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传媒学院新闻系课程传播过程理论与传播模式
【大学介绍】浙江传媒学院简介
【大学介绍】浙江传媒学院简介
浙江传媒学院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目前全国培养
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建校30多年来学校为中央和地方传媒行
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1万余人。
学校拥有两个校区,分别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和江南
名城桐乡市。学校总占地1286亩,总建筑面积近61万平方米。其中,下沙校区占地786亩,建筑面积近45万平方米;桐乡校区占地50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
学校设有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电视艺术学院、电影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动画学院、
管理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文化创意
学院、文学院、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4个二级学院和大学外语教学部、社会科学教
学部、大学体育教学部3个教学部。建有“浙江省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省哲社重
点研究基地)、“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等8个省级以上研究机构。
学校学科专业特色鲜明。目前已初步形成以传媒类和艺术类专业为主干,文学、艺术学、经济学、工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拥有“新闻传
播学”、“戏剧与影视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交互媒体技术”等4个省级重点学科;开设本科专业34个,其中艺术类专业16个,播音与主持艺术和广播电视编导等2个
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学校于2021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获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21年开始招收第一批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学校师资充足。全校教职员工总人数1086人,其中正高职称92人,副高职称22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7名,省151人才工程各层次培养人才3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
2020-2021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
2020-2021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
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吴老师对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浙江传媒学院的介绍,学院专业的介绍,考研科目介绍,考研参考书目,近三年录取情况分析,及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传媒学院是目前全国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素有“北有北广,南有浙广”之称。2010年,成为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省部共建高校。建校40多年来,学校为中央和地方传媒行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新闻与传播学院是浙江传媒学院历史最为悠久的二级学院,始建于1986年的新闻专业,2010年更名为新闻与传播学院。与学校共生长的历史,造就了新闻与传播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现有新闻系、传播系、编辑出版系3个系,有广播电视学、新闻学、编辑出版学、传播学、数字出版学5个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100人。2012年开始招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广播电视新闻学和新媒体传播两个方向全日制在校研究生70人。
一、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考研招生目录
招生专业:055200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
招生人数:103人
研究方向:01(全日制)广播电视新闻(含话语与传播、影视传播)02(全日制)新媒体传播
03(全日制)新闻与媒体管理
04(全日制)播音与主持
05(全日制)广告与品牌传播
考试科目: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4 英语二
③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新闻传播学教学大纲
《新闻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301002021 学分:2.0 总学时:36
说明
【课程性质】
《新闻传播学》为通识教育课。
【教学目的】
这门课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讲授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基本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识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性质、特点、作用,以及它们产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新闻事业同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新闻伦理和新闻从业人员的修养要求。
【教学任务】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新闻传播和新闻事业的基本特点与基本规律,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能够应用所学理论正确分析新闻现象和指导新闻实践,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具体要求是:1.了解新闻传播学原理的基本知识;2.理解和掌握新闻传播和新闻事业的基本原理;3.掌握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4.能够运用新闻传播基本原理和原则分析一般的新闻现象,指导新闻工作实践。
【教学内容】
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由新闻学、传播学在跨学科综合、交叉基础上形成的新兴学科,在国内外均属年轻学科,本课程的重点是传播本质、模式、功能与原则等传播学的知识体系;其难点是传受心理机制、新闻性质功能、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功能、新闻自由限度等方面的理解与运用。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学科,必须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践原则,在实践中理解、掌握、深化。
【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学原则:新闻传播学,是从现代传播学视角来探讨新闻学原理的一门新型课程,具有传播学与新闻学双重性,其学科的交叉性、互渗性、创新性相当突出,因而
04第四讲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三.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 人内传播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明确的互动机制
(一)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美-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最早从传播的角度对人 的自我意识及其形成过程进行系统研究 自我意识对 人的行为决策有重要的影响。
• 自我 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 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我,是自 我意识社会关系性的体现 。 人的自我意识在主我和客我的辩证互动的过程中形 成、发展和变化,也体现着这种互动 。
一、人际传播的动机
1. 获得信息 2. 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 3. 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库利 1909 《社会组织》”镜中我” (关于自我认知)
库利认为,人的行为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对自我的认识,而这 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 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 的,他人对自己的评 价、态度等等,是反 映自我的一面“镜子”
人内传播核心——自我管理 1.含义: 人类对自身的管理,其范围包括目标管理、
心理管理、时间管理、信息管理四部分。 2.注意事项: (1)正确认识自我 (2)正确对待自我 (3)经常完善自我
第二节 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人与人 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 是一种最典型的社会 传播活动,也是人与 社会最直接的体现。
张仪的故事
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君主崇尚口才,天下
学者俊士更是趋之若鹜,蔚然成风。以在秦 国推行连横策略而著称的游说家张仪,就颇 懂得舌头的珍贵。他初到楚国当说客时,一 天,碰巧相国家丢失玉壁,主人咬定他是窃 贼,将其严刑拷打后逐出家门。回家后,妻 子叹着气说:“你若不读书游说的话,怎么 会遭到这样的奇耻大辱呢?”谁知张仪并无 愠怒之色,却答非所问地道:“你看看我的 舌头还在吗?”张仪听说舌头还在,舒了一 口气说“够了”,因为他懂得:舌头在,就 有飞黄腾达之望。后来,他果真做了相国。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解读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解读
下设六个方向:
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与媒体管理;新媒体传播;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广告与品牌传播;媒体话语与传播
序号专业方向所属单位专业方向介绍 1 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方向致力于培养具有现代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深刻了解中国国情,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方向的人才培养注重两个方面的素质:一是着重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新闻理念,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使学生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二是重视学生广播电视方面实践能力的训练,在课堂内引入实践环节,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在实践中发挥业界导师的作用,安排学生进入主流媒体实习,强化训练学生的新闻采编能力。
本方向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较高的政策水平,拥有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基础,具备较丰富的媒体实践经验与业务能力,熟练掌握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规律和流程、技术及特点,除了常规广电新闻,还能够从事高品质新闻报道的工作;旨在为广电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党政新闻宣传部门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方向采用学校与业界共同培养的模式,学校先后与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香港卫视、湖南广电集团、浙江广电集团、河南广电集团、亚洲电视集团等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关系。师资队伍强大,除学院专职导师外,还从中央及地方媒体聘请了一批业界专家担任兼职导师。实践基地包括国家级和省级媒体,与主流媒体紧密合作,为学生深入媒体一线进行观摩、考察、实习提供了便利条件。 2 新媒体传播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传播方向致力于培养具有新媒体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深刻了解中国国情,能够创造性地从事新媒体传播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完整版)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内容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内容
一、考试性质
《综合能力》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一)媒介与社会
1.理解传播媒介
1)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2)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2.1)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2)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3)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3.1)传播媒介的界定
3.2)传播媒介的类型
2.媒介的社会功能
1)守望与预警的功能
2)协调与商讨的功能
3)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4)娱乐与商业的功能
3.媒介的社会影响
1)媒介与政治舆论
2)媒介与经济发展
3)媒介与社会文化
4)媒介与国际关系
5)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5.1)效果与效果研究
5.2)媒介与说服
5.3)媒介与议程
5.4)媒介与教养
4.社会中的媒介
1)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
2)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二)媒介的形态与发展
1.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1)口语传播
2)书写传播
3)印刷传播
4)电子传播
5)数字多媒体传播
6)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2.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
1)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2)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3)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3.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
新闻传播学主修课程
新闻传播学主修课程
1.新闻学概论:介绍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和理论框架,让学生了解新闻的本质和重要性。
2. 新闻采访与写作:讲授新闻采访的技巧、流程和注意事项,教授新闻写作的规范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新闻报道能力。
3. 新闻编辑与排版:介绍新闻编辑的流程和规范,讲解新闻排版的原则和技巧,让学生掌握新闻制作的基本方法。
4. 媒介伦理与职业道德:讲授媒体从业者应遵守的伦理规范和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
5. 新闻传播理论:介绍新闻传播的理论体系和相关理论模型,让学生了解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
6. 大众传播学:讲授大众传播的基本概念、流程和影响力,介绍传播媒介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大众传播的重要性和现状。
7. 新闻与社会:探讨新闻与社会的关系,讲解新闻对社会的影响和反响,引导学生思考新闻报道的价值和意义。
8. 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传播:介绍国际新闻的发展和特点,探讨跨文化传播的挑战和机遇,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 1 -
传媒学中的媒体理论和传播方式
传媒学中的媒体理论和传播方式传媒学是研究媒体与传播的学科,它关注着媒体的影响力、传播的效果以及传媒的理论与方式。媒体理论和传播方式是传媒学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将就这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媒体理论
媒体理论是传媒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传媒学中,有多种经典的媒体理论被广泛使用和研究。
首先,我们来探讨传媒学中的媒体效应理论。媒体效应理论旨在分析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和效果。其中,短期效应理论主要关注媒体对受众行为和态度的直接影响;而长期效应理论则更关注媒体对受众价值观、认知结构和文化认同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其次,我们介绍媒介选择理论。媒介选择理论主要关注受众在接受信息时的媒体选择行为。这个理论指出,人们根据自身的需求、兴趣和目标等因素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媒体进行信息获取。媒介选择理论对媒体行为和传播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我们还要提及符号互动理论。符号互动理论强调了媒体和受众之间的互动过程。根据该理论,受众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媒体信息,而是通过符号交互产生反馈和创造意义。符号互动理论为研究媒体与受众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传播方式
在传媒学中,传播方式是指信息在媒体中的传递方式和形式。媒体
传播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首先是广播传播。广播是通过无线电或电视等媒体将信息传送到受
众的过程。广播传播方式具有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是大众
传播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方式。
其次是印刷传播。印刷传播是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媒体传
递信息的方式。印刷传播方式在文字传播和学术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
作用。
另外是电视传播。电视传播是通过电视媒体将音频和视频信息传送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解读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解读
一、院校简介
浙江传媒学院简称“浙传”,是中国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多年来为中央和各级各类传媒领域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浙传可以说是中国第二大传媒院校,素有“北有中传、南有浙传”的美誉,学校有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等3个省级一流学科。
学校建有“媒体传播优化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媒体智能传播技术研究实验室”、“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等10个省级以上研究机构,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和丰厚的行业资源,
二、专业介绍
1、招生目录及招生人数
浙传仅招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学制为3年,学习方式为全日制,学费为每年10000元。下设五个专业方向,包括:
01广播电视新闻(含话语与传播、影视传播),本方向与美国密苏里大学、英国杜伦大学、全球中国比较研究院(伦敦)等高校与机构也建立了合作关系。
02数字媒体与智能传播,本方向学生有机会去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等交换学习。
03全球传播与传媒教育,本方向采用学校与业界共同培养的模式,毕业生将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展现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从事国家形象构建、全球传播、跨文化交流、国际媒介素养教育与普及等方面的工作。
04新媒体运营管理(含广告)。
05口语传播(含播音与主持)。
其中含退役大学生计划,计划招生3人。
2、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不招收其他语种的考生)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03浙江传媒学院新闻系课程传播过程理论与传播模式
6.影响或效果(宏观的和微观的) 传播活动的结果或效果。人们在进行传播的时
候,总会在某种程度上因为这个互动的过程而改 变。即传播是具有某种影响的,而且这种影响可 以被看作各种影响的交换。总之,传播总是对你 以及与你互动的人或人群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 可以是认知上的、感情上的、态度上的、行为上 的,或者以上四种的任何组合。但是影响有时是 直接的,明显的,有时影响并不被人发现或观察 到,所以影响也不只是简单的对视觉或听觉的满 足,而是要复杂得多。
副语言是词汇读音之外的“声音因素”, 如音调,音色,轻重,节奏,停顿等。
Page 20
时空语言符号
也称位置语言。时间的利用表达出行为主体自 身方面的信息,空间的利用显示传授双方彼此 之间的交流关系。
霍尔的《沉默的语言》,交流的距离划分为: 亲密距离(45厘米),个人距离(45--120厘 米),社交距离(120--360厘米),公众距离 (360厘米以上)
Page 2
2、信息与符号 传播活动的内容和载体。即我们发出和接
受的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的内容。既可以是公 开的,也可能是私人的,既可能是有意的, 也可能是无意的。只要有人会去解释,那么 发出者或接受者所做或所说的每一件事或每 一句话都是潜在意义上的信息。
符号是信息的物化形式,它们是信息的 “外壳”。与信息密不可分。
图像符号是某种借助自身和指说对象酷似的一些特征 作为符号发生作用的一类符号。
浙传新闻与传播研究生参考书
浙传新闻与传播研究生参考书
对于浙江传媒学院(浙传)新闻与传播研究生,以下是一些参考书推荐:
1. 媒介伦理与法律:
-《传媒伦理:理论与实践》(薛向阳)
-《媒介伦理学导论》(林则声)
-《新闻法学》(吕笑天)
2. 媒介史与理论:
-《传播学导论》(鲁振旺、李文)
-《传媒沟通学》(杨昕,张智钢)
-《媒介与现代性》(吕建华)
-《传媒文化史》(王国维)
3. 新闻学与传播研究方法:
-《新闻学概论》(邱东洪)
-《新闻采访与写作》(杨再平)
-《新闻叙事理论与方法》(吴德宏)
4. 媒体批评与分析:
-《文化的决定》(奥斯丁)
-《硅谷:创新者的心态》(安迪·格鲁夫)
-《新闻批评》(何青)
需要注意的是,教材和参考书目可能会根据学校和教师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你可以在参考这些书籍的同时,与导师和同学进行交流,获取更准确的参考书目
浙江传媒学院《传播伦理与法规》期末资料
《传媒伦理与法规》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新闻侵害名誉权
新闻侵害名誉权是指新闻机构和新闻从业人员通过新闻传播媒介,以故意捏造事实或过失报道的形式向公众传播不当内容或法律禁止的内容,从而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誉权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我国法律规定,公民和法人都享有名誉权。同时新闻应该是自由的,但它应该实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任何自由都是相对的 ,是有界限有制约的。要对公民的名誉权进行优先保护。
例子:“秦火火”、“立二拆四”人先后策划、制造了一系列网络热点事件人。如编造雷锋生活奢侈情节,诬称这一道德楷模的形象完全是由国家制造的。
2.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舆论监督,是指公民通过各种公开形式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公民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表达意见,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以影响公共决策。狭义的舆论监督,是指新闻舆论监督,即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其主要监督方式有报道、评论、讨论、批评、发内参等,但其核心是公开报道和新闻批评。
例子:2012年12月6日,罗昌平微博实名举报现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涉嫌伪造学历、与商人结成官商同盟等问题。2013年5月12日,中央纪委宣布,刘铁男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调查。两天后被宣布免职。
3.有偿新闻
有偿新闻,是新闻工作者采取不正当手段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物质报酬的活动。新闻采编者将具有或不具新闻价值的信息,按照出资人某些宣传意图撰写新闻。有偿新闻还包括故意隐匿和扣押新闻的活动。不正当手段包括收取新闻的刊播费用、出卖版面、转让报号。例如举办新闻发布会、开业典礼;在采访报道中收“交通费”、“误餐费”;某些地方、部门、企业采取奖励办法,吸引记者进行报道。
媒介与传播研究与实践培训ppt课程
数字电视
具有交互性、高清化、个性化 等特点,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
视听体验。
虚拟现实媒体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提供沉浸 式的视听体验,具有高度交互
性和仿真性。
自媒体
个人博客
个人或小团队运营的博客,内 容多样,个性化强。
微信公众号
个人或企业运营的微信公众账 号,具有社交属性,传播范围 广。
总结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转型 已成为媒介与传播行业的必然趋势。
详细描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 媒介与传播行业正加速向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 方式和速度,还为媒介与传播行业带 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创新机会。未来 ,数字化转型将继续深入发展,引领 媒介与传播行业不断创新和进步。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动态调整各个媒介渠 道的预算分配,以实现整体效果最大化。
A/B测试与迭代优化
A/B测试
通过同时进行两个不同版本的广告或内容测试, 比较其效果差异,以确定最佳方案。
测试与优化的循环
不断进行测试和优化,以实现持续的效果提升。
ABCD
迭代优化
根据A/B测试结果,不断优化广告或内容,提高 其效果。
职业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可以建立个人主页 、发布动态等。
03
媒介传播策略与技巧
媒介选择与组合
06大众传播
“没有监察官就没有政府,但是 哪里有新闻自由,哪里就不需要监 察官。”
Page 32
3.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
麻醉功能
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 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丧 失社会行动能力,而满足于“被动 的知识积累”。
Page 33
网瘾
Page 34
Page 35
七、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浙江传媒学院传播系《传播学》课程
第六讲 大众传播
现在的时代是个大众传播的时代
1.大众传播的含义 2.大众传播的形态 3.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主讲人
Page 1
刘茂华
根据传播规模,人类社会传播分为:
社 会 传 播
微观 中观 宏观
人内传播 人际传播
群体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Page 2
一、大众传播概念
Page 37
Page 38
“小沈阳”
Page 39
关于“媚俗”
消费的社会里,媚俗是一些商品“媚 俗物,通常是指那些粉饰的,蹩脚的物品” (鲍德里亚语)它们缺乏价值但却数量庞 大;
而在美的语境中,媚俗就是一种对美的重 新命名,一种反美,一种廉价的庸俗的美, 而这种媚俗的内涵又直指艺术中的媚俗, 那些低劣的,复制模仿的,失去了创造力 的艺术被认为是一种媚俗。
劣势
画面转瞬即逝,不容选择和查考 复制内容比广播更困难 电视接收器价格较高,携带不方便 观看须视听兼用,不如广播方便
传播学传播模式解析.优秀精选PPT
1、系统论:①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②马莱兹克的系统模 式③大众传播效果依赖模式(媒介系统依赖模式)
1、5W模式—拉斯韦尔
又称传播的政治模式。该模式
首次将传播活动解释为由传播者、传 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 效果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
谁
传播者 who
说什么
内容 what
通过什么 渠道 which
媒体通过有选择地报道新闻来把社会注意力和社会关心引导到特定的放向在微信里面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去设置想要传递的信息并不需要是专业媒体想要传递的全方位的服务让所有的周边功能都与微信结合在一起可以说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传播学
第二章 ——传播模式
传播模式
是指研究传播过程、 性质、效果的公式。
具有代表性的传播模式是:
(二)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控制论的传播模式
讯息
2但、是更微适信用的于传人者际与传受播者,却讯而是息不高适度用融于合大的众。传播。 讯息
信号
讯息
信源 发射器 接收器 平民化是多媒体传播的一个重要表现。
信道
一般来说,信息的传者与受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传者要通过媒介将内容传给受者。
信宿
(编码)
噪音来源
(解码)
香农-韦弗模式 的 优缺点
特点:
1、导入“噪音”概念,讨论传播过程中对信息的干扰。 2、提高了人们对信息科学在传播过程中作用的认识,为以
准记者培训第一讲浙江传媒学院新闻系《准记者培训教程
核心疑点之二:邓玉娇在案发时曾经 受辱,其内裤上留有精斑。 这样的说法来自于谁? 事实到底如何?
案件出现转折,是由于一张与当事人无 关的照片:5月21日,律师夏霖、夏楠得到批 准会见了邓玉娇。会见之后,一张夏楠满脸 流泪的照片通过网络迅速传播,伴随的一条 “流言”是:邓玉娇可能被强奸。舆论开始 一边倒式地倾向邓玉娇,一个“烈女”的形 象跃然于媒体之上。 然而,一切风云突变。两位律师公布的 邓玉娇可能被强奸的消息,迅速被巴东县官 方通过其官方网站长江巴东网宣布为虚假。 邓玉娇的内衣、内裤等关键证物,不是被清 洗就是消失。这一点,成为诸多人质疑的依 据。
龙志的采访: 5 月 18 日,警方公布了邓玉娇案的某些细节, 第一次透露,邓玉娇杀人现场,始终有两名服务员 在场。这意味着,主流民意认定的邓玉娇正当防卫, 是不成立的。 我对这个公告也是有怀疑的,在当下新闻环境 中,对信息的垄断者唯一孔径发布的信息,作为记 者,我有种天然的质疑。但消除质疑的方法只有一 个:去采访,拿出自己的证据。 当我找到唐芹时,一切都有了答案。这个邓玉 娇的玩伴、同事、闺蜜,案发当天下午还与邓玉娇 吵过架。重要的是,她目击了黄德智尾随邓玉娇走 到休息室,邓贵大用钱砸她的头;最重要的是,她 也告诉我,当时,休息室里至少有两个服务员在场。
除了网上一贯对弱势方邓女的同情、 声援之外,邓还被网民冠以“贞女”、 “烈女”、“侠女”的名号,甚至写出 一篇篇回肠荡气的诗词赞其“贞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来源:
传播关系:
传播环境:传播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当时 的情况就构成了传播情境。
传播目的:(1)分享信息 (2)传授知识 (3)愉悦情感
(4)改善关系 (5)改变态度 (6)促成行为
传播效果:这种在思想、感情、态度和行为等各个方 面所发生的某种变化
3、媒介
信息流动的一个环节和工具。媒介是人 类传播活动中运载和传递讯息的物体,是连 接传受双方的中介物。人们都是通过感觉发 出和接受信息的。信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模 式,通过媒介传递出去或被他人接受。人的 感觉系统和身体是发出或接受信息的媒介, 所以人是多媒介的传播者。声音、视觉、味 觉、触觉等。不同的信息传播工具也是媒介 。有效率的传播要会善于转换媒介,因为传 播活动是一种多媒介的过程。
第一节 人类传播的信息结构:符号与意义 信息:信息是以物质能量在时空中某一不均 匀分布的整体形式所表达的物质运动状态和 关于运动状态反映的属性。
信息从结构上有三要素:作为信息的形式的 符号,作为信息内容的意义,作为信息载体 的媒介。 信息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无限性、传 播性、动态性、依附性。
信息分类: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 自然信息指宇宙间、自然界客观存在或随 机发生的各种生命信息、动植物界信息、物 质物理信息;
符号(SIGN)可以分成两大类,信号(SIGNAL) 和象征符(SYMBOL)。信号具有物理性质,象征 符具有人类语义性质。
信号与象征符的区别
信号的特点: 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自然因果性,一切 自然符号都是信号; 与表示的事物一一对应关系。
象征符的特点: 人工符号; 也可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事物; 后天习得; 与事物关系随意,不具必然联系。如语言。
象征符号是某种因自身和对象之间有着一定惯常的或 习惯的联想“规则”而作为符号起作用的一类符号。
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
语言符号分为口头语言符号(语音符号 )和书面语言符号(文字符号)。
语音符号中语音是符号的形式,语义是 符号的内容。
文字符号具有字形,字音和字义三方面 统一。
非语言符号
物体语言符号 体态语言符号 伴随语言符号 时空语言符号
一是同向解读或“优先式解读“ (preferred reading),即按照媒介赋予的意义来理解讯息;
二是妥协式解读(negotiated reading),即部分 基于媒介提示的意义、部分基于自己的社会背景 来理解讯息;
三是反向解读或“对抗式解读” (Oppositional reading),即对媒介提示的讯息意义作出完全相 反的理解。
传播技巧:各种策略、战术和手法
传播干扰:来自传受双方,可能来自传播渠道,还可 能来自传播过程的外部环境
传播过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本质特征
➢1.传播是整体性的过程:传播过程是各种要素 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的每一个因素,每— 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是相互关联而不能 被切割、分离的。
➢2.传播是双向性的过程:所有的信息交流都 不是传播者向受传者发送讯息的单向过程, 而是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相互作用的信息过 程。
三、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反馈
反馈是指受传者接受讯息后,运用符码将自 己的感受、评价以及愿望和态度向传播者所 作出的反应。
信息传达与信息接受构成了信息传递过程, 那么反馈信息的传达与接受则构成了信息反 馈过程。
l.根据反馈的作用分正反馈与负反馈 使原来传递的信息在下一次传播中得到加强的反 馈是正反馈
B型传播行为相对于受传者而言,是一种信 息的接受行为。
传播行为:信息传达、信息接受、信息反馈。
一、信息传达中的符号系统结构
符号规则:语言和非语言系统。 符号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水平的序列
关系,或称为横组合关系;一类是垂直的联想关系 ,或称为纵聚合关系。符号系统的结构也就体现为 这两种关系。 符号序列:亦称“句段”或“横组合段”,是符号相因水 平轴向而被历时性地排列组合的一组符号。 符号类群:与被选择的符号在垂直向上的共时联想 关系的一类符号集合。
二、信息结构的表现形式:符号
符号就是人类用以表达和解读意义的信息的形式。
符号是对事物命名后约定俗成的文化交流规范体系: 据说,俄国心理学家维戈斯基曾讲述过一个农民听两 位天文学家谈星球的故事。这个农民说:“我可以想 象,人借助于工具可以测量从地球到最遥远的星球间 的距离,找到它的位置和运动的情况。但是使我不解 的是,你们究竟是怎样找到这些星星的名字的?”
美国符号学创始人皮尔斯则根据据符号形式和符号内 容或者说根据“能指”与“所指”的关系,美国符号学创始 人把符号分为图像符号、标志符号和象征符号三种类 型。
图像符号是某种借助自身和指说对象酷似的一些特征 作为符号发生作用的一类符号。
标志符号是某种根据自身和对象之间有着某种事实的 或因果的关系而作为符号起作用的一类符号。
2、信息与符号
传播活动的内容和载体。即我们发出和接 受的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的内容。既可以是公 开的,也可能是私人的,既可能是有意的, 也可能是无意的。只要有人会去解释,那么 发出者或接受者所做或所说的每一件事或每 一句话都是潜在意义上的信息。
符号是信息的物化形式,它们是信息的“外 壳”。与信息密不可分。
使原来传递的信息在下一次传播中减弱的反馈为 负反馈。
2、从反馈的发生和响应时间考虑,存在着两种不同 的反馈方式:并时反馈与延时反馈。
并时反馈,是一种与信息传递行为同时发生并为 传播者同时接收的反馈;
延时反馈,亦称滞后反馈,是一种滞后于交流行为 ,或为传播者延时接收的反馈。
四、传播过程结构要素及其特征:
物体语言符号
指人们运用物体语言符号的行为,包括 衣服穿着,化妆打扮和器物使用等。 麦克卢汉:衣服是皮肤的延伸。 服饰在我国古代的社会作用:明尊卑,别
等级;体现文化修养,个人品性;反映民 俗风习,风俗变迁;标识职业身份。 器物使用如古代手帕传情,鸡毛信等。
体态语言符号
动作,手势,表情,视线,姿势等身体 器官的运动变化表达信息的符号。也叫体 态语。 法国一个作家用眨眼让别人代写了一本 书。 体态动作可分为象征性,说服性,调节性,表现性
社会信息则是人类和社会维系生存、生产 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传递和利用的信息。
根据信息在社会传播渠道中的传播范围,分为 公开信息、半公开信息、非公开信息。半公开 信息如内部信息和某些灰色出版物;非公开信 息如国家秘密信息、商业秘密等信息。
美国学者B·德尔温将信息分为主观信息和客 观信息。 主观信息属于人们认识现实的意识,是融 入现实的思想意识和上层建筑; 客观信息属于客观外在的现实事物的属性 ,揭述现实事物。
5.传播渠道 应该专指传受双方传递或交流讯息的途径。它也像传 播媒介那样处于传受双方之间,但却是从另一角度表述 介于传受双方的这片空间的。“媒介”表述的是双方之 间的中介物;“渠道”表述的是双方之间的通道。这个 通道不仅同中介物体有关,还同传播环境、传播条件有 关,它会因中介物的不同、中介物组合方式的不同、传 播环境的不同和传播条件的不同呈现出多样性,例如口 头渠道、书面渠道、正面渠道、侧面渠道、公开渠道、 秘密渠道、官方渠道、民间渠道等等。由于"渠道"这一 概念牵涉的因素更多,它的外延比"媒介"更广,因此在 传播过程的结构分析或要素分析中,还是用"媒介"为宜 。但是在对人类传播活动进行宏观研究时,传播渠道的 考察和分析又是至关重要的。
4、噪声 在传播环境中,噪声是指任何干扰或歪
曲我们发出和接受信息的能力的事物。包括 内部的和外部的。内部的噪声来自于传播者 或受传者的心理和天性、智力能力以及身体 壮况。外部噪声来自于环境。所以噪声就包 括外界干扰因素,如汽笛声、气味、燥热等 ,又包括个人因素,如偏见、空想、不满足 的感觉、能力的不足。
二、传播过程的信息接受
如果受传者决定要接受某些讯息,将符 码还原成具体的信息内容,重建其意义 。这个过程通常称“解码”。
解码的过程,首先把握讯息的语法信息 ,进而理解其语义信息,最后寻绎其语 用信息。
文本的编码/解码(Encoding/De coding)
学者霍尔(S.Hall)发现受众的解码过程受到 了来自文本的约束力和影响力,受众对媒介讯息有 三种解读形态。
手指弯曲
食指弯曲
2.丢人 食指在脸部划动 两食指移动
手心向下
3.吃饱了 手拍肚子
一只手放喉头
,手心放下
伴随语言符号
人类传播活动中伴随言语行为而发出的 具有一定语言功能的符号,包括类语言 和副语言。
类语言是表现一定身心状态的功能发声 ,如笑声,哭泣或叹息等;
副语言是词汇读音之外的“声音因素”,如 音调,音色,轻重,节奏,停顿等。
四、信息结构的本质内容 :意义
意义(meaning ):人类对事物的认识及赋予 含义并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符号意义分类: 明示性意义(Denotation)与暗示意义(
Connotation) 外延意义(Denotation)与内涵意义(
Connotation) 指示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和区别性
语言是静态的,有限的和高度抽象的;实际是 动态的,无限的和丰富多彩的。
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结构与模式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 ,媒介,反馈。
信息交流的参与者:“发送者/接受者”和“接受 者/发送者”
威尔伯·施拉姆把传播行为相应地划分为“A型传 播行为”和“B型传播行为”。
A型传播行为相对于传播者而言,是一种信 息的传达行为;
时空语言符号
也称位置语言。时间的利用表达出行为主体自 身方面的信息,空间的利用显示传授双方彼此 之间的交流关系。
霍尔的《沉默的语言》,交流的距离划分为: 亲密距离(45厘米),个人距离(45--120厘 米),社交距离(120--360厘米),公众距离 (360厘米以上)
1970年巴克斯特研究的距离排序(从远至近) 英裔美国人,黑人,墨裔美国人。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系课 程传播过程理论与传播
模式
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
传播的要素
传播(行为)的主要构件
传播者与接受者 信息与符号 媒介 噪音 效果 反馈
1、传播者与接受者 (人或人格化的组织和机构)
既信息的发出者和信息的接受者二位一体。 在真正的传播活动中发出者和接受者并不是互 相排斥的、独立的。传播是一个持续流,每一 个人都同时是被动反应者和主动者,既在发出 信息的同时也在接受信息。
6.影响或效果(宏观的和微观的) 传播活动的结果或效果。人们在进行传播的时
候,总会在某种程度上因为这个互动的过程而改 变。即传播是具有某种影响的,而且这种影响可 以被看作各种影响的交换。总之,传播总是对你 以及与你互动的人或人群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 可以是认知上的、感情上的、态度上的、行为上 的,或者以上四种的任何组合。但是影响有时是 直接的,明显的,有时影响并不被人发现或观察 到,所以影响也不只是简单的对视觉或听觉的满 足,而是要复杂得多。
意义(Deferential Meaning)
符号
阐释
对象
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语言符号的意义具有模糊性和多义性。 1.传播者的意义:不一定正确表达。 2.受传者的意义:诠释差异,文化误读。 3.情境意义:传播情境:对特定的传播行为 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 素的总称,如时间,地点,广义还包括社会 文化环境。
,适应性和表情性动作。 信息整体冲击力=0.07*言辞+0.38*声音+0.55*面部
表情 (梅拉宾的公式)
动作一样,意义不一样
动作态势语 汉语意义
英语意义
-----------------------------------------------------
1跺脚
气愤,悔恨 不耐烦
2表演者或讲话人 感谢,表友好 为自己鼓掌,
回应观众的掌声
不谦虚
3目不转睛的看 好奇,惊讶 不礼貌
4嘘声
反对,责骂 要求安静
5拍别人脑袋 疼爱,侮辱人 安慰,鼓励
意义相同,动作有异
意义 中国的态势语 美国的态势语
-----------------------------------------------------
1.过来 手心向下,
手心向上,