运 中心 、 杏林 湾 商 务 营运 中心 、 门 ( ) 厦 新
务设 施 , 以 吸 引 中小企 业总 部 、 将 嵌入 式 企 业人 驻 为 主 , 展 小 总部 经 济 , 成 岛 外地 区 经 济发 展 突 发 形
与时俱进增创海峡西岸经济区生产力服务体系领先优势
与时俱进增创海峡西岸经济区生产力服务体系领先优势张文构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厦门地处东南沿海,又是经济特区,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厦门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做足“特、港、创、建、带”五篇文章。
其中,“特”就是特殊的优势、条件、区位、政策,“港”就是以港立市,以港兴市,“创”就是创新、拓展、与时俱进,“建”就是加强软硬件和基础设施建设,“带”就是带动,就是龙头作用的发挥.作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厦门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一直紧紧围绕特、港、创、建、带“五字"精神,找准功能定位,创新服务模式,构建服务平台,密切山海协作,努力增创海峡西岸经济区生产力服务体系领先优势。
结合厦门实际,找准功能定位改革开放多年来,厦门市的一些传统企业和某些国有、集体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举步为艰,逐步被市场淘汰出局,而一些新兴产业、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市政府总体规划下,这些科技型中小企业已逐步向大学科技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机电园区、化工园区、光电园区等新型专业园区聚集。
随着我国加入及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经历了一段“喷进式”崛起后,这些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逐步显现,如企业技术持续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不高,融资渠道不畅,高层次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市场拓展能力有限,信息不对称等等。
这些瓶颈如不及时加以解决,不仅直接影响到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茁壮成长,还将对一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力造成巨大冲击.厦门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从成立之初,就以“扶持、促进、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己任,紧紧围绕科技中心工作,按照“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要求,架设企业与科技、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市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桥梁,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支撑服务体系.集成社会资源,创新生产力服务模式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感到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很多。
厦门中小企业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创新驱动力
厦门中小企业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创新驱动力厦门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福建省的重要城市。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城市之一,厦门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拥有发达的经济和强大的创新实力。
近年来,厦门中小企业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积极推动下,成为这一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一、政府支持的措施为了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厦门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
首先,政府设立了专项创新基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
其次,政府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降低了创新型企业的税负和资金成本,鼓励企业加大对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投入。
此外,政府还建立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提供场地、设施和专业支持,帮助中小企业加快创新发展。
二、产学研结合的平台厦门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以及企业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
各高校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让工作,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
同时,高校和研究机构还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和经营中,加速创新推广。
这种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不仅促进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也为高校和研究机构提供了一个实践和应用的平台。
三、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厦门中小企业在创新发展中展现出了较高的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加大了对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建立了健全的创新机制和创新团队。
同时,企业注重市场需求的研究和产品创新,不断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和新技术,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
此外,企业还积极引进和吸纳高端人才,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四、创新文化的建设厦门中小企业海峡西岸经济区注重营造创新文化,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企业通过内外培训、创新论坛、创新展览等活动,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此外,企业还鼓励员工提出创新建议和创新项目,为员工提供展示自己创新成果的机会,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和创业精神。
通过创新文化的建设,厦门中小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氛围,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谈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科技合作
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福建省科研能力的现状,探讨了福建科技合作的必然性和发展态势,找出科技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海峡西岸经济区科技合作
海峡西岸经济区指以福建为主体的台湾海峡西岸地域经济综合体。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关键要实现科技兴省战略,即充分利用改革开放政策的契机,加强科技合作,创新科技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省内外、国内外科技资源优势,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福建省经济发展。
(二)创造科技合作的制度环境
福建省委、省政府每年组织和举办的科技合作交易会,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搭建了一个招商引资、拓展市场的大舞台,提高福建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科技合作交流。海峡科技成果交易会简称“海交会”,是每年在福州定期举办的大型科技经贸展,也是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对台科技展。2004年签约项目3457项,总金额达数十亿美元。其中参展的外资企业达6成以上,科技含量达70%。一年一度的‘5·18’经贸洽谈会,是展示福建对外开放新形象,加强海峡两岸科技经贸合作,促进福建同世界各国各地区交流交往的重要经贸盛会;为了加强科技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使科技与企业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福建省直接组织和举办“6·18”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举办项目成果交易会的初衷,就是要结合福建实际,创造环境与发展平台,将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起来,使之体现统筹协调的举措、发展层次的提升、增强合力的载体、集聚要素的平台;每年在厦门举办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是我国唯一的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为主的全国性国际投资促进活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政府,国家有关部、委、办、局、商协会都以成员单位身份共同参与大会组织工作,并组团参会、参展。2004年首日签约的18个项目中,工业项目有12项,利用外资44273万美元,其中很多是高新技术产业;自2003年举办第一届福建省网上投资贸易洽谈会以来,福建省内企业通过利用网上投洽会平台,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网上贸易,成效显著,共有3340多家企业参展、发布招商引资和科技合作项目3000个。
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下的“厦门—金门”互动发展研究
2 世纪 8 0 0年代中期, 以厦泉漳为主体的
略定位,即建设两岸人 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 2 1 1区域总 体经 济发 展水 平低 .. 区域 、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 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
2 竣 I 0 £ Ln《囊 j 9
tec ne ,e i a g o t u a iflw e i n Q a z o — h n z o or o . trci e e h e trrg n l rw hi F j n l oo t a o n i w l l h X me ・ u n h u Z a g h u r d r i ea t ed v l c i n v -
海 经济 带 的 重要 组 成部 分 , 在全 国 区域经 济 发 展 布局 中处 于重 要位 置 。 福建 省 与 台湾 地
济特 区扩大到全市,为推进厦 门发展对 台关
系提供 了更广阔的政策平台和空间基础,同
时这 也 必 然对 厦 门经 济 特 区 的进 一 步发 展 提 出 了新 的要 求 。
i pe e a i fo n al rn i e Thsha omo e oa ev lp en a e i . i a e s m lm ntt ono ur f ge er icpls p i spr t dbr dd eo m tnXim nct W t Xim na i y h
势 ,将 促 成 厦 泉 漳城 市 走 廊 的构 建 。 以 闽东 南 区 域 发展 及 厦 泉漳 城 市 走廊 为支 撑 , 厦 门 与金 门的 互 动
发展 应 从 四个 方 面进 行 : 设立 特 区 中 的 “ 区 ” 构 筑 “ 金 生 活 圈 ” 一 体化 发 展 “ 特 , 厦 , 厦金 ”旅 游 ,推
发挥厦门区位优势 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做好科技信息服务
西 岸经 济 区 的建设
务质量 、 量在 全省 同行 业 中名 列前 茅 。 数 3 多渠 道开 展科技 宣 传和 科学 普及 工 作 。 高 . 提 社 会各 界 的科技 意识
开展 深层 次 的科 技 信 息 分 析 研 究
为了 增强 科技 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息 分析 研究 能 力 . 高 为政 府 提
用 ; 外 , 着信息 产业 化 的发 展 . 另 随 它还对 人 类 开发
势 , 过长期 建 立起来 的丰富 信息 资源 和完 善 的平 通 台 , 社会提 供服 务 。 为 目前 。 门科技 信息 网 已具有 厦
两 大 主要 功 能 : 是 作 为科技 局政 府 网站 . 一 有力地
支持 电子政 务建 设 。开辟 有鹭岛 科技 、 内外科技 国 动 态 、 务公 告 、 技宣 传 、 法 规 、 构设 置 、 政 科 科技 机 办
功 能和作 用
万方 系 列数 据库 和 国研 网信 息 数据 库 等 国 内权威 数 据库 资源 2 做 好专 业化 的科技 信息 服务 . 厦1 ]市科 技 情 报研 究 所 科技 查 新 点是 闽 东 南
地 区唯 一 的多学科 专业 省级 查新机 构 . 借 丰富 的 凭
信 息资源 、现 代化检 索 设施与 手段 ,坚持 公 正 、 客 观 、 学和 规 范 的原 则 , 科 为用 户提 供 快捷 、 准确 、 权
络 化 和 社会 化 进 程 , 一方 面 要 积 极 为 科技 、 济 和 经 社 会发 展 、 为海峡 西岸 的各 类主体 提供 全方 位 的科 技 信 息服 务 , 一方 面 要加 强 前瞻性 、 另 战略 性 科技 信 息分析 研 究 ,为政 府 部门宏 观 决策 出谋划 策 . 充 分 发挥 科 技 信息 工 作在 海 峡 西岸 经 济 区建 设 中 的
第十五期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教学计划.doc
中共厦门市委党校第十五期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教学计划(2005年5月10日----2005年7月8日)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密结合省委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及厦门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重要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加强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
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思想素质和领导能力。
二、教学时间与课程安排:2005年5月10日开学,2005年7月8日结业,总天数60天,扣除节假日双休日17天,开学式、入学教育、支部生活、结业鉴定等4天,实际学习时间39天。
第一单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5月10日—5月17日)理论研究室主任彭心安教授负责第二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5月18日—5月28日)基础教研部主任尹彦教授负责第三单元: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5月29日—6月9日)经济教研部副主任方和荣教授负责第四单元:改革和发展的热点问题(6月10日—7月8日)政治教研部副主任徐建忠副教授负责第五单元:“当代世界”报告(视频点播)第六单元:电脑培训电教中心副主任胡小京工程师负责第七单元:视频点播自选课程三、教学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注重“互动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把读书、听课、思考同研讨交流结合起来。
围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组织研讨,形成认真学习、民主讨论、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风气,发挥教员和学员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各自优势,互教互学,共同提高。
四、考试、考查:每位学员在学习期间,要有选择地研读教学计划中所列的阅读书目及学习材料,并撰写读书笔记作为学习考查;写一篇3000字以上的专题研讨的发言提纲,作为开卷考试。
五、党性锻炼:党性锻炼是党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党校学习全过程。
每位学员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问题,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性修养,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一、发展现状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个省区以及台湾地区的一部分,总面积约为33.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3亿人。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区域。
在经济发展方面,海峡西岸经济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19年,该地区 GDP 总量达到约22.5万亿元,年均增速为6.7%。
同期,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外贸易总额达到约2.5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逐年增加。
此外,该地区还发展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如福建华侨城、广东美的、广西华晨等。
然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该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福建和广东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而广西和海南相对落后。
其次,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升级。
传统的制造业和传统的农业占据了该地区经济的较大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
再次,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
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大投入,以便更好地支持其经济发展。
最后,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压力,需要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二、对策建议为了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以下是一些对策建议:1.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加强跨区域合作,形成合力推动发展。
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加强省际协调合作,推动资源要素流动和产业配套发展。
2. 深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加强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提高产业附加值。
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加大公路、铁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区域的连接度和运输效率。
同时,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
4.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治理,推动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
发挥厦门港优势 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集装 箱 中转 、 拼装拆 箱 、 堆存 、 箱 、 箱 ; 洗 修 公路 汽车货 20 年厦 门港 完成货 物吞 吐量 7 8 万 t集装箱 吞吐 06 0 , 7
物及 集装箱运 输 ; 信息 产 品开 发及 销售 、 信息 咨询及 量 4 1 7 T U, 0 。 万 E 位居 中 国沿 海港 口第 7 、 8 位 世界 集
厦 门港 与逾 4 0个 国家 和地 区的逾 30个 港 口建 0
开通 至北 美 、 美 、 洲 、 中海 、 南 欧 地 大洋 洲 加速厦 门湾港 口资源整合 和综合 开发 、 改善 厦 门港 集 立业务 联 系 , 韩 东南亚 等 国家 和地 区主要 港 口的集 疏运 条件 、 进一 步做大 做强厦 门港 、 好地 发挥厦 门 以及 日本 、 国 、 更 港对 整个海 峡西岸 经济 区建设 的重要 作用 。 装箱 班轮航 线 , 本形成辐 射全球 的航运 网络 。厦 门 基 港开辟 集装 箱班轮航 线 14条 , 中远洋航 线 3 1 其 5条 、
技术 服务 ; 口机械设 备租 赁 ; 口工程 开发 、 港 港 建设及 装 箱百 强港第 2 。厦门港拥 有福建 省规模 最大 的 3位
咨询业 务 ; 海上 油污水 回收处 理 、 环境监 测及 油类分 专 业 性港 口物 流公 司以及 福建 省 规模 最大 的 集装箱 析、 咨询业 务 。厦 门湾整合后 , 厦门港将 以外 贸物资 运 输车 队 , 从事 集装箱 堆存 、 陆路运输 、 物仓储 与拼 货 运输 为主 ,以集 装箱干线 港为 发展方 向 ,以临港工业 箱 、 国际货代 等业务 , 并积极 拓展 港 口物 流业 务 。
和我 国东南 沿海对外 贸易 的重要 口岸 。 门港 经 营业 口企业 , 厦 同时还是福 建省 主要 的石 材集散 地 。东 渡分
基于海峡西岸经济区视角下的榕、鹭、泉三地高端人才共享机制研究
榕、 、 鹭 泉三地 是海峡 西岸 经济 区 内最 有实 力和 发展 潜 力 的城 市 ( 表 1 , 涵 盖 了福建 省 内大 多 见 )它 数 高等 院校 、 研 院所 以及 高新 技术 企业 , 科 聚集 了一 批高 端人 才 。相 比海 峡西 岸 经济 区其他 区域来 说 , 榕、 、 鹭 泉三地 已形 成具有 相对优 势 的人才 高地 。
表 1 海 峡 西岸 经济 区生 产 总 值 前 四名
2卷3 O 期
资 料 来 源 : 建 统 计 年 鉴 (00 。 福 2 1 )
以厦 门市 和泉州 市两地 为例 ,0 8年 , 门市 仅高等 院校 就有 教授 109人 , 20 厦 3 副教授 208人 。2 0 _而
在 泉州市 ,0 9年末全 市企 事业单 位共 有各类 专业 技术 人员 ( 含退 休及 非公 有制企 业 从业 人员 ) .5 20 不 9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10 08—54 ( 0 1 0 05 — 5 6 5 2 1 ) 3— 0 1 0
0 引 言
海峡 西岸 经济 区主要依 托福 州 、 门 、 厦 泉州 、 温州 、 汕头 五大城 市所 形成 的对 外开 放 、 协调 发展 、 全面
繁荣 的经 济综合 体 。海峡 西岸经 济 区以福建 为主 体 , 建 的建 设 水平 直 接决 定 了海 峡 西岸 经 济 区 的建 福 设水 平 。而在福 建省 内 , 以福州 、 门 、 州 ( 又 厦 泉 以下简 称 榕 、 、 ) 地 为重 点 , 鹭 泉 三 因此榕 、 、 三地 的 鹭 泉 发展 水平直 接影 响 了海 峡西 岸经 济 区建 设 的水 平 。
论经济特区的功能定位与厦门特区的职能优化
第12卷第3期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 .12,No .3 2009年7月Journal of J i m eiUniversity (Phil os 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Jul .,2009 [收稿日期]2008-12-10 [修回日期]2009-02-17[基金项目]2008年度福建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项目(2008B25)[作者简介]牛 君(1973-),男,山西大同人,讲师,主要从事执政党理论和政治社会学研究。
论经济特区的功能定位与厦门特区的职能优化牛 君(中共厦门市委党校党建教研室,福建厦门361012)[摘要]“经济特区的功能定位”问题主要涉及特区应当承担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和现实作用,从发展的视角来看,它必须随时代的要求以及特区建设的变化而拓展其本质内涵、实践价值、历史使命和发展取向。
改革开放30年来,厦门经济特区在探索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实践路径、探索走向对外开放的可行方式、探索走向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及探索走向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有益的尝试,为全国特别是沿海开放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挥应有的示范带动作用。
[关键词]厦门;经济特区;功能定位;实践经验[中图分类号]F 12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889X (2009)03221205 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
经济特区的创办与建设,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成果。
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以厦门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为视角,全面回顾经济特区伟大实践和历史经验,系统总结经济特区在发展思路、发展道路、发展手段、创新方式等方面的经验和启示,对于重新审视厦门经济特区的功能定位,明确新形势下特区肩负的历史使命和主要任务,对于促进和推动厦门经济特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增强厦门在海峡西岸建设“两个先行区”中发挥先行先试和示范榜样作用,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海峡西岸经济区商机潮涌中小企业迎来新一轮战略方案机遇
海峡西岸经济区商机潮涌中小企业迎来新一轮战略机遇潮涌海西,浪拍两岸,激荡香江,涌动濠江。
“海西”,这一个新词汇,如今在两岸激响,在海内外热应。
海峡西岸,在不远的将来,必将成为可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海西地区相媲美的中国经济又一新“引擎”。
潮起东南,海西效应催生新的经济增长地带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发布,从此赋予先试的海西战略已从地方决策上升为中央决策,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海西、北部湾之后,海峡西岸,一个全新的经济区令海内外瞩目!5月17日,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厦门首届海峡论坛上公布了海峡两岸经济互动、推动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的八大利好政策。
这是近年来大陆单方面推出的惠台措施中力度最大、涉及面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次。
为此,一个商机与活力勃发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及由海西经济区加快建设所带来的福建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新局面喷薄而出!其实,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早在2004年初就酝酿了。
它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涵盖周边的经济区域——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西连赣西粤北,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形成服务中国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
尤其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构建促进中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目前海西战略功能定位与优势主要如下:一是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
发挥海西经济区独特的对台优势和工作基础,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经济的全面对接,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
二是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海空港为主骨架、主枢纽的海峡西岸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使之成为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拓展两岸交流合作的综合通道。
三是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加强两岸产业合作,积极对接台湾制造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的、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两岸产业合作基地。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厦门如何发挥领跑作用?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厦门如何发挥领跑作用?
张昌平
【期刊名称】《开放潮》
【年(卷),期】2004(000)005
【摘要】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把福建的发展放到更大的范围、更广阔的领域去考虑,从三个层面上拓展了全新的思路:一是在中国东部经济板块上,可以更好地发挥福建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中间的联接作用。
二是在经济区内部,可以加速区内各个城市之间的融合,使区内各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使整个经济区的经济实力互补提高。
三是在对台方面,可以大规模地承接台湾产业的
【总页数】2页(P23-24)
【作者】张昌平
【作者单位】厦门市人民政府市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57
【相关文献】
1.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纲领性文件——学习《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体会 [J], 游炎灿
2.发挥厦门港优势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J], 黄建设
3.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厦门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可行性研究 [J], 课题组
4.发挥厦门区位优势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做好科技信息服务 [J], 骆柳青
5.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意义和主要任务——《建设开放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研究》子课题 [J], 福建省委党校课题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地位的一些思考
关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地位的一些思考
吴振华
【期刊名称】《东南传播》
【年(卷),期】2007(000)011
【摘要】海峡西岸经济区由于是新近提出的概念,所以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其中关于其定位问题众说纷纭.本文认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定位问题是个随时间发展而发展的问题,应分阶段来考虑,近期定位、中远期定位应有所区别.目前更应关注其近期定位问题.
【总页数】2页(P179-180)
【作者】吴振华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
【相关文献】
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互动合作的思考 [J], 李钊;彭迪云
2.粤东地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研究——谈《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 [J], 李莉;吴雁彬
3.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凸显地位--于加快晋江经济发展的思考 [J], 杨益民
4.浅析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兼谈三明经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地位和作用[J], 林天鸿
5.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J], 吴伯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Xiamen Municipal Committee (总第125期)General No.125厦门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挥龙头作用的途径研究牛君(中共厦门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福建厦门361027)[摘要]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全面实施,为厦门真正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厦门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发挥龙头作用,既需要客观分析厦门自身由于经济总量有限、规模偏小、腹地局限等不利因素,也需要重新审视与周边城市协同发展的机会、条件和途径,做强做大优势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总部经济和营运中心、加快推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是构建厦门区域性龙头城市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海峡西岸经济区;厦门;龙头城市;[中图分类号]F12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684(2012)03-0001-06[收稿日期]2012-05-14[基金项目]本文为2010年度厦门市社会科学调研课题“厦门作为海西龙头城市的内涵与外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牛君(1973-),男,山西大同人,中共厦门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执政党理论、政治社会学。
在十二五期间以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区域内城市群的空间聚合状态、中心城市的定位及各城市群及其内部的分工与合作。
目前,尽管在海西区域内部已经初步生成了以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五大沿海中心的增长极核,但由于历史的累积和现实发展的局限性,海峡西岸经济区各增长极点的集聚辐射效应相对较弱,对周边区域的带动能力不强,区域整体发展势头还远未形成。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关于印发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通知中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更好地发挥厦门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改革发展中的龙头作用。
”[1]作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口岸城市,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的全面实施给厦门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顺应区域经济竞争格局的变化构建区域性龙头城市,可以使厦门在主动参与城市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发挥已有的优势迅速地提升城市的整体素质与品位,大幅度地增加城市的影响力与竞争力,从而更好地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一、构建区域性龙头城市是厦门发挥龙头作用的现实基础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区域性龙头城市是指一个在较大区域范围内人口相对集中,综合实力相对强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吸引能力、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能够渗透、带动、组织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城镇体系建设、文化进步和社会事业繁荣的行政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统一体。
同一般中心城市相比较,区域性龙头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周围城市的增长极,除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外,更重要的它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具体地讲,区域性龙头城市内涵有如下几个特征:1.经济集中程度高,规模大,实力强区域性龙头城市是区域经济活动的聚集点和经济交流的枢纽,经济增长点比较集中,经济规模具有一定水平,整体实力比较雄厚,其国内生产总值在所属区域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人均经济水平高于区域的平均水平,这是中心城市最基本的经济特征,是发挥其巨大作用的经济基础。
在产业发展方面,体现为产业布局在空间上相对比较集中。
在一定限度内,产业集中度越高,规模经济获利越大,经济实力越强,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程度越深,由此形成的良性循环,使得龙头城市的聚集效益明显高于其他城市。
在产业分工方面,体现为优势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带动效益比较明显。
龙头城市集聚了大量的银行、财团、保险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往往是区域物资集散地或对外贸易中转站,服务业的区位选择指向中心城市,使其更容易成为金融、商贸、信息、运输中心或枢纽。
在区域市场方面,体现为区域市场规模性、外部性和关联性比较协调。
区域龙头城市是区域市场的竞争主体和领导者,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及其变动趋势的主导力量,周边的城市带是区域龙头城市经济辐射能力的主要对象,在知识、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对周边城市具有外部溢出效应,区域中心城市与周边的城市带之间是通过物流、交通、运输、通信和网络等媒介进行沟通和联系,发生城市间关联性的资源耗费即交易成本相对较低。
2.社会分工发达,产品结构优化区域性龙头城市社会化生产程度高,生产的社会分工细致,协作紧密,是专业分工协作最强的地方。
这种分工协作不仅发生在城市的内部,而且蔓延到周围的地区和更远的地方,与其他城市的分工和协作增强了区域性龙头城市的发展能力、竞争能力和组织区域经济的能力。
以产业结构层次上看,体现为产业发展的外向度高。
龙头城市是工业和各类服务业的聚集地,主导产业基本是输出产业,其产品主要向域外销售。
它对经济要素的聚扩、转换呈现出大范围、大规模、多层次、全方位、高效率、高效益的特点,对经济要素的输入、输出、流向和流量具有很大的调节作用。
从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上看,龙头城市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相对集中、企业生产能力强、商品交换范围广,这一集聚特征决定其具有产生现代市场经济所要求的高效率、高效益的内生机制,有利于市场体系的发育,实现市场的规模化、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
从产业协作发展上看,龙头城市作为区域内的经济中心处于主导地位,并不意味着中心城市就可以撇开周边城市而独立发展。
相反,龙头城市应该而且必须重视与周边城市的分工协作关系,在遵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实行细密的经济分工,发展各自的优势产业,通过紧密的协作关系和经济链,把龙头城市和周边城市结为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例如,中心城市作为技术研发中心、运营中心和销售中心,而周边城市则成为其制造加工基地和产业配套基地。
3.区域创新能力强,人口素质高区域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地区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
它包括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的环境、创新的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的要素。
区域的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对区域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促进作用。
此外,区域性龙头城市是先进生产力的聚集地,是区域人才、技术、科研等聚集的地方,具有较强的综合服务能力和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同时是经济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中心。
在创新和吸纳创新方面,龙头城市是先进生产力的聚集地,有相当数量的科学工作者和专业技术人员,是培养人才、开发智力资源、广泛交流和传播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的重要基地,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向周边扩散过程中,承担着自主创新和吸纳创新的载体和功能。
在设施配套和综合服务方面,龙头城市具有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包括城市内部的及其与外部的联系;不仅可以满足发展城市经济,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与周边联系的高效率的通畅渠道,容易与周边地区构成开放型的能量和信息循环系统,推动与周边城市之间形成产业合作、交通运输、商贸物流等各种纵横交错、彼此渗透的经济网络体系,促使企业或经济组织的生产要素实现优化配置。
厦门是闽南厦漳泉经济三角地区之首,是我国华南地区的经济发展重地,是对台交流的前沿基地,是东南亚区域的重要海港和重要城市之一,对闽南地区和福建全省经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带动效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Xiamen Municipal Committee(总第125期)General No.125应。
特区建设三十多年来,厦门经济社会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推进构建区域性龙头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综合实力明显上升;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心城市功能明显增强;产业基础优势明显,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高新技术企业增长迅速;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教科文卫基础雄厚、优势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已经成为开放层次高、形式多样、政策内涵丰富的经济特区,具有中长期发展所需要的较好的政策体制优势和法律环境优势。
例如,厦门作为全国独特面对台湾的经济特区,台资密集,高新技术密集,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应海峡东岸的西岸经济区;厦门城市功能比较齐全,拥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又是福建省金融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作为对外开放窗口和平台其作用已经凸显;厦门拥有人才、科技、信息方面的明显优势,为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厦门已在城市整体竞争力、人居环境、工业化程度、港口外贸、人才科技支撑力度、政府财力等方面已经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已经初步具备区域龙头城市的辐射和扩散功能。
当然,厦门要充分发挥特区优势,成为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区龙头城市,还需要站在战略高度,重新审视厦门自身由于经济总量有限、规模偏小、腹地局限等不利因素,导致产业辐射不强,拉动乏力,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厦门对周边地区的凝聚能力、辐射范围以及影响强度;同时,也要重新审视与周边城市协作与发展的机会、条件和途径,尤其是与周边其他城市之间由于思想观念、思维立场、利益诉求、行政划界等因素造成的各自为政的陋习,进一步淡化区域经济的行政划界,依靠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力量推动区域经济空间内的生产要素、产品、人才与技术的合作与依存,引导相关产业向周边地区延伸,推动闽西南区域经济取得实质性进展,自觉地因势利导,做强、做大厦门中心城市经济规模,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加强与周边地区协作,形成区域经济的集聚中心和辐射中心,以区域性龙头城市的发展,对接周边,服务周边,带动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提高,真正实现区域内城市间的发展共赢。
二、厦门构建区域性龙头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发展态势1.泉州与厦门之间呈区位竞争态势泉州市作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经济基础比较雄厚,1978年泉州的经济总产值仅为7.79亿元,到2011年则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270亿元,经济总量持续13年保持全省第一。
[2]目前已初步形成了25个较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其中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3个超千亿元产业集群,全市累计有境内外上市企业61家,上市公司数量居全省首位,累计首发募集资金折合人民币310亿元,已经形成特色鲜明的县域经济,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安溪五县(市)连续多年入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各市(县或区)均有其主导产业特别是特色产业,如丰泽区树脂工艺业、石狮市服装业、晋江市鞋业、南安市建材业、惠安县石雕业、安溪县茶叶生产加工业、永春县的芦柑生产加工业、德化县陶瓷业等,这些产业的发展使得泉州市县域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随着经济总量的放大、人力资本的积累、自然资源的消耗,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能源和其他重要资源、环境约束压力的显著加大,民营企业规模扩大,要求企业总部和生产基地进行适当的分离,泉州构建区域中心城市并扮演带动区域发展“增长极”和“辐射源”的角色、态度和决心日渐凸显,尤其是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和吸引台资台商、调整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防止大企业外流、构筑人才洼地等方面,与厦门形成强烈竞争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