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有效衔接工作制度
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有效衔接工作制度
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有效衔接工作制度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
为了确保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工作的有效衔接,建立了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有效衔接工作制度。
一、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的关系院前急救是指事故、急病等突发情况下,急诊护理人员到达患者现场,在不影响患者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进行生命体征稳定、初步诊断、预处理等工作。
而院内抢救是指急诊医生对重症抢救的一种行动,需要对患者进行复杂的治疗,包括内科、外科、麻醉等多方面的技术应用。
两者的关系非常密切,院前急救可以抢救患者的生命,帮助患者在院内抢救时获取更长的时间和更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院前急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是院内抢救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二、建立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有效衔接工作制度的原则1.人性化原则:尊重患者和家属的选择和权益,保护其隐私和人权。
2.规范化原则: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标准化流程和操作规程,确保各种环节具有规律性和可操作性。
3.科学化原则:利用现代医疗技术,提升急救、抢救的效率和安全性,保证医疗质量。
4.整合化原则:整合急救、抢救资源,建立相对完备的配套体系和保障机制,综合应对各种医疗需求和人性化服务。
5.协同化原则:医护人员要协同工作,相互配合,确保抢救的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减少患者伤亡。
三、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有效衔接工作流程1.院前急救:发生急救事件,急救人员迅速出发,到达现场,实施初步处理,稳定患者病情。
同时,针对患者情况,采取合适的医疗手段,给予医疗护理。
2.院内抢救:急救人员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接诊医生对患者进行评估,指导急救队员提供必要的护理和处理。
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和急救手段不同,组织相应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资源。
3.医院管理:医院应及时分析各种急救和抢救情况,总结及时反馈,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
医院管理方还可以加强与院前急救人员和急救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有效衔接工作的提升。
院前急救工作规章制度
院前急救工作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院前急救工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急救工作效率,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院前急救工作的医务人员和相关人员。
第三条院前急救工作应严格执行医疗伦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患者隐私权和合法权益。
第四条院前急救工作的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紧急救治,尽最大努力减少负伤或患者的痛苦,并将患者稳定送往医院就诊。
第五条院前急救工作人员应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持有相应资质证书方可从事急救工作。
第二章急救流程第六条院前急救工作应遵循“发现、呼救、急救、转运”四个基本步骤。
第七条发现伤患应及时向急救服务中心拨打急救电话,告知伤患的情况和具体位置。
第八条急救人员接到呼救电话后,应尽快出发前往现场进行救治。
第九条在救治过程中,急救人员应先进行现场评估,判断伤患的病情严重程度,确定最优先救治方案。
第十条急救人员在救治过程中应做到有条不紊,及时、正确地处理各种突发情况。
第三章急救技能第十一条急救人员应熟练掌握基础急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止血、伤口处理等。
第十二条急救人员还应了解各种常见急症的救治方法,如心肌梗塞、中风、外伤等。
第十三条急救人员应定期参加急救技能培训,提高自身急救水平。
第四章器械设备第十四条急救车辆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以保障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五条急救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急救器械的使用方法,确保在需要时能够及时、准确地使用。
第十六条急救车辆及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第五章安全防范第十七条急救人员在执行任务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障自身安全。
第十八条急救人员应佩戴防护用具,避免受到感染和其他危害。
第十九条急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应遵守交通规则,确保安全驾驶。
第二十条急救人员应具备紧急逃生和自救能力,应急情况下能够保持冷静应对。
第六章救护标准第二十一条急救人员应尽最大努力将伤患稳定送往医院就诊,确保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治。
院前急救及院内急救
05
急救设备与药物
急救设备的分类与使用
01
02
03
04
体外诊断设备
包括心电图机、血糖仪、血氧 仪等,用于快速诊断病情。
急救转运设备
如担架、折叠式急救车等,用 于将患者安全转运至医院。
呼吸支持设备
如氧气面罩、呼吸机等,用于 维持患者呼吸。
循环支持设备
如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输液泵等,用于维持患者血液
判断病情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急救人员 需要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 便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
制定方案
根据评估和判断结果,急救人员需 要制定合适的急救方案,包括是否 需要搬动患者、是否需要进行心肺 复苏等。
心肺复苏(CPR)
定义
心肺复苏是一种急救技术,旨在 通过外部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来
维持人体呼吸和血液循环。
特点
以挽救患者生命、防止病情进一 步恶化为目标,强调时效性和紧 急性,同时需要具备丰富的急救 知识和技能。
院前急救的重要性
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能够降低急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 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和机会。
提高救治成功率
通过快速准确的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能够提高救治成功率 ,降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
提高救治成功率
专业、系统的院内急救能够提高救治成功率,为后续治疗提供良好的 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医疗质量的提高和医疗安全的保障。
院内急救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院内急救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医疗技 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理念和技能也 不断更新和完善。
VS
发展
现代院内急救已经形成了全面、系统的体 系,包括现场救治、转运监护、急诊室救 治等多个环节,同时也重视国际交流与合 作,促进了院内急救水平的不断提升。
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有效衔接工作制度
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有效衔接工作制度一、引言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的有效衔接是提高急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为了规范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的衔接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衔接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的有效衔接原则1.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衔接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各级医疗机构负责本单位的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衔接工作。
2. 信息共享、无缝衔接: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的信息共享,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病情信息的实时更新,为院内抢救提供准确、及时的病情资料。
3. 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简化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的交接程序,明确各自职责,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急救工作效率。
4. 强化培训、提升能力:加强对院前急救人员与院内抢救人员的培训,提高急救技能和协同作战能力。
5. 质量监控、持续改进:建立健全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衔接工作的质量监控机制,不断改进工作流程,提高急救质量。
三、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的有效衔接流程1. 院前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应立即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急救处理,并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初步救治方案。
2. 院前急救人员应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患者的病情信息及时反馈给院内抢救部门,并请求院内抢救人员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3. 院内抢救部门接到院前急救人员的通知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救人员、药品、设备等资源,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
4. 院前急救人员将患者转运至院内抢救部门时,应与院内抢救人员进行详细的病情交接,确保院内抢救人员了解患者病情和救治方案。
5. 院内抢救人员应按照院前急救人员提供的病情信息和救治方案,迅速开展抢救工作,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救治方案。
6. 院内抢救结束后,应将患者的救治情况和结果反馈给院前急救人员,以便院前急救人员进行后续跟进和跟踪。
医院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工作制度
医院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工作制度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工作制度是指在急救医学领域中,为了提高急救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将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之间的工作衔接进行规范化和有效化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院前急救到院内急诊的整个过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制度措施。
一、院前急救环节在院前急救环节中,应建立以下制度措施:1.院前急救人员培训制度。
加强院前急救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急救技能和应急能力。
2.院前急救装备标准制度。
规定急救车辆配置应急药物、急救设备等,并按时进行检查和更新。
二、院内急诊环节院内急诊是指患者到达医院后,在急诊科接受初步治疗和评估,确定后续治疗方案。
在院内急诊过程中,急诊科医生需要与院前急救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接,确保患者信息的连续性和流畅性。
在院内急诊环节中,应建立以下制度措施:1.急诊接诊制度。
明确急诊科医生的接诊责任和权限,以及接诊时应进行的初步评估和处理。
2.急诊科培训制度。
加强急诊科医生的培训,提高其急诊诊疗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
3.院内急诊与其他科室沟通制度。
建立急诊科与其他科室医生的有效沟通渠道,加强信息交流和转诊手续。
为了确保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之间的衔接顺畅,提高患者救治效果,应建立以下制度措施:1.信息共享制度。
院前急救人员需要及时将患者相关信息传递给急诊科医生,包括患者病情、处理措施和用药情况等,以便医生能够及时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2.交接手续制度。
院前急救人员应按规定将患者交接给急诊科医生,并记录交接时间、人员和内容等,确保交接的连续性和规范性。
3.急救纪录制度。
要求院前急救人员和急诊科医生都要做好患者急救纪录的记录和保存工作,以备后续参考和研究。
以上是医院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工作制度的一些建议。
通过建立规范化的制度,能够有效提高急救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同时,医务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技能,提高急救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转运与院内衔接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转运与院内衔接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19.10.18•【字号】京卫应急字〔2019〕35号•【施行日期】2019.1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医疗质量正文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转运与院内衔接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京卫应急字〔2019〕35号各区卫生健康委,各三级医疗机构,北京急救中心、市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为进一步落实《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相关要求,不断提高院前院内急救衔接效率,我委制定了《北京市院前院内急救衔接工作管理办法》(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原《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转运与院内衔接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京卫应急〔2017〕8号)同时废止。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年10月18日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转运与院内衔接工作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本市院前医疗急救转运与院内急救衔接工作,保证急危重患者医疗急救服务的顺利开展,依据《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院前医疗急救转运与院内衔接工作过程中涉及的活动及其监督管理。
第三条院前与院内急救衔接是指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在提供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过程中,按照调度机构的调度,与院内医疗急救部门进行信息交换和患者交接的过程。
第四条本办法所指服务对象为一般急、危、重患者,及突发公共事件、传染性疾病、高危孕产妇、新生儿、“三无”人员(无身份、无家属、无经济来源)等特殊患者。
第二章机构及职责第五条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院前医疗急救转运与院内衔接工作的监督管理;负责建立与管理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平台。
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院前医疗急救转运与院内衔接工作的监督管理。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工作流程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工作流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 有效衔接制度及工作流程一.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统组成了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并承担三个部门功能:①院前急救;②医院急诊科急救;③院内ICU(重症监护病房)的救护。
从发挥总体的急救功能方面来看,三方面紧密配合,构成了EMSS的一个急救链,作为整个急救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在急救工作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院前急救院前急救是医疗卫生行业的重要窗口,是社会安全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急救急诊医学的首要和重要环节,其技术与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急诊服务的最终效果。
院前急救的服务过程包括:1.目击者或患者行为(包括自救.互救.按急救电话指导要求行动等)。
2.呼救受理与调度.咨询指导.联络指挥(包括记录患者必要信息.按原则和程序分流调度.必要的技术指导与精神支持.必要的联络/上传下达/协调指挥等)。
3.现场急救(指在患者发病/呼救场所,按医疗原则.急救规范施行一系列必要的尽力救治措施)。
4.搬运途中救护(指从急救现场到急救车途中的搬运过程中的监护.急救.处理)。
5.急救车转运患者途中的车内监护.急救.处理。
6.院前院内紧密联系与交接.协同抢救。
7.其他(指完成单次急救任务后的一系列工作)。
三.院前院内紧密联系,急救一体化院前院内在急救功能上的密切配合,形成紧密的链式连接与互助互补,表现在如下多方面:①通信调度:危重病人病情及时向医院急诊科预报,医院各相关部门做好必要准备;②病人转送与安置:病人送达医院急诊科时的快捷.准确.正确转运与安置必要位置,并实行进一步救治等医疗护理操作;③病情交接:院前急救医生将患者的必要病史信息与医院接收人员交接;④器材.设备交接。
1.通信.调度院前院内信息互通;急救病人病情通报;2.病人转送与安置医院的接诊护士.护工.有关医生等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接诊等工作。
院内转送工具保证:指接收医院的接诊护士.护工将担架(车).推床.轮椅等转送工具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用于病人的院内转送。
【实用】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工作流程为保障我院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之间的“绿色通道”有效衔接,根据卫生部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项工作流程。
一、为了保证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工作及时、准确、有效地进行,急诊科开设绿色生命安全通道,即“急诊绿色通道”,对危急重病人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原则,医疗相关的手续酌情补办。
二、急救绿色通道抢救范围:所有生命体征不稳定的病人或预见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各类急危重症病人。
三、急救科在抢救通道设定“急诊绿色通道”醒目标志,方便病人及其家属。
第四条急诊科设有24小时专职导(分诊)人员,随时迎接急危重病人入急诊抢救室抢救。
值班护士立即准备好所需抢救设备和备用抢救药品。
四、急诊科值班医师和护士必须坚守岗位,在5分钟内投入抢救,急诊科呼叫院内抢救会诊要求10分种内到达。
五、遇重大抢救必须报告科主任,白天同时报告医务处,夜间报告总值班,必要时由医务科组织医院抢救小组成员进行抢救会诊,也可以由急诊科主任直接请相关专业的抢救组成员会诊抢救。
急诊科主任和护士长随叫随到,组织协调抢救工作。
六、经“急诊绿色通道”抢救的病人处方、各种辅助检查申请单、住院证应盖“急救绿色通道”字样印章。
各相关科室予以优先处理,经医务处(白天)或总值班(夜间、节假日)签字并经收费处登记签章后可先取药、检查、住院,后付款。
七、对“急诊绿色通道”抢救的病人,值班医师必须尊重家属的知情权,及时告之病情及变化,根据病情发给病重或病危通知,并请书面签字。
八、为保证抢救及时,遵循生命权高于知情同意权原则,对“急诊绿色通道”抢救病人的各类有创操作,值班医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可以先操作后补谈话。
九、抢救病历应由相关医护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完整并妥善保管。
十、急诊科值班医护人员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急危重症病人全力抢救,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延误病人的诊疗。
十一、“急诊绿色通道”工作范围1、心跳呼吸骤停2、休克3、急性心肌梗死4、致命性心律失常5、急性心力衰竭6、急性呼吸衰竭7、严重创伤、多发伤8、中毒9、溺水10、其他急性病引起的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抢救者11、无人陪护患者十二、“急诊绿色通道”工作方法1、急诊工作人员,要发扬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及时开通“急诊绿色通道”,以便危重病人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好、最大范围处置,抢救生命。
120院前工作制度
120院前工作制度一、总则1.1 本制度旨在规范120院前急救工作,提高急救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救医疗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
1.2 120院前急救工作是指在医疗机构之外,对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等紧急情况进行现场急救、转运和途中救治的一系列医疗活动。
1.3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急救中心(站)、急救车辆和急救人员应严格执行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2.1 急救中心(站)设置(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急救中心(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院前急救工作。
(2)急救中心(站)应当具备与其职责相适应的医疗设施、设备和专业人员。
2.2 急救网络建设(1)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当地人口、地理、交通等情况,合理布局急救网络,确保急救服务覆盖城乡。
(2)急救网络应当包括急救中心(站)、急救车辆、急救站点和急救志愿者等。
2.3 急救队伍建设(1)急救中心(站)应当配备具有执业医师、护士资格的专业人员,并进行定期培训、考核。
(2)急救人员应当具备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急救服务3.1 急救电话调度(1)120急救电话应当24小时值班,确保及时接听、处理急救电话。
(2)调度人员应当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根据患者病情、地理位置等因素,合理调配急救资源。
3.2 现场急救(1)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应当迅速评估患者病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2)急救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转运,并在转运途中持续关注患者病情。
3.3 转运途中救治(1)急救人员应当在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并根据需要进行救治。
(2)急救车辆应当保持安全、快捷行驶,确保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救治。
3.4 急救记录(1)急救人员应当详细记录急救过程,包括患者基本情况、病情、救治措施、转归等。
(2)急救记录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便于查阅和追溯。
四、质量控制与评价4.1 急救中心(站)应当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制度,对急救服务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和评价。
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的衔接ppt精选课件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缓 解其紧张和恐惧情绪。
03
院内抢救概述
院内抢救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院内抢救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对突发危重病情或意外伤害的患者进行紧急救治 的过程。
重要性
院内抢救是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预后。及时 、有效的院内抢救能够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03
案例三
1
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血压和血糖等初步治疗。
院内抢救措施
2
3
快速评估病情,确定治疗方案。
案例三
01
给予溶栓、介入或外科手术等治疗手段。
02
加强护理和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03
衔接关键点
案例三
保持急救通道畅通,迅速将患者 转运至医院。
提前通知医院,做好接诊准备。
在抢救过程中,应优先处理威胁患者生命的 致命伤,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院内抢救的常用技术与方法
01
心肺复苏术(CPR)
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应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包括胸 外按压、人工呼吸等。
02
气管插管术
对于呼吸道梗阻或呼吸衰竭的 患者,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术 ,保持呼吸道通畅。
03
电除颤与心脏起搏
对于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可 采用电除颤或心脏起搏技术, 恢复心脏正常节律。
04
急救药物应用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及时给予 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多巴胺 等,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
04
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的衔接
信息传递与沟通
1化调度系统,实现快速、准确派车,同时将患者基本
气道管理技术
止血包扎术
院前急救及院内急救
通过及时的院前急救,能够为患者 争取到最佳的救治时机,提高患者 的生存质量。
院前急救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院前急救起源于古代的战场救治,随 着医学和科技的进步,逐渐发展成为 现代的紧急医疗救助体系。
发展趋势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 康需求的提高,院前急救将朝着更加 专业化、规范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
重症监护与后续治疗
重症监护
01
对于危重患者,应将其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密切监测和治疗。
后续治疗
02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制定后续治疗方案,如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心理支持
03
对于因疾病或治疗产生心理问题的患者,应及时给予心理支持
和辅导。
05
院前与院内急救的衔接
信息传递与交接
1 2 3
资源共享与协调
建立急救资源共享平台
通过建立急救资源共享平台,实现院前与院内急救资源的共享和 协调使用。
统一调度指挥
建立统一的急救调度指挥中心,对院前和院内急救资源进行统一调 度和指挥,提高急救效率。
加强跨部门协作
加强院前与院内急救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确保急救资源的合理配 置和高效利用。
救治流程的优化与改进
减轻病痛
快速缓解患者症状,减轻 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
促进康复
为患者后续治疗和康复奠 定基础,提高治愈率。
院内急救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院内急救起源于古代,随 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 对急救认识的提高,逐渐 发展成熟。
发展趋势
向更加专业化、规范化、 信息化方向发展,提高救 治成功率。
技术创新
不断涌现的急救技术和设 备创新,为院内急救提供 了更多可能性。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无缝衔接的工作流程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无缝衔接的工作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无缝衔接的工作流程在现代医疗体系中,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的无缝衔接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一环。
如何做好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衔接
如何做好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衔接随着我国急救医学的快速发展,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在业务上能力逐渐达成共识,比如危重症监护治疗、灾难事件急救、危重急症紧急抢救、一般急诊治疗等。
院前急救指的是进入医院之前的各项急救措施,这是短暂性、应急性的,患者在经过短时间的急救之后需要转送到医院急诊室内继续接受治疗,院前急救的目的是挽救病人的生命,减少伤残。
而院内急救的目的是巩固院前急救的效果,因此做好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衔接在此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
但是目前在我国衔接系统并不完善,以致于患者因种种原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急救,甚至会为此而丧失生命,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有理由认为,应该加强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衔接管理体系,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治,为此本文特查阅相关文献,提出了几点不成熟的小建议,希望临床急诊能够采纳。
一、患者病历资料的衔接参与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应做好随车记录,准确的记录患者疾病情况、院前急救情况以及治疗效果,以便于与院内急诊医生的书面交接。
在与院前急救车衔接患者时,院前医护人员虽然已经口述患者的发病经过、病史、体格检查以及现场救治经过,但是由于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往往需要继续抢救,院内接诊医生忙于抢救或是患者病情已经稳定而急诊病人较多忙于抢救其他患者,这时接诊医生很容易忘记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情况以及救治的经过。
因此在患者衔接过程中能够有书面记录的交接,这样做有利于患者在后续治疗中有相关参考资料,而且有助于完善患者的病历记录。
上文中所提到的书面记录指的是现场急救病历,目前在我国,由于院前急救医生在出诊现场忙于救治患者没有更多的时间书写病历,再加上患者在转运途中需要医生继续观察病情变化情况更没有时间书写病历,所以很多院前急救病历都是在现场急救医生完成急救任务之后回到院内完成书写,从而导致院内急救医生无法第一时间获得完整的书面记录进行对照。
所以我认为,可以改用电子病历或是表格病历,现场急救人员只需要在表格或电子病历上填写几个字或划勾即可,急救医生可以在救援现场一边给患者进行检查一边记录病历,回到医院之后将表格病历或是电子病历交给院内医生即可,这样做不仅节省时间,而且方便院内急救医生及时了解患者情况。
急诊科与120急救中心、基层医疗机构有效衔接工作制度
急诊科与120急救中心、基层医疗机构有效衔接工作制度一、院前急救(一)120救护车接到120调度指令后5分钟内出车,院前急救医师到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评估、初步救治。
(二)从急救现场到急救车途中规范搬运患者,注意密切监护急危重病人,途中向家属进行必要的告知谈话。
(三)危重病人及时向院内急诊科通报,尽快转运回医院,在转运过程中将患者病情电话告知急诊科值班医生,做好人员、仪器设备、药物等抢救准备和院前院内交接。
二、院前、院内有效衔接(一)保证院前院内信息互通:做好急救病人病情通报,保障“120中心-急救中心/救护车-医院”三方通话畅通。
(二)病人转送与安置:院内接诊护士或有关医生等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接诊。
救护车到院内时,必要时会诊医师到位,医院各相关部门做好必要准备。
基层医疗机构向我院转运急危重症患者时,应提前与急诊科联系并通过120急救中心转运患者;急诊科在初步了解患者病情、相关专业床位情况确定允许接收后,立即通知120急救中心进行患者转运工作。
急诊科在接收患者时应与转运者进行当面交接目前病情与转运患者途中的监护、急救、处理措施等情况,同时做好登记。
(三)保证院内通道通畅:包括急诊科的急救绿色通道、必要的备用特别通道、电梯等设备,以便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用于病人的院内转送。
流程为:救护车-急诊科/室-抢救室-(ICU/CCU/导管室/手术室)-留观室/住院病房。
三、病人的院前院内交接急救病人交接:急危重症病人经院前急救送达医院后,院前医生将病人病情、病史等与医院接收人员交接。
(一)院前工作要求:确定生命体征—进行必要处理—作出“拟诊”—做好到院内交接准备—到达急诊科—正确、迅速地将病人转至院内(推)床上—与院内医护人员进行病人和病情交接。
(二)院内工作要求:接到急救信息/得知急救车到达-准备推床并接诊、(按信息)进行相应的院内抢救准备。
四、院前院内急救关键环节重点要求(一)急诊科设有24小时导诊(分诊)人员,随时到急诊科大门前迎接急危重病人入急诊抢救室抢救。
紧急情况下急救与联动处置制度
紧急情况下急救与联动处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医院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急救与联动处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发生的各类紧急情况,包含但不限于突发疾病、意外损害、火灾、地震等。
第三条医院全部医疗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应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熟识急救措施和联动处理流程,做到应对快速、责任明确、协调有序。
第二章急救与联动处理流程第四条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医院应立刻启动紧急反应机制,依照以下流程进行急救与联动处理:1. 急救人员第一时间接到报警后,应快速前往现场进行现场勘查,确定紧急情况的具体情况和不安全程度,依照下一步工作布置引导后续行动。
2. 急救人员应在现场进行基本救治,确保伤者生命体征平稳,并向后续到达的医护人员供应现场情况和伤者病情。
3. 各科室医生和护士应依据紧急情况的性质和病情严重程度,快速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救治工作,并及时向管理负责人报告工作进展和需求。
4. 医院管理负责人应在接到报告后,认真组织救治工作,分析病情和救治工作进展,决议是否启动联动处理措施,并连续向上级报告工作。
5. 医院应与相关部门和社会资源进行紧密搭配和沟通,调动一切可能的救治资源,共同应对紧急情况,确保救治工作有序进行。
6. 医院的各科室和医务人员应依据紧急情况的需要,自动搭配、协调、统一行动,共同完成救治任务,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救治效果。
7. 医院管理负责人应定期总结救治经验和救治结果,及时优化急救与联动处理制度,提高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本领和工作效率。
第三章医疗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职责第五条医疗人员和技术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职责如下:1. 急救人员应尽快到达现场进行现场勘查和基本救治工作,确保伤者生命体征稳定,并供应现场情况和伤者病情。
2. 各科室的医生和护士应紧急组织救治工作,供应紧急救治所需的医疗设备和药物,并确保救治工作有序进行。
3. 技术人员应依据紧急情况的需要,及时供应各类医疗技术支持,确保紧急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有效衔接工作制度
为保障我院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之间“绿色通道”的有效衔接,根据卫生部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院前急救:
1、调度室在接到求救信息后迅速发出调度指令(1分钟内),院前急救组(120救护车的医、护、驾)人员接到指令后应快速出诊(小于5分钟),院前急救应规范施行一系列必要的尽力、合理救治处理措施。
2、从急救现场到急救车途中的搬运过程严密监护、积极急救和处理,急危重病人在转运至医院的途中应向伤病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告知谈话。
3、转运过程中应事先将病情电话告知急诊科值班医生,急诊科内值班医护人员应提前做好抢救相应准备工作;如因病情危重、涉及多专业学科的伤病情、伤病者涉及多人等情况需其他专业学科协助处理或须进行紧急手术的,转运途中应及时通知相应科室做好协助抢救及紧急手术准备;院前急救组时刻与急诊科及相应专业学科保持紧密联系与病人交接,积极协同抢救。
二、院前院内密切配合,形成紧密的无缝连接
1、保证院前急救与院内专业学科间的信息互通:及时通报急救病人病情信息:调度室——院前急救组——急诊科及医院内各相关专业学科“三方通话”。
2、病人转送与安置:危重病人病情及时向院内急诊科通报,尽快转运回医院,在转运过程中告知医院要求会诊的医生、仪器设备、药物的准备,接诊护士、护工、有关医生等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接诊,教护车返回院内,做到抢救室的他救设备已开启,需要会诊的相关医师到位,医统各相关多门做好了必要在备。
3、医疗机构阁信息畅通:基层医疗机构向我院转运急危重症感者时,应提前与危诊科或通度联系并通过120院前急数组转运感者;会诊科与调变室随时保持信息畅通。
调度室在初步了解毫者伤痛情、相关专业来位情况确定允许接纹后,立邮通知完前急数细选行老者转运工作:院前急教组在接收此类患省时应与转运者进行当面交装,如目前病售与特运患者途中的车内监护、急救、处理清能等情况,同到做
好登记。
4、院内通通的通畅保证:包括急诊科急救绿色通道。
入院抢救通道、紧急手术通道以及必要的备用通道、电梯等设备通畅,以便在院前急救组将伤者转运到达时立即用于病人的院内转送和抢救。
流程为:院前急救组一一急诊科一一抢救室一—(ICU/CCU/导管室/手术室)——留观室/住院病房。
三、病人的院前院内交接
急救病人交接:指急危重症病人经院前急救组送达医院后,院前急救组医护人员与急诊科或医院相关住院科室进行病人交接(伤病者基本信息、病情及相关
病史、处理措施、药物等)。
按院前与院内不同情况要求如下:
1、院内工作要求:接到急救信息一—(按信息)进行相应的院内抢救准备——预计提前20分钟等待——急救车到达—推床并接诊——抢救处理。
2、院前工作要求:确定并记录生命体征一—按院前急救规范进行必要处理——作出“拟诊”——转运并监测病人—一向院内通报患者信息急需作相应准备一做好与院内交接准备——到达急诊科——正确并迅速地将病人转至院内(推)床上——与院内医护人员进行病人和病情交接。
四、完善院前院内急救链的有关因素
1、急诊科设有24小时导诊(分诊)人员,随时到急诊科大门前迎接急危重病人入急诊抢救宣抢救当值班医护人员接到急危重病人入院通知时,应立即做好抢救准备、检查好所需抢救设备、设施及备用抢救药品。
2、为了保证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及时、准确、有家地进行、对进入“急救绿色通道”的急危重病人一律实行优先抢放、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原则,再补办医疗相关的手续。
3、遇重大抢救必须报告科主任,白天同时报告医务科、夜间报当行政总值班,必要时由医务科或行政总值班组识医院论款小组成员进行抢救会诊,也可以由急诊科主任直接请相关专业的抢款组成员会诊抢救。
急诊科主任和护士长随叫随到,组织协调抢救工作。
急诊抢救呼叫院内抢救会诊须10分种内到达。
4、进入绿色通道及其他急危重病人的检查、取药、住院应优先处理。
5、对绿色通道抢救的病人,值班医师必须尊重家属的知情权,根据病情告知病重或病危并签字;如没有家属和委托人的急危重病人,按《急救绿色通道管理规程》处置。
6、为保证抢救工作的及时性,遵循生命权高于知情同意权原则,对绿色通道抢救病人的各类有创操作,值班医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可以先操作后补谈话、签名,并及时将当时情况记录于病程记录中;对需紧急手术抢救生命而又不能取得患方意见时,及时请示院领导同意后先手术,并及时将当时情况记录于病程记录中。
7、抢救记录应由相关医护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书写并签名,因抢救来不及书写抢救记录的,应于抢救结束后于6小时内据实补记完整并妥善保管。
8、值班医护人员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急危重病人全力抢救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延误病人的诊疗。
急诊患者转接流程1、院前急救组与急诊科患者转接流程图:
2、基层医疗机构与急诊科患者转接流程图
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一)、管理范畴
需要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的患者是指在短时间内发病,所
患疾病可能在短时间内(<6小时)危及生命的急危重症患
者。
这些疾病包括但不限于:
1、急性创伤引起的体表开裂出血、开放性骨折、内脏
破裂出血、颅脑出血、高压性气胸等及其他可能危及生命的
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
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重点病种。
2、气道异物或梗阻、急性中毒、·电击伤、溺水等。
3、急性冠脉综合症、急性肺水肿、急性肺栓塞、大咯
血、休克、严重哮喘���续状态、消化道大出血、急性脑血管意外、昏迷、重症酮症酸中毒、甲亢危象等。
4、宫外孕大出血、产科大出血等。
5、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肠梗阻等急腹症。
6、“三无”人员指无姓名(不知姓名)、无家属、无治
疗经费,就诊时也在绿色通道管理范畴内。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点传染病疫情、重大交通事
故及其他重大伤害事故的伤病者。
(二)原则
1、先抢救生命,后办理相关手续。
2、全程陪护,优先畅通。
(三)急诊绿色通道流程
1、急诊抢救
(1)患者到达急诊科,分诊护士将患者送入抢救室,并迅
谏摆放成患者合适的体位,给干吸氩、牛命体征监护、建立
.静脉通道、采取血液标本(常规、生化、凝血和交又配血标本)备用,建立患者急诊病历。
(2)首诊医师询问病史、查体、迅速判断影响生命的主要
因素,下达抢救医嘱、急会诊医嘱、检查医嘱等。
(3)专科医师在到达急诊科进行急会诊时,急诊医师需陪
同并介绍病情,专科医师应对患者进行快捷有效的查体,并
向急诊科医师说明专科处理意见。
确定收入院患者,应优先
入院抢救,由专科医师负责将患者转送到指定场所(如手术室、ICU或病区)。
(4)经急诊科医师评估,患者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施行抢救
手术的应协调有关科室尽快实施手术。
(5)多发性损伤或多器官病变的患者,由急诊科主任或在
场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召集相关专业科室人员并主持会诊,根
据会诊意见,由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最主要的疾病所属专业
科室接收患者,并负责组织抢救。
会诊记录由急诊科完成,
符合进入ICU标准的患者应收入ICU。
(6)所有急危重症患者的诊断、检查、治疗、转运必须在
医护人员的监护下进行。
2、门诊抢救绿色通道
(1)门诊发现需要抢救的患看,由接诊医师和门诊护士负
责现场抢救,组织专科医师进行会诊;如诊断明确的,可由
专科医师接诊,决定进一步治疗;如不能快速明确诊断的,
由接诊医师继续抢救,情况允许后护送至急诊科。
(2)接诊医师在交接患者时要完成门诊抢救病历,与接收
医师进行交接。
(四)急诊绿色通道的要求
1、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的患者必须符合本制度所规定的
情况。
2、在确定患者进入绿色通道后,凡不属于本专业授权
范围的抢救要尽快请相应专业医师紧急会诊或协助抢救。
接
到会诊或协助抢救通知及指令的科室及医师,应保证在10
分���内到达会诊抢救现场,如有医疗工作暂不能离开者,要指派本专业有相应资质的医师前往。
3、进入绿色通道的患者医学检查结果报告要求医学影
像科、超声科、检验科、心电图室等辅助科室应尽快进行有
关检查并按急诊检查报告时限规定出具相关检查报告,病情
危急时可以是口头报告,并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
4、药学部门在接到处方后优先配药发药。
5、手术室在接到手术通知后,10分钟内准备好手术室
及相关物品,并立即通知手术相关人员到场,麻醉医师进行
麻醉评估和选择麻醉方案。
6、患者的病情、各种检查和治疗方案等均应根据医院
《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的规定完成对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告知,并签署相应的《知情同意书》。
7、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的患者接受就治时在各医技科室
常生的所有费田,怕由此数结窗外亡作人吊记录在办用的“患者智记账本“上、并有相关记录,及时上报院总值班成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